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DFS过程:

a) 假设初始状态是图中所有顶点都未曾访问过,则可从图G中任意一顶点v为初始出发点,首先访问出发点v,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过。

b)然后依次从v出发搜索v的每个邻接点w,若w未曾访问过,则以w作为新的出发点出发,继续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直到图中所有和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

c) 若此时图中仍有顶点未被访问,则另选一个未曾访问的顶点作为起点,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

简单点:深度优先搜索包括从一条路径的起始点开始追溯,直到到达最后一个顶点,然后回溯,继续追溯下一条路径,直到到达最后的顶点,如此往复,直到没有路径为止

 

下面的代码强调一下:

dfs和bfs区别:

  1. pop()和pop(0)
  2. order加入w的时机
  3. 判断w的条件
# -*-coding:utf-8-*-

'''
深度优先遍历: 是一种用于遍历树或者图的算法。沿着树的深度遍历树的节点,尽可能深地搜索树的分支。
            当节点v的所在边都被搜索过了。搜索将回溯到节点v的那条边的起始节点。
            这一过程已知进行,直到已发现从源节点可达的所有节点为止。
            如果还存在未发现的节点,则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源节点并重复上述过程,整个进程反复进行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为止
            属于盲目搜索

bfs
            从根节点开始,沿着树的宽度遍历树的节点,如果所有节点都被访问,则算法终止
            广度优先遍历一般采用open-close表
'''
class Graph(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odes, sides):
        # nodes表示用户输入的点,int型,sides表示用户输入的边,是一个二元组(u, v)

        # self.sequence是字典,key是点,value是与key相连的边
        self.sequence = {}
        # self.side是临时变量,主要用于保存与 指定点v 相连接的点
        self.side = []
        for node in nodes:
            for side in sides:
                u, v = side
                # 指定点与另一个点在同一个边(可能是源点u或者是终点v)中,则说明这个点与指定点是相连接的点,则需要将这个点放到self.side中
                if node == u:
                    self.side.append(v)
                elif node == v:
                    self.side.append(u)
            # 注意,这里属于第二层循环,第一层是nodes中的一个点,第二层主要是遍历属于这个点的所有边,然后将点和边组成字典
            # 这里的字典aequence的key是第一层循环里面的一个点,value是一个[],就是刚才的临时变量self.side
            self.sequence[node] = self.side
            self.side = []
        # print self.sequence
        # {1: [2, 3], 2: [1, 4, 5], 3: [1, 6, 7], 4: [2, 8], 5: [2, 8], 6: [3, 7], 7: [3, 6], 8: [4, 5]}

    def dfs(self, node0):
        # queue本质堆栈,其实就是pop()了最后一个的列表,用来存放需要遍历的数据
        # order里面存放的是具体的访问路径
        queue, order = [], []
        # 先将初始节点,对于树就是根节点,放到queue中,从node0开始遍历
        queue.append(node0)
        # 直到queue空了,也就是说图或树的节点全都遍历完了。
        while queue:
            # queue不就是堆栈嘛,这里将堆栈里面的最后一个node拿出来,
            v = queue.pop()
            # 放到order中,就相当于已经遍历完了该node
            order.append(v)
            # 从sequence字典中,找到该key值为v的node,注意value其实就是一个[],所以遍历该node相连的边表[]中的所有数据
            for w in self.sequence[v]:
                # 假如遍历这个[]中的数据不属于order,也不在queue中,说明这个点还没有访问过,于是加入queue,这里并不将其加入order中
                # 因为是深度优先,所以这个点node访问完了之后要去queue中拿最后一个元素,也就是node节点的孩子
                if w not in order and w not in queue:
                    # append操作是将node加入到queue的末尾,恰好每次弹出来的也是末尾,所以访问的是初始节点---儿子---孙子---曾孙子
                    queue.append(w)
        return order
    # bfs同理
    def bfs(self, node0):
        queue, order = [], []
        queue.append(node0)
        order.append(node0)
        while queue:
            v = queue.pop(0)
            for w in self.sequence[v]:
                if w not in order:
                    order.append(w)
                    queue.append(w)
        return order


def main():
        nodes = [i+1 for i in xrange(8)]
        sides = [(1, 2),
                 (1, 3),
                 (2, 4),
                 (2, 5),
                 (4, 8),
                 (5, 8),
                 (3, 6),
                 (3, 7),
                 (6, 7)]

        G = Graph(nodes, sides)
        print G.dfs(1)
        print G.bfs(1)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