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驱动问题

驱动问题一般有四个方面:隔离、摆率、电平、电流。一个好的设计师应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每个管脚的驱动问题,只是IC设计师已经为应用设计师考虑了很多问 题,在电路设计时表现为直接相连就可以了。比如一个5V电源系统输出的信号驱动一个3V电源系统的输入,很多3V电压的IC直接设计成兼容5V输入,应用 设计师就不需要进行电压转换了。要知道驱动问题在这里是存在的,只是集成在芯片内部了。所以应用设计师应该从原理方面理解驱动的概念,即便是不需要采取措 施也应该看完DATASHEET后确认。
一般讲来,电平不同和电流能力不足是一定要采取驱动措施的。但是,为了EMC等因素考虑,对有些信号采取降低摆率的措施,尽管这些信号的电平、电流都符合 驱动能力的要求。比如,CPU与SDRAM接口中,CPU出来的SDCLK信号一般要串连33-100欧姆的电阻,目的就是要降低这个信号的摆率,使 EMC容易过。而一些日本的设计,大部分信号都串连了电阻,本人就没真正搞清楚为什么是这样。
隔离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改善信号的质量,对于某些对时延比较敏感的信号,且该信号在系统内又相距较远或者比较分散,信号线的寄生电容会损害信号的特性, 适当的位置采取驱动芯片进行隔离,会改善系统的性能。隔离的第二个作用是抗干扰,经常在板内信号和连接器之间采用,适当的阻容网络一般就比较有效,特殊情 况还要增加buffer这样的有源措施。
作为应用设计的绝对重要的环节之一,这点论述很不足了,我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很愿意跟大家交流。

信号串连33-100欧姆的电阻,是进行交流阻抗匹配。当信号的速度很高时,为了使信号不会产生反射,保证逻辑的正常,要匹配电路板TRACE的阻抗,即 把驱动信号的源端串联一个电阻(还有其它的匹配方法)。信号反射会影响信号质量、当过冲太大时甚至会损坏器件…,这是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buffer,E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