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的极限——关于Diophantine以及黎曼猜想

这些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计算机的极限在哪里?什么叫计算,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计算的。所谓计算,其实是利用问题中已有的数学结构进行推理。所以计算的前提是存在对应的数学结构。这些数学结构就如同海上的航标一样将结果导向一个个固定的岛屿,或者岛屿附近。所以,通常可计算的问题都具有一种连续性,这就是数理因果性,使得给出输入总能导到指定的结果。


那么,试想如果将这种数理因果性破坏掉会怎么样?即使不破坏掉全部的树立因果性,仅仅破坏一部分,都会使得问题陡然变得十分复杂。失去了这种逻辑上的连续性给出的线索,唯一能保证正确的方法就是枚举了。这就如同求解Diophantine方程一样,简单的说,假如一个人不知道Euler公式,那么在计算沟谷数的时候,他只能一个个的试。因为直接的几何上的连续性已经不存在了,所以通过圆的几何性质来推测解所在的位置的数理因果性丧失了。事实上任何这样的企图都被证明是不保证正确的,唯一的能保证正确的就是一个个点去搜索,沿着曲线经过的轨迹。所以,求解这个问题需要的是人类的智慧,人类的数学洞察力。抛弃几何线索,转而在数字空间中寻找规律和线索,重新构建出数理因果性。


然而,目前人类的智慧也是有极限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Euler,这种数学洞察十分微妙。其起源亦十分神秘,这是人工智能所永远无法企及的领域,其本质甚至超出现今物理学的理解 (罗杰 彭罗斯 曾经在其著作“The Shadow of Mind” 中给出了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类的数学证明。人类的思维可能确实存在非计算的物理过程作为辅助。或者Turing对计算的理解不完整,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可计算性。然而,如果这一尝试是超越目前逻辑认知理解的,我们又该如何是好?)。事实上,依然有一些问题,是我们所无法洞察到的,比如说黎曼猜想。几百年以来,人类一直试图构建出足够的数理因果性,这种尝试今天依然在继续。然而,抛弃这些数理因果性,从计算的角度来说,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枚举了。然而枚举为了保证结果的绝对正确性,用运行时间作为了交换代价。


这就是不定性问题的起源。因为我们不知道一个枚举算法在宇宙的有生之年能否结束,我们只知道,如果答案正确它一定会结束。然而枚举这一过程不会提供给我们关于问题结束时间的任何线索。所以我们无法区分一个问题无解(永远枚举下去)还是在十分遥远的未来得到解(比如宇宙毁灭的前一秒)。而试图回答一个算法会不会在有限时间停止也是被禁止的,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是不可解的停机问题。甚至如果有神存在能够告诉我们一个算法会不会停止,这个神自己也无法判断它的“思考”过程会不会停止。所以,实际上我们需要更上一级的神,而这些层叠的神是无限的。这些神和所有一切的算法,构成了一个神奇的数学结构——递归不可解度的上半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的极限——关于Diophantine以及黎曼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