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范式


  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对于数据库设计大有好处。在数据库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应用三个范式,就必须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通俗地理解是够用的理解,并不是最科学最准确的理解):
   第一范式:1NF是对属性的原子性约束,要求属性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属性不可分;
  第二范式:2NF是对记录的惟一性约束,要求记录有惟一标识,即实体的惟一性 -符合1NF,并且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
  第三范式:3NF是对字段冗余性的约束,即任何字段不能由其他字段派生出来,它要求字段没有冗余 -符合2NF,并且消除传递依赖。

  没有冗余的数据库设计可以做到。但是,没有冗余的数据库未必是最好的数据库,有时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就必须降低范式标准,适当保留冗余数据。具体做法是:在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时遵守第三范式,降低范式标准的工作放到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考虑。降低范式就是增加字段,允许冗余。
    BC范式(BCNF):符合3NF,并且,主属性不依赖于主属性
若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键码,则R属于BC范式。

通常
BC范式的条件有多种等价的表述:每个非平凡依赖的左边必须包含键码;每个决定因素必须包含键码。

BC范式既检查非主属性,又检查主属性。当只检查非主属性时,就成了第三范式。满足BC范式的关系都必然满足第三范式。
还可以这么说:若一个关系达到了第三范式,并且它只有一个候选码,或者它的每个候选码都是单属性,则该关系自然达到BC范式。

一般,一个数据库设计符合3NF或BCNF就可以了。在BC范式以上还有第四范式、第五范式。

第四范式:要求把同一表内的多对多关系删除。

第五范式:从最终结构重新建立原始结构。


但在绝大多数应用中不需要设计到这种程度。并且,某些情况下,过于范式化甚至会对数据库的逻辑可读性和使用效率起到阻碍。数据库中一定程度的冗余并不一定是坏事情。如果你对第四范式、第五范式感兴趣可以看一看专业教材,从头学起,并且忘记我说的一切,以免对你产生误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数据结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