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也叫做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
其定义如下:
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个人理解:这是一种1对多的依赖,首先得有一个被观察者,当被观察者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自动通知notify观察者,所以叫做观察者模式。
通用类图如下所示:
包含角色:
● Subject 被观察者
定义被观察者必须实现的职责,它必须能够动态地增加、取消观察者。它一般是抽象类或者是实现类,仅仅完成作为被观察者必须实现的职责:管理观察者并通知观察者。
● Observer 观察者
观察者接收到消息后,即进行update(更新方法)操作,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 Concrete Subject 具体的被观察者
定义被观察者自己的业务逻辑,同时定义对哪些事件进行通知。
● Concrete Observer 具体的观察者
每个观察在接收到消息后的处理反应是不同,各个观察者有自己的处理逻辑。
通用源代码如下:
import java.util.*; // 被观察者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定义一个观察者数组 private Vector<Observer> obsVector = new Vector<Observer>(); //增加一个观察者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 this.obsVector.add(o); } //删除一个观察者 public void delObserver(Observer o){ this.obsVector.remove(o); } //通知所有观察者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for(Observer o:this.obsVector){ o.update(); } } } //具体被观察者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具体的业务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do something */ super.notifyObservers(); } } //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更新方法 public void update(); } //具体观察者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实现更新方法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被观察者 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 //定义一个观察者 Observer obs= new ConcreteObserver(); //观察者观察被观察者 subject.addObserver(obs); //观察者开始活动了 subject.doSomething(); } }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是抽象耦合
●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触发机制
缺点:
观察者模式需要考虑一下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问题,一个被观察者,多个观察者,开发和调试就会比较复杂,而且在Java中消息的通知默认是顺序执行,一个观察者卡壳,会影响整体的执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考虑采用异步的方式。
Java世界中的观察者模式:
javase的API中提供了java.util.Observable实现类和java.util.Observer接口,我们写的每个被观察者只需要extends Observable实现类即可以,而每一个观察者只需要implements Observer接口就OK。
其中,在Observable实现类中Java给我们提供了常用的方法,包括addObserver(Observer o)以及deleteObserver(Observer o)、notifyObserver()等。
在接口Observer中,有一个抽象方法update( )需要我们自己实现。如下图所示:
详情请查阅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