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rClass Shading系统设计【四】需求-扩展性

扩展性:这个东西必须容易修改

钉死几种模式,比如,GC只允许你有Static MeshSkinned Mesh,光照模型只能有一种——全动态光照,必须都有阴影,那么好了,这就不用说这么多废话了。

需要说废话,是因为我们有理由为扩展付出心思。如果因为换了一种光照模式,换了一种表面描述,就必须大量修改代码,还要牵动调用方的话,那GC就也不用继续下去了,每天都老老实实的去改原来的代码就行了。

DX8的时代,我们甚至未曾敢考虑过Deferred Shading的一丝“可能”。但到DX9C时代,Deferred Shading就很容易实现了。SSAOLighting Environment,等等等等,这些很酷,很眩,又很便宜的技术,不由得你不支持。

另一方面,DX10提出了新的Geometry Stage,而DX11更是提出了三个新的StageShader的地位逐步在加强,已经慢慢的从CPU的附庸,变成了与CPU平起平坐的兄弟——甚至已经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CPU,可以进行传统CPU无法胜任的高性能计算(CUDA、物理加速)。

即便在现在,当下,渲染数据的来源就已经千奇百怪了,并不仅仅是Mesh的顶点,还包括预生成的光照图,骨骼动画,球谐(SH)光照环境,Displacement MapInstancing以及预缓存的PRT信息等等。而与此相配合的,渲染数据的表现则可能更加复杂。看看NVidia,看看ATI的网站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据的来源和表象可能会更加难以捉摸。

但是,无论数据来源和表现特征多么复杂,我们所需的,应该是一条稳固的通道和体系,如果说,有一个体系的引入,就必须修改引擎结构的话,那将是很恐怖的工作量。一个好的体系支撑下,你可以在没有需求的时候,持续一两年不去做动态阴影支持,但当需求一到的时候,你可以不修改结构,只需要插件,就能插接新的功能到你的引擎里去。这就是设计的作用!

为什么要话这么大心思来说这些看似是废话的东西呢?事实上,现在的网络这么方便,过去被人们捂来捂去,当作秘籍、传的东西,现在实际上已经到处可寻。中文的或许并不多,但是英文的则很方便。对技术的实现,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持续保证,一般来说,有勇气,有恒心,有毅力,就可以去抄,去研究(当然有些算法要恶补数学……)。

但是,引擎和Demo的不同就在于引擎是为了游戏制作者的方便而考虑的。既然要游戏制作者方便,就必须为扩展性提供足够的考虑。这中间,针对引擎升级,有几个问题需要面对:

1,引擎升级或者Fix BUG后,制作者的代码是否需要修改?需要多大程度的修改?

这个看起来简单,事实上并不容易,因为新的接口很有可能极大修改原有流程,比如DX8DX10的流程,差得很远。

2,引擎升级后,旧功能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继续使用?是完全不能使用?是能使用但效果或者性能变差?还是能使用但不能修改(最常见是因为旧的流程被抛弃,实际上硬编码了旧接口的实现)?还是能使用且能修改以加入新功能?

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必须要变的东西。比如:Instancing提出了,这么好用的东西,想用,变不变?得变。Deferred Shading提出了,这么好玩的东西,想用,变不变?也得变。

关键不是变本身,而是如何去变。U3给出的方案就是围绕着Vertex Factory(顶点)、Material Proxy(表面)和Policy(受光)的一整套方法(后面的章节希望能提供对其的粗略描述),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编译期确定所有可能的Shader组合,进行Shader的预编译。其他引擎也各有各自的高招,比如OGRE则可能就是围绕着Render SystemRender ObjectVictory是围绕着Modifier(视图)和Model Object(模型)。

可能大家想到的方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有一点共性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只有钉死了数据和大流程,才能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实现相应程度的扩展性。为了描述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在下一节大概提一提U3的大体做法,它的做法并不见得是优秀的,但起码足以描述这个问题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数据结构,游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