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WebEx之后,思科想做什么?

在我看到 这条消息(思科3月16日宣布同意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ebEx)之后,相信如很多人的反应一样,先是愕然:放着好好的硬件生意不做,来掺和软件做什么?后是释然:思科终于也来抢软件这块大蛋糕了;然后是顿思:在MS、Oracle、IBM、BEA、HP和Google等一系列成名作面前,思科能翻多大的浪花?总体感觉是:思科要大张旗鼓进军应用软件领域,擎起继IBM、HP之后第三面发展方向战略转移大旗。

先来看看思科的背景。 思科公司,全球最大的网络硬件提供商,1984年12月成立,199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06年全年营业额为285亿美元,全球现有员工47,000人,现任总裁为约翰•钱伯斯。该公司在2003年与中国最大的网络硬件提供商华为公司打过一次旷日持久的而且后来自己撤诉的侵权官司,在业界大有名气。

再来看看 WebEx(中文: 网讯)。因为曾经想在这家公司谋职,后又采访过其合肥研发中心,对这家公司小有了解。WebEx,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服务提供商,1996年成立,2000年7月在纳斯达克上市,2006年全年营业额为38亿美元,非常值得一提的是WebEx的创始人为毕业于浙江大学的海外华人朱敏先生。

其实,思科觐觑应用软件市场已经很久了。随着硬件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入门门槛的降低,竞争对手的增多,靠硬件谋暴利的时代在渐行渐远。据联想集团的财报,2006联想集团笔记本电脑的利润率仅为3%,此数据可以见证硬件厂商竞争的激烈程度。在硬件的后面,软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一点从IBM、HP的成功转型可以看出端倪。自1996年成立软件事业部,到2006年,IBM的软件业务营业额为150亿美元,占其总营业额的20%,如果再加上其IT相关的咨询服务业的480亿美元,IBM偏软的业务份额则占到总营业额的72%;IBM的软件产品线也是逐年拉长,通过并购或者自主研发,现在从办公软件到中间件,再到一系列成熟的各行业解决方案,动辄数百万美元的产品销售价格,不由得不让人垂涎。虽然HP公司2006年的软件销售额只有13亿美元,但后劲十足,通过公司内的部门重组和对相关软件企业如 Mercury(美科利)的收购,HP渐次展开自己的软件布局。也许是由这两位师傅的榜样作用,思科通过变更Logo、并购等动作,结合自己在网络领域多年的经验,开始了自己进军应用软件领域的征程。

作为一家以网络硬件为主的企业,要想在未来有更广阔的上升空间,给股东一个交代,思科开拓应用软件市场看似也是势在必行。而且WebEx主营的业务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服务,与思科“人为本”的发展方向基本契合,选择并购WebEx作为突破口,倒也称得上是思科的明智之举。关于思科的未来我们可以大胆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最乐观的估计是一路疯狂并购,数年后的一天某媒体发布新闻说思科应用软件终于超越IBM软件,拔得头筹;一般的猜测是过了一段时间,思科发现对应用软件领域没有经验,另外被各大软件巨头四处挤压,被迫退回到自己擅长的硬件领域;而一个思科不喜欢也略有不详的猜测是,很不幸思科在软件领域迷失了方向,而且在硬件方面也被别人超越,捡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最终被某厂商并购,惨淡收场。

不管怎样,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颅之上,是福是祸还很难断定。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妨放下心来,静观其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应用,IBM,企业应用,HP,IT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