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做程序设计的时候,都有他们各自的哲学思想。拿函数返回值来说,就有好多种形式。
函数 | 返回值 | 返回值信息 |
double sin(double) | 浮点数值 |
计算正玄值 |
BOOL DeleteFile(LPCTSTR) | 布尔值 |
文件删除是否成功。如失败,需要GetLastError()才能取得失败原因 |
void * malloc(size_t) | 内存指针 |
内存申请,如果失败,返回空指针 NULL |
LONG RegDeleteKey(HKEY,LPCTSTR) | 整数 |
删除注册表项。0表示成功,非0失败,同时这个值就反映了失败的原因 |
UINT DragQueryFile(HDROP,UINT,LPTSTR,UINT) |
整数 |
取得拖放文件信息。以不同的参数调用,则返回不同的含义: 一会儿表示文件个数,一会儿表示文件名长度,一会儿表示字符长度 |
...... ...... | ... |
...... ...... |
如此纷繁复杂的返回值,如此含义多变的返回值,使得大家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了额外的困难。好了,COM 的设计规范终于对他们进行了统一。组件API及接口指针中,除了IUnknown::AddRef()和IUnknown::Release()两个函数外,其它所有的函数,都以 HRESULT 作为返回值。大家想象一个组件的接口函数比如叫Add(),完成2个整数的加法运算,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如下定义:
long Add( long n1, long n2 ) { return n1 + n2; }
还记得刚才我们说的原则吗?COM 组件是运行在分布式环境中的。也就是说,这个函数可能运行在“地球另一边”的计算机上,既然运行在那么遥远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服务器关机、网络掉线、运行超时、对方不在服务区......等异常。于是,这个加法函数,除了需要返回运算结果以外,还应该返回一个值------函数是否被正常执行了。
HRESULT Add( long n1, long n2, long *pSum ) { *pSum = n1 + n2; return S_OK; }
如果函数正常执行,则返回 S_OK,同时真正的函数运行结果则通过参数指针返回。如果遇到了异常情况,则COM系统经过判断,会返回相应的错误值。常见的返回值有:
HRESULT | 值 | 含义 |
S_OK | 0x00000000 | 成功 |
S_FALSE | 0x00000001 | 函数成功执行完成,但返回时出现错误 |
E_INVALIDARG | 0x80070057 | 参数有错误 |
E_OUTOFMEMORY | 0x8007000E | 内存申请错误 |
E_UNEXPECTED | 0x8000FFFF | 未知的异常 |
E_NOTIMPL | 0x80004001 | 未实现功能 |
E_FAIL | 0x80004005 | 没有详细说明的错误。一般需要取得 Rich Error 错误信息(注1) |
E_POINTER | 0x80004003 | 无效的指针 |
E_HANDLE | 0x80070006 | 无效的句柄 |
E_ABORT | 0x80004004 | 终止操作 |
E_ACCESSDENIED | 0x80070005 | 访问被拒绝 |
E_NOINTERFACE | 0x80004002 | 不支持接口 |
图一、HRESULT 的结构
HRESULT 其实是一个双字节的值,其最高位(bit)如果是0表示成功,1表示错误。具体参见 MSDN 之"Structure of COM Error Codes"说明。我们在程序中如果需要判断返回值,则可以使用比较运算符号;switch开关语句;也可以使用VC提供的宏:
HRESULT hr = 调用组件函数; if( SUCCEEDED( hr ) ){...} // 如果成功 ...... if( FAILED( hr ) ){...} // 如果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