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故事 4小时产品上线


敏捷故事4小时产品上线



一位敏捷的前辈在一次社区活动中,分享了他们的小“实验”:4小时上线一个产品。你相信么?

如果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一个反应是:这是一个什么产品呢?是啊,需求很重要。这位前辈说,他们想做一个“快递”“送”“热销书“(指的是偏管理或者讨论技术趋势方面的这类),承诺2小时送到,当然价格方面,就不能打折了。

可是,这个需求,还是很模糊啊。再说,就算精简业务流程,那也至少得有产品目录、订单、出库、配送、收钱啊,更不要说,稍微替顾客着想的产品,都得有个美化的页面,搜索,选择配送地点,配送公司,信用卡啥的。

于是,我们立马讨论,在组员友好的交流中,互相提醒,细化需求,排优先级。

这个时候,这位前辈,打断大家说,你们要不要找客户确认下,你们的设计啊?对啊,大家联想到一个词“用户偏好”。不了解客户,他怎么会满意呢。

于是,我们马上说,到底是谁买书啊?为啥一定要2小时拿到呢?原来客户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凑,职业又决定了必须及时充电,好书可以作为礼物馈赠。这些特性导致客户对价格不敏感

随着讨论,大家都觉得,客户越来越清晰了,几乎可以给客户画一个具体的“肖像”了。这样的顾客,大概没时间,从京东(或者当当)这样的综合网站去搜索了,要买的书,已经比较明确了。

讨论的话题,自然就转移到了解决方案。怎么样才能快速上线呢?自然是能简化的,就简化了。对,现在开源的、好用的框架多的很,套用一个先。或者找个以前做过的项目,改巴改巴,先凑合一下,不追求完美了。

订单啥的,就不能学京东了,得简化流程,复杂的,客户不关心啊,可能也没那功夫去闹明白。

大家很快聚焦到一件很“感兴趣的事情”上来了,那就是钱啊。怎么收款啊。现金,最好不要,快递说不清楚啊。

鼓捣了一大通之后,每个小组的方案,都很完备,方方面面都被讨论到了。

这个时候,前辈提出了一个问题,各位注意到了时间这个约束条件了么?

你们那个订单系统,最快多久能搞定啊?顾客下了单,你们觉得,多久才能从经销商那里拿到书啊?那家快递公司,能承诺2小时之内送到啊?(话说,北京这交通,下班时间要是堵个车,可能得半夜才能送到了....


就是大家被challenge的几乎要崩溃的时候,前辈又说了一句话,“万一,要是没人买咋办?”。这句话,就如同点了死穴。有的产品,可以想象出来,就算顾客少,也总还是有的。像今天讨论的这个产品,加了那么多的限制条件,市场细分到了某些特定的用户,他会买么?


前辈说,那天他们几个人做实验的时候,还真做了个产品,卖出去了一本书。

怎么搞定的呢?

答案揭晓。

原来,当天,他们几个,就坐在西单新华书店旁边的一个咖啡馆。(怪不得他们设计的产品是卖书。)他们没有做产品目录,大家讨论了一下,当下哪几本书很热很有内容,列了个TOP10,从亚马逊上抓了页面,拼了一下,放在了微信里,朋友圈里共享了下。半个小时左右,产品就上线了。(嗯,技术还是很重要的。)

还真有朋友要买。接下来,是决定顾客体验的关键时候了。

拿出纸和笔,打了个电话,给那个朋友,确认了书的名字、价钱,送到哪里去。然后,出门,去新华书店,买了本新书,骑上摩托车,直接送了过去...


我承认,我被shock了。


这让我想了有人借用“天方夜谭”解释敏捷的一句话:如果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那么当下想出来的解决办法,一定是敏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