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数学表达对于不同的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大类对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来说就是词袋模型。当然获取袋子中的数值的方法有很多。当取值为{0,1}时表示的就是ond-hot,取值为tf-idf时,成为向量空间模型。这里牵扯到词典的构成,亦或称为特征的选择。特征选择有两种方向,第一种是通过统计或者人工方法挑出适合领域的特征词;另一种是通过筛选出停用词。本文针对第一个方向,介绍几种常见的特征选择方法。
互信息的值越大,表示词语对类别越重要。
卡方值越大,说明独立性假设不成立。说明词语与类别的关联程度大。
用MLE估计概率值后,得到互信息公式
其中,N_xy表示的是x=e_t和y=e_c情况下所对应的文档数目,N_1=N_10+N_11表示的是所有包含词项t的文档数目,N=N_00+N_01+N_10+N_11是所有文档的数目。
例
#coding:utf-8
"""
互信息特征抽取示例
"""
import codecs
import jieba
import os
import re
from math import log2
def list_files(path):
"""
列出路径下的所有文件
:param path: 文件路径
:return: 文件名列表
"""
files_li = []
for root, dirs, files in os.walk(path):
for one_file in files:
if os.path.getsize(u"%s\%s" % (root, one_file)) > 0:
files_li.append(u"%s\%s" % (root, one_file))
return files_li
def loadStopWords(file_name):
"""
加载停用词表
:param file_name: 文件名称
:return:
"""
global stopwords
with codecs.open(file_name, 'rb', 'gbk', 'ignore') as infile:
for line in infile:
line = line.strip()
if line:
stopwords.add(line)
def getDocuments(file_path_li):
"""
读取原始文档集并进行预处理
:param file_path: 文档集所在路径
:return: 预处理后的文档列表
"""
all_text = []
for file_path in file_path_li:
files_li = list_files(file_path)
for file_ser, file_name in enumerate(files_li):
with codecs.open(file_name, 'rb', 'gbk', 'ignore') as infile:
raw_text = infile.read()
word_li = preprocess(raw_text)
all_text.append((file_path, set(word_li)))
file_ser += 1
if file_ser % 200 == 0:
break
return all_text
def preprocess(raw_text):
"""
预处理
:param raw_text:
:return:
"""
global stopwords
# 将换行回车符替换为空格
raw_text = re.sub(u'\r|\n', ' ', raw_text)
# 去掉数值字母
raw_text = re.sub(u'[0-9a-zA-z\.]+', u'', raw_text)
# 分词
word_li = jieba.cut(raw_text)
# 去除空白符
word_li = [w.strip() for w in word_li if w.strip()]
# 移除单字词
word_li = [w for w in word_li if len(w)>1]
# 去除停用词
word_li = [w for w in word_li if w not in stopwords]
return word_li
def getVocabulary(all_text):
"""
获取文档集词汇表
:param all_text:
:return:
"""
global vocabulary
for label, word_set in all_text:
vocabulary |= word_set
def selectFeatures(documents, category_name, top_k):
"""
特征抽取
:param documents: 预处理后的文档集
:param category_name: 类目名称
:param top_k: 返回的最佳特征数量
:return: 最佳特征词序列
"""
L = []
for t in vocabulary:
N_11 = 0
N_10 = 0
N_01 = 0
N_00 = 0
N = 0
for label, word_set in documents:
if (t in word_set) and (category_name == label):
N_11 += 1
elif (t in word_set) and (category_name != label):
N_10 += 1
elif (t not in word_set) and (category_name == label):
N_01 += 1
elif (t not in word_set) and (category_name != label):
N_00 += 1
else:
print("N error")
exit(1)
if N_00 == 0 or N_01 == 0 or N_10 == 0 or N_11 == 0:
continue
N = N_11 + N_10 + N_01 + N_00
I_UC = (N_11*1.0/N)*log2((N_11*N*1.0)/((N_11+N_10)*(N_11+N_01)))+\
(N_01*1.0/N)*log2((N_01*N*1.0)/((N_01+N_00)*(N_01+N_11)))+\
(N_10*1.0/N)*log2((N_10*N*1.0)/((N_10+N_11)*(N_10+N_00)))+\
(N_00*1.0/N)*log2((N_00*N*1.0)/((N_00+N_10)*(N_00+N_01)))
L.append((t, I_UC))
return sorted(L, key=lambda x:x[1], reverse=True)[:top_k]
# 停用词表
stopwords = set()
# 词汇表
vocabulary = set()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加载停用词
loadStopWords("stopwords.txt")
print("stopwords len = ", len(stopwords))
# 读取文档集
category_name_li = ["Medical", "Sports", "Agriculture",
"Education",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
all_text = getDocuments(category_name_li)
# for category_name, word_set in all_text:
# if category_name == "Sports":
# print(u' '.join(word_set))
print("all_text len = ", len(all_text))
# 读取词汇表
getVocabulary(all_text)
print("vocabulary len = ", len(vocabulary))
# 获取特征词表
for category_name in category_name_li:
feature_li = selectFeatures(all_text, category_name, 10)
print(category_name)
for t, i_uc in feature_li:
print(t, i_uc)
print("="*10)
停用词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数
.日
/
//
0
1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A
Lex
[
\
]
^
_
`
exp
sub
sup
|
}
~
~~~~
·
×
×××
Δ
Ψ
γ
μ
φ
φ.
В
—
——
———
‘
’
’‘
“
”
”,
…
……
…………………………………………………③
′∈
′|
℃
Ⅲ
↑
→
∈[
∪φ∈
≈
①
②
②c
③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
▲
、
。
〈
〉
《
》
》),
」
『
』
【
】
〔
〕
〕〔
㈧
一
一.
一一
一下
一个
一些
一何
一切
一则
一则通过
一天
一定
一方面
一旦
一时
一来
一样
一次
一片
一番
一直
一致
一般
一起
一转眼
一边
一面
七
万一
三
三天两头
三番两次
三番五次
上
上下
上升
上去
上来
上述
上面
下
下列
下去
下来
下面
不
不一
不下
不久
不了
不亦乐乎
不仅
不仅...而且
不仅仅
不仅仅是
不会
不但
不但...而且
不光
不免
不再
不力
不单
不变
不只
不可
不可开交
不可抗拒
不同
不外
不外乎
不够
不大
不如
不妨
不定
不对
不少
不尽
不尽然
不巧
不已
不常
不得
不得不
不得了
不得已
不必
不怎么
不怕
不惟
不成
不拘
不择手段
不敢
不料
不断
不日
不时
不是
不曾
不止
不止一次
不比
不消
不满
不然
不然的话
不特
不独
不由得
不知不觉
不管
不管怎样
不经意
不胜
不能
不能不
不至于
不若
不要
不论
不起
不足
不过
不迭
不问
不限
与
与其
与其说
与否
与此同时
专门
且
且不说
且说
两者
严格
严重
个
个人
个别
中小
中间
丰富
串行
临
临到
为
为主
为了
为什么
为什麽
为何
为止
为此
为着
主张
主要
举凡
举行
乃
乃至
乃至于
么
之
之一
之前
之后
之後
之所以
之类
乌乎
乎
乒
乘
乘势
乘机
乘胜
乘虚
乘隙
九
也
也好
也就是说
也是
也罢
了
了解
争取
二
二来
二话不说
二话没说
于
于是
于是乎
云云
云尔
互
互相
五
些
交口
亦
产生
亲口
亲手
亲眼
亲自
亲身
人
人人
人们
人家
人民
什么
什么样
什麽
仅
仅仅
今
今后
今天
今年
今後
介于
仍
仍旧
仍然
从
从不
从严
从中
从事
从今以后
从优
从古到今
从古至今
从头
从宽
从小
从新
从无到有
从早到晚
从未
从来
从此
从此以后
从而
从轻
从速
从重
他
他人
他们
他是
他的
代替
以
以上
以下
以为
以便
以免
以前
以及
以后
以外
以後
以故
以期
以来
以至
以至于
以致
们
任
任何
任凭
任务
企图
伙同
会
伟大
传
传说
传闻
似乎
似的
但
但凡
但愿
但是
何
何乐而不为
何以
何况
何处
何妨
何尝
何必
何时
何止
何苦
何须
余外
作为
你
你们
你是
你的
使
使得
使用
例如
依
依据
依照
依靠
便
便于
促进
保持
保管
保险
俺
俺们
倍加
倍感
倒不如
倒不如说
倒是
倘
倘使
倘或
倘然
倘若
借
借以
借此
假使
假如
假若
偏偏
做到
偶尔
偶而
傥然
像
儿
允许
元/吨
充其极
充其量
充分
先不先
先后
先後
先生
光
光是
全体
全力
全年
全然
全身心
全部
全都
全面
八
八成
公然
六
兮
共
共同
共总
关于
其
其一
其中
其二
其他
其余
其后
其它
其实
其次
具体
具体地说
具体来说
具体说来
具有
兼之
内
再
再其次
再则
再有
再次
再者
再者说
再说
冒
冲
决不
决定
决非
况且
准备
凑巧
凝神
几
几乎
几度
几时
几番
几经
凡
凡是
凭
凭借
出
出于
出去
出来
出现
分别
分头
分期
分期分批
切
切不可
切切
切勿
切莫
则
则甚
刚
刚好
刚巧
刚才
初
别
别人
别处
别是
别的
别管
别说
到
到了儿
到处
到头
到头来
到底
到目前为止
前后
前此
前者
前进
前面
加上
加之
加以
加入
加强
动不动
动辄
勃然
匆匆
十分
千
千万
千万千万
半
单
单单
单纯
即
即令
即使
即便
即刻
即如
即将
即或
即是说
即若
却
却不
历
原来
去
又
又及
及
及其
及时
及至
双方
反之
反之亦然
反之则
反倒
反倒是
反应
反手
反映
反而
反过来
反过来说
取得
取道
受到
变成
古来
另
另一个
另一方面
另外
另悉
另方面
另行
只
只当
只怕
只是
只有
只消
只要
只限
叫
叫做
召开
叮咚
叮当
可
可以
可好
可是
可能
可见
各
各个
各人
各位
各地
各式
各种
各级
各自
合理
同
同一
同时
同样
后
后来
后者
后面
向
向使
向着
吓
吗
否则
吧
吧哒
吱
呀
呃
呆呆地
呐
呕
呗
呜
呜呼
呢
周围
呵
呵呵
呸
呼哧
呼啦
咋
和
咚
咦
咧
咱
咱们
咳
哇
哈
哈哈
哉
哎
哎呀
哎哟
哗
哗啦
哟
哦
哩
哪
哪个
哪些
哪儿
哪天
哪年
哪怕
哪样
哪边
哪里
哼
哼唷
唉
唯有
啊
啊呀
啊哈
啊哟
啐
啥
啦
啪达
啷当
喀
喂
喏
喔唷
喽
嗡
嗡嗡
嗬
嗯
嗳
嘎
嘎嘎
嘎登
嘘
嘛
嘻
嘿
嘿嘿
四
因
因为
因了
因此
因着
因而
固
固然
在
在下
在于
地
均
坚决
坚持
基于
基本
基本上
处在
处处
处理
复杂
多
多么
多亏
多多
多多少少
多多益善
多少
多年前
多年来
多数
多次
够瞧的
大
大不了
大举
大事
大体
大体上
大凡
大力
大多
大多数
大大
大家
大张旗鼓
大批
大抵
大概
大略
大约
大致
大都
大量
大面儿上
失去
奇
奈
奋勇
她
她们
她是
她的
好
好在
好的
好象
如
如上
如上所述
如下
如今
如何
如其
如前所述
如同
如常
如是
如期
如果
如次
如此
如此等等
如若
始而
姑且
存在
存心
孰料
孰知
宁
宁可
宁愿
宁肯
它
它们
它们的
它是
它的
安全
完全
完成
定
实现
实际
宣布
容易
密切
对
对于
对应
对待
对方
对比
将
将才
将要
将近
小
少数
尔
尔后
尔尔
尔等
尚且
尤其
就
就地
就是
就是了
就是说
就此
就算
就要
尽
尽可能
尽如人意
尽心尽力
尽心竭力
尽快
尽早
尽然
尽管
尽管如此
尽量
局外
居然
届时
属于
屡
屡屡
屡次
屡次三番
岂
岂但
岂止
岂非
川流不息
左右
巨大
巩固
差一点
差不多
己
已
已矣
已经
巴
巴巴
带
帮助
常
常常
常言说
常言说得好
常言道
平素
年复一年
并
并不
并不是
并且
并排
并无
并没
并没有
并肩
并非
广大
广泛
应当
应用
应该
庶乎
庶几
开外
开始
开展
引起
弗
弹指之间
强烈
强调
归
归根到底
归根结底
归齐
当
当下
当中
当儿
当前
当即
当口儿
当地
当场
当头
当庭
当时
当然
当真
当着
形成
彻夜
彻底
彼
彼时
彼此
往
往往
待
待到
很
很多
很少
後来
後面
得
得了
得出
得到
得天独厚
得起
心里
必
必定
必将
必然
必要
必须
快
快要
忽地
忽然
怎
怎么
怎么办
怎么样
怎奈
怎样
怎麽
怕
急匆匆
怪
怪不得
总之
总是
总的来看
总的来说
总的说来
总结
总而言之
恍然
恐怕
恰似
恰好
恰如
恰巧
恰恰
恰恰相反
恰逢
您
您们
您是
惟其
惯常
意思
愤然
愿意
慢说
成为
成年
成年累月
成心
我
我们
我是
我的
或
或则
或多或少
或是
或曰
或者
或许
战斗
截然
截至
所
所以
所在
所幸
所有
所谓
才
才能
扑通
打
打从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扩大
把
抑或
抽冷子
拦腰
拿
按
按时
按期
按照
按理
按说
挨个
挨家挨户
挨次
挨着
挨门挨户
挨门逐户
换句话说
换言之
据
据实
据悉
据我所知
据此
据称
据说
掌握
接下来
接着
接著
接连不断
放量
故
故意
故此
故而
敞开儿
敢
敢于
敢情
数/
整个
断然
方
方便
方才
方能
方面
旁人
无
无宁
无法
无论
既
既...又
既往
既是
既然
日复一日
日渐
日益
日臻
日见
时候
昂然
明显
明确
是
是不是
是以
是否
是的
显然
显著
普通
普遍
暗中
暗地里
暗自
更
更为
更加
更进一步
曾
曾经
替
替代
最
最后
最大
最好
最後
最近
最高
有
有些
有关
有利
有力
有及
有所
有效
有时
有点
有的
有的是
有着
有著
望
朝
朝着
末##末
本
本人
本地
本着
本身
权时
来
来不及
来得及
来看
来着
来自
来讲
来说
极
极为
极了
极其
极力
极大
极度
极端
构成
果然
果真
某
某个
某些
某某
根据
根本
格外
梆
概
次第
欢迎
欤
正值
正在
正如
正巧
正常
正是
此
此中
此后
此地
此处
此外
此时
此次
此间
殆
毋宁
每
每个
每天
每年
每当
每时每刻
每每
每逢
比
比及
比如
比如说
比方
比照
比起
比较
毕竟
毫不
毫无
毫无例外
毫无保留地
汝
沙沙
没
没奈何
没有
沿
沿着
注意
活
深入
清楚
满
满足
漫说
焉
然
然则
然后
然後
然而
照
照着
牢牢
特别是
特殊
特点
犹且
犹自
独
独自
猛然
猛然间
率尔
率然
现代
现在
理应
理当
理该
瑟瑟
甚且
甚么
甚或
甚而
甚至
甚至于
用
用来
甫
甭
由
由于
由是
由此
由此可见
略
略为
略加
略微
白
白白
的
的确
的话
皆可
目前
直到
直接
相似
相信
相反
相同
相对
相对而言
相应
相当
相等
省得
看
看上去
看出
看到
看来
看样子
看看
看见
看起来
真是
真正
眨眼
着
着呢
矣
矣乎
矣哉
知道
砰
确定
碰巧
社会主义
离
种
积极
移动
究竟
穷年累月
突出
突然
窃
立
立刻
立即
立地
立时
立马
竟
竟然
竟而
第
第二
等
等到
等等
策略地
简直
简而言之
简言之
管
类如
粗
精光
紧接着
累年
累次
纯
纯粹
纵
纵令
纵使
纵然
练习
组成
经
经常
经过
结合
结果
给
绝
绝不
绝对
绝非
绝顶
继之
继后
继续
继而
维持
综上所述
缕缕
罢了
老
老大
老是
老老实实
考虑
者
而
而且
而况
而又
而后
而外
而已
而是
而言
而论
联系
联袂
背地里
背靠背
能
能否
能够
腾
自
自个儿
自从
自各儿
自后
自家
自己
自打
自身
臭
至
至于
至今
至若
致
般的
良好
若
若夫
若是
若果
若非
范围
莫
莫不
莫不然
莫如
莫若
莫非
获得
藉以
虽
虽则
虽然
虽说
蛮
行为
行动
表明
表示
被
要
要不
要不是
要不然
要么
要是
要求
见
规定
觉得
譬喻
譬如
认为
认真
认识
让
许多
论
论说
设使
设或
设若
诚如
诚然
话说
该
该当
说明
说来
说说
请勿
诸
诸位
诸如
谁
谁人
谁料
谁知
谨
豁然
贼死
赖以
赶
赶快
赶早不赶晚
起
起先
起初
起头
起来
起见
起首
趁
趁便
趁势
趁早
趁机
趁热
趁着
越是
距
跟
路经
转动
转变
转贴
轰然
较
较为
较之
较比
边
达到
达旦
迄
迅速
过
过于
过去
过来
运用
近
近几年来
近年来
近来
还
还是
还有
还要
这
这一来
这个
这么
这么些
这么样
这么点儿
这些
这会儿
这儿
这就是说
这时
这样
这次
这点
这种
这般
这边
这里
这麽
进入
进去
进来
进步
进而
进行
连
连同
连声
连日
连日来
连袂
连连
迟早
迫于
适应
适当
适用
逐步
逐渐
通常
通过
造成
逢
遇到
遭到
遵循
遵照
避免
那
那个
那么
那么些
那么样
那些
那会儿
那儿
那时
那末
那样
那般
那边
那里
那麽
部分
都
鄙人
采取
里面
重大
重新
重要
鉴于
针对
长期以来
长此下去
长线
长话短说
问题
间或
防止
阿
附近
陈年
限制
陡然
除
除了
除却
除去
除外
除开
除此
除此之外
除此以外
除此而外
除非
随
随后
随时
随着
随著
隔夜
隔日
难得
难怪
难说
难道
难道说
集中
零
需要
非但
非常
非徒
非得
非特
非独
靠
顶多
顷
顷刻
顷刻之间
顷刻间
顺
顺着
顿时
颇
风雨无阻
饱
首先
马上
高低
高兴
默然
默默地
齐
︿
!
#
$
%
&
'
(
)
)÷(1-
)、
*
+
+ξ
++
,
,也
-
-β
--
-[*]-
.
/
0
0:2
1
1.
12%
2
2.3%
3
4
5
5:0
6
7
8
9
:
;
<
<±
<Δ
<λ
<φ
<<
=
=″
=☆
=(
=-
=[
={
>
>λ
?
@
A
LI
R.L.
ZXFITL
[
[①①]
[①②]
[①③]
[①④]
[①⑤]
[①⑥]
[①⑦]
[①⑧]
[①⑨]
[①A]
[①B]
[①C]
[①D]
[①E]
[①]
[①a]
[①c]
[①d]
[①e]
[①f]
[①g]
[①h]
[①i]
[①o]
[②
[②①]
[②②]
[②③]
[②④
[②⑤]
[②⑥]
[②⑦]
[②⑧]
[②⑩]
[②B]
[②G]
[②]
[②a]
[②b]
[②c]
[②d]
[②e]
[②f]
[②g]
[②h]
[②i]
[②j]
[③①]
[③⑩]
[③F]
[③]
[③a]
[③b]
[③c]
[③d]
[③e]
[③g]
[③h]
[④]
[④a]
[④b]
[④c]
[④d]
[④e]
[⑤]
[⑤]]
[⑤a]
[⑤b]
[⑤d]
[⑤e]
[⑤f]
[⑥]
[⑦]
[⑧]
[⑨]
[⑩]
[*]
[-
[]
]
]∧′=[
][
_
a]
b]
c]
e]
f]
ng昉
{
{-
|
}
}>
~
~±
~+
¥
提高
影响
发展
过程
作用
分析
科学
活动
情况
项目
能力
水平
方法
变化
基础
12
理论
形式
条件
关系
提出
对象
目标
之间
我国
社会
保证
记者
进一步
思想
目的
时间
实施
因素
程度
包括
改变
提供
特别
原因
管理
指导
增加
增强
优秀
两个
这是
建设
生活
市场
经济
投入
体育
教育
技术
资源
增长
建立
服务
生产
政策
结构
环境
农民
地位
质量
效益
企业
状况
利用
信息
创造
计划
地方
经验
解决
投资
国家
保护
运动
处于
推动
机制
关键词
收稿
摘要
F2
Abstract
第期
加工
经营
地名
产品
产业
资金
价格
政府
规模
地区
日电
新华社
研究
一种
表现
较大
减少
美国
单位
组织
刘桂莲
方式
改革
微米
本报讯
部门
手段
传统
完善
很大
用户
有限公司
公用
开通
实行
利益
发挥
工作
综合
体系
稳定
选择
支持
利益
实行
语料
Medical 上海仁济医院开展先进的非开胸填塞法效果显著 新华社上海5月16日电(通讯员胡兆明)上海第二 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开展非开胸填塞法治疗动 脉导管未闭症获得成功。 动脉导管未闭症的患者,是因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 一个小通道出生后未能闭合,造成先天性心脏畸形,严重 的患者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紫绀和心律衰竭死亡;也可引 起内膜炎。传统的作开胸结扎手术有一定危险性,易产生 并发症,特别是结扎术后再通病人的再次手术已成为最危 险的心脏手术之一。仁济医院心胸外科的王永武、黄国长 等医师,与上海市儿童医院钱晋卿副主任医师合作,自1 985年起实行国际上这一先进的手术方法。已接受这一 手术的45例5—48岁的患者填塞有效率达百分之百, 手术速度及成功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
Medical 我国研制成功运动创伤中药电疗仪 新华社成都5月11日电(记者王文俊)成都体育学 院研究成功“运动创伤中药电疗仪”,将在第十一届亚洲 运动会上使用。 “运动创伤中药电疗仪”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中药物 理疗仪器。它利用电极中药物离子导入负伤部位、经络穴 位达到治疗目的。它是国内新开发的产品,此前世界上还 无此种仪器。 经在国家女子举重队、击剑队、四川省运动队和四川 省人民医院等单位临床实验证明,这种仪器对于消肿、止 痛等方面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的特点。 这种仪器所用的中药是从止血、活血、消肿、止痛、 强筋之类的中药材中提取的,与电疗机配套使用。 这一仪器,是国家体委的科研项目。成都体育学院在 各方面的支持下,用3年多时间研制成功的。今年5月1 0日在成都通过了国家体委和四川省医药局等有关部门的 鉴定。 目前,“运动创伤中药电疗仪”已生产出50台,据 有关方面介绍,这种仪器将在亚运会上使用。(完)
Medical 上海二医大发现人静脉瓣膜内存在神经肌肉系统 新华社上海5月11日电(通讯员胡兆明)上海第二 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人的静脉瓣膜 内有平滑肌和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肌肉系统。这一发现为 静脉和瓣膜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是医学基础理论研究 的新突破。 血管病变引起的血管栓塞、静脉曲张及其他并发症, 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危及生命。为了弄清带瓣静 脉移植治疗血管病变的远期疗效、静脉瓣膜的结构功能等 ,上海二医大解剖学教研室的秦月琴副教授、沈金根副研 究员等人,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协助下,从1987年 12月起,对与血管置换术有关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进 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人的静脉壁和静脉瓣膜基部存在神经 纤维,在静脉瓣膜内确有神经肌肉系统,并提示这一系统 对瓣膜的活动有主动作用。(完)
Medical 中国代表在第4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言 新华社日内瓦5月10日电出席第43届世界卫生大 会的中国代表团副代表徐致光今天在这里发言指出,加强 卫生研究是加速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 一全球战略目标的关键。 他说,“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世界卫生 组织提出的全球战略目标,中国政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为 制订和实现这一目标作出的一切努力,并将积极促进这一 目标的实现。 徐致光说,我们要通过卫生研究,为实现全球战略目 标提供适宜的技术,并在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加速实 现全球战略目标的进程。 在谈到中国的卫生研究情况时,徐致光说,中国卫生 部设立了卫生政策研究室,重点研究如何实现“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并参照世界卫生 组织提出的最低限标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 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 标》,明确提出了包括把初级卫生保健纳入县、乡(镇) 政府工作目标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在内的12项指标 和分阶段达标构想。 第43届世界卫生大会是本月7日开幕的,预定于1 8日闭幕。(完)
Medical 新型肝药马洛替酯通过国家鉴定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通讯员苏文)国家“七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肝蛋白代谢改善剂马洛替酯,最近 在常州通过国家鉴定。 马洛替酯是由常州第三制药厂、南京药物研究所和江 苏省人民医院等单位研制成功的国家二类新药。经北京、 上海等地14家医院的491例临床验证表明,这种药对 治疗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及慢性血吸虫病引起的肝损 害有确切的疗效,是目前各类肝病药物中唯一的肝蛋白代 谢改善剂。 有关专家确认,马洛替酯主要质量指标均达到了进口 同类药品水平,价格仅为进口品的四分之一。(完)
Medical 联合国“残疾人十年”评估会议结束 新华社赫尔辛基5月11日电(记者赵长春)为期5 天的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至1992年)评 估专家会议今天在芬兰南部城市耶尔文佩结束。 这次会议是由联合国社会发展与人道主义事务中心主 持召开的,来自世界各国的20名专家应邀出席了会议。 联合国有关组织以及残疾人国际组织的67名代表也参加 了会议。会议对联合国于1983年开始的“残疾人十年 ”前8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讨论了“残疾人十年 ”结束以后的长远规划。 会议要求联大在1993年召开一次残疾人国际会议 ,检查联大在1982年12月通过的“世界残疾人十年 行动纲领”的完成情况,并制定有关的长远规划。“世界 残疾人十年行动纲领”的主要宗旨是要使残疾人享受与正 常人同样的平等权力,促进残疾人康复,为残疾人全面参 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条件。 会议还要求各国宣传“残疾人十年”的全球规划,加 强社会对残疾人的了解,并为残疾人的有关项目筹措资金 。会议还建议联合国各成员国分别在本国召开残疾人会议 ,建立残疾人事务协调委员会并制定有关发展规划。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代表以专家身份出席了这次会议 。在此次会议之前,残疾人国际执委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 基召开了会议,决定正式接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 国际的会员。(完)
Medical 南宁五万余人为白血病患者梁家俊捐款 新华社南宁5月13日电(南宁晚报记者 “梁家俊患白血病住院了。”令人不安的消息迅速在广西 物资学校88级传开。医疗费用约需数万元之巨,而梁家 家境困难。梁家俊一家的困境很快成为千家万户关注、支 持的热点。 梁家俊所在的广西物校师生热情解囊,相识的和不相 识的人们纷纷伸出温暖的手。重病中的梁家俊不断接到许 多青年朋友的来信,鼓励他同疾病勇敢地斗争;师生们还 精心为他安排了20岁生日的活动。 一位名叫马龙古·巴哈伊的乌干达留学生,星期天专 程从广西医学院赶到物资学校捐出50元,并热情地说: “小梁有困难,我们要尽力相助,雷锋精神应写在每个人 的心中。” 梁家俊住院的一个多月里,他收到的捐款达4417 2·31元,参加捐助的人来自150个单位,达5·6 万人之多。(完)
Medical 钱菁开拓中医男性科新天地 新华社杭州5月14日电(记者曹银康)1986年 3月,一位中医师建立了浙江北部地区首家男性科门诊室 ,4年来已为3000多例男性病患者治疗或缓解了痛苦 。这位中医师就是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副院长钱菁。 钱菁是14年前高中毕业后拜师学中医的。他在门诊 中发现有不少男子患男性病,其中多数是性功能障碍或不 育症。为了这些病人的家庭幸福,他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 ,开设了治疗男性病的专科门诊。 钱菁研制了一种倍受推崇的阳萎灵胶囊,是男性病研 究领域中的一项创造。传统中医一直把生殖、生育功能视 为“肾”的范畴,因此长期来在临床中把“补肾壮阳”作 为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国外从事这项研究的专家发现, 男性阳萎与血液流变的差异有关。而在男性门诊室就诊的 阳萎病人,一般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很少伴有 肾虚症状,其发病原因大都是由于性知识缺乏和其它精神 因素导致的。所以,钱菁根据国外的血液流变原理,以及 中医的肝有参与血液流变的功能,大胆突破“补肾壮阳” 的传统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了“调肝活血壮阳”的治疗 新方法,并率先研制成功具有调节肝血功能的“阳萎灵胶 囊”,在中医男性临床中独树一帜。 经过临床100例观察,痊愈71例,好转23例, 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四,而且无副作用。这项成果不久 前在一个专业会议上,受到专家好评,被认为“对于男性 学的研究非常有价值”。 钱菁在积极探索治疗阳萎新途径的同时,也在治疗男 性不育症方面花了很大气力。他研制的“生精散”、“通 精散”等,能增加精子、提高精子活力。几年来治疗了6 00多名患者,疗效较好。(完)
Medical 中国和几内亚比绍签订医疗合作议定书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比绍消息:中国政府和几内 亚比绍政府11日在比绍签订第8期卫生合作议定书。 根据该议定书,中国将向几内亚比绍派遣第8批医疗 队。 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石午山和几内亚比绍卫生部长 恩里克塔·戈迪尼奥·戈麦斯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议定书 上签字。 目前正在几内亚比绍服务的第7批中国医疗队将于今 年7月工作期满后回国。(完)
Medical 我国胃癌研究接近世界水平 新华社沈阳5月3日电(记者徐延安)有关部门提供 情况说,我国对胃癌的研究和诊治已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 平。据对全国50多家主要医疗科研单位的统计,近十几 年里累计发现早期胃癌1400多例,治疗效果良好。其 中中国医科大学全部胃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百分之五十八 点五。 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癌症前列。1984 年,中国医科大学与日本同行开展合作,分别在我国东北 地区和日本北海道设立了胃癌研究基地,试图通过对当地 居民的胃肠状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弄清导致胃癌的饮食和 环境因素。 近几年来,中国医科大学一直把胃癌的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作为研究方向。 早在1972年,中国医科大学就发现国内首例早期胃癌 患者,迄今为止他们的胃癌早期发现率已超过百分之二十 。此外,在对中晚期胃癌的治疗过程中,他们区别胃癌的 不同恶性度,开展合理的胃癌扩大根治手术及其他辅助疗 法,治疗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专家认为,随着胃癌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人民生 活状况的不断改善,胃癌将因发现期提前而越来越容易医 治,胃癌发病率也将逐渐下降。(完)
Medical 国内首家风湿病专门医院在天津开业 新华社天津5月15日电(天津日报记者徐锦标、本 社记者杜继昌)全国第一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 病的医院——津华风湿类疾病医院,今天在天津市开业。 风湿类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民 的身体健康。据了解,目前全国约有3000多万风湿类 疾病患者。风湿病专家、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研 究中心主任王兆铭研究员,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并经有关部 门批准,办起这所全国首家专科医院。 这所医院广集全国对风湿病的各种有效治疗方法,并 定期邀请全国著名风湿病专家来院应诊,为患者提供良好 医疗条件。(完)
Medical 美从黑猩猩食用的药草中发现新药 新华社伦敦5月14日电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 ,美国科学家在分析黑猩猩食用的药草中发现了一种具有 特别疗效的新药。 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兰厄姆在非洲雨林中研究黑猩 猩,发现胃病发作的黑猩猩自己寻找某些种类的灌木,细 心挑选最好的树叶吃下,脸部表情就像小孩吃药那样。他 对黑猩猩选食的树叶进行化验分析时发现了一种强效抗菌 素噻茹布碱,它能杀死各种细菌和病毒,但是对人和哺乳 动物无毒。这种药在非洲已被用于治疗胃病和外伤。这种 药对损害植物的蠕虫有很强的杀伤力。用这种药处理西红 柿植株可使产量增加1倍。 目前美国科学家正在试验能否用新发现的这种药治疗 艾滋病。(完)
Medical 英研究用血小板输送药物治病 新华社伦敦5月14日电(记者王国瑞)英国生物化 学家正在试验采用血小板输送药物,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新 颖治病方法。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当受伤时,直径只有3微 米的血小板能够大量涌出最细的血管去堵塞伤口。科学家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血小板像一个包裹,里面装着大 量更为细小的生物活性粒子,正是这些生物活性粒子起凝 血作用。 伦敦皇家医生学院的肯尼恩·休斯和内维尔·克洛福 德教授发明一种修改血小板的方法,把血小板变成微小的 海绵状物体。其办法是把血小板放入电化学容器,用强大 的一百万分之一秒的电脉冲在细胞膜上打出许多细小的孔 。然后将其泡在药液中,细小的孔便吸收药液。 在37摄氏度下把血小板上的细孔封起来,将其取出 ,即可用正常的方法输给病人,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从而达到治病。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病人自己的细 胞,以免出现排异现象。 带有药液的血小板的寿命同正常的血小板一样,通常 为9—11天,然后被巨噬细胞吃掉。 英国科学家在动物试验中已经成功地使血小板释放抗 癌药、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等。但是,这种方法还没有用于 人体试验。(完)
Medical 苏发明糖尿病诊断新法 新华社莫斯科5月2日电苏联免疫学研究所的科学家 发明诊断糖尿病的新方法。 科学家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人体出现了对产 生胰岛素的胰腺贝塔细胞的抗体。用老办法诊断糖尿病, 只有在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九十的贝塔细胞被破坏时才能 发现。此时病情已相当严重,病人只能靠严格限制饮食及 定期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据苏联新闻社报道,新的糖尿病诊断法是通过发现血 液中的贝塔细胞抗体,诊断只需几个小时。一旦在血液中 发现这种抗体,就可以进行早期治疗。(完)
Medical 中国向马里赠送药品 新华社巴马科5月15日电中国驻马里大使馆经济参 赞胡加良今天代表中国政府将一批药品和医疗器械赠送给 马里政府。 这批价值4000万非洲法郎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将提 供给中国医疗队所在的马里三家医院使用。 马里公共卫生和社会事务部的一位官员在移交仪式上 感谢中国政府为改善马里人民的卫生状况所作的贡献。( 完)
Medical 中苏签署卫生和医学科学合作协定 新华社莫斯科5月16日电中国卫生部长陈敏章和苏 联卫生部长杰尼索夫今天在这里签署了两国卫生和医学科 学合作协定。 根据这项合作协定,双方将在心血管病、显微眼外科 、妇幼卫生、传统医学和卫生经济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 。 由陈敏章率领的中国卫生部代表团是5月15日抵达 莫斯科进行访问的。(完)
Medical 博士生张世民获高水平肝癌研究成果 新华社上海5月17日电(通讯员张肇基)第二军医 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博士生张世民在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 超教授的指导下,在国内首先开展肝癌复合糖和某些相关 大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高水平成果 。 复合糖是人体内信息量最大的分子,探讨复合糖在肝 癌中的变化,对研究肝癌等肿瘤的发生与转移及其诊断、 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多年来,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 几乎是空白。张世民采用十二种凝集素法在国际上首次证 实肝癌组织中的复合糖与正常肝、肝硬化和癌旁组织有明 显差别。他首次验证四种能与肝癌组织集合的凝集素对裸 鼠体内的人肝癌都有不同程度的定位作用,有的还对肝癌 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作用。他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四种 糖(甘加草头)酶升高与肝癌有关,但与甲胎(AFP) 无关。这些成果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认为它为肝 癌研究和临床诊治开辟了新的方向。(完)
Medical 天津一些企业摸索控制医疗费开支新办法 新华社天津5月17日电(记者孙永盛)医疗费用连 年增长,使天津市一些企业感到负担沉重,难以承受。有 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记者最近走访一些企业,发现他 们采取了多种解决办法,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这些企业,有的同医疗单位建立劳保医疗协作组;有 的联合成立跨行业卫生保健协作联合体;有的建立企业保 健医院;有的使用医疗收费信用卡。这些做法不仅控制了 不合理医疗费用开支,而且提高了医疗质量。 天津保温容器公司去年四月联合附近的地毯二厂、第 二开关厂等五家企业,成立了一个跨行业的卫生保健协作 联合体。各协作单位把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集中到一起, 开设了内、外、中医、儿、妇、骨、口腔等多项医科。联 合门诊收费低于市内医院,既方便职工就近看病,又节省 了医药费开支。仅半年多时间,各单位医疗费平均下降百 分之十。 天津还有13家企业不久前与附近的河兴庄卫生院挂 钩,建立了劳保医疗协作组。各工厂派人同卫生院合作, 定期分析、讨论职工医疗费用开支情况,并对不合理的处 方、收费、假条进行审核。他们规定,建立医疗关系的单 位的职工一律到指定医院就诊,转院必须通过就近卫生院 批准,离退休人员经厂方批准方可就近就诊。关系协作医 院都健全了处方制度和开假制度,门诊处方只开药2至3 天。为防止开人情假,影响企业生产,他们还实行了假条 留底登记制度,协作组随时可以核实。他们还把考核的结 果同医生的奖金直接挂钩。 有90张病床的天津医院一分院实行了医疗收费信用 卡制度。患者在信用卡上能看到检验、治疗、手术等费用 的明细帐目,患者单位有权对信用卡各项内容进行查询, 院方也有义务对查询内容给予解答。(完)
Medical (专发中央、甘肃各报)马达加斯加卫生部长接见中 国医疗队 (4)内容: 新华社塔那那利佛5月16日电马达加斯加卫生部长 让—雅克·塞拉芬今天在这里接见了于15日到达马达加 斯加的第8批中国医疗队。 接见时,塞拉芬赞扬了上一批中国医疗队在过去两年 中为马达加斯加人民的健康所作出的显著贡献。 中国援助马达加斯加的医疗队来自甘肃省。第7批医 疗队将于本月底结束工作后回国。(完)
Medical 中美科学家决定合作研究神经管缺陷的病因和预防措 施 (4)内容: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江钱峰、通讯员苏连 峰)中美科学家将在近期内合作研究神经管缺陷的病因和 预防措施,这一信息是记者从今天结束的中美预防神经管 缺陷联合科学研讨会上了解到的。 在这次有北京医科大学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共卫生 、临床、基础医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及北京、浙江、江苏 、山西等省市卫生行政领导和妇幼卫生工作者参加的研讨 会上,确定了在中国北方农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神经管缺 陷病因和预防措施研究工作。 据了解,神经管缺陷包括脊柱裂和无脑畸形等一组常 见的严重出生缺陷,是造产围产儿死亡及婴幼儿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据估计每年发生30万至40 万此类畸形患儿。北京医科大学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要 进行的合作研究,目的正是在于证实妇女妊娠前后服用多 种维生素增补剂对预防脊柱裂和无脑缺陷的效果。(完)
Medical 第二届国际癌症讨论会在京开幕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江钱峰、通讯员苏连 峰)第二届国际癌症讨论会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来自中国、联邦德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 3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仪式。 第二届国际癌症讨论会是由海德堡联邦德国癌症研究 所、同济医科大学、斯普林格出版公司和北京医科大学联 合发起、组织的,并得到了中国卫生部的支持。 据了解,应邀出席会议的各国专家将在明天开始的讨 论会上就组织病理学的新进展、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 、癌生物学、肿瘤诊断等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交流。( 完)
Medical 世界卫生组织第43届大会闭幕 新华社日内瓦5月17日电世界卫生组织第43届大 会在通过一系列决议之后,今天在日内瓦闭幕。 关于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健全初级卫生保健体系问题 ,大会在一项决议中呼吁发达国家向世界最贫困国家提供 财政和技术援助,帮助它们加快实现建立和健全初级卫生 保健体系的步伐。 在一项题为《抽烟与健康》的决议中,世界卫生组织 对于被动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日益严重表示担忧。据世界卫 生组织最近估计,如果烟草消费在90年代仍不减少,世 界每年将会有300万人因烟害而死亡。到2020年, 这个数字可能达到1000万。因此,决议呼吁所有成员 国共同制定一项“全球性战略”,推动戒烟运动有效地发 展。 世界卫生组织第43届大会是5月7日开始在日内瓦 举行的。来自167个成员国的近千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大 会。(完)
Medical 改稿(三) 今播(SS037018)号“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 实打实解决基层问题”稿,二段中“85个县市区”改 为“85个县(市)区”。新华社5月18日 ★★ 新华社电讯稿数据库 检索命中 44375 篇, 显示第 2073 篇。 ★★ (1)文件名及行数、汉字数: F0518.7;1 ss006018.bfn 350 6440 (2)发稿日期,时间: 1990-05-17 19:47:31 (liu 900910;08:32:52.49) (3)标题: 新疆大力发展各级医疗保健网络防病治病落后状况基 本改观 (4)内容: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18日电(记者樊英利)一个遍 布新疆各地的医疗保健网络已基本形成,地处中国西北部 的这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从此基本摆脱了在医疗卫生事业上 所处的落后状况。 由西医、中医和民族医学共同组成的这个医疗保健网 络,除城市里的大医院外,还包括县综合医院、乡卫生院 和农村医疗点。据统计,新疆所有的县(市)都有了综合 医院,在全区714个乡也都建起了卫生院,在8371 个村中,有7256个设立了医疗点。此外,新疆所有的 地区(自治州)、县都有了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机构。 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使基层和农村居民大受其益 。新疆目前有1666个乡村医疗点是私人开办的。同时 ,近万名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为广大农牧区群众提供了基本 的医疗服务。 据新疆卫生部门介绍,70年代在一些地区时常发生 的传染病,现在一经发现,即可得到有效的治疗并将其控 制在局部范围内。曾给当地居民带来痛苦和死亡的结核病 ,患病率已比10年前下降一半多。 新疆各级政府每年拿出总计13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 购买疫苗并通过现有的卫生防疫网实行计划免疫。这项工 作曾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的好评。 新疆儿童的四种疫苗(百白破、麻疹、小儿麻痹和卡 介苗)接种率已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达到国家颁布的标 准。 与此同时,新疆各族妇女和新生儿也都得到了很好的 保健。目前,新疆已建起101个妇幼保健机构,拥有专 业队伍1300人。在他们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中,新疆孕 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也大大降低。(完)
Medical 新疆民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19日电(记者樊英利)流传于 新疆的维吾尔医、哈萨克医和蒙古医,建国后在各级政府 的保护、扶持、抢救下不断发展,并成为当地医疗卫生事 业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新疆目前共有民族医疗机构40所,病床9 56张,民族医药人员1024人。 新疆民族医药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但 在旧中国由于得不到保护而处于自然消亡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民族医药业, 进行了抢救和扶持,使其得到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 新疆为此投资约2500万元,建起民族医院和诊所28 所,相当于此前30年的总和。 维吾尔医药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吸收了中 医和其他民族医学及伊斯兰教医学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 医学体系,在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方 面有独特的疗法和较好的疗效。目前,新疆已建起22所 维吾尔医医院和10个门诊部,乌鲁木齐、喀什、和田、 吐鲁番和伊宁等地的维吾尔医院,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 科室配套、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去年,国家还批准在和 田建立培养维吾尔医大专人才的新疆维医专科学校。 与此同时,新疆哈萨克医和蒙古医也都得到扶持,近 年来已建起蒙古医医院2所、门诊部2所以及哈萨克医院 2所。 新疆有关部门还采取保护性措施挽救民族医药业的精华 ,他们鼓励一些老民族医生著书立说,并为他们配备了助 手;一些继承小组、课题小组和编写委员会相继成立,认 真对老民族医生的经验,民间的单方、验方和秘方进行收 集、分析和研究;现在已有近10种民族医药典籍出版发 行。(完)
Medical 新生儿黄疸不用抽血可迅速诊断 新华社广州5月21日电(记者张才龙)新生儿患黄 疸症只要用两个烟盒大的仪器置于有关部位探测一下,就 可以准确地作出诊断。这种黄疸测定仪已由广东医疗器械 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成功并通过了技术鉴定。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如果治疗不及时 ,将导致新生儿脑损伤后遗症,严重的会造成死亡。长期 以来,我国医疗卫生部门诊断新生儿黄疸通常都靠采取抽 血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含量作出判断,不仅给新生儿带来痛 苦,而且诊断时间长。这种黄疸测定仪采用先进的光电技 术和集成电路,利用蓝色光波和绿色光波之间的光波差, 检测沉积于新生儿皮肤组织内胆红素的黄度,之后进行诊 断。(完)
Medical 日决定开展癌细胞转移机制的研究 新华社东京5月21日电日本科学技术厅最近决定组 织产业界、科研单位及学术团体的专家,共同研究癌细胞 及其组织结构,以查明癌细胞的转移机制。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死于癌症的人约占日本总 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特别是在40至70岁的死亡者中 ,死于癌症的比例更高。查明癌细胞的转移机制,将有助 于治疗癌症。 据报道,癌细胞具有侵袭周围组织、并通过血管和淋 巴系统向身体其它部位转移的特殊性质,而以往有关癌症 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停留于探索致癌基因的水平上。这项研 究计划预定在3年内完成。(完)
Medical 汕头(它加鱼旁)滨制药厂引进阿霉素制剂生产线投 产 (4)内容: 新华社汕头5月23日电(记者程青)广东汕头经济 特区(它加鱼旁)滨制药厂(汕头经济特区华明医药有限 公司)引进日本阿霉素制剂生产线,日前投入生产。 阿霉素是一种临床应用多年、抗瘤谱较广的抗癌药, 尤其对实体瘤有较好的疗效,受到医药界的重视。华明医 药有限公司应用日本原料及技术,自行制备阿霉素制剂, 经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天津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 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八家单位百余例癌症患者的临床试 用,虽然时间不长,且大部分为合并用药方案,但已能看 到这种药对肝癌、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有较好的疗效 ,于今年4月底在北京通过由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鉴定。 百余例患者在试用过程中没有发现特殊的毒副反应。 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这种药的毒副反应不比进口阿霉素 严重,部分毒副反应甚至更轻。因此,可以代替进口阿霉 素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这样,不但能节约大量外汇,而 且可使药价大幅度降低。(完)
Medical 美国正在研制避孕电池 新华社伦敦5月22日电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 近报道,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避孕电池,把它放在子宫颈 里,能够阻止精子进入子宫,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 避孕电池类似于细小的心脏起搏器,它是锂—碘化物 电池,长5毫米,靠两个塑料耳状物固定在子宫颈内。 这种电池的电压2·8伏,电流50毫安,两个电极 间靠精液导电,在3—4分钟内使精子失去活动能力,使 之不能穿过子宫颈使卵子受精。 体外实验证明,在这样的电流强度下能百分之百地阻 止精子与卵子结合。在狒狒身上的实验已经获得成功。这 种避孕电池的有效期长达1年。 研究人员说,这种避孕电池需要经过几年的人体试验 才能正式使用。(完)
Medical 我国康复医疗事业不断发展 医护人员已达3万多人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陈雁)随着我国康复 医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致力于 这个事业。今天在京召开的全国民政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学 术交流会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全国康复医疗护理队伍已 发展到30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有600多人, 中级职称的近5000人。 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起步较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才逐步走上轨道。1985年11月,在湖北沙市召 开了建国以来民政系统的第一次医学学术交流会,同时成 立了民政系统康复医学研究会,并在此后创办了学术刊物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7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成立了研究会分会,发展 集体会员202个,会员2·5万人。与此同时,研究会 还加强了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联系,促进了横向交流,去 年共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160多人为医务人员讲学。 据了解,在民政部门管理的为数众多的优抚和社会福 利事业单位中,收养、收治了相当数量的荣残军人、社会 孤老、孤儿及残疾人员。康复医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治疗与 康复,使他们的机体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提高他们生活 自理和劳动能力,使他们残而不废,参与社会生活。目前 我国康复医学已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 成果。 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从事康复医疗的专业人员参 加了会议。民政部副部长、中国民政康复医学会名誉理事 长张德江、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等在会上讲了话。(完)
Medical 南已有76人死于艾滋病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23日电南联邦卫生局23日 宣布,南斯拉夫至今共发现129名艾滋病患者,其中7 6人已死亡。 南全国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2000人,但专家 们估计,实际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至少已超过4000人 。 为防止艾滋病蔓延,南联邦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决定, 从今年起,所有14岁以上的出国工作人员在出国前和回 国后都要进行艾滋病检查。(完)
Medical 苏发现增加体液可促进体内毒物排出 新华社莫斯科5月22日电苏联医学家认为,用增加 体液的办法,可以促进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从而使人免 遭因环境污染而中毒。 由于环境污染,各种有毒物质进入体内,虽然它们的 数量没有达到危险的限度,但是多种有毒物质的相互作用 ,却会造成人体慢性中毒。 人体内的废物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排出,细小的 废物直接进入血液,大的进入淋巴液,最后流到淋巴结。 人体清理废物的过程是在体液中或借助体液进行的。所以 增加体液的流动,可促使有毒物质的排出。 据苏联新闻社报道,苏联卫生部临床淋巴学中心通过 实验和临床试用,已找到了两种药剂。一种是用于肾病和 脑水肿的甘露醇,它可在引导体液和排除体液的组织间形 成渗透压,从而把细胞组织间的体液挤出,于是增加了淋 巴液。另一种是通过使用溶解血栓的“捷里林”来减少体 液的浓度,这同样有助于体液流速的加快。(完)
Medical 英国试验用激光治疗近视眼 新华社伦敦5月3日电(记者王国瑞)伦敦圣托马斯 医院已开始试验用激光进行角膜手术以矫正近视眼。在今 后的一年内将有250人接受这种治疗。 这种手术叫做光折射角膜切除术,它是用紫外激光除 去角膜中央40微米厚的1小块圆片,改变角膜的形状达 到矫正曲率的目的。用这种手术治愈后,不需要戴眼镜。 关于这项手术的研究工作是伦敦大学眼科研究所约翰 ·马歇尔教授领导的。他说,紫外激光的波长极短,能使 角膜上的分子一层一层地蒸发而不损坏下面的组织。它的 精确度很高,能够去掉厚度小于1微米的角膜。 手术进行时间仅需20—30分钟,使用局部麻醉眼 药水,可以在门诊部进行。(完)
Medical 通讯:小小钢针寄深情 ——记王成标和他的弧形导针 (4)内容: 新华社南京5月26日电通讯:小小钢针寄深情 ——记王成标和他的弧形导针 新华社记者 袁养和 徐机玲 作为一名医生,王成标不仅仅满足于日常为病人治疗 。他还刻苦钻研,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技术——用弧形导针 做后尿道翻褥式缝合手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王成标眼里,光有 对病人的认真、热情还不够,一个好医生,应该不断有所 创新、有所发明,用先进的“武器”为病人治疗,减轻病 人的痛苦。最终,他取得了成功。 江苏盐城县农民颜士荣因严重外伤致后尿道断裂,在 上海先后做了两次吻合手术,都因手术难度太大而未成功 ,最后不得不实施尿流改道以维持生命。疾病的磨难和丧 失劳动力的苦恼,使他痛不欲生。 后来,他听到江苏人民医院泌尿科医师王成标发明了 用弧形导针做后尿道翻褥式缝合手术效果十分显著,便立 即前往求医。结果,手术一次成功,尿道恢复了正常的功 能,插在腹部多年的排尿管终于拔除了。当他第二次来到 南京,向王医师报告自己重返劳动岗位的喜讯时,这位淳 朴的农民激动得热泪直流。 王成标发明的弧形导针,由一枚13厘米长、尖端弯 成弧形的中空钢针和一条针芯组成,钢针上巧妙地劈出一 条只能通过一定型号羊肠线的壁缝。看起来样子十分平常 ,重量不过几钱,全部工本费不足10元钱,凡看到的人 都觉得“不起眼”。然而,王成标医师正是凭着这个“不 起眼”的器械,攻下了中外医学权威都深感棘手的泌尿外 科的一道难题——外伤性复杂后尿道疤痕狭窄和闭锁的处 理。经过专家鉴定,这项手术一次成功率超过百分之九十 五,达到世界最好水平。日本名古屋泌尿外科专家村田和 治到南京参加学术交流时看到这种手术录像,连声称赞“ 了不起,了不起!”美国、日本、委内瑞拉等国专家看到 录像后纷纷要求提供资料和器械。去年12月,王成标的 弧形导针和后尿道外翻褥式缝合手术,以“构思巧妙、设 计新颖、效益显著”的特点,获得了江苏省医疗系统当年 唯一的国家级发明奖。 后尿道断裂继发尿道狭窄或闭锁,是泌尿系统外伤的 常见病,长期以来被医学界公认为难题。这是因为后尿道 位于耻骨下方,三面是骨性组织,一面是直肠,位置深, 手术范围狭小,外科手术缝合进针时摸得到看不见,手术 针无法随意转弯。多年来,尽管中外医学界为攻克这一难 题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办法。 艰苦的环境,常常是人们探索真知的阶梯。10年前 ,刚刚步入中年的共产党员王成标满怀豪情地参加了援藏 医疗工作。进藏不久就碰到了两个因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断 裂的病例。然而,简陋的医疗设备,使王成标感到手足无 措;然而,医生的高度责任感促使他下定决心,不管条件 多么艰苦,都要设法把藏族同胞的病治好。他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用克氏针磨制成一根长直针,进行后尿道修复 手术,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但是,由于边 疆条件差,设备不足,血源缺乏,做这样的手术不仅不符 合无菌要求,而且手术时间长,病人创伤大,失血多,不 利于术后康复;同时主刀医生必须来回奔走,常常累得精 疲力竭。 “如果有朝一日能找到一种办法,不仅仅能攻下这道 手术难题,而且在条件差的地方也可以推广应用,该有多 好!”从此,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他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但是,要使这种愿望变为现实,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 汗水啊! 此后,他在后尿道手术中曾多次设想采用国内外普遍 运用的球部尿道(即前尿道)的修复方法,但每次都因为 手术针不能随意转弯而宣告失败。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 大有希望的办法,关键是要解决针的随意转弯问题。可是 ,随意转弯,谈何容易!他苦苦思索,吃饭不香,睡觉不 甜。一天,他在手术室等待麻醉师施行硬膜外麻醉操作时 ,无意中的一瞥,突然使他心里一动,那司空见惯的麻醉 穿刺套针象磁石一般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穿刺套针开 口方向可以随意变换,从而将具有一定硬度但可以自由弯 曲的硬膜导管导入所需要的部位,再注射麻醉剂。做后尿 道手术,不是也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制成弧形导针,以针 导管,用管带线(羊肠线),实现随意转弯这个目的吗? 一刹那间的灵感触发,使他惊喜交集,心里兴奋得蹦 蹦直跳。做完手术他立即跑回住所,展开图纸,画出草图 。后来,经过反复修改,终于制成了第一根弧形导针。 继而,又一个现实摆在了面前。就凭着这根简单的钢 针,能否登上医疗科技的大雅之堂?面对这个问题,王成 标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科学发明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是制 成所谓“复杂”和“精密”的标本供人瞻仰使人敬畏,还 是普及推广到群众中去,卓有成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想到 这里,王成标心头豁然开朗了:复杂并不代表高精尖技术 ,简单也并不等于对人民无价值。用简便的方法去治疗复 杂的疾病,使之普及,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疾苦,才是这项 发明最大的价值! 从此,王成标把研究和推广结合起来。1980年以 来,他先后在全国25个基层医院,用他发明的弧形导针 做了87例复杂性后尿道吻合手术,其中有83例是一次 成功;患者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8岁。一位先 天性无肛门的男青年,在幼时做了肛门成形术后引起尿道 缺损闭锁,小便不得不从肛门排出,20多年来多方求医 均无效。最后,是王成标用弧形导针给他治好了病。 小小钢针,就这样创造了泌尿外科领域的奇迹! 实践证明,这一手术比之其它开放性手术,具有适应 症广、创伤小、成功率高和易于普及的特点。目前,全国 已有19个省市的100多家医院购置弧形导针和有关资 料;有的医院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人们也从这 小小的钢针上看到了它神奇的临床功能,并从王成标身上 看到了更加宝贵的启示。(完)
Medical 军队医药产品展销会在京开幕 迟浩田赵南起剪彩 (4)内容: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郭殿成)第一次全面 展示我军医药工业生产成就和医药科技水平的大型展销会 ,今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 中央军委委员迟浩田、赵南起为展销会剪彩。军内外 人士一千多人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品。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等为 展销会题了词。 人民解放军的医药工业是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全军现有各类医药生产单位370多家,年产值17 亿元,约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八。军队医药科 技力量较强,每年开发的新品种的产值和利润均占全军医 药工业产值和利润的百分之十五以上。目前,全军获国家 、省市和军队优质奖的医药产品有100多种,有的产品 已打入国际市场。深圳南方制药厂生产的“三九胃泰”等 名牌产品享誉中外。深圳长白山制药厂生产的“王中王” 口服液和注射用蝮蛇抗栓酶,已出口到美国、日本等8个 国家和地区。 这次展销会正式参展的有188家医药生产单位。展 销品种有中西药品、保健品、血制品、医疗器械以及仪器 设备等1000多种。 这次展销会的目的是进一步疏通军队医药的产供销渠 道,促进军内外医药科技和产品交流。展销会将于5月3 0日结束。(完)
Medical 美科学家发明从骨髓中清除癌细胞的方法 新华社伦敦5月27日电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 道,美国科学家发明一种能够从晚期癌症病人的骨髓中清 除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癌细胞的方法,同时这种方法还能回 收百分之六十一健康的骨髓细胞。 科学家在放射疗法前抽取病人的一些骨髓,清除其中 的癌细胞,在放射治疗后再输回病人体内,以增加病人存 活的机会。 他们的具体作法是:把抗体和磁珠加入骨髓。磁珠的 直径为4·5微米,骨髓细胞的直径一般为20—25微 米。抗体把癌细胞同磁珠连接起来。把含有骨髓细胞的液 体再通过磁铁,磁铁吸引磁珠,从而除去癌细胞。(完)
Medical 全国30所高等中医学校负责人提出振兴中医药学,弘扬民族文化 新华社广州5月28日电(人民日报记者梁兆明、新 华社记者杨春南)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批判民族虚 无主义,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医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应作 为高等中医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主持召开的首次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思想政治 工作座谈会提出的。 这次会议于1990年5月24日至28日在广州举 行,集中了全国30所高等中医药学校的党委书记和院长 ,其中不少人是全国中医药界著名专家和学者。 他们在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中谈到,当前中医药学在国 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中医药学能否振兴发展 ,取决于高等中医学校能否培养出肩负起振兴中医药学, 推进中医药学国际化、以及在广大农村扎根的中医药专业 人才。而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状况,与这一要求还很不适 应。在一些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民族虚无主义思想,轻 视中医,专业精神淡薄;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思想, 广大农村有中医药人才后继无人之忧。 会议提出,要用各种形式,向广大学生与青年教师讲 授与灌输中医药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的巨大历史作用 ,使他们充分认识中医药学的成就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 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各院校应广泛开展一 次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中医药学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 教育和理想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自豪感,树立为振兴祖国传统医药学而拚搏的远大 志向和专业精神。(完)
Medical 军医黄传贵祖传秘方黄氏抗癌粉通过鉴定 新华社昆明5月5日电(记者段建勋、通讯员李作琴 )云南省军区军医黄传贵祖传秘方黄氏抗癌粉,近日通过 鉴定,揭开了神秘面纱。专家们通过科学实验从这种药粉 中寻找到的抗癌活性部位和成分——主药一号虫体,对癌 细胞有直接杀灭或抑制作用。 黄传贵对其家传民间单方“包块粉”进行实验研究, 制成了9组抗癌药粉。经临床验证,总有效率达百分之八 十九,对肺癌、肠癌、食道癌和鼻咽癌的疗效尤为明显。 近5年里,黄传贵平均每天诊治病人达百人,每年收到国 内外患者的求诊信件和电报都在万份左右。(完)
Medical 藏医藏药的继承发展取得成就 新华社拉萨5月5日电西藏自治区大力开展藏医藏药 的典籍整理、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推动了藏医药事业的 振兴和发展。 藏医藏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独特的理 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浩瀚的医学文献,是我国医学 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从人力 财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藏医藏药的继承和发展工作。组 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藏医,先后整理出版了二十多种、 上万册藏药古籍。其中,用藏汉、藏英文出版的以图画形 式形象生动地描绘古代藏医典籍内容的《四部医典系列挂 图全集》,有较高的教学、科研、临床价值,获自治区科 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完成了《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分卷》 的编写,出版了藏医《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 》等几十种藏医教材和著作。 受国家卫生部委托,自治区还组织力量制订了《全国 藏医院工作条例》、《藏医病历规范》、《藏医护理操作 规程》,并对西藏产的1000多种药用植物的名称科属 、药理成分、功能作用、用法用量等作了定性定量的科学 分析,使藏医药走上了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 藏医医疗科研人员在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制方面取得了 一批瞩目的成果。用藏药治疗萎缩性胃炎,获卫生部颁发 的医疗科研奖;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藏成药《珍珠七十味 》,连续两次获国家医药银牌奖。藏药剂型从单一的丸药 增加了散剂、针剂和糖浆。 全区藏医药机构由1958年的3家诊疗所和1所规 模很小的医院,发展到区、地、县藏医院10所,制药厂 3家,藏医学院1所,71个县医院设有藏医科,藏医医 务人员达1700多名。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自治区 藏医院,拥有170多张床位,门诊部设有10多个科室 ,附属有藏医研究所、天文历算研究所和制药厂。这所医 院在医治高血压、心脏病、脑溢血、胃溃疡等一些慢性病 方面成绩突出,全院年诊治病人最高达26万人次,对藏 族农牧民和城市居民基本实行免费医疗。 藏医藏药的继承发展工作受到国际上的重视与关注, 每年都有大批国外专家学者到西藏考察藏医药,英、美、 民主德国等国还引进了藏医藏药,意大利派出的两名留学 生已在西藏学习结业归国。日本与西藏将以藏西医结合联 合开展肝病的诊治研究。(完)
Medical 我国首座新药研究开放实验室在沪建成 新华社上海5月6日电(通讯员黄辛)我国首座新药 研究开放实验室在沪建成,日前通过专家论证,即将向中 外科学家开放。 这个实验室将以生物资源为对象,综合运用有机化学 、药物化学、分子药理学和毒理学等分支学科的最新技术 ,开发用于治疗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重大疾病的新 药。同时开展从动物脏器中分离内源性微量活性成分,例 如活性肽的研究。通过这类系统工作,带动我国天然药物 研究的开展。 这座实验室是由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采用了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的科学仪器,一些设备条件达到国际一流实验 室标准。(完)
Medical 成都军区昆明疗养院已建成一流康复中心 新华社昆明5月7日电(记者段建勋)成都军区昆明 疗养院已建成集水疗、诊疗、理疗和体疗为一体的全国第 一流的康复中心。 这个疗养院,坐落在以“天下第一汤”而享誉中外的 昆明安宁温泉,疗养自然条件的优越在国内首屈一指。近 几年,他们以科研活动为龙头,培养出一支精通疗养学、 老年病学和康复学的医疗队伍。还先后建成了拥有近40 0个床位的门诊、理疗和康复大楼,配备了自动化程度较 高的治疗、疗养和康复的技术设施。国家有关部门最近考 察后认定,这所疗养院达到了国内一流疗养康复中心水平 。中国国际康复中心将在这里接纳国际朋友疗养。(完)
Medical 美发明放在眼球上的长效眼药 新华社伦敦5月6日电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美国科学家发明一种放在眼球上的长效眼药。 病人通常用抗菌素眼药水治疗眼疾,每天需滴药水3 —4次。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眼药水刚滴入眼内时, 浓度非常高,但眼泪渗入后,浓度很快下降。 长效眼药的制作方法是,把眼药同塑料混合,再用模 子压成很薄的小圆片,形状同眼球的形状相适合,大小约 为隐型眼镜的三分之一。小圆片被贴在眼球上之后,便可 均匀地释放眼药,从而使药效维持400个小时左右。( 完)
Medical 大口径轧管机工程动工 新华社武汉5月8日电(记者方政军)国家重点建设 项目——直径170毫米大口径轧管机工程,近日在湖北 黄石大冶钢厂动工。这项工程建成后它生产的大口径无缝 钢管将填补国内空白。 直径170毫米大口径轧管机工程项目总投资4·4 7亿元,其主体设备从联邦德国引进。这项工程投产后, 将主要生产高精度厚壁轴承钢管和采煤用压支架管及其它 高精度机械加工用合金无缝钢液管,设计能力为年产10 万吨。 ★★ 新华社电讯稿数据库 检索命中 44375 篇, 显示第 686 篇。 ★★ (1)文件名及行数、汉字数: F0508.20;2 ss024008.bfn 210 4420 (2)发稿日期,时间: 1990-05-08 12:35:41 (liu 900910;08:32:52.49) (3)标题: 中国“魔针”使各国客商着魔 (4)内容: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一种名为“魔针”的微型医疗 器械刚刚问世,就以它独特的魔力,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和 客商着魔。去年12月,它刚刚荣获第38届尤里卡世界 发明博览会金奖,最近又在春季广交会上成为最热门的产 品,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订货170万美元。人 们称它是:“口袋里的医院”。 “魔针”是由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宁波有限公司开 发研制成功的。它来源于神奇的中医耳针技术与现代电子 技术的巧妙结合。它以中医耳针经络原理为基础,采用最 新电子耳膜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选穴,自己诊治。经北 京、陕西、上海等十余家大、中型医院的大量临床试验, “魔针”第一代产品对诊治人体各种内脏及神经系统的疾 病,对运动性软组织扭伤、挫伤、肩周炎、关节炎等引起 的疼痛有显著疗效。瑞士发明协会主席小便失禁两年,经 过“魔针”治疗,三天即告痊愈;比利时一名工程师,用 “魔针”医好了麻痹二年的胳膊。 “魔针”形如烟盒大小,携带、治疗极其方便,不论 妇儒老幼,都可应付自如,且无任何负作用。(完)
Medical 世界卫生组织选定今年无烟日口号 新华社日内瓦5月7日电“无烟童年”,这是世界卫 生组织为今年5月31日第三个世界无烟日选定的口号。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今天在解释这一口号时指 出,世界上每一个儿童自出生来到人世,都有可能成为吸 烟的受害者。父母抽烟对儿童的危害尤其更大。有关专家 认为,如果目前香烟的消费势头不减,世界上将会有1· 5亿儿童最终因受烟害而死亡。 中岛宏总干事指出,世界无烟日决不仅仅是要求抽烟 者不抽烟,而是旨在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促使各国政府和 社会团体意识到抽烟对儿童的危害,并为此采取相应措施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无烟的环境中长大”应该成 为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完)
Medical 穆加贝呼吁改善第三世界卫生状况 新华社日内瓦5月9日电正在这里出席世界卫生组织 第43届大会的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今天在大会 发言中对第三世界国家不断恶化的卫生状况表示关注,并 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坚决的全球性行动”来扭转这种局面 。 穆加贝总统说,在过去的10年里,许多发展中国家 的卫生状况变得更糟了,经济的衰退、地区性的冲突以及 国家遇到的灾难,阻碍了这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他指出,如果国际社会要使所有国家到2000年都 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卫生标准,并缩小发展中国 家同发达国家在卫生状况方面的差距,就必须从现在开始 采取全球性行动。 穆加贝还说:“没有这种跨国界的协调行动,发展中 国家要消除贫穷、饥饿以及改善人民的卫生条件,将是十 分困难的。”他还呼吁迅速建立一种“崭新的国际经济秩 序”。在这个基础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 展才有保障。 世界卫生组织第43届大会是本月7日开始在日内瓦 万国宫举行的,预计会议将持续两个星期。(完)
Medical 南心脏外科手术成功率高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8日电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心脏 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医院5月7日完成了第五千例心脏外 科手术。 据南通社今天报道,这家医院是1984年开始做心 外科手术的,当年做了550例,此后手术成功率不断提 高,去年手术后的死亡率已下降到百分之一点六。 南斯拉夫心脏外科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目前萨格勒布 和诺维萨德的专科医院已能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完)
Medical 我国首家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治疗研究中心成立 新华社南京5月9日电(记者徐机玲)安徽省立体定 向神经外科研究所与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近日在南京 联合组建了国内首家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治疗研究中 心。著名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国内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开拓 者许建平教授受聘担任中心主任。 立体定向是为解决脑深部疾病的手术治疗而建立起来 的一门新技术。它的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能精确地 达到传统神经外科难以达到的任何部位。对治疗巴金森氏 综合症、精神病、行为障碍、癫痫、脑性瘫痪、深部脑肿 瘤、脑组织活检等均有较好疗效。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 神经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人们 期望不经开颅手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设在南京的这家治疗研究中心将与有关学科密切合作 ,开展有关的治疗、科研、设备研制和专业人员培训进修 工作。(完)
Medical 大量饮酒易患口腔癌 新华社华盛顿5月8日电美国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大 量饮酒易患口腔癌。 据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医疗中心阿瑟·马什伯格医生 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每日饮6易拉罐以上啤酒的人 ,患口腔癌的比率是不饮啤酒者的25倍,每日饮170 克以上蒸馏酒的人患这种病的比率比不饮酒的人高10倍 。 马什伯格对181名喜好饮酒和吸烟的住院口腔癌患 者进行了调查,其中百分之八十二的人每天饮6罐以上啤 酒或170克以上的蒸馏酒。 研究报告说,酒精是导致口腔癌和食道癌的一种危险 因素。(完)
Medical 西藏高山病防治研究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拉萨5月9日电西藏医务人员近年来在高山病 防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高山病是因高山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过去西藏地 区高山病的防治与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患者死亡率很高 。 近几十年来,高山病防治研究一直是西藏自治区医学 科技研究的重点和中心,并在高原医学基础理论、临床治 疗、新药开发和新技术利用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这不仅 对高山病医治,而且对航天、潜水和内地缺氧及军事医学 都有指导意义。 据介绍,西藏自治区已编著出版了《实用高原医学》 、《高原外科临床医学》、《高原内科手册》,并正在编 著《高原中医学》和一套500万字的《高原医学丛书》 。在临床科研上,自治区医疗科研人员首创了一种新药疗 法,使百分之八十的高山缺氧患者能在3天内痊愈;综合 性高山病患者也能在6天内康复;过去死亡率在百分之二 十以上的肺水肿,如今死亡率已下降到了百分之零点五; 高山昏迷、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已多年没出现死亡现象。慢 性高山病的治疗也找到了一些新途径和新方法。 现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在从生理、病理、基础等方 面深入进行高山病的研究,并引进了新技术、新设备,开 展了心脏心肌活检,还准备开展细胞电声理、细胞超微结 构、高山病流行病学的研究,以开创高原病科研新领域。 据悉,西藏自治区在高原医学研究方面共获得116 项科研成果。1989年自治区第三次科技进步奖中有近 三分之一是高山病方面的研究成果。(完)
Medical 天津市制定新措施整顿医风 新华社天津5月10日电(记者孙永盛)天津市卫生 局最近做出决定:凡是共产党员的医生,吃请受礼情节严 重的一律开除党籍,同时各医疗单位建立“一交公、两公 开”制度,患者送的礼品一律上交并公开退还患者。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市卫生局已布置各医疗单位建立 听取群众意见的渠道,医院负责人要亲自拆阅患者来信, 定期到门诊值班,每周召开一次院务会议研究群众意见。 从今年5月1日起各单位对每个住院病人发出信函,公开 院长姓名和卫生局举报电话,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开展开 卷调查,定期向患者公布。凡巧立名目乱收费的,要登门 向患者道款。 在整顿医风的同时,市卫生局决定采取措施以进一步 减轻企事业单位医疗费开支。这些措施是:一、不准任何 医疗单位将药品加成的收入与职工奖金挂钩;二、各医院 大型和贵重医疗仪器检查项目收入不准科室分成;三、不 准在职人员集资购买设备在医院内部创收分成。同时控制 各科不合理的奖金发放。此外,卫生局还规定,不能抬高 住院病人的押金收取标准,对急诊和需要抢救的病人,原 则上要先抢救后收费。(完)
Medical 罗著名内科医生杨固逝世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5月10日电罗马尼亚著名内科医 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达·杨固因长期患病,于5月9日 逝世,享年80岁。 1939年,杨固受罗马尼亚共产党和人民的委托, 同另一位罗医生布·柯烈让一起随国际医疗纵队来中国帮 助抗日,直到1945年回国。在中国的6年时间里,他 的足迹踏遍川、黔、桂、滇、湘、鄂、赣7省,为抗日士 兵和人民群众救死扶伤,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宝 贵的贡献。(完)
Medical 乐山党员干部带头促进计划生育工作 新华社成都5月15日电(记者毛朝敬)四川省乐山 市近年来把党员干部模范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强化廉政建设 的重大措施,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促进了计划生育 工作中一些问题的解决。 据介绍,乐山市计划生育率由1986年的百分之八 十七点零七逐年上升到1989年的百分之九十四点四六 ,其中30多万名党员干部的计划生育率每年都在百分之 九十九以上。全市一跃而成为全省计划生育的先进地区, 连续3年获得省政府颁发的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 3年前,乐山市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事时有 发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计划生育工作费 力大,效果不好。 乐山市委、市政府经过细致的调查后作出规定,党员 干部必须做到“三带头、三保证”。即带头计划生育、带 头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带头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保证 自己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保证自己的子女不违反计划生 育政策、保证自己的亲戚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以此作为 强化廉政建设的重大措施,同时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权”。对没有做到“三带头、三保证”的党员干部从严惩 处,一律取消其升级、提干、评先进的资格。结果,全市 近3年来,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党员干部都做到了“三带 头、三保证”。峨眉山市有4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退出 按政策照顾生二胎的指标,在群众中震动很大,全市近3 年每年的计划生育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成为乐山市 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青神县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副县长林凤鸣,今年春节 回自己家乡过春节,他的表弟、表妹对他说:“你是管计 划生育的县长,看在亲戚关系上,私下给我们一个生育指 标吧!”林凤鸣耐心解释说:“正因为我是主管领导,你 们就更应该顾全大局,带头计划生育,以实际行动支持我 的工作。”就这样,他先后帮助弟弟、表弟和三个姨妹带 头实行了计划生育。 为确保廉政建设措施落实,乐山市在全市17个县、 市、区普遍推行了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分配方案,公开节育 措施和发动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的制度,并建立健全 了举报制度,有专人负责接待举报人员,处理举报信件, 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从严查处。(完)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4期 No.4 Vol.21 1999 因素交互影响分析法在优化体育院系教学计划中的应用初探 隗金水 严丽萍 摘要:对因素交互影响分析法作了介绍,即在广泛收集体育教学专家宝贵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课程与目标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课程与课程的交互影响关系,以计算直接关联指数、总关联指数、可实现指数和依赖指数,为量化地确定各门课程的重要程度、一些基础课的取舍、各门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必修课和选修课等提供科学方法,从而可以达到优化体育院系教学计划的效果。 关键词:因素交互影响,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An applied study on factors’interactive influence method in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plans of sports major WEN Jin-shui1,YAN Li-ping2 (1.Statisticsandmeasurementsection,GuangzhouinstituteofPE,Guangzhou510075,China;2.PEdepartmentofHubinsec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31,China) Abstract:The factors’interactive influence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at is to say,basic on the viewpoints of many experts of PE,through interactive analysis on between courses and objects and between different courses,direct correlative index,total correlative index,realizable index and dependent index are calculated,the determination of following aspects which are the significant degree of each course,the reserving and abandoning of some basic courses,the sequence of arranging course classes,the teaching plans can be optimized in this way. Keywords:factors’interactive influence;sports major;teaching plans;optimization 体育院系的教学计划是组织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它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体育院系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规格。众所周知,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时间分配表和教学进度表,而在教学计划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培养目标,占核心地位的是课程体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体育院系原有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需要及时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以科学的方法理顺课程与目标的关系,找到其规律,从而对教学计划及其各因素进行逐步修改和完善。 1 体育院系教学计划的因素交互影响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教育史上,在课程理论的发展中,第一次明确把教育目标确定为课程编制依据的当推泰勒,根据泰勒的观点,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围绕教育目标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体育院系的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它既有运动技术的学习,又有文化理论的学习。那么理论课与理论课之间、术科与术科之间、术科与理论课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持程度多大,即那些是重要课程,那些是次重要课程,那些课程应当删除,还应加强那些方面的课程;开课顺序上,理论课优先还是技术课优先;同时理论课(或技术课),其开课顺序又应孰先孰后等问题,是当今体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素交互影响分析法就是把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看作两个“作用元”,通过这两个作用元的交互影响分析,量化地解决教学计划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2 因素交互影响分析法在优化体育院系教学计划中的基本步骤这种方法包括六个步骤。 2.1 确定体育院系(某一具体专业)的培养总目标 2.2 将总目标分解成N个具体的子目标O1、O2……On 2.3 确定子目标的权重W1、W2……Wn 2.4 进行课程与目标的交互影响分析 这一分析按表1的形式进行。列表头C1、C2……Cm为M门备择课程(即准备选用课程)。表中矩阵元aij是第i门课程与第j个目标的交互作用元,它由课程对目标的支持程度决定。在这一分析中,我们把课程对目标的支持程度分成4个等级,分别定义以下4个符号:A(有关键支持作用)、B(有重要支持作用)、C(一般支持作用)、D(没有支持作用)。为了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对上述答号分别赋值(如分别赋4、2、1、0分)。 表1 课程与目标交互作用矩阵 O1O2……On W1W2……Wnd C1a11a12……a1nd1 C1a12a22……a2nd2 ……… …… Cmam2am2……amndm 向全国体育教育专家发放问卷,调查每门课程对每个目标的支持程度,然后将统计结果填入表1,得到一个课程———目标交互作用矩阵。矩阵的每一行表示某一课程对各目标的支持作用,支持的程度有多大。为此,定义:di=∑Wjaij为第i门课程的直接关联指数。它表明第i门课程对目标系统的直接贡献。式中Wj为权重,aij为课程———交互作用矩阵元。 2.5 课程与课程交互作用分析 仅根据直接关联指数下结论,理由是不充分的。事实上,体育院系有些课程虽然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对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缺少的间接作用。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课程与课程的交互作用,即学习一门课程对学习另一门课程的积极影响。这里也将这种影响作用分成4个等级,符号和赋值与课程———目标交互作用矩阵元相同。 表2的矩阵元bij表示第i门课程对第j门课程的支持程度。定义:ti=∑djbij为第i门课程的总关联指数,即t值的大小是指课程对目标的全部贡献的量度。它既包括课程对目标的直接贡献,又包括课程对目标全部贡献,又包括课程对目标的间接贡献(即它通过支持其它课程而对目标系统作出的那部分贡献)。 表2 课程与课程交互作用矩阵 C1C2……Cn d1d2……dnt C1b11b21……b1nt1 C1b21b22……b2nt2 ……… …… Cmbm2bm1……bmntm 2.6 课程体系的优化分析 在课程体系的优化分析中,将获得下列三种信息:①为了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开设那些课程最合适;②在已确定的课程体系下,每个目标可能实现的程度有多大;③在所有的课程确定后,以何种顺序开课最合理。 2.6.1 第一种信息由t值和d值决定,这里需要分4种情况进行讨论。①t值和d值均较大。t值和d值大表明课程对目标系统的贡献大,这类课程应该在教学计划中优先考虑,并对它们的开设予以保证。②t值和d值均较小。表明课程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小,这些课程是应该摈弃的。我们把这类被摈弃的课程记成k1门。③t值较大而d值较小。对于那些t值较大而d值较小的课程,要注意加以保护,因为这些课程是基础课程,即对目标的实现起间接的重要贡献(即通过支持其它课程而对目标系统作出的贡献)。④t值较小而d值较大。这些课程就慎重对待。必须具体分析这门课程直接支持了那些目标,这些目标可能实现的程度有多大(由P可实现指数反映,后面即将讨论)。如果这门课程直接支持的目标中有一个以上的目标P值较小,则这门课程需要保留,否则这些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削弱;反之,不存在这种情况,就可取消该课程(假定为k2门),因为它不会对目标的实现带来太大的影响。 2.6.2 第二种信息是关于子目标可实现程度的信息。这种信息由计算各个子目标的可实现指数中获得。P值的计算步骤如下:①建立新的课程与目标交互作用矩阵。在原来的课程———目标交互作用矩阵的M门备择课中剔除k1门(t值和d值均较小)课程,由余下的L(L=M-k1)门课程组成新的课程———目标交互作用矩阵(见表3)。②求课程的可实现指数。定义:Pj=∑aij(j=1、2…N)为第j个目标的可实现指数,它表明在这一课程体系下该目标可能实现的程度。③对课程或目标的取舍。由小到大排列N个子目标的可实现指数P值,由此获得的信息有两个用途:①用以决定t值较小而d值较大的课程的取舍(假定k2门被剔除)。②判断子目标的可实现程度。对于可实现指数P值特别低的子目标,如果这些子目标的删除对人才质量无大的影响的话,就删除这些子目标;若有重大影响的话,则必须考虑用课程以外的其它途径来保证它的实现。 2.6.3 第三种信息是课程的依赖指数信息,它决定课程开设的先后程序。在课程———课程交互作用矩阵中,剔除k1和k2门课程后,构造新的课程———课程交互作用矩阵(表4,课程数量S=M-K1-K2)。 表3 课程与目标交互作用矩阵 O1O2……On C1a11a12……a1n C1a21a22……a2n ……… … C1a11a12……a1n PP1P2……Pn 表4 课程与课程交互作用矩阵 C1C2……Cs C1b11b12……b1s C1b21b22……b2s ……… … Csbs1bs2……bss rr1r2……rs 表4已非备择课程,而是已准备付诸实施的课程。表中的矩阵元从每一行来看,它表明一门课程对其它课程的支持程度,而每一列则表明一门课程对其它课程的依赖程度。因此,定义:rj=∑bij(j=1,2……S)为第j门课程的依赖指数。 将S门课程的依赖指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就得到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 3 应用举例 利用上述方法确定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及子目标,先取了一些常规课程,建立了目标———课程矩阵、课程———课程矩阵,通过因素交互分析法的计算,确定了课程的开课顺序。 表5 学科课程的开课顺序表(即课程依赖指数rj顺序表) 1计算机 2外语Ⅰ 3外语Ⅱ 4统计学 5体育史 6奥林匹克 7革命史 8法律 9遗传学 10中文写作 11生化 12体育概论 13解剖 14 中社建 15学校体育学 16社会学 17管理学 18 生物力学 19德育 20教育学 21选材学 22生理学 23测量学 24科研 25马克思原理 26心理 27营养学 28训练学 29保健学 30美学 31毕业论文 32 教育实习 (军训,劳动教育,社会实践) 表6 术科课程的开课顺序表(即课程依赖指数rj顺序表) 1举重 2棒球 3垒球 4游泳 5羽毛球 6网球 7体操 8田径 9乒乓球 10艺术体操 11体育舞蹈 12武术 13健美操 14足球 15篮球 16排球 4 小结 体育院系由于专业的不同,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各异,因素交互影响分析法能针对具体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体系,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计划的效果。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①确定准确的培养目标和子目标。②建立精确的目标———课程、课程———课程交互作用矩阵。③因课程的数量较多,专家可放弃填写对不太了解课程的意见,只填写对较了解课程的意见。④可以分层批发放目标———课程、课程———课程交互作用矩阵意见表,以避免一次性填写的巨大工作量及其造成的误差。 作者简介:隗金水(1966-),男,浙江安吉人,广州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隗金水 广州体育学院统测室,广东广州 510075, 严丽萍 浙江大学体育部,浙江杭州 310031 参考文献 [1]黄香伯.体育控制论[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张文修.模糊数学基础[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3]吴望名.应用模糊集方法[M].北京师范大出版社,1988. [4]王汉澜.教育测量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 [5]隗金水.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与训练手段的相关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15(1)28-32. 责任编辑:梁瑾 收稿日期:1999-02-01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5期 Vol.21 No.5 1999 试论孔子的“和乐教育”思想 在山东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解毅飞 沈杰 摘要:文章首先提炼出儒家“和乐教育”思想,并以此对孔孟之乡的农村学校体育的渗透与影响作了分析,其次对构建农村学校“和乐体育”教学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提出了农村学校“和乐体育”教学模式实验与推广的两个阶段。 关键词:孔子;和乐教育;和乐体育;教学模式;农村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3.8;G633.96 文献标识码:B 1 前言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伦理、道道、文化思想的核心。从古到今,儒家思想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作为身处孔孟之乡的农村学校体育来讲,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无论使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规章制度、文学艺术、社会习俗,还是在民族道德、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影响无不在人们的内心打下深深的烙印。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他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此,本文运用孔子的“和乐教育”思想探究山东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试图从儒家思想和山东农村学校体育的内在关系上,寻求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出路。 2 儒家“和乐教育”思想简述 所谓“和乐教育”思想,是指从我国现行教育方针和孔子教育思想出发,从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入手,努力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通过乐教乐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创建和谐育人环境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学与学的和谐;教学方法、情境与教学目标、内容的和谐;各科教学之间的和谐;课内与课外活动的和谐;教学与教育的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乐教乐学指领导采取种种措施,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教育事业,乐于从教;教师采取种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以及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和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3 儒家“和乐教育”思想对孔孟之乡农村学校体育的渗透与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道德、心理、性格以至思维方式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千年来,它教育我们发扬仁、礼、义、勇、智等儒家精神,时刻保持民族的自信、自强、自尊的心理和情感,并保护着民族的强大、统一和团结。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正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如此重大,对祖祖辈辈生活在礼仪之邦的济宁人,成年累月的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们无论在生活、思维方式上,还是在行为、行动指南上,都自觉不自觉的显示出儒家思想的踪迹。多年来,济宁市教育局进行“和乐教育”整体改革,这对“和乐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济宁地区“和乐体育”的开展,正象一朵盛开的奇葩,不仅正以强大的穿透力向农村、山区渗透,也大有向全国各地蔓延之势。“和乐体育”的开展,极大地影响着农村体育教师的思想、行为乃至教学、训练和科研等情况。这从我们发放的100份调查问卷(问卷的回收率为80%)得来的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1 对教师思想行为的影响 问卷表明63.75%的农村体育教师认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在儒家思想的“六艺”内容中,对农村体育教师影响的排序是:“礼”占38.75%、“书”占23.75%、“射”占18.75%、“乐”占10%、“御”占5%、“数”占3.15%。孔孟之乡是礼仪之邦,占的比例最高也在情理之中;在这里的农村体育教师中,比较盛行书法、绘画,有较多的人选择书法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这与“书”的影响不无关系;“射”和“御”都属体育的范畴,“射”是指射箭,对体育教师占较高的比例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御”则是指驾驶战车,对现代的体育教学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占的比例也最低。而在对儒家思想中的“重文轻武”的看法上,有35%的体育教师回答受其影响,有65%回答不受其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们的潜意识中,孕育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塑造着人们的灵魂。 3.2 对体育教学、训练、管理和科研的影响 儒家“和乐体育”思想在孔孟之乡的开展与普及,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上,有62.5%教师认为,“和乐体育”的思想影响着教学与训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体育教学,约占57.5%,运动训练约占17.5%,体育科研占15%,体育管理占10%。这对在农村开展和实施“和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3 对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影响 在开展“和乐体育”的教学中,有68.7%教师表示愿意把音乐、舞蹈或美术等内容引进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普遍运用“说唱游”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52.5%教师选择跳绳、秋千、拔河、跳毽、游戏等内容,35%选择踢踺子、跳皮筋,踩高跷、射箭、健身拳、八段锦等内容;10%的选择武术、气功、养生、摔跤等内容,只有2.5%的选择象棋、围棋、麻将、舞龙、耍狮子、钩鱼等内容。这表明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把“新六艺”(指:礼、乐、知、能、健、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了本地的特色教学,这对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的素质教育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 借助孔孟之乡的人文优势,构建山东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4.1 构建农村学校“和乐体育”教学模式的依据 4.1.1 孔子关于“和为贵”的思想。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讲“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所以,“孔子思想的核心不是‘礼’,不是‘仁’,也不是‘中庸’,而是‘和’”。挖掘和借鉴孔子关于“和为贵”这一思想,把它应用到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使育人环境、教学任务、内容与形式、课的密度与强度以及场地器材布局等处处都达到和谐,这无疑能提高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4.1.2 孔子关于“乐学”的思想。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提介乐学,既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孔子重要的教学原则。把“和乐体育”引入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就是要继承孔子关于“乐学”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使体育课堂变成农村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乐园。 4.1.3 适应“八五”规划中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的要求。国家教委在“八五”期间先后在山西的临汾、广东的遂溪等地召开了一系列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现场观摩研讨会,培养和宣传了一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并在《全国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要点》中强调指出:要“尽快使各地农村学校学生都能接受体育教育”。为加快其进程,国家教委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意见》中提出:一九九一年是农村学校体育年,要重点抓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又在1995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强调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务必从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这一领域。”这一系列的方针指示,对构建农村“和乐体育”学校体育教学模式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1.4 符合农村学校体育经费、场地和器材匮乏的现实。我国学校体育的经费、场地和器材匮乏的状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农村学校体育的状况更糟,一些老少边穷的农村山区就连一个篮球都没有,更谈不上大件的器材和设施了。由于“和乐体育”注重挖掘传统和民族活动性游戏,师生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自制器材,可大大缓解和弥补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4.2 农村“和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目标上,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宗旨;在教学氛围上,要创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教学观念上,彻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在教材体系上,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打好基础;在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具有民族传统的“新六艺”;在课的结构上,提倡机动灵活,富有实效;在教学组织上,主张灵活化、快乐化、民主化;在教学方法上,变注入填鸭式为诱导探索式;在器材场地上,注重使用自制的“土”器材,充分利用乡村山区的地形地貌作为教学和训练的场地。 4.3 实施农村学校“和乐体育”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4.3.1 教学策略要更新。“和乐体育”强调了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把体育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学习乐园,使农村少年儿童的那种活泼好奇、天真烂漫的童趣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发挥。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民主关系,要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3.2 教学目标要变化。“和乐体育”的教学目标,要重点突出“新六艺”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能与终身体育接轨,为实现素质教育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4.3.3 教材选择要灵活。“和乐体育”教学,要求教师精简、改动教材,对那些健身性、娱乐性强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主要教材进行保留,把那些呆板的竞技体育教材进行删除和改动,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时代感强的自选教材。这对教师的鉴别、判断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4 教学技艺要提高。“和乐体育”打破旧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讲解、示范的能力要加强,教学方法改变,而且有时还要把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引进课堂。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加强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敢于创新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 4.4 农村学校“和乐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礼(德育目标):是指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各种优良思想品德教育。如热爱祖国、团结互助、遵守纪律、敢敢顽强、进取向上等精神。乐(美育目标):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音乐、舞蹈、韵律活动,以及教师的风范仪表、语言行为、动作示范等,对学生进行审美知识的传授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知(体育“三基”目标):指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以及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能(能力目标):是指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生理上运动能力、耐久能力和心理上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竞争、意志和耐挫折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也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操作能力。健(身心健康目标):是指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从生理上增强体质,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疾病;在心理上能适应社会环境的挑战,正确认识自己对待别人,处理社会和人际间的各种关系。行(实践目标):是指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言行一致、诚实可信、精神文明的行为教育。 5 山东农村学校“和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推广 5.1 实验探索阶段(2~3年) 首先在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中、小学,各选择一个试点校作为“和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基地。实验时间为2~3年。实验前,应成立“农村和乐体育教学实验改革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应有省市教育局局长、体育研究员和试点校分管体育的校长及体育组的全体成员组成。在实验期间,方案实施中出现的经费或测试指标的评价等问题都应有上述小组出面和把关,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 5.2 全面推广阶段(1~2年) 经2~3年的改革实验,聘请专家、学者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和论证,将测试评价指标认真分析,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弊端,努力解决实验中各种具体操作技术问题,撰写研究报告,把成功的经验在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全面推广实施。 6 结束语 以儒家“和乐教育”思想探索山东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这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也是史无前例的,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对人们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学校体育这块阵地上,进行开垦和耕耘,构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大厦,还有好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我们去做,这就要使我们树立起打“持久战”的思想,力争让“农村和乐体育”这朵奇葩,在齐鲁大地上争奇斗艳,并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态势,在全国农村学校体育中推广和实施,最终达到全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总胜利。 致谢:本文研究中得到济宁市教学研究室陈德俊研究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解毅飞(1964-),男,山东莒南人,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 作者单位:触毅飞 曲阜师范大学 体育系,山东 曲阜 273165 沈杰 临沂一中 体育组,山东 临沂 276003 参考文献: [1] 罗佐才.孔子思想体系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27-39. [2] 李书有.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3-12. [3] 夏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方向重点抓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1996,(6):1. 责任编辑:黄一飞 收稿日期:1998-11-05;修订日期:1999-04-14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5期 Vol.21 No.5 1999 处方教学增强学生耐力素质初探 陈道裕 朱水敏 俞泳 摘要: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实验,以学生的肺活量和耐力素质作为检测指标,探讨处方教学对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积极作用,实验表明处方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运动处方;耐力素质;处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prescription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students' edurance capacity CHEN Dao-yu1,ZHU Shui-min1,YU Yong2 (1.PE faculty of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2.Jiangshan middle school,Yinxian 315191,China) Abstract:The active effect of prescription education on strengthening students'endurance capacity is discussed by making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between an experiment class and a comparative class with students'vital capacity and endurance capacity as a test target.The fact that prescription education mode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 is also proved. Key words:sports prescription;edurance capacity;prescription education; 1 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是他们积累知识、增强体能、形成世界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体育教育对他们来说具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的调查。“’95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结果表明,十年间(1985~1995年)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学生体质健康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耐力素质未见改善,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对子女的溺爱,使学生普遍缺乏耐力锻炼和耐力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对发展耐力素质教法枯燥,手段单一,学生缺少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本文尝试处方教学对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体育教学实验,并初见成效。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鄞县姜山中学初三年级男生,随机抽取初三(2)班男生30名为实验组,初三(1)班男生30名为对照组。实验时间为1998年3月~1998年6月,共12周。 2.2 研究方法 实验组在每周两节的体育课中结合运动处方(附后)形式进行教学,处方教学在课结束前20分钟进行,对照组按常规教学计划进行。 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1000m跑和肺活量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测试数据均进行必要的统计检验,以评价实施处方教学的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表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检测指标相互比较 检测指标样本数±S差值tp 实验班对照班 实验前1000m跑(s) 肺活量(ml)30 30240.60±15.5 3537.4±541.7239.56±14.3 3648.4±496.61.04 -1110.2701 0.8273>0.05 >0.05 实验后1000m跑(s) 肺活量(ml)30 30226.74±12.3 3779.6±520.9232.8±12.7 3764.5±500.3-6.06 15.11.8774 0.1145<0.05 >0.05 表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检测指标自身比较 检测指标样本数±S差值tp 实验前实验后 实验班1000m跑(s) 肺活量(ml)30 30240.60±15.5 3537.4±541.7226.74±12.3 3779.6±520.913.86 -242.23.8365 1.7652<0.05 <0.05 对照班1000m跑(s) 肺活量(ml)30 30239.56±14.3 3648.4±496.6232.8±12.7 3764.5±500.36.76 -116.11.9359 0.9520<0.05 >0.05 3.2 结果讨论 表1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1000m跑和肺活量水平无差异。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1000m跑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以耐力为主综合处方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具有显著的实效性。学生的肺活量指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活量的增长幅度,实验班(平均增幅242.2ml)仍显著高于对照班(平均增幅116.1ml)说明实施适宜的运动处方教学与技术教学相结合,对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和生理肺活量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表2显示: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1000m跑指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肺活量指标也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适宜运动处方技术教学,对促进学生耐力素质具有显著实效作用。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1000m跑指标,也具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按照九年制义务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但生理肺活量的增强不显著。如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增强学生耐力素质也有一定作用,此外,1000m跑的标准差,实验组由实验前的15.5s变为实验后的12.3s,对照组由实验前的14.3s变为实验后的12.7s,均呈缩小趋势,但实验组尤为明显,表明处方教学更有助于缩小耐力素质的个体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 通过本文设计的运动处方的教学实验,学生的耐力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明运用和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对增强学生耐力素质具有一定实效性。 4.2 技术和“处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体能耐力类项目的体育教学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实验表明,不仅可显著提高耐力素质,并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发展。 4.3 改革传统的以精细技术教学为主的模式,使枯燥乏味的耐力素质教学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并受学生所喜爱。如:跳绳练习对耐力的发展有显著效果,并且对场地条件的要求较低,利于广泛开展,相对于耐久跑而言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制定耐力运动处方时,把耐久跑与跳绳等手段相互搭配,交替使用,既可调节学生兴趣,又解决了枯燥单一的耐力教学。 作者简介:陈道裕(1962-),男,浙江奉化人,宁波大学讲师. 作者单位:陈道裕 朱水敏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俞泳 鄞县姜山中学,浙江 鄞县 315191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中国青少儿体质研究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报告[R].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附:运动处方 1.实施处方目的:发展学生耐力素质。 2.锻炼频度:三个月,每周二次,每次练习时间为20min。 3.处方内容:(1)250m×2重复跑,间隔2~3min心率165~170次/min。 (2)单脚跳30m×2,跬跳15m×2,间隔30s~1min,心率150~160次/min。 (3)1min跳绳×3次,练习间歇2min,心率140~150次/min。 (4)耐久跑6min定时跑,心率168次/min左右,距离为1000m~1300m。 在练习中,练习内容可按不同方法进行组合,但练习(4)一定要安排最后,同时每次完成练习后要注意放松练习。 责任编辑:黄一飞 收稿日期:1999-06-18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5期 Vol.21 No.5 1999 我国田径优势项目的创新与发展 田坤,张华新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田径优势项目男女跳高、女子铅球和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他们突出的运动成绩,都是由于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而引起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个项目有创新则兴,无创新则衰。 关键词:田径;训练特征;负荷量;负荷强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823.1;G824.1;G822.2 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uperior events in track and field of China TIAN Kun,ZHANG Hua-xin (Department of PE,Liaocheng teachers'college,Liaocheng 252059,China) Abstract:Through going over reference materials,the authors analyse and compare the training features of superior sports items in China,namely men and women high jumps,women shot and middle and long distance races.Historically,innovation in training method had brought about breakthroughs.In a certain historical situation,the level of a country in field items depends on new ideas and trails. Key words:track and field;training feature;workload;load intensity;innovation 1 引言 建国以来,我国的田径运动部分优势项目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男女跳高、女子铅球和中长跑项目,分别在50~90年代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他们训练的实践,集中体现了不同时期我国田径优势项目的创新与发展。因此,系统比较和研究他们训练创新的经验,探索其内在规律,不仅对跳高、女子铅球和中长跑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而且对改变其它运动项目的落后面貌,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 我国部分优势田径项目的创新过程 2.1 男女跳高项目的创新 50年代,由于科学化训练尚未深入,跳高技术还很落后,并且在各种条件都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我国女子跳高选手凭着勇于吃苦,不怕流血流汗的大无畏的精神,积极与教练员配合,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她们最大的创新就是敢于采用前所未有的大运动量,以超出国外选手一倍的训练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我国第一个突破世界纪录的田径项目。如郑凤荣在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的前一年(1956年),“她每周训练9次,全年训练总数达309次”。在具体手段的安排上,郑在1957年5月的训练中,“仅杠铃下蹲就练了1069次,举重达17532kg”。在当时,对于女运动员来说,这个负荷量确实是非常大的。正是由于这种刻苦的磨练,才使她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进入60年代中期,我国女子跳高选手已有5人进入世界前10名。也就是说,敢于采用前所未有的大运动量,是当时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训练的一大创新。 随着各国选手运动负荷量的普遍加大以及人们对科学训练认识的提高,各项运动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进入60年代,在全面学习前苏联运动训练体系的前提下,留苏学习多年的黄键教练,并没有在女队员大幅提高成绩的同时而被“苏联老大哥”训练理论中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他们力争创新,寻求男队员的突破的路子。首先在“技术+力量=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训练强度,并且创造性的提出:“既使在冬季训练也保持着很高的训练强度”,使男子跳高成绩逐年提高。倪志钦的训练最有代表性。当时,他是国家田径队跳高组里运动负荷强度最大的一个,在正常情况下,他在各主要训练手段中的负荷强度,基本上都接近或达到自己的最大强度。在技术训练方面,主要通过提高横杆的高度、练习的复杂程度和加快助跑速度来提高强度,这对掌握实战技术,提高实战能力,不断创造新成绩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力量训练上同样采用大重量负重练习,相对减少练习次数,把力量训练同“爆发力”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为此,自行设计了“磅称”静力练习法,对提高专项力量起了重大作用。在训练安排上从不盲目模仿外国人,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创新。例如:“前苏联跳高运动员总是在过杆前一天做力量,而倪则是在技术练习后练习力量,这样安排是非常适合倪志钦的”。如他在破世界纪录的那年冬训中,“主要手段杠铃下蹲负荷强度达140kg(本人最大能蹲145.5kg),10×100m跑的强度为11s5~11s9(本人最高成绩11s1),跳高技术训练的负荷强度也达到2.20m以上(本人最高成绩2.27m)”。即使在“文革”期间,各运动项目成绩都下降的情况下,1970年还以2.29m的成绩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可以说,负荷强度大是六七十年代,我国男子跳高训练创新的最大特点。 进入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著名教练胡鸿飞大胆创新,在借鉴前人训练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朱建华个人特点,提出了“以速度为中心,力求技术与力量相平衡”的训练思想,在运动训练负荷强度安排上与倪志钦有相似之处,但在技术环节训练上朱建华更注重突出速度训练,如“助跑快,起跳快、过竿快”是朱的最大特点,这三项技术指标分别为:最后6步助跑速度为8.73m/s,过竿的水平速度为2.40m/s,腾起时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达到5.217m/s,这些都超过了当时世界其它优秀跳高运动员。另外,在力量训练上,他屏弃了传统杠铃式的绝对大力量训练,而重点突出“快速助跑下的向上跳”的专项力量。如朱建华杠铃全蹲仅120kg,半蹲还不到180kg,但其助跑起跳时的蹬地力量却已接近800kg。可见,没有平时高强度、高质量专项技术环节的训练,就不可能有如此快的助跑速度和起跳时强大的垂直蹬地力量。正是他们围绕着现代跳高技术的这一特点而不断创新训练方法,才使朱建华在一年内三破世界纪录。但是,从那时至今,我国的跳高运动再无新的创新,其成绩也已退到60年代,已经失去了亚洲霸主的位置,体现了“有创则兴,无创则衰”的客观规律。 2.2 女子铅球训练创新 从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我国女子铅球项目在亚洲还能保持优势地位,但与世界强手相比差距较大。8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家体委田径处的倡议下,组成了“国家女子铅球攻关组”,在对李梅素、黄志红、隋新梅等运动员的训练中,进行了以下创新: 第一,转变了铅球是纯力量性项目的传统观念,而更新为应是速度力量性项目。在训练中既使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其目的也是使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转化成速度力量。 第二,训练中精选和简化发展上肢、躯干、下肢以及全身的速度力量训练手段,使直接专项能力得到提高。例如,由原来每次力量课用5~6个训练手段,而集中到2~3个训练手段上来。 第三,他们坚持在疲劳的状态下,进行技术训练。这一全新的训练思路,使他们的专业技术和运动成绩,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度提高。例如,他们把过去一、三、五练技术,二、四、六练力量的训练安排,进行了“优化组合”(把大小力量和技术安排在一堂课里完成)。并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针对关键性技术环节,采用不间断的训练手段,把过去每周三次技术训练,增加到天天进行技术训练。 第四,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使她们步入了世界女子铅球的前列。如李梅素从过去单纯注重滑步时的“蹬摆速度”,而转移到目前重点关注“滑步结束与最后用力”阶段之间的“侧移”速度上来。仅两年多时间,她的成绩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创新前18.61m到21.76m,提高3.15m,另外,黄由18.89m到21.28m,提高2.39m,隋从19.19m提高到21.66m的世界一流水平。这一技术转变,逐渐形成了“中国铅球技术”流派,使她们步入了世界女子铅球的前列。在各种世界大赛中,她们多次获得冠军和亚军。到目前为止,我国女子铅球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3 女子中长跑训练的创新 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训练,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教练员们一直“遵守能量代谢按时间变化的原则”进行专项训练,结果致使运动成绩进展缓慢。然而在90年代,马俊仁以全新的方法,训练出一批世界级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全运会中多次打破女子1500m、3000m和10000m世界纪录,并在一系列的国际比赛中获得冠军,让世人震惊。纵观她们的训练,其主要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恢复和营养的补充,他们不仅找出了训练与恢复之间的规律,而且有效地解决了运动员大负荷后血色素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在具体措施上,创造性地服用中草药补剂,来防止心肌疲劳,增强心力,调节运动员的胰和肾器官的功能等,以保证其有充沛的体力进行下一单元的训练,使运动员承受超负荷训练的能力大大加强。 第二,“以短促长”、“以长补短”是她们成功的又一原因。马俊仁认为:“中长跑、马拉松是高速度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既要有很高的耐力水平,又要有很强的速度能力,才能达到世界水平”,并创造性的提出:“训练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要全面,耐力、速度耐力和速度都要好,成为多面手,只是耐力好,速度不好,出不了高水平的长跑、马拉松选手;只是速度耐力或速度好,也出不了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 从她们的专项训练过程来看,首先从800~3000m,继而到5000~10000m,最后才是马拉松。这种长、短结合的互补训练过程,为她们打下了非常强的速度和耐力素质基础,使连续比赛的能力大大提高,如曲云霞,1988年4月刚进队时,耐力不错,但是速度能力差,1500m跑5min20s,100m跑15s8,而四年后她的主项1500m提高到3min50s46,打破了世界纪录,同时曲云霞的3000m,10000m和马拉松也达到世界级水平。再如:王军霞在七运会10000m比赛中,最后3000m打破女子3000m世界纪录和在最后一圈跑出1min1s的好成绩,充分体现了“以短促长”、“以长补短”,“长短结合”的互补效应,从而也突破了长期“遵守能量代谢按时间变化”进行专项训练的原则。 第三,“少吃多餐”是她们成功的另一大法宝。她们大负荷量和超负荷强度训练的安排,并不是每个队员一次训练要跑一个马拉松的距离,而是把一个马拉松的量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到一天几次训练课中,即“少吃多餐”的训练方法。其效果“在于大运动量训练的同时,又能保证较高的负荷强度,不因1~2次课负荷量太大,而影响训练强度和造成局部过重的负担,导致机体的不良生理反应”,使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创新与发展对我们的启迪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他们的成绩之所以能有重大突破,与他们独特的、科学创新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因为,从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看,世界上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是不存在的,越是优秀运动员,其个人特点就越突出,如果盲目搬用别人的训练模式,单纯追求模式中几个专项指标的落实,甚至照搬训练的安排,而忽略自身的客观条件,就会误入歧途。正如黄键教练并没有被前苏联“技术+力量”的训练思路所束缚,而重点突出“强度”一样,使倪志钦打破跳高世界纪录。同样胡鸿飞教练在训练中也并没有被黄键的训练框框所影响,结果也使朱建华获得成功。“铅球攻关组”的训练同样也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队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及改进技术的方案,才得以形成“中国铅球技术”流派,使女子铅球成绩仍然处在世界前列,即“有创新则兴”。但是,我们也深知在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一些著名教练员的离退,我国的跳高运动再无新的创新,为此也就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由于“马家军”的兵变事件,使马俊仁创新的“野路子”遭到重创,她们破世界纪录如探囊取物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从而也印证了“无创新则衰”的道理。历史的经验对我们的启迪是: 3.1 要想在训练上搞创新、突破,教练员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经常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总体素质水平,否则只是空谈创新而已。 3.2 教练员要在学习和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我国运动员的本身的特点,形成一套我国独特的训练体系和技术风格。在训练中必须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才能有新的突破。 3.3 要想向科学要成绩,教练员就得走和科研人员相结合的道路,“女子铅球攻关组”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3.4 在训练安排上,思想上要敢于与陈旧训练理论脱钩,取消陈旧训练理论的先验地位。实践上要敢冒险,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4 结束语 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以求保持优势。过去认为好的东西,在新的形势下,可能变成包袱,形成框框。因此,我国田径界要适应这种变化,大胆革新,破除框框,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帮助自己攻关,国外有我们要有,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训练方法手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田坤(1963-),男,山东济宁人,聊城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 作者单位:聊城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东 聊城 252059 参考文献: [1] 池泰棱,黄健,胡鸿飞,等.现代跳高训练和技术的研究(科研成果专辑)[C].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1992. [2] 阚福林,等.发展我国高水平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的探讨[J].田径指南,1991,(6). [3] 胡鸿飞.关于我国田径运动训练问题的探讨[J].田径,1987,(2):2-5. [4] 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4-6. [5] 田坤,等.试论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指导思想[J].体育与科学,1995,(1):24-26. [6] 田坤,等.关于我国跳高运动训练思路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93-95. [7] 赵连甲,等.抓好基本功,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中国跳高训练经验之谈[J].田径,1998,(5). [8] 赵连甲,等.跳高训练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1-26. 责任编辑:厉丽玉 收稿日期:1999-06-15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5期 Vol.21 No.5 1999 中外优秀男排运动员后排进攻的量与质 张雪临 李秀莲 严丽萍 摘要:从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两方面,对中、外球队后排进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队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与国外球队的总体水平存在差距,与其中某一个球队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队的扣球失误率高于欧美强队;综合扣球成功率、失误率、一般三项指标,中国与世界强队属同一类别,这表明我国男排的后攻潜力较大,技战术水平有待完善,后排进攻应纳入我国“以快制高”战术体系加以发展。 关键词:男排;后排进攻;数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back attacking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excellent men's volleyball players ZHANG Xue-lin1,LI Xiu-lian1,YAN Li-ping2 (1.Liaocheng teachers' college,Liaocheng 252059,China; 2.PE department of Hubin sec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1,China. Abstract: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quantity and effect in back attacks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volleyball teams shows:the quantity and effect in back attacks of Chinese team are generally inferior compared with foreign teams,but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with a single team;the error rate of the Chinese tea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teams;considering the three indexes of successful,unsuccessful and average attacks,Chinese team and foreign strong teams fall into the same category.It is shown that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of our back attacking,attacking tactics are to be completed,back attacking should be developed in combination with our“Quickness against Height”strategy. Key words:men's volleyball;back attacking;quantity;effect 1 前言 后排进攻一出现,就使波兰男子排球队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一举夺魁,随着排球运动的飞速发展,后排进攻已经由一种被动的调整进攻手段,演化成由主攻手牵制,快球手掩护,后排游动攻击手进攻的主动攻击形式,以前排进攻为核心、后排进攻为牵制的立体攻已经进入比较成熟与稳定的阶段或时期。欧美强队与亚洲队对垒,其频繁的后攻常令对手防不胜防,累累奏效。本文拟结合比赛,就中国队在第14届男排锦标赛中运用后排进攻的数量、效果与同场竞技的外国球队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差距、觅对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参加第14届世界男排锦标赛的意大利、南斯拉夫、荷兰、俄罗斯、美国、希腊、乌克兰、捷克、中国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专业书刊及研究资料。②录像观察法:对参加本次大赛与中国队同场竞技的国外8支球队的9场比赛进行观察统计。③比较研究法:对中、外球队后排进攻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中国队的差距。④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对象在比赛中的观察数据,进行百分率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队后排进攻的数量特征 现代排球已进入了高身材、高素质、技术全面、战术快速多变的时代,防守队员对近网进攻的拦网威胁日趋增大,尤其允许过网拦网规则的实施,使前排强攻普遍受阻,强攻的难度加大,突破能力被削弱。后排进攻因其进攻点距离球网较远,其有效放射过网面宽,拦网队员的起跳时机难以精准把握,扣球成功率偏高。此外,后排进攻的迅速崛起,还可增加攻击力强或竞技状态好的球员的进攻点,确保优秀运动员在任何轮次中,都保持强盛的攻击力。近几年的世界大赛,最佳得分手基本上都被接应二传手夺得,接应二传手是后排进攻的中坚,他在后排“两翼”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欧美强队非常重视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他们已经占到总扣球量的18%,象前奥运会冠军荷兰队,后攻占进攻总量近三分之一,中国队的后排进攻量在15%左右。表1表明,中国队与国外球队后排进攻运用总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低于欧美球队的总体水平(p<0.05),这种数量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中国队与美国、荷兰队中。中国队后排进攻的数量百分比虽然低于意大利、捷克、乌克兰、俄罗斯队,高于希腊、南斯拉夫队,但与之皆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因此,中国队应多加强练习,增加后排进攻的数量,提高后排进攻在进攻总量的比重,逐步缩小与欧美强队的差距。 表1 中外运动员后排进攻的数量特征 队 别后排攻次数进攻总次数%U检验 中国——捷克21-22130-12616.15-17.460.28 中国——美国14-21121-9711.57-21.652.01* 中国——荷兰(复赛)26-36174-18514.94-19.461.13 中国——意大利15-20119-11015.13-18.180.64 中国——荷兰18-29102-9217.65-30.772.13* 中国——希腊39-23178-15221.91-15.131.57 中国——乌克兰16-23164-1469.77-15.751.58 中国——南斯拉夫14-1193-9315.05-11.830.64 中国——俄罗斯30-27207-18014.49-15.000.14 合 计193-2121288-118114.98-17.951.99* 注:*P<0.05 3.2 各队后排进攻效果 后排进攻效果反映球队后攻的质量,综合欧美8支球队的综合数据,外国队后排进攻的成功率一般在60%左右,中国队的后攻成功率为54%,且两总体之间差异显著(P<0.01)。象荷兰与中国队的小组赛、中国队与意大利的比赛,荷、意两队后攻成功率高达78.57%和70.00%,这么高的命中率对中国队的威胁是相当大的。但中国队与每一个外国球队进行比较,命中率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原因是后排进攻指标量较小,小样本不足以构成统计差异,若将国外球队的后攻成功率作为一个总体对待,则足以反映中、外球队之间的差异性,这一方面反映中国队的后攻效果与世界队差距在缩小,另一方面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和比赛场次的增加,这种差距将逐渐显现出来。后攻失误率,这一方面映衬出球队后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反映了后攻被拦情况。中国队后攻失误率高于美、意、荷、南、俄五队,表明强队后攻的稳定性与其综合实力相关。由于欧美强队对拦网技战术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他们目前的拦网战术已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是根据对方的进攻特点进行不断的变换,以意大利为例,有时为了遏制对手从2、3号位区域发动进攻,他们常把身高近2m的接应二传手13号和副攻手3号放在4号位和3号位,而把身体较矮的主攻手6号放在2号位,并且13号和3号之间有时进行调换,充分体现了拦网以强对强,以弱避强的原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队的后攻威力。 表2 中外队员后排进攻的效果比较 队 别 中 国 队 外 国 队 成功(%)失误(%)一般(%)成功(%)失误(%)一般(%) 中——捷52.3819.0528.5750.0031.8218.18 中——美50.0028.5721.4361.9019.0519.05 中——荷(复)57.6911.5430.7763.8916.6719.44 中——意40.0020.0040.0070.0010.0020.00 中——荷61.1127.7811.1178.577.1414.29 中——希48.7217.9533.3356.5221.7421.74 中——乌37.5012.5050.0047.8330.4321.74 中——南50.0028.5721.4351.549.0936.36 中——俄73.3333.3323.3351.8518.5229.63 合 计53.8717.1029.02 60.38**18.4021.23 注:**P<0.01 3.3 中外球队后排进攻区域特征 要精确地标明后排进攻的位置是困难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国外专家把后排进攻的位置,沿进攻方向自左至右划分为等距的四个区域,将其命名为A、B、C、D区。统计表明,中、外球队后排进攻的区域多集中于D、B两区,且D区是B区进攻量的1倍,即以1号位与5号位的进攻为主,从各区后攻的数量上看,中国队与外国队的总体水平相差不大,但在B区却明显少于外国队,其中以荷兰队与美国队运用数量最多。从后攻的效果上看,因A区样本量很小,进行比较的可信度较差:B、C两区后攻命中率中国队皆低于外国队的总体水平,且在B区中、外球队的后攻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队在该区的命中率明显低于欧美强队,而B区的进攻多由主攻手来完成,中国队主攻手后攻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D区,中国队不但运用数量多于外国队,且命中率还略高于国外诸强的整体水平,说明中国队队员1号位的后攻具有较强突破能力,它和快攻一道将成为中国队的重要攻击点,理应纳入中国队“以快制高”战术体系,同时也昭示以卢卫中为主的1号位后攻战术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大的潜力。 表3 后排不同进攻区域扣球效果 区 域成 功 (%)失 误 (%)一 般 (%)合计(次数) 中国外国U检验中国外国U检验中国外国U检验中国外国 A40.000.00—0.000.00—60.00100.00—51 B45.2368.852.40*28.5716.391.4826.1914.751.474261 C41.6652.630.6025.0021.050.2633.3326.320.421219 D58.2158.010.0313.4319.081.2528.3622.901.02134131 注:*P<0.05 3.4 中外球队参与后排进攻的人数比较 表4 各队后排进攻的人数比较 中—希中—乌中—美中—荷中—捷中—意中—南中—俄 总人次数3-43-53-43-53-45-72-32-5 主动攻人数2-32-32-42-42-22-42-42-3 参与后排进攻的队员有两类,一部分队员进攻行为是主动的,一部分队员被追打调整攻,我们以每场比赛每个队员参与后攻达5次以上,且有主动进攻行为为统计尺度,通过表4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后攻的总人次数还是主动后攻人数,中国队都少于欧美强队,这也反映出中国队后攻的整体实力与欧美强队相比还存在差距。欧美强队的后攻战术是围绕着二名主攻手和一名接应二传手展开的,其中接应二传手为主角,有的球队主动参与后攻的队员竞达到4人,象荷兰队除了上述三个位置的队员外,其9号副攻队员也常常在后排发动进攻。后攻队员的增多,进一步丰富了后攻的战术组合,增强了进攻的隐蔽性与突然性,加大了对手的拦防难度,巩固了自身的网上优势。而我国男排的后攻则依然主要依靠接应二传手卢卫中和主攻手张翔两个点,战术组织略显单调,再加之我国运动员在扣球的技巧和力量方面的欠缺,后攻实力不敌欧美强队亦是顺理成章之事,中国队只有充分挖掘队员的后攻潜力,增加参与后攻的人员,方能在这方面与欧美相抗衡。 表5 实施新规则后攻得分情况比较 队 别 中 国 队 外 国 队 成功对方失误∑成功对方失误∑得分差 中—捷1171811415+3 中—美741113417-6 中—荷(复)1562123326-5 中—意62814317-7 中—荷1121323528-15 中—希1952413720+4 中—乌6713112130 中—南74116410+1 中—俄2252714115+2 合 计1044214612833161-23 每球得分制新规则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后排进攻技、战术体系将日渐成熟,如果按新规则计分,8支外国队后排进攻得分超过我们,合计失、得分差接近30分,结合后攻失误送分,中国队后攻综合失、得分之差将为23分,每球得分制规则实施以后,我们更应加强后攻的训练工作。 3.5 各队后排进攻效果的综合评价 在体育科研中,对研究对象作判别划分,可以寻找不同类别对象间的差距及同类别中不同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若对后排进攻“扣球成功率”、“扣球失误率”、“扣球一般”三项指标应用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我们难以完成,运用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联系原理,则可以完成对各研究对象的类属判别,我们将“扣球成功”作为参考集,“扣球成功率”则为同异反联系中的同一度a;“扣球失误率”为对立度c;“扣球一般”为差异度b,则中外9支参赛队之同异反态势为: 捷克 a>c,b<c,a>b 强同势 系统以同一的趋势为主 美国 a>c,b=c,a>b 弱同势 系统同一的趋势比较弱 荷兰 a>c,b>c,a>b 弱同势 系统同一的趋势比较弱 意大利 a>c,b>c,a>b 弱同势 系统同一的趋势比较弱 希腊 a>c,b=c,a>b 弱同势 系统同一的趋势比较弱 乌克兰 a>c,b<c,a>b 强同势 系统以同一的趋势为主 南斯拉夫 a>c,b>c,a>b 弱同势 系统同一的趋势比较弱 俄罗斯 a>c,b>c,a>b 弱同势 系统同一的趋势比较弱 中国 a>c,b>c,a>b 弱同势 系统同一的趋势比较弱 集对分析中同异反态势排序理论将a>c,b≥c,a>b定为弱同势一类,依据9支球队后排进攻的效果我们可将9支参赛队的后排进攻情况分为两大类,即中国队的后攻效果同意大利、南斯拉夫等世界强队在同一类属,表明我国球员的后排进攻发挥程度较为稳定,尤其卢卫中的后攻颇具威力,他在1号位扣球成功率较高,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在缩小,后排进攻将是中国队的主要攻击点之一。同时,9支球队后攻效果与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相关性,捷克与乌克兰队皆败于中国队手下,后攻能力较弱,球队不成熟,后攻战术体系不完善,难以在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表6 各队后排进攻效果的聚类分析 队 别成功(%)秩次(a)失误(%)秩次(c)一般(%)秩次(b) 捷 克50.00831.82918.182 美 国61.90319.05619.053 荷 兰70.31112.50317.191 意大利70.00210.00220.004 希 腊56.52421.74721.745.5 乌克兰47.83930.43821.745.5 南斯拉夫54.5459.09136.368 俄罗斯51.85718.52529.637 中 国53.87617.10429.026 4 结论 4.1 后排进攻业已成为进攻战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强队后排进攻占总进攻量近20%,中国队与之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队应加强后排进攻练习,增加后排进攻的数量。 4.2 中国队后排进攻成功率低于外国球队的整体水平,但与某个球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距。 4.3 后排攻击已经进入多点进攻阶段,中国队进攻点多集中于1号位附近区域,进攻区域单调,在5号位的后攻效果与欧美球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4.4 后排进攻参与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一些前排快攻手轮换到后排也能进行后排强攻,我国的能主动进行后排进攻的人员较少,运动员的潜力有待挖掘。 4.5 综合后排扣球成功率、失误率、一般三项指标,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同一个水平上,表明中国队后攻综合能力与世界强队差距在缩小,后攻理应纳入“以快制高”的战术体系。 作者简介:张雪临(1964-),男,山东高唐人,聊城师范学院副教授. 作者单位:张雪临 李秀莲 聊城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东 聊城 252059 严丽苹 浙江大学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31 参考文献: [1]徐金尧,等.同异反态势排序表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1999,(4). [2]张然,译.高水平队的阵容与战术[J].中国排球,1998,(3). [3]丁海勇,等.排球比赛中前后排进攻及跳发球等的运动学对比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 [4]李丹.世界男排实力格局透视[J].中国排球,1999,(1). 责任编辑:梁瑾 收稿日期:1999-05-21;修订日期:1999-08-18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5期 Vol.21 No.5 1999 运动训练对老年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形态变化的电镜定量研究 陈彩珍 卢健 许豪文 许永刚 赖荣兴 摘要: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结构进行形态计量分析,发现老年小鼠骨骼肌线粒体数目与年轻鼠无异,但肌膜下线粒体减少,线粒体总体积减小。长期运动训练可明显延缓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增龄性改变,使其功能有所改善。 关键词:衰老;骨骼肌;线粒体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A morphometric study of age-related changes in mitochondria of skeletal muscle in mice CHEN Cai-zhen1,LU Jian1,XU Hao-wen2,et al (1.Guangzhou PE college,Guangzhou 510075,China; 2.Department of P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By electron microscopy,morphometric quantitative study of mitochondria of skeletal muscle was investigated with true color medical image analysis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tochondrial numerical density did not alter with aging,but the number of subsarcolemmal mitochondria decreased,and volume density was decreased.Prolonged physical training may inhibit the age-related structural change and improve mitochondrial function. Key words:aging;skeletal muscle;mitochondria 迄今为止,已有很多工作研究衰老组织线粒体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形态学的研究能弥补酶的生化测定的不足,因为线粒体结构是其潜在功能的可见的表现形式,加上线粒体内膜面积又与氧化磷酸化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电镜技术观察8个月的有氧运动训练对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形态的多项指标的电镜定量研究,探讨线粒体形态结构增龄性改变的程度及性质以及长期运动训练对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饲养 本研究选择近交系C57BL/6L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2月龄小鼠购自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所有动物均在相同环境下饲养,每天按每只小鼠6g添加饲料,饮用凉开水。根据动物中心的饲料成分所提出的建议,每周补加一次鸡蛋和鱼肝油(上海兽药厂生产)。 1.2 实验动物运动模型的建立 小鼠5月龄后开始运动训练,训练的方式为跑转笼(running wheel),第一天跑10min,以后每天增加10min,直到每天1h,自动纪录跑笼圈数。运动训练组每天跑笼1h,每周5天,所有运动训练均在动物暗周期6pm~10pm完成,训练8个月后小鼠达13月龄。另设13月龄未运动训练的对照组及5月龄的青年组。 1.3 电镜标本的制备 每组五例,将小鼠断头处死迅速剥离出腓肠肌,切成1×1×2的长条并马上固定于4%的戊二醛溶液中。 透射电镜超薄切片制作: 按常规超薄切片技术制作超薄切片,先在4℃下用4%戊二醛和1%锇酸先后固定两小时,然后梯度丙酮脱水(30%~50%~70%),切片入1∶1和1∶3的丙酮,包埋剂中分别渗透1~2h后,入纯包埋剂中继续渗透6h,渗透完成后的切片平铺于硅化玻片上,再加盖一硅化玻片,并稍加压使切片展平,60℃恒温箱中聚合24~48h;Olympus立体手术显微镜下,A0570超薄切片机上先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进一步定位,再超薄切片,片厚500A~700A,200目铜网捞片;2%醋酸双氧铀染色15min后,柠檬酸铅染色3min。 1.4 电镜观察与照相 做好的电镜样本,在Hitachi—600型透射电镜下进行详尽的超微结构观察,每例小鼠观察3张超薄切片,每张切片上随机拍片8张,底片放大倍率为15000倍。 1.5 线粒体形态计量学分析 所有电镜照片选用CMIAS—9410A图像分析软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计量分析,测定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处理。根据电镜照片所分析的指标包括:(1)体密度(VV)是线粒体体积与胞质体积的比值,(2)面数密度(NA)是参照系截面单位面积内的线粒体数目;(3)平均周长(Bm)是平均每个线粒体截面具有的周长;(4)平均面积(Am)是平均每个线粒体截面具有的面积;根据以上四个结构参数,计算出数密度(Nv),即单位胞浆体积中线粒体的数目;线粒体平均体积(V)及形状不规则指数(I),这一指数值愈大,线粒体的形态愈不规则。 2.结果 由表1可见,老年对照组骨骼肌线粒体的体密度(Vv)、面数密度(NA)、平均周长(Bm)、平均面积(Am)和平均体积(V)均显著低于年轻组:老年运动组线粒体的这几项指标亦显著低于年轻组,但其中体密度(Vv)、平均面积(Am)和平均体积(V)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 表1 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的结构参数比较(X±SD) 参数年轻组老年运动组老年对照组 Vv(%)30.0521±6.768714.7887±7.6475**9.1787±3.0432***## NA(um-2)0.4315±0.08160.3008±0.1574*0.2861±0.0466*** Bm(um)2.7009±0.31792.0968±0.3887**1.8544±0.3636*** Am(um2)0.7555±0.16660.5152±0.2337*0.3160±0.0730***# Nv(um-3)0.5007±0.10900.5051±0.09560.4290±0.0971 V(um3)0.6567±0.11020.3698±0.1200*0.1776±0.0257**# I0.8768±0.23150.9308±0.24100.8243±0.1926 *与年轻组比较*p<0.05 **p<0.01 ***p<0.001 #与同龄运动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以往很多利用电镜技术对线粒体形态研究多半只停留在定性观察上,如观察线粒体嵴是否断裂、有无空泡化、致密程度如何等。而我们根据立体学原理和技术,从切片中的面积比推算单位体积中某结构的体积比,即从结构的二维图像上推导出三维参数。细胞形态的立体测量有助于发现最敏感的结构变化及始发部位,这是用定性观察难以做到的。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老年小鼠骨骼肌的线粒体数目与年轻鼠比较,无显著区别,但在年轻鼠骨骼肌中,线粒体成簇的位于质膜附近,而老年运动鼠质膜下线粒体很少,尤其是老年对照组鼠,几乎找不到质膜下线粒体。据研究,位于质膜附近的线粒体与位于肌原纤维间的线粒体在生物化学和形态学上有明显的不同,可能是由于ATP需求的局部改变以某种方式影响线粒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引起细胞器生物发生的基因表达。在形态学水平上有不少证据说明肌原纤维间的线粒体和肌纤维膜下的线粒体对训练的不同适应性,在慢性肌肉收缩中肌纤维膜下的线粒体多且适应程度更大,Puntschart也发现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肌膜下线粒体占总线粒体的30%,未受训练的普通人这一数值为14%。而在肌肉废用时发生相反趋向,肌膜下的线粒体含量下降更甚于肌原纤维间线粒体含量的下降。通过本实验的观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而且发现肌原纤维间的线粒体体积明显比肌膜下线粒体小,导致老年鼠线粒体总体积显著减小。有人提出自由基损伤使不能分裂的线粒体所占百分比增加,所以固定分裂后细胞借产生新的线粒体补偿线粒体损伤的能力降低。有大量研究证实在衰老过程中自由基产生与清除之间失去平衡,致细胞尤其是线粒体内自由基增多。故推测随年龄的增加,自由基的增多是老龄小鼠骨骼肌线粒体总体积减小的原因之一。 耐力训练对肌肉线粒体的影响首先是由Holloszy开始研究的,他发现一定强度和时间的耐力训练刺激了骨骼肌内线粒体的合成。自此以后,大量研究报导线粒体大小、数目及容积随耐力训练而升高。Davies等发现长时间耐力训练后的骨骼肌纤维内,线粒体绝对数量、外膜面积、膜蛋白及膜磷脂含量显著增加,以适应训练需要。有人认为在较低强度刺激下,首先发生线粒体数面积,从而提高ATP的供能效率,同时,线粒体的嵴增多,使能量的转换效益和积累增多,合成ATP的机能增强,进一步满足了耐力训练时细胞对能量的需要。此外,线粒体含量的增加可使利用脂肪酸的酶相应增加,这样,在亚极量运动中对糖原利用速率就减小,节省了糖原,从而改善了耐力。本文发现小鼠经过长达8个月的运动训练后,骨骼肌线粒体的体密度、平均面积和平均体积均有所升高,说明线粒体对长期运动训练产生了适应性变化,也是运动训练改善骨骼肌功能的一个体现。运动中骨骼肌收缩率增加,对能量的需求显著增加,氧的运输和线粒体含量对能量的供应和细胞功能显得特别重要。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加,小鼠骨骼肌线粒体数目虽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线粒体体积减小,肌膜下线粒体减少。长期运动训练可延缓随增龄出现的线粒体功能过早衰退,有利于骨骼肌线粒体的增生、蛋白质的合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7069) 作者简介:陈彩珍(1967-),女,广州体育学院助理研究员,运动生物化学博士生. 作者单位:陈彩珍 卢健 许永刚 赖荣兴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许豪文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系,上海 200062 参考文献: [1] Cogswell,A.M.,Stevens,R.J.,and Hood,D.A.Properties of skeletal muscle mitochondria isolated from subsarcolemmal and intermyofibrillar regions.Am.J.Physiol.1993,264:C383-C389. [2] Hoppeler,H.et al.Endurance training in humans:aerobic capacity and structure of skaletal muscle.J.Appl.Physiol.1985,59:320-327. [3] Puntschart,A.,Claassen,H.,Jostarndt,K.et al.mRNA of enzymes involved in energy metabolism and mtRNA are increased in endurance-trained athletes.Am.J.Physiol.1995,269:C619-C625. [4] Desplanches,G.,Kayar,S.R.,Sempore,B.et al.Rat soleus muscle ultrastructure after hindlimb suspension.J.Appl.Physiol.1990,69:504-508. [5] Holloszy,J.O.et al.Biochemical adaptation in muscle:effect of exercise on mitochondrial oxygen uptake and respiratiory enzyme activity in skeletal muscle.J.Biol.Chem.1967,242:2278-2282. [6] Davies,K.J.A.et al.Biochemical adaptation of mitochondria muscle and whole animal respiration to endurance training.Arch.Biochem.Biophys.1981,209:539-554. [7] Zamora,A.J.,Tessier,F.,Marconnet,P.Mitochondria changes in human muscle after prolonged exercise,endurance training and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Eur.J.Appl.Physiol.1995,71:505-511. [8] Sohal,R.S.et al.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by mitochondria may be a biomarker of ageing.Mech.Ageing Dev.1991,60:189-198. 责任编辑:潘宪民 收稿日期:1999-08-10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5期 Vol.21 No.5 1999 体育课堂教学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朱金婵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较多,为了更好地分配权重,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有效易行的办法是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评判。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B 1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将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评价指标,形成一个有机的评价体系。为此,评价指标要具体化、客观化、可操作化,尽量达到简单、易行。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1)教案完备、合格; (2)教案内容的深广度要达到基本要求; (3)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理得当;(4)各个教学环节安排合适; (5)教学进度与时间安排正常;(6)普通话准确、熟练; (7)语言通顺有条理;(8)表情富有感染力; (9)启发式教学;(10)在讲解中使用先进教学手段; (11)示范动作规范、优美;(12)示范动作要领突出; (13)示范动作稳定、安全;(14)在示范动作中使用先进教学手段; (15)精讲多练,讲练结合;(16)掌握多种反馈方法和手段; (17)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踊跃;(18)学生练习认真; (19)学生动作完成率高;(20)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好。 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评判指标体系中的20个指标是影响体育课堂评判的因素,我们可分别记作 ui ui=1,2,3,…20 这样便可作出因素集 U={u1,u2,u3,…,u20} 因为因素较多,为更好地分配权重,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我们将因素集按因素的属性分成四个子因素集,即 U1={u1 u2 u3 u4 u5} U2={u6 u7 u8 u9 u10} U3={u11 u12 u13 u14 u15} U4={u16 u17 u18 u19 u20} 分别表示“备课情况”,“讲解情况”,“示范情况”,“练习情况”。 对于每一个子因素集Uk(k=1,2,3,4),分别作出综合评判,取评判集为, V={很好,较好,一般,不好} 先进行单因素评判。例如,单就u1评判,若有70%表态为“很好”,20%表态为“较好”,10%表态为“一般”,则关于u1的单因素评判向量为 (0.7,0.2,0.1,0) 由此可知,我们能得到u1(i=1,2,3,…20)的单因素评判向量为, {ri1,ri2,ri3,ri4} i=1,2,…20 由此得出单因素拼盘矩阵: Uk中各因素相对于V的权重分配为: Ak={ak1,ak2,ak3,ak4,ak5} k=1,2,3,4. 其中ak1+ak2+ak3+ak4+ak5=1,则得出关于Uk的一级评判向量: Bk=Ak Rk=(bk1,bk2,bk3,bk4) k=1,2,3,4. 再将每个Uk视为一个因素,记 U{u1,u2,u3,u4} 于是U又是一个因素集,U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每个Uk作为U的一部分,可以按它的重要性给出权重分配: A=(a1,a2,a3,a4) 于是得出关于U的二级评判向量: 最终评判结果可由bj,j=1,2,3,4中的最大者决定。 图1 体育课堂教学的多层次模糊评判模型 3 实例 由评判的专家打分、统计百分数得出Uk的单因素评判向量表,见表1。 表1 单因素评向量表 因素很好较好一般不好 U10.70.20.10 U20.60.20.10.1 U30.50.30.10.1 U40.80.10.10 U50.70.10.20 U60.50.30.10.1 U70.40.30.20.1 U80.30.50.10.1 U90.20.20.40.2 U100.30.30.30.1 U110.60.20.20 U120.60.10.20.1 U130.50.30.10.1 U140.60.400 U150.50.30.20 U160.50.20.30 U170.70.20.10 U180.80.200 U190.80.200 U200.70.300 由此可得出单因素评判矩阵: 再由评判专家决定Uk中各因素相对于V的权重分配为: A1=(0.3,0.3,0.2,0.1,0.1) A2=(0.2,0.4,0.1,0.2,0.1) A3=(0.3,0.2,0.2,0.2,0.1) A4=(0.2,0.2,0.3,0.2,0.1) U中各Uk的重要性权重分配为: A=(0.2,0.4,0.2,0.2) 从以上条件可得出一级评判向量: B1=A1。R1=(0.3 0.2 0.1 0.1) B2=A2。R2=(0.4 0.4 0.2 0.2) B3=A3。R3=(0.3 0.2 0.2 0.1) B4=A4。R4=(0.3 0.2 0.2 0) 依据一级评判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得: B1=A1。R1=(0.4286 0.2857 0.1429 0.1429) B2=A2。R2=(0.3333 0.3333 0.1667 0.1667) B3=A3。R3=(0.3750 0.2500 0.2500 0.1250) B4=A4。R4=(0.4286 0.2857 0.2857 0) 从而可得出的评判矩阵: 于是得出二级评判向量: B=A。K=(0.3333 0.3333 0.2 0.1667) 依据二级评判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得: B=A。K=(0.3226 0.3226 0.1936 0.1613) 故这个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评判为介于“很好~较好”之间。此研究方法对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朱金婵(1945-),女,郑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论综合评判几种数学模型的实质与应用[J].模糊数学,1984,(4). [2] 李洪兵.干部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87,(3). [3] 李洪兵,等.工程模糊数学方法及应用[J].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 [4] 朱绍禹.高师教学基本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金开云 收稿日期:1999-05-11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6期 Vol.21 No.6 1999 关于浙江省各地市运动项目布局和第12届 省运会竞赛规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凌平 摘要:针对如何使各地市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与全省乃至全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更趋一致,文章探讨了浙江省各地市运动项目布局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探索了浙江省第12届省运会上的项目设置、人才交流和奖牌计分的具体原则和方法;阐明了竞赛体制改革的方向、改革的道路和改革突破口。 关键词:项目布局;项目设置;人才交流;计分办法 中图分类号:G812.255/2002;G8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1999)06-0001-06 Some thoughts of reform of sports events assignment for the different kinds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rules of the tweenth province sports meet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LIN Pin (Department of PE,Educational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Abstract:How to make the local sport strateg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nce sport strategy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spors strategy is one of the serious problems faced by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committee of Zhejiang province.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basic condition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sport events assignment for the different kinds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points out some concrete method of the exchanging talents as well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king score for the 12th games of Zhejiang province. Key words:sport events assignment;location of sport events;exchanging talents;the method of making score 浙江省第11届运动会的帷幕已经降落。本届运动会是浙江省竞技水平大比武的盛会:11个市地、12个行业体协、系统组团分别参加青少年部和成年部的比赛。这是浙江省全运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虽然运动会已成为历史,但新一轮的竞争却已经开始;各地市正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励精图治,争取在下个世纪我省的第12届省运会上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为了能使省运会与全运会、亚运会和奥运会更好地衔接;为了能使各地市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与全省乃至全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更趋一致;为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赛规程的杠杆作用引导,使追逐局部利益的行为逐渐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最优化。因此,就有必要对我省各地市运动项目布局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对第12届省运会的竞赛规程进行探索,并以此把各地市的局部利益与浙江省的总体利益协调起来,实现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最优化。 1 各地市运动项目布局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 1.1 根据地理环境进行项目布局 浙江省地域不大,但地形地貌比较复杂,既有平原又有山区,既有水乡湖泊、碧绿大海,又有名山峡谷、绿色丛林,既有发展水上项目的便利,又有开展陆上项目的可能,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地理优势,进行运动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2 根据体育市场的大小和社会的需要进行项目布局 浙江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不尽相同,其中既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同,又有文化观念形态的不同;既有生活方式的差异,又有消费方式的差异。在体育竞赛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业余运动训练市场,体育保健康复市场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开展哪些运动项目或限制哪些运动项目,都要根据当地的体育市场大小,居民的生活方式习惯和人们的消费水平来进行项目布局。 1.3 根据省运会的项目布局来规划地市的运动项目 省运动会的成绩优劣,通常是衡量当地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地市的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都给予了重点投入。就目前的衔接情况来看,浙江省的第11届省运会竞赛项目(青少年部)总数23项,小项设置总为492(金牌总数504),奥项为总数17项,占总项目的74%,小项设置总数为394项,占奖牌总数的80%。非奥运项目总数为6项,占总项目的26%,小项设置总数为98项,占奖牌总数的20%。表演项目一项。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各地市在项目布局上究竟是选择冷门项目、薄弱项目还是选择优势项目和含金量高(投入少产出多)的运动项目?二是奥运会项目与非奥运会项目的比例究竟应该是多少?虽然我们鼓励各地市突出奥运会和全运会的运动项目,但因地市的局部利益与省里的整体利益在目标定位上仍难以统一,目前的项目布局尚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的需要和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要求。如果按照市场所提供的信息来进行项目布局,那么它一定遵循“边际替代递减律”进行项目布局,既“一种物品越稀少,它相对的代替价值就越大,也就是说当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时,它的替代比例递减”。 1.4 根据当地财政经费配备和设置运动项目布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如果当地财政经费的投入一旦被确定为是一个可知的常量时,那么运动项目布局的“帕累托”最优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即对运动项目的有效性配置达到不可能再找到另外一种方式既增加一些运动项目的投入而又不减少其它运动项目的配置效果。 1.5 根据当地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特长来进行项目布局 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生产的有效性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形式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发展阶段,生产的有效性是以资本密集型为主要形式的,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阶段,生产的有效性是以信息密集型为主要形式的,而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生产的有效性则肯定是以人力资本密集型为主要形式的。我们认为:优秀的教练员就如同优秀的科学家一样,是一种十分稀缺的人才,如马俊仁便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教练员,因此硬件的配备要根据软件的要求来实施,离开了软件,硬件就尤如是一个空壳,难有作为。 1.6 根据当地领导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运动项目的布局 这虽然是一个缺乏理论支撑,不上大雅之堂的假定。但现实社会却又非常残酷,存在决定意识,“屁股支配脑袋”,中国目前的事情只要有领导的支持,有市长(而不是市场)的指示,事情就会好办多了。大连万达队总经理王建林虽决心要退出中国足坛,但薄市长的一声令下,大连万达依旧归顺已成定局。我们今天处在这样一个半市场经济半计划经济的社会中,完全不依据当地领导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运动项目的布局也是不现实的。 1.7 根据当地传统项目学校现有基础的水平高低来进行项目布局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缺乏基础的空中阁楼是难有未来可言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传统项目学校现有基础的水平高低来进行项目布局,才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群众基础好,发展后劲足的优势。 1.8 根据亚文化和当地人种的优势特点来进行项目布局 从总体来说:浙江人在竞技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在善长于小、灵、巧、水、轻、智的运动项目。但针对各个地市的具体情况,则不能一概而论,有时相隔百里,其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却相差甚远,其中既有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又有饮食习惯上的不同,更有运动素质和个性行为方面的差异。因此亚文化的差异对智能性运动项目的开展往往会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其中运动水平愈高,这种表现形态就尤其明显和突出。这同样是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2 关于第12届省运会项目设置、人才交流和奖牌计分的思考 2.1 关于省运会上项目设置的思考 不同的杠杆,具有不同的作用,一种杠杆的调节机制与另一种杠杆的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但在另一种情况下也会出现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关键在于各种杠杆如何协同合作,以达到双赢、共胜,利大于弊。 浙江省第12届省运会的项目设置,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业余运动训练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大调节杠杆,通过这个杠杆引导,各地市逐渐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最优化。毫无疑问,对浙江省第12届省运会的项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利用竞赛机制确实能把各地市的局部利益与浙江省的总体利益协调起来,那么如何实现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最优化呢?从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的视角来分析,即“如果在给定的资源配置条件下,没有替代方法来配置资源,使某些人比原有配置下得到更多的福利,而又不损害其它人的福利,则我们就称这个原有的资源配置为帕累托有效配置。”因此对于浙江省第12届省运会的项目设置来说它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达到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第一,必须是再也找不到其它第二种项目设置方法能增加浙江省在全运会和奥运会上夺金夺冠的实力而又不削弱其它竞技运动项目的水平;第二:浙江省第12届省运会所设置的项目必须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即省运会要成为具有真正反映浙江省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全貌的一面镜子;第三:浙江省第12届省运会所设置的项目必须要能最大限度把浙江省的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挖掘出来,尽可能减少优秀的竞技人才浪费、漏网或夭折。尽管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是一个高度的理论概括,在现实社会中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这个理论却昭示着我们,浙江省第12届省运会所设置的项目必须要遵循项目设置的最合理性,竞赛规模和效益的最全面性以及人才资源的最大挖掘和最小损耗性。以浙江省第11届省运会青少年部的项目设置来说,青少年部设项总数为23项,小项设置为492项(金牌总数504)。其中奥项总数为17项,占总项目的74%,小项设置总数为394项,占奖牌总数的80%。非奥项总数为6项,占总项目的26%,小项设置总数为98项,占奖牌总数的20%。表演项目一项。从“帕累托最优”的第一个条件来分析,项目的设置要求最大可能地加大对奥运会项目的设置比例,这样在满足“帕累托最优”的第一个条件的同时也满足了第二个条件,而第三个条件的满足还有赖于人才交流实施办法的出台等充要条件的贯彻执行。 2.2 关于省运会计分办法的思考 为了要更进一步体现省运会与全运会和奥运会的一致性,有人提出:在省运会上要体现输送奖,要加大各地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全运会和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成绩的加分和加牌力度,并通过这种杠杆的调节,以促使各地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注重高、精、尖人才的选拔和输送。但这样也容易造成省运会没开,各地市的名次排序早已明确,省运会竞赛的实际意义名存实亡。 省运会具有其运动竞赛的本身特点,如果附加一些其他内容,是否会改变省运会的本身的竞赛特性?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杠杆的作用是促进的,还是阻碍的?这又是一个需要非常慎重的问题。因此加大奥运会、全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带入省运会力度,是否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 我们认为:通过竞赛杠杆来调节省运会中各地市县、各级基层组织的项目布局和积极性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愿望,但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涉及到利益与代价(收益与成本)。这种利益与代价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只要利益和代价不相等,就存在着激励问题。既然个人、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激励问题在每一个社会经济单位中都会出现。由于每个人从所要做的事中获得利益与付出代价,在自利的动机下,他将作出合理的激励,利益大于代价,就做这件事,或把它做好;否则就不做,或不想把它做好。据此,衡量省运会增加对奥运会、全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加分加牌力度的一个基本标准是看它能否提供内在激励。从各地市在11届省运会上的表现来看,热情是高涨的,因此推行增加对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加分加牌力度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这里必须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加分加牌的方法问题;这里有既加分又加牌的做法,或只加牌不加分的做法,或只加分不加牌的做法,或是通过限定加分加牌的比例后再根据省运会周期内各地市的实际贡献分折算成相应的金牌和分数计入各代表队的奖牌和总分中。二是对参加了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但未获得任何成绩的队员是否也可以将参与大赛的等级折算成一定的分值计入各代表队的总成绩之中。三是限定加分加牌比例的度究竟应该定在什么尺度上,因为激励的最佳区域是在期望概率较高的条件下通过努力才能成为可能的。如果期望概率很低,即使再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激励当然不会发生作用。我们认为:通过限定加分加牌的比例后再根据省运会周期内各地市在奥运会、全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等大赛中的实际贡献分折算成相应的金牌和分数计入各代表队的奖牌和总分中的方法是可取的,它能激励各地市关心每一次世界大赛中本地区运动员的成绩和状态,同样对参加了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等大赛但未获得任何成绩的队员也可以将参与大赛的等级折算成一定的分值计入各代表队的总成绩之中,因为具有参与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等大赛的资格本身就代表着国内的最高水平,因此将其折算成一定的分值计入各代表队的总成绩之中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握这个度。这个度应该是不会因奥运会、全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等大赛中的加分加牌而冲击省运会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个度又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使各地市追逐局部利益的行为不由自主地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最优化。从第八届全运会来看,理论上只有332枚金牌而实际上因有破世界纪录加分加牌和奥运会加分加牌而使最后共产生了380枚金牌。以此推算我们发现,全运会上的加分加牌的金牌数占总金牌数的12.6%。据此,我们认为浙江省运会的加分加牌占总金牌数的比例也应定在10%至12%之间,绝对不能超过15%,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激励减弱,成本高于收益,代价大于利益,而使省运会完全变味。 2.3 关于省运会上人才交流的思考 的确,人才交流、协议计分、奥运会金牌带入全运会等措施也许在全运会中的效果比较良好,但是否在省运会上采取相同的办法也会达到全运会相同的效果呢?同样的竞赛体制、竞赛办法在一个层次上也许适合的,但在另一个层次上可能就会变得不适合,人才交流就全国范围内来说,它是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全运会上实行人才交流,在各国足球俱乐部之间实行人才交流,其显著意义和推动价值显而易见的,但人才交流在地县之间,在青少年业余运动队之间,甚至在各学校之间是否合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问题。 博弈理论认为:竞争的双方在初次的交锋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使自己不受到损失或使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而不会考虑其他单位或个人是否受到损失。这一现象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在省运会上一些地市明明知道某些人是冒名顶替、弄虚作假参加比赛的,但因为开始时并没有直接影响某人或某队的奖牌和名次,因此并未及时举报和申诉,而一旦进入决战的关键时刻,比赛的胜负又直接影响本单位的名次和奖牌时,举报和申诉便接踵而至。这里我们需要研究的并不是如何找出那些冒名顶替或假冒伪劣的参赛运动员,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应该如何建立规范的人才交流制度。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弄虚作假或冒名顶替等现象发生便否认或否定人才交流的效果和作用。博弈理论同时还告诉我们,一次博弈的结果尽管是相斥的,但多次博弈的结果肯定是趁向合作的。由此我们认为,层次越高的运动训练,其交流的面和强度应该越大,而层次越低、越是基层的运动训练,其交流的面和强度应该随之减少和降低,我们不鼓励基层业余运动训练跨地区交流,但我们鼓励地市运动训练学校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教练员的交流与合作。当然交流和合作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既达到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又不损害各地市的利益,同时又能够充分发现人材,挖掘人材和培养人材。如果两个地区之间是自愿的合作与交流,并有经过公证的协议,那么某运动员在省运会上的成绩就应该采取协议计分。如果两个地区之间不是自愿的合作与交流,发生争执时,仲裁的办法只有一个,谁能拿出最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协议或文件,谁就获胜。据此,裁决的程序应该是:第一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合同或协议。第二是省运会竞赛规程。因为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合同或协议要高于省运会的竞赛规程,这样就不会出现在省运会上是一种裁定而在法院上又是另一种裁定的尴尬境况。那么接下来究竟是由谁来签这份文件、合同或协议呢?显然由两个地区的体育主管部门来签肯定不行。这里我们应该将人才是单位所有的观念转变成人才是自我所有的观念。而对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来说,我们在法律上都是无行为能力人或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因此他们的父母是其合法的监护人,具有全权代表其子女与某运动技术学校签定协议或合同的权力。这样某一人才究竟代表那个地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与此同理,关于省运会的运动员资格是否有必要再由骨龄检测的结果来确定。我们认为:衡量一个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和具有权威,首先应该看它是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法律效应,骨龄检测虽然被认为是目前测度年龄比较科学的方法,但因存在着项目之间、地区之间、南北人种之间和采集样本之间的差异,因此误差仍然比较大,对此,就权威性和法律效果来说,它远不如户口检测的权威性。与其化大钱采用骨龄检测来确定运动员的资格,倒不如选择更简单、更具有权威性的户籍检查来确定运动员的资格。虽然,目前仍有一些地市的户籍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法制意识不太强,有法不依、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给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目前的法制体制不健全而把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审查办法放弃不用。 总之,各地市运动项目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浙江省第12届省运会竞赛规程的重新调整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当我们改革的决心已定,就存在着改革方向的选择;改革道路的选择;改革突破口的选择;改革最佳时机的选择;改革步骤的选择以及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原则、方法、手段、难点和重点的分析等等。我们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浙江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竞赛体制卓有成效的改革做一点真正的工作。 作者简介:凌平(1960-),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体育系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体育系,浙江 杭州 310028 参考文献: [1]田国强,张帆.大众市场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谢亚龙.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梁瑾 收稿日期:1999-01-08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6期 Vol.21 No.6 1999 论12min跑测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黄滨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问题,普通高校体育应以大众健身运动为主要工作,以开展有氧代谢运动为主要方式,以增强心脑血管系统机能为主要目标。提出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12min跑测验的生理学价值、测量学价值和心理学价值,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并根据5年的教学实践,制定了大学生12min跑测验的评价标准,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有氧代谢运动;12min跑测验;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1999)06-0011-04 Discussion on the apply of the measurement of the 12 minutes running in PE teaching in general universities of China HUANG Bin (Department of PE,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physique of university students,suggested the PE in general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all students'physical fitness seriously,and promote aerobic metabolism exercise,and build up the power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The author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the measurement of the 12 minutes running in PE teaching in general universities,it is the important and feasible after 5 years of PE teaching practice ,and make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12 minutes running. Key words:PE in general university;aerobic metabolism exercise;measurement of the 12 minutes running; evaluation standard 当今世界大众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体力劳动时代,是劳动强度的时代,对劳动者造成的疲劳是全身性的,主要集中在四肢和躯干的肌肉部位。到了机械化劳动时代,是劳动密度的时代,严格的社会分工,造成的疲劳往往是集中在局部性的运动系统。进入信息化劳动时代,是精神紧张的时代,对脑力劳动者造成的疲劳主要集中在大脑皮层,易出现睡眠障碍,却不易得到恢复,加上“运动不足”,就产生了大量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又称现代“文明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已成为影响脑力劳动者健康和生命的首要因素。因此,大众健身观念已从采用高强度的竞技运动方式转向中等强度的健身运动,从强化无氧代谢系统为主,转向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从强调以发展肌肉力量为核心转向以增强心肺机能为主的健身战略。这些观念转变符合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必须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把提高全体学生健康的工作放在首位。 1 当代大学生体质的动态分析 根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1985至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结果进行的统计分析,10年间中国7~22岁城乡男女学生的生长发育迅速,增长高峰期提前。中国学生在速度、下肢爆发力和力量方面的身体素质1995年均比1985年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素质是普遍下降,呼吸机能(肺活量)普遍下降,大学生下降幅度最大,体质状况低于日本同龄组的学生。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特别是心肺机能方面逐年下降的趋势,应引起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研究表明:中国近4年内,中青年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率的3倍。对10万多成年人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各项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退化的年龄比发达国家均早。 2 12min跑测验的价值 2.1 有氧代谢运动的生理学价值 美国生理学家库珀(K,H.Cooper)博士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与研究,认为保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是保持人体全面身心健康的根本,而“有氧代谢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有氧代谢运动是指那些以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输送氧和组织器官利用氧的能力为目的全身耐力运动。有氧代谢运动是恒常运动,是人体活动时的一种功能状态。恒常运动一般是指至少可持续5min以上并尚有余力的运动。有氧代谢运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时间较短(如10min左右),则运动强度要大些;反之运动时间较长(如1hour左右),则运动强度要稍小一些。所以大多数体育运动只要适当控制运动强度的运动刺激,可使各种生理功能惰性逐渐被克服,呼吸和循环功能得到改善,最大摄氧量得到提高,人体需氧量与吸氧量之间达到动态平衡,体内基本上不发生乳酸堆积,心率、心输出量和肺通气量等保持基本稳定状态,因而具有持续运动的时间长,安全性高,脂肪消耗多等特点。12min跑运动就是这样一种有氧代谢运动。 2.2 12min跑测验的生理测量学意义 为了能科学的简捷的对众多的人进行有氧代谢能力的测试,就必须采用一种与最大摄氧量高度相关的测验方法,以替代直接测试时造成的困难。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普遍开展的《达标》活动中有耐力素质测验项目,男生是1000m或1500m跑(大多数高校都是测1000m),女生是800m跑。有关实验表明,在100m跑中,有6%左右的能量是依靠有氧代谢供能,其余为无氧代谢供能,800m跑有氧氧化供能占38%左右,3000m跑占80%左右。因此《达标》项目中的耐力素质测验是不能代替有氧代谢能力的测试。世界著名健身专家,美国生理学家库珀博士提出了运动时的心率达本人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机体处于有氧代谢状态和取得良好的有氧练习效果的基本条件。经研究发现,12min跑的距离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库珀得出的相关系数是0.897(人数=115),日本的浅见博士得出是0.87(人数=76),我国学者蔡秋和王步标等人所做的测试结果是0.89(人数=24),三者结果几乎相同。由此可见,用12min跑的测试结果来反映人体有氧代谢能力和最大摄氧量的情况是可行的。 12min跑测验是测试在12min内竭尽全力跑完成距离的测验,测试时运动负荷很大,对身体的负担也很大,因此不要立即进行,必须有个适应性准确阶段。一般可采用逐渐增加跑步的时间(即增加距离),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12min)逐渐增加强度(即加快速度)的方法,直至全力跑完全程。 3 高校开展12min跑测验的意义 3.1 不受体育场地器材的制约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经费普遍紧缺,而南方高校还普遍面临着体育场地紧张的局面,这些现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改变。12min跑运动既是一个公认的体能测验项目,也是一个很好的体能锻炼项目,而且它可以不受体育场地器材的制约。它不仅适宜于在田径场地上进行,也可以在校园的普通道路上进行,可塑性很大,完全适合在普通高校中广泛开展。 3.2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都开展《达标》活动,绝大多数的同学最怕的都是1000m/1500m跑(男生),或800m跑(女生)。因为800~1500m跑的测试中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在这3~5min时间内,人体要在接近生理极限状态下运动,这种运动刺激使人感到非常难受,尤其是一些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反应特别强烈。由于这种测试常常给很多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测试前的恐惧,测试中的痛苦和测试后的反感,是许多大学生对体育测试的心理感受。这实际上背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宗旨,也难以培养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但12min跑是一种恒常运动,运动时间限定,运动强度(跑步速度)因人而异,只要是循序渐进参加锻炼,人体在这种状态下就不会产生强烈的刺激反应。我校开展12min跑测验多年,绝大多数学生跑完后都有一个共同感觉,“12min跑测验并不可怕,跑步时不痛苦,跑完后挺舒畅!” 3.3 测试过程可以控制 有些体育教师认为,12min跑测验虽然是一项很好的全身耐力水平的测验,对运动场地条件要求也不高,但是由于限定运动时间,在同一时间内很多学生跑完的距离是不同的,这给记成绩时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人数多了不易操作。我校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已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要做好场地的准备工作,在400m田径场测试时,在每50m处插面红旗(可用红黄旗交替),在每面旗处各画一条横线,如在校园道路上跑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其次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体验测验的意义和测试中注意事项,如准备活动、控制跑速和听到哨声时记住自己所在位置。再次,把学生平均分成两组,甲组先跑,乙组一对一盯人,听到哨声时看准同伴所处的位置,如与被试者所记相同,就登记成绩;如有不同,及时搞清后再登记。甲组结束后以同样方式测试乙组。最后,全部测试结束后,宣布每人成绩,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4 12min跑测验的评价标准 目前全国开展12min跑测验的高校还不多,有关这方面的评价数据也不多见。我校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供参考。现将我校一、二年级学生于1998年12月测试的12min跑成绩进行了统计,结果是男生:n=3066,=2669.6m,S=177.4m;女生:n=1005,=2210.3m,S=145.5m。运用累进计分制确定评分表,公式Y=KD2-Z,满分为100分,订在+2S处,在-3S处订为50分,根据累进计分情况进行修正,制定出12min跑测验大学生评价标准,可作为大学生有氧代谢能力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请看表1和表2。 表1 男生12min跑测验累进计分表与修正值评分表 成 绩D 值分 数修正值等 级 30206.973399.593000m100分 29706.691495.312950m95 29206.409591.202900m90特 好 28205.845783.532800m80很 好 27205.281976.552700m75 26204.718170.292600m70较 好 25704.436267.42 25204.154364.732500m65 24703.872462.22 24203.590559.882400m60及 格 23203.026755.732300m55 22702.744853.93 22202.462952.302200m50较 差 21702.181050.84 21201.899149.562100m45 20701.617248.46 20201.333047.542000m40很 差 表2 女生12min跑测验累进计分表与修正值评分表 成 绩D 值分 数修正值等 级 25107.0628100.982500100 24606.719095.72245095 24106.375290.71240090特 好 23606.031485.98235085 23105.687681.50230080很 好 22605.343877.28225075 22105.000073.33220070较 好 21604.656269.65 21104.312466.22210065 20603.968663.06 20103.624860.16200060及 格 19603.281057.52 19102.937255.14190055 18602.593453.03 18102.249651.18180050较 差 17601.905849.59 17101.562048.27170045 16601.218247.21 16100.874446.41160040很 差 作者简介:黄滨(1955-),男,江苏南通人,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32 参考文献: [1] 李旭如,等.1985~1995年学生体质的动态分析[J].体育学刊,1997,(2):51~55. [2] 李瑞年.试论全民健身[J].体育科学,1998,(5). [3] 刘纪清,等.实用运动处方[M].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93. [4] 蔡秋,王步标,等.12min跑与20m往返跑预测最大吸氧量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1997,(2):37~40. 责任编辑:黄一飞 收稿日期:1999-09-20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6期 Vol.21 No.6 1999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学科管理模式改革初探 夏晓陵,刘海飞 摘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学科管理的一般模式是行政管理模式,它限制了体育学科水平的提高,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的要求,而学科责任人制度下的项目管理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学科建设改革值得借鉴的一种管理模式。 关键词:学科;行政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624(1999)06-0019-02 1 体育学科管理模式改革的依据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意识是高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与一般学科相比,普通高校的体育学科有着十分显著的特殊性。一般学科培养的主要是学生大脑的内涵,而体育学科培养的是这些内涵的载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学科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生产、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而体育科学除了教学工作外,它的科研活动仍然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因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最终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帮助来实现的。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普通高校体育学科的中心工作,体育学科管理模式的改革应当尊重教学规律,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依据。 2 体育学科项目管理模式的初步设想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学科管理的一般模式是行政管理模式。它通过行政流线路将本应成系统的各运动项目横向分割而集中于行政单位的管理之下。行政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虽然也能维持运转,但却难以摆脱低层发展的通道。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违背了体育学科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限制了体育学科水平的提高,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体育学科建设改革首先应从管理模式上回归体育学科内在规律之要求,实行学科责任人制度下的项目管理模式。 学科带头人必须具备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等项条件。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指导各项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并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负责体育学科科研工作的总体规划、研究方向,并组织实施。 学科内部结构以项目组为单元,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组负责人全面负责该项目教学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并对教学质量负责;同时负责组织该项目的运动队训练、竞赛工作和群体工作等等。 学生从一年级起即实行自主选项或双向选择选项制度。各项目组实行分层教学,即通过检测,把不同素质、技能基础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分别教学、达到各层次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项目组按教学分层设岗,教师实行聘任制竞聘上岗,由学科带头人和项目组负责人通过考核,按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聘任相应层次岗位的教师,同时拉开不同层次岗位课时含金量的差距,鼓励竞争。 3 学科项目管理模式的效果预测分析 3.1 有利于实现目标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采用学科管理模式,学科带头人对学校负责,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责、权、利挂钩。学科带头人聘任项目负责人,把学校下达的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项目组负责人身上,由各项目组负责人组织实施,完成各项目组的目标任务,同样责、权、利挂钩。学科每个成员都对自己的责、权、利心中有数,无需多大的鞭策,人人都会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的终点便是考核目标绩效,兑现奖惩。显然,学科项目管理模式更加流畅、高效。 3.2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科集体和教师个体两方面的科研积极性,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 学科项目管理模式把整个学科的规划、发展、科研任务落实到学科带头人肩上,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群龙无首的状况。一方面他可以组织起集体的智慧开展对大课题、大项目的科学研究,使学科的科研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另一方面由于各项目组之间和内部形成的竞争机制的作用,也将促使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称层次。这样,两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调动起来,学科的整体水平何愁不会突飞猛进呢? 3.3 有利于各项目教学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利于提高分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同样,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采用学科项目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在学科有组织的科研力量支持下,为各运动项目的分层教学确立科学、周密的教学体系,明确不同层次各教学时段的具体任务、要求,使整个教学规范、统一,循序渐进。其次,同一项目各层次的教学,均由该专长的教师担任,一般说来自然要比非所长专项教师上得得心应手、效率高。同时,由于各项目组自成相对独立的单元体系,有利于各项目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再次,各项目组实行分层教学,就能有效避免以往那种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提不起兴趣,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同样提不起兴趣的状况,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项目的技能。 3.4 有利于各项目组之间形成团队竞争机制,促进学科的发展 采用学科项目管理模式,各基础组虽然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却有着相同的基本教学目标、任务和相同的管理机制,就可以制订统一量化的目标尺 度来进行评比考核。奖励先进,激励后进,自然就形成了项目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团队竞争机制,从而提高整个学科的教学、科研水平。 3.5 有利于各项目组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项目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采用学科基础管理模式,各项目组自成体系,大大增强了个体之间的可比性,就为在项目组内部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创造了条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项目组实行分层教学,我们只需拉开不同层次教学课时的含金量差距,越高层次的教学,课时含金量越高,教师凭自己的实力竞聘上岗,学科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由学科带头人和项目组负责人定期考核聘用。人人都会感到压力,人人都会把这压力变为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这样,良性的竞争机制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会有一种更深的理解,它不是一个由若干线条和方块搭起的框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靠自身机制产生动力而不断发展的学科细胞体。纵向;行政流清晰、流畅;横向;教学、科研、运动队等等你追我赶,蒸蒸日上,较好地体现了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诚然,把这一模式付诸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一个项目课程的开设需要一定的规模,如果过于狭小就难以操作。但我们正好可以据此调整、确定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项目课程设置,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个别虽然规模小但又不能弃舍的项目课程,也可作些灵活的调整组合,以适应这一模式的动作。总之,学科项目管理模式应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学科建设改革值得借鉴的一种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夏晓陵(1955-),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副教授.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32 责任编辑:黄一飞 收稿日期:1999-08-17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6期 Vol.21 No.6 1999 散手运动致运动性疲劳刍议 马敏跃 摘要:分析散手运动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同时强调了医务监督在散手运动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散手运动后疲劳的消除方法手段的建议。 关键词:散手;运动性疲劳;医务监督恢复 中图分类号:G852.4;R8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1999)06-0045-02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sports fatigue in free sparrer MA Min yue (Zhejiang police higher training school,Hangzhou 310007,China) Abstract:Analyzed on the reasons of the sports fatigue, and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prevention in free sparrer.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on ways to remove the sports fatigue. Key words:free sparrer;sports fatigue;medical prevention;recover 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体能性项目。对于体能技巧兼而有之的散手运动项目中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较少,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对散手运动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及消除疲劳的方法手段的建议。 1 散手运动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原因 散手运动是双方运动员运用进攻、防守等技战术,直接击打对方的身体得点或击倒对方来取胜的技击性运动。每场比赛进行三局,每局三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每局比赛中双方进行间歇性攻防,一次攻防时间短可不到1秒,也可长达1分以上。要求队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疏忽,就会被击伤或击倒,故该项目体能和技能都很重要。一场比赛(或训练)以后,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体液无机盐的丢失 散手运动需穿戴护具,攻防时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均较大,致使人体大量出汗,并伴有大量的盐分丢失,影响了循环的血容量及渗透压,致使运动能力下降。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1.2 神经能量的消耗 如上所述,散手运动是在双方剧烈的接触性进攻与防守中进行的,所以精神高度紧张,故其神经能量的消耗极大,从而导致疲劳产生。 1.3 能源物质的耗竭 短时间的攻防对抗,能使人体肌肉中的ATP和CP浓度下降,其中特别是CP含量的减少,是快速攻击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剧烈的进攻与防守的过程中,大脑皮层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而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是血糖,散手运动中血糖暂时降低可能导致大脑功能的降低,产生脑的疲劳。在快速的进攻与防守中,骨骼肌中的糖原的进行无氧酵解,使肌糖元贮备减少,从而导致肌肉收缩力的降低,即出现肌肉的疲劳。 1.4 中间代谢产物的维积 糖酵解的结果致使血乳酸明显升高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进一步拢乱人体生理机和代谢,加剧疲劳的发展。 2 散手运动中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任何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都是训练—→疲劳—→恢复(疲劳的消除)—→再训练的循环过程。在实际训练工作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必然的,前苏联著名教练曾说过:“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但运动后的疲劳如得不到及时消除,必将导致下一次训练的质量降低,如果长期在疲劳状态训练,会进一步导致过度疲劳,对身体的健康与运动能力的保持提高都有很大的劣性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消除疲劳是实际训练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笔者针对散手运动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恢复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2.1 注意热身活动和训练比赛后的放松练习。 运动训练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运动前要重视热身活动,特别在寒冷的冬春季节,热身活动更要充分,以便运动中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能力,避免运动创伤。大运动量训练后,要重视放松活动,以利于乳酸等代谢物的消除,并可安排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以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 2.2 适当补液 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丢失水份,使血容量减少,血粘度增加,从而影响血流畅通,使运动能力受到影响。因此适当的补充水分是很重要的。补水中添加少量盐,一次补水过多会造成肠胃不适,但若等口渴时才补充水份,水的丢失已过多。因此,运动中要适时、多次、少量补水。 2.3 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能源物质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于维持机体运动能力至关重要,因此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必不可少。另外糖等能源物质的补充也很重要。 2.4 要重视心理训练及恢复 散手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可激发运动员良好的训练比赛动机,减轻心理负担,节省由紧张引导的神经能量消耗。从而减轻疲劳程度。训练或比赛后可有选择地听一些音乐及进行趣味活动,以此来调节精神状态,稳定情绪。这样既能消除运动中的紧张状态,也能消除赛后的神经疲劳,对于疲劳的消除十分有利。 2.5 其它 热水浴、理疗、按摩等手段也是促进疲劳消除的常用方法。另外,活血补血、补肝肾、强筋骨等不含国际奥运会规定的违禁成份的中药的使用,也是清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加强散手运动训练(比赛)中的医务监督,如晨脉、血压、血红蛋白、血清睾酮、皮质醇、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的监控,食欲、睡眠、精神状态等主观指标的感觉。一旦发现问题,应分析原因,及时调整,以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3 小结 3.1 散手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散手运动员易产生运动性疲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3.2 加强医务监督是预防过度疲劳必不可少的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 3.3 水、微量元素、维生素及糖等能量物质的补充,能有效地防治运动性疲劳,理疗、按摩、热水浴、中草药的合理运用,也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强力手段。心理训练及恢复对散手运动员也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马敏跃(1966- ),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作者单位: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07 责任编辑:韩照岐 收稿日期:1999-00-00
Sports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S SCIENCE 1999年 第21卷 第6期 Vol.21 No.6 1999 浙江省优秀划船运动员赛前血清某些激素浓度的变化 陈伟,王建江,曹棉英,何东江 摘要:通过比较划船运动员赛前和平时(对照)血清中某些激素的水平,发现有明显差异,女性睾酮从1.59下降至1.18nmol/L,男性睾酮则从18.93上升21.69nmol/L;女性皮质醇从543.4下降至206.0nmol/L,男性皮质醇从543.7下降至226.0nmol/L,男性雌二醇从0.158上升至0.310pg/L;T3及T4均有显著性下降。结果表明优秀划船运动员赛前晨起血清激素水平较好,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同时有调动免疫系统,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关键词:划船运动员;平时;赛前;血清激素 中图分类号:G861.4;R8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1999)06-0054-03 The changes of some serum hormones concentration in Zhejiang outstanding rowers before competition CHEN Wei1,WANG Jian jiang2,CAO Mian ying2,et al (1.Zhe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Hangzhou 310004,China; 2.Zhejiang rowing team,Hangzhou 310007,China) Abstract:By comparing between the changes of serum hormones concentration before the competition.The testosterone in female decreased from 1.59 to 1.18nnmol/1,though it in male increased from 18.93 to 21.69nmol/L.The estradiol in male decreased from 0.158 to 0.310pg/L.The cortisol in female decreased from 543.4 to 206.0nmol/L,and also in male decreased from 543.7 to 226.0nmol/L.The thyroxine and the triiodothyrone in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would be benefit to performance ,spring the immune system,and protect the body from hyperstress. Key words:rower;in ordinary;pre?competition;serum hormone 划船运动员赛前安静状态血清中激素水平与对照(平时)的差别及其意义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对浙江省划船运动员1998年全国锦标赛前半个月(为赛前状态)与平时训练状态血清中某些激素水平的比较,并初步地讨论其机能意义。Mujiak I等设计12周的高强度训练,对象为高水平的游泳运动员,第10周测试运动成绩。提出T/C与NSBT/C值与运动能力的变化高度相关。关于划船运动队赛前应激的生理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尚未见诸文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浙江省划船运动员61人,其中女性25人,男性36人;第一次取血时间距比赛三个半月,代表平时训练状态,作为赛前状态的对照;第二次距比赛半个月,代表赛前状态,两次均在清晨6∶00左右,采血时运动员为晨起安静状态。 1.2 指标及测试方法 血清睾酮(T)、皮质醇(C)、睾酮皮质醇比值(T/C)、雌二醇(E2)、雌二醇睾酮比值(E2/T)、甲状腺素(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所有测试均用放免法测定,放免药盒由DPC公司提供。 结果按男女分组统计,SPSS软件处理,经非参数两个相关样本的Wilcoxon法检查,P值小于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各指标两次测试的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赛前与平时时男女运动员血清激素水平比较(X±SD) 组 别 指 标男 性女 性 赛 前对 照赛 前对 照 T(nmol/l)21.69±5.27*18.52±3.521.59±0.61*1.18±0.47 C(nmol/l)226±85*543±93206±60*543±136 T/C(10-2)10.80±4.86*3.58±0.900.31±0.15*0.62±0.34 E2(pg/l)0.31±0.23*0.158±0.0450.326±0.225*0.68±0.48 E2/T(10-2)1.61±1.26*0.86±0.2925.45±25.92*69.32±69.48 T4(nmol/l)71±21.9*98.5±16.2100.5±17.1*57.5±21.2 T3(nmol/l)1.00±0.15*1.97±0.241.88±0.32*0.85±0.19 T4/T370.86±20.00*50.59±8.7254.15±9.76*68.77±21.9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3.1 睾酮、皮质醇、睾酮皮质醇比值 类固醇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睾丸和卵巢合成;皮质醇主要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合成,其作用是使蛋白质分解转化为糖;Kraemer WJ等用短时间力量训练的模型对未经训练的男女进行8周的力量训练后得出血清皮质醇水平无性别差异,本研究结果与Kraemer的结果一致。正常的训练状态使睾酮与皮质醇同步增长,T/C比值基本不变;如果在高强度的训练后或长时间力竭性运动,则将引起皮质醇浓度大幅度升高,睾酮降低,T/C比值下降,内环境稳态破坏,从而导致机体合成分解代谢的紊乱,故T/C比值是诊断过度训练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研究结果表明,赛前晨起安静状态男性运动员出现血清睾酮升高、皮质醇下降,血清T/C比值上升的现象,有利于机体合成代谢,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本次全国锦标赛的结果也表明运动员赛前状态较好。Mujika I等研究后认为T/C比值与运动成绩的变化高度相比,女运动员睾酮的分泌量为男性的10%,而游离睾酮更少,只有男性的4.5%,故T/C比值对女性的诊断价值不大。此外,蔡定芳等认为,低水平的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胸腺激素的分泌,胸腺激素能影响淋巴细胞的成熟,使运动员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 3.2 雌二醇、雌二醇睾酮比值 雌二酮与睾酮比值,运动员均低于普通人,睾酮是合成激素,有利于机体恢复,而雌激素可能对睾酮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作用,将睾酮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大强度训练后需要恢复,较低的E2/T可能是对训练适应的结果。本研究表明男性运动员E2水平在平常训练期低于正常值;赛前雌二醇上升到正常值的上限(正常值:15—40pg/ml),男性运动员赛前状态时雌二醇上升了近一倍,E2/T比值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赛前训练对内分泌的影响与平时训练时有差别,E2与刺激淋巴细胞活性及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有关;保护机体免受疾病侵害。 3.3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比值 在专业运动队,赛前训练与平时训练相比较,有着一系列的变化。训练结构上,日常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大强度的训练增多,但训练总量较平时要少;大强度运动对垂体—甲状腺轴具有一定的影响,甲状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腺,它所分泌的激素主要为T3和T4以及降钙素。T4在周围组织中经脱碘作用,有40%转变为T3,这是T3的主要来源;正常甲状腺素的生理活性有2/3由T3完成,血清T4/T3比值可反映血液中T4与T3之间的动态平衡。金其贯等用一次性力竭运动为模型,认为一次性力竭运动可以使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加强,刺激糖、蛋白质、脂肪和盐的代谢,有助于能量物质的分解,以供肌肉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本实验测定结果表明赛前大强度的训练过程可能消耗了甲状腺素,造成安静时甲状腺素水平的降低;赛前划船运动员安静晨起T4/T3比值上升,可能是由外周组织对T3利用率的增加或T4向T3转化速率减慢所致。赛前运动员血清T3浓度降低,低浓度的T3使主要依赖于血源性的肝、肾、心脏、肌肉等组织代谢降低,可能有生理性的保护作用。 4 小结 运动员在训练期和赛前,体内激素有明显变化。运动员赛前状态表现为甲状腺素、皮质醇大幅度降低。男性运动员出现睾酮升高,反映赛前合成能力的激素水平升高,降低机体分解代谢程度,同时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抵御疾病的能力。 作者简介:陈伟(1976- ),男,安徽铜陵人,浙江省体育科研所实习研究员.E-mail:numenspring @ china.com. 作者单位:陈伟 浙江省体育科研所,浙江 杭州 310004;王建江 曹棉英 何东江 浙江省划船队,310007 参考文献: [1] Mujika I,Chatard JC,Pasilla S,Geyssant A.Hormonal responses to training and its tapering off in competitive swimmers:relationships with performance,Eur J Appl Phyisiol.1996:74(4):361-366. [2] Kraemer WJ,Staron RS,Hagerman FC,Hikida RS,etc.The effects of short-term resistance training on endocrine function in men and women.Eur J Appl Physiol,1998 Jun,78(1):69-76. [3] 甄国栋,叶立生.类固醇与过度训练[J],体育科技,1997,18(1-2):59-61. [4] 蔡定芳,沈自尹.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网络研究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43-446. [5] 姜文凯,叶登辉.运动、健康、内分泌调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6] 杨在春,李庆棣.新编临床医学数据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 [7] 金其贯,黄叔怀.力竭性运动对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1998,19(1):62-64. [8] 查金顺.706例血清T3、T4RIA结果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6,9(3):174-179. 责任编辑:潘宪民 收稿日期:1999-06-28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我国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 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张 林1)、马志和2)、段 翔3)、徐增琪1)、刘雅玲1)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1) 海南师范学院2) 上海市体委3) 摘要 采用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我国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现状及其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目标、改革组织管理形式、培育乒乓球市场、加强法制建设与管理、开展经营活动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乒乓球 俱乐部 管理 市场经济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长期以来由国家投资办竞技体育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包括高水平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继足球俱乐部之后,全国各地正在酝酿或建立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以下简称乒乓球俱乐部),试图打破原有格局,寻求新的竞赛、训练、管理模式,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乒乓球俱乐部的出现能否使我国乒乓球运动继续保持原有优势,能否在社会变革中找到符合国情、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对实现“奥运争光”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对我国现有的乒乓球俱乐部进行剖析,分析所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困难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上海大众男子乒乓球俱乐部、黑龙江明星乒乓球俱乐部等12家乒乓球俱乐部,并对专家学者、教练员、企业家、记者等约60人(以下简称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访问。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体育俱乐部的专著、论文、报道,涉及乒乓球俱乐部的有关文件及各乒乓球俱乐部的文件、档案、制度及规章等。(2)调查访问法:走访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的部分人员,考察了部分乒乓球俱乐部的运作情况;利用“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研讨会”和全国乒乓球俱乐部比赛的机会,对与会的专家学者、教练员、企业家等进行了调查访问。(3)问卷调查法:向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41份,有效率为68%。(4)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百分率等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现状 3.1.1 我国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概况 从1993年我国第一家乒乓球俱乐部——北京联汇丰乒乓球俱乐部成立到1996年底,全国先后有12家乒乓球俱乐部挂牌。它们均按照中国乒协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注册,,属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事业团体。俱乐部在运动员人数上差异很大,有的仅为女或男队,或仅有3~4名国家队队员;而有的不仅包含男女一、二线队伍,还将少体校包含在其中。目前,大多数俱乐部由省市体委与企业合作共办,成立俱乐部董事会,下设经理具体负责,俱乐部冠以企业的名称。体委按省市乒乓球队原有的拨款数额,支付运动员的基本工资、训练费用,对日常训练竞赛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基本上维持原省市队的管理形式。企业每年向俱乐部投入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或注册资金,承担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奖励、福利、比赛费用等方面的开支。以俱乐部名义参加的比赛主要是一年一度的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赛,使企业的投资得到一定的体现——企业知名度的提高。 我国乒乓球俱乐部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都有待于探索与完善。目前俱乐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俱乐部与省市队并存的“双轨制”,即:政府与企业在经费上双重投入;分别以省市队或俱乐部的双重身份参加 全国锦标赛、乒协杯与俱乐部赛;由体委与企业对俱乐部实行双重管理;运动员、教练员既属于省市体委,又是俱乐部一员的双重身份;俱乐部既是专业性质的社会团体,又可以是经济型实体的双重性质。因此,我国乒乓球俱乐部的现实状况与人们普遍认识的高水平体育俱乐部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 3.1.2 对我国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现状的认识 职业化体育俱乐部的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对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职业化俱乐部之所以能发展至今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运用竞争、供需、价格等要素,充分调动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使俱乐部内在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纵观职业化俱乐部的发展史,它的产生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国家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余暇时间较多;二是运动项目自身特点。要求该项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比赛紧张激烈,对观众有吸引力。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乒乓球运动开展的条件比较简单,对运动员人数要求不严格,经济上投入相对较少,因此,在我国建立乒乓球俱乐部是可行的。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为俱乐部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同时,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与市场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只有当人民群众对此项目喜闻乐见,乒乓球运动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乒乓球运动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认为,在我国建立乒乓球俱乐部已具备一定的条件。在调查中,75%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我国建立乒乓球俱乐部是有必要的,对我国乒乓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且时机与条件基本具备;56%的调查对象认为,乒乓球俱乐部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必由之路,必将得到发展;39%的调查对象认为,乒乓球俱乐部当前存在的问题若能解决好,可以作为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补充。可见,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我国乒乓球俱乐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近年来,我国乒乓球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例如,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国内乒乓球市场不热,比赛机会少,人才浪费严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待遇低,出现强大的海外兵团,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解决我国乒乓球运动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了可能,为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乒乓球俱乐部的现状看,它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1)社会及企业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给予了关注与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各俱乐部平均每年可从企业获得30~40万元的资金支持,使部分省市兵乓球运动发展资金匮乏的局面有所缓解。(2)俱乐部运动员、教练员的待遇有了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在国内训练比赛的积极性。部分在俱乐部注册的国家队队员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俱乐部的一般运动员的年收入也明显高于同层次的其它项目运动员。(3)正在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企业管理的办法引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与运动队管理之中。运动员的待遇与运动技术水平、训练表现、比赛成绩挂钩,奖勤罚懒,进一步激发了教练员、运动员的敬业精神,调动了他们训练比赛的积极性。 乒乓球俱乐部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短,在人们的认识上、做法上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例如,如何既让运动员在经济上受益。又能提高乒乓球运动的整体水平;既不影响全局的发展,又能让俱乐部本身或是企业实现效益。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对俱乐部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如:俱乐部仅仅是扩大乒乓球运动发展资金的权宜之计;俱乐部体制将冲击我国乒乓球运动的举国体制;以及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眼前效果或经济效益等,这些都有碍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有73%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国乒乓球俱乐部“有成效,但问题不少”。 乒乓球俱乐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乒乓球市场不兴旺。俱乐部的存在和发展与市场的兴旺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没有市场,乒乓球运动的价值就难以体现出来,就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当前我国乒乓球市场不兴旺表现为:乒乓球比赛层次多,水平混杂,争夺不激烈,可观赏性不强;比赛少,尤其是高水平比赛少,而俱乐部比赛次数与观众则更少。由于乒乓球市场不兴旺,俱乐部成为一种纯消耗型的事业团体。(2)俱乐部的归属与管理权不明确。俱乐部的归属与管理应遵循责、权、利相匹配的原则,实行统一的管理。目前由于体委与企业在俱乐部中均有各自的利益和责任,他们时常从自身利益角度来行使权力,致使俱乐部不能实现集中统一的领导,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牵制和对抗的现象,影响了俱乐部的正常发展。(3)俱乐部法规建设不完善。尽管中国乒乓球协会颁布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俱乐部章程〈试行〉》,但是在一些方面规范不明确,操作性不强。许多俱乐部未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人治”色彩比赛浓厚。(4)企业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乒乓球俱乐部是在当地政府的撮合下形成的,企业期待政府给予一些优惠改革,使企业对俱乐部的投入能得到一些回报,但大多没有实现。全国俱乐部比赛使企业得到一定的社会效益,可企业自感回报率太低。企业对俱乐部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过去那种企业赞助运动队,企业出钱,体委用钱,企业对俱乐部运作相应的决定权不能完全到位,致使部分企业对办俱乐部热情不高或采取观望、等待的消极态度。(5)俱乐部资金来源不稳定。目前大多数乒乓球俱乐部属于纯消耗型,而且开支逐年上升。面对这种局面,不少企业感到棘手。由于俱乐部没有“造血”功能,无法创造新的经济来源,就只能维系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并随之而波动。 3.2 关于我国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对策 3.2.1 俱乐部的发展目标是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引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之中 当前资金缺乏是制约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俱乐部体制并非解决资金来源的唯一途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若运动队没有形成良好的内在运行机制,,增加资金的投入也不能真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95%的调查对象认为,建立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不仅仅是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待遇,更重要的是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来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因此,我国建立乒乓球俱乐部的目标应指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逐步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企业化管理引入乒乓球运动之中,促使乒乓球运动资源合理配置,最终达到促进乒乓球运动水平的提高的目的。 3.2.2 乒乓球俱乐部应向投资多元化的股份制形式发展 80%的调查对象认为,现阶段企业对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缺乏独立运作的条件,需要体委的参与配合。54%的调查对象提出,俱乐部理想的发展模式应为事业型与经济型两者兼而有之的实体。由于俱乐部刚刚起步,在许多方面需要得到体委的支持与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目前乒乓球俱乐部多以企业与体委联办的形态存在。它作为一种过渡形式,有助于促进俱乐部的形成。但这种联办形式存在一些诸如产权不明晰、管理权限交叉、多头领导、企业积极性不高等弊病,不宜长期存在,否则它的负面影响将妨碍俱乐部的发展壮大。因此,随着乒乓球市场的壮大、法规的健全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最终应向以企业为主的投资多元化的股份制形式发展。体委从俱乐部的具体管理中超脱出来,对俱乐部进行宏观管理或仅作为俱乐部的投资方。俱乐部实行企业化管理,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价格和供需三大要素来经营,使俱乐部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75%的调查对象认为,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乒乓球俱乐部最终将成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主体力量。 3.2.3 要大力培育与壮大乒乓球市场 乒乓球市场是体现乒乓球运动价值,使投资、资助者得到回报的重要场所。只有当乒乓球运动能给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吸引群众观看比赛,这个市场才能形成与壮大;也只有壮大和成熟的市场,才能吸引投资与赞助,使乒乓球运动获得更多的资金。德国乒乓球俱乐部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俱乐部赛制安排科学合理,12个甲级俱乐部都是通过年度俱乐部赛逐级升上来的。德国的乒乓球比赛相当频繁,每年的甲级俱乐部赛实行主客场制,持续时间近半年,当地电视台经常转播比赛实况。由于俱乐部的比赛成绩直接影响俱乐部的名声、经济来源以及运动员待遇,俱乐部及运动员都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比赛,使比赛紧张激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相比之下,我国乒乓球俱乐部一年仅有一次赛事,加之俱乐部的注册制度、运动员参赛资格等方面不尽科学完善,乒乓球俱乐部在社会上影响不大。我国乒乓球市场的培育与壮大首当其冲的是比赛制度的改革。有56%的调查对象认为,乒乓球俱乐部的赛制要改革,增加比赛场次,包括实行主客场制。当前应在保证国际重要赛事的前提下,根据“以赛带练”、“以赛促练”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组织俱乐部比赛,划定参赛队的水平与层次,建立升降级制度,增加比赛的对抗性和激烈程度,试行主客场制,利用当地观众对本地球员的爱慕心理来壮大乒乓球市场。此外,通过传播媒介,组织类似CCTV擂台赛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比赛门票的促销活动、球迷的组织发动工作,建立俱乐部会员制度;组织著名运动员的表演性比赛、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普及乒乓球运动的知识等等,均有利于乒乓球市场的形成。调查结果显示,近2/3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国乒乓球市场是有前途的、有潜力的,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使乒乓球市场壮大与成熟起来。 3.2.4 加强俱乐部法制建设,形成依法管理的局面 80%的调查对象认为:现阶段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要循序渐进,要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使俱乐部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国际上,各国单项运动协会都十分重视依法规范俱乐部的运作。我国乒乓球俱乐部尚处在探索阶段,特别要注意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此,中国乒协及其管理机构要加强对俱乐部的宏观控制与协调,乒乓球俱乐部不能一哄而上,要运用法制对现有俱乐部保持相当的约束力,采取“先立后破”的方针发展俱乐部,并在政策上引导俱乐部走向完善与成热,逐步建立健全有关俱乐部的法规制度。当前要针对俱乐部急待解决的问题,着手制定一些关键性法规,如:俱乐部的审批制度、注册制度、比赛制度、运动员转会制度、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同时敦促各乒乓球俱乐部建立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运动员工资制度、奖励制度、运动员退役保险与就业制度等。 3.2.5 俱乐部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经营活动 乒乓球俱乐部经济来源是否稳定对俱乐部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甚大。在国际上,高水平体育俱乐部都不同程度地开展经营活动。德国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范围很广,除比赛广告、电视转播权、门票、办训练中心、制作纪念品等与乒乓球有关的项目外,房地产、餐饮业、商店、旅馆等都可能成为俱乐部的经营项目。因此,在一些俱乐部中有一个在经理领导下的产业经营班子,负责俱乐部资产的增值。在我国,虽然赞助形式是乒乓球俱乐部重要的经济来源,但92%的调查对象认为,俱乐部应具备一定的造血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经营活动是必要的可行的。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俱乐部应成为经济形的实体,建立两个下属机构,分别进行运动训练竞赛和经营活动,使俱乐部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随着我国乒乓球市场的发展壮大,结合乒乓运动的特点及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加上政府的重视支持及相应的优惠政策,俱乐部开展经营活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完全可能的。 4 结论 4.1 我国乒乓球俱乐部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都有待于探索与完善。当前乒乓球俱乐部与省市队并存的“双轨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过渡形式。 4.2 我国乒乓球俱乐部取得了一些成效;社会及企业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给予了关注与资金支持;俱乐部运动员教练员的待遇有了明显提高;正在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引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之中。 4.3 我国乒乓球俱乐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乒乓球市场不兴旺、俱乐部的归属与管理权不明确、俱乐部法规建设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俱乐部资金来源不稳定等。 4.4 为了促进乒乓球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要着重在俱乐部的发展目标、组织管理形式、乒乓球市场、法制建设与管理、俱乐部经营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5 主要参考文献 1 蔡来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 蔡俊五.世界体育俱乐部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3 王小刚.德国乒乓球俱乐部概况.乒乓球,1996 4 孙汉超,等.体育管理学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1997-12-23收稿,1998-03-18修回 责任编辑:尹 玉
Sports 科技期刊 竞技体育在两种经济体制下运行特点分析 鲍明晓(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北京 100088) 摘要 研究主要探讨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行特点,认 为竞技体育在两种经济体制下运行各有优势与不足,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现代竞技运动发展规律的新型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借鉴竞技体育在两种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优势与长处。 关键词 竞技体育 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特点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Sport Under Both Planned Economic and Market Economic Systems Bao Mingxiao 1998, 18 (1):6 (Beijing Teachers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China 100088) Abstrac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sports under both planned economic and market economic systems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both systems have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competitive sport, which both suits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meets the rules of modem sports development, thus must critically inherit and as similate the strong points and advantages of both the systems. Key words sport, administration, economics, comparative study, management system, fund raising 1 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 竞技体育在不同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运行方式,这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决 定精神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的特点: 1.1 政治利益驱动 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多是新兴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建国伊始就面 临十分严酷的生存环境。对外它们要打破帝国主义的政治封锁和经济封锁,尽快 树立国际形象,获取广泛的国际支持。而在层层封锁的情况下,正常的外交手段 难以发挥作用。竞技体育的国际性以及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的外衣,使得它成为当 时条件下几乎是唯一可选择的突破封锁的外交手段。对内它们要恢复生产,发展 经济,也需要找到一种能展示新制度优越性,激发全体国民自信心、自豪感,增 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手段,而竞技体育具有天然的社会整合力量,它对民众 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正因为竞技体育在满足政治需要方面,比其它社会文 化活动更有效、更卓越,因此,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能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 局部超前发展。所以,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最大特点是政治利益驱 动。 1.2 高度集权式管理 为保证竞技体育在其运行中体现政府意志,政府就必然要对竞技体育实行高 度集权式管理。这种管理的主要特点是:(1)管办合一。(2)计划调控突出。(3) 经费投入财政统包。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尽管存在政府包得过多、体委统得 过死、社会办竞技体育的机制无法形成以及竞技体育发展活力和后劲不足等一系 列弊端,但是它在体现政府意志、完成国家任务,以及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竞技 体育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优势。 1.3 排斥商品化经营和市场机制 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基本上与市场不发生联系。价格信号、市场 供求对竞技体育的运作不产生导向和调节作用。尽管在今天看来,排斥商品化经 营和市场机制给竞技体育带来了诸如国家负担过重、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动力和 约束机制等弊端,但是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它也是合理和必然的。即使在提供 竞技体育职业化、产业化的今天,我们也不能搞一刀切,把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推 向市场,尤其是对那些普及程度低、商业价值小,但又代表国家水平的奥运会重 点项目,坚持财政投入为主还是相当必要。 1.4 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存在巨大反差 一方面奥运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不仅得到了原有的一份蛋糕,而且还得到 了一份因政策倾斜而附加的蛋糕,从而项目发展呈现人财两旺、欣欣向荣的态势 ;另一方面,非奥运项目应该得到的一份蛋糕也被切掉一块,于是投入不足,人 心不稳,项目发展萎缩在所难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普遍 存在。 1.5 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难以协调发展 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推崇的一项体育方针。 然而,从实践上看,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真正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实行 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更是如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之所以很难实现竞技体育 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1)计划经济一般都是短缺经济,国家用于 发展体育事业的资源总量有限,给竞技体育多了,大众体育就显不足,反之亦然。 因此,计划经济的短缺性质从经济实力上决定了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难以协调发 展,除非一国愿意牺牲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在低水平上搞协调。(2)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体育组织结构是一种依附行政权力构架的纵向组织结构,缺乏覆盖全社会的横 向组织网络。这种组织结构对发展高度组织化的竞技体育有显著优势,但是对发 展小型、分散、自愿、自治大众体育就缺乏必要的效能,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体育组织结构的局限性也使得二者不易协调发展。(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项 社会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意志。一般来说,凡是在当时的条件下 能较大程度地满足政府需要的事业都会得到较快的发展。与大众体育相比,竞技 体育功利性更强,具有满足政府需要的政治功能和外交功能,对外它能扬国威, 显国力;对内它能聚人心,顺民意,因此,它更容易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政 府对竞技体育这种功利性的要求和偏好,也是造成二者难以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的运行还表现出与大众体育难以协调发展的 基本特征。 2 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行 市场经济体制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而言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各种模式,各 种模式在经济运行中各有特点,但是作为市场经济它们有一致的共性。这里,仅 从共性出发,对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特点归纳如下: 2.1 市场配置竞技体育资源 探讨竞技体育发展动力,从根本上讲,要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上去寻找。计 划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的资源是由体现政府意志的计划手段来配置的,因此, 在这一体制下,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的资 源是由价格信号引导的供求机制和利益机制来配置的。因此,这一体制下,竞技 体育发展的动力是市场,不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竞技体育资源配 置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也是全局性的。主要表现在规模、结构和组织形 式等方面。从规模上看,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模大体上是与一 国竞技体育市场规模相适应的。美国竞技体育消费市场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西 方国家里是最大的,因此,它的竞技体育发展规模也是这些国家中最大的。从结 构上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其竞技体育总体结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因项目 商业价值不同而表现出结构失衡的问题。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不同的是,这里的 失衡不是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造成的,不表现为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发展不 均衡,而是由于各种运动项目进入市场的程度以及利润回报率不同决定的。表现 为商业价值大的运动项目与商业价值小的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从组织形式上看,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竞技体育的组织“细胞”不是依附于各级体育行政机构的 运动队,而是具有独立产权的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的协会和俱乐部。它们的运作 不是根据政府的意志,而是依据市场的需求,即使是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协会 和俱乐部,也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自主经营、自求生存、自我发展。因此,它们在 项目设置与调整,运动员的买进与卖出,教练员的聘任与辞退,后备队伍的培训 与选拔,以至俱乐部产权转让和重组等方面都能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地作出自主决 定。近年来,尽管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西方国家政府,也开始仿效社会主义国家 做法,对代表国家水平的俱乐部和运动员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但是,这种资助 绝不是对市场配置这一根本做法的替代,而是在市场配置基础上,试图在一定程 度上矫正这一配置方式某些缺陷。况且,由于资助的力度不够,这一做法目前看 来还收效甚微。所以,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最大特点,就是市场在 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2.2 自治化管理 目前,我国体育理论界,常常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管理方式概括为与计 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式管理相对应的分权管理,这种概括并不准确。这是因为,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大多不设主管体育运动的政府职能机构,即使有少部分 设了,也基本上是名义上的,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因此,无权也就谈不上 分权,尤其是竞技体育的管理更是如此。在奉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里,竞技体 育一般被视为能够依托市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并能带来巨大收益的一项产业, 它产出的是“私人产品”而不是“公共产品”。而在这些国家里,政府的职能又是被 严格限定在“公共产品”领域。所以,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第2大特点 就是自治化管理。这种自治化管理之所以能实现,除了上面所说的大体制的原因 以及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这种体 制下的协会和俱乐部都是产权关系明晰,并具有各自利益的事业实体和经济实体, 协会与协会,协会与俱乐部以及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不是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 而是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这种性质决定了协会和俱乐部都具有自组织能力。从 动力机制上看,协会与俱乐部的运行动力来自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对俱乐部 所有者承担的经济责任。因而,它们始终处在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激发状态, 而这一状态又促使它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从调节机制上看,协 会和俱乐部作为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它们经营什么,不经营什么,不是由政府 指令来调控的,而是由市场需求与价格来引导和调节。由于协会与协会之间,俱 乐部与俱乐部之间存在经营内容、服务质量以及价格和促销手段等多方面的竞争, 并且竞争的结果又是生死攸关的,它们必须具备根据市场需求的动态信息,自主、 迅速的调整自身经营方向和经营内容的能力。从决策机制上看,由于协会和俱乐 部大都是私有产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力义务明确,因而它们具有充分的自主 决策权,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市场的需求独立地进行投资和经营方面 的决策。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的管理,突出表现为协会和俱乐部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自主和自治化管理。 2.3 政府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和调控力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在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协会 和俱乐部又具有自组织能力,能够实行自治化管理,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似乎没 有必要对竞技体育进行调控。然而,从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走势上看,如果一国政 府奉行不干预政府,相信市场万能,让“看不见的手”按照自身规律调控竞技体育的 生存和发展,那么该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必然会出现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 尤其是难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这是因为:(1)现代竞技体育具有政治、外交、 经济、教育和文化娱乐等多重价值,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竞技体育都是希望实现它 的多重价值,为社会发展服务。倘若一国政府对竞技体育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 让商业原则决定运动项目的兴衰存亡和整个竞技体育发展走向的话,那么它最多 只能得到一个高度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竞技产业,最大限度地实行竞技体育的经济 功能,而不能全面实现竞技体育的多元价值。况且,过度商业化本身也会给竞技 体育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2)市场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弱点和 缺陷。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来说,市场能促进商业性运动项目的高速发展,但它 却不能解决公益性运动项目的生存问题;能实现资源在俱乐部层面上配置的高效 化,却很难实现资源在宏观层次上配置的最优化。同时,市场调控也使得竞技体 育内部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复杂化,从而引发罢赛、球场暴力、欺诈行贿、运动 员收入两极分化以及球员频繁转会等一系列不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因此,对于现代竞技体育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通过政府干预来弥补市场调控的缺 陷与不足,是确保竞技体育健康、稳定、有序发展所必需的。70年代以来,西方 各国政府就纷纷加强对本国竞技体育的调控,例如法国和加拿大就设有资助高水 平运动员的国家财政计划,每年给予本国优秀运动员一定的财政援助。但是,总 的看来,西方国家政府对竞技体育调控的手段和力度,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 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般来说,政府可用于调控竞技体育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手 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一般都不设主管竞技体 育的政府机构,也没有对竞技体育的财政拨款制度,即使部分国家政府不定期地 拨一点,其总量也十分有限。因此,它们对本国竞技体育实施调控的手段实际上 只是法律手段。法律手段尽管具有严格的强制性,但它显效周期长,远没有财政 手段和行政手段直接、有效。所以,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第3个特点, 就是这种体制下的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发展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和力度。 2.4 企业化经营 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组织结构是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尽管这种 体制下绝大部分协会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团型法人,俱乐部也有商业型和公 益型之分,并且大部分是公益型的,但是它们在运作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特点,就 是都实行企业化经营。这种企业化经营主要表现在:(1)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的 社会化的举办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只要愿意,并 具备符合法律要求的名称、场所、组织机构、资金数额,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就可以依法登记注册,成立协会或俱乐部,并且对协会和俱乐部拥有排他性的所 有权。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的举办体制是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的 开放式竞争化机制。而这一机制又是整个竞技体育能够实行企业化经营的重要基 础。(2)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机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技体育是建立在私有制 基础上的,因此,出资人组建协会和俱乐部的动机直接或间接地都会表现为对经 济利益的追求。职业俱乐部不言自明,出资人对俱乐部有直接的利益追求,俱乐 部的经营者要完成资本增值的任务。而对于那些公益型的协会和俱乐部来说,出 资人同样具有经济利益追求,只不过不那么直接罢了。首先,出资人投资兴办公 益型的协会和俱乐部或者给予它们一定的资金赞助,可以享受税前列支和减免所 得税等一系列的实际好处,从而减少了税费支出。其次,协会和俱乐部的出资人 一般都同时是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所有者,他们投资兴办公益性协会或俱乐部尽管 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兴办公益性事业的良好声誉以及协会和俱乐部 产生的社会影响,对树立出资人的企业形象,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的拓展,都 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协会和俱乐部的所有者,出于对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 的追求,必然要求协办会和俱乐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搞好与项目有关的各项经营活动,增加收益。(3)完善的法规制度是企业化经营的 重要保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协会和俱乐部的内部管理与运转是依据组建时制 定的章程来运作的。章程不仅对所有者和经营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责、权、 利作出了明确界定,而且也对组织制度和决策程序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因此,协 会和俱乐部的内部运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在处理外部事务方面,协会和俱乐 部可以依据市场经济体制下比赛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 法经营,并且很多西方国家也对协会和俱乐部拥有的权益给予必要的法律保护, 譬如,美国《公法》对电视转播权的保护;法国《大众与竞技体育活动的组织和促进 法》对协会和俱乐部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经营开发权的保护;西班牙、澳大利亚 等国《体育法》对协会和俱乐部的会徽、会标、吉祥物等无形资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 护等。这些做法不仅使协会和俱乐部实行企业化经营有法可依,而且也拓展了它 们经营范围,提高了经营能力。所以,完善的法规体系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竞 技体育能够实行企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 2.5 中介机构的广泛介入 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介机构的广泛介入。 中介机构对竞技体育的广泛介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中介机构来说,竞技体 育是一座金山,经纪竞技体育有着巨额商业利润。现代竞技体育的广泛性、国际 化使得各类运动竞赛,尤其是大型综合比赛和体育明星成为众多厂商追寻的最佳 广告载体。把企业、产品名称与运动会、体育明星挂起钩来,对树立企业形象, 促销产品,拓展市场都有实际的利益,因此,经纪的一方——买方有了;而对于 竞赛的组织者和体育明星来说,通过出售自己“形象”来获得大笔收入,自然是何乐 而不为的事,这样经纪的另一方——卖方也有了,于是中介机构通过自己专业性 的经纪活动,撮合双方交易,并从中获取佣金,也实现了自身的利益。因此,经 纪活动对竞技体育、中介机构和厂商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所以,中介机构的广 泛介入是利益驱动的必然结果。二是对协会、俱乐部和运动员来说,寻求中介机 构作他们商务活动代理,能扩大财源,增加财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增强与 社会各部门,尤其是与经济部门的交往与联系。因此,中介机构的介入也符合竞 技体育自身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 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法人的代理。主要表现为一些著名的中介机构对竞技体 育中各类社团法人的商务代理。例如总部设在瑞士的国际体育娱乐公司(ISL)就是 一个著名的跨国体育中介机构,它从1983年起就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商务代理,全 权代理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出售事宜。另一种是对自然人的代理。即一些体育 事务所和经纪人对运动员商务活动的代理。例如荷兰人赫曼斯就是一个著名的体 育经纪人,他不仅是克拉贝、普尼瓦洛娃等世界著名运动员的代理人,也是我国 选手黄志红、李彤的代理人。应该说,健全的中介机构和完善的体育经纪人制度, 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可以依托市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也 是区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运行状态的重要特征之一。 2.6 俱乐部运作的高效率 俱乐部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的基本“细胞”,它的运作也表现出高效、 有序的特征。主要表现是:(1)依法成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俱乐部的组建要遵循相 关的法律规定。一般来说,公益性俱乐部要依据所在国的《民法》、《社团法》和《体 育法》的相关规定依法组建;商业性俱乐部则要依据所在国的《公司法》、《反托拉 斯法》和《体育法》的基本要求依法登记注册。依法成立是俱乐部高效、有序运作的 重要前提。(2)产权关系明晰。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公益性的还是商业性的俱乐部, 其产权关系都是明晰的。尽管俱乐部组建时的出资有独资和股份合作两种,但是, 私有产权的性质决定了俱乐部的产权关系必然是明晰的。这样,俱乐部的所有者 与经营者的责、权、利的关系也就明确了,经营者对所有者负有资产保值和增值 的责任。所以,产权关系明晰是俱乐部形成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的重要条件,而 这一点又是俱乐部得以高效、有序运作的内在保证。(3)以市场为取向,自主经营。 首先,俱乐部作为市场主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励和满足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的体育消费需求为自己的经营目标,是直接或间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对利益的关怀迫使它们不断减低成本,提高效益。其次,俱乐部作为具有法人财 产权的完全独立的体育服务经营者,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和处理归自己经营的资 产,并承担资产经营的风险和责任。这样,俱乐部经营活动中的权与责对称、损 益边界明确、收支相抵的预算原则也就能够产生有效约束,从而促进了俱乐部资 产运作的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所以市场经济体制下,尽管一国竞技体育在宏观上 可能是无组织、无计划的,但是它在微观上却是有序和高效的。 3 参考文献 1 王维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马海涛.财政学概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3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996-05-27收稿
Sports 科技期刊 体育科学研究应用数学方法的思考 杨 毅(衡阳师专,衡阳 421008) 王秉彝(广东惠州大学) 摘要 指出了体育科学研究应用数学方法所面临的困难及存在体育科学的方法论基 础较弱、体育理论抽象化程度不高、数学方法应用仍处于数理统计水平等问题。 对体育科研应用数学方法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体育科学研究 研究方法 数学方法 1 体育科学应用数学方法所面临的困难 就体育科学本身来说,它涉及的分支学科较多,形成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 科。各学科之间有的相关又相互影响、制约,且各学科的基础、条件又不一样, 发展也不平衡。面临如此现实,势必给体育科学应用数学方法带来极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则是数学作为一种方法向其他科学领域渗透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外 部环境与应用的内在机制的建立,而且,数学方法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方法构成, 如果对它们不加区别,不加认真研究,消化吸收,不根据体育具体情况,会引起 思想上的混乱与应用上的错误。因此,不应认为所有数学方法都能应用在体育科 研中,但也不能因为应用某些方法存在困难,便断言不能应用为数学方法。 2 体育科学研究应用数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现代数学方法对体育科学渗透的前提条件,或者说体育科学研究 应用数学方法的内在机制,不外乎二个方面:一是取决于体育理论的抽象程度, 即对体育现象的质的认识水平如何;二是取决于体育科学是否具备了相应的方法 论基础。目前,体育科学研究应用数学方法是否具备这二个条件,或者说到底存 在哪些问题呢? 2.1 体育科学的方法论基础较弱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体育科学并未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独特的研究方法。 许多方法是从“外部”输入或移植过来的,很少有体育科学自己“发明”的方法,更 少出现体育科研方法向外输出和渗透的情况。另一方面是由于片面强调以方法论 代替具体方法,对新思想、新方法反映较迟钝,至今没有建立较完善的多元的、 多层次的方法论体系。这样,给体育科学研究应用数学方法带来问题。 自然科学中物理学可以说是应用数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它之所以能实现定量 化,其关键是对各种可测的基本作用量(如力)的确定,物理学有一套严格的实验方 法和实验手段,保证了各种作用量的测定。这无疑是对体育科学研究如何应用数 学方法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极好范例。 2.2 体育理论抽象化程度不高 目前,体育理论抽象化程度不高,定性研究还不完善。比如,运动训练学到 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种以体育哲学理论为基础的运动训练理论,而绝大部分运 动训练理论是以运动生理、心理以及运动医学为基础,同时,还不能很好地、完 备地应用数学模型方法。 2.3 对体育本质的认识还存在不确定性 这个问题反映在体育理论方面尤为突出。如对体育的概念、功能、作用等讨 论的文章特别多,可以说是还处于“争论”的过程中,对体育的本质的认识出现模糊 性,体育科学是属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等等,都为定量化造成困难。就目前 体育理论水平还没有能力将许多体育现象归纳、抽象出其基本要素、基本关系和 基本结构,仍处在对质的认识的不确定性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应用现代数学 方法是没有基础、不切实际的。至少是应用现代数学方法是非常困难的。体育科 学的基础学科如此,其整体水平也是如此。 2.4 数学方法应用仍处于数理统计水平 从当前发表的论文应用情况看,体育科学应用数学方法基本上仍处于数理统 计的水平。这是由于体育科学本身尚处于大量积累经验,广泛收集材料的“初级阶段” 所决定的,数学方法对体育科学的渗透,主要还是体现在二者交叉所产生的体育 统计上。然而,很多体育事物往往是随机因素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共存的。 如体质,就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遗传因素等等;运动训练效果中除了成绩之外, 还有意志品质的培养、技术水平的评定等等难以用数学方法直接定量的因素。尤 其是竞技体育,定量分析的目的有时追求的并非是什么平均值,而是奇点。由于 这个奇点往往造成变量分布的不连续,常规的统计方法是无能为力,需要借助新 的思想和方法与处理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2.5 数学基础理论教育还未跟上 目前,体育科研中应用数学方法出现的各种问题,有许多学者发表了不少的 文章。究其问题的根源,还是数学基础理论未跟上,导致了数学基础理论薄,根 底不深,出现了片面、盲目,甚至错误地理解了数学方法应用时的条件、范围、 步骤、效果、意义等情况。 70年代末80年初我国体育界出现过学习体育统计的热潮,为配合广大体育工 作者学习和应用的需要,全国各地出版发行过数十种体育统计教材。教材中对数 学概念、方法的介绍注重通俗易懂是完全必要,因那时教学对象的数学基础较差, 其中部分学生是从文科考生中录取的。因此,体育统计教材中出现许多不成熟、 不规范、不统一、不科学的地方,是可以理解的。但今天数学科学已发展相当成 熟与完善,并不断以一种强有力的方法进入到别的成熟学科以及与其学科融合成 新兴的学科。若对这种发展趋势没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将会严重阻碍体育科学 发展的进程。因此,在现有体育统计教学中应积极向数理统计靠拢,向抽象化、 科学化靠拢。 当前,从体育院校(师大体育系)培养出来的体育本科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来看, 远远不能满足体育科学发展趋势的需要,更谈不上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显然, 提高体育科学工作者的数学素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长远的战略任 务。从当前来说,体育科研的最佳人员组成结构是体育科研工作者与数学工作者(或 物理工作者)结合,这种人员构成的合理性,可以充分发挥双向的优势,既可避免 双方的各自不足,也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果浪费。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体育科 研中的数学问题,与其让数学工作者进入体育领域从事研究活动,倒不如直接让 体育工作者掌握数学和数学方法这一现代科学的必备工具。这不仅是体育科学发 展进程的需要,也是体育科学形成自己独特方法体系的一个必备条件,更重要的 还有利于未来体育科学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具有合理知识能力结构的一大批科 研人才群体。 建议在现有的体育院系中应重视和加强数学素质的培养,普遍设置数学基础 理论的数学内容,如数理逻辑、集合论、微积分、微分方程、矩阵论、线性代数 等,并在此基础上较多地注重应用数学的学习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 3 体育科学研究应用数学方法的前景 今天,数学不断以一种强有力的方法进入别的成熟学科以及与其它多种学科 融合成新兴学科、综合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它作为一种“看不见 的文化”(A.L.哈蒙)以全方位的态势和高度准确、高度抽象、快速的信息,严格 的逻辑和应用的广泛性向人类生产的各个方面展示它对世界的影响和对其他学科 的渗透能力与力量(包括对体育科学的渗透)。当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 趋势:科学数学化正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尽管体育科学应用数学方法目前水平还不是很高,有些学科应用现代数学方 法还没有基础,甚至遇到的困难还相当的大,有的应用中还存在各种各式的问题, 要在短时期内实现体育科学数学化还有相当长的艰难路程。但体育科学毕竟已开 始从经验型向数学化、精确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已经开始了针对性的探索与研 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体育科学体系的前景会是光明的。马克思在一百多年 前曾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如果不应用数学工具,就不成其为精确的科学。”“一种 科学只有当它达到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我们相信,在当今科学 数学化的大潮冲击下,体育科学研究应用数学方法的灿烂前景一定会到来。 1997-06-15收稿
Sports 科技期刊 比较体育 中美体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 王永盛(青岛大学体育教研部,青岛 266071) 姜 明(山东体育学院) 摘要 运用实地调查和比较法对中美体育师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中美 体育师资的培养模式、体制、观念差异显著。美国主要特点是教育开放,选拔培 养体制灵活,课程设置时代色彩鲜明,注重教育实践等,中国在这几方面差距与 欠缺突出,美国的经验给我国体育师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体育师资 比较研究 培养教育 学位 1 研究目的 美国是一个高校林立、教育和体育事业都非常发达的国家。据1995年美国教 育部《教育统计》文摘报道,全美共有高校3 638所,其中公立高校1 579所,占4 3.4%,私立高校2 059所,占56.6%。由于教育和体育的同步发展,并得益于美 国实力超群的科学技术优势和雄厚的财力支持,以及良好的教育、体育基础,使 美国体育师资的培养和教育,通过近1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其完善的体系和特点, 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我国的体育师资培养和教育,与美国相比,由于国情、财力、教育和体育基 础等多方面原因,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两国体育师资培养教育进行分析和比较研 究,对于我们了解、学习和借鉴美国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对中国的体育师资培 养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逐步同国际先进的培养体制接轨,提供有益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访问法 实地调查和访问了美国10余所大学,与20余名体育系的主任、教授等进行了 访谈。通过电子信函(E-mail)和LNFORMATION Service,调查索取了20余所 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状况资料。与全美教育协会官员 和美国教师联合会以及加州高教委员会官员进行了访谈。 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国家教委出版的中国体育师资教育培养文件,查阅了美国高等学 校和中国一些体育院系有关体育师资培养和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籍管 理等文件汇编,并进行了归纳、比较和研究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美国高校体育师资培养现状 全美的高等学校形式多样。只有4年制以上大学才设教育系或研究生院(部), 在教育系和研究生院的体育系培养体育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全美4年 制大学80%设有教育系,各州的州立综合大学都有教育学院和体育系,全美的75 0所大学设置本科体育系或体育专业,约近300所大学开设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并授予硕士学位,80多所大学授予体育博士研究生学位。据统计,每年大约培养 的体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约20 000多人,其中研究生占半数以上。 3.2 美国培养体育师资的层次和特点 美国体育师资教育分学士、硕士、博士3个层次。美国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教 育,实行分权制,由各州进行地方管理。各州教育委员会及所有大学都明确规定: 只有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才有资格进入大学任教。所以,美国体育师资培养实际 上又可分为培养高校和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两个不同层次。硕士和博士学位由 大学下设的研究生院培养,分别授予体育与卫生、体育与娱乐博士、体育学、体 育管理、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比较体育学、体育哲学博士、 运动与训练、运动与康复博士等。现在美国大学中的体育教师95%以上都有硕士 学位,在4年制综合性大学及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中,体育教师约60%以上有博士 学位。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已经成为进入大学任教师的重要资格。 3.3 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条件、学分制度、课程设置及学位论文要求 美国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工作,由各高等学校自行进行,同在一个州 的各高校招生录取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只有获得学士学位,才能申请攻 读研究生,并要求提交大学的学习成绩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成绩,教授的推 荐信及阐述本人学习目的的材料。有些学校注重推荐教授的名望和参考学生大学 时的学习成绩来决定录取与否,并不要求有GRE成绩。有的学校则对申请入学者 进行一次程度和能力考试,来了解学生知识面和科研能力。在研究生入学选拔上, 学校体现了很大的灵活性,但遴选过程仔细。美国大学普遍认为,研究生是新一 代学者和未来教师的源泉,因此精心地完成挑选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1~2年,实行学分制,要求修完30~36个学分。博士研究 生学制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要求修完60~70个学分,对入学的年龄不加限 制。各校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也不同,有的学校要求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 并重,有的学校主张硕士阶段重点放在培养和掌握全面基础知识方面,对论文不 作要求。有的学校则只要求学生作出一项“科研项目”设计,或写出参加科研活动的 科研报告即可。其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体育教学硕士为 例,必修课为6门,每门为3学分。以研究方法与设计、教学理论方法、体育哲学 为主干课程。选修课为12~14门,每门为2~3学分,其中有1门是“独立学习和研究” 为2~4学分。学位论文为3~6学分。对博士学位研究生,则要求在授予学位时必 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对博士论文要求有创造性和贡献性价值,在体育某一领域 作出学术上的贡献。有的学校要求在授予博士学位前,论文要公开发表。一篇博 士论文占12~18个学分。其博士学位课程设置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体育管理博 士课程设置为例,必修课为7门,占21学分,开设经济学、财政预算、体育社会 学、美国体育法律、现代管理与领导艺术等课程。选修课为二十几门,占30个学 分。主要开设体育营销学、体育项目计划与管理、体育新闻学、职业与业余体育 管理、体育组织和行为管理、商业法律、竞赛策划与管理、广告学等课程。 3.4 严格的“淘汰制” 体育专业研究生实行“宽进严出”和严格的“淘汰制”,入学率高,淘汰率也较 高。除了经济资助原因使学生未能完成学业外,主要是未能通过考试和完成学位 论文(博士生比例高于硕士生),最终获得学位的只占研究生人数的2/3。研究院对 研究生实行宏观管理,体育系进行微观管理。博士生论文多数承担联邦及州的重 要课题,在进行答辩时,程序严格。 3.5 进入大学本科体育师范生基本条件及主要课程 美国中、小学实行6~16岁12年级义务制教育。美国各州对中、小学所有教 师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经过大学本科教育取得学士学位,并再取得教师资格证 书。教师资格证书要参加州政府举行的专门考试才能取得。各州的教师资格证书, 只能在本州使用,到其他州任教须再进行考试。美国师范教育对接受学生入学申 请时,要求学生在大学第2学年结束前,提出到教育专业学习的书面申请,并通过 教育学院的教育预先课程测验和职业技能测验,达到合格标准后,经原学习系和 导师推荐,并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才能进入教育学院学习。在入学标准上, 私立大学不受限制,更为灵活。对专项运动成绩和身体素质不作特殊要求。教育 学院体育系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完成130~140个学分,平均成绩达到“C”级以上, 方能取得教育学学士学位。若要进入公立学校任教,还要通过一项“国家教师基础测 验”(NTE)。有些则还要通过体育教学知识方面的考查。本科体育系学生必修课与 选修课课程的设置,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例,必修课为3部分,分别是公共基础 课(45学分),开设数学、物理、英语演讲及书写能力、行为科学等课程。教育基础 课(18学分)开设中、小学教育法、体育教学法、美国文化与教育史、教学评价等课 程。体育专业课分为理论(20学分)和运动技术(18学分)两部分,开设青少年体育 教育、体育竞赛与管理、运动训练方法学、单人运动项目、集体运动项目等课程。 选修课(30学分)为10多门,主要为社区体育、娱乐体育、体育康复、体育社会学、 伦理学、体育经济学等课程。 3.6 课程设置原则与特点 从上述课程设置来看,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的必修课是少而精,选修课范 围广,根据学生基础、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涉及学科多,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 占了相当比例,时代色彩鲜明。选修课侧重职业或专业的需要,为其今后的专业 生涯作好准备,强调掌握专门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仅限于1种能力,因为大 多数美国人一生要更换3次以上工作,教师也可能在几个不同专业任教。学生有独 立学习和研究的时间,许多学校提倡学生选修课跨学科、跨专业和跨学院。有些 课的指导教授,可从校外聘请,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本科体育师范生注重必修课, 课程精选实用性强,与未来职业联系紧密。选修课覆盖学科领域广泛,体现了“通才 教育”特点,这与美国12年级以下体育教师除了体育课外还要兼其他教学课程有 关。 3.7 学生实践与实习 美国师范院校联合会(AACTE)以及全美教育协会(NEA)等组织一致认为:“师 范教育课程必须建立在坚固原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师范生必须参加各种教育实 践活动。”美国大学体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主要是到大学固定的教育基地 ——中学去进行实习。关于实习,美国全国师范教育认可委员会在《师范教育认可手 册》中提出:“教育实习是从事一个时期的专业实践,师范生从中验证和再现已得出 的理论和形成自身的教育风格。”美国多数的高校要求学生在修完普通文化课和 教育、体育专业课程的1/3学分后,参加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并且认为:“教育实 习是一种全面和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师范生的知识、能力、教学技能、技 巧全面的考查和检验”(美国师范教育认可手册)。全美国教育研究院协会(CGS) 及下设的研究生院联合会(AGS)等组织,对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是要求研究生在高 年级学习期间,担任一学期的教学课,以培养和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在美国各大 学教师职称中没有助教职称,分别是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助教都由 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担任。大学一、二年级的普通教学课和专业基础课都分别由硕 士和博士研究生讲授。美国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1)在研 究生教学计划中,安排一个阶段的如何进行教学的课程。(2)指导教师定期观摩学 生的教学课。(3)组织各种教学专题研讨会,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教学领域中的问 题。(4)经常由有名望的教授举办教学方法讲座。这些都是美国高校在培养研究生 独立教学和工作的有效方法。 3.8 中国体育师资的培养现状 3.8.1 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数量 至1996年,我国体育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为:硕士授予点55个, 博士授予点6个,分布在全国24所体育院系和国家体委科研所。近20年中,全国 共培养了1 000余名体育研究生。1988年国家制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目 录》,1989年国家教委审定,全国共设82个大学本科体育专业培养点,培养体 育专业本科学士。在全国各类学校中的体育教师为30万人左右,学历情况参差不 齐,有大学本科、专科、中专毕业等。在全国普通高校中体育教师具有硕士以上 学历者,仅为3%,而美国为95%。我国20年中共培养体育研究生2 000余人,平 均每年培养50多名。美国每年约培养10 000多名体育研究生,是我国的50倍。 3.8.2 研究生入学选拔条件 中国国家教育部在1963年召开的全国高校研究生会议上提出了“保证质量、严 格要求”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命题的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以试卷分数划定录 取线,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年龄限定在35周岁以下,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 语及3门业务课。业务课包括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政治课和外国语由 国家教委统一命题,其他科目由招生学校组织命题。对业务考试要求是“面广、量大、 综合性强”,入学考试为初试(闭卷笔试)和复试,各校贯彻“保证质量、宁缺勿滥” 的原则。 3.8.3 学位、论文与课程设置 中国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中国对硕士生的要求是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 并重,在6个学期学习中实行学时制,课堂讲授为4个学期,科研活动与论文为2 个学期。博士生学制为3年,以科研为主,课堂授课学习共约2个学期,其余4个 学期均为参加科研课题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不兼任教学和指导科研、训 练任务。从课程设置来看,必修课显然较多,选修课较少,并且交叉学科和跨学 科较少,因为我国各高校明确规定,研究生指导教师由本学科、本专业副教授以 上人员担任;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领域,形成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开拓新的研究 区域,更难以利用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方法来使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3.8.4 体育本科生培养与教育特点 从中国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系学生课程设置来看,以山东体育学院体育系(199 5~1996学年)本科课程设置为例,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课(8门)、基础理论课(1 3门)、术科(10门)3个部分共计31门,选修课分为基础理论课、术科共13门。必 修课不仅太多,而且大大多于选修课,可供选修课程又太少,其弊端不言而喻。 其他体育院、系与山东体育学院相比差异不大,不再赘述。 4 结论与建议 4.1 美国实行教育开放和灵活的体育师资选拔培养体制、“宽进严出”和淘汰制原 则,使体育师资供大于求,在教师遴选上游刃有余,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 保证了未来教师队伍的素质。我国采取“严进宽出”,这种全国严格统一考试制度, 在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上,过分注重试卷得分和外语分数,不看学生的研究能力, 使一大批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考生仅以几分之差而失去了进一 步深造提高的机会,不利于人才的广选多出,使我国教育界和体育界对体育专业 研究生的需求矛盾日趋尖锐。要逐步改为“宽进严出”,引入“淘汰制”放开年龄限 制,既可满足广大求学深造者学习的愿望,引导众多的教育界、体育界成员向高 学历、高目标努力,又可扩大研究生选拔范围,增加生源,从优中选优。 4.2 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激励学 生刻苦学习,鼓励提前修完学分。实行更为灵活的学籍管理。 4.3 实行学分制后,体育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宜改为2年,有利于早出人才和缩 短培养周期,就我国目前体育专业研究生人才严重缺乏和我国现有学校规模教学 条件和研究生导师数量来看,应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和递增速度,社会和体育事 业的发展,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增加研究生 专业,适应体育的全面发展。 4.4 研究生每学年给予一定的独立学习和研究时间,培养其独立研究和工作的 能力。为未来开展独立研究提前适应。重视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 提高,研究生在高年级时可兼任本科、专科体育专业学生的部分教学课,锻炼和 提高教学组织和讲授能力,增长教育实践经验。 4.5 减少必修课数量,增加选修课科目和范围,重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 究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指导教师应跨学科、跨专业,甚至跨 学院,倡导学生积极涉猎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从其他学科中汲取知识营养, 适应体育科研向综合化和“大科学”观发展。 (本文得到了国际体育信息联合会副主席赵亚平先生的悉心指导,谨此致谢) 5 参考文献 1 Educational Statistics Digest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the U.S.1995 2 Paul. L. Deleser, The Development and Tendencies of Ameriean Graduate Education real People Press Utah, 1995 3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统计资料·1985~1995 1997-06-20收稿
Sports 科技期刊 试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 起(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部,哈尔滨 150080) 摘要 搞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的关键。必须加强师资 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教育,搞好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机制改 革,抓住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高两个中心环节。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师资 教学 科学研究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实现这 一方针,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使高等教育的体育教育改革与市场 经济发展相适应、体育师资素质水平与人才培养素质要求相一致。 1 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 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从教师的思想素质教育入手。有了坚强的思想基础, 才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树立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的精神,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 部为核心,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培养非党积极分子为骨干力量,做好教 师的政治思想工作。使教师深知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使每位教师都能及时地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和教育。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针对改革 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 课教育。”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首先武装自己,要以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也要先塑造自己,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 强化考核制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首要抓好教师书写教案规范化,备课、看课制度化, 教法研究经常化。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常规,达到有备无患,取长补短,是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对教师进行量化管理,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细则,坚持岗位 培训,对教师每一个单元教学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试,主要考教法)促进教师钻研 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部称为“平时大练兵,课前大比武”,对 教师的示范动作逐位进行录像考核,由部领导组成学术专家组进行打分,达不到 良好以上的教师,不许授课,待提高达到良好后方可授课。考核结果与评职、评 优等挂钩,并存入微机个人业务档案。严格考核起到了三个作用:(1)检查作用。 检查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情况,检查了教师教法实施与教学质量。(2)激励 作用。激励优秀者继续在实践教学中努力,促进了基本称职的教师迎头赶上。(3) 聘任工作的依据。 适应形势,加大教师管理机制的改革。教师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是搞 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完善一套比较系统管理制度,如教师考勤 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细则、教师奖励制度、教师惩罚制度、教师 聘任制度、部、室领导责任制度等。 3 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是深化改革的两个中心环节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和自身素质为前提。体育课教学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是 教学的基本方面。教学内容与教法则决定施教质量,要以内容充实、教学严谨达 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获得知识,增强体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 的方法和手段,养成自我锻炼能力和习惯,使身体素质能适应21世纪科技和体育 发展的需要。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教学法研究、 观摩课、听课等形式,使体育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去主宰教学全过程,创造条 件启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之以学习和锻炼方 法。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活动的动力和兴趣产生的基础需要”。教师在教 学实践中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充沛的精力学好科学文化 知识、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自我意识,以调动其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锻炼身体的 能力和习惯。在教学中以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 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达到自我锻炼,由“应试教 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以传授型教育向全民素质型、智能型和体能型教育转 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既可提高学生体育意志和能力,又增 进身心健康,也培养了锻炼方法和习惯,从而为终身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奠定了 基础。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志。科研成果是教师整体素 质水平的体现,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科 研两个中心环节,使我们的科研工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 向获奖者颁发奖金。鼓励发表论文。1995年至1996年度教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76篇,其中在国际上发表论文8篇,在全国范围内发表论文13篇,在省级发表论 文36篇,主编、副主编书6本,平均每位教师发表论文2.5篇。在省科研课题立《面 向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1项。 学科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龙头,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显著标志。必 须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学科带头人抓起,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培养与建设工作。 全校共有36名体育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15名,助教12名。建 立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教师的选拔使用、考核和激励,制定在职攻读研究 生制度,鼓励青年教师上进求实,提高青年教师层次。1996年2名青年教师报考 了北体与沈体硕士研究生,使青年教师茁壮成长。1996年有1名40岁以下教师晋 升了教授,成为学科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使中青年教师得到了培养和发展,19 95年有1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先进个人;2名青年教师被评为 学校跨世纪人才;4名获刘恩嘉奖学金;1名教师在全省体育教师理论考试中获个 人第2名、省高校团体总分第2名;1名1996年评为省青年教师;学校被评为《贯彻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先进学校,学校奖励5万元。使学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中青年教师逐步成为龙头的骨干力量,完成了新老交替,形成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队伍,使学科建设初见规模。 面向21世纪,加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领导班子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胆识。 在抓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又要注重学术带头人的发现与培养,使师资队 伍与建设有法可依,才能赢得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迅速成长,才能适应21世纪体育 教育发展需要。 1997-03-20收稿
Sports 科技期刊 体育场地与器材研究 ECA-1型多功能健身运动控制仪的研制及实验 李 捷(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北京 100084) 张兴堂 吴冬秀 李 鹏(河南大学) 摘要 ECA-1型多功能健身运动控制仪,是针对解决健身或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最 佳化的问题而设计的,它可以通过对节奏、心率(HR)及步幅之间的有效的控制,而 使运动时合理负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该控制仪采用集成电路技术、体积小、精 度高,方便可靠。经过对该控制仪用后所得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证明其设计原 理正确、方法可靠、且简单易行,并可用于体质测定及运动医学等。实验数据的 统计分析还提示我们,外源性节奏控制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运动负荷的方法, 而且对于强迫运动训练模式的形成具有积极性作用。 关键词 健身运动 心率 节奏 步幅 控制仪 1 设计原理及其组成 体育锻炼的关键在于适宜的运动负荷控制。ECA-1型多功能健身运动控制仪 既是通过对锻炼者的节奏、心率(HR)及步幅等之间关系的有效控制,向不同年龄层 次、不同体质锻炼者,从科学角度提供运动负荷的最佳化指导,从而达到使锻炼 者产生适应并进而提高健康水平效果的,其电路原理见图1: 图1 控制仪电路图 节奏控制电路(1)与低频振荡器(2)连接,由节奏控制电路(1)控制低频振荡 器(2)产生适合各种体质及年龄锻炼者的不同要求的脉冲信号,低频振荡器(2)的 输出端与音频振荡器(3)输入端连接,由低频振荡器控制音频振荡器与停振,音频 振荡器(3)与输出电路(4)连接,输出电路(4)中设置电脉冲节奏输出端以及与此 同步的发声脉冲输出和发光脉冲输出,同时该控制仪中还设置的可在控制仪各部 分工作时,同步进行计时的计时电路、计步电路(6)以及为控制仪各部分提供工作 电源和工作电源电路,在此控制仪中,由节奏电路开关s给出青年、少年、中年、 老年的一般锻炼节奏,开关s给出选定年龄后所下设的体弱、一般、强壮、专业训 练4档,例如,s选定为青年档0.25 s/步,则体弱为0.34 s/步,一般为0.31 s/步,强壮为0.28 s/步,专业训练为0.25 s/步等,以上共16档供锻炼者选择。 节奏信号由输出电路中的超小型讯响器出发约4 000Hz的声音进行节奏指示,在 电脉冲节奏信号的同时,发光二极管发出脉冲闪光,同时亦给出同步脉冲信号, 计步电路亦开始同步工作。 2 主要技术特点 ECA-1型多功能健身运动控制仪,电路全部由集成电路组成,因此体积小型 讯响器出发约便于的携带(相当于手表略大),工作精度高且稳定性好、成本低。该 仪器设置有多档节奏控制电路,适合于各种年龄层次及体质状况锻炼者的需要。 由于该机设有计时及计步电路,练习者每次练习都可以通过控制仪了解练习的情 况及进展,因而可以自我控制并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负荷——不断产 生适应,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目的。若用于运动训练则可由教练 员直接指导运动员控制运动强度、调整运动练习的能量级别及节奏档次水平,因 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在临床方面,也可对病人的康复提供适宜的负荷控 制,在运动医学和体质研究方面,控制仪则可广泛用于机能评定如台阶试验、列 杜诺夫联合机能测验等,并且由于该控制仪具有节奏同步脉冲信号,因而它可以 与其它测量包括计算机联机工作,完成更复杂的测试。 3 临场实验及其可行性分析 鉴于该控制仪旨在通过节奏与HR的关系调控练习者的负荷强度并使其最佳化, 因此我们针对其设计原理进行了可行性实验。 3.1 实验对象及方法 3.1.1 选取体育系本科男生40名,(有效28名)平均年龄22+0.84岁,身高1 75.56+3.52 cm、体重70+5.78 kg。身高及体重测量依全国体质调查细则办 法执行。HR测定采用上海产XF-5型HR遥测发射仪,接收机采用日产中三洋收录 机。身高体重测定采用无锡产ZT-120型身高体重计。考虑到步幅的变异性,40 0 m跑道间隔50 m固定课题组人员进行测量。成绩记录采用瑞士产跑表记录。每名 受试者均按4个节奏跑完400 m全程,两天完成,每天两个节奏,跑前及跑后均测 定其安静状态下HR及跑后即刻HR,计时方法按田径比赛规则执行。 3.2 实验结果分析 由表1、表2中可以看出,在0.25 s/步时。其与0.30 s/步时的HR变化没有 达到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但其水平已经趋近于0.1,且HR平均数差值仅在 5次左右,0.25 s/步与0.35 s/步具有0.0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与0.4 s/步则 具有0.01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充分说明,通过HR来控制运动负荷是完全可行的, 根据研究,HR在120~180次之间时吸氧量与功率输出呈线性相关(3)。以上节奏 与HR之间的关系变化也恰好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也证明ECA-1型控制仪的设计原 理是可行的,对于步幅的变异性及其与HR的关系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测试分析, 如表3、表4。 表1 不同节奏间运动前后心率统计均值 (次/分) n=28 节奏0.25 s/步 0.30 s/步 0.35 s/步 0.40 s/步 平均值运动前 运动后X+SD 81+2.35 173+2.94s 12 15X+SD 83+2.55 168+2.35s 13 12X+SD 85+2.35 164+2.55s 12 13S+SD 86+2.74 153+4.31s 14 22 从步幅统计值检验中也可看到,步幅快节奏情况下是比较大的,在慢节奏情况 下是比较小的,与慢节奏如0.35、0.40水平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我们 认为这不仅反映了受试者的功率输出问题,也反映了受试者在外源性节奏信号的 影响下,主体神经-肌肉控制模式分输出被动改变的问题(4)从受试者在不同节奏下 的成绩值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随着节奏的变慢完成400 m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表2 不同节奏间运动后心率均数的T检验 n=28 0.300.350.40 0.25 0.30 0.35t值 p 1.410>0.05t值 p 2.656<0.05 1.329>0.05 t值 p 4.916<0.01 3.993<0.01 3.048<0.01 表3 不同节奏时每隔50 m步幅平均值X(cm) n=28 0.25 s/步X+SDs0.30 s/步 X+SDs0.35 s/步 X+SDs0.40 s/步 X+SDs 1 2 3 4 5 6 7 8167+3.33 1683.53 167+2.94 165+2.94 162+2.75 153+3.14 155+3.14 159+2.9417 18 15 15 14 14 16 15171+3.53 171+2.94 169+3.14 167+2.94 164+2.94 159+3.53 159+3.53 157+4.3118 15 16 15 15 17 18 22157+4.12 157+2.94 156+3.14 155+4.12 154+4.12 152+3.92 149+4.90 153+4.3121 15 16 21 21 20 25 22142+5.09 146+5.49 141+4.90 138+5.09 142+5.09 137+4.90 137+4.90 136+5.0926 28 25 26 26 25 25 26 表4 不同节奏时每隔50 m步幅均数的检验 n=28 节奏0.30 s/步t值 p0.35 s/步 t值 p0.40 s/步 t值 p 0.25 s/步 1 2 3 4 5 6 7 8 0.30 s/步 1 2 3 4 5 6 7 8 0.35 s/步 1 2 3 4 5 6 7 80.922>0.05 0.699>0.05 0.570>0.05 0.510>0.05 0.560>0.05 1.961>0.05 1.111>0.05 0.510>0.052.262<0.05 2.511<0.05 2.723<0.01 2.183<0.05 2.0<0.05 0.25>0.05 1.142>0.05 1.360>0.05 3.752<0.01 3.723<0.01 3.552<0.01 2.771<0.01 2.551<0.05 1.990>0.05 2.506<0.05 0.992>0.053.925<0.01 3.580<0.01 4.718<0.01 4.584<0.01 3.546<0.01 2.802<0.01 2.927<0.01 4.167<0.01 5.697<0.01 4.296<0.01 5.469<0.01 5.188<0.01 4.002<0.01 4.114<0.01 3.761<0.01 3.911<0.01 2.555<0.05 1.930>0.05 2.698<0.01 2.773<0.01 2.062<0.05 2.508<0.05 1.890>0.05 2.941<0.01 在限定时间的情况下,身高与步幅、心率、成绩、体重等的关系究竟如何,尚 未见到资料报道,因此我们又对以上各项在限定节奏时间情况下的相关关系进行 了分析,并建立了其一元回归方程,如表5所示。 表5 相关系数表 n=28 0.250.300.350.40 步幅与成绩步幅与HR 成绩与HRr=-0.7 r=0.4 r=-0.35A259.14 A120 A243B=91.67 B0.25 B-53.21r=-0.55 r=0.1 r=-0.04A257 A145 A178B91.67 B0.11 B-256r=-0.57 r=0.38 r=-0.48A201 A76 A201B-36.87 B0.47 B-26.23r=-0.68 r=0.39 r=-0.19A201.55 A60.18 A152B-34.57 B0.49 B0.01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固定节奏条件下,步幅与运动成绩之间均是中等 以上负相关,且均具有显著性水平变化,即是在固定节奏时间的情况下步幅越大, 成绩越好。步幅与HR的相关处理则表明在固定节奏下,步幅越大、HR越快,成绩 与HR的部分负相关则表明,在固定节奏下,HR与成绩之间表现为有限的相关关系, 这表明个体的心率变化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个体适应能力的变异。 单相关分析有时会给我们造成一些统计假象,使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为了 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在以上单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步幅、成绩 与HR之间的净相关分析,如表6。 表6 成绩步幅HR的净相关分析 n=28 0.250.300.350.40 成绩与HR步幅与HR 步幅与成绩r23.1=-0.11 r13.2=0.23 r12.3=-0.65r23.1=-0.11 r13.2=0.09 r12.3=-0.55r23.1=-0.34 r13.2=0.14 r12.3=-0.48r23.1=0.11 r13.2=0.36 r12.3=-0.67 X1步幅X2成绩X3HR 从表6的净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在固定节奏条件下,步幅保持不变,成绩与H R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密切,在成绩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步幅与HR之间则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在保持HR不变的条件下,步幅与成绩之间则表现出了 明显的负相关。表6的分析表明了与表5分析结果完全的一致性。 5 小结 5.1 ECA-1型多功能健身运动控制仪的设计原理是合理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 保证个体运动负荷最佳化的健身运动辅助器械。 5.2 ECA-1型多功能健身运动控制仪,采用集成电路技术,体积小,精度高, 成本低,可以广泛用于健身运动,尤其是周期性运动如跑步、自行车、游泳活动、 健身器械练习等。其对象为普通大学生或其他各年龄层次的锻炼者。 5.3 从ECA-1型多功能健身运动控制仪的研制实验可以看出,尽管不同的个体 存在着较大的HR变异性,但节奏控制是使其呈现规律化的有效途径。 5.4 不同节奏条件下的HR与步幅及成绩等的变化关系提示我们,外源性节奏控 制信号,可以迫使训练者主体发生顺应性变化,必将导致机体的能量级别及适应 水平大大提高,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1997-04-20收稿
Sports 科技期刊 影响我国优秀女子400 m跨栏跑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 唐新发(湖北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荆州 434100) 摘要 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研究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国家田径队教 练、有关专家、教授及相关的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对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了 统计处理,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我国优秀女子400 m跨栏跑运动成绩的主要因 素应包括身体特征、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栏间跑节奏、速度分配和跨栏技术。 关键词 女子 400 m 跨栏 影响因素 Main Factors Analysis of the 400 m Hurdle Race Performance of Elite Chinese Women Hurdlers Tang Xinfa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Jingzhou Teachers College, J ingzhou, Hubei, China 434100) Abstract Based on documentation study, questionnaire and int erview with national coaches, experts and top level hurdlers,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process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women 400m hurdlers are, among others, the physical features, fitness training level, rhythm between hurdles, sp eed distribution, and clearance technique. Suggestions were then put forward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hurdle race, 400 m, woman, factor analysis, statist ics, training, rhythm, technique 1 前言 自1990年陈菊英以55.12 s 的成绩打破由印度名将乌莎保持的55.42 s的亚 洲纪录以来,我国女子400 m跨栏跑发展速度快较,1993年韩青又创造了53.9 6 s新的亚洲纪录,稳定了我国女子400 m跨栏跑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尽管如此, 我国女子400 m跨栏跑的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全面地、系 统地、综合地对影响女子400 m栏运动成绩的因素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的文献尚不多 见。本文力求以此作为突破点,把运动员的身体特征、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栏间 跑节奏、速度分配和跨栏技术作为影响女子400 m跨栏跑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相 关回归分析,找出我国优秀女子400 m跨栏跑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400 m跨栏跑 运动员的差距,确定我国优秀女子400 m跨栏跑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和身体素质回 归数学模型,为我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用了10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亚洲纪录保持者 韩青、前亚洲纪录创造者陈菊英和亚洲青年纪录保持者郑丽媛。 2.2 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面谈法和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特征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为了更好地反映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选用了克 托莱指数,即(体重÷身高)×1 000。其中体重的单位为kg,身高的单位为cm。由 表1求得研究对象的克托莱指数,把克托莱指数与400 m跨栏跑成绩进行相关回归 分析,求得其相关系数为0.80。经检验,这种高度相关具有显著性意义。由此建 立起一元回归方程为=39.11+0.047x。由于有了克托莱指数的回归方程,便可 以通过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数据,推测400 m栏的成绩,为女子400 m跨栏跑运动 员的选材提供参考依据。个子较高,身材适中,身体发育匀称,有力量的运动员, 有利于获得较为适宜的步长和快速的步频,同时避免过重的体重负担,从而获得 快速栏间跑和过栏速度。汉城奥运会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参加决赛的运动员, 也们的身高是1.65~1.80 cm,体重是57~66kg。本研究认为,未来我国优秀 女子400 m跨栏跑运动员理想的身高是1.72~1.80 cm,体重是58~65kg,出成 绩的年龄是23~28岁,训练年限是5~10年。 表1 10名运动员基本情况 姓 名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训练年限(年)400 m栏成绩(s)运动等级 韩 青 冷雪艳 陈菊英 张伟民 陈冬梅 黄艳红 郑丽媛 袁海英 李秀梅 李亚军 平均数23 23 28 25 27 26 21 20 24 18 23.51.70 1.70 1.78 1.73 1.63 1.78 1.73 1.70 1.68 1.72 1.7154 58 63 59 57 64 62 59 62 61 59.97 9 12 9 11 9 8 5 10 2 8.253.96 54.52 55.12 55.21 55.68 55.70 55.72 56.05 56.46 56.48 55.49国际健将 国际健将 国际健将 国际健将 国际健将 国际健将 国际健将 国际健将 国际健将 国际健将 3.2 身体素质训练水平 从调查的几项身体素质指标来看,研究对象的200 m成绩、400 m成绩、100 m 跨步跳的步数、立定10级跳的远度、铅球后抛的远度与400 m跨栏跑成绩的相关 系数很高,说明这几项身体素质对400 m栏成绩影响较大。把研究对象的200 m成 绩、400 m成绩与400 m栏成绩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求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8、 0.85,复相关系数为0.90(呈高度相关),显著性检验p?.005,有非常显著性 意义,据此建立二元回归方程为=2.63+0.53X1+0.75X2。即运动员身体素质速 度(耐力)类回归数学模型。200 m和400 m栏成绩的相关系数很高,尤其是复相关系 数为0.90,说明速度是400 m跨栏跑最基本的条件,在400 m跨栏跑项目中具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前苏联B.布列依泽尔在其研究中指出:“一个运动员无论他掌握 了多么完善的技能,只要他的平跑成绩不好,那他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取得400 m栏 的优异成绩。”亚洲纪录保持者韩青400 m跨栏跑的成绩为53.96 s,与1986年 世界纪录创造者斯捷潘诺娃的成绩53.32 s,只相差0.64 s,但两人400 m平跑 成绩却相差了3.2 s。由此看出,我国女子400 m跨栏跑成绩差,其主要原因是速 度贮备不够,尤其是400 m平跑速度太差。所以在训练400 m跨栏跑运动员时,首 先要抓速度训练,提高200 m跑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以保证 在速度提高的基础上提高400 m跑的能力,专项400 m跨栏跑才会有大幅度提高的 可能。 把研究对象100 m跨步跳的步数和立定10级跳的远度与400 m跨栏跑的成绩进 行相关回归分析,求得100 m跨步跳与400 m栏的相关系数为0.77(呈高度相关), 立定10级跳与400 m栏的相关系数为-0.68(其相关程度也较高),复相关系数为0. 89(呈高度相关),统计检验结果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据此建立二元 回归方程为=60.34+0.19X1-0.37X2。即运动员身体素质力量类数学模型。10 0 m跨步跳、立定10级跳都是反映运动员腿部力量和快速蹬伸能力的指标,其动作 结构和用力方式接近于连续起跨攻栏和跑跨结合。跑跨技术结合好坏,直接影响 过栏技术和过栏速度。过栏的上栏和下栏,对于运动员腿部力量要求较高,其肌 肉用力接近于跳跃时的用力。在跨栏过程中,跨栏运动员的肌肉必须由缓冲阶段 的拉长转向动态负荷最大条件下的积极收缩,所以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时 采用发展爆发力的方法是有效的。训练时,多做一些短跳(如立定跳远、立定3级跳、 立定10级跳)练习和长跳(如100 m跨步跳计步数或计时)十分有益,这些练习有助 于发展肌肉反复工作的能力。 把铅球后抛的远度与400 m跨栏跑成绩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求得其相关系数为 -0.78(呈高度相关),检验结果为p?.01,具有显著性意义,据此建立一元回归 方程=65.02-0.65X,即运动员身体素质协调类数学模型。铅球后抛是反映运 动员全身协调用力和上肢力量的指标。400 m跨栏跑是一项速度加跨栏技术的项目, 技术复杂,节奏性强,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好的协调能力。所以400 m栏运动员要取 得优异成绩,必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铅球后抛就是一项很好的身体素质训练手 段,它既可以发展运动员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又可以发展运动员的上肢力量, 上肢力量在跨栏跑中是不可忽视的,快速有力的摆臂能提高跑速,同时也能帮助 运动员维持跨栏步的身体平衡。在训练时,采用铅球前、后抛或实心球前、后抛 训练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分析了研究对象5项身体素质指标对400 m跨栏跑成绩的影响和作用,并 建立了运动员身体素质速度类、力量类和协调类3个回归数学模型,由于有了数学 模型,可以通过运动员的5项身体素质数据,推测400 m跨栏跑的成绩,从而为运 动员的选材、训练和比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3.3 栏间跑节奏 所谓节奏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动作所表现的快慢和时间间隔关系。本研究认 为,女子400 m跨栏跑的栏间跑节奏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9个栏间跑的时间间 隔和步数。为了找出存在的问题,把我国优秀女子400 m跨栏跑运动员创个人最好 成绩时的时间间隔和步数与前苏联运动员斯捷潘诺娃1986年在斯图加特创造53. 32 s的世界纪录时的时间间隔和步数进行对比分析。从栏间跑的步数来看,我国 运动员与斯捷潘诺娃相比,差距不算太大,这主要是指前5~7个栏间跑15步的运 动员,其中韩青比斯捷潘诺娃多2步,陈菊英和黄艳红比斯捷潘诺娃少2步,袁海 英和李亚军与斯捷潘诺娃相等;但前5~7个栏间跑16步的运动员与斯捷潘诺娃相 比有一定差距,如冷雪艳比斯捷潘诺娃多5步,张伟民比斯捷潘诺娃多6步,李秀 梅比期捷潘诺娃多7步,陈冬梅和郑丽媛比斯捷潘诺娃多9步。从以上分析可知, 前5~7个栏跑15步,后2~4个栏间跑17步的栏间步节奏,有利于我国女子400 m 跨栏跑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栏间跑采用16步的节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栏间跑 的步数多和过栏时采用“左右开攻”。因此,对于我国优秀女子400 m跨栏跑运动员 来说,栏间跑应由16步向15步过渡,并力争用15步跑完全程,这是目前我国优 秀女子400 m跨栏跑运动员栏间跑步数所应追求的目标。 从栏间跑的时间间隔来看,我国运动员与斯捷潘诺娃相比,在栏间跑的步频、 节奏的稳定性和后半程跑的能力上有较大的差距。斯捷潘诺娃栏间时间间隔差数 较小,这正是她节奏稳定的表现。她最快栏间(1~2栏)4.14 s,最慢栏间(9~10 栏)4.98 ,差数为0.84 s。韩青最快栏间(1~2栏)4.17 s,最慢栏间(9~10栏) 5.01 s,其差数为0.84 s,与斯捷潘诺娃相等,这说明她栏间跑节奏相对稳定, 也是她保持亚洲纪录的重要原因,但除韩青以外,其他运动员栏间跑时间间隔差 数均比斯捷潘诺娃大,其中差数最大的是袁海英,她最快栏间(1~2栏)4.35 s,最 慢栏间(9~10栏)5.51 s,其差数为1.16 s,比斯捷潘诺娃慢0.32 s。由此可见, 我国运动员栏间跑节奏忽快忽慢,技术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栏间跑节奏变换次 数多和专项跑能力差造成的。 3.4 速度分配 为了研究我国女子400 m跨栏跑速度分配的情况,把研究对象和斯捷潘诺娃4 00 m跨栏跑起跑至第5栏、第5栏至第10栏、下第10栏至终点(冲刺跑)3个跑段的 成绩及其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进行对比
Sports 科技期刊 1996年甲A足球联赛昆明赛区运动员体力情况分析 周卫民1) 李云县2) 李东楠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昆明 650092)1) (云南工业大学体育教研室)2) 摘要 通过对1996年甲A足球联赛昆明赛区9场比赛中队员的活动距离及活动方式 的研究,发现目前中国运动员在体力上仍落后于世界水平;高原对运动员的活动 距离影响不明显,但对运动员的活动方式有影响;主客队在高原的体力情况无明 显差异。关键词 高原 活动距离 活动方式主客场赛制 昆明海拔1 891米,属于高原地区。为了解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第三年运动员 比赛的体力情况和昆明高原对足球比赛的影响程度,本文对八一队9场主场比赛的 双方进行了体力统计和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96甲A足球联赛昆明赛区比赛中队员的活动距离,即体力情况。 1.2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跟踪目测统计;(2)文献资料法;(3)数理统计法 ;(4)逻辑分析法。 1.3 统计内容的定义 (1)冲刺:100%的速度;(2)快跑:90%~100%之间的 速度;(3)慢跑:90%以下的速度;(4)走:慢跑以下定义为走;(5)次数:冲刺 或快跑在5 m以上计为1次。 1.4 统计对象 统计各队前卫,如统计对象在比赛中被替换下场,则继续统计 替补该位置的队员。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分析 统计了10个甲A队9轮比赛中的18人次,结果表明,前卫队员活动距离每场 最高为8 140 m,最低为4 537 m,平均活距离为6 117 m,见表1。这一指标仅相当 于国际60年代的水平。和国内历年比赛相比,也没有突破。 2.2 高原对运动员比赛体力影响的分析 从昆明赛区和上海赛区的对比来看,运动员在高、平原比赛中总活动距离没 有明显差距,但是在活动方式上有极为明显的不同。昆明赛区走为多数,占总距 离的24.1%,快跑距离平均为1 311 m ,少于上海赛区的1 500.7米,而快跑次数 却高于上海(84次和68.3次),说明运动员在昆明赛区只有靠增加跑动次数来满足 比赛需要。从生化角度说,足球比赛的快跑时间一般在5 s左右,跑动距离10 m左 右,这一类跑的代谢特点以ATP—CP为主。由于各次跑之间的间歇时间较短,A TP—CP恢复时间不够,队员无氧代谢能力大幅度下降,然而,有氧代谢能力对比, 两个赛区也有差距。昆明赛区慢跑距离为2 354 m,上海赛区为3 063 m,证明海拔 1 891 m 高原对队员的比赛能力有明显的影响。 2.3 持续比赛能力的分析 昆明赛区全年比赛11场,时间跨度长达7个月,第1、2轮个别队员活动距离 达8 000 m,到第11轮活动距离仅4 000 m,下降了50%左右。总体来看,也反映 了同样的问题,见图1。从第1、2轮的最高峰,下降到第11轮的最低谷,进入休 整期。休整1个多月后,队员体力略有恢复,又进入一个小高峰,主客队的活动距 离都体现了这一曲线。因此,如何利用每周比赛的间隔继续保持和提高体能,已 成为我国足球训练的重要课题。 2.4 主客队活动距离的比较分析 表1 ’96甲A足球联赛昆明赛区前卫队员活动距离 (单位:m) 队 别轮 次姓 名号 码走慢跑快 跑冲 刺 次数距离次数距离总距离备 注 主 队 客 队1 2 4 7 9 11 14 16 17 1 2 4 7 9 11 14 16 17 Σ栾义军 栾义军 王 政 潘 毅 孙新铭 潘 毅 栾义军 潘 毅 赵家林 曹限东 北京 刘 军 上海 孙博伟 四川 彭伟国 广州 邢 锐 山东 马明宇 广东 金永珠 延边 韩金铭 天津 谢音新广州松日 21 21 12 7 8 7 21 7 178 10 9 10 11 9 18 10 103 233 2 383 2 295 2 623 1 723 1 820 1 775 2 556 2 482 2 321 3 808 3 075 3 123 2 248 2 433 2 270 1 558 2 351 2 390 2 584 2 4521 571 2 102 1 895 1 619 2 041 2 058 2 759 2 950 2 751 2 194 2 027 2 522 2 373 2 655 2 252 2 039 3 069 2 838 2 844 2 513 2 35462 75 71 68 64 35 44 43 37 55 92 103 51 54 44 28 36 65 47 57 561 120 1 237 1 200 1 227 905 500 465 393 282 814 1 907 2 085 760 807 553 295 515 958 511 932 87353 50 51 60 39 18 15 20 14 36 17 46 21 25 29 6 7 27 17 22 29923 656 734 1 227 589 159 150 134 92 518 398 1 113 456 351 390 74 66 229 141 358 4386 847 6 378 6 124 6 697 5 258 4 537 5 149 6 033 5 614 5 847 8 140 8 795 6 712 6 061 5 628 4 678 5 208 6 376 5 886 6 387 6 11760’10号 王磊上 53’4号 申思上 61’8号 李晓鹏上 图1 平均活动距离曲线图 八一队1996年将主场放在昆明,在实力不如1995年的情况下(1995年八一队 联赛排名第9),凭借高原训练的优势,主场一场不败,获得联赛第3名的好成绩。 从活动总距离来看,主队5 847 m,低于客队的6 387 m。当然,这与八一队以防守 反击为主的打法有关,攻击力主要体现在前锋队员的个人作战能力上,前卫穿插 跑动并不多。然而主要的差距体现在冲刺上,这个指标八一队高于客队近3个百分 点,这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与建议 3.1 3年的甲A足球联赛,在运动员活动距离上没有明显的进步,仍然停留在我 国10年以前和国际60年代的水平上。应该指出的是,12 min跑测试成绩,我国 的前卫队员和外国队员的差距并不明显,而在比赛中,活动距离差距很大。 3.2 昆明高原对运动员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在 非乳酸性无氧能力上有明显影响。 3.3 甲A各队目前仍不适应每周主客场赛制,表现为持续比赛能力下降,同时也 说明赛间训练有待改进。建议有关部门对小周期训练作专题研究。 1997—05—21收稿
Sports 科技期刊 计算机与体育 试题库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吴澄清(湖南师大体育系,长沙 410012) 摘要 试题库计算机管理系统由主控模块、3个二级模块和众多的三级模块构成,采 用窗口技术、下拉式菜单。所有试题的题号都由计算机自动添加,所抽试卷的难 易度可根据提示进行调整,抽题、拼卷、排版、打印试卷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 关键词 试题库 计算机管理 开发 研究 建立标准化试题库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没有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 统,试题库的建立就失去了意义。在完成湖南师大体育系“体育系主要课程理论考试 试题库开发与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进行了试题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 1 硬、软件的要求 本系统采用FoxPro 2.5软件编写。为了支持汉字显示方式,采用了能支持 直接写屏幕,能处理好西文制表符的汉字软件—UCDOS(3.1以上版本)。要求一台 386DX以上的兼容机,内存在4M以上,预留硬盘区域不小于20M,一台24针宽 行打印机。 图1 主菜单结构 2 系统的主要特点 (1)本系统由主控模块、3个二级模块和众多的三级模块构成,见图1。采用了 窗口技术、下拉式菜单显示,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只需移动光标或输入少量的参数、 选择符即可,具有美观、直观和操作简单的特点。(2)所有的程序都由FoxPro系 统自动进行编译以供操作时运行,因而具有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保密性强、 不易破坏的特点。(3)试题库所有试题的题号都由计算机自动计算添加。试题号长 达10位数,用人工编号既烦琐,又容易出错,尤其是当删除或添加试题时有可能 修改一批题号,非常麻烦。采用自动添加题号可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用户在输 入试题时只需按要求输入章、题型、知识点、内容号代码即可,删除试题后系统 将对所有试题重新编号。(4)抽题、拼卷、排版、打印试卷的过程全部由系统自动 完成。(5)可根据提示对所抽试卷的难度进行调整。(6)根据需要可将编排好的试 卷进行文本文件输出,由WPS系统或SPT系统进行再编缉(如添加特殊的图形、公式、 符号等)。因此,本系统能对所有课程的试题库进行管理。(7)试卷分析模块为预留 功能模块,将在版本升级时开发。(8)采用了一定的容错技术。例如,由于试题库 中各题型题量的实际分布与计算机计算的数学上的要求存在相当距离,常常可能 因为抽不到题而进入死循环,采用容错技术后就避免了出现死循环的问题。 3 试题资源开发 3.1 试题是试题库的基本构成单位 进行试题库开发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试题资源才能保证在试题库中有较 大的试题总量,对于体育系许多术科课程(总教学时数在68~120 h,其中理论课教 学时数为8~12 h)试题库来说这一问题尤为重要。 3.2 试卷对试题的基本要求 3.2.1 在试题库中抽取的试卷对试题的分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1)试卷中各章 所占分数的比重;(2)试卷中各种题型试题所占分数的比重;(3)试卷中各种难度 试题所占分数的比重。这些比重实际上是考试大纲内容与布鲁姆学习水平分类系 统结合而成的双向细目表在分数上的反映。要满足上述要求,除了要设计一套好 的题号以外,增加试题的总量是最根本的办法。 3.2.2 组成试卷的试题在内容上不容许出现重复,在由教师自行命题的试卷中 这一问题是在命题过程中加以控制的。但是,如果把这一命题的原则施用于试题 库的试题开发,就大大地限制了试题库的试题总量,由于试题库试题总量不足进 而影响到试卷对试题的分布的要求的实现,严重影响试卷的质量。 3.3 同一内容多题型、多题量 3.3.1 允许同一内容出具多种题型的若干试题是对试题库试题资源的充分利用, 它大大地增加了试题库的题量。例如,篮球、排球、足球等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库 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试题总量都在200道左右,允许同一内容出多题型、多题量 的试题后达到了1 000道题左右,保证了试题库的正常运作。 3.3.2 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拼配试卷的过程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因此,如何 在抽取试题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内容相同的试题是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要解决的问 题。 3.4 程序设计的思路 3.4.1 试题的内容棣属关系。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试题的从属关系是:章→节 →内容→试题。我们采用的另一试题从属关系是:章→知识点→内容→试题。知 识点成为编写试题的基本出发点。知识点的划分根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考 试大纲,各门课题的知识点都在200个左右,每一知识点平均只需编写5~6道试 题,总量就能达到1 000道。 3.4.2 题号的设计。题号是试题的代码,是系统对试题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 它包含多种信息,既要表明试题之间的关系,又要使它们互相区别。设计的试题 题号为10位数,由5部分组成,它们是:(1)章号(2位数)考虑到有的课程章数有 可能超过10章,故设计为两位数。章号最好连续,若有在教学中跳过的,需对章 号重新编排,保持其连续性。(2)题型(1位数)。根据需要设计了7种题型,将问答、 名词解释、简答、是非、填空、选择和计算等题型代码依次定为1~7。(3)知识点(3 位数)。知识点号可以不连续。(4)知识点内内容识别码(简称内容号,1位数)。为 了避免在试卷中出现内容重复的试题,设计了知识点内内容识别码,对同一知识 点内题目的知识内容逐一编号,同样内容的题目不论是何种题型都给予同一内容 编号。在抽题拼卷时,同一知识点内相同内容号的题目最多只抽取一个。(5)章内 同一题型序号(简称型序号,3位数)。每章内同一题型按顺序给一序号,序号必须 是连续的。上述5项代码按:章+知识点+题型+内容号+型序号顺序组合而成题号, 组合过程由系统自动计算完成。 3.4.3 控制过程。对于多达10位数的题号并不能一次随机抽取到位,要利用题 号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分层次抽取并进行满足拼卷条件的处理。每抽一道试题都要 记住其知识点号和内容号,从第2道题开始每抽取一道题都要将其知识点号和内容 号与前面每一道试题进行比较,遇到两者相同的则重新抽取,以此解决在试卷中 不出现同一内容的试题的问题。 4 抽题时的随机过程 4.1 抽取试题拼配试卷是试题库计算机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 在抽取试题的过程中采用随机的方法是计算机管理的基本方式。从现有的资 料来看,在小型试题库的计算机管理中采用随机方法抽题有过一些报道。这些随 机抽题的方法都存在共同的缺陷,首先是题量和分值的确定不能很好地体现考试 大纲的要求,另外,由于都采用BASIC语言编程来完成随机过程的控制,不能直 接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dBASEⅢ和FoxBASE+都没有随机函数。用B ASIC语言进行随机抽题计算,通过TXT文件用dBASⅢ或FoxBASE+程序对试题 库进行配卷处理,操作过程复杂而繁琐,影响了计算机系统的管理速度和效率。 4.2 选用合适的计算机语言 FoxPro 2.5版本的随机函数功能使数据库管理能直接控制随机过程,弥补 了使用dBASⅢ和FoxBASE+的缺陷。 4.3 随机过程的控制条件 4.3.1 考试大纲是随机过程条件控制的最重要的依据。考试大纲是编制试卷的 根本文件,它不仅规定了考试的目的、任务、范围,还规定了各章内各类试题所 占的分值比重。随机抽题必须满足大纲所规定的各章内分数的比值,同时应满足 试卷中各类题型试题所占分数的比值,这些比值应该是相对固定的,“定分数不定题 数”,“定题数不定分数”的方法难以保证试卷的题型和分数比值的稳定性,也就无 法保证不同批次抽取试题所拼配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和难易度等诸方面的一 致性。 4.3.2 建立必须的参数库。软件需要对多门课程的试题库进行管理,为了保证 系统中的随机过程满足不同课程的不同大纲对试卷的要求,建立了若干参数库以 保证对抽题过程的控制。(1)试卷结构参数库:存放各类课程的试卷结构参数,即 试卷内各种题型的题量与分值,由用户自行设计并添加。(2)试卷参数库:存放各 课程总章数以及每章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每种题型的分值、各题型的数量等, 由用户根据考试大纲确定并添加到库中。(3)课程参数库:存放该课程每章每题型 的题数,供抽题计算时使用。系统将在每门课程试题库题号添加完毕后自动计算 有关数据并建立相应课程参数库。 4.4 随机过程 4.4.1 采用随机方式利用题号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分层次计算并满足拼卷条件的 处理是总的原则。 4.4.2 分值高、题数少的试题先抽取章号再抽取题号。 4.4.2.1 当某一章在试卷中所占的总分值少于某一题型一道试题的分值时,需 要对试题库的设计进行修改,或者降低该题型的分值,或者将此章内该题型的试 题改变成分值较低的其它题型的试题,否则这些试题将成为无法利用的“死题”。 4.4.2.2 “分层次计算”的具体过程是:章-知识点-题型-型序号,但是对分值高、 题数少的试题并不是每一章都能分配到的,例如试卷中只有一道答题(8分),它只 可能出现在某一章的试题中,因此,对这类试题要随机确定其章号。在进行这一 随机数的计算时还必须考虑概率问题,即该章被抽中的总概率应与其所占试卷总 分的比例基本相符。如排球试题库共有4章,其所占试卷总分的比例分别是:15 %,35%,30%和20%,如果直接对1~4章随机抽取,它们出现的概率将是相同的, 与其所占试卷总分的比例比第一章太高而比第二章太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 取了间接法进行计算:计算1~100之间的随机数,再根据各章所占试卷总分的比 例转换为章号,如对于排球试卷当该数>0同时<=15时为第一章,>15同时<=1 5时为第二章,余下类推。 4.4.2.3 对于其他类型的试题则按章和各题型试题相应题数逐一抽取。在抽题 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内内容号相同题型不同的试题只抽取一道。 4.4.2.4 随机抽题完成后需对试卷进行试题分布难度计算并对试卷难度进行调 整。 5 试卷难度的控制 5.1 试题的难度 试题的难度是“被试通过项目(与答案吻合)的百分率”[3],表示试题难度的 难度系数有P值(0~1,值愈大,试题愈容易)和Z分数(以σ为单位转换,值愈大, 难度愈大)。试卷难度是通过试卷中所有试题的不同难度分布来决定的,而对于试 卷难度的要求则是根据考试的性质而定的。“一般能力和成就测验的平均难度在50 %左右为宜”[3]。 5.1.1 根据教育测量学的要求,试题的难度应是经过对有一定样本量的适当的 实验对象的测试并计算试题的通过率而获得。对于一般教学单位的一般测验来说, 要对各门课程试题库中上千道试题进行逐一测试计算是难以做到的。可采用专家 评定法来确定每一试题的难度等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大纲、教学 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了解,因此,由有丰富经验的任课教师对 试题的难度进行等级评定是可行的。 5.1.2 难度系数(P值)的范围由0~1,但在对试卷进行难度控制时只能采取“低 难度(P≥.75、中等难度(.25<<.75)、高难度(P≤.25)”的模糊方法进行, 即使计算出试题的难度系数也要转换为等级才好使用,而由教师进行等级评定则 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试题的难度等级存放于试题数据库的LD字段中。 5.2 难度的控制方法 5.2.1 抽题过程中直接进行难度控制。在计算机抽题过程中直接进行难度控制 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即每一章内每一题型的试题需要达到一定的量。从数学 上看这已经是三维坐标,如果再加上3个等级的难度因素就成为四维坐标。要满足 4个条件的随机数的计算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至今尚未找到可行的数学方式,更重 要的是,在很多坐标区域内将不存在所抽的试题,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试卷难 度控制至少在目前是行不通的。 5.2.2 人机对话进行难度控制。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试卷的难度控制避免 了四维坐标的计算复杂性和区域内试题空白的问题。控制过程步骤如下: 1) 按照三维坐标的方法随机抽取满足章、题型、题量要求的全卷试题。 2) 统计试卷难度 3) 屏幕显示各章的难度分布、试卷的总体难度分布 4) 根据试卷难度总体分布选择是否进行难度调整 5) 选择调整的章号(每次只对一章进行调整) 6) 统计所选择章内各型试题的难度分布并在屏幕显示 7) 选择调整难度的题型 8) 根据提示对所选择题型的难度进行增减 9) 随机抽取满足增加的难度值的试题 10) 删除满足减少的难度值的试题 11) 统计调整后的章内各题型试题的难度分布并显示 6 试卷的排版与输出 在系统中设计了试卷排版、打印程序,从而基本上实现了试题库管理的自动化。 在考试集中的期末,这种自动化的优越性更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6.1 排版时抽取相应试题的步骤 (1)按照一定的条件采用随机的方法计算题号。 (2)根据计算出的题号从试题库中调出相应的试题。 6.2 排版程序分两个程序 6.2.1 对试卷进行编排,主要任务是:(1)给试卷添加卷名,其中年级号与课程 名称通过人机对话选择与提供。(2)给试卷添加大标题,包括题型和分值。(3)给 试卷添加必要的空行。(4)根据计算出的题号从试题库中调出相应的试题,计算每 道试题的字节长度,按照每一行30个汉字给试题分行,其中对选择题还要在题尾 添加括号。(5)计算试卷的总行数,按照每页25行分别将各行存入试卷库中的LZ T(左边)和RZT(右边)字段中,即1~25行存入LZT字段, 26~50行存入RZT字段, 51~75行又存入LZT字段,以下类推。(6)为了给试卷添加FoxPro数据库不能存 放的各种公式、符号和图形,可以将完成试题分行的试卷以TXT文件方式输出, 再用WPS等文字处理系统对试卷添加必须的公式、符号和图形。(7)输出试卷答案(可 选择不输出)。 6.2.2 将试卷从试卷库中调出进行打印。打印试卷程序在打印试卷的过程中还 需完成下述工作:(1)卷头部分的生成,包括姓名栏、学号栏和密封线。(2)字型、 字体的控制。(3)添加页号。 7 容错 从理论上讲,为了满足随机抽题的需要每一知识点内的试题应包括各种题型并 且各题型的题量也应是相同的。但是,试题库是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的,由于抽 题的随机过程采用“分层次计算”的方法,每抽出一道试题就要关闭同一知识点内与 其内容号相同的其他试题,因而有可能在计算过程中抽不出满足条件的试题而进 入死循环。为了避免出死循环而造成死机,采用控制循环量的办法,如果某一道 试题进行了1 000次计算仍无法获得时,可以认为此次计算中试题库内已经不存在 满足这一条件的试题了,将退出循环重新进行计算。 由于再次计算将产生另一随机数序列,有可能完成全部计算过程。从实践中 看,出现重新计算的概率在10%左右。经过两年的运行系统工作情况良好,所抽 试卷达到了大纲的要求。本系统的程序还可进一步优化,预留试卷分析模块有待 继续开发。 8 参考文献 1 吴澄清. 球类理论考试试题库计算管理程序设计. 湖南师大学报,1987;增刊:17 2 邱汉祥,蔺光梅. 电脑排球理论试题库的设计研究. 武汉体院学报,1991,(3):34 3 戴忠恒. 心理与教育测量. 第1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 战晓苏,赵 倩. 新一代汉字平台UCDOS 3.1综合使用与开发技术. 第1版. 北 京:学苑出版社,1994 5 张大方,罗 可. FOXBASE+教程. 第1版. 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4 6 刘宝林,廖 智. FOXBASE实用大全. 第1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 7 晓 毅、王 莉. FOXPRO FOR WINDOWS自学基础教程. 第1版. 成都:四川 大学出版社,1994 8 周鸿年,周 民. FoxPro 2.5 for DOS程序设计及汉字环境. 第1版.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1997—07—07收稿,1997—09—29修回
Sports 体 育 科 学 TIYU KEXUE SPORT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sports Science Society 1998年 第2期 No.2 february 1998 科技期刊 回顾展望 服务创新迎接新世纪 ——第5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巡礼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第5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在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第8届全国运动会取得运动成绩和精 神文明双丰收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是本世纪最后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大会在党的十五 大精神的指引下,努力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真执行“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以“回顾展望,服务创新,迎接新世纪”为主题,采取大会学术报告、专题 报告、墙报和书面交流的形式,交流了近5年来体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评选出37篇优秀论文。 这是对体育学术研究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对体育科技工作迈向新世纪的总动员,也是体育科 技工作者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台湾、澳门的论 文作者、特邀嘉宾,各省、市体育科学学会代表共800余人出席了大会,另有近400人列席。 在国家体委和大会组委会的领导下,在北京体育大学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助下,通过全 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大会开得富有成效,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1 科学大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进一步推动科技兴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学大会的举行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体委把本届大会纳入1997年工作 计划网络,把开好这届科学大会作为第八届全运会后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全 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张发强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泽等领导同 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伍绍祖同志刚下飞机,不顾旅途劳顿直接赶到大会闭幕式现场,发表 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些都体现了领导部门对体育科技工作的关怀,对本次大会的重视。 大会得到了全国体育科技界和其他科研人员的积极响应。大会征文通知发出后,各体育 院校进行了动员;各体育科研所在为第八届全运会服务的繁忙工作中也抓紧进行准备;有些 地方体育科学学会还对征文进行了预审并给予了经费资助;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地区的专 家、学者得知举办科学大会的消息后也积极报送论文。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共征集论文 2068篇,数量之多为历届大会之最。 科学大会也得到了宣传部门的大力配合。首都18家新闻单位对大会进行了宣传报道, 《中国体育报》除了刊登大会的征文通知,出专版对科学大会的召开进行宣传外,会议期间 还进行了连续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 本届大会还得到了34个单位和5位友好人士的支持、资助,这也是历届体育科学大会少 有的。 以上情况充分表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全社会的科技意识都在提高, 为体育科技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而科学大会的召开,在进一步推动科技兴体 方面又发挥了积极作用,必将激励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科学高峰,为我国体 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科学大会展示了我国体育科学的进步与整体水平 本届大会与会人员的学术层次和论文质量较高。入选论文的作者中58%具有高级专业职 称,获博士学位的占7%,获硕士学位的占42%;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及部委级课题占 17%,省市级课题占10%,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占17%;有60多篇论文获得了国家、部委、省 级奖励,这些数字大都超过了上几届。专家们认为,这次大会反映出我国体育科研的整体水 平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2.1 研究领域拓宽 学科的发展和实践需要的增长,特别是体育改革的深化和《全民健身 计划纲要》的颁布,为体育科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广大科技人员针对当前体育实 践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这些研究 配合了国家体委的中心工作,为我国选手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 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体育科技自身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先进 与以往相比,实证研究、动态追踪研究、多指标同步测试 及多学科协同攻关研究增多。对数据的处理较多采用规范的专用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一些 研究采用了三维摄影(摄像)、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基因重组、基因表达、PCR检测等 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使研究的准确性、可信性、科学性增强,不仅提高了论文的质量,使研 究成果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同时也为今后我国体育科研确立了更高的起点。 2.3 中青年科技人才迅速成长 入选论文作者中,40岁以下的占54%;37篇优秀论文作者 中,年龄在49岁以下的占70%,40岁以下的占44%。这些数字反映出年轻一代体育科技工作者 在前辈和导师的指导下迅速成长,成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生力军。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预示着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后继有人,前景光明。 3 科学大会在组织形式上进行了革新,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3.1 大会开幕式不设主席台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贵宾和广大科技人员同在台下就座,体 现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尊重;会场布置隆重而典雅,尽量使用高科技设备,体现学术会议的 特色。 3.2 较大范围地组织了专题交流 为了深入探讨当前体育运动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问 题,并推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开展,根据录取论文的实际情况,组织了18个专题进行多角度、 全方位的交流与研讨,从而深化对专题内容的认识。 3.3 对论文报告技巧提出新要求 多年来学术会议的论文报告存在内容求全、重点不突出 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把学术会议的论文报告等同于学位论文答辩,惟恐有所疏漏造成答辩的 被动。学术会议重在交流学术信息,内容求新不求全。为此,把答辩改为集中的专题讨论, 并压缩报告时间,强调报告的技巧与效果。 3.4 把墙报交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 墙报交流可选择性强,便于反复阅读和深入研 讨,是国际通用的交流形式。本届大会对墙报交流十分重视,从展馆布置到墙报制作均属上 乘,交流时间也得到保证,与会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5 由体育院校承办科学大会 体育院校是科研的重要基地,不仅可以为大会提供良好的 学术交流条件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而且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氛。院校承办大会对学校的教学科 研、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的培养都十分有利,是个很好的选择。 4 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总的来看,本届大会在总结历届大会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学术交流富有成果,取得 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次成功的高水平的大会。当然,大会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在学术研 究方面,重复研究的现象依然存在,表现为对选题的研究不够,缺乏广泛的查阅资料,对成 果的评价也欠准确。在写作方面,特别是摘要写作不规范,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不全,背景材料写得多,课题自身的内容写得少,语言欠简练。在交流方面,对缩短报告时 间和集中讨论还有些不适应,有些报告只是把内容整体压缩,仍然没有突出重点;有些单位 和个人对墙报交流持有偏见,有的人为此未能到会,痛失获优秀论文奖的机会。在组织工作 方面,省、市体科所报送和录取论文数量偏少的问题,如何进一步体现我会会员权利和义务 的问题,等等,都需要认真分析研究。 党的十五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体育事业将以 更快的步伐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科学大会的召开既是对几年来 学术研究工作的回顾,又是对走向未来的展望,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 十五大精神,再接再厉,团结奋斗,努力探索,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 智。 责任编辑:尹 玉
Sports 体 育 科 学 TIYU KEXUE SPORT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sports Science Society 1998年 第2期 No.2 february 1998 科技期刊 对北京地区冬泳活动的研究 姚建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3)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等方法对168名冬泳者进行了关于北京地区冬泳活动现状 的调查。调查涉及冬泳参加者的基本情况及个人动机和效果,目前北京地区冬泳活动存在的问 题、冬泳活动产生的社会意义等方面,旨在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冬泳产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和机 制,从而推动冬泳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冬泳 基本情况 动机效果 社会价值 活动现状 展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北京地区实际(或曾经)从事冬泳活动的人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访 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问卷调查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的方 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5份,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达84%,对问卷的效度与信 度作了必要的检验。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85.7%的冬泳人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离退休人员占20.8%。这表明 中老年人是冬泳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全部168名被调查者中,男性占79.8%,女性仅为20.2%。 个案调查证实,在适当的时期,女性参加冬泳对其身体不会造成损害。从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 来看,有教师、军人、干部、工人、农民以及学生等,这可以说冬泳适合不同的职业。但是, 其中以教师(20.2%)等脑力劳动者为多。调查结果表明高学历者(大专以上)占总数的72.6%,而中 低学历者相对较少。笔者认为知识分子参与冬泳的比例较大是因为其高知识结构对于冬泳这个 科学含量较高的新生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致。从收入调查中可以看到97.6%的冬泳者月收入 在2000元以下,其中500~1000元为最多,占总数55.3%。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参加冬泳 的主要人群还是集中在收入不高的知识分子等工薪阶层。从调查中还了解到,锻炼者主要集中 在早晨(47.6%)和中午(38.7%)活动,在中午实施冬泳被认为是冬泳的最佳锻炼时间,活动时间充 足,亦可充分利用日光浴等。 2.2 对冬泳活动产生发展的个人动机和效果分析 2.2.1 个人动机 调查表明不同年龄的人群均将强身健体和锻炼意志品质排在动机的第1和第2位置上,但是 在第3个动机上,40.6%的老年人和37.5%的中年人是为了治病,而54.2%的年轻人是出于兴趣。 在这一点上青年人的“兴趣”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种结果显然是符合他们各自的年龄 特点的。中老年人处于机体的衰退阶段,易引起各种疾病,他们渴望从冬泳中获得治病强身的 效果,因此他们选择冬泳是出于生理上的原因较多。年轻人为了消遣(29.2%)和出于兴趣而喜 欢追求新异刺激,对新生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8.3%),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8.3%)。 由此表明参加冬泳的人群具有良好的体育动机,他们对体育(冬泳)的认知及价值观念是积极的、 健康的。 2.2.2 个人效果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老、中、青不同年龄的人群都把增强了体魄和锻炼了意志品质排在收 效的第1和第2位,所不同的是40.6%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治愈并减轻了病痛,排在了收效 的第3位,而42.5%的中年人和62.5%的年轻人,却把获得了愉快的心境排在了第3位,而在这一 点上,年轻人又显得较为突出。另外中年人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33.8%)又较老年人(25%)和年 轻人(25%)要强一些。统计结果表明,冬泳确实能治病强身、锻炼意志品质、愉快身心,同时 还可以怡神醒脑、提高工作效率。从不同年龄的人群的锻炼效果与动机比较可以发现,冬泳人 参加冬泳的效果与动机基本处于高度一致。由此可以认为冬泳作为一项自然力锻炼的体育运动, 既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强身健体),又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锻炼意志品质,获得愉快的心境), 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另外也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医疗保健需要 (治愈或减轻某些疾病),而且还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殊需要。这以上几点也正是冬泳区 别于其他运动并散发持久魅力的自身特点,也是冬泳产生发展壮大的最根本原因。 2.3 开展冬泳活动社会价值的调查 2.3.1 冬泳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冬泳展示了一种当代中国人披荆斩棘、不屈不挠、 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冬泳人用亲身实践开创了人间奇迹,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促进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3.2 冬泳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实践证明,冬泳是增强抵抗能力、改善身体素质、 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千百万人通过冬泳提高了健康水准,从不或很少因感冒而误工,冬 泳使冬泳人更加健康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更多的人类文明和财富。 2.3.3 冬泳促进了群众体育改革的进程。实践证明,冬泳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织部分。而冬 泳人无私无畏的精神也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冬泳 人是终生体育的实践者,他们平均每周冬泳4.9次,有93.5%的人一年四季皆游泳,88.7%的人 除了冬泳外还有其他的文体活动,充分证明了冬泳人健康积极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 2.4 北京地区冬泳活动现状 2.4.1 发展迅速。北京冬泳人数从60年代的不足10人发展到现今的近4 000人,足以说明北京 冬泳的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冬泳规模有了大幅度提高。 2.4.2 存在的问题。在问卷调查或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虽然市冬泳俱乐部注册会员人数近 4 000人,但是其中有近1/2的人因各种社会原因目前停止了冬泳。另据问卷调查表明,有22% 的人中间断了1年以上的冬泳,平均间断3.32年。22.6%的人冬泳中出现过意外碰伤或险情,其 中绝大部分是被冰块碰伤或滑伤摔伤。而影响冬泳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场地问题、科学冬泳问 题以及人的主观因素等因题。当调查中问到:“您认为冬泳事业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吗?”结果 持否定态度的人达到113人,占67.3%。笔者将他们的理由进行了排序。(1)场地问题是制约冬 泳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从地域环境来讲,北京地区水域宽广,适宜大力开展冬泳活动,但事实 上因为种种原因,场地问题正在成为冬泳活动开展的瓶颈。冬泳人对场地问题的看法集中起来 有:冬泳场地数量少、分布不均匀。自然水域水质下降。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环境破坏严 重,冬泳自然水域水质变的较差,直接影响冬泳者的身体健康,调查中有32.7%的人对其经常 冬泳的水域水质表示不满。冬泳水域缺乏更衣冲洗设施。北京地区冬泳的自然水域100%无冲洗 更衣设施,58%的受访者是自带水冲洗的。(2)社会的支持关心及宣传报道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北 京冬泳事业的整体发展。(3)科研工作是冬泳活动亟待进行的工作之一。(4)北京冬泳俱乐部经 济上的困难影响了北京冬泳活动的开展。目前北京冬泳俱乐部经费极度紧张,现状令人担忧。 没有固定办公室,东西没地儿存,资料没地放。(5)后备力量不足也将影响冬泳运动的长期发 展。目前冬泳队伍老龄化严重,冬泳运动未在日趋升温的全民健身热潮之中突现自己应有的地 位(前苏联30万人从事冬泳活动,中国大陆仅3万人)。 2.5 对今后北京地区开展冬泳活动的刍议与展望 2.5.1 广泛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加大宣传力度,为冬泳事业良性运行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5.2 以加强俱乐部组织管理为核心,逐渐解决场地、科研、比赛等问题,为冬泳事业良性 发展建立较为完善的保障体制。俱乐部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境,必须走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发 展的道路。当前,俱乐部自力更生办经济实体将是解决经费困难较为有效的具体方法之一。这 一点,80.9%的受调查者表示同意。另外,应以俱乐部为载体,逐步解决冬泳当前面临的各种 问题。(1)落实场地。冬泳俱乐部应和有关水域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交涉,解决场地问题。关于 水质污染,据悉北京市已出台有关全面整治的规定,俱乐部应促成有关部门尽快实施这一举措。 关于场地设施,建议俱乐部和水域管理部门一道,统一建设一些经济耐用的更衣冲洗设施。在 场地数量上,尽可能地按点、按片、按区有偿扩展,同时动员一些高校有偿开放游泳池也不是 没有可能的。(2)加强科研。(3)搞好比赛。充分利用俱乐部的集体优势,适当地搞些比赛,无 疑将有利于冬泳的发展和扩大冬泳的影响。 2.5.3 壮大冬泳后备力量,使冬泳走上持续发展之路。根据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中老年 人始终是冬泳活动的主体,而冬泳后备力量的培育重点应集中于工薪阶层、占人口数量一半的 妇女和青年学生中。 2.5.4 对北京地区冬泳活动的总体展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冬泳既能给人类带来全面的 发展,又能给社会带来进步和繁荣,因此应大力提倡和推广冬泳活动。笔者认为,尽管目前还 有种种制约条件阻碍冬泳的发展,但随着困难的解决北京地区冬泳活动总体上将有飞跃性的大 发展。 3 结论和建议 (1)目前北京地区参加冬泳活动的人员以4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学历者以及男性和工 薪族为多。而且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和中午。(2)参加冬泳的人群具有良好的体育动机和 价值观,良好动机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磨炼意志上,其中中老年人是将治疗疾病的生物原因 作为第3动机,而年轻人把出于兴趣,追求身心快乐的心理原因作为第3动机。(3)实践证明, 冬泳人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与行为水平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能有效的解决动机和行为的脱节。同 时,冬泳的效果与动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冬泳既能满足锻炼者的生理需要,又能满足其生理 需要,还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能满足部分人的医疗保健需要。(4)目前,北京地区冬泳发展 总的情况是动态螺旋状地向前发展,也存在着问题,其中冬泳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冬泳科学研 究的水平、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等,是制约冬泳发展的主要因素。(5)冬泳是一项社会价值很高 的活动,应得到社会的鼓励和支持,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和实施,在冬泳人和全社会的共 同努力下,冬泳事业必定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对冬泳进行社会调查,宣传 冬泳的作用和效果,有助于冬泳运动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对冬泳的有关生理影响研究,以及 建立冬泳档案等,是今后冬泳科研的主要任务;今后冬泳的比赛,应以娱乐联谊性和切磋交流 性比赛为主;发展冬泳的体育社团,冬泳俱乐部实行实体化管理,有效地解决经费紧张问题; 改善现有冬泳条件,解决水质污染,变目前冬泳的无序状态为有序状态是当务之急。 (致谢:本文在卢元镇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并得到了王龙生教授、周登嵩教授、秦椿林教授、 任海教授、夏元庆教授等热情、细致的指教,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在调查访问期间,得到了北 京市冬泳俱乐部的有关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4 主要参考文献 1 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 刘 伟. 冬泳运动的特点与功能. 北京体院学报,1993;(3) 3 范学坤. 试谈如何科学地开展冬泳运动. 游泳,1995;(6) 4 肖桂年. 冬泳新说(上).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5;(4) 5 马 一. 科学冬泳的实质内涵与监测. 北京冬泳,1995;(2) 1997—04—25收稿责任编辑:马宣建
Sports 体 育 科 学 TIYU KEXUE SPORT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sports Science Society 1998年 第2期 No.2 february 1998 科技期刊 学校体育学 关于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 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 杨铁黎 李颖川 骆秉全(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北京 100088) 摘要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方法,对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的目的、服务对象、 经营项目、经营方式以及在经营中的主要困难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分析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 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发挥高校办体育产业的优势:并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产业 全民健身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Run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e Status Que and Trend Yang Tieli et al 1998,18(2):16 (Beijing Teachers'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China 100088) Abstract The purpose, clients, scope and forms of business, and facing diffculties of sport industry run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literature study, questionnaire and experts interview. After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sport indust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ussions were made on the ways of how to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o promote it into a sou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were also put forward to effectively prop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Key words industry, business, economics, sport, administration, fund raising, management system 1 研究目的 通过对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的经营目的、服务对象、经营项目和方式,以及在经营中存在 的主要困难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高校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为高校办体育产 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2 研究方法 问卷法、文献研究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办体育产业的目的及服务对象 在调查的84所高等院校中,已有52所成立了与体育产业有关的公司或部门,占调查对象的 60%。其中1993年以后成立的占64%。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第14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为高校办体育产业提供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 会环境,使高校的体育产业得以较快地发展。在尚未成立的34所高校中,其中有27.8%正在筹 建中,另有61.5%有成立体育产业的设想。 3.1.1 高校办体育产业的目的 按调查结果出现的频度看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的目的,排在第1位的是“为本院(校)学生、 教职工提供体育服务,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活质量”占71.4%,第2位是“为补充体校体育 设备、器材经费的不足”占69%,第3位是“为提高本校(或系科)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占61.9%。 可以看出通过开展体育产业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活质量是最主要的目的。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水平所限,教育经费的投资尚不充足,特别是用于学校体育的经费一直 处于短缺状态,学校教职员工的收入也属偏低阶层。因此,高校通过办体育产业,自我造血, 以解决学校体育经费的不足和改善教职员工的生活待遇,保证教学效果和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是 高校办体育产业的又一主要目的。另外,“为社区群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为学校的体育教学 和科研服务”也占有较高比例。 3.1.2 高校办体育产业的服务对象 据调查,高校办体育产业以“校内学生及教职工”为对象的占73.8%;以“社会普通体育 爱好者”为对象的占69%;以其他大、中、小学生和教师为对象的占31%;只有11.9%的学校以 专业运动员为对象。而且多集中于体育院校,可以看出以本校学生、教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 与高校办体育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 3.2 高校办体育产业的主要经营内容 如表1所示,高校办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出现频率前几位的分别是“体育场馆的租赁”占73.8%; “承办和组织各类体育健身培训”占64.3%。可以看出高校开展体育产业经营项目主要是发挥 其人才和场馆设施的优势。另外,“体育用品、设备、器材的销售与经营”占52.4%;“运动 服、运动鞋的销售与经营”占47.6%。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高校里拥有人数众多的学生、 教职工,他们是这些消费的主要和相对固定的群体。 表1 高校办体育产业的主要经营内容 经 营 内 容频率(N)% 1.体育场馆的租赁 2.组织体育健身培训 3.组织体育技能活动 4.体育用品的设计、生产 5.体育用品的经营 6.承办高水平的竞技比赛 7.体育用品的出租 8.有偿训练(专业性) 9.保健医疗 10.体育科技开发 11.体育信息的咨询 12.体育广告 13.体育旅游 14.运动服、鞋的设计 15.运动服、鞋的经营 16.其 他62 54 16 14 44 22 22 16 8 24 12 4 4 4 40 473.8 64.3 31.0 16.7 52.4 26.2 26.2 19 9.5 28.6 14.3 4.8 4.8 4.8 47.6 4.8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学校的专业性质不同,在经营项目的内容方面也有差异。如体育院 校除上述几项外,还开展“承办高水平的竞技比赛”、“有偿训练”、“体育科技开发”、 “体育情报咨询”等。充分利用了体育专业人才多、学科面广和研究条件好的优势。在理、工、 农、医和综合性大学中,也有开展体育用品的设备、器材的设计和生产、运动服、运动鞋的设 计等项目的。据调查,高校办体育产业以体育主体产业为主的占35.7%,以体育相关产业为主 的占11.9%,主体与相关产业相结合的占12.9%,以本校实际情况确定经营项目的占50%。从这 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基本是以体育主体产业为主,以体育相关产业为辅, 以本校实际情况为基点的一个经营范围较广,发挥其自身优势为特点的经营实体。 3.3 高校办体育产业的管理和经营方式 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的管理方式“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占38.1%,为最多, “自行管理,自负盈亏”占35.7%。可是,经营者们对希望的管理方式的回答中,“自行管理、 自负盈亏”占73.8%是现行管理方式的1倍以上。希望“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减少到14.1%,可 以认为经营者们根据他们自身的经营体验,已经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市 场规律去运作,运作必须拥有经营自主权,在观念上已有了突破,那种完全由行政干预的经营 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 在以体育场馆租赁和体育健身培训为主的高校体育产业中,体育场馆的经营形式和利用率 反映该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水平。据调查,已有48.6%的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42.9%半开放, 未向社会开放的仅占11.9%。可见,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也逐步适应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的需 要,面向社会,由于单一的教学功能向经营服务型的多功能方向转变。据日本通产省调查,体 育俱乐部的经营形式66.7%采用会员制,会员制与临时顾客结合的占21.57%,完全临时顾客制 的占3.92%。从这3种经营形式的收益来看,采用会员制的体育俱乐部80%左右是盈利的。会员 制和临时顾客结合的有70%左右的体育俱乐部是盈利的。而完全靠临时顾客制的体育俱乐部100% 亏损。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开放和半开放的体育场馆中,以会员制形式管理的占7.1%;会员制和 临时顾客制相结合的所占比例最多,为47.8%。但完全临时顾客制的仍占23.8%。可以看出我国 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方式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原始的管理水平阶段。在高校中体育场馆是 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场所。那么,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否会影响正常的体育 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回答无影响的占33.3%,有影响的占61.9%。但其中有45.2%的学校认为 “虽然有影响,经过努力这种矛盾是可以得到调节的”。 3.4 高校办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据调查,有78.6%的高校办体育产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其主要困难如表2所示。“缺 乏经营资金”和“缺乏经营人才”是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的主要困难,分别占66.7%和52.4%。 表2 高校办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困 难频率(N)% 1.缺乏经营资金 2.缺乏经营场所 3.缺乏经营人才 4.缺乏场馆设施或体育用品 5.销售网络不健全、销路不好
Sports 体 育 科 学 TIYU KEXUE SPORT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sports Science Society 1998年 第2期 No.2 february 1998 科技期刊 体育教师劳动价值试探 熊曼丽(衡阳医学院,衡阳 421001) 饶 平(中南工学院) 摘要 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论述了体育教师劳动价值的潜在、流动和凝结形态等,以期使体育教师的劳动受到社会的尊重,并引起社会对体育教师劳动价值的关注。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劳动价值 评价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还有不少模糊的认识,就连个别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也没有把学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还认为体育只是让学生打打球玩玩而已,体育教师从事的只是简单的劳动。这样的认识当然不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有正确的评价。体育教师的劳动没有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也是必然之事。本文仅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 2 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教师从事的是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体育分为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而学校体育在其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我国有12亿人口,青少年和儿童约占总人口的1/3以上。每个人或长或短都要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然后从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成员体质的强弱,一方面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快慢,同时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弱盛衰。体育锻炼是影响人们体质强弱的一个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而学校体育正是在这方面既为未来的社会劳动者打下了一定的体质基础,而且还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身体锻炼知识和方法。尤其重要的是,从人的生理发育过程来看,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也包括智力发育)的高峰期,在这“黄金时期”,学校体育给予了他们以积极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无论是从群众体育的“面”来说,还是从“质”来说,学校体育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系国魂于民心的竞技体育是当今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喜爱,然而竞技体育的基础也在于学校体育。历数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从学校体育这个“初级阶段”的基石上攀登体育高峰的。因此,可以说学校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主要基地,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学校体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竞技水平的高低。竞技体育是国力盛衰的体现,群众体育是民族强弱的标志,而学校体育是二者的基础。 3 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评价一个人的劳动价值不可忽视他所从事的专业的特点和从事的劳动的特殊性,离开这一点,就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他的劳动价值。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相对于其他教学而言的,其特点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而体育教学虽也要传授知识技能,但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进行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并在练习中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就具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的特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一般都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所构成。但是构成这些表面形式的实质却是潜在颇大的脑力消耗。知识技能的获取、技术战术的掌握、示范保护的完成,对教学中学生各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复杂情况的分析、综合和处理、对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等,都是分析、判断、记忆、思维、想象等大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劳动。 体育教师的劳动也具有一般劳动的3种形态,即劳动的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结形态。体育教师的劳动在这3种形态中与之其他学科也有不同的特点。首先,体育教师除作为潜在形态劳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外,他们还必须不断地为维持和提高这种水平而付出新的劳动。诚然,其他教学也有这种需要,但却远不如体育教师表现得那样明显、突出和迫切。因为人的体力退化较之知识的老化要快得多,人的运动青春是短暂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才给予优秀运动员以优厚的报酬和奖励,在国际比赛中才设立巨额奖金。到一定年龄后体力下降,锻炼停止就会动作呆滞,技术生疏,课前不进行运动技术的备课,课堂上就表现不出应有的示教水平。这些都是体育教师潜在形态劳动的特殊性。 其次,由于学生体质、性格、技能的明显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Sports 体育管理学 体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估试探 纪广义(烟台师范学院体育部,烟台 264025) 摘要 对体育科研成果的评估应遵循客观性、合法性、综合性、公平原则,评估标准应具目标 性、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先进性等,评估等级可分3等或5等。 关键词 体育 科学研究 成果 评估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体育科学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更重视 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评奖等工作中,更关心对自己科研成果的 评价。因此,如何科学、公平和合理地评估科研成果,有必要认真研究。 要对科研成果给予正确评价,首先要对成果作出应有的认定。科研成果是对某个项目进行 研究,取得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以一定形式发表并得到认可的成果。判断是否科研成果, 要以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并以内容为主体作依据。其标志是:(1)达到一定水平,有创造性。一 般说,科研成果具有创造性,就有价值。也有的科研成果,有价值,不一定有创造性。(2)以 一定形式发表,如以专著、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形式公开或内部发表。(3)得到认可,即得到社 会或体育界有关方面的肯定和使用,如作为预测或决策、计划的参考或依据,作为教材和参考 资料使用,作为专有技术转让。 在近年的科研成果评奖和职称评定工作中,虽然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及评价标准作了某些改 革,但仍存在一些误区或是不科学的现象,影响了科学、公平和合理地评估科研成果。主要表 现在:(1)以是否公开出版(发表)为标准,确定是否是科研成果。只有著作在出版社出版并有 中国标准书号(ISBN)的,文章在有中国标准刊号的杂志上发表的,才承认是科研成果。这样: 作者经若干年艰辛编写的学术专著或其他著作自行出版,或给出版社出版但没有中国标准书号 的,不承认是科研成果;文章在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有“准印证”号的内部期刊 上发表的,不承认是科研成果;(2)为国家各级领导部门决策需要而提供的研究成果,虽有水 平、有价值,也不承认是科研成果。按发表的不同范围为标准,确定是否是科研成果。凡在国 际权威学术刊物、全国性学术刊物(全国一级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和省级学 术刊物发表的论文,才承认是科研成果。这样:在由国家主办的报纸上(如《中国体育报》、 《人民日报》等)发表的论文,不承认是科研成果;在由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主办的有中国标准 刊号的非学术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不承认是科研成果。(3)按出版单位确定科研成果的等级。 著作和论文在国家主办的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和发表的,承认为国家级(一级);在部主办的出 版社和杂志社出版和发表的,承认为部级(二级);在省、直辖市或其他单位主办的出版社和杂 志社出版和发表的,相应的为其他等级。这样势必造成著作、论文实际质量与评估等级不相符 合的情况。上述标准使得科研成果的评估结果产生了种种消极作用,影响了体育科学的发展。 我们必须清除不科学因素的影响,制定科学的评估原则及评估标准,科学、公平和合理地评估 科研成果。 笔者认为,对科研成果的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要实事求是,既要鉴定科 研成果是否真实,有无虚假因素;又要根据评估标准,从实际出发进行评估。(2)合法性。按 照法规的要求评估科研成果。国家对科学技术制定的法规主要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 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等。按 照国家法规的要求评估科研成果,以便用法律形式保护和运用科研成果,让其在社会上发挥更 大的作用。(3)综合性。按照各方面要求全面评估科研成果。评估科研成果不能只从某一方面 的要求进行评估,而要综合各方面的要求,即按实践性、客观性、先进性、合法性、可操作性 等原则的要求,全面地评估科研成果。(4)公平原则。对待科研成果,不论来自哪个单位和个人, 都要按其内容的价值、水平和作用等,站在公正的立场,以平等的态度进行评估。 关于评估标准:(1)目标性。科学研究是有目标、有意识的活动。科研目标按其时间不同, 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按其范围不同,有全国的、地区的、部门的和基层单位的 目标;按其内容不同,有经济发展目标、科学技术发展目标、管理机制完善目标、学科建设目 标等。科研目标要与国家一定时期的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总目标相协调。(2)思想性。具有正 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和准确地阐述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分析、探讨和解决现实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3)理论性。综合、系统地揭 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理论的表达方式主要采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 理论要说明客观事物具有因果性、规范性和规律性。它的基本特点是客观性、全面性、规律性、 规范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等。(4)学术性。对客观存在的未知和未决的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 研究和探索,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和开拓,形成某种新的理论、学派或学科。(5)方法性。揭 示体育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为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达到某种要求(或目的),而采取的手 段、工具、方式、程序、途径、措施等。方法具有理论性与技术性相统一、一般性与个别性相 统一、手段性与目的性相统一和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特点。科学的方法对于组织正常的活 动、维护保障系统的运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6)实践性。实践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 践手段和实践结果等要素所组成。它包括普遍性实践和特殊性实践,现实的实践和历史的实践, 直接经历的实践和间接认识的实践,中国实践和国外的实践等。实践具有现实性、具体性、时 空性、目的性、法规性、规范性、趋势性、职能性、社会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反映客观实践, 就要求从实际出发,全面反映实践的各方面特点、内部联系和规律。(7)文理性。科研成果以 文章和书籍的形式完成时,文章和书籍要具有文理性。它要求中心论点正确、深刻、集中;结 构严谨、完整、统一,符合事物的逻辑发展关系;材料翔实、精炼、运用合理;讲究文法、修 辞和标点,做到文通字顺,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符合逻辑,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 理正确,遵守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8)先进性。具有当代领先的、高水平的性质,在理论、 方法与采用手段方面都是先进的。先进性是相对的,在不同范围有不同要求。 科研成果一般应划分3等,有的划分为5等或更多。如划分3等,其依据(标准)应为:1等: 在学科理论建设上有重大发展和建树,在国内或国外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对我国和本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科学的理论指导,产生重大社会 影响。2等:在学科理论建设上有新的发展和较大贡献,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具有较 高学术价值;对我国和本地区体育事业与改革开放有较大指导作用。3等:在学科理论建设上 有新的见解和贡献,在国内或本地区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或较大影响;对我国或本地区体育事业 与改革开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科研成果评估评定等级是相对的,由于科研成果本身显露的程 度不同,其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对它的认识还不深刻等,对其评定的等级可能不完全反映其水 平;在不同范围评定科研成果的等级,相同等级不一定水平相同。所以,评估只是基本上反映 科研成果的水平,目的在于促进体育科学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1997—08—20收稿责任编辑:马宣建
Sports 体育概论 竞技运动与竞技运动文化 周爱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广州 510631) 摘要 通过对竞技运动与竞技运动文化两概念进行考察认为,竞技运动是一个具有文化性和社 会性的复合体,竞技运动文化只是竞技运动的一部分并受文化目的制约。因此,在理论上应当 将两概念严格地区别开来,在实践上应当从竞技运动的社会背景而不是竞技运动文化中去寻求 竞技运动中消极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竞技运动 竞技运动文化 概念 近年来,在有关竞技运动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中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这 就是“竞技运动”(sport)和“竞技运动文化”(sport culture)。由于人们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两个概 念的区别,所以常常把两概念混同起来。然而,这两个性质不同概念的混淆却已经引起了一些 理论上的混乱。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竞技运动中消极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竞技运动文化本身的竞 争性等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马克思关于“生活的生产”的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竞技运动进 行构造论和文化论分析,阐明竞技运动与竞技运动文化两概念的区别,并回答上述的理论问题。 1 竞技运动的构造论考察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主张人要生存就要通过 劳动来创造生活。马克思关于人类基本活动的理论同样适用于对竞技运动的分析,运用马克思 的观点分析竞技运动的构造时,应当首先着眼于竞技运动中现存的两个要素。其一是作为竞技 运动主体的人,即竞技运动的实践者和关系者。其二是作为竞技运动客体的文化财产,即运动 场、运动器械、运动规则等。但是,仅仅具备了这两个要素还不能说竞技运动就成立了。因为 某事物的整体构造包含了那一事物的构成要素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所以,只有当构成竞技运 动的两个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竞技运动才能够成立。然而,在竞技运动中两要素相 结合的同时,就必然会产生两种关系。其一是人与运动文化财产的关系,其二是人与人的关系。 本文认为,前者是竞技运动的文化性侧面,后者则是竞技运动的社会性侧面。这就是我们称竞 技运动是文化性社会性复合体的理由所在。正如佐伯所说的那样,竞技运动是由竞技运动的文 化系统和竞技运动的社会系统所构成的满足人欲求的活动。 通过上述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构造论的角度来讲,竞技运动并不直接等于竞 技运动文化,竞技运动文化只是构成竞技运动的一部分。 2 竞技运动的文化考察 2.1 两种文化观 明确文化的含义是对竞技运动进行文化论考察的必要条件。在文化论中主要存有文化人类 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不同的流派。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文化概念的含义,让我们来概略地了解 一下这两个文化派中的一些代表性观点。文化人类学者林顿说,文化是所学会的行动和行动诸 结果的综合体,它的构成要素被某一社会的成员所分有和转达。另一位文化人类学者克拉克豪 恩说,把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体以及各个成员从那一集团中得到的社会遗产,在人类学中叫 做文化。被称为机能主义之父的马里诺夫斯奇从文化必须要满足人的欲求的机能主义立场出发 主张,文化是手段的实体,是满足基本欲求,即有机体的残存,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学意义延 续的装置。这样,在文化人类学中把文化理解成为“遗产”、“装置”、“样式”等对象化了 的东西,即人类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诸成果。与文化人类学不同,文化哲学学者齐美尔认为 通过客观达到主观发展的过程是文化。齐美尔不是把文化看做成客观化了的实体,而是把文化 作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把握,他说,文化——这是理解文化本质的关键——是由只有其中的 一个要素不能构成文化的两个要素,也就是说,是由主观的灵魂与客观的精神的产物相合流而 成立的。齐美尔认为,只有主观与客观的相互结合才能构成文化。他把文化中的人叫做“主观 性文化”,把文化中的物叫做“客观性文化”,并主张主观性文化是文化的惟一对象,在文化 中起支配作用。齐美尔还把“文化行为”与“目的性行为”区分开来。他认为只有那些有利于 人的自我完善的行为才是文化行为。这体现了他文化论中的伦理性格。另一位文化哲学学者卡 西拉说:文化是言语活动和道德活动的全体。卡西拉也没有把文化看做是一种对象化了的实体, 而是把文化看做成为具有发展变化倾向和活力的人类活动的全体。他认为,在文化中存有“主 观性契机”和“客观性契机”,并强调只有这两个契机的“合体”和“融合”才能构成文化。 与齐美尔一样,卡西拉强调人是文化过程中惟一的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存在,文化的目的就 是人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完善。 2.1 两种文化观的讨论和文化概念的定义 综观两种文化观之间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1,文化人类学把文化作为实体概念把握, 而文化哲学则把文化作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概念把握。第2,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中不包含人 这一要素,而文化哲学的文化概念中不仅把人作为文化的要素之一,而且还认为人在文化中起 支配作用。第3,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中不存在伦理性,而文化哲学则把文化的伦理性作为判 断文化与否的标准。通过考察,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中存在两个弱点。首先, 把文化只理解成为客观化了的东西就不可能用相互关联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说明文化的本质。 岩崎认为,那种把文化只看做成是被制作出来的东西的观点不可能脱离把文化作为既成的东西、 静止的东西来把握的倾向。他主张应当把文化作为一种创造行为及其成果的过程来把握。其次, 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中无视了文化的伦理性格。哲学家逖利黑批判这种无视文化伦理性的观 点是文化的世俗化和卑俗化。通过对两种文化观的探讨,本文从文化哲学的立场出发,把文化 定义如下:“文化是以人的自我完善为目的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2.3 竞技运动文化的含义 本文根据上述的文化定义把竞技运动文化规定为:以人的自我完善为目的的竞技运动实践 者与竞技运动文化财产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1,竞技 运动文化概念中包含了主观和客观两个要素,竞技运动实践者在竞技运动文化中起主导作用。 那种把竞技运动文化财产视为竞技运动文化全体的观点是不妥的。试想,如果没有足球运动员 而只有足球和运动场的话,能产生足球运动吗?第2,竞技运动文化不是实体概念而是关系概念。 也就是说,竞技运动文化中的两要素不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一个 统一体,第3,人的自我完善这一文化目的是竞技运动文化成立的必要条件。凡是不符合这一 目的的行为不能包含在竞技运动文化的范畴之中。也就是说,不能把竞技运动现实中出现的各 种消极现象归因于竞技运动文化本身,而应归因于其社会背景。 3 结论 竞技运动是一个具有文化性、社会性的复合体,竞技运动文化只是竞技运动的一个组成部 分。从构造论的角度来讲,不应当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竞技运动文化受人的自我完善这一 文化目的的制约,而竞技运动从客观上不受这一文化目的的制约。因此,从文化论的角度来讲, 竞技运动与竞技运动文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不能把两者相互混淆。把竞技运动中的消极 现象归因于竞技运动文化本身是不妥的,而应当从竞技运动的社会背景中去寻求原因。 1997—06—20收稿责任编辑:马宣建
Sports 体 育 科 学 TIYU KEXUE SPORT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sports Science Society 1998年 第2期 No.2 february 1998 科技期刊 运动训练学 运动竞赛项目的竞赛方法学分类研究 王 蒲(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北京 100088) 麻雪田 (北京体育大学) 摘要 以揭示竞赛方法的共性特征、本质联系及内在规律为目的,以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及学 校体育中所有竞赛项目为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竞赛项目 进行分类研究。研究深入具体项目的比赛过程,抓取不同种类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的共仅属 性,并以参照系的共仅属性作为分类标准,实现了运动竞赛项目分类,提出了“竞赛项目分类 体系”和“运动竞赛项目体系”。 关键词 运动竞赛 竞赛项目 竞赛方法学 分类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orts Events by way of Competition Methodology Wang Pu et al 1998,18(2):46 (Beijing Teachers'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China 100088) Abstract Taking all the sports events in competitive sport, social sport and school sport as objects, a classification was made on sports events by ways of literature documentation,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and logistic analysis, to approach the common features, natural and internal relationship in competition of the events. The competit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sports events were studied. The only common nature of different events was taken as consultation system and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thus to put forward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ports events” amd the “sports events system”. Key words classification, method, competition, sport 1 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体育的本质属性是运动,运动的显著特征是竞技。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共同构成竞技运动 的两大支柱。运动竞赛是竞技运动最精彩、最活跃的表现形态,是体育运动最具挑战性,最富 生命力,最有凝聚力的重要环节。深入认识运动竞赛的内在规律及其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 是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世界体育运动空前兴旺,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 今天,加强对运动竞赛的研究,更具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运动竞赛作为一种体育形态的实践活动,可溯源到原始社会,其历史悠久。然而运动竞赛 作为一门体育学科的自觉研究,却为时甚晚,至今“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尚处刚刚起步阶段”[1]。 当前,运动竞赛的理论研究仍明显落后于运动竞赛的实践和需要。 运动竞赛研究广泛涉及竞赛原理、竞赛体制、竞赛管理、竞赛方法等诸多范畴。其中,竞 赛方法与竞赛实际的联系最直接,结合最紧密,是运动竞赛研究的前沿。因此,竞赛方法的研 究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性,而且要求很强的实践性。 竞赛方法寓于竞赛项目之中,没有竞赛项目便没有竞赛方法。欲揭示竞赛方法的共性特征、 本质联系及内在规律,其前提必然是对竞赛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只有建立在科学分类基础上的 竞赛方法研究,才能真正揭示竞赛方法的共性特征、本质联系及内在规律。 为此,拟以揭示竞赛方法的共性特征、本质联系及内在规律为目的,对竞赛项目进行科学 分类,从而为深入系统开展运动竞赛方法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为正确建构运动竞赛方法学的 理论体系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及学校体育中的所有竞赛项目。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 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3 竞赛项目的竞赛方法学分类 “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2]分类实际上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特征,对对象 进行划分,以揭示各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分类的关键在于,把握对象的本质属性,抓住对象 的显著特征,建立科学的分类标准,遵循划分的基本规则。 3.1 若干概念的界定 剖析竞赛项目的本质属性,捕捉竞赛项目的共性特征,确立竞赛项目的分类标准,首先需 要明确有关概念,这是展开讨论的前提。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育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人类自身为作用对象,其本 质功能是强身、健心、育人。体育的形态可归为三类,即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 运动是体育内涵的核心,“没有运动就没有体育”[3]。人体运动离不开身体动作,身体 动作是构成人体运动的“细胞”。若干身体动作在特定目的、特殊要求下的有机结合,形成运 动项目。运动项目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单元”,是实现体育功能,达到体育目的的基本方式。 运动的形态反映为两种,一种是竞技运动,一种是非竞技运动。竞技运动是在严格的竞赛 规则约束下,运动者以战胜对手夺取优胜为直接目的的运动形态。非竞技运动不受竞赛规则的 制约,是运动者以娱乐、健身、康复等为目的的较为自由的运动形态。由此,作为运动单元的 运动项目,亦相应区分为竞技项目和非竞技项目两类。竞技项目与非竞技项目既相互区别,又 相互联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竞技体育中,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是较为成熟的竞技 项目;在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中,既有竞技项目也有非竞技项目,既有传统的运动项目也有不 断新生的运动项目。 “竞技”是体育运动的显著特征,竞技运动是体育运动的精华。竞技运动呈现“训练”和 “竞赛”两种形态。运动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过程;运动竞赛是展示竞技水平的过程。两者 相辅相成,不可割裂。没有训练,便无从竞赛;没有竞赛,则无需训练。训练与竞赛是竞技运 动的基本矛盾,竞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竞赛是竞技运动的基本形态,是竞 技运动的有力“杠杆”。 竞技项目与竞赛项目的涵义极为相近,但并非毫无区别。竞技项目依托“运动”而论,竞 赛项目针对“竞赛”而言。竞赛项目必然是竞技项目,而竞技项目则只有当它被指定为某次竞 赛活动的项目内容时,才被称作该次竞赛活动的竞赛项目。竞技项目的外延相对稳定,竞赛项 目的外延不时变换。本分类研究将所有竞技项目均作为竞赛项目加以考查,因而本分类研究中 的竞赛项目即竞技项目。 运动竞赛以竞赛项目为基本单元,或是单个项目的完整竞赛过程,或是若干项目完整竞赛 过程的集合。在竞赛实践中,竞赛活动的竞赛项目有多寡之别,大小之分,因而运动竞赛表现 出规模和层次上的差异。既有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那样的包含若干项目的“综合性运动竞 赛”;也有田径锦标赛、乒乓球锦标赛那样的包含若干小项的“项目性运动竞赛”;还有男子 马拉松冠军赛、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赛那样的只含单一小项的“单一性运动竞赛”。综合性运 动竞赛是若干项目性运动竞赛的集合;项目性运动竞赛是若干单一性运动竞赛的集合。个别竞 赛项目只有大项,不分小项,如棒球、橄榄球等等。这类竞赛项目的项目性竞赛即单一性竞赛, 单一性竞赛即项目性竞赛。 比赛是参与双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范围内,在裁判人员的主持下,为战胜对手争夺优胜而展 开的竞技过程。比赛是运动竞赛过程中具有实质性胜负意义的“单位”。比赛由竞技者、竞技 目标、竞技场、竞技裁判四个要素构成。竞技者是比赛的主体。竞技者或是个体,或是偶体, 或是集体,或是团体。任何比赛的竞技者都必须为两方或两方以上,否则就形不成竞技,构不 成比赛。竞技目标是竞技者要努力实现的企望,是参赛各方所共同争夺的。比赛的竞技目标十 分明确,即战胜对手,夺取优胜。竞技场是竞技者展开较量的舞台,任何个体、偶体、集体或 团体,只有进入竞技场才能参与比赛,成为竞技者。竞技场受比赛规则的严格约束,比赛规则 对比赛的空间、时间、条件、行为、程序等各个方面均有明确规定,竞技过程必须无条件遵守 比赛规则的各项规章。竞技裁判是比赛活动的组织者,比赛规则的执法者,比赛结果的判定者。 按照比赛的不同需要,竞技裁判有各种分工。各类裁判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裁判人员在 其职权范围内所作出的判决,是竞技场中的最后判决。竞技者、竞技目标、竞技场、竞技裁判 是构成比赛的四大要素,四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成 其为现实的比赛。 竞赛以项目为“单元”,以比赛为“单位”。比赛是在局部范围内区分胜负;竞赛是在整 体范围内选优排名。只有一个“单元”内所有比赛的全部集合,才能称得上一次完整的竞赛, 例如,男子足球甲A联赛,每两支球队在绿茵场上的捉对较量为“比赛”,12支球队所有比赛的 全部集合即“竞赛”。又如,奥运会女子100 m短跑,每组多名运动员在橙色跑道上的奋力争先 为“比赛”,不同组别、若干赛次所有比赛的全部集合即“竞赛”。竞赛与比赛紧密联系,不 可分割,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浑然一体。譬如,只有两队参加的以一场比赛决定胜负的一次足球 对抗赛;只有不超过8人参加的以一组比赛决定名次的一次100 m冠军赛,则比赛即竞赛,竞赛 即比赛。 3.2 竞赛项目的分类 在明确了体育与运动、运动与项目、竞技运动与非竞技运动、竞技项目与非竞技项目、竞 技项目与竞赛项目、竞赛与训练、竞赛与比赛等一系列重要概念的基础上,下面进一步讨论竞 赛项目的分类问题。 考察运动竞赛,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加以剖析。一种是从参与竞赛的角度,即从运动训 练学的角度来考察运动竞赛;一种是从组织竞赛的角度,即从运动竞赛学的角度来考察运动竞 赛。毋庸置疑,为揭示竞赛方法的共性特征、本质联系及内在规律而展开的竞赛项目分类研究, 只能立足于组织运动竞赛和研究竞赛方法的需要,即必须从运动竞赛方法学的角度来考察整个 竞赛过程。 从组织竞赛的角度来看,运动竞赛的目标是合理比较参赛者的竞技水平,公正排定参赛者 的竞赛名次。换言之,竞赛的目的是“排名”,竞赛的手段是“比较”,竞赛的原则是“合理”、 “公正”。由此可见,运动竞赛的实质是“选优”,运动竞赛的过程是“优选”,运动竞赛的 关键在“比较”。 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比较便没有鉴别。运动竞赛毫不例外,要鉴别参赛者的 竞赛名次,就必然要比较参赛者的竞技水平。为鉴别而展开的比较,必须是有根据的比较,讲 效率的比较。运动竞赛实践中,展开比较的根据,是竞赛项目的内在矛盾;提高比较效率的途 径,是健全和完善竞赛方法。不同的竞赛项目需要不同的比较方式,不同的比较方式要求不同 的竞赛方法。比较是竞赛项目与竞赛方法之间本质联系的枢纽,紧紧抓住这一本质联系的枢纽, 一定能够对竞赛项目作出科学分类,为展开竞赛方法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石。 比较参赛者的竞技水平,需要确立一个参照系作为评价的标准,参照系是展开比较的必要 条件。竞赛项目的本质联系,是参照系赖以确立的根据;经受住长期竞赛实践检验的参照系, 是竞赛项目本质联系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深入各个具体项目的比赛过程,抓取不同种类项 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的共仅属性,以其共仅属性作为分类标准,去实现竞赛项目的科学分类。 深入考察各种竞赛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可以发现,运动竞赛优选过程的比较方式有两种 形态,一种是以时空参数作为参照系的“静态”比较方式;一种是以参赛对手互为参照系的 “动态”比较方式。依据竞赛过程比较方式的不同形态,竞赛项目可归为两大门类:一类是尽 可能使参赛者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去达到某种时空参数,以获得时空 参数的大小来遴选优胜、排列名次的“竞争类竞赛项目”;一类是让参赛者在尽可能机会均等 的条件下,相互之间捉对较量,以比赛的胜负来区分高低、选优排名的“对抗类竞赛项目”。 依据两大门类竞赛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的不同属性,可以对竞赛项目作进一步划分。 竞争类竞赛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是时空参数。竞争类竞赛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包含时 间、距离、重量、分数四种不同属性的时空参数。依据时空参数的不同属性,竞争类竞赛项目 可相应划为四个大类,即“时间竞争类项目”、“距离竞争类项目”、“重量竞争类项目”和 “分数竞争类项目”。 在竞争类竞赛项目的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对达到时空参数呈现两种不同取向:一种是奋力 达到较大值的时空参数;一种是竭力达到较小值的时空参数。依据对时空参数的不同取向,时 间、距离、重量、分数竞争类项目均可进而分出两个小类。 时间竞争类项目可分为“取小时间竞争项目”和“取大时间竞争项目”。前者如100 m 短 跑、400 m跨栏等径赛项目,达到的时间参数愈小愈好;后者如航空模型的自由飞行项目,达到 的时间参数越大越好。 距离竞争类项目可分为“取大距离竞争项目”和“取小距离竞争项目”。前者如跳远、标 枪等争夺水平距离的项目,跳高、撑竿跳高等争夺垂直距离的项目,1小时越野跑、航海模型耐 久赛等固定时间争夺距离的项目,达到的距离参数越大越好;后者如射击、射箭、定点跳伞等 项目,达到的距离参数愈小愈好。 重量竞争类项目可分为“取大重量竞争项目”和“取小重量竞争项目”。前者如举重、力 量举等项目,达到的重量参数越大越好。后者目前尚难找到具体项目,但随着体育运动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伴随高新科技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开发应用,这类竞赛项目的出现并非毫无 可能。譬如,让运动员身着特制服装高台跳水,看谁入水时受力较小;让运动员从高处跳下, 落在特制的场地上,比谁对地面的冲力较小,等等。 分数竞争类项目可分为“取大分数竞争项目”和“取小分数竞争项目”。前者如体操、跳 水等项目,获得分数越大越好;后者如健美、障碍赛马等项目,获得分数愈小愈好。 对抗类竞赛项目互为比较的参照系是参赛对手。对抗类竞赛项目互为比较的参照系包含个 体、偶体、集体、团体四种不同属性的参赛对手。依据参赛对手的不同属性,对抗类竞赛项目 可相应划为四个大类,即“个体对抗类项目”、“偶体对抗类项目”、“集体对抗类项目”和 “团体对抗类项目”。 在对抗类竞赛项目的比赛过程中,参赛者的捉对较量呈现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整个赛场 彼此共用,对抗双方同场交锋;一种是整个赛场等分为两个赛区,对抗双方隔区对垒。依据捉 对较量的不同方式,个体、偶体、集体、团体对抗类项目均可进而分出两个小类。 个体对抗类项目可分为“同场个体对抗项目”和“隔区个体对抗项目”。前者如击剑、拳 击、摔跤等项目;后者如网球单打、羽毛球单打、乒乓球单打等项目。 偶体对抗类项目可分为“同场偶体对抗项目”和“隔区偶体对抗项目”。前者如牌类的对 式赛、地掷球的双人赛等项目;后者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的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 打等项目。 集体对抗类项目可分为“同场集体对抗项目”和“隔区集体对抗项目”。前者如足球、冰 球、水球等项目;后者如排球、藤球、毽球等项目。 团体对抗类项目可分为“同场团体对抗项目”和“隔区团体对抗项目”。前者如击剑团体 赛、棋类团体赛等项目;后者如羽毛球团体赛、乒乓球团体赛等项目。 4 竞赛项目分类结果分析 从横向上看,竞赛项目分类结果的结构有着惊人的对称性,几乎到了整个竞赛项目分类结 果可以从左至右反复对折的地步。这种惊人的对称性,绝不是研究者主观的刻意追求,而是以 运动竞赛优选过程中参照系的种种属性为分类标准的自然结果。可以说,这种惊人的对称性是 人类体育亘古数万年文化积淀的结晶。透过这种惊人的对称性,使人所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运 动竞赛的千姿百态,而是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所领悟到的已不单单是竞赛项目的广袤无 垠,而是人类智慧的不可穷尽! 在几近完美的竞赛项目的分类结果中,十分刺眼地显露出一块引人深思的空缺——取小重 量竞争项目。有理由认为,取小重量竞争项目在竞赛实践中的空缺,既不是因为它自身缺少运 动价值,也不是由于运动项目形成过程中前人在建构时的疏忽或取舍上的偏见,其症结在于手 段上的力不从心。有根据推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运动的发展,取小重量竞争项目的 空缺迟早会被填补。 “客观事物是永恒发展的”[4],运动竞赛绝无例外。竞赛项目分类结果所反映的,只不 过是竞赛项目的现状,它绝不是竞赛项目的未来,更不是竞赛项目的终极。伴随人类的进步, 体育运动方兴未艾,竞赛项目层出不穷。可以断言,未来体育运动的内容将大大扩展,其层次 会更为丰富,其结构定更加复杂。尤其值得提请注意,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分别于1996 年2月和1997年5月,与重达1(1)/(3)t. 的庞然大物——“深蓝”电脑展开了两次国际象棋“人 机大战”[5]。“人机大战”对人类体育预示着什么?“人机大战”给运动竞赛将带来什么?对 此,绝不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从纵向上看,竞赛项目分类结果的层次具有高度的对等性。两大门类竞赛项目的分类结果, 由上至下一一展开,层层对应,构成了竞赛项目的分类体系。竞赛“项系”作为最大的类概念 而成为分类体系的上限;具体“项目”作为单独概念而成为分类体系的下限。在上限与下限之 间,包含项类、项群、项簇3个不同量级。整个分类体系自上而下,从大到小依次为“项系—— 项类——项群——项簇——项目”5个不同层次。 竞赛项目分类体系是一个彼此联系的双向链。项系可分为若干项类;项类可分为若干项群; 项群可分为若干项簇;项簇可分为若干项目。反之,若干项目可归为项簇;若干项簇可归为项 群;若干项群可归为项类;若干项类可归为项系。由项系向项目的推演,是限制的过程,可以 将认识引向深入;从项目向项系的推演,是概括的过程,能够使认识具有广度和高度。竞赛项 目分类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竞赛项目分类体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任何事物都 是作为系统而存在。”[6]竞赛项目分类研究,正是将整个竞赛项目作为“系统”加以考察, 旨在确定竞赛项目这一系统的范围,揭示竞赛项目这一系统的内在联系。竞赛项目真正意义上 的科学分类,其结果一定是竞赛项目这一系统的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在科学 分类所得到的结果中,每一具体竞赛项目都能够找到一个确定的位置。每一具体项目能够在竞 赛项目科学分类所得到的结果中找到一个确定的位置,这正是深入开展竞赛方法研究的需求。 为此,在综合归纳竞赛项目分类结果、竞赛项目分类体系等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运动竞 赛项目体系”(图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7]。本研究所提出的“运动竞赛项目体系”的正确性, 至少需要接受两个方面的检验:其一是具体竞赛项目能否遵循划分规则被一一定位的检验;其 二是经分类所得到的各项类、项群、项簇,在其竞赛方法上是否具有共仅属性,是否存在本质 联系的检验。鉴于篇幅所限,姑且不作展开。 图2 竞赛项目分类体系 5 结论 5.1 体育的本质属性是运动,运动的显著特征是竞技。深入认识运动竞赛的内在规律及其与 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是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运动竞赛研究广泛涉及诸多范畴,竞 赛方法是运动竞赛研究的前沿。竞赛方法寓于运动竞赛项目之中,欲揭示竞赛方法的共性特征、 本质联系及内在规律,其前提必然是对竞赛项目进行科学分类。 5.2 运动竞赛的实质是“选优”,运动竞赛的过程是“优选”。“比较”是竞赛项目与竞赛 方法之间本质联系的枢纽,紧紧抓住这一本质联系的枢纽,一定能够从竞赛方法学的角度对竞 赛项目作出科学分类。 5.3 “参照系”是竞赛过程中展开比较的必要条件。竞赛项目的本质联系是参照系赖以确立的 根据;经受住长期竞赛实践检验的参照系是竞赛项目本质联系的反映。本研究深入各个具体项 目的比赛过程,抓取不同种类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的共仅属性,并以参照系的共仅属性作为 分类标准,实现了运动竞赛项目分类,提出了“竞赛项目分类体系”和“运动竞赛项目体系”。 5.4 竞赛项目分类体系是一个由“项
Sports 体 育 科 学 TIYU KEXUE SPORT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sports Science Society 1998年 第2期 No.2 february 1998 科技期刊 跳台滑雪空中飞行初始姿态的实验研究 王志选 李 润(吉林工业大学测试中心,长春 130025) 关佐恒 (吉林省体育科研所) 吴德义 (吉林市跳雪队) 摘要 跳台滑雪运动与空气动力学因素密切相关。采用运动员进入风洞吹风实验的方法,并首 次采用自制的力传感器,与发射、接收器组成了遥控测量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经分析计算 之后,对跳台滑雪空中飞行的初始动作姿态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跳台滑雪 初始姿态 风洞实验 起跳力遥控测量 1 引言 跳台滑雪运动是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体育界人士认为,这项运动比较适合我国运动 员的素质和体能特点。故提出在冬奥会的雪上项目中,应以跳台滑雪为突破口[1]。为此,吉 林工业大学生物力学组、吉林省体育科研所和吉林市跳雪队联合成立了科研组,在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连续二次的资助下,对跳台滑雪运动的技术动作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本 文内容仅对影响跳台滑雪运动空中飞行初始姿态(也称起跳动作)的实验研究与分析计算进行概 述。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 风洞实验 跳台滑雪与空气动力学因素密切相关。国外对跳台滑雪进行过风洞实验研究[2],都是采 用缩比模型进行的模拟实验。本研究让运动员进入风洞室进行吹风实验,这样不仅模拟真实、 误差小,而且可按要求随时改变动作姿态,并能使运动员更好地体会空气动力的作用。实验在 航空航天部第627空气动力研究所进行。FL-3风洞的实验段大小为3.5 m×2.5 m。风速选用18.2m/s。 实验时通过特殊的装置将运动员的滑雪板与机械六分力天平固连。机械六分力天平将运动员所 承受的空气动力和力矩经电磁元件转换为电信号,由7066数字电压表实时采集后输入计算机。 为了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对每种姿态均进行了3次重复性测量。而每次的数据测量值都是由 7066数字电压表6次循环检测的平均值。 2.2 无线遥控测量 为测量运动员在起跳时起跳力(垂直雪板方向)的大小,实验采用了由自制的力传感器和信 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及磁带数据记录仪构成的遥控测量系统。其中力传感器重120 g最大量 程5 000 N,重复误差1%。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器是从日本进口的MRT-200 A。发射器重22 g , 电池重20 g。磁带数据记录仪为日产TEAC-R81。实验时将力传感器装在雪鞋与雪板之间前脚掌 和后脚跟位置,信号发射器同电池固定在雪鞋前端的雪板上。信号接收器和磁带数据记录仪置 于跳台台端一侧,接收天线沿助滑道一侧平行伸展至出发点。 2.3 高速摄影和录像 整个测试过程都进行了高速摄影和录像,高速摄影机型号为日产E-10,速度选用300张/s, 录像机型号为日产DXC3000-P,可变焦距。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3种助滑姿态的比较 助滑风洞实验的3种姿态,即卵式、平背式和前扶腿式如图1所示。表1给出了3种助滑姿态 的测量数据。从阻力及流态观察来看,卵式和平背式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别。而前扶腿式的阻力 却明显增大。这是因为前扶腿式的迎风面积较卵式和平背式大。手臂又破坏了运动员身体上气 流的流动状态,虽然前扶腿式有助于起跳动作,但阻力增加会引起助滑速度的损失。对3种姿 态的升阻比进行比较可看出:卵式升阻比最小,这是因为采用卵式姿态时出现了不大的负升力, 这对运动员长时间平稳滑行有利,但阻力稍大于平背式。平背式在助滑中有较大的升阻比,且 助滑与起跳之间动作连贯。是较理想的起跳初始姿态。 图1 3种助滑姿态 表1 助滑风洞实验数据 姿 势风速(m/s)阻力(kg)升力(kg)升阻比 卵 式 平 背 式 前扶腿式18.2 18.2 18.24.42 4.18 5.88-0.197 0.317 2.39-0.044 0.076 0.406 3.2 起跳过程分解动作比较 起跳的9个分解动作如图2所示。从表2中可以清楚看出,阻力和俯仰力矩随姿态角的增加 而增大。升力及升阻比在姿态8前具有与阻力相同的趋势。而姿态8以后,升力开始出现下降。 姿态8非常接近运动员起跳时离开地面瞬间的实际姿态。保持在这个姿态下离开地面,对增大 跳跃距离有利。 3.3 起跳力的作用 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受到了图3所示的外力作用。图中Fr、Fn、Fμ和P分别为升力、阻力、 摩擦力和重力。N为滑道对运动员的反力(起跳力)。坐标轴x为水平方向,y轴为铅垂方向。起跳 速度方向的确定:由动量定理,将各力在垂直台端方向的y'轴上投影有 (1) 式中υy'是起跳结束时质心沿y'轴的速度,υoy'是起跳开始时质心速度在y'轴上的投影。Fy '是作用在运动员身上所有外力在y'轴上的投影之和,m是运动员和雪板的总质量。由于在起跳 过程中升力、阻力是变化的,故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将起跳过程分为9个姿态, 对应每个姿态的升力和阻力便可视为常数,这姿态取等时间间隔Δt=0.15/qs,注意到初动量在 y'轴上的投影为零,则由(1)式得 (2) 式中 Fiy'的计算方法如下 图2 起跳过程的9个分解动作姿态 表2 起跳过程的9个分解动作风洞实验数据 参 数分解动作 123456789 阻力(kg) 升力(kg) 俯仰力矩(kg.m) 升阻比4.0 0.55 1.03 0.1384.59 0.96 0.83 0.2096.10 2.93 1.20 0.486.83 3.16 1.82 0.468.49 4.39 5.10 0.5178.58 3.81 9.58 0.449.17 4.22 13.7 0.499.68 4.72 13.79 0.499.93 4.26 15.1 0.429 图3 起跳过程受力分析 升力Fir和起跳力N可从表2和表3中查得,由(2)式解得。设合成速度方向与台端滑道间的夹 角为θ,则 注意到台端滑道与水平有-10°的夹角,故合成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α为 α=θ—10° 计算结果与高速摄影解析所得到的结果是吻合的。由抛物体运动规律可知,若要想达到最 佳的飞行距离,起跳角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起跳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起跳角。因此,增加起跳 力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办法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4.1 助滑段要尽量减小风阻。平背式助滑姿态较为理想。在不影响起跳动作的前提下,重心尽 量低且将两手置于臀后,手心向上伸展以使驱体尽量成流线型。 4.2 起跳时,膝关节弹出动作要快,而且要先于髋关节。这对减小风阻、获得较大的出台速度 和理想的起跳角有利。因此要重视腿部爆发力的训练。 4.3 跳离台端的瞬时,其姿态应达到图2中姿态8所给定的姿态,以获得大的升阻比,增加空中 飞行时间。这样也有利于缩短空中姿态的调整过程。 4.4 起跳方向应以垂直滑道稍偏向前一些更为合理。这样也便于和飞行姿态衔接。 4.5 起跳前,运动员不能过早抬高重心。否则会导致起跳无力而影响成绩。 6 参考文献 1 关佐恒. 跳雪应是突破口.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85(1) 2 Ward-Smith, A.J.& Clemonts.D.(1982)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ki-jumpers. Aeronatical Journal, 1986:384~391 3 王志选,等. 跳台滑雪起跳力的测试及其对运动成绩影响的研究. 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1(4) 4 关汝华、李 润,等. 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优化跳台滑雪的起跳动作.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2;13(7) 1997—03—11收稿,1997—09—05修回责任编辑:王大卫
Sports 体 育 科 学 TIYU KEXUE SPORT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sports Science Society 1998年 第2期 No.2 february 1998 科技期刊 技巧运动员的创伤流行病学研究 史和福(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摘要 对国家集训队等124名技巧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技巧运动员的 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为:骶棘肌慢性损伤9.26%,腰肌筋膜炎5.65%,腕慢性创伤性滑膜炎 4.84%。创伤的发生与专项运动有明显的关系,建议训练课后应采用不同的放松方法消除局部 疲劳,减少创伤的发生。 关键词 技巧运动 创伤 流行病学 患病率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Sports Injuries in Acrobatics Gymnasts Shi Hefu 1998,18(2):73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Beijing, China 100061) Abstract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sports injuries was made in 124 national level acrobatics gymna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idence of the injuries were 9.26%, 5.65% and 4.84% respectively for chronic musculus sacrospinalis damage, humbar myofascific, and chronic traumatic synovitis of wrist. The injuri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acrobatic gymnastics. The causes of these injuries were then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natomy and training It was suggested that to diminish the happening of injuries, preventive measures such as safe precautions should be taken, and different limbering-up exercises after training to eliminate local fatigue should be done. Key words acrobatics, injury, epidemiology, etiology, morbidity, chronic disease, survey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国家集训队、上海、辽宁、四川、广东、安徽、北京7支技巧队的124名技巧 运动员,男56名,女68名;年龄8~27岁,平均16.98岁。训练简历:初训年龄4~17岁,平均8.53 岁,业余训练年限0~15年,平均4.15年;专业训练年限0~16年,平均4.39年;运动寿命2~21年, 平均8.53年。运动等级:国际健将5名,健将44名,共占39.52%;一级14名,二级3名,少年一 级14名,二级2名,三级1名,未定级的41名。文化程度:大专14名,高中50名,初中37名,小 学22名,不祥1名。 1.2 研究方法 由国家体委科研所任玉衡研究员和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田得祥研究员等 组织专家组分赴有关省、市进行普查,并由专家组成员对每位被检运动员进行临床检查,骨与 关节损伤者结合影像摄片确诊,如有疑难病患者,当场会诊明确诊断。既往损伤:只要求骨折、 脱臼等明确诊断者。调查时间:1991年8月~1993年4月。 2 结果 2.1 运动员患病率 124名中,伤78名,患病率62.9%,男33名,女35名,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表1 运动创伤患病率 序号病 名例数患病率(%) 1 2 3 4 5 6 7 骶棘肌慢性损伤(8人为双侧) 腰肌盘膜炎 腕慢性创伤性滑膜炎 股四头肌腱末端病(1人为双侧) 距腓前韧带损伤 颈椎病 髌骨软骨软化症 跟腱腱围炎 肩袖损伤 髌骨末端病(1人为双侧) 距腓前韧带断裂 跟腱断裂 足副舟骨损伤(2人为双侧) 腰椎棘突末端病 骶髂关节慢性损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骨小头骨软骨炎 腕软骨盘损伤 膝脂肪垫炎 髌腱腱围炎 踝外侧副韧带断裂 踝关节慢性创伤性滑膜炎 跟骨结节骨骺炎(1人为双侧)9 7 6 5 5 4 4 4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7.26 5.65 4.84 4.03 4.03 3.23 3.23 3.23 2.42 2.42 2.42 2.42 2.42 1.61 1.61 1.61 1.61 1.61 1.61 1.61 1.61 1.61 1.61 8胸肋关节损伤和其它51种创伤各1例,各占0.81%. 表2 治疗结果 痊愈明显好转好转50%以下无效加重不详总计 例数 %3 2.0738 26.2033 22.7647 32.414 2.7620 13.79145 100 2.2 创伤性质 慢性创伤70处,急性转慢性创伤39处,急性创伤34处,不详2处。 2.3 致伤情况 因专项训练时致伤130处,因身体训练、业余活动和比赛时致伤各3处,日常 生活时致伤1处,不详5处。 2.4 受伤地点 在运动场受伤131处,赛场受伤5处,业余活动场受伤3处,不详6处。 2.5 各种创伤患病率 查出75种,共计145处创伤,其中骶棘肌慢性损伤居首位,患病率7.26%, 第二位是腰肌筋膜炎,患病率5.65%,第三位是腕慢性创伤性滑膜炎,患病率4.84%。 2.6 创伤对训练的影响 参加正常训练的占51.39%,影响训练50%以下的占38.89%,影响训练 50%以上的占6.25%,停止训练的占0.69%,不详占3.4%。 2.7 创伤发生与运动等级的关系 发生创伤的国际健将3名,占60%,健将26名,占59.09%, 一级10名,占71.43%,二级1名,占3.33%,少年一级7名,占50%,未定级21名,占51.22%。 2.8 创伤分布 关节38处,肌腱32处,肌肉和骨各29处,韧带17处。 2.9 治疗结果 见表2。在明显好转的38处创伤中,手法治疗占31.58%,好转50%以下的创伤 中,手法治疗占39.39%。 2.10 既往损伤 肘关节脱位5例,跖骨骨折3例,尺骨鹰嘴骨折、桡尺骨骨折、桡尺骨远端骨 折、股骨内髁撕脱骨折、内踝骨折、跟腱断裂、第五跖骨远端骨折、趾骨骨折2例,肩关节脱位、 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肘关节骨折脱位、腕舟状骨骨折、第四掌骨骨折、第五 指间关节脱位、髌骨骨折、外踝骨折、跟骨骨折各1例。 3 病因与讨论 技巧运动创伤的发生与其专项有明显的关系。在损伤病因中,训练因素(专项及身体训练、 训练安排、比赛等)占70.98%,居首位,以下是身体状况因素(身体、精神心理)占8.93%,外界 因素(场地、诊治)占5.8%,原因不明占6.7%,其它1.78%,不详5.8%。因专项训练因素致伤中, 训练过多致伤占48.89%,技术失误致伤占34.44%,高、难、新基本技术训练等致伤占16.67%。 3.1 技巧运动创伤的发生与其专项有明显的关系 由于专项不同,训练方法不同,造成损伤性质、创伤病因和发生部位也不同。由技巧运动 员的创伤得知,肌肉、肌腱的损伤发生原因主要是训练过多,韧带、关节、骨的创伤发生的主 要原因是技术失误、因技术失误造成的创伤在专项训练因素中占34.44%。 表3 创伤病因 身 体精神 心理训练 安排身体 训练专项 训练比 赛场 地诊 治原因 不明其 它不 详合 计 肌肉 肌腱 韧带 关节 骨 总计 %2 4 3 3 2 14 6.252 3 1 6 2.686 9 24 9 48 21.436 4 5 3 18 8.0419 17 8 25 21 90 40.18 3 3 1.342 1 2 2 4 11 4.91 2 2 0.897 2 4 2 15 6.7 2 2 4 1.78 2 1 7 3 13 5.844 41 17 73 49 224 100 技巧运动不断向高、难、新动作挑战,专项技术动作的复杂,使得危险性增加,导致运动 创伤患病率亦越高。技巧运动员的创伤中,骨、关节和韧带的损伤占58.33%,在被调查的124 名运动员的既往损伤中仅骨折、脱臼和韧带断裂就有34名,占运动员的27.24%,可见技巧运动 员的严重损伤患病率之高,创伤一旦发生,轻则停止训练一段时间,重则中断运动寿命。 技巧运动双人以上项目要求参加的运动员除具有较好的个人素质外,还要有高度协调配合 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静力性造型、动力性抛接等动作中按要求完成好。双人以上的项目, 在上面的人落地时,往往还需要做一些翻转等高、难的技术动作,来提高技巧运动项目的竞技 水平和吸引观众,当运动员两脚触地瞬间,应由前脚掌着地过渡到全脚掌,同时踝、膝、髋关 节协调的屈曲,肌肉做被动收缩。当机体疲劳、有伤、精神过度紧张、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 中或技术动作掌握不好,落地时平衡失控,身体前倾或后仰,而又缺乏应有的保护时,易使机 体非正常触地而造成损伤,特别是骨折、脱臼等。做配合动作时,重心不稳时易使上面人跌下; 协调关系没有掌握好,做某些动作不够准确,用力过大、过小、过猛或配合不好,连接动作不 熟练,技术失误等可使上面人落下而造成运动员受伤;单人项目高空和成套动作多,速度快, 连接技术强,整个过程需要很好的肌肉力量控制和完成,若肌肉力量不够或技术上有失误,均 可导致相应部位受伤,再者场地因素致伤占4.91%,由于落下时踩在不平的垫子上或垫子边缘 上,地面太硬,缺乏保护措施等均可造成运动员的损伤。 3.2 训练安排不当是产生创伤的重要因素 发生在技巧运动员中的创伤居首位的是骶棘肌慢性损伤,患病率7.26%,第二位是腰肌筋 膜炎,患病率5.65%,损伤的动作主要是脊柱的过伸活动,技巧训练中静力性训练较多,如倒 立塌腰、腰桥挤压等,因此发生下腰部的软组织损伤明显多于它处。 腰骶损伤在技巧运动员中居前两位,特别是底座运动员的腰部负担量过重,他们做动作时, 为了减轻双臂的支撑力量常挺肚子,造成腰骶部肌肉过伸,长时间过伸使得肌肉和长时间处在 紧张状态,上面的人所做动作难度大,使重心不稳而易失去平衡,为了维持不断变化的平衡, 肌肉收缩处在动力性等张收缩状态,既做等张又做等长收缩,肌肉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易 于疲劳,导致腰部积累性损伤。 技巧运动的动作难度发展快,少数教练员忽视专项训练和身体训练的比例关系,重视专项 训练,轻视身体训练,创伤病因调查中发现专项训练过多致伤占48.89%,违背循序渐进的训练 原则,在训练中不能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量、训练强度、训练密度等,由此产生的 创伤占病因总数的20.98%,调查发现创伤发生率高往往出现在赛前的1~2个月内,为了完成比 赛任务,训练积极性高,训练中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追求高、难、新的动作,教练员要求过 高、过急。技巧项目大部分是配合项目,赛前不能做到合理安排训练,造成配合不默契等,这 也是造成创伤的重要因素。 3.3 创伤的发生与年龄有明显关系 技巧运动员按照比赛年龄规定,分为儿童组(10岁以下),青少年组(10~18岁),成年组(18 岁以上)。本组有78人发生创伤,创伤的发生与不同年龄有着明显关系,创伤发生在儿童组有1 人,占发生创伤人数的1.28%,在青少年组有49人,占62.82%,特别是在13岁时损伤发生多, 占同龄组的85.7%,在成年组有28人,占35.9%。 青少年运动员创伤患病率高,主要原因是比赛任务大,技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的沿革和发展 赵 立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北京 100088) 摘要 对建国以来学校体育的主要思想与实践进行了回顾和研究,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思想随着社会发展,有越来越“泛化”的趋势,各种学校体育思想之间有着逻辑上的紧密联系,学校体育将围绕着两条相对稳定的主线(体质与技能)和其它要素合理匹配进行实践将是今后发展主流。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教育 思想 1 对文化大革命前17年(以下简称前17年)学校体育思想的认识 对于我国前17年学校体育思想的评价一般有3类:其一认为,中国学校体育的思想与实践是全盘照搬前苏联学校体育的模式;其二认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其三认为,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思想与实践是以传习式体育为主,即以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为实际追求目标。对此,我认为,3种观点的提出不是在一个分类条件下进行的。第1种观点的分类点是以学习国外经验和是否按照我国国情出发为分类的出发点。第2种观点和第3种观点是以体育的价值取向为分类的出发点。三者混在一起讨论是不适宜的。实际上,对第1种观点的讨论最终还要发展到对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讨论。认定前17年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是增强体质为主的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主席1952年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是我国学校体育主导思想,并有充分的实践。认为前17年是以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主的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学校体育沿袭的是前苏联50年代“传习式”体育,是为竞技体育服务的,我认为,前17年中国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愿望,以学习和掌握技术为实质目标的时期,这点可以从当时学校体育的口号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异(目的和手段的相对背离)上看出来。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我国学校体育在前17年没有增强学生的体质(实际上,一般的运动就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仅仅是说,前17年学校体育思想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主、客观背离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人们对体育概念和价值认识的有限性。 2 增强体质的思想与实践 1977年,国门初开,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学校体育的“先进思想”传入我国。其中,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学校体育主要目标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学校体育影响最早、最大。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学校体育目标的思想是在对前17年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扬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思想及其指导的实践不仅目标明确、专一,而且在方法、手段和评价等方面尽量与之相配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以技能教学为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体系被打破了。这种思想虽然也以运动为手段,但是,特别注重运动负荷的“度”和锻炼的“质”。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并进行的实践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对体育的多功能缺乏全面的思考;其次,对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缺少层次上的区分;其三,教学手段单一;其四,评价手段不足。总之,这种思想和它的运作方式受当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没能发展得很完善,没能形成完整的合理的体系。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脱胎于前17年的这种学校体育思想和运作方式,对学校体育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 3 技能学习思想与实践 把掌握好体育技能作为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实质上是前17年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的延续。其比较充足的理由主要是,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应为建设体育强国服务;竞技体育的内容是一种不可抹煞的文化现象,不仅应该学习,也可以用于锻炼。在理论上,这种思想强调“二元论”, 即运动目的论和运动手段论的统一。我认为,这种观点在思想上和具体运作上是比较成熟的。这种“传习式”体育确实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模式。问题在于,“传习式”教学能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如果能增强学生体质,它与前者(增强体质的思想与实践)有什么区别?如果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那又如何看待前17年的学校体育?这些问题始终是没有很好回答的问题。对于回答学校体育应该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还是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为主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逻辑上的“两难”问题。在我看来,提出这个问题的本身就存在问题。因为,这种提问排除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体质与学习技术的观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它们都以运动为手段!前者是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以运动为手段;后者以运动为目的,也以运动为手段。实际上,增强学生体质思想比(在竞技体育思想指导下)学习运动技术的思想指导的运动实践,在选择的运动手段时可以更“宽泛”一些。因为,以学习运动技术为目的,一般必须以竞技项目及其相关运动作为练习的手段和学习的内容。在运动负荷方面,运动负荷的“度”也是有联系的。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的思想指导的运动实践,一般把运动的负荷规定在“运动负荷价值阈”以内。注重掌握运动技能的思想指导的运动实践,对运动负荷的要求更“宽泛”一些,即,运动负荷可能在“运动负荷价值阈”以内、以上或以下。但是,从观察和测验的结果来看,在技能学习的教学课中,运动负荷有50%(以增强学生体质的思想指导的运动实践80%)是在价值阈以内进行的。 4 体育心理教育思想与实践 (1)快乐体育思想与实践。快乐体育思想与实践源于教育界的愉快教育,也受到国外、特别是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它的提出,是对以往枯燥的体育教学的一种扬弃。快乐体育的内涵一般包括3个方面。其一是使学生通过身体(体质)的进步感到快乐,这是快乐的基础;其二是使同学通过运动感到成功,感到愉悦,从而热爱体育运动,这是快乐体育的重要心理体验;其三是在运动中感受到尊重和相互理解,以及感受到协作的快乐等,这是属于重要的社会体验。可见,快乐体育是以学生身体的发展为基础,通过运动和合理的组织教法使学生感到快乐,从而发展身心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我赞同快乐体育的基本思想,也对其实践感兴趣。但是,是否应使增强学生体质和学习技能的目标由“显性”转为“隐性”值得进一步讨论。另外,体育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仅突出了快乐是不是有一点不现实?因为,义务教育的另一层涵义就是“强迫”教育。由此,也有些学者提出了“磨难”体育的思想。 (2)磨难体育思想与实践。磨难体育也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学校体育思想。它源于中国传统的体育思想,受到重视是由于1993年教育报关于“夏令营的较量”的报道。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在当今的社会,有不少的学者和家长在谈论着“小皇帝”,在为他们的生活感叹。磨难体育思想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种状况。遗憾的是,磨难体育思想的提出,并没有提出一套相应的操作模式,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操作模式。 5 综合性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 由于体育多功能的特性,也由于对上述问题的困惑,我国学者提出了学校体育多目标的思想,而且有目标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全”)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每当教育界、学校体育界出现新的思潮(不是很成熟的思考),几乎都被纳入到学校体育范畴之中。他们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体育的多功能性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多需求性,学校体育应该从单纯的肌肉活动与心理和文化隔离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并且在时空上应有很大的拓展。和乐(指和谐与快乐之意)体育是典型的提法之一。由综合性学校体育思想引出学校体育多目标的问题。学校体育有多个目标我是赞同的。问题在于,学校体育的客观条件,例如,有限的学时对满足体质目标或技能学习的目标还感不足,对满足多目标是不是“负担”重了一点?这样,就产生了对学校体育目标优选与合理组合的问题。例如,是不是需要树立一个或几个主要目标?曲宗湖先生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仍然应是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提高身心的健康水平。”我认为,这可能是比较客观的、合理的。学科的目标应是一个体系,目标一般应对应着考核。可操作的目标、能够考核的目标,才是比较客观的目标。在中小学,不少的学科都有具体的学科体系和目标,并有相关的考核要求,说明这些学科比较成熟。学校体育学科应向那些比较成熟的学科学习,逐渐使自己的体系和目标明确具体起来。目标的适当、具体可以表明我们学校体育思想的成熟程度。 6 终生体育思想与实践 终生教育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于国内外教育界的一种新的思想。“面向未来”的思想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全新角度去观察学校教育,同时也使学校体育的视野从关注学生的当前扩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甚至终生。这种思想首先把人一生的身体(锻炼)问题看成一个系统,把学校体育看成人一生身体发展(锻炼)的子系统。可以说这是高瞻远瞩,无可非议。这种思想的提出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没有产生特殊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应看到,学校体育工作应主要关注学生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还是关注学生的未来(可能又是一个“两难”问题)?在教育领域内,对人的教育是分段的,有学校的教育,有成人的在职教育等等。这说明人一生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再教育。那么,学校体育如何解决人一生在身体方面的“再教育”呢?如前所述,如何确定对其的检查与评定呢?这不仅是理论方面的疑问,也有实际操作上的问题。 7 结论 (1)学校体育思想和实践存在着普遍联系。(2)学校体育思想和实践存在着差异和层次上的区别。(3)各种学校体育思想及其指导的实践都有各自的优缺点。(4)学校体育思想和实践的主线和辅线。增强学生体质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思想与实践一直是比较稳定和持久的主线。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个性培养是学校教育中各学科必须注重的共同问题,在学校体育学科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学校体育学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辅线。未来的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可能是主线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 8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志超.教学论与体育教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 李晋裕.学校体育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997-12-06收稿 责任编辑:马宣建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艺术体操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马颖生(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2) 摘要 为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85名大学本科生在艺术体操课上结合身体练习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培养。所采取的训练方法有表现力训练、增强自信心、运用形体语言和词语暗示调节情绪、锻炼意志和增强心理稳定性。采用问卷调查验证训练效果。结果表明,强调心理素质培养的艺术体操课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考试成绩优秀率由原来的17.6%提高到41.1%。在自信心、表现力、锻炼自觉性和情绪控制能力都有显著增强。 关键词 大学生 艺术体操 心理素质 表现力 自信心 1 选题依据 大学生一般都在18~24岁之间,正是生命的旺盛时期,这时侯他们的心理趋向成熟,但还有一定的可塑性。教育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近年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大多在运动员中进行,心理教育大多抓中小学生,而对大学生强调心理训练不够。大学生又恰恰是我们最终向社会输送的产品。只此一点,应该引起心理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2 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北京工业大学92级本科生55人,91级本科生30人,共计85人。(2)研究方法:①调查法:向学生发放85份关于艺术体操课上表现力与自信心的培养的调查表。收回85份,回收率达100%。②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方法:a.抓表现意识的形成,强调表现力的培养。选修学年开始,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艺术体操不仅能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塑造美的形体,培养高雅的气质。教学中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严格抓好手形、手的位置、脚的位置、站立姿势、动作柔韧性、 头的方向、眼神的处理等方面的训练。运用量的积累和大强度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对基本动作形成最初的表现意识。其次,在教授动作组合的过程中,初期只强调记忆和熟练地完成动作,保证百分之百掌握成套动作,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有精力照顾到动作的表现。教学后期重点抓好加大动作幅度的训练,使学生表现出上下远近的层次美。抓好动作过程的幅度使学生展现出高中低的层次及流动中的美。除此之外,抓难度动作的规格与质量,使学生在高质量完成动作中充分展现形体美。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动作节奏、音乐感,让学生了解每个动作或每串动作都有其自己本身的结构特点和节奏,平铺直叙会淡而无味,无感染力。掌握好动作节奏能完美地展现动中美和静中美。完美的动作节奏和音乐旋律的结合可以造就出最完美的动作表现,可以渲染动作的感染力。b.强调自信心的培养。选修课的初期在注重表现意识形成的同时也使学生建立初步的信心。随着动作幅度的加大、难点动作的完成,对动作的层次美、流动美的体验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展现形体美和高质量完成动作中,在同学的掌声中培养自信心。c.动作语汇(形体语言)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人们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动作要靠头、眼、胸、腰、肢体等动作语汇来展现美的风采。当学生运用好动作语汇把内心对动作美的体会、对动作的理解以及身心美的修养全部表现出来时,他们就会体验到心理上的变化,得到心理上的训练。d.语言刺激的应用。课堂上不断通过语言刺激,对学生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为了鼓励学生,我们常常提醒学生:“当自己站在那里表演时就应想我是做得最好的!”。让学生做到从内心里自我欣赏。通过自我暗示和接受暗示,起到调节情绪、思维和意志的作用。e.尽可能提供控制心理稳定能力的训练机会。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分组练习,增加预测、补测的机会,让学生在特殊的氛围中经受心理锻炼。对那些动作表现较好的同学,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诚恳地提出改进意见。对动作完成较差的同学,不放过他们一点一滴表现好的地方,当众表扬;而对不足之处则个别交换意见,并在课外活动中着力帮助他们。在学生一次又一次当众演练中,提高了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 结果分析 心理训练是在心理方面有目的地进行定向训练和对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的稳定和成熟,增强自信心,并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从两个年级5个教学班的信息反馈中看出,我们在大学生艺术体操课中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果。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表现力的提高 学生从没有表现意识到表现意识的初步形成以至完美表现力的形成、提高,是学生们都亲身体验过的一个心理训练过程。例1:一位同学在总结中写到:“我原来最发怵的是艺术体操课那强烈的表现欲,因我平常在生人面前说话时都会呼吸困难,上台说话时声音直颤,更甭说表现自己了。然而一学期的艺术体操课下来,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是在表现力的提高上。” 例2:一位同学说:“我懂得了充分表现自己,敢于让自己以一种美的姿态出现在公众之中是一种自信、一种勇气、一种成功的风格。” 表1 考试中心理状态(自信心)调查统计表 班级 人数自信心很强有自信心不太自信完全不自信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91级(1)14214.3750535.7 91级(2)16425.01062.5212.5 92级(1)17211.3847.1741.1 92级(2)17211.3952.9635.3 92级(3)21314.3838.0838.029.5 总 计851315.34249.52833.022.3 3.2 自信心的增强 随着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力的提高,心理状态也更加稳定。在建立初步信心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高质量完成动作并取得好成绩的过程中,使她们更增强了自信心。例1:一位同学写到:“我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在追求美、体会美、展现美,在练习动作时我会专注得忘了吃饭、疲劳和忧伤,因为它让我觉得自己具有可表现的地方,从而更加自信。例2:一位同学说:“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美的动作,还让我们懂得了审美,懂得了美不是先天的,而自信才是一种更宝贵的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也可以从调查中证明,见表1。 从调查表的反馈中可看出,无论她们考试时的心情如何,百分之百的同学认为自信心增强了。最具代表性的是920431班一位同学说的:“我感到最明显的是有信心了。当我挺胸抬头走路之时,我感到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的。当我完成大强度练习时,我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我已经意识到,只要我坚持下去,我就能成功。” 3.3 增强了锻炼的自觉性 大学的体育旨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让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增强锻炼的自觉性和获得终生体育的关键在于引导。从学生选修艺术体操课初期的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觉地锻炼,这就要在艺术体操课中通过提高表现力吸引学生热爱艺术体操,并从胆小拘束到投入热爱而获得认同,达到自觉。从学生上课出勤率可明显看出他们锻炼自觉性的提高,见表2。 从表中出勤率来看,全勤学生55人占64.7%。其中920431班最高出勤率达81.3%。全勤课次达58.8%。无一人旷课,迟到者也只占全体的1.9%。其次,同学们不仅仅是体育课出勤率高,而且参加课外辅导的人次增加,有部分学生能坚持天天来锻炼,有时是整个教学班来参加辅导。这空前的参与锻炼的热情来自艺术体操对他们的吸引,来自学生的锻炼自觉性、主动性。长此坚持下去,艺术体操和健美操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在调查过程中,100%的学生认为一堂艺术体操课下来身心都受益。有99.5%的学生能够带着良好的心情来上课,甚至有同学说,有时心情不佳,一上课就舒畅了。同学们的出勤率和良好的情绪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课上既有师生情感的交流,又有呼应,更有情趣的唤起,使学生每周仅有的90min体育课中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例1:920511班一位同学写到:“女孩子在我们这么大,老实说不是很爱运动,对跑步等并不感兴趣,只是应付测验。但艺术体操课确实把我们调动起来了,平日有空就来体操房舒展一下,晚上睡前还要压压腿。让人惊喜的是不管课上、课下都能自愿练习,把它作为自身的需要。” 例2:910701班一位同学说:“锻炼对于我这个经常往返于教室、宿舍、图书馆的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放松与享受。”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表2 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调查表 班级人数全勤迟到病假事假旷课全勤课次 人数 %人次 %人次%人次%人次%课次% 91(1)141071.441.794.010.45 531.0 91(2)16637.572.7124.7 850.0 92(1)171058.831.182.9 956.3 92(2)171270.6124.410.4 0275.0 92(3)211781.0 41.2 1381.3 总计855564.7261.9302.210.07 4758.8 3.4 陶冶了情操,磨炼了意志 艺术体操课不仅是体育课,而是一个综合课,是一个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课。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陶冶学生的情趣,提高音乐欣赏力。在形体美的练习中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在大运动量练习中磨炼意志。总之,艺术体操课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使他们将来能以健康的体魄、优雅的气质、开朗的性格和高品位的欣赏能力迈入竞争的社会。 3.5 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由于心理素质的增强而促进了学生考试成绩中优秀和良好率明显提高。 表3 强调心理训练前后学生考试成绩对比 学期及格中等良好优秀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前1315.33237.72529.41517.6 后(1)22.41011.74755.32630.6 后(2) 1416.53642.43541.1 从前后2个学年度考试成绩对比看,由于学生表现力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增强,考试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见表3)。原来优秀率只有 17.6%,而强调心理训练后的优秀率达41.1%。学生考试成绩优秀、良好率的明显提高和及格、中等率的大幅度下降,充分证明心理素质训练的显著效果。 4 结论 在普通高等学校艺术体操课中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接受技术训练之外的心理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生表现力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和锻炼自觉性的提高等,充分说明在大学体育课中所实施的心理训练方法是有效的。普通高校的体育课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能,而且也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而且也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和竞争能力,更有利于他们走向社会。 5 主要参考文献 1 邱宜均.实用运动心理学.湖北体育科技编辑部.1988 2 朱来朝,等.现代体育心理学.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 1997-12-20收稿 责任编辑:马宣建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 体育参与特征研究 张建雄 (广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广州 510400) 摘要 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参与特征、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体育价值观基本结构体系主要由社会精神生活、群体效应、行为效绩、参与、健身等价值观构成,体育人口达42.91%,体育活动内容呈多元化,家庭、校园为主的空间选择,低强度的体育活动方式,不甚科学的早练、时间短促的晚练,突出个性、注重亲缘、兼顾社交的体育活动形式,两极分化的体育消费趋势等结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广东高校 高级知识分子 体育价值观 体育人口 活动特征 1 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对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参与状况、特征方面的研究甚少。本课题拟通过对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参与特征、构成要素进行初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知识分子、特别是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体育参与状况,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广东省24所普通高等院校的522名正、副教授。样本分布:“211”、委、部属院校7所,128人(24.50%);省属院校9所,193人(36.98%);艺术、民族、市属院校8所,201人(38.50%)。性别构成:男性408人,占78.16%;女性114人,占21.84%;年龄构成:39岁以下130人,占24.90%;40~50岁138人,占26.45%,51岁以上254人,占48.65%。 2.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略);问卷调查法:在问卷设计过程中,请教有关专家10余人。然后发放第1次问卷试测,回收修改后,再请10位专家进行效度检验。专家判定反馈结果、问卷具备有效性。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问卷530份,回收率为94.64%。其中有效问卷为522份,有效率为98.49%。个案调查法:对10位“千、百、十”工程的31~60岁硕士、博士生导师进行了重点调查、个别访谈。数理统计法: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U值等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人口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根据国内外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传统习惯,我们把体育人口的划分标准,按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每次锻炼30 min以上,作为本次研究的体育人口的界定标准。 调查资料显示,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人口为42.91%,略低于44.26%的珠江三角洲体育人口值。从性别分组来看,男性高级知识分子属于体育人口的为44.12%;女性为38.60%。男性体育人口显著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51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50.39%,比例最大;依次是39岁以下年龄组,占该年龄组的36.15%;40~50岁年龄组最低,占该组人数的31.89%。从年龄分组中可以看出,51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明显多于其它两个年龄组,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人口,有“两头较大,中间较小”的马鞍形特点。 以每周参加1次体育活动,每次锻炼5 min计算,我们可以看到被调查的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中,有68.97%的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体育活动。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51岁以上年龄组的体育人口,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年龄组。按照上述计算高级知识分子体育人口的方法,达50.39%。高于浙江50岁以上组(48.72%)、低于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同年龄组(68.17%),接近于中国老年妇女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生活起居有规律人数(53.93%)的统计数据。 3.2 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3.2.1 职业特色突出、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内容 在体育活动内容选择中,按性别分组,男性高级知识分子主要选择的内容项目排序为散步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保龄球类,自行车类,跑步类,棋、牌、钓鱼类,篮、排、足球类。女性高级知识分子选择的内容项目排序则主要为散步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保龄球类,武术、气功太极类,广播操、徒手操、健美操、舞蹈类,自行车类。从选择排序上看男女有所不同,这反映了性别的需要、兴趣、能力不同的差异,但散步仍是首选内容。从选择内容来看,由于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职业、工作、年龄、特点和他们所处的特殊阶层,决定了他们在选择项目时,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全盘考虑,大多倾向于和注重从保健性、健身性、娱乐性、独立性、实用性且富有竞争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内容。男性较女性更多的倾向于富有竞争意识的项目。女性则在传统的武术、气功类,游泳、冷水浴两个项目方面较男性存在差异。男性和女性都一改过去那种较为单一、枯燥的跑步、做操内容,一个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为高级知识分子所接受,体育活动内容的单一化正转向多元化选择,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出多样化地域性特征。 3.2.2 家庭、校园为主的空间选择 调查表明,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主要选择在家庭、本校体育场馆、马路、路边空地、本部门、公园等地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地点,很少去经营性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空间特征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在家庭进行体育锻炼,男、女性40~50岁年龄组,51岁以上年龄组在此项上均总平均选择系数为最高。此项目在男性和39岁以下年龄组平均选择系数位居第2。 高校高级知识分子选择的第2个锻炼地点是本校体育场、馆。平均选择系数为2.3172。这也是39岁以下年龄组高级知识分子首选的锻炼场所。 在马路和路边空地进行体育活动,这是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又一特征。 3.2.3 低强度的体育活动方式 在高级知识分子中,体育活动均以轻微活动为主,选择较为激烈运动的人次较少,这种选择与他们的年龄和职称、职务有关,年龄组越高、职称、职务越高,选择轻微活动的人次越多。同时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特点有关,知识分子以调节、娱乐、休养、健身、保健为主。由于回家后还要继续工作,所以活动时一般运动强度较小,以不疲劳为宜。 3.2.4 不甚科学的早锻、时间短促的晚练 高校高级知识分子,把体育活动的时间多安排在早晨,受“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早锻不利于健康。51岁以上年龄组选择频率最高,将近是39岁以下年龄组的3倍,40~50岁年龄组次之,是该年龄的两倍。另一个锻炼高峰选择在晚饭后,这是这一阶层的人在体育锻炼时间上不同于其它阶层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女性组和39岁以下年龄组的第一选择。其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5.90%,达40.40%。第三选择是假、休日。时间安排的选择,与他们的工作性质、居住环境有关。 3.2.5 突出个性、注重亲缘、兼顾社交的体育活动形式 单独锻炼,与亲人一起锻炼,与同事朋友一起锻炼,这三种形式是高级知识分子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反映出他们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很强,注意发展个性,培养时代精神,促进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身体适应能力,适应现代生活的趋势。体育活动有维护正常家庭和人际关系的作用。 3.2.6 两极分化的体育消费趋势 从体育消费调查中可知,男女高级知识分子每月用于体育消费20元以下者最多;其次是21元至50元;每月的体育消费在50元以上者,在男、女性别组中,都是最少的,其中男性组为6.62%,比例高出女性组 3.11%。在被调查者当中,男性组竟有60.29%的人无此项投入,女性组中有64.91%的人没有此项开支。进行体育消费的高级知识分子人数较少,但年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资料报道的全国其它地区不同行业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 从上述调查中还可以看到,个别、经常参加缴费体育辅导者仅有19.92%,花钱聘人指导者为0.96%,也就是说近80%的高校高级知识分子没有这方面的体育消费意识,不愿意对此进行投入。 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消费较少,原因之一是有一个较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3.3 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价值观念取向内容及其层次的特征分析 现阶段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突出的表现在,以社会精神生活为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取向内容、层次,诸如完善自我、育德、社交、调生活等,累计贡献率为31.60%,其次分别以群体效应、行为效绩、参与、健身、求知、闲暇、消费、社会效益、人格、储能等为价值取向的主要层次。这样的排列顺序是与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阶层生活方式及政治、经济地位基本吻合的。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价值观念发生变革的主要因素有两种:一是自身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二是与外来文化发生了接触,出现了一个与原有自身文化完全不同的参照系统,使人们发现了自身文化的优势与某些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育正逐步走进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担任社会角色过多,是影响高级知识分子身体健康和体育参与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活动内容选择呈多元化趋势,散步占居首选位置。充分利用室内、外较好的空间优势进行体育锻炼是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体育活动以突出个性、注重亲缘、兼顾社交为主要形式。职业性的活动时间、不甚科学的早锻、时间短促的晚练,是高级知识分子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上的主要特征。参加体育活动以低强度的方式为主,年龄越大、职务、职称越高,趋势越加明显。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消费呈显著的两极分化趋势,进行体育消费的高级知识分子人数较少,但年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资料报道的全国其它地区不同行业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平均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其中一个因素是有一个较好的体育锻炼的环境。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价值观念,正在朝着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4.2 建议 高校各级行政部门的领导从思想上认识高校教职工体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领导。大力加强体育宣传工作。建立、健全行业、系统、学校、单位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 5 主要参考文献 1 饶纪乐,魏振兰,董良田等.珠江三角洲体育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见: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编.体育系统软科学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2~6 2 卢元镇.第24届奥运会我国城市居民社会心理调查报告.体育与科学,1990,(2):16 3 张召棋,曹士云,易健华等.我国家庭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体育科学,1993,(5):11 4 姚大义,高力翔.南京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体育与科学,1996(4):24 5 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体育科学,1994(6):22 6 曹士云,王莉娅,白莉.中国老年妇女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体育科学,1996(2):25. 1997-12-20收稿 责任编辑:马宣建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中日太极拳练习者基本特征的社会调查与分析 吕韶钧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要 对中国和日本太极拳练习者的基本特征进行社会学比较分析发现,太极拳运动在中、日两国间的发展十分迅速,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练习的群体主要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空间、时间的安排上都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 太极拳 中国 日本 比较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旨在探讨中、日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基本社会特征,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中文问卷发150份,有效问卷131份;日文问卷发200份,有效问卷155份。另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中日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基本情况的比较分析 2.1.1 性别分布的比较分析 调查的结果表明,中、日两国的太极拳练习者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即参加太极拳练习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太极拳练习者的性别比例,虽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男、女比例分别为43.5%、56.5%。而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中女性的比例占81.3%,明显地高于男性。 2.1.2 年龄分布的比较分析 两国太极拳练习者的年龄分布也基本趋于一致,都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体。但是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的年龄在21~30岁也出现了一个高峰。这说明目前中国的年轻人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人数越来越多了。 2.1.3 婚姻状况的比较分析 我们通过太极拳练习者的婚姻状况的调查,了解到太极拳练习者的群体中家庭状况是良好的。中、日两国的已婚率分别是85.4%和86.2%。因此,笔者认为太极拳在未来老年人的心理调适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1.4 身体状况的比较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国太极拳练习者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偶染小病和有慢性病的分别占24.4%和32.8%。而日本太极拳练习者的身体状况属良好,无疾病的人数占65.8%。也就是说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是把太极拳作为治病的手段,而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则是把它作为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手段。 2.1.5 职业情况的比较分析 从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目前中国太极拳练习者中的职业分布,主要是以国家机关干部以及离退休人员为主体。从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的职业分布来看,主要是以无业的家庭妇女为主体。她们在日本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有着相对充裕的余暇时间和精力,成为日本太极拳练习者中的主要群体。 2.1.6 文化程度的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日两国太极拳练习者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为集中。受到中、高等教育的人数,中国为75.5%,日本为84.5%。这说明太极拳运动是广大普通群众强身健体、驱病延年既经济又实用的健身手段。 2.1.7 练拳年限的比较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两国初学者占有很高的比例。中国太极拳练习者练拳在5年以内的占50.3%,日本太极拳练习者中初学者占80.6%。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于太极拳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不仅在国内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人数逐年增加,在日本同样也存在着这一现象。日本的增长速度高于中国。 2.2 中、日两国太极拳练习者练习空间特征的比较分析 2.2.1 不同国别的太极拳练习者与练习空间的比较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中、日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的空间方面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空间的选择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绝大多数喜欢在户外进行太极拳练习,占78.1%。而主要的练习地点是在公园里,占44.5%。这可能与中国本身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地理条件较好,有着良好的学练太极拳的文化氛围,且中国人又喜欢在树阴下、公园里晨练的习惯有关。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则主要是在体育馆里进行练习,占65.6%;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在家中进行太极拳练习,占23.3%。总的趋势是日本太极拳练习者以在户内练习为主。因此,中、日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空间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既与两国的文化背景有着一定的相关,同时与两国的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以及管理体制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日本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由公立学校场地设施、公立大学及专科学校场地设施、公共场地设施、工厂企业场地设施和民营场地设施等组成。这些先进的体育场馆,为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练习空间。对于日本的这些经验,我们也应该吸取,开放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为大众服务,以克服由于天气等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练习的问题。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建议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要走出户外,在大自然中去尽情体味太极拳的奥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2 不同性别的太极拳练习者与练习空间的比较分析 我们抛开国别,从不同性别的角度再来看一看,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空间的选择上有什么不同。从调查的统计结果看,不同性别的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空间的选择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即男性太极拳练习者大都喜欢在户外进行太极拳练习,如在公园练习的占28.2%。而女性太极拳练习者则更喜欢在室内进行练习。如在体育馆的占43.7%。这说明妇女在公共场合练习太极拳的参与意识很不强烈,这可能与东方女性自身性格内向,以及受传统道德思想的束缚,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不高有关。这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应该打破这种束缚,走向社会,投入到太极拳练习的行列中来。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练拳年限的增加,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空间的选择上,则偏向于以户外练习为主。练拳年限的长短与练习空间的选择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练拳年限在5年以内的太极拳练习者,在体育馆里进行练习的比例较高,占47.1%;太极拳练习在31年以上的练习者则主要是在公园里进行练习。虽然,这一统计数据受到中、日两国调查对象局限的影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我们也还是可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性。由于初学者开始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太极拳外在的基本技术动作,而对于太极拳内在的“意气”要求不多,因此这一阶段为排除干扰,在室内体育馆里进行练习是很必要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太极拳“意气”与动作的配合也逐步协调了,在练习过程中能够使练习者身心尽快入静,并且抗干扰的能力增强。因此这一时期让练习者走到户外进行练习,会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2.2.3 不同练拳年限的太极拳练习者与练习空间的比较分析 2.3 中、日两国太极拳练习者练习时间特征的比较分析 对于太极拳练习的时间特征,本研究从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一个是练习的时间安排范围,即是在早晨、上午、中午、下午,还是在晚上等;另一个是每次练习时间的长短。 2.3.1 不同国别的太极拳练习者与练习时间的安排范围的比较分析 不同国别的太极拳练习者与练习时间的安排情况见表1。 从这一组数值来看,两国的太极拳练习者在安排太极拳练习的时间范围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P<0.05。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喜欢在早晨进行太极拳练习,占85.4%。这与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习惯,每天喜欢在早晨锻炼有着一定的关系。而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时间的安排范围上,则较为分散。他们练习时间的安排 表1 两国太极拳练习者练习时间的安排范围的比较分析 练习时间 安排中国日本合计 人数%人数% 早晨11185.432.0114 上午64.64428.850. 中午0074.67 下午002214.422 晚上21.54428.846 不固定118.53321.544 合计130100153100263 X2=209.055DF=5p<0.05 注:有23人没填。主要是取决于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在时间安排的范围上自主性较差05,主要是在上午和晚上,两者均占28.8%。当然这种练习时间的安排范围与练习效果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所反映的主要还是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余暇时间有关。 2.3.2 不同性别太极拳练习者与练习时间安排的关系 从这一指标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男、女性的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时间的安排上,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中练习时间安排在早晨的较多,占54.7%;其次是安排在晚上的,占16.3%。而女性练习时间安排在早晨的也是主流,占34.0%。但与男性不同的是,在其它时间安排练习的比例较为均衡,这可能与女性退休年龄较早、余暇时间充裕、练习时间可选择的余地大有关。 2.3.3 不同练拳年限的太极拳练习者与练习时间安排的关系 不同的练拳年限反映出练习者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体会也有不同。那么,不同的练拳年限与练习时间的安排又有什么不同呢?调查结果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练习年限较短的练习者,安排在上午和晚上的比例较高,而练拳年限越长,则选择在早晨练习的比例也就越高。 另外,我们再从每次练习时间长短这一指标来看,中国、日本两地的太极拳练习者之间也是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对于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来讲,几乎都是每天坚持太极拳锻炼的,每次锻炼时间一般在1.5 h左右。而通过调查和在日本走访座谈却发现,日本太极拳练习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如缺少教师的指导、练习地点需要预约等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通过与日本无限太极会几名教练的座谈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基本上是每周练习1~2次,每次练习在1~2 h之间,这样大家在专职教练的带领下进行太极拳练习,练习的时间才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日本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的次数和时间上都明显少于中国太极拳练习者的练习次数和时间。 3 结论 3.1 太极拳在中、日两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两国参国太极拳练习的群体中主要是以离退休的中老年人为主体。 3.2 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太极拳练习的时空特征上,与两国的体育设施管理、练习者的生活习惯、练拳年限等有关。表现为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喜欢安排在早晨和公园等户外的公共场所进行练习;而日本太极拳练习者主要在体育馆里练习为主,并且时间安排较为分散,自主性差。 1998-01-20收稿 责任编辑:马宣建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 及训练控制的研究 唐建军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对兵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系统化提出一个理论框架,供教练员在训练中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能量供应特征、各种素质的主次关系和练习方法的专项化是确定训练内容的依据。而练习方法的专项化,是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负荷控制准确和有效的前提。 关键词 乒乓球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训练内容和方法 乒乓球竞赛日趋激烈,对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确定的依据和练习方法的专项化程度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控制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对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系统化提出一个理论框架,供教练员在训练中参考。 1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论文43篇。(2)分析法:对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结果与讨论 2.1 确定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内容的依据 确定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的依据有3个方面: 一是根据乒乓球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的特点来确定。金斯*特林格尔(西德,1989)在一项对竞技乒乓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研究中指出:竞技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强度平均值较低的耐力性负荷。随着负荷持续时间的增加,运动员依靠脂肪供能的比重就越大,乒乓球运动总的负荷强度较低不是因为负荷的时间短所致,而是由于休息——中等负荷——短暂的大强度负荷不断变化的结果。日本学者油座信男等人(1983)关于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时间、空间的特性和机体生理负担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心率数看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负担量,相当于最大心率的71%~86%,推测实际相互对打时生理负担量要更高。从对打中的时间分析,可以判定优秀男选手比赛时相互对打是几秒钟内爆发性的无氧代谢的激烈运动,其中包括比赛时拣球等小休息在内的长时间反复的耐久力的运动。刘洵等人(1986)关于乒乓球运动员某些技术运动和一局比赛的能量消耗的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根据乒乓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训练内容应选择较低或中等负荷强度——短暂的大强度负荷的练习内容,并在练习的强度和量的安排或不同练习内容的组合上体现出来。 二是根据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来确定。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运动员应首先发展专项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1960)。其依据是,在乒乓球比赛中,判断——反应——起动——移动——摆臂等要快速。这就要求乒乓球运动员有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而专项力量训练对提高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有帮助,它有助于发展专项速度素质。其次,是要相应发展专项耐力素质。依据是,在实践方面,正式比赛9~10天,越到比赛后期,越紧张激烈,因而对耐力的要求也高;在理论方面,乒乓球运动所需的耐力,是一种强度经常转换并与速度和灵敏密切结合的专门性耐力。由此可以认为: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按其重要程度可分为:专项速度素质、专项灵敏素质、专项力量(爆发力)素质以及专项耐力素质。 三是根据乒乓球运动主要技术动作特点来确定。乒乓球运动技术动作主要有:正手技术动作——拉、冲、打、挑、搓 (削)等,反手技术动作——拉、打、冲、拨(推)、搓(削)等,以及与之配合的各种步法移动。要很好地完成这些技术动作,就必需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灵敏、力量以及耐力素质。要使专项速度、力量等素质真正符合每一项技术动作的需要,就必须注意所选用的专项身体训练内容的动作结构、肌肉用力形式要尽量与之相似。乒乓球技术动作肌肉用力的顺序是,从人体总重心的近端始发用力到远端用力终止。只有这样才能使专项素质练习发挥实际效果,才能更好地促使技术的提高。 2.2 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 在使用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繁多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变成一个符合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规律,符合乒乓球运动实际情况,有序且有明确针对性的练习体系。在确定专项身体训练内容的3个方面的前提下,可以对以往的练习方法按照技术动作的解剖学、生理学和乒乓球技术动作本身进行分类,对同一素质练习方法中不同的内容进行专项化程度的区分,以便于教练员在方法选择上目的性更明确。在专项化训练程度区分中,本文运用了专项基础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两个不同的专项化程度的概念。所谓专项基础身体素质训练,是指该素质练习方法在专项身体素质上能紧密围绕专项需要,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最直接的帮助。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则是由乒乓球技术动作和战术要求构成的专门性素质练习。根据这两个不同概念可以对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进行划分,见表1。 表1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专项化程度区分表 类别专项基础身体素质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灵 敏 素 质1. 原地足前部快速交替听(看)信号向同侧 或异侧跨步1. 运用各种步法接抛向不同方向的 乒乓球 2. 侧身躲闪乒乓球2. 看手势做步法移动并做出相应动作 3. 听或看信号做出蹲下、跳起或转体动作3. 多球练习中的不定点摆速 4. 8字侧身跑4. 两个持拍相互击接旋转球 5. 十字快速交换跳5. 球台上两球对击游戏 6. 抛球转体360°接球6. 交叉步侧向跑 7. 闭眼做各种动作,然后检查是否正确7. 推一侧一扑手步法练习 8. 快速、不同要求跳绳8. 左右摆速挥拍练习 9. 多球推挡侧身攻练习 速 度 素 质1. 原地快速摆臂1. 快速挥拍练习 2. 30 m冲刺跑2. 沿球台滑步练习 3. 10 m滑步、交叉步综合运用折返练习3. 捡放多球练习 4. 左、右跨跳练习4. 多球快速左右摆速练习 力 量 素 质1. 哑铃屈臂1. 持重拍挥臂练习 2. 中等重量的杠铃撑推2.持瓶转手腕练习 3. 轻重量前臂旋转练习3.腿手绑沙袋训练 4. 仰卧侧起练习4.多球发力扣杀球练习 5. 轻负重左、右跨跳练习 耐力1.跳绳1.连续杀高球练习 素质2.长跑2.多球训练 2.3 运动负荷的控制 2.3.1 运动负荷的专项性。运动负荷的专项性是指负荷要与运动员所参加的、与自己水平相称的比赛要求相符合。根据研究结果和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践经验,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可以运用休息——中等负荷——短暂大强度负荷不断交替的方式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安排。 2.3.2 练习强度。练习强度决定能量供应性质,改变练习强度,就可以改变能量供应的方式。在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中,可以通过练习时的心率大致确定该练习对何种能量供应系统产生作用。见表2。 表2 按强度区分的训练负荷的特征 强度区训练目的身体反应 心率(次/分)血乳酸(mM/L) 1 (恢复性的)促进恢复过程100~1202~3 2 (保持性的)保持已达到的有氧能力水平140~1503~4 3 (发展性的)提高有氧能力,提高长时间工作的专项耐力165~1754~8 4 (短跑的)提高非乳酸性无氧能力,改善速度能力—— 2.3.3 持续时间。为了提高非乳酸无氧能力,可采用短时间(5~10 s)极限强度的练习。为了提高有氧能力,练习的持续时间可以长达数小时,即在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某些技术练习方法或整堂训练课从运动负荷量安排的角度来看,本身就可以作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来进行安排。 2.3.4 间歇时间。在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中,一般可以根据心率指标来安排间歇的持续时间。在工作能力最低时心率最高,工作能力的恢复,一般和心率的恢复是一致的。改变间歇的持续时间,可以发展各种不同的专项身体素质,见表3。 表3 45 s以下的各种练习间歇的持续时间对训练效果的影响 间歇完成距离的速度%训练效果 缩短的80~96主要发展专项耐力 不充分的88~96同时发展专项耐力与速度能力 充分的88~96主要发展速度能力 延长的92~96主要发展速度能力 3 结束语 3.1 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的确定,涉及到专项素质的3方面问题,即能量供应特征、各种素质的主次关系和素质练习方法的专项化。它们对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专项化程度的区分和在实施过程中的控制起着理论指导作用。 3.2 练习方法专项化程度区分的目的在于,廓清众多专项练习方法的类型,用专项基础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两个概念进行归类,以便于在实践中有效地选用。 3.3 练习方法的负荷控制是对练习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把握,只有正确控制运动负荷,才能使各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起到应有作用。 4 主要参考文献 1 普拉托诺夫.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武汉体育学院,1984 2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运动训练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1997-12-01收稿,1998-03-06修回 责任编辑:尹 玉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试论篮球教练员的素质 孙民治 杜 俐 李颖川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北京 100088) 摘要 通过对我国篮球教练员思想与业务素质的调查分析,提出篮球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正身、敬业、善思、求知、无畏、戒傲、惜才、通道。 关键词 篮球运动 教练员 素质 1 问题的提出 世界篮球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美国NBA联赛以其独特的时空运动特征、竞赛形式、对抗方法、谋略运用,以及各种扣人心弦的战略战术变化等,显示着篮球科学的进步。当代篮球既呼唤健、壮、高、狠、快、灵、准、巧等的形态机能素质,也呼唤情操、志向、意志、毅力、团结、拼搏等的精神素质。这种有形与无形交叉融汇统一的特殊智慧与精神力量,使当代篮球运动不断升华成特殊的篮球文化。 通过对1992年和1996年两期全国一线队伍篮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学员的若干情况调查和对近期文献和声像资料调研发现,我国男、女篮在亚洲赛事中基本采取常规“以高制矮”、“以攻对攻”、“以快制快”的战术指导思想,并由此出发制定的打法上,采用高度强攻篮下,变化单一的阵式。传统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已使对手了如指掌。这种状态已造成中国篮球在亚洲渐失优势并落后于现代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我国不少年轻教练从内部管理、日常训练、迎赛战术组织和临场指挥等的具体部署上未能做到知人善任,已在近几年的国际比赛和国内甲A联赛中反映出来。篮球教练员对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比赛、思想教育、组织管理和队伍的组建、调整全面负责,因此对其素质要求极高。本文就篮球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初步研究。 2 篮球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篮球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而且是双方基本素质的较量。以下仅就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些分析。 2.1 正身 教练员须身先士卒。古人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告诫为帅者,严格要求自己。身不正言无信,身不正令无威。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对篮球队伍的影响,以及社会上拜金主义对运动队伍的腐蚀,若为帅者不以身作则,拒腐防变,队伍必然走向歪道。严于律己是篮球教练员必备的基本素质。目前一些球队之所以引起公众的不满,其一是队员素质不高,其二是教练员统兵无术,操练无法,教育管理无方,导致一部分队伍中出现拜金严重、队伍涣散,所有这些无不与某些教练员身不正、教不严有关。 2.2 敬业 大凡高水平、有为的教练员,都必自尊、自信、自强,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乔丹之所以成为大球星,也在于他自小爱篮球如命,把篮球作为一种事业、一种追求,入迷到如鱼不能离开水,并不懈在球场上拼搏,为之奋斗。凡在事业上做出成绩的科学家、政治家、体育家,无不竭力跋涉攀登而不畏艰险。这在中国篮球界的前辈中也不乏其人。像牟作云、范正涛、陈文彬等,终身敬业爱岗立志攀登,有的甚至不惜为中国篮球事业献出生命,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尽心尽职。没有正确志向不可能成就事业,对事业没有追求的飘浮者,是难以成才、成业的。一个优秀的篮球教练员,不仅在于一定的天赋,而更在于后天的立志敬业,在于持之从恒、不懈追求,最终真正在篮球事业上建功创绩。 2.3 善思 教练员须善于思考,刻苦创新,思想敏锐。对篮球运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善于总结研究和推陈出新, 善于开发创立独特的篮球之术,自成一家。近年甲A联赛中强败于弱,弱转而强,无一队能保持常胜不败,其原因甚多,但也能比较出指挥员谋略水平的高低来。懒于动脑,“谋略”与你就没缘,特别是当今随着篮球运动体制改革的深入,篮球俱乐部的成立,加速了篮球队伍职业化的进程,运动队伍管理需要从新思考。竞赛制度的改革,主客场的交替比赛,对训练周期划分必然要有新的设想,而篮球规则在不断修订,即将实行的比赛节次的改变、比赛时间(一次进攻)的缩短、3分球距离的改变,对技、战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如何改革,训练指挥调度队员,都是教练员必须解决的新课题,不思则退。实践证明:那些无谋的教练员在比赛中常常是以不变应付万变而陷入处处被人牵着鼻子打的局面。那种不管对手情况如何,总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再无高招,赛前无预见,赛中无计谋,赛后不总结,何能成才成家? 2.4 求知 篮球运动充满辩证法,只有不断持之以恒、学而不倦地向世界篮球宝库索取真谛精华,学各种战略战术和各类球赛的正反战例,学现代体育科技相关理论知识与管理等等,改变自己的智能结构,才能使自己智勇双全。只有勤思考才能胸有成竹。回顾为我国球类运动水平提高作出优异成绩的教练,无不是爱学习、懂韬略、具有较高文化素质者。 2.5 无畏 教练员须有识有胆,不惧不怯。俗话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胜败与强弱、比分起与落等等,不断在实战中出现,原因种种,如何使自己体现出临危不惧,遇强不馁,遇弱不懈,体现出大将风度,是体现教练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稳定军心的重要一环。当代高水平篮球比赛中,如近年来国内甲A联赛乃至NBA总决赛及其它国际大赛中,赛前的设计布阵,千变万化的赛中遣兵调度,战略、战术的变化,无不带有一定的风险,具不具有胆量气魄,善不善于捕捉战机,及时决断,已是教练员必备的精神素质。纵观目前国内篮球教练,有些虽初露头角,但篮球界人士期望更高,期待尽快显露出一批雄才大略之士。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说明胆和艺之间辩证而又统一的关系。 2.6 戒傲 多年来,我国篮、足、排球队强负于弱的众多战例教训常发人深省。凡将帅傲字当头,就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俗话说:“将傲卒涣散,无备必有患”。其意告诫人们,为将者行动傲狂,失去警觉,松懈军纪,必然导致士卒斗志的涣散。 2.7 惜才 教练员必须懂得寻才、选才、识才、育才、爱才。据统计,我国目前男篮15岁以下的高大少年队员并非匮乏,16~18岁段的高大队员也为数不少。参加1997年~1998年希尔顿男篮甲A联赛的队伍中,新手约占25%,为数不算少,然而实战排阵上场挑大梁的新秀寥寥无几。篮球界大呼“伯乐”,至于能不能成为“伯乐”,还取决于学会识才和选才。教练员要重视运动员的个性发展,保持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风格。中国女篮,尤其是中国女排都是富于个性的群体,而这些群体是由每个独具个性的队员组合成的,不论是宋晓波、柳青、郑海霞、丛学娣,还是郎平、周晓兰、张蓉芳等都各具个性。袁伟民等同志具有识苗、育苗成才的组合本领,能从实际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处理生活、训练中的种种矛盾。高水平的队伍必须有高水平的教练员执教。运动人才的发现需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古今中外大器早成者有,大器晚成者也有,只有懂得选才识才的艰难,才有惜才爱才的自觉。俗话讲“任人唯贤”,就是说要惜爱使用真正的人才,因为人才难得。 2.8 通道 教练员须是真正精通篮球运动训练的专家。从广义的教育论来看,篮球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在这一特殊的教育过程中,围绕篮球运动项目的规律,采取相应的科学手段,培养与塑造一批具有高超技术、能为国争光的人才。几十年来我国竞技体育界不断追求探索,总结提炼一些经验,如“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向严格管理要成绩,向科学训练要奖牌”,“平时多流汗,赛时少流泪”,“严格管理是前提、科学训练是保障”,“只有场下千锤百炼,才有场上千变万化”等,还有袭古相传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教不严师之惰”等训诫。凡有为的教练员都重视掌握现代相关科学理论,运用各种科学训练学原则、管理学原则、教育学原则、心理学原则联系自己的训练和管理实践,总结成各具特点的执教经验,如我国一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徐寅生同志的《如何打乒乓球》、袁伟民同志的《我的执教之道》等均是如此。 我国古时兵法家孙子指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外,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即指出为君者要得人心,为将者要具智勇才能,要懂得气候、时令、地势是否有利于作战,治军管理是否得当,赏罚是否严明,训练的士兵是否健壮有素。孙子还指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可解释为统兵者既要对士兵宽厚,做到同甘共苦,又要严明法令,重视整肃纪律,这样才能激发士气,提高战斗力,战而取胜。可见作为指挥者的教练员,就要和统兵的将帅一样,要有一套治队的明确思想与方法,只有科学的严格管理与科学的严格训练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执教之道,才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篮球专家。 篮球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教练员水平与素质的高低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迅速提高素质是篮球教练员的当务之急。只有身正敬业,好学不倦,谦虚谨慎,不骄不傲,无私无畏,懂谋善算,督导有方,才能知己知彼,立于不败之地。 1997-12-20收稿 责任编辑:马宣建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我国游泳教练对运动员竞技能力 实施诊断的调查研究 李仲明 顾 磊 胡震华 摘要 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统计等方法,对我国游泳教练员运用诊断方法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总结,发现目前有18种诊断方法运用于各级训练,以定性和经验性诊断为主,不同级别、训练层次的教练员对诊断方法的认识、运用存在较大差别。并根据适应性、可操作性强,经费投入少,对使用者要求不高的原则总结出8种中、初级业余训练常用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运动能力 诊断方法 诊断内容 1 前言 现代游泳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表明,优异运动成绩的创造必须依赖于运动员竞技能力整体水平的全面均衡发展。因此,在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的训练工作中,教练员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实状态进行诊断,如何科学有效地诊断出运动员竞技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抓住运动训练的主要矛盾,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国不少学者、教练员在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诊断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是,对我国游泳教练员的抽样调查发现在游泳训练特别是业余游泳训练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实施科学诊断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第1,对有关训练诊断研究成果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和了解。第2,对竞技能力起始水平实施诊断的目的性、主动性较差。第3,不能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实施系统、全面、完整的诊断。第4,不知道如何在训练的全过程中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实施动态诊断。为此,本文拟全面系统地总结目前我国游泳教练员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采用的方法,研究各种诊断方法在运动员竞技能力诊断中的定位、作用及分类,探索适合业余游泳训练初、中级阶段运用的基本诊断方法,以提高游泳业余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全国15个省市的游泳教练员60名。其中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教练员各20名。有10名为体校教练员、其余为省、市专业队教练员。 2.2 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阅读法,个案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和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各种诊断方法概述 3.1.1 技术和素质相互关系的静、动态诊断 (1)少儿训练技术和素质发展趋势的静态诊断 游泳是一项周期性体能项目,在儿童少年开始训练阶段,游泳技术的掌握对成绩影响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素质的发展对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北京体育大学魏天锡副教授据此提出应按年龄大小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我国著名游泳教练员陈运鹏也认为:“游泳是一项周期性项目,动作完善之后,训练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将起重要作用”,并认为体能项目的基本规律是:“第1,年龄越小,技术潜力越大,年龄越大,素质的潜力越大;第2,技术不熟练,技术潜力越大,技术动作熟练,素质潜力越大;第3,训练刚开始阶段,技术潜力越大,训练到达一定水平时,素质的潜力也就越大。 (2)技术和素质在提高过程中的阶段性动态诊断 技术和素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技术和素质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但在某个阶段、某个等级水平,其训练的重点和比重还是有所不同的,是呈波浪式向前发展的。依据技术和素质波浪式发展的特征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实施阶段性的动态诊断,能帮助教练员确立不同阶段的训练重点。 3.1.2 游泳技术的诊断 (1)对错误技术的动作的诊断 为了让少年儿童运动员更好地掌握4种游泳技术正确的动作,使教练员能随时对游泳技术错误动作进行诊断,上海市游泳高级教练员程鸷根据4种泳姿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总结出4种泳姿技术在腿、臂、呼吸、头和躯干、身体位置、动作协同用力及配合出发、转身等方面常犯错误的诊断方法。 (2)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技术诊断 为了更好地提高游泳4式技术动作,北京体育大学魏天锡副教授和广东省茂名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邓志华分别在各自的游泳教学训练实践中,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学规律,把游泳技术掌握的教学过程分解成外形阶段、基本动作掌握阶段和精雕细刻三个阶段,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分别列出了各个阶段常犯的错误动作。 (3)游泳打腿、划臂速度和配合游之间对应关系的诊断 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张雄的硕士论文“游泳打腿、划臂速度和配合游对应水平表的研制”,着重研究了4种泳姿手、腿分解基本技术动作与完整配合动作的相互关系,并能通过腿的基本技术动作的成绩,求出划手技术动作的成绩,通过划手的成绩推测出手、腿配合游的成绩,通过对应表寻找手、腿及配合之间的规律,并运用对应表来诊断手、腿及配合之间存在的不足。 (4)游泳配合技术途中游的划幅和划频技术的诊断 原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在总结原民主德国采用计频方法进行技术节奏训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动作频率查对表,用于对高水平运动员动作频率的统计研究。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进行技术节奏的训练、了解运动员比赛战术使用时的体力分配、训练强度高低、机能状况的好坏及比赛时的潜力大小等。 (5)自动分析系统对自由泳手臂技术的诊断 广东省游泳队高级教练员李建平等运用传感技术和压力传感电阻应变测量原理,通过连接计算机构成自动分析系统,对运动员划臂过程所产生的作用力及其变化进行同步测量,并将测得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经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打印出动作用力的曲线和有关技术参数,帮助教练员对运动员游泳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划臂动作的连续性、用力节奏、动作效果、作用力、功率和冲量等。 (6)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出发技术的诊断 国家体委科研所于仙贵研究员,将电子发令计时系统、高速摄影机、三维测力台与计算机连接组成同步测试处理系统,对运动员出发技术进行科学诊断,并找出身体重心与台前缘的最佳距离以及预备姿势、下肢蹬伸、手臂前摆等出发动作环节中的不足。 (7)游泳技术配合效果的诊断 上海市民立中学的体育教师俞南泓,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对游泳配合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寻找“划手”与“配合”的关联度和寻找“打腿”和“配合”的关联度,建立反映运动员技术结构的综合技术模型和标准体系。对运动员的配合游速和分解动作速度进行诊断,分析运动员配合技术的数量特征及上、下肢技术差异。 3.1.3 专项素质的诊断 (1)100 m的诊断 原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用50 m最好成绩乘以2再加4.5 s这一公式来诊断4种泳姿中50 m和100 m之间速度、速度耐力存在的不足。 (2)200 m的诊断 陈运鹏总教练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200 m自由泳、仰泳的速度差是100 m的最好成绩乘以2再加9 s。200 m蝶泳的成绩是100 m最好成绩乘以2再加11 s,200 m蛙泳的成绩是100 m最好成绩乘以2再加12 s。 (3)400 m、800 m自由泳的诊断 陈运鹏总教练在收集整理资料基础上,提出了400 m比赛成绩是用200 m最好成绩乘以2再加上12 s,800 m比赛成绩是用400 m最好成绩乘以2再加12 s的诊断公式。 (4)1 500 m自由泳的诊断 陈运鹏总教练在分析1 500 m耐力差时,提出了1 500 m比赛最好成绩为800 m最好成绩乘以2减40 s的诊断公式。 (5)4种泳姿25 m、50 m、100 m、200 m速度相应发展关系的诊断 梅振耀教授于1972年在研究不同游泳、泳姿、不同距离之间的速度关系时研制出“游泳速度相应表”。能够依据运动员不同泳姿游25 m的速度推算出50 m、100 m、200 m的游速。用这种方法可以诊断出运动员是由于速度差还是耐力差而造成运动成绩停止不前。同时也能在进行全面训练的打基础阶段,诊断出自由泳和仰泳、蛙泳、蝶泳4种泳姿之间的平衡发展状况。 (6)自由泳50 m、100 m、200 m、400 m、800 m、1 500 m速度、速度耐力、耐力协调发展的诊断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长存、朱泰昌、李文静主持完成的游泳教学训练大纲及评分表,运用了周期性体能项目中存在的多项竞速能力协调发展原理和游泳4种泳姿的平衡发展原理,能够帮助教练员通过评分表来诊断运动员4种泳姿掌握的状况,找出目前最弱的项目。还能够根据短翼项、长翼项诊断专项距离应该达到的成绩。 (7)自由泳运动员专项力量弱点的诊断与训练 湖南省衡阳市游泳学校的教练员冯迎春运用游泳动态力分析仪找出自由泳运动员在游进时各划臂力量和力量耐力弱点的相对位置,并能根据不同弱点出现的时空位置找出相应的原动肌、协调肌及收缩位置。 (8)训练内容比例的诊断 我国游泳著名教练员陈运鹏总结我国多年来的训练实践经验,用能量代谢的理论进行训练内容的分类及强度的划分,提出了“8级强度、5块板、3个能力”的学说。8级强度分别是:A1有氧低强度,A2有氧中强度,AT有氧高强度,VO2max无氧中强度(有氧与无氧的混合)、LT无氧大强度(耐最大乳酸的训练)、LP无氧高强度(产最大乳酸的训练)、S速度(无氧非乳酸能的训练)、R最高强度(比赛强度的训练)。5块板是:第1块板A1,第2块板A2-AT,第3块板VO2max-LT,第4块板LP-R,第5块板S。3个能力是:基本能力A1、A2、AT、S,训练能力VO2max、LT,比赛能力LP、R。这个学说为训练计划内容选择的针对性以及检查各种能力、各种强度比例大小与训练对象实际情况之间是否相吻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3.2 各种诊断方法在训练中的定位和分类。 3.2.1 各种诊断方法的训练学分类 依据竞技能力构成的基本因素进行分类,可将各种诊断方法归纳为三类:第1类是游泳技术的训练学诊断;包括7个方面诊断。即错误技术的诊断;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发展阶段的诊断;基本动作分解和配合对应关系的诊断;游泳配合技术划幅和划频的诊断;自动分析系统对自由泳手臂技术的诊断;游泳配合技术效果的诊断;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出发技术效果的诊断。第2类是游泳专项素质的训练学诊断,包括9个方面的诊断。即100 m的诊断;200 m的诊断;400 m的诊断;800 m的诊断;1 500 m的诊断;4种泳姿25 m、50 m、100 m、200 m相应速度诊断;4种泳姿,混合泳及50 m、100 m、200 m、400 m、800 m、1 500 m的诊断;自由泳专项力量弱点的诊断:训练内容比例的诊断。第3类是游泳技术和素质相互关系的诊断,包括2个方面的诊断。即少年儿童训练全过程中游泳技术和素质发展趋势的诊断;技术和素质在提高过程中的阶段性诊断。 3.2.2 各种诊断方法在竞技能力诊断中的定位 上述三类共18项诊断方法是我国游泳教练员、专家和学者在长期训练实践中总结和研究出来的,这些方法,为广大教练员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素质和技术两要素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依据,解决了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碰到的许多具体问题,对促进我国游泳训练科学化起了重要作用。 3.3 目前我国游泳教练员在诊断方法运用上存在的不足 3.3.1 缺少对运动员形态、机能、心理、智力、战术及训练水平诊断方法的研究 依据竞技能力7要素模式理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由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7个因素所组成。目前我国游泳教练员的诊断研究主要集中在素质和技术两个方面,对运动员的形态、机能、智力、心理、战术方面诊断的研究相对较少。多偏重于周期性项目体能的主要构成因素的诊断研究。 3.3.2 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技术、素质的诊断方法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多 在统计归纳的18项诊断方法中,定性的研究占13项之多,定量的研究仅占4项。定性诊断中的13项又基本上属于经验、关系和统计研究。定量诊断中的4项基本上是仪器诊断,主要还是突出游泳技术的分析诊断。对专项素质定量的诊断还缺少系统、完整、深入的研究。 3.3.3 不同训练层次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诊断研究有所差别 在总结归纳的18项诊断方法中,属业余体较和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层次的、具有中级职称教练员的研究占有3项。其中技术诊断占2项,专项素质诊断占1项。高水平运动队、省市队、国家队教练员、体育院校教授及体科所的研究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诊断研究则占15项。其中技术诊断占5项,专项素质诊断占8项,游泳技术和素质关系的诊断占2项。这说明高级训练层次和高级职称的教练员重视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诊断方法的研究。而在业余游泳训练中,初级训练层次的教练员则显得不够重视。 3.4 适合业余训练中、初级阶段常用诊断方法的调查统计 我们将上述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18种方法列成调查表格,向具有中级职称从事初、中级阶段业余训练的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以适应性强、可操作性高、经费投入少、对使用者要求不高、问卷调查认可百分率最高和使用频率高为原则进行二轮筛选。以下8种方法都得到问卷调查者的一致认可:第1,对游泳运动员常犯错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1997年世界体操锦标赛我国男子单杠 比赛失误的生物力学分析 孙亦光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北京 100088) 摘要 选择我国参加1997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的男子主力队员在团体比赛的3名选手在单杠比赛中跌下的动作录相,进行解析处理。找出动作失误的力学原因是我国选手做大摆振浪动作的节奏不稳定,往往由于求胜心切,兴奋度过高,而破坏原来的动作节奏,使得振臂时间较晚,腾空动作的水平位移过大。 关键词 单杠 生物力学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Falls from Bar by Chinese Male Gymnasts at the 1997 World Championship Sun Yiguang 1998,18(5):79 (Beijing Teachers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China 100088) Abstract Video data of three Chinese gymnasts'falls from the bar in team and individual competitions at the 1997 world championship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rational movements to find the mechanical cause of the fall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Chinese gymnasts did not have a stable rhythm of the giant swing movement and were apt to break the rhythm when eager to win to be over excited. Therefore they kept too long before swinging the arms and flied too long distance away from the bar to catch it. Key words gymnastics, horizontal bar, rhythm, giant swing, biomechanics, evaluation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象:参加1997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比赛的3名中国选手。 方法:(1)录相解析。(2)采访有关教练员、运动员。 2 结果与分析 团体赛的第1场比赛中沈健在做单杠向后大回环越杠团身后空翻二周抓杠时在身体越杠后展体时失误掉下,第2场比赛中李小鹏做直体图卡切夫腾越时越杠后距杠过远而脱手跌下。 由于完成腾空动作后,身体展开抓杠时身体所处的位置,是决定能否顺利完成再抓动作,及能否顺利完成后继动作的关键。因此把在抓杠时身体在空间的部位分为3个区域:1.身体处于杠上与水平成45°左右位置。2.身体呈水平姿势与单杠等高部位。3.身体处于杠下与单杠水平线成30°左右位置。(图1) 图1 抓杠时的身体部位 第1区域能具备较充裕的抓杠时间,且能为完成后继动作创造良好的开始条件,为后继动作提供良好的预备技术保证。以提高动作的稳定性。第2区域,将能保证完成再抓杠动作,勉强能完成后继动作,尚能保证整套动作的连续性,但动作显得仓促,稳定性低,第3区域仅能完成抓杠动作,再做后继动作十分困难造成虚摆或落于杠下,动作显明忙乱、稳定性差。 因此完成再握的时机,应着眼于第1区域。因此必然缩短人体腾空的时间,必须加大人体空中翻转的角速度,增大了动作的难度。但是却能保证有充裕的抓杠时间及为完成后继动作创造良好条件。动作稳定性增大,若空中动作较为简单可确定在第1区域完成动作较为合理。若空中动作较复杂应考虑在(1)和(2)区之间完成抓杠动作,至少在抓杠时身体应保证处于水平部位,否则难于完成后继动作,造成动作失误。 另外,再抓杠动作的成功与否还和人体腾空时的抛射角的位置有关。其它条件不变脱手过早,人体重心的抛物线将相对于单杠向前移(图2中1),脱手过晚则向后移动(图2中3),其抛射角度的大小决定于向后引臂时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3中V1为大摆振浪后人体受单杠冲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形成的向上抛起的速度,V2为运动员快速向后引臂在单杠的反作用下形成的上体腾起速度,同时此力对人体总重心为转轴还形成一个力矩M抑制身体向后的转动速度V1。 图2 人体重心抛物线 图3 大摆振浪的力角析图 人体在V1与V2的合成速度V0作用下抛起,其抛射角大小最终决定于快速引臂时机,正确的引臂时机应在下肢振浪完成时进行振臂动作(即稍早振臂),使人体腾空后运动轨迹的抛物线向前移上(图2中1),这样,即能保证有较高的抛射高度,完成空中动作,完成动作后距单杠水平距离较近,易于完成再抓杠的动作。但也不能过早振臂,否则完成空中动作后距杠过近,也不易完成再抓振动作。此次锦标赛中哈萨克斯坦运动员费多琴年柯做单杠后空翻2周再抓杠时由于距杠过近,造成小臂碰杠而跌落杠下而前功尽弃,十分可惜。其原因就在于振臂过早,身体抛起后水平运动距离过小,下落几乎在杠的垂直上方而造成的失败。而我国选手大多振臂较晚抛物线后移,完成空中动作后距单杠的水平距离较大,空中高度也减小,使再抓杠的把握性减小,稍有闪失即造成动作失败。 据腾空后人体总重心垂直上升高度由1.3 m~1.5 m,抛射角度由70°~75°计算出人体脱手腾空到身体呈杠上45°角部位再抓杠所需时间为0.87 s~0.97s之间,在此段时间内完成团身翻腾2周动作,经计算所需翻转的角速度在14.44~12.95 (rad/s)之间,由人体腾空后动量矩守恒所计算出人体腾空后身体直体时的翻转角速度在4.81~4.32(rad/s)之间。通过速度的矢量关系计算出人体振浪后躯干腾起速度应在3.82~4.11(m/s)之间,方向应指向1.30部位,振臂的速度应在2.35~2.52(m/s)之间,其方向应指向11点部位是合理的。 腾起速度大小决定于振浪时向下的冲力及,大回环的转速,且以后者为主要动力,振臂的方向和腾起速度方向密切相关 。因此,相对稳定的大摆振浪及两臂振杠的合理配合是腾空越杠再抓杠动作的保证,因此对振浪动作的技术及稳定性的研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图4 图卡切夫腾跃简图 图5 人体总质心位置 图6 弹力-时间曲线 图7 反握向前大回环简图 单杠正握大摆振浪技术,关系到人体腾空后升起的最大高度,人体总重心运动轨迹的抛物线位置,及人体重心水平位移的距离。当向后大回环振浪前身体呈近水平部位时收腹,随身体下摆而身体向下冲击。以单杠受冲力的反力及人体各环节间的肌肉、关节、韧带的弹力为主要腾起动力,当身体腾起躯干成9.30~10点部位时,立即快速振臂,其方向指向11.00至11.30部位之间,使上体速度越过躯干上升速度脱手后形成的抛体运动。与水平成80°~85°,形成向后上方的抛射运动,又由于振臂动作又产生对人体质心为轴的逆时针转动力矩,使身体直立或呈上体直立状态,各种图卡切夫腾越动作的振浪都应在此技术范围内完成(图4)。 当大回环增速转至杠下约45°部位时做较小的收腹下冲振浪,增大身体垂直上升动力,并且以大回环快速上摆为主要腾起动力。振臂动作相对滞后即身体躯干指向10.30至11.00部位,振臂方向在10点部位左右,人体脱手后身体重心速度方向与水平呈70°~80°,形成向后上方的抛体运动,由于振臂速度相对较小,身体保持较大的向后翻转的角速度以便于做向后的翻腾动作,各种越杠的向后翻腾再握动作的振浪应在此技术范围内完成。图5 C为人体总质心位置。 V1为振臂产生的上体腾跃速度,V2是振浪后身体产生的腾跃速度;V0为V1与V2的合成抛射速度。θ为抛射角。 振浪力量多借助于单杠的弹力进行,单杠由于振浪时受力产生形变而储备一定的弹力势能,而人体正是利用此能量使人体身体产生向上的腾起速度;单杠的弹力模量K在30~40(kg/cm),最大形变位移可达12 cm弹力系数大小与钢丝绳拉的构紧度有关,一般认为单杠自由振动幅度在8~10 cm为宜。 人体在做大摆振浪时受单杠的弹力作用如图6表示,oa为振浪阶段,ab为身体跃起阶段,bc为振臂阶段,右图为单杠在人体做大摆振浪时的运动轨迹。 反握向前大回环振荡原理与正握大回环振荡相似,只是方向相反,其腾起的抛物线运动规律是相同的,只是振臂在躯干达空间2.30部位方向是向下压杠,比做向后的振臂相对容易。动作失败往往是压杠动作过晚,人体腾空越杠后水平位移过大造成抓不住杠或根本够不着单杠而跌下。如简图7所示。 3 结论 3.1 我国选手做大摆振浪动作时振臂时间较晚,比合理振臂时间范围长0.2~0.25 s,而使人体腾空后的抛物线后(前)移,造成水平速度增大。完成动作后距单杠水平距离较大,减小了抓杠成功率,易造成动作失误。 3.2 合理的抛射角度应在70°~75°范围、腾起的高度在1.3 m至1.5 m为好。 3.3 加强运动员对时间、空间的感知训练,保证在外界环境和本身兴奋度发生变化条件下,动作节奏不变,以提高大摆振浪的稳定性,保证再抓杠的成功。 4 参考文献 1 郑秀媛.中国青年正常人体惯性参数测定和大样本统计.全国运动生物力学论文汇编,1996.10 2 丁海曙.人体运动信息检测与处理.北京:宇航出版社,1992.7 3 张明立.体育统计.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 4 潘小非.单杠飞行动作腾空阶段身体质心最佳运动轨迹的判断标准,第五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11 1997-12-19收稿 责任编辑:蓝 光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身体锻炼方式与中老年人信息加工能力的关系 毛志雄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韩 旭 (北京林业大学) 摘要 182名受试者被分为3个锻炼组和1个对照组。3个锻炼组是:太极拳/剑组、导引养生功组和慢跑锻炼组。结果表明:1,积极锻炼者的心理健康指标明显优于不积极锻炼者;2,各积极锻炼组之间心理健康指标的差异不大;3,太极拳/剑锻炼对于中老年人数字广度的保持具有更积极的意义,表现为它见效快,所有负荷小 ,但如果坚持锻炼时间在6 a以上,则慢跑锻炼比太极和导引对数字广度的保持更为有效;4,身体锻炼对延缓心理衰老的积极作用,可能在于其对参与者注意和意识状态的有效调整。 关键词 身体锻炼 心理健康 反应时 数字广度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hysical Exercise Style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Middle-aged and Old People Mao Zhixiong, et al 1998,18(5):87 (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China 100084) Abstact Equipment test, psychometrics and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dimension of mental health of 182 middle-aged and old urban dwellers in Beijing.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a sedentary control group for comparison. The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Taiji, Daoyin Qigong, and jogg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mental health indi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active exercise participants and sedentary, and exercise had posi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mental health indi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different exercise groups; 3.The effect of Taiji on digit span appeared earlier and it needed less exercise workloak than jogging in the first 3 to 6 years; but if the adherence was longer than 6 years, jogging manifest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aiji and Daoyin; and 4. The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benefits in preventiong from being aged caused by active physical exercise was due to its effective reformation of participants' concentration and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exercise, mental health, reaction time, cognition, Taichichuan, Qigong, jogging, aged, middle age,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1 前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中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已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和了解我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状况,揭示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众所周知,人到中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功能的衰老,信息加工的速度和容量会呈现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反应速度减慢、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功能的衰减等方面。而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对于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避让往来车辆、摆脱突发的危险等)。因此,信息加工能力便成为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在这方面,身体锻炼的积极意义或许应更多地表现在其对认知功能衰减的延缓作用。 此外,还应注意到:东西方民众所喜爱的锻炼项目具有较大的差异。东方人喜欢将太极、导引、气功等项目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而西方人更偏爱慢跑、有氧体操等锻炼方式,这是国际上知名的两大锻炼流派。而涉及该两种锻炼流派对保持信息加工能力的积极作用的比较研究,目前尚属少见。 考虑到上述3方面的因素,本研究以参加太极拳(剑)、导引保健功以及慢跑等3个不同锻炼项目的中老年人为实验对象;以反应时、数字广度为测试指标进行研究,探讨身体锻炼方式与信息加工能力的关系。 研究假设:(1)积极锻炼与不积极锻炼者的认知功能具有明显差异,前者明显优于后者;(2)太极拳、剑,导引养生功锻炼者和慢跑锻炼者各项信息加工能力接近。 其中前者是验证性假设,用来验证前人的研究和本研究测量效度;后者是探索性假设,在前人的研究中尚属鲜见,如果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且测量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则应满足假设1;如果不同锻炼项目能够带来相同的认知效益,则假设2应该得到支持。 2 研究方法 2.1 受试者的选择 本研究对东城、西城、海淀等地区健康状况不足以影响身体活动的中老年居民182人(男83,女99)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根据锻炼情况分为4个组(表1)。 表1 受试者分组情况 组别人数男/女平均年龄(岁)锻炼年限(年) 太极拳、剑8638/4860.22±6.60559.79±7.7942 慢跑3421/1361.23±6.410513.32±9.1931 导引保健功269/1761.08±4.30743.90±4.1894 不积极锻炼3615/2160.94±7.0749无* 合计182 60.68±6.35769.56±8.1839 *对照组锻炼年限忽略不计。以下两种情况之一被视为“不积极锻炼”,本研究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1)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身体锻炼活动者;(2)虽参加锻炼活动但平均每周不足1次者。 2.2 测试指标的选择 (1)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用专门设计的微机应用软件,测量信息加工的速度;(2)数字广度测验:此为“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分测验,测量受试者瞬时记忆力、集中注意的能力以及抗信息干扰等能力,本研究依WAIS测验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了个体施测;(3)锻炼方式:太极拳(剑)、慢跑、导引保健功以及不积极锻炼4种方式;(4)运动负荷:采用“体育活动等级评价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3,PARS-3)计算实验组每个受试者PARS-3总分,并将其划分为低负荷(PARS-3在0-30分之间)和中等负荷(PARS-3在31~60分之间)两个等级;(5)坚持锻炼时间:单位:年;(6)受试者年龄;(7)重大生活事件:问卷咨询受试者前1个月内有无严重影响情绪的重大事件。如无,计0分;如事件发生且对情绪有消极影响,计-1分;有积极影响,计1分;(8)锻炼期望值:用修订的期待效应量表(Expectancy of Benefit, EOB)估计和控制期待效应。 2.3 数据的处理 分别以简单反应时、复杂反应时和数字广度时为因变量,以锻炼项目(太极、慢跑、导引,3水平)、锻炼负荷(低负荷、中等负荷,2水平)以及坚持锻炼的年限(0~3 a、3~6 a、6 a以上,3水平)为自变量,控制年龄、锻炼期望值和重大生活事件(3个协变量)对各实验组进行了多元线性方差分析,并对有显著影响的协变量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用SPSS 6.0 for Windows上机完成。 3 结果与讨论 速度因素是评价认知功能年龄差异的重要指标之一。众所周知,认知和行为速度的减慢是老年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人到中年以后,反应时较为敏感地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如果积极的身体锻炼能带来明显的认知效益,则应该表现为:锻炼者的反应时比不积极锻炼者更少地虽年龄衰减,也就是说锻炼群体的反应速度高于不积极锻炼的同龄人。 设置显著性水平为0.05,控制锻炼期望值、生活事件和年龄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表2),结果支持了假设1。虽然效果量并不大,但与不积极锻炼者相比, 锻炼者表现出更敏捷的反应速度,更良好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抗信息干扰能力。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信息加工能力的差异 组别/平均数简单反应时 (msec)复杂反应时 (msec)数字广度 (年龄等值量表分) 锻炼组279.124668.80213.786 不积极锻炼组379.318886.75712.240 显著性水平<0.01<0.01<0.01 效果量0.1510.1450.051 表3 复杂反应时与各锻炼因素关系的方差分析 变异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显著性水平 协变量325058.293108352.763.710.014 锻炼方式63872.422319286.2110.920.001 表4 协变量与复杂反应时关系的回归分析 偏回归系数(B)β值标准误T值显著性水平 年龄89.055420.2572827.3403.1480.002 重大生活事件-11.41526-0.232438.359-0.2980.767 锻炼期望值13.018910.0995410.4041.2510.213 表5 数字广度的年龄等值量表分与各锻炼因素关系的方差分析 变异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显著性水平 锻炼方式×坚持年限49.54412.392.440.05 简单反应时与各锻炼因素关系的方差分析表明,锻炼者简单反应速度的衰减只与年龄的增长有关,而与锻炼项目、运动负荷及坚持年限无关。结果提示:保持简单反应速度的关键仅在于是否积极锻炼,而不在于怎样锻炼。由此,假设2得到了支持。 表3、表4的结果表明,锻炼者的复杂反应速度除受年龄的影响外,还与锻炼项目有密切关系。进一步的分析提示,太极拳、剑锻炼者的复杂反应速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种锻炼方式。该结果未支持假设2,说明太极锻炼方式可能对延缓选择反应速度的衰减更具有积极意义。 反应时是大脑对信号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应答。人到中年后,反应速度的减慢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年老的重要标志,而延缓信息加工速度的衰减,保持灵敏的反应,可使心理年龄年轻化。 马启伟、张力为在总结分析锻炼与中老年人反应时的关系问题时曾报道:“(1)积极进行身体活动的老年人,其反应时和其它认知功能比不积极进行身体活动的老年人下降幅度小;(2)测验的任务难度越大,身体锻炼对反应时和其它认知功能的这种影响就越明显,比如,身体锻炼效应在选择反应时上表现得比在简单反应时上更明显;但是,也有个别研究发现,身体锻炼的效应随任务难度加大而呈现缩小趋势;(3)即使是年龄很大时才开始进行锻炼,也可以提高信息加工速度”。 图 锻炼项目与坚持年限对数字广度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对两项反应时测试与分析的结果与上述报道大体一致。而且,中老年人信息加工速度的保持不仅在于是否积极锻炼,还与锻炼项目的选择有密切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机能的衰减,数字广度这一信息加工的容量指标会大幅度下降。如果身体锻炼具有积极作用,则可以预测,锻炼者该指标应高于不锻炼者。 表5和图表明,数字广度主要受锻炼方式和坚持年限的交互影响(p=0.05,贡献率为0.06)。结果提示:虽然身体锻炼对于延缓数字广度的下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作用的方式不同。表现为3 a之内,3种锻炼项目的影响是相似的;如果坚持年限达6 a,则太极拳、剑锻炼的效益更明显,它有效地提高了数字广度;慢跑的积极作用需要6 a以上的锻炼周期才能得到体现。至于导引保健功,可能由于它更偏重锻炼的身体健康效益以及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而且锻炼者坚持年限普遍较短(表1),所以其积极作用尚未显现。该结果未支持假设2。看来,太极类锻炼项目见效快,慢跑锻炼效益更高。 国外学者在分析身体锻炼影响认知加工速度机制时认为,身体锻炼可能对大脑的氧供应、氧利用、神经递质的产生和功能甚至大脑本身的结构(如神经之间的联系性和树突的密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本研究的结果为这一理论提供了积极的证据。 应当特别指出,在解释锻炼和中老年人认知功能关系的机制时,更重要的是从心理科学本身寻求答案,本研究提出的心理学解释是:身体锻炼之所以能够延缓中老年人认识功能的衰减,主要是得益于它对锻炼者注意和意识的有效调整,锻炼者通过将注意力集中于锻炼过程本身,能排除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并调整意识活动的指向,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进入更为合理、有序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看,慢跑锻炼为锻炼者提供了冥想和转移对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机会;太极拳、剑锻炼要求锻炼者以内在的意识为主导,以意导体,以体导气,意、气、体三者配合协调,两者都具有“练心”的功能。后者在改善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见效速度方面作用优于前者,可能是因为它在锻炼初期对注意和意识具有更强的整合作用;而前者在容量方面的优势,可能说明其更具长期坚持的价值。 当然,任何锻炼方式的选择都应做到因人、因地和因时制宜。卢元镇曾提出:(养生导引术和有氧锻炼)“两种锻炼方式各有利弊,有人将它们结合起来运动,……编制符合自身特点的锻炼方案,其锻炼效果是很好的。任何一种锻炼方式只要持之以恒都可以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态、身体条件、生活习惯、性趣爱好,在东西方两种锻炼方式中做一选择安排,确定一套简易的健身方法,长期坚持下去”。该观点事实上也为健心提出了理想的道路。本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中西合壁、合理负荷并长期坚持是保持心理健康,延缓认知衰老的最佳锻炼方式。 4 结论与建议 积极的身体锻炼对于中老年人保持信息加工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东西方不同锻炼方式对于中老年人保持简单反应速度的积极作用是相似的;在延缓中老年人复杂信息加工能力的衰减方面,太极类项目比慢跑锻炼见效更快,速度效益更好;长期慢跑比太极锻炼所获得的容量效益更高。 建议中老年锻炼者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中西合壁、合理负荷并长期坚持。 1997-12-10收稿 责任编辑:詹 东
Sports 体育科学 spor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5期 No.5 Vol.18 1998科技期刊 山西、广东大学生身体素质比较研究 杨秉龙 (山西大学体育教研部,太原 030006) 为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当前身体素质状况,同时也为增强沿海和内陆省份之间体育文化交流,从而为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做贡献,笔者根据可比性原则,选用1995年全国体质调研监测数据的部分指标,即5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 m跑(男)、800 m跑(女)。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山西、广东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比较,揭示我国不同地区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差异,探讨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因素。结果表明:山西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低于广东大学 生,而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山西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笔者认为:其一,体育锻炼自觉意识错位,没有摆正体育锻炼在学习生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这种错位不仅在大学生自身,而且在于整个地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其二,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必然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同时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必然也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或减缓本地区经济发展进程。其三,由于地区间气候条件、传统文化的客观因素以及遗传基因的不同导致的差异。要缩小两省大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促进沿海和内陆省份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山西来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认清人的身体素质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第2,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加强对高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锻炼方法,尽可能摒弃一些对身体素质造成的先天影响的因素;第3,各院校应狠抓两个《条例》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贯彻落实,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努力建立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Sports 体育科学 SPO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6期 No.6 Vol.18 1998科技期刊 体育教学模式论 毛振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北京 100088) 吴 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马 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摘要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前体育教学论研究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通过分析,并得出以下结果。1,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2,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与结构应由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以及制约因素、适用范围几个部分组成。3,建立教学模式依据应是教学过程的规律。4,根据这个规律可能将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妥善的分类。5,研究和实验体育教学模式的视角应有建立依据、建立稳定性、建立操作性、建立特性、明确适应范围、明确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模式 教学过程 规律 1 引言 近年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除本系列研究之外,还有方建新等人的“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李书泉等人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李杰凯等人“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一般理论的研究”,以及吴涛的“中、日、美、德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等。在实践研究方面有李晋裕的“体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八五”教育规划研究课题子课题,以下称实验研究1),董金昆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体育教学过程、模式研究成果报告”(以下称实验研究2),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的“5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下称实验研究3)等。这些研究无疑为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做出了贡献,我们在继续深入进行模式研究时面临以下的课题:必须对模式的概念和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清晰地确定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对象。必须在明确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解析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必须对已出现(或被定义过和研究过)的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整理和分类。找出进行模式研究的基本视角(或称研究要素),建立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方法论。 2 分析讨论 2.1 对实验研究1~3的认识 因篇幅所限,对3个研究的研究范围、对象、教学模式结构等详细阐述,3个实验研究对模式的定义和理解见表1。 从上述3个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1)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解不尽一致。这一情况与当前教学论中对模式的概念存在有很大差异有关。(2)对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过程空间”理解不一致。研究者们虽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还相距颇远,但是却有把“体育教学模式”理解为“教学过程模型”,即定在“过程”这一动态的空间概念上的总体倾向。但在这一点基本达成一致的同时,大家都没有涉及这个“教学过程的模型”是一个学段、一个学期、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因此使得这个“教学过程”缺乏在空间 范围上的明确,这使得体育教学模式应具有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可模仿性”大大减弱,降低了作为模式研究的意义。(3)教学模式与教学指导思想的关系不清楚,将教学指导思想作为划分模式的依据而形成分类上的混乱。3个实验研究都涉及到了教学思想的问题,但却都未阐明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的关系,甚至还有把教学思想等同于教学模式的倾向,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以发展运动能为主的模式”、“创造性模式”,这种提法显然是将教学思想与设计教学模式的原理混同了起来。将一种“提法”作为与其它模式相区别的本质,因此形成了分类上的混乱,例如“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与“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相并列,一种是以教学思想来分类的,另一种则是以学习原理来分类的,又比如,“创造性教学法”是以培养目标来分类的,而“问题教学法”则是从教学过程形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分类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快乐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和“程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和“程序教学法”、“乐趣教学法”和“故事情境教学法”等等。这种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超越分类,但能解决分类的实质问题:到底用什么来建立教学模式,或者说具有了什么才能真正成为模式。(4)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清,致使适用范围不清,特点不明。3个实验研究似乎都将某个模式当作是可以适用各种教学内容且对应教学方法,适于各种教学对象,具有相同教学效果的“万能模式”。这既失去了各个教学模式的特点,也不符合教学的实际。由于不同的教学模式的不同特点,它只能适用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学生发展水平以及一定的目标和一定的教学条件,这早在一般教学模式讨论时就有这样的界定。 表1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理解 实验研究1实验研究2实验研究3 定义无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完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 学程序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 一种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 活动的模型或策略 定义 内容 分析中心词无教学程序+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1.教学活动的模型。 2.教学活动的策略 决定 因素无1.(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 2.(提出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原理 特 征无比 较 稳 固具有相应结构和特征 除系统教学模式外,其它模式应有它最适合的内容,相反,也应有它有不太适合的内容。从教学对象的适用性来说,我们从直观可以感到,“故事—情境教学法”不适应中学以上的学生,而发现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也可能不太适合,而这些研究对此也没有充足的讨论。从教学方法来说,不同教学模式的成立必定依赖于一系列相应教学方法的开发和重组,而这些研究在这些 方面明显缺乏讨论。 2.2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本质和依据的再探讨 通过对上述3个研究进行分析和对问题的确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实质再进一步的进行探讨。 2.2.1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的讨论 本研究曾在本系列研究的先行研究中对体育教学模式作过如下定义:“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这一定义的特征有如下几点:(1)内涵定义在“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这其中既体现时间概念和有内在联系的“过程结构”,又加上了与之相辅的“教学方法体系”。成为“空间结构+方式类型”的框架,以体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它较之“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的内涵更加全面完整,较之“教学活动模型”、“教学范型”也更加清晰、明确和具体,具有教学模式概念的全面性和确定性。(2)上述定义还力图明确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关系,把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作为“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来处理,这比“指导”和“被指导”的提法更加客观,更有余地。这可促进各种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思想的结合、也容易摆脱“一种指导思想有一种模式”的简单对应关系,有利于纠正消除把教学思想等同于教学模式的模糊认识。(3)定义对模式的空间和工作内容范围进行了界定,即“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中。”这是在以前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中尚未明确的(由于这方面规定的含糊不清,就出现了在理论上将课程模式、教学过程模式、教学方法类型、课的类型都称为教学模式的混乱,使上述实验研究中的研究对象飘游在单元、课,甚至学期、学年计划和大纲等相当宽泛的范围中),这种界定既符合当前体育教学以一个教学内容实体(单项)为教学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又不割裂整体与各有机部分(课时的教学过程)之间的联系,而它的优点是使研究的对象更加具体。 2.2.2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本质及构造的讨论 如上所述,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教学的程序”,而它又分为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法体系2个核心部分,这是由过程结构的“骨骼”和教学方法体系的“肌肉组织”共同组成的教学程序“躯干”。这是具有直观性的教学模式。但这个躯干并不是没有特点,它的特点首先来自于它的自然结构,即“结构孕育了功能”,其次来自于影响这一结构并反映其中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时它已是兼有理论性和直观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躯干”既然具有特性就必定有独特的功能,当然也有它的最佳适用范围,包括运用的内容(相对应的教材)、对象(相对应的学生特点如年龄、运动能力、体育基础、性别等)、效果(相对应教学作用),再加上相适应的教学条件(如教师水平、设施条件水平等),这时的教学模式就有了操作性,同时各方面因素的规定更加强了稳定性,当然整体优化也就成为可能了。 图1 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与构造 至此,才是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模式见图1,这也是从本质和构造的角度对前述的3个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原因的分析。 2.2.3 关于建立体育教学模式的依据的讨论 2.2.3.1 我们曾提出了“我们应该用(依据)什么来建立模式”的问题,这是在实验研究中困扰了研究者的问题,有的以某种教学思想来作为依据,有的以某种教学方法做为依据,还有的干脆以某种名称说法作为了依据,于是出现名称多样、分类混乱、模式无限的误区。那么到底应该以什么来建立模式呢,我们可以从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中获得启示,见表2。 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直接基于教学指导思想所能直接导出的,而是基于过程的研究→对过程原理,规律的认识→过程的教学化修正→符合教学的新过程结构→教学模式的规律和原理并进行适应教学的修正设计出来的。 表2 教学模式和对设计模式依据的分析 模式系统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 依据 分析高效而系统地 传授知识技能 的过程规律人在认识、发现 事物的过程规律人在掌握某种 知识和能力的 过程规律人在学习知识 过程的反馈原 理和规律人在掌握关键知识 后去推而广之的过 程的规律 2.2.3.2 那么,体育教学模式应该以什么来设计呢,本文认为同理也应该以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律性来设计,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有同其它教学相一致的认识规律外,还有其独特的技能规律、运动负荷规律、情感体验规律、人际交往规律等。据此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设计方案,见表3。 表3 教学规律与教学模式 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结构模式 (1)认识规律问题假设-实验性练习-验证练习-结论评价发现式模式、启发式模式 (2)技能规律整体认识-分解学习-完整串联-熟练巩固技能传授式模式、程序 式模式、自学式模式 (3)负荷规律准备性活动-主活动-副活动-整理活动训练式模式、活动式 模式、自练式模式 (4)情感规律初步体验(活动乐趣)-挑战学习1-挑战学习 2(学习乐趣)-创造改良(创造乐趣)情景教学模式、快乐教 学模式 (5)交往规律集团组成-集团学习-集团机制-集团解散小群体模式、体育课堂 社会模式 综上所述和分析,我们再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视角进行一下探讨。本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依据,包括对教学指导思想和对教学规律(原理)的认识2个部分。(2)建立稳定性,要使一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模式,必须使之有可模仿性和稳定性,而稳定性来自对“过程结构”的确定,就是对一些过程因素(环节)的确定,如发现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提出”这样关键的环节,快乐教学模式中的“初级水平的体验”环节等。(3)建立操作性,这主要指要有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如展示、确定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运动乐趣的场景布置和随后引导纵深发展的方法等。(4)建立特性,要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确定某一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突出其特性不要追求“万能模式”。(5)明确适应范围,某一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特性。所以它有最佳适应范围,包括对象、教材、条件等,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6)明确对效果的评价,特定的教学模式应该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否则就失去了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应该在建立模式的同时,同时明确对这一模式效果评价的指标。 3 结论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应为“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教学模式的结构有其主体部分,即“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体系”,还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关系的存 在,形成了教学模式的直观性、理论性、稳定性、操作性、整体优化等特征。本研究经过讨论认为建立模式的依据是“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并提出了体育教学中的5种规律和对应的13种教学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阐明体育教学模式建立的依据问题和现有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问题。经过论本研究认为应以“建立依据”、“建立稳定性”、“建立操作性”、“建立特性”、“明确适应范围”、“明确准备果评价”作为研究建立体育教学模式的视角,本文试述了与每个视角相对应的工作,以此来探讨研究教学模式的方法论。 4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也显.教学模式研究法,教育研究,1992(1) 2 甄德山.教学模式及其管理浅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4(5) 3 毛振明,吴键.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11)。学校体育研究,1996(9) 4 吴志超,等到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6) 5 阎忠厚 五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全国各五市区研究会论文汇编,1996(10) 1997-12-27收稿 责任编辑:马宣建 *第1作者简介:毛振明,男,1957年出生,博士,副教授。
Sports 体育科学 SPO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6期 No.6 Vol.18 1998科技期刊 香港与内地中学体育教师对未来体育教师 能力及学习课程模式认识的比较研究* 钱铭佳 周佩瑜 廖玉光(香港教育学院体育系) 邓树勋(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黄汉升(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 李伟民(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 刘绍曾(北京体育大学) 王家宏(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 对香港、广州、北京、上海、福州、苏州在职中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未来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在校学习课程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香港和内地在职中学体育教师对未来体育教师能力培养及知识结构认识上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由于两地在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对能力及知识结构重要性的排序存在差异。 关键词 香港 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 能力 学习课程 比较研究 Respon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as to the Academic Curriculum Preparation: A Possible Guide for the 21 st Century Ming-Kai Chin et al 1998,18(6):12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aipo, Hong Kong) Abstract Hong Kong has recently been returned to China. As a resul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reas will become closer, in all aspects of life , including education. Under the policy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the methods of training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ill have some commonality and yet still maintain some distinctions.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responses of current teachers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on their philosophy for the ideal future trai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mong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ities of Hong Kong, Guangzhou, Beijing, Shanghai, Fuzhou and Suzhou. In total 1340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511 from Hong Kong and 829 from the other five cities) and analyz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is hoped that a blueprint will emerge on the best academic train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lead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Key words teacher training, teacher, teaching, program, physical edu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China, Hong Kong 1 研究目的 面向21世纪的中学体育师资的培养,是关系到未来中学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未来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应有怎样的合理知识结构,在校学习时应开设哪些课程,都是未来中学体育师资培养中应考虑的重要问题。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和内地在体育教师培养上将会有更多的沟通与合作。“一国两制”,两地在中学体育师资培养上各有特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香港、内地在第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对未来21世纪中学体育教师培养上的看法和建议,以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取长补短,为迎接21世纪体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把21世纪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及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知识结构及学习课程的重要性制成问卷,问卷参考福建师大体育系修订教学计划课程组草拟的问卷调查表,作了适当修改。在香港、广州、北京、上海、福州、苏州共回收问卷1340份,问卷回收率在80%以上。其中香港511份,广州、北京、上海、福州、苏州共829份。对问卷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未来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主要能力的比较 21世纪高科技世纪对人才培养有更高要求,这些要求应该体现在思想及专业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等多方面。我们在参考福建师大的问卷及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在问卷中设置了10种能力: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组织能力、保健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审美能力。对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香港和内地在职中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看法基本相同,但对其它一些能力重要性的排序存在差异,见表1、表2。 表1 香港在职中学体育教师对10项能力重要性的排序 能力教学 能力组织 能力自学 能力训练 能力保健 能力创造 能力操作 能力社会活 动能力审美 能力科研 能力 认为重要和 很重要人数503497426425379351311308239227 %9897.583.483.276.170.261.560.747.344.4 排序12345678910 表2 内地5省市在职中学体育教师对10项能力重要性的排序 能力教学 能力组织 能力训练 能力创造 能力自学 能力操作 能力保健 能力社会活 动能力科研 能力审美 能力 认为重要和 很重要人数798749713642653632623617587566 %96.69187.578.578.177.676.174.671.769.2 排序12345678910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及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组织能力也十分重要,香港与内地在职中学教师在这一点上看法完全一致。教学能力与组织能力排序在前两名,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比例均在90%以上。对训练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排序也类似,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人数比例较大,排序均在前列,这确是合格中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名列10项能力最后两项的也基本相同,即科研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合格中学体育教师,此两项能力也不可忽视,问卷的结果提示,当前中学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科学研究重要性认识不足。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质素的重要途径,体育师资的竞争中科学研究能力是重要内容,必须在中学体育教师中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同时体育中的审美观念也是面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 3.2 对主要能力中具体成分的比较 在未来中学体育教师各项能力中,每项能力均包括不少成分,如教学能力就是教学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等等多种成分的综合表现。我们主要对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训练能力、创造能力及自学能力的若干成分进行比较与分析。 3.2.1 教学能力几项具体成分比较 两地教师认为教学管理能力重要和很重要均占94%以上,基本相同。对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香港更重视语言表达而内地更重视动作示范,见表3。而一个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表达及动作示范均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因此两地应取长补短、加强这两项能力成分的培养。 表3 教学能力几项成分比较(%) 能力成分教学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 认为很重要 和重要内地 香港98.2 9490.7 95.190.2 80.6 表4 组织能力几项成分比较(%) 能力成分组织活动能力策划比赛能力裁判能力 认为很重要 和重要内地 香港91.4 95.986.1 89.681.8 75.6 表5 创造能力两项成分比较(%) 能力成分创造意识独立思考能力 认为很重要 和重要内地 香港84.3 65.887.8 86.2 3.2.2 组织能力几项具体成分比较 组织能力是一名优秀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问卷表明,两地对组织活动能力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均在90%以上。而在策划比赛和裁判中,香港更重视比赛的策划能力,而内地更重视裁判能力,见表4。 3.2.3 训练能力几项具体成分比较 课余运动训练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地中学对此均较重视。在我们的调查中,对训练能力中关于制定训练计划能力和训练实施能力,内地体育教师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比香港高6~10个百分点,反映了内地对课余运动训练更为重视。 3.2.4 创造能力几项具体成分比较 创造能力是在教学中取得创造性成果、提高教学和训练质量的重要保证。在问卷中,两地对独立思考能力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比例基本相同,内地认为创造意识重要和很重要的比例较香港高近20个百分点,见表5。 3.2.5 自学能力几项具体成分比较 两地认为对阅读理解能力和吸收知识能力重要和很重要的百分比很接近,均在80%~85%左右,说明两地均较重视自学能力的养成。 3.3 对各类课程开设重要程度的认识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及发展学生个性,内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增加了课程门类,加大了选修课等,力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合理。从我们的问卷中可反映出香港和内地在职教师对知识结构认识上的若干异同。 3.3.1 两地在职体育教师均认为该课程重要和很重要的占80%以上的课程有5门,这些课程在现行教学计划课程方案中均列重要地位,此5门课程是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见表6。这反映出香港和内地在第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对一个合格教师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内容重要性排序认识的一致性。 表6 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5门课程 课程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认为很重要 和重要(%)内地 香港92.8 9490 8385.1 88.686 8781.1 92.2 3.3.2 对一些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香港在职教师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百分比比内地高,见表7。如营养学,香港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比内地高35个百分点,残疾人体育、运动选材等均高20个百分点。这些实用性、实践性课程内地不少高校也正在加强。 表7 若干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比较(%) 课程营养学残疾人体育体育教育实习运动选材 认为很重要 和重要内地 香港45 80.718.2 38.368.9 9059 80 3.3.3 对体育社会学科一些课程的比较,香港在职教师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比例比内地高。如对体育社会学课程,香港和内地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比例分别是70.3%∶32.6%,体育管理学为83.6%∶55%,比较体育学为47.7%∶18.5%。反映出香港中学教师对体育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比内地高。内地中学体育教师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应更进一步加强。 4 小结 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和内地在职中学体育教师对未来体育教师能力培养及知识结构上认识有很多相同之处。未来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中,两地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百分比排在前列的有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训练能力、创造能力等。两地在职中学体育教师认为重要和很重要比例均在80%以上的课程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等5门课程。对实用性与实践性强的课程及体育社会学科课程如营养学、运动选材、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等,香港在职中学教师重视程度比内地高。 5 参考文献 1 陈俊钦,等.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体育科学,1997;17(5) 2 黄汉升,等. 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体育学刊,1997(3) 3 梅雪雄,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调查研究. 学校体育科学,1997(2) 1998—02—04收稿 责任编辑:马宣建 *1998年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和舞蹈学会年会报告论文。 第1作者简介:钱铭佳,男,1951年出生,博士,香港教育学院体育系主任。
Sports 体育科学 SPO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6期 No.6 Vol.18 1998科技期刊 论体育交往的特点与作用 颜天民* 高 健 (徐州师范大学体育系,徐州 221009) 摘要 运用社会交往理论,对体育交往的特点与作用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体育交往具有主体间性、基质性、特质性、自主性、自律性等特点。在探讨体育交往是来自比较优劣的需要、获取功利的需要和展示内在的需要的基础上,认为体育交往具有互动的自利和他利作用、规范的限制和教养作用、冲突和矛盾的利弊双重作用。 关键词 体育交往 主体 社会交往 1 体育交往的特点 1.1 体育交往的主体间性 体育交往的主体间性是指体育交往中作为个体的你、我、他都是主体,交往各方都是有意识的、能动的交换者或传递者,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过程,交往不是单向反馈,而是双向或多向的对话和沟通。体育交往的主体间性意味着体育交往中的主体都有对交往符号、社会环境和规范、规则的共同理解;意味着交往主体间的彼此承认,遵循共同的游戏规则进行协同一致的活动,承认各自在这一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角色;意味着交往的互惠性质,交往各方的期望、需求交换的满足,实现各自的利益和价值;意味着交往各方机会均等、权利平等、道德平等,因而它是对话式的,而非独白式的,交往各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 1.2 体育交往的基质性—表现性与规定性的两重性影响 人们通过体育活动改善人自身的条件,通过体育交往充实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一定范围内的精神需求。体育交往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在满足人类生活方式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自己的基质性,即主体在体育交往中所呈现的共同表征。体育交往的基质性由内在的表现性和外在的规定性构成,一方面,个体竭力通过自身的潜力展现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个体又在这种展现中受到外在规定性的制约;对体育交往产生重要影响。亘古以来,人的自身潜能是人类探索与挖掘的重要内容。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和反思着自身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劳动,人们与自然环境抗争,并且认识到某些身体动作能够使身体得到发展,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当人们意识到这种不同于劳动的身体活动形式能够给他们以身体的改善、精神的愉悦和早期崇拜的满足之后,他们就通过交往着意去表现这种身体活动,其内在的表现性面对大自然的外在规定性。在阶级社会里,体育交往中的内在表现有了更为复杂的变化。从古希腊娱神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到中世纪对人身体和精神的禁锢,从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本性复苏到工业革命时期人的本质认识,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内在表现性所经历的复杂与痛苦的漫长历程。在这一时期,体育交往中的内在表现受到阶级社会外在规定性的限制和控制,在奴隶社会里,由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奴隶以及妇女进行体育交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延续了上千年的古代奥 林匹克运动会也被封杀。在封建社会里,虽然农民及城市自由民有了一些民间的体育交往,但是,这种交往被宗教神权的至高无上和剥削阶级的经济统治所左右,其内在的表现性受到精神的桎梏和经济的制约,阶级的规定性使体育交往的内在表现受到严重的束缚,无法使其成为全社会成员追求生活价值和生命价值环链上的具体行为。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完成和发展,大机器集团化的工业生产,给人们以大量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促进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也促使了体育交往的广泛进行。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方式及其内部不可克服的尖锐矛盾,从根本上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体育交往虽然广泛,仍然摆脱不了其生产方式的规定性影响,人的内在表现性仍然不能充分的体现。只有进入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使全社会的人们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在正确认识人的本质特点的前提下,获得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交往也才有可能在符合全社会进步的规定性前提下充分展示人的内在表现性。 1.3 体育交往手段的特质性—非语言为主的身体活动 对于人类的生命价值来说,语言的出现和存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和中介,语言的手段具有沟通、传递和灌输的作用,在交往中具有传达思想、意义、情感等功能。语言也是社会交往的存在形式。在体育交往中,语言手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体育交往手段又体现着自身的特质性,即反映体育交往本身特点的、不同于语言交往手段的非语言性质。在体育交往中,通过人体的姿态和运动,表述主体间的模仿、表现、展示、示范和感受。身体运动动作的掌握既要有语言手段的传授,更需要活动者自身通过示范、领悟和模仿获得运动动作的技术和方法,并且借助运动动作在交往中表现和展示内在的感受与情感的体验。与舞蹈、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形式一起,体育交往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表达了特定的符号意义。这种以身体姿势和运动动作等非语言手段为主的交往形式,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参与身体运动和体育交往的人们有了更大范围的共同点。 1.4 主体自主性、自律性为现代社会体育交往的前提 体育义往具有多变的内容、交错的形式及不同文化的构成背景,在传承体育进化过程中的文化精华、升华体育交往传统中的精神品性、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交往主体的自主性、自律性是实现体育交往的前提。交住的自主性是指主体发自内心的交往愿望通过主动积极参加体育交往的外部形式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过程。交往的自律性是指主体在体育交往中主动适应外部环境某些规定性控制因素时所表现出的调节整合过程。自主性是体育交往产生的基本条件,因为只有主体参加体育活动并且产生主体间的语言和行为关系时,才能完成体育交往。自律性则是体育交往发展的根本保障,体育交往的复杂性要求主体必须通过行为的调节理顺外部关系,产生一定的自律,保证在通畅顺达并与外在环境和谐的情况下完成交往。 2 体育交往来自人的需要 2.1 比较优劣的需要 首先,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过程中,逐渐摆脱了自然界对人们的束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并且形成了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形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从不同于生产劳动的身体活动中,发现了自己能够寄托其中的体能和精神宣泄的场所,从中构建了相互比较和竞争的体系。其次,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剥削和社会竞争就不可避免的成为社会活动的表现形式。体育交往也具有了强烈的竞争性。它反映在各种社会生活的场景中,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突出的表现,人们通过娱神的形式在各城邦之间展开了优劣的比较,竞争孰强孰弱,这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需要。第3,体育交往中的优劣比较既有个体间的又有群体间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制度的条件下有着形式上的变化。 2.2 获取功利的需要 如果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获胜者所赢得的橄榄枝是一种名誉上的奖励的话,那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获胜者的金牌以及随后而来的物质奖励则为名利双收了。体育交往竞赛机制的形成、奖励的丰厚,使得参加体育交往的人们以获取功利为其目的之一。并且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基础上,成为群体的和国家的需要。 2.3 展示内在的需要 人们参加体育交往是为了不断获得肯定自身的信息,以满足主体的心理需要。一次体育锻炼,一场竞技比赛,一次体育观赏活动,会使人得到各种心理体验,从中寻求满足和欢快。人们在体育交往中,接受了多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自身的有效反馈,充分的体验这些信息所给予的欢快感和愉悦感,享受着身体的、心理的和精神的需要的满足。它超越了心理表层的直接满足, 上升到追求人的整体实现的精神体系之中。体育交往的高层意义或所体现的内在价值需要,就来自于获得交往中的友谊与力量,寻找心灵的安宁与慰藉,进行生命搏击的勇气和信心,从中去感受生命的价值。人们将在体育交往中的内在需要外化为具体的交往行动。其表现为,一是通过教育的手段,使青少年明确体育交往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在体育内容的学习与掌握中,体验体育交往的内在精神;二是通过文化的作用,充分体现体育交往多层次身心结合的特点,介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从中寻找和追求人生奋斗的乐趣与意义,这也是体育交往的精神价值之所在。 人们的各项活动,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需要,这些需要的实现依靠交往来完成。交往是一种工具性中介,通过自然的形式和符号的形式,成为人们实现需要和传承各种成果的中介力量。体育交往是人们通过身体活动达到精神满足需要的有效中介。 3 体育交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交往形式也越来越趋向于简洁化、浓缩化。现代交往方式缩短了人与人的时空距离,同时又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人们寻求着各种交往方式,力图解决现代社会交往中所出现的负面效应。体育交往以自身所具有的交往特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调节身心、调整节奏、调剂生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1 体育交往中互动的自利和他利作用 主体间源于自身的需要,产生了以体育手段为表现形式的体育交往。体育交往中主体有着不同的目的性,首先体现为对自体需要的满足,由于主体间互动的关系,交往中产生了对主体自利和他利的双重作用。首先,这种作用表现在体育交往的动态性互惠中。体育交往的参与主体以体育的方式进行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对象性活动,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对象性活动在体育交往中是一种动态性的互惠作用,既在满足自体交往需要的过程中也满足了对方的交往需要;第2,这种利益的相互获得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不受互动对象数量多少的影响。体育交往中互动的自利和他利作用是大量存在的,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和所提倡的公平原则。 3.2 体育交往中规范的限制和教养作用 体育交往中存在着大量的以制度、规则、规程等为代表的,规范着交往参与者行为的人为的约定形式。这些规范性的约定对于参加体育交往的人们具有限制和教养的作用。第1,体育交往的规范来自众多具体项目的实践并适应了参加者的需要,所以,在大量的体育交往中,人们以制度、规则、规程的形式,限制参加者的行为,使其遵照相应的规范和约定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第2,体育交往的规范是一种建立在道德判断基础上的人为约定,并在自身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规范体系。现代体育交往的规范性特色首先表现在规范的公正性上,这种规范的公正性不断地排除各种狭隘因素的影响,以其制度、规则、规程的形式,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道德标准和行为依据。这种规范的公正性又是以限制的形式体现在体育交往中的,规定了人们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第3,现代体育交往的规范体现了其广泛性的教养作用。由于体育交往的规范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上,融和了不同民族、不同团体、不同个体的伦理准则和共性,所以在消除偏见,实现对话,克服狭隘因素的影响方面,能够达到较高程度上的一致。 3.3 体育交往中矛盾和冲突的双重作用 交往的过程并不都是平和的和规范的,其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矛盾和冲突。它们表现为情感间的、制度间的、习俗间的、利益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产生,有经济体制上的差距,有认识上的相异,有意识形态的区别,有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其实质是不同价值体系矛盾和冲突的体现。这些矛盾和冲突带给体育交往的是有利与不利的双重影响。其有利作用体现在对个人、群体、民族和国家所给予的感召和激发。而不利作用则表现在对个人、群体、民族和国家所产生的误导和压抑。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体育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阐发有利的方面而引导不利因素向有利的方面转化,乃是现代体育交往所要实现的任务之一。 1998—03—26收稿 责任编辑:马宣建 *第1作者简介:颜天民,男,1957年6月出生,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
Sports 体育科学 SPO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6期 No.6 Vol.18 1998科技期刊 现代运动训练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及其哲学思辩 李 捷*(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北京 100084) 摘要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运动训练的定义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定义,并根据系统科学思想从新的视角探讨了竞技运动训练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主体目标导向”、“运动训练的自组织”、“负熵控制”、“能级”等新观点与新概念。 关键词 运动训练概念模型 运动训练的自组织 能量级与训练强度阈 负熵控制 主体目标导向 我国学者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一书中就已经明确指出,由于对运动训练上位概念的认识模糊,而使得对“运动训练”概念的界定十分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由于对复杂系统(从生命系统到宇宙)的探索产生了数学与物理学的新认识(非线形、非平衡态、神经元网络理论、分形学、混沌理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自组织理论等),使复杂系统中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简单因果关系和叠加原理失效了,从而产生了人们对传统思维模式的质疑,并促使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发生了从原子论的分析式思维到整体系统思维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当然也对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对运动训练学思维及认识方式的极大冲击。本文依据现代系统科学思想及其认识方法,从新的视角对“运动训练”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及其自组织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1 运动训练认识概述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训练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 “教练员主体”论思想,如英国著名运动训练学家W.狄克认为:运动训练是一种艺术,教练员是具备应有的基本知识并能使运动员的理想现实化的艺术家。 1.2 “强调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为达到最高竞技水平所做的全部准备过程”,如原民主德国的D. 哈雷博士。 1.3 认为“运动训练是一种教育过程”,如前苏联著名学者B.H. 普拉托诺夫。 1.4 把运动训练作为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身体和精神领域的功能练习等”,如:赫尔曼(1964)、乌力希(1973)、施泰格曼(1971)、霍尔曼(1973)、卡尔和凯塞尔(1976)等。 1.5 有“双主体论”思想倾向的,如图多. 博母帕认为:“训练的主要范畴是增强机体的工作能力和技能,训练是由教练员领导、组织和设计的,教练员的主要作用是实施教育”。 1.6 强调运动训练是一种行为的,如马丁(1977)认为:“运动训练是一个以有计划地发展并在运动考核特别是在运动比赛时表现一定运动成绩状态为目的的综合行为过程”。 1.7 独具我国特色的,如强调教练员与运动员必须积极参与,认为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成绩而组织的教育过程。 1.8 源于系统论概念的,如认为现代运动训练是专门组织实施的系统工程。等等说法。 除上述观点外,在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多以“Control of human movement”、“Motor learning”等说法来论述运动训练,并无十分准确或清楚的定义。上述专家论及的运动训练概念,更多的是对运动训练外显性状的描述。 2 从系统科学思想角度对运动训练规律的认识与分析 2.1 运动训练系统的整体性与竞赛目标对运动员的调制 从事物的演化过程来看,系统的整体性,是使这一系统能在运动中保持自身特有规定性的最基本条件。运动训练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世界,同时它也是一个表现出多层次整体性的世界。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更多地是从运动训练系统的表面去看待问题,是从还原论的角度,从亚系统成分去理解问题,而没有关注运动训练规定性的一面。所以迄今为止,我们甚至还不能给出一个有关运动训练系统整体性的定义。显而易见,运动训练的规定性是指运动训练系统自身的宏观有序度所涉及的全部范围。在竞赛目标调制下的运动员的身体表现能力,就是运动训练系统整体性的表现。运动训练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制约运动训练中所有要素的规定性。在运动训练中,我们强调系统的整体性,但并不轻视对系统要素的了解。如哈肯所说,序参数由单个部分的协作而产生,反过来,序参数又支配各部分的行为。比如:目标调制本身就是系统各层次及层次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系统的整体性与传统整体论的差异所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排斥所有有悖于竞赛目标的行为或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说,运动训练的构成因素始终是一种受制于竞赛目标并受之检验的动态系统。所以,运动训练就是通过竞赛目标导向对运动员身体表现能力调制的过程。这就是运动训练系统整体性的本质所在。 2.2 运动训练系统的层次递阶及其自组织 系统的层次递阶是指组成运动训练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种种差异,包括组合方式上的差异,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作为运动训练系统的外显形式,运动训练系统可以从它的组成、时间与空间分布来划分层次,但是这种外显的层次性,并没有反映出运动训练系统的本质,从根本上,运动训练系统的层次性依其过程整体性而表现出如下特点(见图1)。 在一般情况下或传统意义上,人们关注的是运动训练层次中的“直接控制层”,而对于上面的3个层次尚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 图1 运动训练系统的层次性 直接控制层是指对运动员的常规控制。即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安排,注意的是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内分泌与免疫指标、心理指标等等的直接反映。目前这个层次研究最为广泛,并且研究最为深入,有些已经达到了亚分子层次。但是,也正是由于微观层次的研究及其研究方法的还原论倾向,使我们的视线没能从系统的整体性去考虑运动训练系统的其它层次,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其它高位层次的作用。当然,以前曾作为运动训练生理学基础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对此起到了错误导向的作用,助长了这种简单的行为主义倾向,这是一个造成我们现在仍然对运动训练中的某些关键问题认识模糊的主要原因。所以,认清运动训练系统的层次,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运动训练中的问题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急迫的。 最优化层是指运动员在瞬态及单向时序过程情况下,根据机体的状态,优化神经网络信息、组织控制自身信息空间流线的过程。由最优化层设定直接控制层对运动员的控制。在运动训练中,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运动员的实际状态与教练员的训练方案及要求是否协调的问题。缺乏对这一层次的研究,极易导致运动训练中的主观化倾向,如盲目的大运动量训练,超过运动员负荷能力的大强度负荷等等。从空间上,这一优化层涉及到运动训练中的所有要素,包括从教练员到运动训练的辅助支持系统。从时间上它可以是一次训练课、一个训练阶段时间或一个训练周期。所有这些的最优化问题都应在这一层次予以认真的研究及解决。 自适应层进行自适应控制,对最优化层进行校正。在这一层次中,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运动员自身对于训练的适应状态,自适应状态决定了最优化层可能的变异程度。它是一个系统是否会发生质变的“关节点”。从现在的研究我们知道,各种系统在发生质变的关节点附近具有一系列共同规律,例如:对称破缺、临界慢化、临界涨落等等。在运动训练中,我们非常熟悉的运动员成绩的“高原现象”即是运动员自适应状态临界慢化的典型反映。 自组织层是我们在研究工作中最应予以注意的部分。自组织具有适应与进化的双重性质,并且由于其动力学特点,而调控着整个系统的涨落水平。 根据以往生理学的观点,运动训练中主要关注的是运动员的适应,或者是把适应作为研究 的主要方面。而从现在来看,仅仅关注适应的问题,对于解决及了解运动能力提高的本质是很不够的,认识上仍然受医学机械决定论的影响,仅仅强调适应,所反映的仍然只是“S-R”行为主义公式的线性关系。我们知道,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与进化双重的反映。也就是说,“生命除了生存以及不断适应环境以外,其本身也在进化,在适应,这是一种共同的进化。” “强调结构、适应和动态平衡(定态流),是控制论和一般系统论早期发展的特征。”活结构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稳定的,机体不断地发生着自组织,它决定了个体过程的发展方向。 但是,自组织并不是自发运动,自组织是在序参数规定下,以系统内部与外部涨落力的变化为依据,对自身进行重新建构的单向连续时间过程。对于运动员来说,这个过程最难控制的就是如何既能使系统产生最大的负熵值,又能使系统处于合适的临界状态,并且使系统总是能够调整自身的初始状态不致于偏离常态太多。例如,王军霞训练负荷时间和负荷强度增加所导致的负熵增加,使她可以在较高的能级层次上自组织自己的竞技能力,或者说是在更大的负熵值水平上自组织自己的宏观有序度,其它运动员假若达不到这样的负熵值,当然水平就无法与王军霞相比。但是,正如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王军霞训练自组织过程中包含的一套有效的恢复方法,是保证她系统的失稳不至于超过临界状态以至于引起系统崩溃的必须前提。人体作为一个最为复杂的系统,其构成要素的横向与纵向层次之间,竞争和协同以及随机涨落的放大,与每个系统要素的状态,也就是所谓初始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另外,自组织的过程也表现为适应与进化的共生,表现为系统的演化。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系统可以决定自己的进化,但其最佳稳定性的寻求具有自由度。由于进化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自组织的最终结果,都是不确定的。高度的非平衡维持了自组织的过程,平衡即是停滞和死亡。运动训练中我们广为使用的周期训练方法,就是这种情况的突出反映。阚福林总教练曾指出的在冬训的上升阶段运动员能力提高过程中的震荡现象,就是这种非平衡与自由度及自组织关系的一种典型表现。所以在自组织层次,机体表现为总体稳定但从不停息的动力学特点,自身在与环境进行不断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不断进行其过程结构中的自我更新。 2.3 运动训练系统的开放性与“负熵控制”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运动训练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按照“耗散结构”理论,如果要使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成为可能,必须具有两个前提:其一是系统的开放;其二是系统远离平衡态。封闭的系统,必定走向无序的热混沌状态,除了退化以外,绝无产生自组织演化的可能性。 体能类项目中,中长跑在运动训练中所考虑的能量供应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可能的范围内,运动员进行大量的消耗,在运动员消耗的能级水平上(能及并非单指强度水平,它指在运动训练的实时状态下,运动员所能动员的最大能量水平与实际摄入并能够直接或间接引起运动员最大能量水平改变的物质及其它手段能量效应和的相对值)运动员产生自组织并产生相应的运动成绩。从耗散结构理论我们知道,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不仅能与外界交换能量而且也能交换物质,只要生命还未终止,那么生命系统就不会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就意味着死亡,因此生物就必须通过不断地摄取他们周围的有效能量来防止平衡状态的到来。也就是说,机体必须依靠能量来维持一种平衡状态,即所谓的“稳定状态”,因此,对于生命系统内部来说,重要的是自由能量的流通而不是熵,在特定的情况下,每一个体所能获取的自由能量是有限的,个体自身的能量最大负载能力又是依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的,倘能提高个体所能获取的自由能量,就可以改变机体的所谓“稳定状态水平。”这就是说常规状态下的极限训练可以使运动员达到其能量流通的最大程度,这个最大程度是限制于其所处环境的最大负载能力,当环境最大负载能力改变时,此环境中的个体的极限状态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时他所引入的自由能量(负熵值)就可以是常规能量的增量,即增量Ds=常量+1。这个原理对于中长跑训练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运动员产生负熵的情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能量来源于物质,物质代谢提供负熵产生的基础,运动强度又影响负熵产生的程度,运动强度的调控直接影响运动员机体远离平衡态的程度,这是造成运动员竞技水平进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物质代谢的调控则限定机体远离平衡态的范围,物质代谢与训练强度的协调必须在能量级的基础上才能统一起来。使用营养补剂之所以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及运动成绩,原理就在于通过对物质代谢的调整,可以升高运动员机体的能级水平,进而提高负熵值,在更高的能级层次水平产生有序结构。而物质代谢与能量两者通过运动员合适的内外环境信息训练控制而得到统一。 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物质总是对应着一定的能量。而能量强度的变化则可以导致新的序参数的生成,它是与运动模式梯级密切相关的。如中长跑运动员的能量调控与强度调控,均是有一定的开放度的。假若能级水平不变,只变化强度即盲目地增加运动员的负荷—负熵,那么很可能导致运动员的伤害。即由于能量不足而导致自身损耗的发生,从而代偿负熵的不足,同时,由于系统总熵提高。能耗超过机体能量水平而产生能量差额,为了补偿这个差额,机体只能依靠自身下调能级来进行自组织,从而使机体只能在低能量级水平产生系统有序度,不能提高运动成绩。同样的原理,假若能级水平发生变化,而运动强度没有变化,也不能造成高水平的强度能量极限环,同样不能造成运动成绩的提高。在这一点上,合适的强度阈(指训练强度与运动员实时最大负载能力的匹配值)与能量级的协同作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根本因素,而这种协同是通过信息的控制而实现的。在这里系统通过目的导向下的自组织,使能量、信息、物质代谢三者协同而构成系统新的宏观有序度,并且这种宏观有序度具有梯级性的特点,是一种单向发展的适应与进化的双重机制。 2.4 运动训练系统的目的性与序参数 贝塔朗菲在《一般系统论》中说:“目标的预见决定系统的行为”。这就意味着当一个系统的目标或目的设定以后,系统本身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坚持表现出趋向于预先确定状态的特性。对于运动员来说,主动的目的性与目标的设定,是规范其训练行为,即序参量水平的唯一确定性要素。但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在目标或目的确定以后,系统行为的发展仍然是具有阶段及规律性的特点的,而这一点正是由于系统的开放性本身所决定的,系统的目的性只是表现出了系统发展的确定性方向。对应于运动员来说,主动的目标设定,是使其系统变化产生适应性系统行为的过程导向要素。当然,训练目的或训练目标的设定,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由教练员告诉运动员或由教练员给运动员作出规定,而是必须通过教练员的主导由运动员自身进行设定。即这个目标的设定,只能是由系统自身作为系统目的而作出规定。这种主动的目标导向,是将来系统过程发展自组织建构程度及范围的规定及其自组织涨落力的根本性来源,即其根本性的系统目的调制来源。我国著名教练员周明给乐静宜设定系统目标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主动目标或目的的设定,必须成为运动员自己主观上的迫切要求,所以,在设立目标时,也必须寻找或营造一个特殊的情境。“在1993年全运会上,乐静宜以1/100 s的优势赢了庄泳,在新闻发布会上,两人抱头痛哭,乐静宜觉得一直受到庄泳的提携和帮助,在大赛上赢了庄泳感到于心不忍。在此特殊的情境之下,周明教练抓住这次机会,私下里找到乐静宜,首先对她予以肯定,然后告诉她,庄泳尚有未完成的心愿——破世界记录,乐静宜应该把感激庄泳的心劲,转化为破世界记录的动力,应当敢于为国承担重任,从而不仅深深地打动了乐静宜,也为乐静宜设定了破世界记录当前的系统目标。”从那儿以后,从巴塞罗那到亚特兰大,乐静宜不仅完成了庄泳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系统目标与目的。所以,根据具体情况,营造运动员设定系统目标的特殊情境,是实现系统目标或目的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只有在这种条件之下,围绕系统目标或目的的自组织过程才可能发生,系统的目的性作用效果才可能表现出来,当然,在系统目的调制下,也存在着系统目标设定的等级递阶问题,“志当存高远”与“脚踏实地”应当是统一的,目标导向与实现的阶梯化进程,是一个依系统状态变化的客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运动信念系统的建立非常重要,尤其应当引起注意的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它与具体的训练控制一样,在系统目标实现的等级递阶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 运动训练新概念模型 根据以上对运动训练特性及基础的系统科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或经典的运动训练的概念已经不能完全反映运动训练的本质所在。我们必须在新的认识基础上,重新修正我们对运动训练的认识。笔者依据系统科学思想。推衍出了一个新的运动训练概念模型(见图2)。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把运动训练定义如下:“运动训练是在竞赛目标导向下运动主体(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连续自组织过程。”其依据的方法论基础是运动训练的系统特性及其相应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基础,相比于传统的运动训练概念,新的概念具有如下特点: 图2 现代运动训练概念模型 3.1 通过系统科学方法确定运动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唯一主体,双主体或教练员为主体是缺乏对运动训练本质了解的模糊认识。 3.2 特别强调竞赛目标对运动训练的导向与调制作用,特别强调运动训练的过程及所有相关 因素从始至终都必须与竞赛目标相协调。并且这个过程只承认那些使运动员产生对运动训练目标的同化与顺应即符合竞赛目标的行动,排斥任何反动于竞赛目标的行动。只有运动训练过程与竞赛目标相协调时,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才能有确定的结果。 3.3 特别强调了运动训练时间单向性与连续性的特点,指出了它的这种连续过程对于机体自组织的必要性。并且着重指出:运动训练中非智力因素与负熵的控制是一个决定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 3.4 随着运动训练过程的发展,教练员的作用是逐渐减弱的,虽然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项目特点上的差异。 3.5 除了各种传统因素之外,人格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一个贯穿运动训练始终的问题,并且自训练伊始,教练员就必须重视运动员此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这是最终形成“竞技稳定结构”的前提条件。我国许多具有世界排名资格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失误,就与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信念系统”建立的不牢固,“非智力因素”训练不足,从而没有形成“竞技稳定结构”有关。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是必要因素。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会使运动训练过程受到很大影响。实际上,目前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经济问题”,就是这种情况的突出反映。 4 主要参考文献 1 Frank.w.dick. Sports training principles. Lepus Books London, 1980 2 Dietrich Harre. Principles of sports training.Sportverlag Berlin, 1982:10 3 B.H. 普拉托诺夫.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4 图多. 博姆帕.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5 过家兴. 运动训练学.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5 6 王永盛. 现代运动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7 Markl. latash. Control of Human movement.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1993 8 Karl.M.Newell, et al. Motor learning. Human kineticis Publishers,1993 9 赫尔曼. 哈肯.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03—15收稿 1998—05—04修回 责任编辑:王大卫 *作者简介:李 捷,男,1958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Sports 体育科学 SPOTS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第6期 No.6 Vol.18 1998科技期刊 利用单脚起跳扣球增加立体 进攻力度的设想与论证 许 浒*(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王选琪(陕西教育学院) 摘要 为了探索我国男、女排新的进攻途径,通过在一般水平的运动员中进行实验,同时根据世界某些优秀运动员跳跃的最佳成绩,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后排队员在进攻中采用单脚起跳扣球的可行性与优越性,证实了后排队员利用单脚起跳更能发挥人体的腾空(高、远)度,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更容易操作的新技术,也将为战术的发展与创新带来新的生机。 关键词 排球队员 立体进攻 单脚起跳 运动力学 1 前言 我国男、女排从80年代后期至近几年,由于进攻技、战术的老化,网上突破能力不够,成绩出现下滑。如何能突破拦网是目前我国排球界共同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身材较矮的亚洲队有过“以小打大”、“以快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