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m打包过程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build directory: 是rpmbuild实际软件构建,编译源码,运行脚本等的地方.通常你不用担心构建目录,因为rpmbuild命令会按需要自动切换到合适的目录,通常的build directory根目录是BUILD.
buildroot: 是用于测试安装的目录.通常是/var/tmp目录. rpmbuild会在buildroot目录下执行spec文件的install段,模拟将来rpm包在客户机上的安装过程,其中/var/tmp目录就是客户机上的根目录.这样,通过观察buildroot目录下的文件即目录结构,你就可以看到将来rpm包将会在客户机上安装哪些文件.
你应当总是在spec文件中通过定义Buildroot项去设置buildroot:
Buildroot : %{_tmppath}/%{name}-%{version}-root
上面的例子中将buildroot设置在由宏_tmppath指定的临时目录下.(_tmppath宏在/usr/lib/rpm/macros文件中定义,通常就是/var/tmp).
一旦你设置了buildroot后,你就可以在spec文件中通过RPM_BUILD_ROOT环境变量来访问它.
2 %setup宏
在%prep段,你大部分情况都可以通过运行%setup宏来完成工作.这个宏会将目录切换到build directory目录下,然后解压缩SOURCES目录下的压缩包源文件(setup宏支持大部分压缩包格式,如tar,zip,gzip等).
*%setup宏期望它解压的源文件压缩包能生成一个具有压缩包名加上类型组成的名字的目录.如果源文件包解压缩后的文件并没有如此组织,可以通过-c选项创建一个这样的顶层目录并且可以通过-n选项指定名字.期望这样一个顶层目录和名字的原因是为了把所有的需要的源文件放在同一个目录下,避免和其他包的源文件冲突(你当然不要期望每个时刻只有你一个人正在进行rpm打包).
3 不要在windows环境编辑spec文件,即使是记事本都不行.因为windows下的编辑器会向spec文件中添加控制字符.使得spec文件在被rpmbuild运行时,生成的临时脚本文件因为spec中的控制字符而出现类似"^M"这样的符号,导致打包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