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P-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

文章目录

  • NISP-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
    • 一.漏洞
      • 1.漏洞的定义
      • 2.漏洞的特性
      • 3.漏洞产生的原因
      • 4.漏洞的生命周期
      • 5.系统漏洞防范
      • 6.漏洞扫描技术
      • 7.漏洞扫描的必要性
        • (1).防火墙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 (2).针对IDS的逃避技术
        • (3).网络隐患扫描系统浮出水面
      • 8.扫描工具的选择
    • 二.恶意代码
      • 1.定义
      • 2.攻击机制
      • 3.常见的恶意代码
        • 计算机病毒
        • 木马
        • 蠕虫病毒
    • 三.端口扫描威胁
      • 1.端口扫描的定义
      • 2.端口扫描的目的
      • 3.什么是扫描器?
      • 4.为什么需要扫描器?
      • 5.扫描器的功能
    • 四.思考题
      • 1.列举常见的服务端口:
      • 2.木马如何防范?

NISP-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

一.漏洞

1.漏洞的定义

  • 是指计算机系统在软硬件,协议的设计,具体的实现以及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2.漏洞的特性

  • 事件局限性
  • 广泛性(漏洞影响不同软硬件,同软硬件不同版本,不同系统设置)
  • 隐蔽性(所有系统都存在安全漏洞,安全级别越高,漏洞越少)
  • 被发现性

3.漏洞产生的原因

  • 程序逻辑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严谨
  • 程序设计错误
  • 由于目前硬件无法解决特定问题,使编程人员只得通过软件设计来表现出硬件功能而产生的漏洞

4.漏洞的生命周期

从客观存在
被发现
攻击者利用
大规模危害
逐渐消失
阶段 事件 描述
第一阶段 系统漏洞被发现,并发布安全漏洞 由于软件设计者初期考虑不周等因素导致漏洞客观存在,漏洞研究人员发现漏洞并报告相关厂商,厂商向用户发布安全公告,并提供升级补丁程序
第二阶段 .借助漏洞传播的病毒开始出现,并传播 攻击者对安全补丁进行逆向工程,编写利用漏洞的攻击程序并发布。但是由于用户在漏洞管理方面的疏忽,如:没有第一时间安装补丁,就会为蠕虫爆发创造条件。此阶段漏洞危害较小
第三阶段 利用漏洞的蠕虫病毒大肆爆发 蠕虫在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上利用系统漏洞大规模的传播,导致网络堵塞或者瘫痪
第四阶段 系统漏洞被修复,但仍有发作 由于安装系统补丁,蠕虫丧失感染目标,已经感染的主机逐步清除使蠕虫源减少。少数没有安装补丁的主机减少,对网络影响不大
第五阶段 漏洞影响逐渐消失 一段时间后,由于系统或者完成补丁安装工作,或者使用新的软件版本,漏洞造成的影响逐步消失

5.系统漏洞防范

  • 提升防火墙技术(应对网络安全漏洞,防火墙设置和功能升级,及时更新)
  • 加强病毒防范措施
  • 注重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
  • 强化端口解析(防止通过USB接口的病毒入侵),以及加强数据备份工作。(防黑客盗取,摧毁数据)

6.漏洞扫描技术

  • 是对计算机系统或其他网络设备进行相关检测,找出安全隐患和可以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

漏洞扫描技术的原理:

  • 首先对计算机展开漏洞攻击并记录
  • 在攻击的过程中进行侦测
  • 检查系统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信息
  • 例如:DOS漏洞扫描技术(可以本地,也可以远程扫描)

7.漏洞扫描的必要性

(1).防火墙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 局限性:无法解决为经过防火墙的攻击,未经过防火墙的数据,防火墙无法检查
  • 脆弱性:无法解决TCP/IP操作的漏洞以及内部网络的攻击和安全问题(由于防火墙本身是基于TCP/IP协议实现的),例如:DOS攻击,DDOS攻击

(2).针对IDS的逃避技术

  • IDS: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性能无影响)
  • 入侵检测系统: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通过软硬件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的发现各种攻击企图,行为和结果

(3).网络隐患扫描系统浮出水面

8.扫描工具的选择

  • 漏洞库中的漏洞数量
  • 扫描工具的易用性
  • 是否可以生成漏洞报告
  • 对于漏洞修复行为的分析和建议
  • 安全性
  • 性价比

二.恶意代码

1.定义

  • 是指故意编制或设置的,对网络系统产生威胁或潜在威胁的计算机代码

2.攻击机制

Created with Raphaël 2.2.0 确定攻击目标 搜集目标信息 侵入系统? 获取一般用户权限 获取超级用户权限 实施隐蔽策略 触发条件? 实施破坏等恶意行为 yes no yes no

3.常见的恶意代码

  • 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必须寄生在其他程序的恶意代码
  • 木马——使木马控制登录被感染计算机上
  • 蠕虫——也是病毒,自动创建与自身相同的副本自动运行,利用系统漏洞和设置的不安全性入侵

计算机病毒

  • 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编程代码

病毒特性:

  • 寄生性——寄生在其他程序中
  • 传染性——自我复制及变种,从已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
  • 潜伏性——定时炸弹,躲在磁盘,需满足触发机制,静静复制
  • 隐蔽性——检查不出来,时隐时现,变化无常
  • 破坏性——文件删除,修改,移动,增加,正常程序无法运行
  • 可触发性——触发机制(触发条件)

病毒危害:

  • 破坏操作系统处理器的管理功能
  • 破坏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功能
  • 破坏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的功能
  • 直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功能

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形式:

  • 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 运行速度降低
  • 内存空间减少
  • 文件内容和长度改变
  • 经常死机
  • 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病毒传播途径:

  • 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 移动存储设备
  • 计算机网络(首要途径)

病毒防范:

  • 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
  • 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必要的服务
  • 升级安全补丁
  • 使用复杂密码
  • 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机
  • 了解病毒知识
  • 安装杀毒软件全面监控
  • 安装个人防火墙软件进行防黑
  • 安全管理软件

木马

  • 指利用计算机程序漏洞侵入后窃取他人文件,财产与隐私的程序
  • 是一种后门程序,能远程控制计算机

木马的组成:

  • 硬件部分:建立木马连接所必须的硬件实体(控制端对服务端,Internet网络载体)
  • 软件部分:实现远程控制所必须的软件程序(控制端用于远程控制服务端的程序,
    潜入服务端获取权限的程序,木马配置程序)

具体连接部分:
通过Internet在服务端和控制端之间建立一条木马通道所必须的元素:

  • 控制端IP地址
  • 服务端IP地址
  • 控制端端口
  • 木马端口

木马的传播:

  • 电子邮件的附件(最常见,最有效)
  • 下载文件
  • 网页
  • 聊天工具

木马种类:

  • 网络游戏木马(盗号,记住键盘输入的方式)
  • 网银木马(盗号,网上交易)
  • 即时通讯软件木马
  • 网页点击木马(模拟用户点击窗口)
  • 下载类木马
  • 代理类木马(开启Http功能)
  • 隐藏类木马
  • FTP木马

木马的危害:

  • 盗号,威胁我们的虚拟财产的安全
  • 盗网银信息,威胁我们真实财产的安全
  • 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盗取我们的身份,传播木马
  • 给我们的电脑打开后门,使我们的电脑可能被黑客控制

防治木马的措施:

  • 安装杀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并及时升级
  • 设置好个人防火墙的安全等级,防止未知程序向外传输数据
  • 使用安全性较好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工具
  • 使用IE浏览器,应安装卡卡安全助手或360安全浏览器,防止恶意网站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不明软件和浏览器插件,以免被木马趁机侵入

蠕虫病毒

  • 利用网络进行复制和传播
  • 传染途径:网络和电子邮件

蠕虫病毒和普通病毒的区别:

普通病毒 蠕虫病毒
存在形式 寄存文件 独立程序
传染机制 .宿主程序运行 指令代码执行主动攻击
传染目标 本地文件 网络上的计算机

蠕虫的基本结构:

  • 传播模块(负责蠕虫传播):又分为扫描模块,攻击模块和复制模块
  • 隐藏模块:侵入主机后,隐藏蠕虫程序,防止被用户发现
  • 目的功能模块: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监视或破坏等功能

蠕虫传播过程:

扫描
攻击
复制
  • 扫描:由蠕虫的扫描模块负责探测存在漏洞的主机
  • 攻击:攻击模块按扫描中找到的对象,取得该主机的权限,获得一个shell
  • 复制:复制模块通过原主机和新主机交互将蠕虫程序复制到新主机并启动

蠕虫病毒的特点:

  • 较强的独立性
  • 利用漏洞主动攻击(红色代码病毒,熊猫烧香病毒)
  • 传播更快更广(网络共享文件,电子邮件)

蠕虫病毒防范

  • 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个人防火墙等,并及时升级,上网时打开杀毒软件实时监控功能
  • 使用安全漏洞扫描软件,弥补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
  • 不浏览不良网站,不随意下载安装可疑插件
  • 不接收QQ,MSN,E-mail等传来的可疑文件和链接

三.端口扫描威胁

1.端口扫描的定义

  • 指的是对目标计算机的所有端口发送同一信息,然后根据返回的端口状态来分析目标计算机的端口是否打开或可用

2.端口扫描的目的

  • 判断目标主机上开发了哪些服务
  • 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

3.什么是扫描器?

  • 是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
  • 不留痕迹的发现远程服务的各种TCP端口的分配及提供的服务和他们的软件版本

4.为什么需要扫描器?

  • 网络规模日益增长和计算机系统的日益复杂,新的系统漏洞层出不穷
  • 系统管理员疏忽或缺乏管理经验,导致有的漏洞依然存在
  • 许多别有用心或出于好奇,不停的窥视网络上的资源

5.扫描器的功能

  • 扫描目标主机,识别其工作状态(开/关机)
  • 识别目标主机端口的状态(监听或关闭)
  • 识别目标主机系统及其服务程序的类型和版本
  • 根据已知漏洞的信息,分析系统的脆弱点
  • 生成扫描结果报告

四.思考题

1.列举常见的服务端口:

  • Http——80
  • FTP——21
  • telnet——23
  • 远程桌面——3389

2.木马如何防范?

  • 全面检测系统的注册表,文件,网络连接,运行的进程等实现远程人工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NISP,考证,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威胁,学习,安全,网络安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