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看看function 与object 的超然结合吧。
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世界里,数据与代码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对象的概念。自从有了对象,编程世界就被划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对象内的世界,一个是对象外的世界。对象天生具有自私的一面,外面的世界未经允许是不可访问对象内部的。对象也有大方的一面,它对外提供属性和方法,也为他人服务。不过,在这里我们要谈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对象的自我意识”。
什么?没听错吧?对象有自我意识?
可能对许多程序员来说,这的确是第一次听说。不过,请君看看C++、C#和Java 的this,DELPHI
的self,还有VB 的me,或许你会恍然大悟!当然,也可能只是说句“不过如此”而已。
然而,就在对象将世界划分为内外两部分的同时,对象的“自我”也就随之产生。“自我意识”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正是由于对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才使得编程世界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但对象的“自我意识”在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痛苦和烦恼。我们给对象赋予了太多欲望,总希望它们能做更多的事情。然而,对象的自私使得它们互相争抢系统资源,对象的自负让对象变得复杂和臃肿,对象的自欺也往往带来挥之不去的错误和异常。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痛苦和烦恼呢?
为此,有一个人,在对象树下,整整想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悟出了生命的痛苦来自于欲望,但究其欲望的根源是来自于自我意识。于是他放下了“自我”,在对象树下成了佛,从此他开始普度众生,传播真经。
他的名字就叫释迦摩尼,而《JavaScript 真经》正是他所传经书中的一本。
JavaScript 中也有this,但这个this 却与C++、C#或Java 等语言的this 不同。一般编程语言的t
his 就是对象自己,而 JavaScript 的this 却并不一定!this 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可能是他,反正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就不能用原来的那个“自我”来理解 JavaScript 这个this 的含义了。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放下原来对象的那个“自我”。
我们来看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WhoAmI() //定义一个函数WhoAmI
{
alert("I'm " + this.name + " of " + typeof(this));
};
WhoAmI(); //此时是this 当前这段代码的全局对象,在浏览器中就是window 对象,其
name 属性为空字符串。输出:I'm of object
var BillGates = {name: "Bill Gates"};
BillGates.WhoAmI = WhoAmI; //将函数WhoAmI 作为BillGates 的方法。
BillGates.WhoAmI(); //此时的this 是BillGates。输出:I'm Bill Gates of obje
ct
var SteveJobs = {name: "Steve Jobs"};
SteveJobs.WhoAmI = WhoAmI; //将函数WhoAmI 作为SteveJobs 的方法。
SteveJobs.WhoAmI(); //此时的this 是SteveJobs。输出:I'm Steve Jobs of o
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