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与23种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概述

  • 1、万物皆对象(Java反射原理-都是借助java.lang.class这个对象的属性、定义等实现)
  • 2、面向对象的特征:封装(对象之间的隔离性、对象内部的属性封装)、继承(类的重用,耦合性变强,组合优于继承)、多态(继承,重载,覆写)

参考:
OOD, OOA和OOP
OOA/OOD/OOP

七大设计原则

SOLID + CRP + DP

1、单一职责原则 – SRP(Single Resonsibility Principle)

一个类只应该做和一个职责相关的事情,不要把过多的业务放在一个类中完成。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

2、开闭原则 – OCP(Open Close Principle)

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3、里氏替换原则 – LSP(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里氏替换原则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

4、接口隔离原则 – ISP(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每个接口中不存在子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如果不然,就要将接口拆分。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多个接口方法集合到一个的接口)要好

5、依赖倒置原则 – DIP(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面向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写代码时用到具体类时,不与具体类交互,而与具体类的上层接口交互

6、聚合/组合复用原则 – CRP(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尽量首先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继承较组合/聚合方式耦合性高

7、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 DP(Demeter Principle)

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无论被依赖的类多么复杂,都应该将逻辑封装在方法的内部,通过public方法提供给外部。这样当被依赖的类变化时,才能最小的影响该类

更多:
设计原则详解

软件设计的其他考虑

一个好的软件,需要满足:

  • 从用户角度,简单易用,稳定(我们开发人员作为Spring的用户,Spring的设计初衷同样包括易用性)
  • 从开发角度,代码整洁,可维护,可测试,架构可扩展,可伸缩,高性能,高可用,稳定
  • 从运维角度,软件包小,配置集中管理
  • 从测试角度,便于测试,稳定性高

设计模式

创建型模式(5种):

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7种):

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型模式(11种):

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其他模式(2种):

并发型模式、线程池模式


23种设计模式优秀贴汇总:

1、【23种设计模式(推荐)】

2、【23中设计模式汇总整理】

3、【23种设计模式全解析】

4、【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与模式(JDK中模式)】

5、【设计模式】

6、【软件设计模式】

7、【设计模式汇总】

8、【设计模式相关技术】

9、【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10、【设计模式与应用:代理模式(三种详解)】

11、【java工厂模式三种详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