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退役记,终章,旧事重提

  
  从二零一三年开始,我在成都树德外国语中学,即是俗称的九外度过了我的初中时光。九外是个很大的学校,占地面积和硬件设施都不亚于北京八十中。但这两所中学之间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八十中在市区里面,而九外地处郊区,周围地广人稀,出校门之后什么事都干不了;并且九外采用封闭式管理制度,周一到周五上午压根就出不去。我初中的时候不太认真,每天晚上如果写完了作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找课外书来看。实际上,现在我大部分的文科知识都得益于初中的时候读的闲书,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晚自习读书效率最高。然而就像我之前说的,九外交通不便,唯二的书籍来源是图书馆和校内的书店——然而我们一上初二书店就关了,因此我们只剩下图书馆可用。而图书馆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一个人最多借两本书。所以我就在寝室里面大肆搜刮其他同学带的书,并且往往是一带回自己的宿舍就开始看。和我一个宿舍的Basil(当时我们都习惯用英文名彼此称呼)调侃说想要让我答应什么条件很简单,只要给我一本有意思的书,等几分钟再问我就好了,因为那时我肯定是心不在焉,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的。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初三上学期,我不知怎么的了解到了这世界上还有信息学这个东西——也许是点了某个链接,也许是看了某个广告,反正在那时我才知道世上是有信息学竞赛这个东西的。于是我漫无目的的学习就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学会C++。
  
  二零一五年的十二月份我尝试着编程。初二的时候我摸过很短一个时间的C++,学到比较符号就放弃了,因为它严重违反了一个初二学生的直觉。当时我决定在初三上学期学完语法,下学期开始搞算法,于是便拿起《C++ Primer Plus》,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欠着图书馆的两本书我早已还了,换成了两本跟编程有关的书籍——九外的图书馆真不算小,连介绍Swift的书都有。当时我的学习劲头真不小,元旦晚会准备的时候还拿着一本《C++语法手册》在旁边研读。这样到了寒假,我已基本会编程了,网上说面向对象对信息学竞赛没什么作用,我也就放下了这一部分,摩拳擦掌准备开始算法实践。新的教材是两本书,一本韩国的《算法问题实战策略》,一本日本的《挑战程序设计竞赛》。现在看来第二本书比第一本好得多——韩国人写动态规划竟都用的是记忆化搜索,害我走了不少弯路。初中最后一个寒假的生活是上午去省图书馆读各种艰深的文史著作(毕竟这还是我的爱好),下午写作业,晚上敲代码。当时我使用NOI官网上提供的onlinejudge,写的题目都是一些基本语法题,然而这在当时却的确给我以极大的乐趣。偶尔有几道动态规划,都能让我研究很久。图论之类我更是一窍不通。
  
  初三下学期的生活愈发紧张。当时我一天中最有乐趣的事莫过于晚自习的最后几十分钟偷偷把《算法问题实战策略》藏在抽屉里阅读,和十一点熄灯过后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继续读这本书。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能持续多久。到了四月份,中考的日期渐渐近了,我就暂时搁置下信息学的学习,投身于漫无边际的题海当中,晚自习的时候也不再有时间看书了。如此这般的生活直到六月中旬。
  
  中考过后终于是暑假。我的兴趣从C++转移到了python上面,因为那时我想做一个比较智能的新闻处理系统,再加上一个漂亮的GUI。现在再看当时我的这个决定,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我甚至连系统文件都不会调用。最后我做出的成果是一个爬虫,能够抓取某个页面上的新闻标题,然后再将它们分词——用的都是第三方库提供的功能。这个计划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搁浅了,到现在为止我都没再碰过python。
  
  二零一六年七月二十号,我在成都七中的竞赛夏令营。每年暑假这样的夏令营都会举办,其目的就是为了选拔想要在高中学竞赛的学生。我们这一届的情况特别有利:往年只有一个竞赛班,今年有两个。但两个班加起来不到一百个人,而夏令营总共有三百多人,因此名额相当有限——但也有人对竞赛班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兴趣。我的初中同桌,成都市中考状元便是一例。她亲自放弃了名额,因为她的志向是文科,以后还打算当律师。第一期夏令营时长七天,期间穿插着各科的宣讲和考试。信息学的宣讲排到了第四天。当天上午我早早就来到了报告厅,坐在常坐的位置上。前排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走进来,后面和旁边跟了一群人,言语间透露出他特别强的意思。我感到很好奇,就问其中一个女同学(现在她是十班同学之一)这位男生有什么事迹。她向我介绍了七中育才老师和他漫长的斗争史。他黑进过教务系统,搞到保密的月考排名;他用过学校的屏幕打植物大战僵尸;他还是育才信息学第一人,已经拿到了NOIP一等奖。我不由得想到他毕业的那一天老师们肯定都松了一口气。于是我借着坐在他后面的便利和他好生聊了聊。他认真规劝我动态规划要学好,之后我们就认真听张君亮老师的宣讲,没再交流了。
  
  这位育才的高手毫无疑问地进入了高中的信息学竞赛学习。虽然在高一的冬令营中失利,但他从省选起便一路高奏凯歌,最后在NOI2017中打进国家集训队,成为那一年我校唯一一名集训队员。他的外号从初中一直沿用至今,我们都叫的很熟。他是mcfx,俗称司机。
  
  第一次夏令营当中有信息学的考试,虽然很不正规——题都是上一届的人出的,充分发挥了信竞里面的题面风格。但我仍然做的很认真。最后一天公布第二期夏令营的名单,然而我并不在其中。当时我反而松了一口气,因为二期夏令营长达半个月,等于说四分之一个暑假就这么没了。我还没有认识到竞赛学习当中平台的重要性。当天晚上的闭营仪式,学校请了外地生考试的第一名来做演讲。四七九的外地生考试素来以难度高著称,这位第一名得了290来分(满分350)。能考到如此高的成绩,实在是让人甘拜下风——大部分内容都是高中的理科知识。他说话的口音我觉得在某处听过,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才知道那是自贡话。其余人猜测他会选择数学,或者物理竞赛,因为他初中的时候就有过数竞的获奖经历,且早已自学完大半高中数学,此时重操旧业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出乎他们的意料,自贡来的同学最终选择了信息学竞赛。作为零基础选手,他只用了两个月就迈进了我们这一届的一流水平,第二年的省选拿到D类,NOI上银牌分数线,夏令营中签下清华一本约。今年的省选当中他更是甩开第二名将近一百分,坐稳了四川队长的位置,大佬的称号实至名归。他是wxh。
  
  二零一六年八月八号,我以旁听生的身份参加第二期夏令营。剩下的人数只有一百五十多个,大部分人已经有了明确要学的竞赛,都盯紧了自己想学那一门的考试和面试。竞争激烈的竞赛首先肯定是数学,毕竟这一门是传统科目,大家小学的时候都搞过奥数,自然首先想到它了。其次是物理,这一门的理科因素也挺重,我的室友当中有三个都是搞物理竞赛的。然后是生物。生物竞赛作为七中竞赛总教练文宗老师的嫡系,一科竞赛拿到过六块国际金牌,比其他四门竞赛加起来还多一块。所以我们都把七中的竞赛分成两部分:生物竞赛和非生物竞赛。剩下才是化学和信息学。但即使排在末位,也总还是有二十几个人报名的,然而两个班加起来也就只收十四个信息学学员,因此我们还要竞争。
  
  第二期夏令营正赶上三伏天。寝室里的气味给人的感受变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其中有被空调机加压降温的空气散发出的制冷剂,有降温收缩时的水泥地面,有墙角滴落下的水洼在蒸发,有宿舍里每天必洒的花露水,有晚风穿过纱窗刮来的夏夜气息,有新铺的床单和被套温和的布料味道,有未洗的校服上的汗水。每天早晨六点四十从床上爬起来,到食堂喝一碗牛奶大米粥(暑假之后食堂就再没卖过),然后到高三同学的教室坐一会儿,看一看《尤利西斯》(两期夏令营我一共读了一半),最后去报告厅上一整天的课,晚上考试或者上自习。其他科目的考试我都不在意,唯一一个值得我关心的只有信息学考试。
  
  信竞是上机考试,比第一次夏令营要正式的多。题目一共六道,都是极简单的基础算法题。得益于初中的训练,前五道题我很快就写完了。然而第六道题我卡在不知如何往函数里传二维数组,结果一直没有写出来。考完之后我问了旁边两个同学怎么传二维数组,他们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直接开成全局变量不就好了?”我这才省悟信竞的代码是不需要太大的通用性的。这两位同学一个相当高大,另一个也不算矮。凭着初中时的学习经验,他们后来顺利地进入了九班,但在省选当中那位更高的同学以一名之差憾失D类,不幸退役,另一位则成了四川省今年唯一一个C类。他们是hhhwsqhhh和dcy11011。
  
  夏令营的最后一天,七中竞赛教练将敲定竞赛班的最后名单。靠着上机考试的成绩,我顺利拿到一个面试名额,和一群人来到了404旁边的机房等待。一个高年级的学长已经在那里等着了。黑板上写着“置换群”三个大字,他让我们在面试之前先了解一下有关这东西的知识,顿时一个教室的人都掏出手机,各自从搜索引擎上找资料来阅读。我记得自己在参加面试的二十来个人中排在中间偏前的位置。面试官一共有三位,一个是蔺洋老师,一个是那位高年级学长,另一位是一个梳着平头的同学。具体的面试过程我记不大清了,只记得最后蔺洋老师问我:“你唱歌怎么样?”我表示虽然唱的不好听,但会唱的歌相当多,也不怕在公开场合演唱。她说信竞的传统是让文件错误的人公开唱歌以示惩罚,所以才问我这个问题。然后面试就完了,根本就没有跟置换群扯上一点关系,我至今仍有点疑惑。
  
  那位高年级的学长已经在NOI2016当中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后来又进了十五人队,被张君亮老师看作是我校近几年来最有希望进国家队的选手,但在CTSC中只排在第六,虽然面试表现惊才绝艳,但仍无力回天。留平头的同学比他低一届,且他高一就进了省队,NOI2016时离金牌只有十几分之差,却在SCOI2017当中失利,最终也没能如愿再去一次NOI。他们是杨景钦和zms。
  
  当天上午十二点,所有人的面试都已结束,老师正在隔壁做决定,我们一群人被关在机房里面无所事事。科技楼外面栽了好几棵银杏树,树梢正在四楼的窗口外面。当天是个特别热的日子,阳光猛烈地烧灼着大地,所幸科技楼一向阴凉,坐在开着空调的机房里面倒不觉得炎热。我想到自己作为一个旁听生,能进第二期夏令营的面试,已经很不亏了,但心中毕竟还是有希望,因此也有一点紧张。我忘记带水杯来,于是向旁边的同学借水喝。那位同学看着自己还没开瓶的矿泉水,狠狠心递给了我,整个过程没说一句话。我拧开盖子,用手指头垫在瓶口,小心地喝了两口,然后盖好盖子递回去,并表示感谢。他嗯了一声,应该是“不用谢”的意思。我对他为什么不说话表示很奇怪,然而当时并没有深究,只当他是比较内向的类型。
  
  这位很少说话的同学之后成了我的室友,他个人的努力和勤奋被我看的真真切切。也是天道酬勤,他一步步后来居上,进入高二之后开始名列前茅,在今年的省选当中成了我校除司机,wxh和yfzcsc之外的唯一一个正式选手,也不再像当年入学一样连几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他是cdsfcesf。
  
  不久后张君亮老师拿着一张纸走了进来,我们都心知肚明这就是今年竞赛班的信息学竞赛人员名单了。然而张老还不马上念,先讲了一大通道理,内容无非是鼓励我们选上的加紧学习,没选上的再接再厉。或许是看出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张老终于开始念名单。第一个是司机,这在我们所有人意料之中。然后是yfzcsc,当时这个名字我还不熟悉。接下来是zht111,dcy11011,hhhwsqhhh,nzj,wxh,cdsfcesf和czqqqaq。我本来压根不抱什么希望,结果她念的下一个就是我的名字。当时我的心情用惊喜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接下来大概还念了cby,clh,妹子zzj和tcx,不过剩下的名单我没有在意了,一直在努力按捺自己激动的情感。张老念完名单,让我们被念到的准备一下,待会到另一间教室去,然后就离开了。没选中的同学们悻悻地起身,准备回教室去。七中育才的几个选上的同学们凑在一起,打算一起到教室去。而我自己则一下走到窗口旁边去,打开玻璃窗,让仲夏的阳光照耀着我的头颈,然后拿出手机,拨通父亲的手机号码。望着楼下绿意葱茏的曦园,我一等电话接通,就以一种蕴含着激动和欢欣的声音报告道:
  
  “我选上了。”
  
  之后发生的一切,从现在才开始。







  

  


《OI退役记》全文完

谨以此献给我的OI生涯

成都七中 Tangenter

2018年6月1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OI退役记,终章,旧事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