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Thinking in UML 第二版》已于近日在当当首发,同时邀请各位加入新浪微博[大象-thinkinginUml群]:http://q.weibo.com/1483929

《大象--Thinking in UML 第二版》已于近日在当当首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25408。先附上再版自序吧。同时邀请各位加入新浪微博[大象-thinkinginUml群]:http://q.weibo.com/1483929


再版序

《大象—Think in UML》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年。在这三年中,《大象》获得了我预期之中的关注,也获得了我意料之外的荣誉。

我所预期的,是我坚信《大象》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本结合了面向对象方法、软件工程方法、基于UML的建模方法的全程建模的书;我相信也是唯一一本不仅仅是授技,而是试图论道的书。最重要的,是在决定写作本书时,我便决心不写那种引用、翻译、拼凑各种资料的书。因为我在工作中经过学习、思考和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面向对象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至少在我自己的项目中用起来得心应手。我觉得应该将这套方法传播开来。既然这套方法能够让我自己的项目获益,我也相信能够让更多的IT从业者获益。我于是非常用心的写下每一个字,每一个观点都是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几乎倾尽了工作十年的所有经验和思考。我相信这样的书一定会获得读者的喜爱,所以自写作时就期望着能得到读者的肯定。

而意料之外的,则是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我没想到在本书出版的第一年,便在互动网的计算机图书销售排行版上冲上了销售榜的第三名;没想到在接下来的这三年里,销售也一直非常好,至今已经重印了6次之多;更没想到的是本书被许多学校采纳为教材或者课外资料。而最让我欣慰的,则是读者的反馈。读者购买本书后的每一条反馈我都会看,不论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更多的读者在阅读后会给我来信,要么询问书中不太明白的地方,要么指出书中的一些错误。甚至有读者建立了专门的来讨论与本书相关的一些问题。

与冷冰冰的销售纪录相比,我更看重这些热乎乎的评论、讨论。这为《大象》赋予了生命,或者说,之所以会有今天的第二版,它的第二次生命就是由这些读者给予的。读者们对《大象》的指正,都改进到了第二版中;读者们对《大象》更多的期待,更是直接促成了第二版的诞生。

在准备第二版的之前,我曾经想过要不要大动手术。但一方面大部分读者的反馈表明《大象》第一版挺合乎胃口。另一方面,在第一版出版后的这三年里,我应邀做了许多演讲、培训和公开课,在这些活动中我完全依据《大象》的思想和方法来讲课,获得了绝大多数学员的认可和肯定。学员们普遍反映这套方法颠覆了他们的认识,使得他们对对面向对象方法、建模方法和UML的理解有了质的变化,经过学习,对软件本身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这让我意识到,《大象》里我所传达的思想和方法是符合现实需要的,目前我没有足够的理由对第一版进行大刀阔斧的更改。但第一版也绝不是完美的,除了错误、不严谨的地方,也有读者确实需要,但在第一版中未涉及的内容。

因此,第二版我决定维持原有的主体不变化,包括贯穿全书的例子。一方面改正错误、完善语言组织,更重要的是补充读者期望的内容。基于此,在第二版中,最大的改变是第一,应许多读者的要求,专门增加了第13章,深入讨论了面向对象方法与面向关系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详细的讨论了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的方法;第二,在第5章中澄清了第一版中所讲的“问题领域建模”与大家所熟知道的“领域驱动建模”概念上的不同,并在第17章中详细讲述了“领域驱动建模”与“用例驱动建模”方法使用。

在第二版即将完成的前夕,我完成了人生另一个重要的转变:随着小鱼鱼的出生,我成为了一个父亲。喜悦之情自不必多说,尽管两个月来我再没睡过完整的一觉。我相信孩子将从此永远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为了与他一起成长,我得把书送给他,并留下这段话。或许以后,他会拿着书说:看,这是爸爸为我写的,虽然我看不懂,但我知道大象鼻子很长……

再次的,感谢您关注和购买本书。您的意见将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将与您一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