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图总结

前些日子仿了优酷的首页,中间遇到一些问题,积累了点经验,做个总结。

1. 需要最先明白的两点

不要只是无脑的切图,要去体会设计师的意图,不仅仅是还原设计稿,而且要尽可能去还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切图的时候就提前想好需求可能会有变化,这要求我们提前做点工作,减少需求变化时的工作量,一般是提取页面中的公共组件。如何提取公共组件,可以参考 《编写高质量代码》

2. 流程

仔细看PSD文件!!!!复杂些的PSD图,起码先看3个小时吧。看不好的话,后面推倒重来简直麻烦死!看PSD的时候主要是注意三个地方:
1. 确认好骨架设计,比如主要的布局方式(是浮动啊,普通流啊,还是绝对定位啊等等),分层设计并赋予相应的z-index值(可以在FW里标注上)。骨架设计好之后写出整理骨架的代码。
2. 提取共有的组件,一方面可以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使得CSS文件的弹性更好,更好的应对需求的变化。提取组件的原则是:模块与模块与模块之间尽量不要包含相同的部分,如果有相同的部分尽量提取出来做成一个独立的模块。为了方便重用,每一个模块的结构都不应该太复杂。并且模块不应该太多,在模块尽可能少的原则下,做到尽可能简单,提高重用性。
3. 全局样式,比如字体样式,链接样式等,这样就不用见到一个字体就写一个样式了。
 
开始切图了,一次把图切完最省事。某些图标需要用雪碧图合成,减少HTTP请求。
 
从页首开始做,完全做完(不要留下一部分等到最后在做)一部分之后测试。
开始测量的时候,骨架部分(长宽,间距,背景颜色)可以尝试使用马克鳗来测量标注,比FW方便。具体细节,比如文字颜色,种类什么的,可以使用FW。
测试的时候一方面是测试浏览器兼容性,另一方面是测量像素对齐,推荐使用 perfectpixel这个Chrome扩展,功能太强大!!!

3. 其他

选择器命名:
按照功能命名,而不是样式。
驼峰大小写区分单词,分割线区分层次。这样的两级命名法基本不会出现命名重复。
 
如何组织CSS文件:
可以按照功能划分,比如layout,font,color等。可以按照分区划分,比如header,footer,sidebar等。都可以,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按照实际的情况。这次我就尝试了base+common+page的结构。但是,在page层,在文件内部我又按照layout,font,color,header,footer,sidebar混合分类的结构。
在page层的文件中,我先把每一部分的注释写上,这样确定了CSS的结构,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的填充。
 
优先使用class,如果某个元素要在JS中添加动态效果并且只在页面中出现了一次,那么可以选择使用id标签,而不是class,这样在写JS的时候选择器的效率更高。

4. 遇到的问题

  1. 不指明图片大小,IE8甚至不能显示图片。
  2. 某个样式无效,一种可能是拼写错误,更可能的原因是选择器的权重太低,增加一加权重就好啦。只要打开调试器定位到元素,很容易找到出错的地方。
  3. 如果想要a链接链接到某个具体的万维网页,在链接前面加上http:// 就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