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要点笔记

★要能用英文思维就行,说白了就是会用英文想事儿了。
★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
★从说话的思维机制上讲,人在说话时,大脑是禁止思考语法规则的
★所以“语法-翻译法”是明显很有问题的
★因为你听到的那些外国声音,都被语言学家称为“无效的输入”,或本人管它们叫“无效的声音”,因为不懂,跟听到的噪音没太大区别。
★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记忆——记忆区——知识。 
★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是: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
★是30岁左右记忆力最好。
★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
★“先听说,不读写”
★建立英文思维主要是建立英文声音的思维
★对大多数中国同学而言,主动回避“文字”更十分必要


★SLA的关于语言形成的各项假说和建议: 
1. 主张学习者通过“可理解输入”先建立听力能力,不强迫学生开口说; 
2. 降低学生紧张情绪; 
3. 左右脑协调使用,共同实现语言能力(左脑负责接受指令,右脑负责做动作); 
4. 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 


★早期:(rosetta stone)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5. 不教语法知识,也不急于学读写; 
1. 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 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 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 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注意事项:
1, 千万不要着急学文字,语言掌握的关键解决“声音”。 
2, 不依赖语法知识和中文翻译,重点是“猜测”着听。 
3, 参考Series Method, Dialogue Generation。 
4, 在后期能听懂简单段落和简单对话时,可以模仿和重复一些句子并尝试自己说。 
5, 最后,可以开始阅读一些与听到的对话有关的文字。注意一定要在听之后才能读,千万不能一发现听不懂马上去翻看文字来帮忙。 




★背单词,词根记忆的原则和方式: 
1, 大家希望掌握的英语单词中,80%以上由词根构成,而且刚好是大家现在不会的复杂词(2000个基础词以上)。越简单越不用词根,比如this, that, big ,bag. 
2, 同一词根使用的单词在几个到几十个之间,会一个就会了一串; 
3, 常用英文词根有几百个,大家只需要250个左右就可以了。而且这250个中,有大约100个大家已经认识了,可能没意识到; 
4, 每天不要贪多,用30分钟就记100个,再用10分钟稍微看一下昨天的。三个月一到,10000个拿下,才花了60小时。 


★关键还是要提供“可理解性输入i+1”。这时,材料最理想还应该是有视觉辅助的,最重要的是其新增内容的出现(+1)是在我们现有水平(i)下 “可预测”(Predictable)的。 


★语言的本质是思维,更准确地说,是以声音为主的思维,所以语言能力,首先建立的是用这种语言的声音交流的能力;


★掌握任何语言,都应该先掌握其语音的交流,然后在学习文字


★常用的5000以下的单词,对英文思维要求很高,要达到听到后马上反应的是该词表达的事物本身而非中文解释,否则听力障碍太大


★增长期 (Getting Serious) 重点还是听力


★无论看电影和听广播,最重要的是可理解性输入,不可以一边看一边翻看剧本,当然也不要开英文字幕,否则会养成依赖看字的习惯。


★母语有干扰建立目标语言思维的作用




★二语悉得基本的原理
1, 需要建立外语思维: Able to think in the target language 
2, 语言的掌握不是通过翻译和记忆,而是与思维,概念或图像建立直接联系:Through association, not translation or memorization 
3, 语法的掌握是下意识的过程,不应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 An implicit subconscious learning process rather than explicit conscious learning or active instruction. 
4, 要注重理解和含义而非结构:Meaning-focus instead of form-focus. 
5, 语言环境和掌握语言的关系: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6, 关键是提供可理解输入条件 Comprehensive input i+1 


★Narrow Input 
把输入材料限制在一个较窄的话题范围内,效果明显要比涉及面宽要好。原因是窄范围题材的材料比较容易利用很高的熟悉度帮助增加理解性并保持很高的连贯性,从而能集中力量提高听的能力。当整体能力达到一定高度时,再拓宽题材范围。
具体来说:比如有人喜欢听新闻,就应该在这一段时间集中依靠不断听新闻来提高听力水平。喜欢看原版电影或连续剧,就集中看一套剧或同一风格的电影。如果有一套适合的听力教材,也是就集中学一个而不要同时接触太多的。 


★A Sample Acquisition Cycle 
1, 先听整段原文,段落长短控制在正常速度10钟内放完。难度选择应该是控制在第一遍能听懂的程度是70%上下。不要看文字或字幕。这步的目的主要是先熟悉要学的内容或说是该内容的声音。 
2, 开始分句模仿跟读,每句约三遍,(听一遍跟一遍,不是听一遍读三遍)不懂的也跟读,别着急查意思。是否全对或是否全会不必太介意,可以看字幕但尽量不看,一边模仿,一边猜测不明白部分的含义。关键技巧是“猜测”。 
3, 不看字幕分句跟读一遍,把原声和自己读的声音都录下来。 
4, 放第3步的录音,努力听每句自己读的和原文有何区别并再次感受刚才的过程,可看字幕帮助核对。 
5, 分句自己先说,然后再听原文。第一次可看字幕,后两次尽量不看字幕。 
6, 自己回想该段剧情,试着复述说刚才每部分的句子。 
7, 如果有测试题,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对上一段掌握的程度,还是80分就好。 
8, 下一段开始,重复上面同样的程序。 


★RL的主要手段是记忆和重复,而不注重“理解”。缺乏理解的RL背诵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测试,input,语言,generation,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