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1.数据库的对象:
1)优化表的类型:
2) 数据库表设计时候更小的占磁盘空间尽可能使用更小的整数类型.(mediumint就比int更合适)
3) 所有字段都得有默认值
4) 选择合适表类型(InnoDB或者myisam)
2,优化sql语句:
1)通过show status了解各种sql的执行频率
show status like 'Com_%'
了解 Com_select,Com_insert 的执行次数
2) 通过Explain分析低效的sql语句
3)
建立合适的索引
4)
通过show status like 'Handler_%'查看索引的使用情况
handler_read_key表明索引效率的很高
Handler_read_rnd_key的值很高,表明查询运行效率很低
5)
定期分析表和检查表
analyze table test_table和check table test_table
然后查看Msg_text字段的值是否是ok
6)定期优化表 optimize table test_table
如果对表的字段varchar blob,text等进行了很多更改, 则撒花用
7) 优化 order by orgroup by等
3,锁的问题
1) MyISAM为表级锁
由于MyISAM写进程优先获得锁,使得读锁请求靠后等待队列
如果在大量更新操作的情况下,使得很难获得读锁。从而造成阻塞。
所以MyIsam不适合做大量更新操作的原因
2 )INNODB的行锁是基于索引实现,如果不通过索引访问数据,Innodb会使用表锁
4,MySQL server服务器配置优化:
1)使用show variables 了解服务器参数
2)show status 了解服务器运行状态,如锁等待情况,当前连接数等
3)影响mysql性能的重要参数:
key_buffer_size设置索引块的缓存大小
table_cache数据库打开表的缓存数量 ,每个连接进来,都会至少打开一个表缓存。因此
table_cache和max_connections有关, 例如 对于200个并行运行的连接,应该让表的缓存至少是200 *N
N 是可以执行查询的一个连接中的表的最大数
4) 还有innodb_buffer_pool_size等innodb参数的设置
5,磁盘io优化
1)使用磁盘阵列 RAID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RAID就是按照一定的策略将数据分布到若干物理磁盘上,这样不仅增强了数据存储的可靠性,而且提高数据读写的性能 (RAID有不能的级别)
1) 读写很频繁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的,最好RAID 10
2) 数据读很频繁,写相对较少的,对可靠性一定要求的,选择RAID 5
3) 数据读写都很频繁,但是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可以选择RAID 0
2) 使用符号链接 分布I/O
MYSQL在默认的情况下,数据库和数据表都存放在参数datadir定义的目录下,这样如果不使用RAID或者逻辑卷,
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一个磁盘设备上,无法发挥多磁盘并行读写的优势
( ln -s /var/mysql/data/test /tmp/data/test)
3) 禁止操作系统更新文件的atime属性
6,应有的优化
1)减少对mysql的访问,使用mem缓存等
2)负载均衡,复制分流查询操作
利用mysql的主从复制,分流更新操作和查询操作
1), 创建复制账号:Gran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rel'@'10.0.1.2' identified by '123456'
2), 修改主服务器的配置my.conf 开启binlog和设置server-id
3), 将主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恢复到从服务器,保证将要复制的数据时一只的,否则出问题
4), 在从服务器上修改配置my.conf
server-id=2
master-host=10.0.1.3
master-user='rel'
master-password='123456'
master-port='3306'
5), 从服务器启动slave线程: start slave
show processlist 查看
3)分布式cluster 数据库架构
本文出自 “ghost”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caizi.blog.51cto.com/5234706/153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