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索尼衰败映射日本科技衰落

转自: http://www.cnetnews.com.cn/2012/0423/2089957.shtml
索尼的衰败也折射出日本人对其做事方式的痴迷,即使其方式是错误的,日本人仍会坚持。
 
CNET记者曾于1983年-1993年日本科技与制造鼎盛期在该国生活。在日本生活的最后8年期间,作为一名记者和分析师,作者不仅参观了日本的电子和计算机公司,还参观了日本电子零售圣地秋叶原。
 
索尼和松下等公司的成功原因很明显:这些厂商不仅产品设计搞得好,制造工艺也很精美,不同于美国业界鼎盛期。
 
但日本科技产业的火种毁灭也可从中窥见一斑:
 
1、坚持技术改进而不是颠覆性创新:日本资本从不看好有产品范畴颠覆理念的小公司如iPhone和iPad等创新性产品,苹果在iPhone发布之前还是一家规模相当小的公司;日本资本青睐垂直综合公司的技术改进,即使今天仍是这样。
 
2、日本人的傲慢:傲慢与自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作者在日本时曾亲眼见证了日本人的狂傲。日本人根本不把英特尔、康柏、戴尔甚至微软看在眼里,认为这些公司的产品不可能同索尼、东芝、日立和松下等竞争。索尼创始人兼总裁盛田昭夫对日本产业的优越性溢于言表。
 
3、错过PC革命:索尼、松下、日立等公司痴迷于便携盒式音乐播放器和视频设备的规模生产,模拟信号电视机更是生产重点。由于痴迷上述产品,日本公司错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美国发生的PC/数字化革命。当闪存成为存储媒介主流时,日本公司对移动消费数字革命反应迟钝。
 
4、自己制造:这是日本的信条,之前也曾是美国的信条。制造对任何经济都至关重要,美国也不除外。但日本有时纯粹是为了制造而制造。这种做法会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但最终注定要失败。在厂商长期生产一款常规电视时,但其它地方生产出的电视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曾经的LCD生产巨头夏普现在需要获得富士康的帮助,因为夏普已经在LCD生产大战中输了。简言之,日本厂商无法同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等众多制造厂商竞争。但并非所有日本公司都能够放弃其自己制造的信条。
 
5、软件:日本公司从未深刻领会软件的重要性,与苹果甚至IBM等美国公司的主流文化不同,日本公司不看重硬件与用户界面软件的完美融合。这是日本迷恋自己制造的必然后果。当CNET记者在日本居住时,日本公司表达的信息非常清楚:软件并不重要,硬件才有意义。
 
6、思维孤立:日本公司善于传播日本消费者的独特性。当然,每个市场都有其独特性,但日本公司却面向本国推出“特定”产品。其理念一直盛行,直到苹果轻易打开日本市场,颠覆了日本消费者的“独特性”理论。
 
现在,我们几乎想不起来应该买索尼的什么产品,时代变化真快。(Brooke Crothers)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制造,IBM,iPhone,产品设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