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它是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的方法。比如字符'A'在ASCII下面是一个字符,可'A'在UNICODE
下面是两个字符,高字符用0填充,而且汉字'程'在ASCII下面是两个字节,而在UNICODE下仍旧是两个字节
。UNICODE的用处就是定长表示世界文字,据统计,用两个字节可以编码现存的所有文字而没有二义。
MBCS,它是多字节字符集,它是不定长表示世界文字的编码。MBCS表示英文字母时就和ASCII一样(这也
是我们容易把MBCS和ASCII搞混的原因),但表示其他文字时就需要用多字节。
WINDOWS下面的程序设计可以支持MBCS和UNICODE两种编码的字符串,具体用那种就看你定义了MBCS宏还是
UNICODE宏。MBCS宏对应的字符串指针是char*也就是LPSTR,UNICODE对应的指针是unsigned short*也
就是LPWSTR,为了写程序方便微软定义了类型LPTSTR,在MBCS下他就是char*, 在UNICODE下它是
unsigned char*,这样你就可以重定义一个宏进行不同字符集的转换了。
LPTSTR、LPCSTR、LPCTSTR、LPSTR的意义:
LPSTR:32bit指针
指向一个字符串,每个字符占1字节
LPCSTR:32-bit指针
指向一个常字符串,每个字符占1字节LPCTSTR:32-bit指针
指向一个常字符串,每字符可能占1字节或2字节,取决于Unicode是否定义LPTSTR:32-bit指针
每字符可能占1字节或2字节,取决于Unicode是否定义
Windows使用两种字符集ANSI和UNICODE,前者就是通常使用的单字节方式,但这种方式处理象中文这样的双字节字符不方便,容易出现半个汉字的情况。而后者是双字节方式,方便处理双字节字符。WindowsNT的所有与字符有关的函数都提供两种方式的版本,而Windows9x只支持ANSI方式。_T一般同字常数相关,如_T("Hello"。如果你编译一个程序为ANSI方式,_T实际不起任何作用。而如果编译一个程序为UNICODE方式,则编译器会把"Hello"字符串以UNICODE方式保存。_T和_L的区别在于,_L不管你是以什么方式编译,一律以UNICODE方式保存.
Windows核心编程的第一章。
L是表示字符串资源为Unicode的。
比如wchar_t Str[] = L"Hello
World!";这个就是双子节存储字符了。
_T是一个适配的宏~
当#ifdef _UNICODE的时候_T就是L没有#ifdef
_UNICODE的时候_T就是ANSI的。
比如
LPTSTR lpStr = new TCHAR[32];TCHAR* szBuf =
_T("Hello");以上两句使得无论是在UNICODE编译条件下都是正确编译的。
而且MS推荐你使用相匹配的字符串函数。比如处理LPTSTR或者LPCTSTR
的时候,不要用strlen ,而是要用_tcslen
否则在UNICODE的编译条件下,strlen不能处理
wchar_t*的字符串。
T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符号(TCHAR、LPCTSTR、LPTSTR、_T()、_TEXT()...),它表示使用一种中间类型,既不明确表示使用
MBCS,也不明确表示使用 UNICODE。那到底使用哪种字符集?编译的时候才决定
TCHAR,CHAR,LPSTR,LPCSTR,char区别
讲解一: char是C语言标准数据类型,字符型,至于由几个字节组成通常由编译器决定,一般一个字节。Windows为了消除各编译器的差别,重新定义了一些数据类型,你提到了另外几个类型都是这样。CHAR为单字节字符。还有个WCHAR为Unicode字符,即不论中英文,每个字有两个字节组成。如果当前编译方式为ANSI(默认)方式,TCHAR等价于CHAR,如果为Unicode方式,TCHAR等价于WCHAR。在当前版本LPCSTR和LPSTR没区别,即以零结尾的字符串指针,相当于CHAR *。
讲解二:LPSTR LPCSTR LPWSTR LPCWSTR区别
LPSTR 一个32位的指向字符串的指针
LPCSTR 一个32位的指向字符串常量的指针
LPWSTR 一个32位的指向unicode字符串的指针
LPCWSTR 个32位的指向unicode字符串常量的指针
前面的L代表LONG,P就是指针的意思,C就是constant的意思
W是wide的意思,STR就是string的意思
文章by:youstar 原文网址:http://www.youstar.org.ru/article.asp?id=41
文章by:youstar 原文网址:http://www.youstar.org.ru/article.asp?id=41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lastsweetop/archive/2009/02/19/390829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