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机制优点

在Linux中使用的IPC通信机制如下:

  1. 传统IPC:无名pipe, signal, trace, 有名管道
  2. AT&T Unix 系统V:共享内存,信号灯,消息队列
  3. BSD Unix:Socket

而在Android中,并没有使用这些,取而代之的是Binder机制。Binder机制是采用OpenBinder演化而来,在Android中使用它的原因如下:

  1. 采用C/S的通信模式。而在linux通信机制中,目前只有socket支持C/S的通信模式,但socket有其劣势,具体参看第二条。
  2. 有更好的传输性能。对比于Linux的通信机制,
    • socket:是一个通用接口,导致其传输效率低,开销大;
    • 管道和消息队列:因为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所以至少需要拷贝2次数据,效率低;
    • 共享内存:虽然在传输时没有拷贝数据,但其控制机制复杂(比如跨进程通信时,需获取对方进程的pid,得多种机制协同操作)。
  3. 安全性更高。Linux的IPC机制在本身的实现中,并没有安全措施,得依赖上层协议来进行安全控制。而Binder机制的UID/PID是由Binder机制本身在内核空间添加身份标识,安全性高;并且Binder可以建立私有通道,这是linux的通信机制所无法实现的(Linux访问的接入点是开放的)。
  4. 另外一个优点是对用户来说,通过binder屏蔽了client的调用server的隔阂,client端函数的名字、参数和返回值和server的方法一模一样,对用户来说犹如就在本地(也可以做得不一样),这样的体验或许其他ipc方式也可以实现,但binder出生那天就是为此而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binder机制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