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Harmony 世界,第 4 部分: 类库开发最佳实践

 Apache Harmony 是 2005 年 5 月宣布的开放源码 Java SE 实现,本文是由 5 部分组成的 进入 Harmony 世界 系列文章的第四篇,这个系列主要介绍 Apache Harmony 项目的内部实现,最新发展现状和开源 Java 开发的模式,并鼓励和欢迎大家参与到 Harmony 的社区中来。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 Harmony 项目类库(API库)开发过程当中的经验,从架构设计和软件工程的角度,介绍了类库开发过程当中积累的类库模块的划分、测试优先的开发模式、结对编程、代码审核等等最佳实践。

类库模块划分

类库模块的划分,是 Harmony 项目类库总体设计上的主要特点。通过将庞大的 J2SE 类库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而且小规模的功能模块,Harmony 的开发者简化了类库实现的过程,降低了开发类库的风险。类库模块的划分原则和具体划分方式,是项目进行和结构设计实践当中不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

Harmony 模块化背景和目标

实现一个完整的兼容的开源 J2SE,这是一种很棒的开创性的想法,但它的实现有着相当的难度,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开源软件的开发流程,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不确定性。通常的情况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者,在一个组织的统一协调下,分工合作,不定期的提交一些功能模块,然后集成到一个大的平台产品当中。这样的开发方式是开源软件的固有特征,但是对于 J2SE 这样的庞大体系,这样的开发模式会增加产品的风险。为了减小风险,便于平台的升级和维护,就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合理的划分平台,定义好模块之间的接口,以及降低耦合性。总结来说有以下几个目标:

。。。。。。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进入 Harmony 世界,第 4 部分: 类库开发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