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Gartner领导象限的国产存储

屹立在Gartner领导象限的国产存储_第1张图片


昨天从朋友圈看到华为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领导者的消息,随后查阅了Gartner网站,发现消息消息来源是可靠的,首先恭喜国产华为,终于一洗国产存储长久以来的颓废局面,为国产存储也赢得世界的认可和赞许 。这个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在过去连续的的四年里,华为存储连续从Gartner魔力象限特定领域者、挑战者,一路攀升到领导者,从孤单的身影中,似乎体会到他长期以来的坚持和决心(请搜索“ICT_Architect”关注“ICT架构师技术交流”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说起Gartner魔力象限,众所周知,Gartner是一家第三方著名的全球咨询机构,每年、每季度都会发布最新市场调查报告。在存储方面,会对通用存储、分布式文件系统、固态存储,融合系统等的市场表现进行分析,范围包含关键能力、应用场景、存储产品特性和技术的评价、市场增长率和收入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报告。在通用存储阵列领域,华为进入领导者象限,这为华为其他产品,如闪存、融合系统和分布式文件系统进入Gartner领导象限打下了基础。

预计在未来几天这个消息又会刷爆朋友圈,相信,各大媒体也会相继发布报道该消息。相比之下,今年存储相关的消息显得格外耀眼,如DeLL和EMC合并、浪潮发布四维维一体存储、紫光华山成立、宏杉发布融合传统和分布式存储的CloudSAN存储、华为举办HC大会合并以往的云计算、网络和开发者大会等,本次从挑战者象限进入挑战者象限,是华为继前段时间华为全连接(Connection)大会后,又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华为曾经是以运营商业务出身,以流量和通信管道的方式、通过技术和创新帮助运营商填充了流量和业务创新,从而获得了商业成功,现在看来CT这个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从原来的十几家设备提供商(朗讯、西门子、北电、摩托罗拉、NEC都已经消失)演变到现在仅有的几家设备供应商的格局,这个市场要我们重新思考,要重新开始设计。

从2002至2007年,存储结合运营商业务系统,华为作为设备提供商和集成商积累存储技术软硬实力,业务支撑系统BSS类,如计费,CRM等,增值应用系统VAS类,如彩铃、IPTV、个人存储资源出租等等,都需要存储提供可靠性、高性能和高可用性能力,所以,华为就积累了丰富的存储知识和行业经验。

从2007年到2017年,存储产品十年磨剑,实力已露笀角。突破CT领域的瓶颈和局限,通过改进和创新转型拥抱未来。从成立企业业务BG,把IT作为CT转型的基石,收购合资公司华赛夯实存储和云计算,到砍掉消费者BG低端手机业务,专注中高端手机产品等一系列决策,都充分体现了该公司的远见和洞察力。2012年成立企业BG,华为进入企业级市场,并组建了最重要的产品线,产品涵盖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云计算解决方案等,实现CT转型和ICT融合。面临转型和发展瓶颈,需要正确的预见和洞察力,找到正确的方向,有了方向再加上相关理论支持,最终才会做出正确的公司战略和愿景。

2007年通过合资公司华赛提供专业存储产品和服务能力,存储发展策略也是非常清晰,首先发力当时市场占有率最好的中端SAN存储市场,充分利用运营商客户和经验获取相应市场份额,充分拓展新型行业市场,如聚焦媒资、金融、HPC等,形成行业方案、最佳实践和WorkLoad模板等给客户提供指导和建议。

屹立在Gartner领导象限的国产存储_第2张图片

此后洞察闪存、海量云存储和云计算发展趋势,分别研究和发布对应产品Dorado、FuionStorage、FusionCloud云计算方案,不但补齐整个存储产品线,而且利用行业不断积累并与MileStone、媒资、金融等ISV、以及Docker等等形成平安城市、大数据、媒资、云计算IaaS和Paas等解决方案和平台。

调整产品和方案策略,到目前为止每次能抓住每次机遇,迎合软件定义、微服务、容器、数据服务平台趋势,华为存储开放合作,与SAP、Intel、VMware、Commvault、HGST、Veritas、Seagate等业界一流的IT厂商联合创新。以联合创新、OEM Out和联合开发测试等手段实现行业业务创新和方案创新。

有句话说,IT行业看美国,制造看德国。肯虚心学习也是华为的致胜法宝,师夷长技以制夷,站在全球视角,华为也是业界新技术的学习者、更是前沿技术的吹捧者和实践者。在国内大规模IT公司中,研发投入本来就是问题,能静下来学习、搞研究的细数之下,少之又少。信息时代,没有知识积累和研发投入,再一次有一次技术革新浪潮中,又怎能立于不败之地呢,如此看来,研发重点投入,华为今天的成绩超乎意外,却在情理之中。

华为存储的经验并非不可复制,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走适合自己的存储路。历史经验证明,学习强者、追求创新是实现超越最好的武器之一。国内也有很多优秀的存储厂商,也应该寻求新的突破口实现自身突破。有很多新型专注于SDS或AFA的厂商,如InfoCore、SmartX、宝存等,有些提供通用存储,如浪潮、曙光、爱数等,有些提供专用存储,如大华、海康;有些在走自主研发道路,还有些在OEM其他友商的产品。浪潮也有很强自主研发能力,提供低中高全系列传统自研存储,并基于Ceph自研推出四维一体存储系统。宏杉更是除华为之外,能提供自研高端存储的国内厂商。此外,还有如曙光、爱数、同友、创新科、中兴和H3C(紫光华山)等都具备很强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是不可分割的,也是全球存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海外存储和IT巨头多有实现产品本地化的案例,多次以51%的股份获取在中国市场产品本土化、且屡试不爽。这也是为什么海外存储巨头想方设法保持中国市场份额的原因。

随着新型存储厂商的兴起,无论在传统存储、还是新型的融合架构、SDS、AFA等存储,国产存储厂商都可圈可点,但以往的成果这对华为和其他国产存储来说,都绝对不是终点,而是一次具有更大考验的开始,国产存储就要看你们了,未来出现在在Gartner挑战者象限的第二个、第三个国产厂商就是你们其中之一。当然,国产存储的征程不该仅仅限于Gartner挑战者象限,而是要在存储星辰大海中分天下。请搜索“ICT_Architect”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