马化腾2013年的一次对外访谈实录

马化腾迄今对微信商业化、微信与QQ关系、微信国际化最深入的一次对外访谈实录(转,2013年老文)

 

虎嗅注:以下为腾讯CEO马化腾于2013年3月10日在京接受媒体群访时的大部分采访录音原版。虎嗅删除了现场个别不太精彩的问题,将其余现场问答梳理为微信发展、腾讯内部竞争、微信国际化、腾讯电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创新机制等若干方向,予以整合呈现,故问答顺序与现场实际顺序不太一样。

 

马化腾这次采访透露出来的信息量还是挺多,值得一看。

 

一些口语痕迹,未予精确编辑。发表版本未经腾讯方面确认。

 

微信商业化?

 

Q:微信现在推出团购了,在接下来微信的商业模式会怎么发展?或者说在哪些商业领域会商业化?

 

马化腾:应该说微信商业化是大家蛮关注的一个问题。之前对外也说了,包括业界也有共识,应该包括海外其他微信类的产品,已经比微信走早大半年的时间,在增值服务、尤其是移动社交、游戏方面,应该是有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

 

我们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务必是体验比较好我们才愿意放出来。

 

另外,我们也希望搭建一个开放平台,能够跟其他的各类开发商合作,提供更多的内容给我们的用户。

 

过去像O2O、微团购这种尝试也有很多声音,外面的声音、猜想比我们还着急,往往帮我们想了很多点子,其实我们动作也没有那么快,这里面还是相当复杂的,因为涉及到线上线下整合;你是选很多行业一起上还是说垂直砸在一个行业里面做深,这里面都有不同的选择点。这里面也有一些弯路、也有一些经验教训,但是我们还在努力拓展。

    

总的思路我们更希望是做成一个平台,不要说自己去把某一个行业做得太深。

 

最近也有很多好的应用,比如说在手机上打车或者说直接在微信卖自己的书、卖东西,有的作者不一定依赖于其他的现在在网上的那些文学网站,他可能直接就可以面向用户、直接就面向订户。作者都是一段一段写的,你愿意付费我就写给你,就直接送达给你,当天写完就新鲜地送给你,这些可能是成为内容制造者和终端用户的这样一个桥梁。

 

也有很多自媒体说我不用你付费,我直接就发出去(但是带广告)。我也看到我们以前有一个前同事程苓峰也在尝试,他写了很多东西,他也希望能够打造一个自己品牌的自媒体,甚至在里面可以直接卖广告,广告直接跟着文章走,这都是微信之前没有想过的一些新的模式,我们更希望构造一个这样的通道和一个平台,能连接很多的商业模式,它的玩儿法各种各样,可能我们都没想到,往往很多玩儿法都是用户自己创造出来的,我觉得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构造一些很简单的规则和网络层的这种连接,然后复杂的商业模式交给外面的合作伙伴或者是个人,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户群,我觉得这个生态会比较健康。

 

微信的开放与接入准则?

 

Q:我想知道在腾讯的产品体系内,是哪些战略性的一定要接入微信的,其他的产品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或者说经过什么样的机制才可以接入微信?

 

马化腾:其实理论上都接受,其实新浪微博也有接入的,它也可以转进来的,我们都是开放的,理论上没有太多的限制,顶多是说我们还不成熟,还在测试。另外一个是说,我们的API和接入的规则,其实现在还没有完全定得下来,在一点点做。因为包括我们的公众帐号的尝试,要保证我们的体验是不是受到影响。因为你知道大家肯定有感受过,我们之前放了一下,好多微博大号把它当媒体营销,然后写一个文章非让你做一个心理测验,然后就往朋友圈转,一下子把用户的朋友圈刷得根本看不得了,所以那时候就采取措施要停掉。所以很多时候还是看用户的体验受不受得了,否则朋友圈乱七八糟的话你也受不了。所以一边是开发商,开发商巴不得你帮我发得越多越好,越容易发越好,一边就是用户,当然还是用户最重要。

 

包括最近大家也看到了,现在长文章发一个1.2万字的链接越来越多了,以前还是图,真的是原创的图还是比较好的、比较私密性的,这个比例我们是不是要控制呢?长文章是不是可以允许你的朋友不断地发呢?就把它当微博来用,是合适还是不合适?其实还在琢磨,因为这里面还不好说,因为你要做成这样的话,可能你的独特魅力和核心价值可能又丢掉了,所以说这里面我们还在摸索这一块儿。

 

另外一个是开放API的,我们其实公众帐号现在是用消息对话的方式,下一个版本就有菜单的方式,可能更多的接口我们还会提供出来。让用户甚至以后他开发一个基于微信的公众号,是更加简单,比开发一个原生态的App应用程序会简单得多,就是任何一个编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自己创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基于HTML5,基于微信的对话体系,跟它的后端连起来,然后也很容易维护,甚至在手机上都可以维护、编辑,可能这样的话就把这个底层做通了、规则做好了,剩下的他能玩儿成什么样我们就观察,有乱的我们把他搞走,会演变成什么样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因为发现很多用户都很有创意。

    

比如说我最近看了一个学校的做了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在里面只要绑定学号,是一个大学的,里面就可以查他的课程表、地址、同学的通信录,很快学校就获得3000个订户,他里面还可以做校园的社交,评校花校草等等,这个想象力很丰富,我们还没有想过可以这么玩儿,所以说这个都很开放可以做的。

 

Q:我想问一个问题是关于微信的,微信未来会不会独立上市,这个预期大概是什么样的时间?第二个是因为最近运营商也在说微信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实际上腾讯这边也一直跟运营商、跟政府关系也很好,我不知道未来你们这边如何协调和他们那边的关系。

 

马化腾:其实微信跟QQ的关系非常密切,首先它一初始的关系是QQ导过去的,然后目前绝大部分的微信登录是用QQ号和密码,我不知道你们在座的是不是?所以绝大部分还都是QQ的用户群,只是他的体验升级了,在纯手机的体验升级了。

 

所以说这里面是跟整套腾讯的体系、网络息息相关的,包括它的游戏研发也是我们原有的团队来承载,这里面是充分耦合不可分割的,所以不存在什么独立不独立上市的问题。

 

关于运营商的问题,也是近期的热点,全球都是热点,其实这个我也在很多场合说,这是大势所趋,未来一定要走向合作这样的方式。

 

比如说我们在微信里面发语音的消息,甚至说里面的朋友圈的工作,已经是一个社交网络,更不要说里面后面再叠加的开放平台,各种用户的应用,与运营商的内容完全不重合。

 

所以说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去简单比较和所谓谈替换,还是不太准确的。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大大地增加了数据流量,因为没有这样的应用的话,你不会有很大的动力和刚需,就是说我要看朋友圈的照片,这个照片流量可就大了,没有这个需求的话原来你的数据包需求也就够了,30兆就够用了,你现在发现可能要300兆,这个其实也是增加运营商的数据流量,从话音转向数据为主的这样一个推动。

 

我觉得慢慢大家都会认识到这个其实是双赢的,但是当然确实是运营商的成本,包括他要搭很多的基站,因为以前的话音和不算太多的短信,它对基站、基础设施网络压力的承载,其实还不算太大,或者说原来的设计是按照这种模式设计和采购的,现在你的数据流量增加太大,他原有的,不管它的网关、它的基站信令的资源,确确实实他原来的建设就没有按照这个考虑,会不够用,这个时候他会有怨言说能不能再优化,否则的话甚至会影响到电话都打不通了,这个他会很难接受。

 

我们都明白这个过程,但是确实这是大势所趋,因为用户需求放在这里,运营商也在拓展数据业务,真的有需求来了,其实应该更高兴、更加增加建设。

 

但是这个建设的成本确实高,转嫁到消费者,你们会发现这个资费还是挺贵的,一开始运营商在推动数据的时候都在送,现在送不起了不敢送,更不要说不限流量了,所以说这个也是我们这次在建议里面呼吁的,其实这个真的跟修马路一样,很大的一部分应该由国家承建,你交给运营商的话还是很难承受的。相当于一个城市现在出门的马路,要一个公司来承担的话,他只能说你一出门我就要收费了,在马路上走路、骑自行车我都要收你费,你说这个可能吗?是吧?所以说一部分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应该承担,一部分比如说像高速公路或者说额外再多的路,这个时候你说快了,或者说你是开车出去的,要从油费、养路费里面回收一些成本,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国家承担,这样会比较合理。

 

就好像我们骑自行车出去或者说走路出去,这个不应该收费的,但是开车你要从油费、养路费里面收费,如果你还要更快要上高速公路,那高速公路上还要收费。所以说这个概念大家都理解,我想怎么把这个概念引入到这个地方来,能够提高基础设施的普及和降低门槛,所以说跟这个想法是有关系的。

 

Q :发现微信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了,界面也很繁琐,不知道你们怎么样去平衡这个问题?另外微信是否会可以超越原来PC端的QQ?外界的期望会很高。但是跟PC版的原来的QQ相比,可能手机的界面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我不知道这个东西你是怎么判断的?另外就是微信跟手机QQ的关系你们是怎么样去界定的。

 

马化腾:外界一直讨论,我们内部也在一直不断地思考。

 

我们为什么最开始要分开呢?是因为不想背包袱,按纯互联网运作会包袱少,然后有创意可以很快地实施,产品迭代周期快、试错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很低,这样的话效果更好,事实证明这个思路也是对的,是分开来发展,而且是老的要传帮带新的产品,确实也比较成功。

   

当然我们也很谨慎,在微信上面增加任何东西,因为刚才讲流量也很贵,有的用户下载的时候如果说面对20兆、30兆的话压力也很大,有些功能对他来讲也未必是要用的,但是他都得下载下来,而且界面上会显得很烦琐,我们都很慎重。所以拒绝过很多的要求,包括下面的这个东西到底是4个还是5个,很早就说,后来坚持4个,包括朋友圈到底要放出来还是要放在里面的二级页面,这个都想过,也包括有些是用插件实现的,到底是应该变成默认开的还是关的。所以后来我们把很多的需求变成插件化,再好我也先把它做成插件,想用的人才装以及打开,不用的人就先不用,找出一个共性,真正是基础性需求的我才放出来变成默认有的,不一定是基础性的就变成插件以及用公众帐号的方式来提供。

 

幸好这个架构当时搭得还不错,比较灵活、可扩展性很强,虽然现在需求很多,但是现在还行,界面也还没有那么乱。

 

跟QQ的关系其实是很多人也在关注的,其实这是两种用法,因为手机是保证知道会送达,不会有在线离线的概念,微信是没有在线和离线的概念,所以它还不完全是一个即时通信,即时通信最重要的特点是在线,是online还是Offline立刻告诉你。国外的WhatsApp和其他的产品是有这个概念的,我们是故意不要的,包括kiki以前都是有在线概念,我们思考了半天我们不想走那个路,我们就是要做没有在线状态。因为在手机上其实肯定是在线的,你离线和在线意义是不大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抛弃,而且不想有这个隐私,因为看你在线他知道你一定收到或者说一定会读,把这个心理压力也是考虑得比较多一点。

 

那对于QQ来说,其实有很多的功课要补,因为它要兼顾在PC上的升级换代以及一个消息有可能跑到PC、有可能跑到手机,因为他电脑上也开着QQ、手机上也开着QQ,请问这个消息去哪边?是两边都收还是去一边,很多用户要求都不同,有的用户说我要两边都有,而且这边读了那边也要消掉,或者说这边读了这边不消掉,有的说既然这边有了那边就不要收,免得泄密,所以说这个好复杂,比纯手机的复杂很多。所以我们还是想让精干的小部队先行,它趟出一条路来证明可行了,我们手机QQ就可以跟上。

 

所以现在看到手机QQ的改版是跟着微信踏出来的成功案例来去改进的,因为原有的这种模式不适应手机了,或者说它适应以前的非智能机、或者说塞班的这种手机,现在已经是安卓、iOS的体验,应该换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了,所以等这个做完之后,刚才讲了微信开放平台的原理,包括对外的这些游戏开发商,也都可以挂接在手机QQ里面,有点儿像苹果的iPhone做完了以后又影响到MAC的体验,(Mac)更像iPhone了,所以我们这个思路也有点儿像这个思路,现在也在做。

 

Q:你觉得微信能否超越腾讯十年前QQ?

 

马化腾:看你怎么说了,因为在手机上他是同时挂着两个消息体系是没有压力的,因为它都是在后台没有运行,他是等着消息推送来才激活,所以他的压力感不大,你有两套、三套我觉得都可以用起来。

 

从我目前来看,其实微信增长和手机QQ增长速度还真的差不多,手机QQ稍微改善一点,这个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强的,现在还很难说。就好像你有两套大社交网络,比如说这个月或者说下个月又有一个新的点子或者说新的创意,我们可以多一个试验田,根据它的不同特质来各自接各自的任务去试,我觉得也是好事,你没有必要就完全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这里面很多的机会还要试了才知道的,就好像有两个城市,你说北京、上海是不是哪个超越哪个,那个城市就废了,不要了,这也不现实。

 

Q:从整个腾讯的战略里面,微信会不会制造下一个腾讯,体量会超越原来的腾讯吗?

 

马化腾:因为它是叠加的,我已经讲了,微信的用户绝大部分还都是QQ的帐号。所以它后面打通的东西,其实共用了很多相同的东西。所以不是一个完全取代的问题。

 

Q:关于你们的研发团队,就是微信跟移动QQ这两个研发团队内部是有竞争心态吗?您鼓励吗?

 

马化腾:多少有点儿竞争心态,我确实有鼓励,互相学习吧。QQ上有很多的责任以及它承载着很多的业务,以及它跟PC的互联互通的转变,其实也要本身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就刚才跟你讲的,基于微信或者说手Q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可以有一些项目是大家分头承担,也不一定差异化。比如说你这边来不及做,人数不够多,有的底层大家都差不多,那基于这个接口或者说垂直整合,刚才讲的跟电商或者说团购整合也好,其实底下是接手机QQ号,包括社交手机游戏是接微信也好,其实是一回事儿了,那这样的话它有一些工作是可以分摊两个团队联手一起做,成熟了大家一交换就可以比较快速,是可以这样的。

 

Q:这个资源分配是根据具体的案子来做,就是说不会强调这两个团队你们要有差异化,有不同的。

 

马化腾:不会强调有什么差异化,但是它们可能事实上承担不同的东西,可能一出来就是有点儿差异化。

 

Q:腾讯未来在移动互联网上一个布局是怎么样的,如果说把我们的产品从重要到次要做一个排序。

 

马化腾:当然最重要的目前我们还是专注在微信上面这一块儿,因为这个是时机不等人,确实刚才还讲了包括全新化的竞争以及它本身自身的演变,都是目前花精力比较大的一个,然后包括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调整,其实也是为了适应很多的变化,包括很多你现在微信里面看到的功能,其实是公司其他团队一起做的。比如说语音识别、摇一摇识别音乐,都是我们以前研究院的成功,以前研究院也是为搜索做,我们发现这个可以整合,包括以后我们的搜搜的识别,包括以后你可能真的问一句话,接着再问再问,后面怎么理解你这个意思,要什么信息都可以用我们搜搜一些积累的技术,通过微信这个接口提供给用户,那更不要说我们刚才讲的很多游戏平台的开发,包括在社交网络的开放平台的一些经验,甚至包括地图,地图原来也可以跟微信做很多的深度整合,我觉得这个很难具体排序,因为它们不是分裂的,它们可能是各自去联合,有自己的产品,也有他提供这个模块,来嵌在这个平台性产品里面一起给用户,大概是这样的。

 

对开发者建议

 

Q:因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很多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草根阶层开发者,我想能不能结合您的服务经验,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建议。

 

马化腾:我前面花了很大篇幅讲了草根开发者和我们平台的结合,其实就跟这个有关系,那我们过去的开放平台是在QQ的PC上的Qzone来做的,那个现在也很成功,现在的收入和活跃用户和开发商是很多的,但是那些毕竟还是公司,还不算是一个个人草根。现在看个人草根能做的东西,我们现在看微信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可以实现,所以刚才也讲了很多,我就不重复了。

 

当然就是微、小、中的内容和产品开发上,也会积极接入微信,包括未来的手机QQ,手机QQ能改造得更好之后,一样也可以承载一样的系统,所以应该还是延续我们两年前一直在强调的,我们要打造一个开放平台、一个产业链,让更多的这些开发商能够获益,因为PC上我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手机上我相信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从支付、到营销、到托管,云平台的托管,这些经验我们都已经比较丰富了,都慢慢走过来,也跟开发者建立了很好的互信基础。拭目以待吧。

 

Q:基于您个人的成功经验,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马化腾:因为大家现在确实觉得说,收入和需求最快的是游戏,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说刚才讲的跟内容有关的东西都可以做,包括小说、音乐,这是你可以自己创造出来的。你要么付费,要么就广告模式。然后还有一些是可以垂直整合的,比如说刚才讲了跟学校整合,那可能他可以开发一些中间件,可以给企业内部用,针对企业的,或者说针对行业应用的,那我觉得都很多可以想像。就好像现在AppStore里面会出现什么种类的,理论上都可以做,就是大概这样的思路,应该很广阔,也不要全部盯着游戏。

 

微信走出去?

 

Q: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国际化的,因为您在两会上也提出了说鼓励中国互联网走出去,我们看到不久前微信刚刚在美国成立了一个办公室,所以也是希望产品在海外市场走出去,所以想您能不能谈一谈,比如说腾讯国际化布局的一些想法,或者比如说战略、几步走,还有微信在国际化当中起到的作用。之前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很想国际化,但是大家到目前为止都不太成功,您觉得这个原因可能是什么?

 

马化腾:过去中国所有的互联网模式都基本上从美国拷贝过来,每一个都是,所以你再返回去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因为别人比你成熟,你已经时间比较晚,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当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这个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其实很多国际的互联网巨头也没有准备好,他们也会像很多公司,就是说他会受限于以前PC或者说WEB上的这些服务和习惯的牵绊,所以他很难做到一个纯移动互联网化的新的服务和产品,这样的话确实是给中国企业一个蛮好的机会。因为其实在亚洲的移动手机来说,一定程度上是比西方还快的,包括以前用短信,短信也是中国最热、最火。移动互联网一起来之后,是亚洲的国家真的是先更快一些,从普及度来说、使用的各种花样来说还是挺快的,我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可以让我们纯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走出去的一个机会。

 

最激进的往外走的就是日本的line和腾讯的wechat。大家都往外走的时候,其实也是互相激励吧,所以说动作都很快,我们在好多个市场都有交锋,不管在香港、台湾、东南亚、印度甚至西班牙语系的欧洲国家都有开始做推广,包括在手机上的广告系统投放广告,到当地找合作伙伴线下推广,找明星代言、线下硬广推广,还是挺有效果的,有时候还逃不开这种方式,所以说这里面的投入还是挺大的,但是大家都看到这里面是未来一个很大的商机,所以都加大投入。

 

我们也是跟Line一样,在同一个月内,在美国也是设立办公室,在加紧去拓展欧美市场。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其实可能是最难的,所以现在还很难说,因为当地最强的就是Facebook。可能竞争是要按天来计算的,都是生死时速,每天都在计算的这样一个竞争场景,我们也希望能够尽一把力,成和不成可能这辈子就这个机会了。

 

Q:报告里面也讲到,在对外开放里面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另外一部分就是海外投资,我想如果请您总结一下的话,过去两年腾讯在海外投资中,您认为最成功的一个案例是什么?未来腾讯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最看好一些什么的公司,您认为是技术上有优势的公司还是渠道上有优势的公司,更容易获得腾讯的青睐?

 

马化腾:我们最成功的是投资美国的Riot Games,做了LOL(英雄联盟),这个是目前全世界第一大在线游戏,已经超过魔兽世界很多了,最新的数字是突破500万同时在线,没有一个游戏500万同时在线,虽然它的商业化程度比较低,但是它的受欢迎程度很高,这个是我们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在美国投资的这家公司。

 

所以我们更可能看中的是制造内容,也就是知识产权上游能制造内容的公司,当然也有技术型公司,我们在美国也有投资另外一个公司,具体不能说太多,我们也是看中这种技术公司,也会有投资。

 

那可能更多地是内容,因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要在人们心目中受欢迎是很难的事情,所以你看到现在很多电影不断地翻拍以前老的,包括国内《西游记》也是搞一个大的知识产权,然后后面再拍子集,都是基于原来知识产权的。因为现在的投资越来越大,用知识产权结合做内容的开发,是成功率和把握度是比较高的,比突然间随便编一个故事投资回报率会大大不同,因为没有投资者会花两亿美金会投一个你都不知道成不成的,这个以前也看到有一些案例是真的输得精光,搞一次这个公司就完蛋了。所以对内容产业来说,上游知识产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我们也比较看中这个。

 

跟内容有关的大家都知道的,电影、游戏、音乐、动漫、书,其实很多会有点儿相通的。书也包括小说、作者这些,我们是比较关注这些东西,因为这个才会真正持久、可持续发展,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创造价值,跟人们长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也可以融合这些看似好像不同领域,但是实际上都是文化产业,我们用互联网网络的方式结合了,所以我再一次说,互联网好像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要看它怎么跟传统行业结合。

 

互联网金融?

 

Q:想问一个关于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的一个问题,现在马云在卖保险,其他也有提到说,希望大型的行业领军品牌牵头做金融平台,就是是不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国内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局,因此需要向金融企业去寻找另外一个蓝海?

 

马化腾:我一直说其实纯互联网行业,是远远没有反映互联网真正的意义,包括这次也在两会上其实有发言说过,因为很多人不太懂互联网,因为我们这一次就是唯一的互联网十六年的历史,也是第一次有人大代表是互联网业界的,而且刚好还是我们广东团,我跟雷军。政协是以前就陈天桥很早就有了,这次有李彦宏还有新浪的董事张懿宸,但是他没有直接进入,所以他代表其实后面已经有四点几亿的网民,我觉得第一次能发声,是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解释一下互联网面临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我是怎么看的?我觉得互联网的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给很多传统行业来讲,甚至不亚于电的发明对所有传统行业的改变。这样比较的话,可能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以前各行各业有电和没有电之前是什么样的区别,有互联网也是类似的效果。所以它除了纯互联网,就相当于电力行业自己本身之外,我们的互联也业界以外,它其实是有很多互联网跟其他行业结合之后产生的一些升级,我觉得这个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电子商务其实就是零售业、卖场、流通领域通过互联网的结合,你看就好像属于互联网的一个行业,但是实际上它又是零售行业是很深的。

 

金融业也是这样的,以前网银,大家已经习惯了用网络来操纵银行的东西,那知道有第三方支付,有支付宝、财付通之类的,大家又有新的东西。还有很多新的可以创新的,包括电子商务B2C的供货商,他在给你提交了很多货之后,这个货品能不能成为抵押品成为贷款的信用呢?那它能不能通过在途货物产生的信用,因为你的体系知道这个货在你手上的,所以应该可以贷款出来的。过去你跟银行提,银行说我没有你的数据,我怎么知道你的货在哪儿,没人敢贷给你,但是现在有互联网信息系统,他知道这些东西逃不掉的,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就很容易知道你的信用,就敢贷给你,你也还得起,你还不起就可以把你的货扣下来,所以他是可以做这些新的事情了。

 

我们这次合资做了这个(众安在线),我们是小股东,我们是作为一个资源方来参与的,我们不是大股东,因为也规定每个股东不能超过20%,所以很多家来支持。

 

除了像平安有线下网点,因为要有线下网点支持的话,他也可以分享。那马云那边有很多电子商务,我们这边除了有一部分电子商务之外,还更多的是线上的虚拟产品、帐号体系,这些都有一些保险需求,也包括还有一些小股东,像携程也进来了,它也有线上比如说买机票,不是有航空险吗?那些都是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也都可以跟这些结合,所以说很多我们还在试,但是现在讲怎么发展还为时过早,因为太新了,我觉得还是要尝试吧。

 

Q: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上周易迅宣布他要在中国大规模地建仓储物流,我想问一下你觉不觉得像这种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投资,会拉低我们的利润率? 也有一个人在网上写了一篇东西说,阿里巴巴在几年之内会超过腾讯的收入,如果它上市的话,他将是一个体量非常大的公司。我想听听您对这些问题怎么看。

 

马化腾:B2C确实是从财务角度,因为现在看到财报有一块儿是B2C进来的,记到财报里面,因为没办法,买货卖货我们要开发票的,所以要计入,所以它和平台是不一样的,只有中间抽成或者平台服务费才能作为收入。所以B2C的毛利率确实是很低的,从财务数字来看,的确会影响整体的利润率。

 

但是我们现在也很清楚了,分开两边看吧,这块儿怎么样、那块儿怎么,一般来说是分开看,但是也有一个总数,所以应该也不会搞混,所以各自看各自的,当两块儿来看,应该还是合理的,也不太担心这个问题。

 

其他公司我不好评价了,我跟马云也很熟,私交也很好,也一直开玩笑说你这个很快超过我们了,所以我们其实不是很计较谁的市值大小的问题,大家走的方向、路、打法都不一样,我们更希望是整个行业能够发展起来,这样的话蛋糕做大谁都会受益。

 

Q:我想问一下腾讯电商这块儿,过去这一年您对腾讯电商的发展是否满意,然后想问问您对它的预期,什么时候盈利,包括以后希望电商这块儿的收入占我们公司收入能够到什么方面。

 

马化腾:因为我们电商其实走了很多弯路,因为C2C确实很难做,淘宝的网络效应很强,我们按过去拍拍的思路是很难打赢的。所以我们做了B2C,然后收购了易迅的B2C跟我们平台整合之后,就发现找到一个着力点了,有些事情你可以发现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前走,否则的话过去一直都是围着打转,始终找不到突破口,这个是非常痛苦的。我们现在找到一个着力点,而且我们的做法也跟这几家的做法不一样,比如说阿里系的,淘宝、天猫他是平台为主,平台在做B2B2C的天猫,然后京东是3C产品,跟我们易迅很像了,但是它是全国铺开的一种方式,苏宁是从线下往上走的,它是另外一个思路。

 

我们易迅是扎根在一线城市,因为最早他在上海做透、做深,所有的配送员都是自己的,跟其他的不一样,其他的是找外面外包的配送,他全是自己的人配送,我一天三送,因为我就是这个城市,我不考虑我的客户是不是在外面,以先这个城市做透为主,一天三送以速度取胜,这个单品我们会比竞争对手的便宜,因为只针对做这个,做窄、做深,差异化做出来有口碑,才开始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扩,我们也很谨慎,包括去年我们扩了深圳、广州的这个华南,现在量也上来了,现在在北京也开始做。我不是那种全部撒网的方式,是一个大城市、一个大城市这样做的,注重本地、快捷的体验,这样的话你的差异化就比较好了,跟大家有所不同,这样的话我们走我们的路。我们现在看增长还是非常给力、非常快的。

 

当然这个投资确实是重资本的投资,要承担相当长的投入、亏损来扩大规模。当然目标,这几家都是有共同点,就是说通过大量地卖货吸引用户的忠诚度,变成一个入口,然后再叠加一些开放平台的高毛利的、非标准类,像衣服这些都是非标准类的产品,通过非标准类、高毛利来挣钱,标准类不挣钱,铺流量获得平台的普及度,就是这样的思路,跟大家有点儿不一样,我觉得还是算找到了一个方向,未来还是坚持做下去,我认为通过互联网解决零售问题是很大的一块儿需求,衣食住行的很大的一个需求。

 

提问:你的着眼点是自营还是平台?

 

马化腾:刚才讲了自营是标准类的东西,平台很多是非标准类,或者是我们没有拥有的一些标准类,也可以让它进来。

 

提问:将来的赚钱点是靠返点还是说你收平台的这种?

 

马化腾:都会有。

 

提问:哪部分最看重?

 

马化腾:现在还很难说,可能都有。

 

如何看待互联网的管理与创新?

 

Q:第一,您在议案当中提到的,说是想设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互联网管理机构,您对于我们现在的管理机构是什么看法,您所希望的管理机构应该拥有哪些职能和权限。第二,关于互联网创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中国很多优秀的互联网应用都是从外国的思路上拷贝过来,在我们这边创造出来一些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一些原创性的东西,这个里面政府是不是在创新宏观环境上做一些事情。

 

马化腾:刚才讲互联网不是单纯的跟电信产业有关的了,以后是方方面面都有关了。

 

我呼吁了不是说这个管理上面有问题,因为板块还是蛮清晰的。我主要是呼吁要促进发展,促进这个产业发展的时候,就没有部门去牵头,没有人操心我们到底是做得好还是不好,主要是这个。就是说,发展和管理要均衡。我的意思是这样的:都要均衡你才能做得好,你没刹车肯定会翻车,绝对会的,因为你连基本的规避都做不了,但是如果你的引擎不够快、马力不足,有的人想该什么时候升级换代、什么时候要清理油缸,这个要有人来想,所以现在这方面还没有意识,我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不是怪他们管,并不是的,因为刹车也很重要,否则的话这个行业会乱的。

 

你刚才讲创新这块儿,其实是很好的问题,也是为什么我们说现在在微信类的应用,其实是比较超过西方的创新速度,这是目前我唯一看到的所有互联网行业这么多年历史,其他真的是外国有,就算是微信开始也是先外国有类似产品,但是他当时的雏形远远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微信,甚至包括日本的line还有包括韩国的Kakao Talk我们三家都走出了超过欧美的同类产品,已经多了很多创新的东西,包括开放平台,商业模式挂接了,WhatsApp是啥都没有的,他是付费的,一美金下载一个,也没有什么社交,类似的东西都没有,这些都是我们后来自己创新创出来的,这一块儿还是比较大的不同。

 

我觉得可能现在是正处于一个弯道超车吧,只有确实超过了才有可能谈创新的基础,过去一直跟着别人走,的的确确我们是发展慢,整个也不是说亚洲了,也不要说中国了,你欧洲都是,欧洲有哪个国家有互联网公司上来的?几乎都没有,所以欧洲也有人反思,为什么整个欧洲都没有呢?澳洲、南美洲什么都没有,是不是?日本也都是雅虎、谷歌等等的这些,反而是韩国、中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很奇怪的,就是本地的企业做,但是也都是拷贝自美国,只是说他本土的起来了,不会给几个美国巨头打趴下。

 

下一步真的会有一些从亚洲诞生的商业模式,也有可能,我们也一起努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腾讯,产品,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