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 Linux流量监控工具- iftop (最全面的iftop教程)以及TC命令内核流量控制

在类Unix系统中可以使用top查看系统资源、进程、内存占用等信息。查看网络状态可以使用netstat、nmap等工具。若要查看实时的网络流量,监控TCP/IP连接等,则可以使用iftop。

一、iftop是什么?

iftop是类似于top的实时流量监控工具。

官方网站:http://www.ex-parrot.com/~pdw/iftop/

二、iftop有什么用?

iftop可以用来监控网卡的实时流量(可以指定网段)、反向解析IP、显示端口信息等,详细的将会在后面的使用参数中说明。

三、安装iftop

安装方法1、编译安装

如果采用编译安装可以到iftop官网下载最新的源码包。

安装前需要已经安装好基本的编译所需的环境,比如make、gcc、autoconf等。安装iftop还需要安装libpcap和libcurses。

CentOS上安装所需依赖包:

yum install flex byacc  libpcap ncurses ncurses-devel libpcap-devel

Debian上安装所需依赖包:

apt-get install flex byacc  libpcap0.8 libncurses5

下载iftop

wget http://www.ex-parrot.com/pdw/iftop/download/iftop-0.17.tar.gz

tar zxvf iftop-0.17.tar.gz

cd iftop-0.17

./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安装方法2:(懒人办法,最简单)

直接省略上面的步骤

CentOS系统:

yum install flex byacc  libpcap ncurses ncurses-devel

wget ftp://fr2.rpmfind.net/linux/dag/redhat/el5/en/i386/dag/RPMS/iftop-0.17-1.el5.rf.i386.rpm

rpm -ivh iftop-0.17-1.el5.rf.i386.rpm

Debian系统 运行:apt-get install iftop

四、运行iftop

直接运行: iftop

效果如下图:

嵌入式 Linux流量监控工具- iftop (最全面的iftop教程)以及TC命令内核流量控制_第1张图片

五、相关参数及说明

1、iftop界面相关说明

界面上面显示的是类似刻度尺的刻度范围,为显示流量图形的长条作标尺用的。

中间的<= =>这两个左右箭头,表示的是流量的方向。

TX:发送流量
RX:接收流量
TOTAL:总流量
Cumm:运行iftop到目前时间的总流量
peak:流量峰值
rates:分别表示过去 2s 10s 40s 的平均流量

2、iftop相关参数

常用的参数

-i设定监测的网卡,如:# iftop -i eth1

-B 以bytes为单位显示流量(默认是bits),如:# iftop -B

-n使host信息默认直接都显示IP,如:# iftop -n

-N使端口信息默认直接都显示端口号,如: # iftop -N

-F显示特定网段的进出流量,如# iftop -F 10.10.1.0/24或# iftop -F 10.10.1.0/255.255.255.0

-h(display this message),帮助,显示参数信息

-p使用这个参数后,中间的列表显示的本地主机信息,出现了本机以外的IP信息;

-b使流量图形条默认就显示;

-f这个暂时还不太会用,过滤计算包用的;

-P使host信息及端口信息默认就都显示;

-m设置界面最上边的刻度的最大值,刻度分五个大段显示,例:# iftop -m 100M

进入iftop画面后的一些操作命令(注意大小写)

按h切换是否显示帮助;

按n切换显示本机的IP或主机名;

按s切换是否显示本机的host信息;

按d切换是否显示远端目标主机的host信息;

按t切换显示格式为2行/1行/只显示发送流量/只显示接收流量;

按N切换显示端口号或端口服务名称;

按S切换是否显示本机的端口信息;

按D切换是否显示远端目标主机的端口信息;

按p切换是否显示端口信息;

按P切换暂停/继续显示;

按b切换是否显示平均流量图形条;

按B切换计算2秒或10秒或40秒内的平均流量;

按T切换是否显示每个连接的总流量;

按l打开屏幕过滤功能,输入要过滤的字符,比如ip,按回车后,屏幕就只显示这个IP相关的流量信息;

按L切换显示画面上边的刻度;刻度不同,流量图形条会有变化;

按j或按k可以向上或向下滚动屏幕显示的连接记录;

按1或2或3可以根据右侧显示的三列流量数据进行排序;

按<根据左边的本机名或IP排序;

按>根据远端目标主机的主机名或IP排序;

按o切换是否固定只显示当前的连接;

按f可以编辑过滤代码,这是翻译过来的说法,我还没用过这个!

按!可以使用shell命令,这个没用过!没搞明白啥命令在这好用呢!

按q退出监控。

六、常见问题

1、make: yacc: Command not found
make: *** [grammar.c] Error 127

解决方法:apt-get install byacc   /   yum install byacc

2、configure: error: Curses! Foiled again!
(Can't find a curses library supporting mvchgat.)
Consider installing ncurses.

解决方法: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  /    yum  install ncurses-devel

摘要 

tc qdisc [ add | change | replace | link ] dev DEV [ parent qdisc-id | root ] [ handle qdisc-id ] qdisc [ qdisc specific parameters ] 

tc class [ add | change | replace ] dev DEV parent qdisc-id [ classid class-id ] qdisc [ qdisc specific parameters ] 

tc filter [ add | change | replace ] dev DEV [ parent qdisc-id | root ] protocol protocol prio priority filtertype [ filtertype specific parameters ] flowid flow-id 

tc [-s | -d ] qdisc show [ dev DEV ] 

tc [-s | -d ] class show dev DEV tc filter show dev DEV 


简介 
Tc用于Linux内核的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SHAPING(限制) 
当流量被限制,它的传输速率就被控制在某个值以下。限制值可以大大小于有效带宽,这样可以平滑突发数据流量,使网络更为稳定。shaping(限制)只适用于向外的流量。 

SCHEDULING(调度) 
通过调度数据包的传输,可以在带宽范围内,按照优先级分配带宽。SCHEDULING(调度)也只适于向外的流量。 

POLICING(策略) 
SHAPING用于处理向外的流量,而POLICIING(策略)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DROPPING(丢弃) 
如果流量超过某个设定的带宽,就丢弃数据包,不管是向内还是向外。 

流量的处理由三种对象控制,它们是:qdisc(排队规则)、class(类别)和filter(过滤器)。 

QDISC(排队规则) 
QDisc(排 队规则)是queueing discipline的简写,它是理解流量控制(traffic control)的基础。无论何时,内核如果需要通过某个网络接口发送数据包,它都需要按照为这个接口配置的qdisc(排队规则)把数据包加入队列。然 后,内核会尽可能多地从qdisc里面取出数据包,把它们交给网络适配器驱动模块。 
最简单的QDisc是pfifo它不对进入的数据包做任何的处理,数据包采用先入先出的方式通过队列。不过,它会保存网络接口一时无法处理的数据包。 


CLASS(类) 
某些QDisc(排队规则)可以包含一些类别,不同的类别中可以包含更深入的QDisc(排队规则),通过这些细分的QDisc还可以为进入的队列的数据包排队。通过设置各种类别数据包的离队次序,QDisc可以为设置网络数据流量的优先级。 

FILTER(过滤器) 
filter(过 滤器)用于为数据包分类,决定它们按照何种QDisc进入队列。无论何时数据包进入一个划分子类的类别中,都需要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使用 fileter(过滤器)就是其中之一。使用filter(过滤器)分类时,内核会调用附属于这个类(class)的所有过滤器,直到返回一个判决。如果 没有判决返回,就作进一步的处理,而处理方式和QDISC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filter(过滤器)是在QDisc内部,它们不能作为主体。 


CLASSLESS QDisc(不可分类QDisc) 
无类别QDISC包括: 
[p|b]fifo 
使用最简单的qdisc,纯粹的先进先出。只有一个参数:limit,用来设置队列的长度,pfifo是以数据包的个数为单位;bfifo是以字节数为单位。 
pfifo_fast 
在 编译内核时,如果打开了高级路由器(Advanced Router)编译选项,pfifo_fast就是系统的标准QDISC。它的队列包括三个波段(band)。在每个波段里面,使用先进先出规则。而三个 波段(band)的优先级也不相同,band 0的优先级最高,band 2的最低。如果band里面有数据包,系统就不会处理band 1里面的数据包,band 1和band 2之间也是一样。数据包是按照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被分配多三个波段(band)里面的。 
red 
red是Random Early Detection(随机早期探测)的简写。如果使用这种QDISC,当带宽的占用接近于规定的带宽时,系统会随机地丢弃一些数据包。它非常适合高带宽应用。 
sfq 
sfq是Stochastic Fairness Queueing的简写。它按照会话(session--对应于每个TCP连接或者UDP流)为流量进行排序,然后循环发送每个会话的数据包。 
tbf 
tbf是Token Bucket Filter的简写,适合于把流速降低到某个值。 
不可分类QDisc的配置 
如果没有可分类QDisc,不可分类QDisc只能附属于设备的根。它们的用法如下: 
tc qdisc add dev DEV root QDISC QDISC-PARAMETERS 

要删除一个不可分类QDisc,需要使用如下命令: 

tc qdisc del dev DEV root 

一个网络接口上如果没有设置QDisc,pfifo_fast就作为缺省的QDisc。 


CLASSFUL QDISC(分类QDisc) 
可分类的QDisc包括: 
CBQ 
CBQ 是Class Based Queueing(基于类别排队)的缩写。它实现了一个丰富的连接共享类别结构,既有限制(shaping)带宽的能力,也具有带宽优先级管理的能力。带 宽限制是通过计算连接的空闲时间完成的。空闲时间的计算标准是数据包离队事件的频率和下层连接(数据链路层)的带宽。 
HTB 
HTB 是 Hierarchy Token Bucket的缩写。通过在实践基础上的改进,它实现了一个丰富的连接共享类别体系。使用HTB可以很容易地保证每个类别的带宽,虽然它也允许特定的类可 以突破带宽上限,占用别的类的带宽。HTB可以通过TBF(Token Bucket Filter)实现带宽限制,也能够划分类别的优先级。 
PRIO 
PRIO QDisc不能限制带宽,因为属于不同类别的数据包是顺序离队的。使用PRIO QDisc可以很容易对流量进行优先级管理,只有属于高优先级类别的数据包全部发送完毕,才会发送属于低优先级类别的数据包。为了方便管理,需要使用 iptables或者ipchains处理数据包的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 
操作原理 
类(Class)组成一个树,每个类都只有一个父类,而一个类可以有多个子类。某些QDisc(例如:CBQ和HTB)允许在运行时动态添加类,而其它的QDisc(例如:PRIO)不允许动态建立类。 
允许动态添加类的QDisc可以有零个或者多个子类,由它们为数据包排队。 

此外,每个类都有一个叶子QDisc,默认情况下,这个叶子QDisc使用pfifo的方式排队,我们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QDisc代替这个默认的QDisc。而且,这个叶子叶子QDisc有可以分类,不过每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叶子QDisc。 

当一个数据包进入一个分类QDisc,它会被归入某个子类。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式为数据包归类,不过不是所有的QDisc都能够使用这三种方式。 

tc过滤器(tc filter) 
如果过滤器附属于一个类,相关的指令就会对它们进行查询。过滤器能够匹配数据包头所有的域,也可以匹配由ipchains或者iptables做的标记。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某些QDisc有基于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的内置的规则为数据包分类。 
skb->priority 
序可以使用SO_PRIORITY选项在skb->priority域设置一个类的ID。 
树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自己的过滤器,但是高层的过滤器也可以直接用于其子类。 
如果数据包没有被成功归类,就会被排到这个类的叶子QDisc的队中。相关细节在各个QDisc的手册页中。 


命名规则 
所有的QDisc、类和过滤器都有ID。ID可以手工设置,也可以有内核自动分配。 
ID由一个主序列号和一个从序列号组成,两个数字用一个冒号分开。 


QDISC 
一个QDisc会被分配一个主序列号,叫做句柄(handle),然后把从序列号作为类的命名空间。句柄采用象10:一样的表达方式。习惯上,需要为有子类的QDisc显式地分配一个句柄。 

类(CLASS) 
在同一个QDisc里面的类分享这个QDisc的主序列号,但是每个类都有自己的从序列号,叫做类识别符(classid)。类识别符只与父QDisc有关,和父类无关。类的命名习惯和QDisc的相同。 

过滤器(FILTER) 
过滤器的ID有三部分,只有在对过滤器进行散列组织才会用到。详情请参考tc-filters手册页。 
单位 
tc命令的所有参数都可以使用浮点数,可能会涉及到以下计数单位。 
带宽或者流速单位: 

kbps 
千字节/秒 
mbps 
兆字节/秒 
kbit 
KBits/秒 
mbit 
MBits/秒 
bps或者一个无单位数字 
字节数/秒 
数据的数量单位: 

kb或者k 
千字节 
mb或者m 
兆字节 
mbit 
兆bit 
kbit 
千bit 
b或者一个无单位数字 
字节数 
时间的计量单位: 
s、sec或者secs 
秒 
ms、msec或者msecs 
分钟 
us、usec、usecs或者一个无单位数字 
微秒 

TC命令 
tc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对QDisc、类和过滤器进行操作: 
add 
在 一个节点里加入一个QDisc、类或者过滤器。添加时,需要传递一个祖先作为参数,传递参数时既可以使用ID也可以直接传递设备的根。如果要建立一个 QDisc或者过滤器,可以使用句柄(handle)来命名;如果要建立一个类,可以使用类识别符(classid)来命名。 

remove 
删除有某个句柄(handle)指定的QDisc,根QDisc(root)也可以删除。被删除QDisc上的所有子类以及附属于各个类的过滤器都会被自动删除。 

change 
以替代的方式修改某些条目。除了句柄(handle)和祖先不能修改以外,change命令的语法和add命令相同。换句话说,change命令不能一定节点的位置。 

replace 
对一个现有节点进行近于原子操作的删除/添加。如果节点不存在,这个命令就会建立节点。 

link 
只适用于DQisc,替代一个现有的节点。 

历史 
tc由Alexey N. Kuznetsov编写,从Linux 2.2版开始并入Linux内核。 
SEE ALSO 
tc-cbq(8)、tc-htb(8)、tc-sfq(8)、tc-red(8)、tc-tbf(8)、tc-pfifo(8)、tc-bfifo(8)、tc-pfifo_fast(8)、tc-filters(8) 

你可能感兴趣的:(嵌入式 Linux流量监控工具- iftop (最全面的iftop教程)以及TC命令内核流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