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转作者袋袋鼠)

(一 )缺席
    我相信有过大学经历的人也大多有过同学聚会的经历。当大学里的第一个寒假你接到聚会通知的时候,你会不会去? 如果刚好你当初的成绩很棒,被寄寓着能够进入重点、名牌大学的希望,而刚好由于某些不可把握的原因或失误,你只去了一所二流甚至三流的大学,又刚好你是个很要面子,很争强好胜的人,那么我打赌,90%以上的可能你不会去。
每一次这样的同学聚会总会有这样的一部分缺席者,那一年我就是这样的缺席者中的一个。高三的时候,我是严重偏科的典型,每一次的模拟考试,如果去掉数学,我的成绩都可以把总分第一名的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但是加上数学之后,我的成绩就要大打折扣,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奇差,150分的总分,得到及格分数90分的次数都不超过三次,而我的大部分时间却恰恰全部花在了数学了。我对数字和图形的领悟能力奇差,100以内的低级计算错误都屡犯不止。如果高考没有数学这一科,我敢报考国内的任何一所高校。我那时的偶像是钱钟书和三毛,因为听说这两位混的不错的在数学上都和我有的一拼。
但即使按照这种情况估算,在小城那所唯一的重点高中里我还是被寄寓了升入重点大学的希望的。事实上我的档案袋也的确在武汉大学的边缘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这其中的猫腻学是我所远远不能领悟和企及的,恐怕比数学还要难很多倍。当然我给自己的理由就是,这说明你还不够优秀。 尽管在三年后,我已经不介意"出身"的问题了,但我仍然承认,事实也的确如此,那就是大学与大学之间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仅是因为在北大、清华这样一流的院校里你可以有更多机会听一听斯蒂夫.鲍尔默,比尔.克林顿之类的名流演说,更重要的是一种氛围、理念与机遇,在大学这重要的几年,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启迪和影响你很多重要的决定和发展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是氛围、环境、机遇和条件也相当重要。(所以我有时对那些挤破头壳,不惜一切挤进一所名牌重点大学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们也会有一种无奈的理解。因为在中国大学与大学之间的这种差距的确客观存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以前一个很不起眼的,默默无闻的同学,在清华三年,我再与他交谈时,那种睿智、幽默、沉稳、自信的谈吐不得不让我佩服清华的力量。 而且,这还是一个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以出身论英雄的社会。对品牌的认同有时已经超过对价值的认同,对整体的认同已经超过对个体的甄别,而且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和定势。 说这些并不是表明我现在的心态有多么悲观,恰恰是因为我能够正视这一切。因为我找到了一条真理,那就是让过去的事永远过去,坚决不回头。没有必要为已经溅出的牛奶哭泣,没有必要悲叹昨日的损失。面对既成事实我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不是抱怨和悔叹,而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最优最好。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边际原则。
尽管我仍然承认环境的重要性,但我也更相信人的力量,意志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我也看到了很多人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如何改写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他们给了我鼓舞和希望,他们让我相信,即使你不能成为一个英雄,也应该向着英雄的方向挺进。 第三次的同学聚会上,我就从一个缺席者变成了一个出席者,因为我重新找回了我自己,找回了自信。 但是事实上我并不是在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大学的四年之中,我有两年多的时间都是处在休眠状态。
(二)休眠
    或许以后回忆起大学生活来,我至少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因为我曾经充分地享受过大学生活的每一天,享受青春,享受爱情。 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日子悠悠荡荡,心情轻轻松松。和男友两个人,春日里去踏青,夏日里去看海,秋日赏月,冬日观雪。逛街、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扑克,沉醉于古典诗词,情迷于东西方美学,亦俗亦雅,亦庄亦谐。这个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广场,每一个公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都见证过我们的心情。我们都是那种充满激情的人,说起植物园,想到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那还等什么,说走就走,书包都交给同学了,管它下节是什么课呢。多少次,就为那刹那间陨落的夕阳而伤怀,就为发现那春天里的第一抹绿色而欣喜。 不羡慕,不嫉妒,也不攀比,没有什么远大的情怀,没有什么宏伟的报复,安于现状,满足既有。什么班会、学生会勾心斗角的竞选,什么社团、艺术节的纷繁忙碌,什么思想汇报、组织发展的严肃正经,全然不放在心上,也不屑一顾。成绩平平,业绩平平,课经常逃,考试却也不挂科。几乎就是最不引人注目却过的最轻最滋润的一类人,我们甚至被大家戏称为"神雕侠侣"。 我也一度以为我就要一辈子做这样的小女人,"携子之手,与子谐老"了。 尤其是我们在以非常侥幸的成绩过了外语四级,半张毕业证书已经在握的时候,那种心情更是放松到了极点,整个大三的上学期,我没踏进过自习室一步。当然这更多的原因是从那个夏天开始互连网正式的走进了我的生活。 而我的生活,我的心态,我的观念也从此开始被那个小小的鼠标激活了。
(三)激活
    我正式开始接触互连网就是始于2000年的七月,肯定不能算早。那时正是NASDAQ风声水起,中国概念股频频下跌,到处散播着网易流血上市,.COM开始一蹶不振的岁月。起因也仅仅是因为查询外语四级的成绩,因为当时成绩最早是在网上发布的,就是在那个后来服务器都被挤破了的亿唐网,现在用来装我个人网站的地方,相信那一年所有参加四级考试的大学生肯定都对它记忆深刻。 网是上了,不过成绩还是一个陌生的校友帮我代查的,非常幸运的分数,61分,欣喜之余问了问校友的分数,59,我很不好意思,也很尴尬,好象我那多余的一分是抢了他的,其实我们学的都不是同一个语种。 后来我知道菜鸟中流传一个笑话,那就是在地址栏里输入网址之后,不知道敲回车键,就等着页面自动加载。我是不记得我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了,但是我初上网的时候的确是眼睛盯着键盘,只用两个手指头找字母,而且是一分钟只能敲几个字的那种。 差不多一年过去了,现在想起这些似乎都是笑谈,现在我的生活已经几乎没有一天可以离开互连网了,一天不收发一次Email就仿佛觉得少了点什么,一天不上一次网就会有些心神不定,很少和没有Email的同学联系。从推出自己的主页开始,到不断的更新充实,经常录入数千字的文稿已经不在话下了,当然这几乎是所有网民的对互连网从陌生到熟悉到依恋的一个过程。 的确,和大多数网民一样,在初上网的几个月里,我也迷失在网络世界里了,聊天室,虚拟社区,BBS,是我最经常去的地方,聊天,发帖子,做游戏是上网做的最多的事,OICQ和Email是片刻不能离开的东东,为每一个新发现的网址而狂喜。行为即目的,网络即生活,生活即网络。很快,在网络与现实生活中,我感到了同样的迷失与茫然。在这样的时候,一些人会觉得网络不过如此,已经不再有新鲜感,于是拂袖而去,以后很少再上网。但是更多的人离开之后却发现,上网无聊,不上网更无聊,网络成了一种精神鸦片,越想拒绝,却越无法抵抗,这就是互连网的魅力陷阱。即使一个非常成熟的网民也不能完全,彻底地摆脱这种诱惑。很多人就是这样被网络给俘虏了,时间与空间,身体与精神。 我从触网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它,尽管我也曾经被显示器里的缤纷绚丽、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给迷惑过,但真正激活我的却并不是这个表层世界。 为我的目光投向了深层世界,投向了浪花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缔造了这缤纷的世界?是谁让我眼花缭乱?在上网的同时,我也开始关注起这个信息世界了。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就是从这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汇的检索入手,从零开始,我开始了对深层世界的认知与关注。我开始看《大众网络报》《互连网周刊》《互连网世界》《网迷》《电脑报》等报刊,甚至从网络回首关注电脑本身。万维网,TCP-IP协议,Http协议,POP协议;操作系统,UNIX, LINIX,各种应用软件;电子商务,B2B, B2C, P2P, NASDAQ,VC;网络三剑客,联想,微软,思科,英特尔。从网络到计算机,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站到业界,从国内到国外,但凡和IT有关的信息我都关注,可以说开始是很泛泛的,也没有什么深度,在把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常识的东西弄清楚了后,目光也就主要集中在业界动态了。 信息社会的这种穿梭游,让我的视野大大拓宽和延展了,我从一个温情脉脉的桃花源里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快速更新的E时代。IT业界的风起云涌,创造了一个一个的资本与财富的神话(当然现在看那时有很多泡沫的成分在内)我看到了一个个与我年龄相仿甚至比我还要小的E 代人的作为和业绩,IT精英,IT青年身上的那种事业精神令我折服,那种激情和活力令我感到振奋,那种进取甚至冒险的精神令我感到汗颜。(我相信这些与泡沫无关)这一切让我看到自己的人生有多么消极和被动,从这里我看到了智慧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我体内的潜流开始涌动,我的人生就这样被互连网重新激活了。 这时就业的压力与紧迫感也同时来到,让我不得不关注自己,问自己,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在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严峻的年代,摆在我面前的却全是不利的因素:女生,俄语,本科,非名牌大学,又没有一个"富爸爸",你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我问我自己,我第一次开始严肃的思考这个问题,思考之后却是一阵心悸,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危机。 2001年的2月,我写了一篇《商业化生存,做你自己的职业经理人》,这是我在为自己饯行,告别昨日,踏上新征程,是写给自己的"出师表"。 从这时起,我开始经营我自己,开始掌舵自己的人生。我给自己的初步定位是新闻+IT,IT虽然激活了我,但我却并未打算直接投身到这个领域,我学的是新闻专业,需要有一个核心方向,这就让我决定了这种交叉战术和边缘打法。也就是在那时开始我去了斗牛士(IT写作社区),在那里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渐渐地,我的视野又扩大到整个财经领域,每周必看至少两份财经类报纸,一个月必看至少一份财经杂志 ,经常的浏览相关网站。越看越觉得自己专业知识太缺乏,太肤浅,于是跑去书店买来萨穆尔森那本最新版的《经济学》,以后又陆续开始看《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经济学方面的书。同时开始自学英语,因为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为了保持自己的新闻敏感力,也为了拓宽视野,我也并未放弃对社会其它领域的关注,时政,体育,影视,文化,但重心仍放在财经领域。三月份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后,我开始时时动手写一些文章,各个领域的都有所涉及,逐渐的充实了主页,也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 时间成为我最宝贵和稀缺的资源,因为我的休眠状态太长了,起步已经有些晚了。我再也无暇散步,无心逛街了,浮云落日,晓风残月,都渐渐与我无缘,我不知道春天是什么时候来的,抬头的时候已经发现遍地绿色了,我没注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低头的时候只是看见满地的落英缤纷了。浪漫与爱情同时渐渐离我远去。图书馆、自习室、书店成了我最经常去的地方。仍然天天上网,但却不再感到空虚和茫然,也没有时间聊天了,再打开最早的QQ 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认识了。 身心都疲惫,体力在透支,但是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那是一种奋斗在路上的充实与快感
(四)抉择
    在毕业生中流传这样的说法,考研的是猪,找工作的是狗,考不上研再找工作的是猪狗不如。
    无论如何,毕业的严峻形势摆在每一个人面前, 而这种抉择在大三就已经决定了,因为这决定了大四的时候你努力的方向。
    考研还是找工作?事实已经做出了回答,只看每年数量激增的考研大军就知道了。因为在这样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能够自信地站出来,与勇气无关,因为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发现自己的单薄和怯弱,不是身体,是智力与才力。放弃考研的只能是几类为数不多的人,一类是要求很低,有个一般工作和一般的收入即可的乐天派,一类是权钱相通的关系派,一类是有真本领的实力派。
    可惜乐天派的形势也越来越不容乐观,因为即使一般的工作和收入也不再是那么能够轻易得到,而关系派本来就少数(因为权利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再加上现在开放下的市场经济,关系派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灵通了,而实力派中的很多人也更愿意选择考研进一步的深造。可想而知,不考研的人为什么那么那么少了。
    考研,理由充分的都已经变成自然了,以至于我的好几个同学在我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竟然反问我,有理由不考研吗?考研的理由的确有很多,而好处也几乎是相当明显的。对于那些不甘心在一所二流大学毕业的人,尤其是那些当初失足掉进二本,非重点非名牌大学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重新洗牌""改变出身"的机会。更多的人或许并不在乎出身,只在乎一个好的工作位置和不匪的收入。如果你够努力能够考进一所不错的大学的研究生,差一点的只要你考上个研究生就行,也别管它是哪个大学的,那么不能说你高枕无忧,至少也可以说你前路有望,有很大的希望了。因为在很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学历本身仍然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至少在我们这里省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就只向研究生开放,本科生根本就没有机会跨过这道门槛。即使有些单位,尤其是一些高资力的单位嘴上不说,实际上的取舍标准也是这么定的。这是考研大军迅速膨胀的根本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所以考研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一种高收益,低投入,低风险的投资。而且考研说到底仍然是一种考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考试是一场最有把握的战争,考试需要的大多是努力而不是能力,即使像研究生这样的考试.需要投入的只是时间与刻苦的努力,这两样资本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讲刚好是赋闲的,一种赋闲的资本却可能带来非常高的收益,即使考不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不考研,日子也一样蹉跎了,所以时间的机会成本很小)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考研里面最能体现研究生真正意义的,我觉得是实力派的考研,这是一部分真正想学一点东西,做一点事业,想进一步提高的人。可惜这样的人真的不多。因为这样的人事业心是无法阻挡的,锋芒是无法掩藏的,所以他们也不迷信考研,也不相信只有那张学历纸才能发展和证明自己,他们选择发展自己的途径有很多,机遇也有很多。
    我是曾经想过考研的,因为我发觉自己的时间太少了,七月就将开始为期半年的实习,然后就是毕业,真的想有多一点的时间可以多学一些东西。但是也有犹豫,因为选择考研就要放弃目前的大约一年的时间用来复习准备,手头正在学习的东西就得暂时放弃,而要去学很多很没用的东西,尤其是外语,不想再学那个几乎一辈子也用不上的俄语了,英语虽然也一直在学习,但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研究生的水平显然还太难。虽然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很好考,(录取率将近1/3 )但即使考上也学不到太多东西,因为师资在那摆着呢,就是教授本科部的那几个人。所以即使考研我也不会选择考取本校的.想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学习环境才是我想考研的原因,就在今年二月和三月的时候也一度想过,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在大学的时候曾经生了一年多的病,就在那时也没完全好,医生说不能过度劳累,而且以后可能影响录取,这样我的投资风险系数就明显比别的人大很多,机会成本也要高很多,加上一些个人家庭的原因,所以也就放弃了。放弃之后我却也认识到,很多人也给我这样的启示,考研并不是学习和发展的唯一道路。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要怎么去做.
    虽然我也承认我朋友说的话,那就是读完研究生后就可以从一个较高的起点开始发展,而避免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和层次上打转.但是我想这个事实成立的前提是,研究生的实力确实是要比本科生有所提升,从普遍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也能够成立.但是并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我放弃考研并不等于我就放弃了学习,放弃了继续发展自己,甘心始终在一个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我也知道,在这个快速更新的时代,只要想发展,想前进,就一刻也不能放弃学习,哪怕只是想前进那么一小步.虽然这种意义上的学习与研究生的系统学习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但我还是认为是否读研究生或许并不要紧,但是否始终保持这样的心态,有这样的意识才更重要.如果以后有机会,有需要,我仍然会去读研究生.
    在我大学休眠的那段日子,对毕业后的设想就是属于乐天派的那一类,设想可以定居在一个城市,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个稳定的收入,然后相夫教子,享受生活,享受自然,做一个快乐而知足的小女人.但是自从我的人生被激活之后我不再这样想了,生命于人只有那么一次,青春于人就那么几年,我从未尝试过开发自己的潜力,激发自己的潜能,就选择了一种平静的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也充满机遇的社会,没有经过搏击就选择了放弃,我想我会后悔,在年轻的时候就选择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那么过了这个年龄我肯定更没有勇气去尝试.我知道这样的冒险与尝试要面对很多挫折,很多困难,要准备吃很多苦,甚至受很多委屈,但即使撞的头破血流,我也不会说后悔,因为我努力过,我尝试过,我就不会有遗憾.这就是我的抉择,在《JUST DO IT》这篇文章中,我告诉自己的正是这个道理.在我们这个学校里,我们的专业还算是相当不错的专业,如果要求不是特别高,没有几个人最后毕业了找不到工作的.但是我不甘心,我又一次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