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s-ivecd移植到硬盘

一开始没想搞的这么麻烦把3天的端午节都报销了进去。linux64的服务器版不太好找。

找到了一个小点的在vm的虚拟光盘上启动出来的是乱码,剩下的的基本体积都超过了4G。

弄来弄去又回到了lfs上。lfs倒是很小巧讨人喜欢,不过编译一遍太恐怖了个把个星期都搞不完,

后来发现jhalfs,lfs的脚本编译工具可以把非界面部分无人值守的编译出来。也非常恐怖弄个系统出来要

4个小时运行了1个小时就ctrl-C了.又想办法我就要个系统为啥工具都要重新编译呢?把livecd上的内容

复制过来也不错哦。纠正方向后又找篇介绍复制livecd的文章开始搞,这个简单多了分区,复制光盘内容,

编译内核,开始在livecd找不到grub,耽误了些时间想装grub,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又发现了lilo怪不得新版的

livecd里面没有grub,在sbin下顺利的找到了lilo配置好引导重置root密码,重启系统,又发现没有自动找到

网络。原来livecd使用了引导initrd.img但livecd的先进理念劝导我们不要使用initrd,我的个擦啊~~

所有的module都没有被加载,试验了用modprobe pcnet32可以手动挂接网卡驱动,

又开始研究inittab的脚本加载module。总结下来玩linux都迷失在了这些高人间的设计耦合了,既没有统一的

设计又互相重叠,似乎所有的道路都通向罗马,但如果你永远在路上肯定是到不了罗马的。

我只想搞个小巧到linux64位系统做服务器,光配置就搞了3天。目的没有达成,只产生了一些副作用让我

对linux配置方法有了一深入的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网络,Module,服务器,脚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