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贴地址:
http://www.netexpert.cn/viewthread.php?tid=5627&extra=&highlight=&page=1
一、前言
Kademlia协议(以下简称Kad)是美国纽约大学的PetarP. Maymounkov和David Mazieres.在2002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Kademlia: A peerto -peer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XOR metric》。
简单的说,Kad是一种分布式哈希表(DHT)技术,不过和其他DHT实现技术比较,如Chord、CAN、Pastry等,Kad通过独特的以异或算法(XOR)为距离度量基础,建立了一种全新的DHT拓扑结构,相比于其他算法,大大提高了路由查询速度。
在2005年5月著名的BiTtorrent在4.1.0版实现基于Kademlia协议的DHT技术后,很快国内的BitComet和BitSpirit也实现了和BitTorrent兼容的DHT技术,实现trackerless下载方式。
另外,emule中也很早就实现了基于Kademlia类似的技术(BT中叫DHT,emule中也叫Kad,注意和本文简称的Kad区别),和BT软件使用的Kad技术的区别在于key、value和node ID的计算方法不同。
二、节点状态
在Kad网络中,所有节点都被当作一颗二叉树的叶子,并且每一个节点的位置都由其ID值的最短前缀唯一的确定。
对于任意一个节点,都可以把这颗二叉树分解为一系列连续的,不包含自己的子树。最高层的子树,由整颗树不包含自己的树的另一半组成;下一层子树由剩下部分不包含自己的一半组成;依此类推,直到分割完整颗树。图1就展示了节点0011如何进行子树的划分:
图1:节点0011的子树划分
虚线包含的部分就是各子树,由上到下各层的前缀分别为0,01,000,0010。
Kad协议确保每个节点知道其各子树的至少一个节点,只要这些子树非空。在这个前提下,每个节点都可以通过ID值来找到任何一个节点。这个路由的过程是通过所谓的XOR(异或)距离得到的。
图2就演示了节点0011如何通过连续查询来找到节点1110的。节点0011通过在逐步底层的子树间不断学习并查询最佳节点,获得了越来越接近的节点,最终收敛到目标节点上。
图2:通过ID值定位目标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第一步查询的节点101,是节点0011已经知道的,后面各步查询的节点,都是由上一步查询返回的更接近目标的节点,这是一个递归操作的过程。
三、节点间距离
Kad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160bit的ID值作为标志符,Key也是一个160bit的标志符,每一个加入Kad网络的计算机都会在160bit的key空间被分配一个节点ID(node ID)值(可以认为ID是随机产生的),<key,value>对的数据就存放在ID值“最”接近key值的节点上。
判断两个节点x,y的距离远近是基于数学上的异或的二进制运算,d(x,y) = x⊕y,既对应位相同时结果为0,不同时结果为1。例如:
010101
XOR 110001
-------------
100100
则这两个节点的距离为32+4=36。
显然,高位上数值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更大。
对于异或操作,有如下一些数学性质:
d(x, x) = 0
d(x, y) > 0, if x ≠ y
∨x, y : d(x, y) = d(y, x)
d(x, y) + d(y, z) ≧ d(x, z)
d(x, y) ⊕ d(y, z) = d(x, z)
∨a≧ 0, b≧ 0, a + b≧ a ⊕ b
正如Chord的顺时针旋转的度量一样,异或操作也是单向性的。对于任意给定的节点x和距离⊿≧0,总会存在一个精确的节点y,使得d(x,y)= ⊿。另外,单向性也确保了对于同一个key值的所有查询都会逐步收敛到同一个路径上,而不管查询的起始节点位置如何。这样,只要沿着查询路径上的节点都缓存这个<key,value>对,就可以减轻存放热门key值节点的压力,同时也能够加快查询响应速度。
四、K桶
Kad的路由表是通过一些称之为K桶的表格构造起来的。这有点类似Tapestry技术,其路由表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构造的。
对每一个0≦i≦160,每个节点都保存有一些和自己距离范围在区间 内的一些节点信息,这些信息由一些(IP address,UDP port,Node ID)数据列表构成(Kad网络是靠UDP协议交换信息的)。每一个这样的列表都称之为一个K桶,并且每个K桶内部信息存放位置是根据上次看到的时间顺序排列,最近(least-recently)看到的放在头部,最后(most-recently)看到的放在尾部。每个桶都有不超过k个的数据项。
一个节点的全部K桶列表如表1所示:
I 距离 邻居
0
1
2
……
i
……
160
表1:K桶结构
不过通常来说当i值很小时,K桶通常是空的(也就是说没有足够多的节点,比如当i=0时,就最多可能只有1项);而当i值很大时,其对应K桶的项数又很可能会超过k个(当然,覆盖距离范围越广,存在较多节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里k是为平衡系统性能和网络负载而设置的一个常数,但必须是偶数,比如k=20。在BitTorrent的实现中,取值为k=8。
由于每个K桶覆盖距离的范围呈指数关系增长,这就形成了离自己近的节点的信息多,离自己远的节点的信息少,从而可以保证路由查询过程是收敛。因为是用指数方式划分区间,经过证明,对于一个有N个节点的Kad网络,最多只需要经过logN步查询,就可以准确定位到目标节点。这个特性和Chord网络上节点的finger table划分距离空间的原理类似。
当节点x收到一个PRC消息时,发送者y的IP地址就被用来更新对应的K桶,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自己和发送者的距离:d(x,y) = x⊕y,注意:x和y是ID值,不是IP地址
2.通过距离d选择对应的K桶进行更新操作。
3.如果y的IP地址已经存在于这个K桶中,则把对应项移到该该K桶的尾部
4.如果y的IP地址没有记录在该K桶中
⑴如果该K桶的记录项小于k个,则直接把y的(IP address,UDP port,Node ID)信息插入队列尾部
⑵如果该K桶的记录项大于k个,则选择头部的记录项(假如是节点z)进行RPC_PING操作
①如果z没有响应,则从K桶中移除z的信息,并把y的信息插入队列尾部
②如果z有响应,则把z的信息移到队列尾部,同时忽略y的信息。
K桶的更新机制非常高效的实现了一种把最近看到的节点更新的策略,除非在线节点一直未从K桶中移出过。也就是说在线时间长的节点具有较高的可能性继续保留在K桶列表中。
采用这种机制是基于对Gnutella网络上大量用户行为习惯的研究结果,既节点的失效概率和在线时长成反比关系,如图3(横坐标为分钟,纵坐标为概率):
图3:Gnutella网络中在线时长和继续在线的概率关系
可以明显看出,用户在线时间越长,他在下一时段继续在线的可能性就越高。
所以,通过把在线时间长的节点留在K桶里,Kad就明显增加K桶中的节点在下一时间段仍然在线的概率,这对应Kad网络的稳定性和减少网络维护成本(不需要频繁构建节点的路由表)带来很大好处。
这种机制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DOS攻击,因为只有当老节点失效后,Kad才会更新K桶的信息,这就避免了通过新节点的加入来泛洪路由信息。
为了防止K桶老化,所有在一定时间之内无更新操作的K桶,都会分别从自己的K桶中随机选择一些节点执行RPC_PING操作。
上述这些K桶机制使Kad缓和了流量瓶颈(所有节点不会同时进行大量的更新操作),同时也能对节点的失效进行迅速响应。
五、Kademlia协议操作类型
Kademlia协议包括四种远程操作:PING、STORE、FIND_NODE、FIND_VALUE。
1、PING操作的作用是探测一个节点,用以判断其是否仍然在线。
2、STORE操作的作用是通知一个节点存储一个<key,value>对,以便以后查询需要。
3、FIND_NODE操作使用一个160bit的ID作为参数。本操作的接受者返回它所知道的更接近目标ID的K个节点的(IP address,UDP port,Node ID)信息。
这些节点的信息可以是从一个单独的K桶获得,也可以从多个K桶获得(如果最接近目标ID的K桶未满)。不管是哪种情况,接受者都将返回K个节点的信息给操作发起者。但如果接受者所有K桶的节点信息加起来也没有K个,则它会返回全部节点的信息给发起者。
4、FIND_VALUE操作和FIND_NODE操作类似,不同的是它只需要返回一个节点的(IP address,UDP port,Node ID)信息。如果本操作的接受者收到同一个key的STORE操作,则会直接返回存储的value值。
注:在Kad网络中,系统存储的数据以<key,value>对形式存放。根据笔者的分析,在BitSpirit的DHT实现中,其key值为torrent文件的info_hash串,其value值则和torrent文件有密切关系。
为了防止伪造地址,在所有RPC操作中,接受者都需要响应一个随机的160bit的ID值。另外,为了确信发送者的网络地址,PING操作还可以附带在接受者的RPC回复信息中。
六、路由查询机制
Kad技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能够提供快速的节点查找机制,并且还可以通过参数进行查找速度的调节。
假如节点x要查找ID值为t的节点,Kad按照如下递归操作步骤进行路由查找:
1、 计算到t的距离:d(x,y) = x⊕y
2、 从x的第[㏒d]个K桶中取出α个节点的信息(“[”“]”是取整符号),同时进行FIND_NODE操作。如果这个K桶中的信息少于α个,则从附近多个桶中选择距离最接近d的总共α个节点。
3、 对接受到查询操作的每个节点,如果发现自己就是t,则回答自己是最接近t的;否则测量自己和t的距离,并从自己对应的K桶中选择α个节点的信息给x。
4、 X对新接受到的每个节点都再次执行FIND_NODE操作,此过程不断重复执行,直到每一个分支都有节点响应自己是最接近t的。
5、 通过上述查找操作,x得到了k个最接近t的节点信息。
注意:这里用“最接近”这个说法,是因为ID值为t的节点不一定存在网络中,也就是说t没有分配给任何一台电脑。
这里α也是为系统优化而设立的一个参数,就像K一样。在BitTorrent实现中,取值为α=3。
当α=1时,查询过程就类似于Chord的逐跳查询过程,如图4。
图4:α=1时的查询过程
整个路由查询过程是递归操作的,其过程可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 x(即查询操作的发起者)
这个递归过程一直持续到 =t,或者 的路由表中没有任何关于t的信息,即查询失败
由于每次查询都能从更接近t的K桶中获取信息,这样的机制保证了每一次递归操作都能够至少获得距离减半(或距离减少1bit)的效果,从而保证整个查询过程的收敛速度为O(logN),这里N为网络全部节点的数量。
当节点x要查询<key,value>对时,和查找节点的操作类似,x选择k个ID值最接近key值的节点,执行FIND_VALUE操作,并对每一个返回的新节点重复执行FIND_VALUE操作,直到某个节点返回value值。
一旦FIND_VALUE操作成功执行,则<key,value>对数据会缓存在没有返回value值的最接近的节点上。这样下一次查询相同的key时就会更加快速的得到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热门<key,value>对数据的缓存范围就逐步扩大,使系统具有极佳的响应速度,如图5所示。
图5:缓存原则
七、数据存放
存放<key,value>对数据的过程为:
1、 发起者首先定位k个ID值最接近key的节点;
2、 发起者对这k个节点发起STORE操作
3、 执行STORE操作的k个节点每小时重发布自己所有的<key,value>对数据。
4、 为了限制失效信息,所有<key,value>对数据在初始发布24小时后过期。
另外,为了保证数据发布、搜寻的一致性,规定在任何时候,当节点w发现新节点u比w上的某些<key,value>对数据更接近,则w把这些<key,value>对数据复制到u上,但是并不会从w上删除。
八、节点加入和离开
如果节点u要想加入Kad网络,它必须要和一个已经在Kad网络的节点,比如w,取得联系。
u首先把w插入自己适当的K桶中,然后对自己的节点ID执行一次FIND_NODE操作,然后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K桶内容。通过对自己邻近节点由近及远的逐步查询,u完成了仍然是空的K桶信息的构建,同时也把自己的信息发布到其他节点的K桶中。
在Kad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路由表都表示为一颗二叉树,叶子节点为K桶,K桶存放的是有相同ID前缀的节点信息,而这个前缀就是该K桶在二叉树中的位置。这样,每个K桶都覆盖了ID空间的一部分,全部K桶的信息加起来就覆盖了整个160bit的ID空间,而且没有重叠。
以节点u为例,其路由表的生成过程为:
1. 最初,u的路由表为一个单个的K桶,覆盖了整个160bitID空间,如图6最上面的路由表;
2. 当学习到新的节点信息后,则u会尝试把新节点的信息,根据其前缀值插入到对应的K桶中:
① 如果该K桶没有满,则新节点直接插入到这个K桶中;
② 如果该K桶已经满了,
⑴ 如果该K桶覆盖范围包含了节点u的ID,则把该K桶分裂为两个大小相同的新K桶,并对原K桶内的节点信息按照新的K桶前缀值进行重新分配
⑵ 如果该K桶覆盖范围没有包节点u的ID,则直接丢弃该新节点信息
3. 上述过程不断重复,最终会形成表1结构的路由表。达到距离近的节点的信息多,距离远的节点的信息少的结果,保证了路由查询过程能快速收敛。
图6:节点000的路由表生成演化
在图7中,演示了当覆盖范围包含自己ID值的K桶是如何逐步分裂的。
图7:节点0100的K桶分裂过程
当K桶010满了之后,由于其覆盖范围包含了节点0100的ID,故该K桶分裂为两个新的K桶:0101和0100,原K桶010的信息会根据其其前缀值重新分布到这两个新的K桶中。注意,这里并没有使用160bit的ID值表示法,只是为了方便原理的演示,实际Kad网络中的ID值都是160bit的。
节点离开Kad网络不需要发布任何信息,Kademlia协议的目标之一就是能够弹性工作在任意节点随时失效的情况下。为此,Kad要求每个节点必须周期性的发布全部自己存放的<key,value>对数据,并把这些数据缓存在自己的k个最近邻居处,这样存放在失效节点的数据会很快被更新到其他新节点上。
[
本帖最后由 重庆拉灯 于 2006-2-22 11:34 编辑 ]
图片附件: 图1.jpg (2006-2-22 11:32, 32.02 K)
图片附件: 图3.jpg (2006-2-22 11:32, 15.59 K)
图片附件: 图2.jpg (2006-2-22 11:34, 42.79 K)
图片附件: 图7.jpg (2006-2-22 11:34, 25.7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