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n sh zkServer.sh start /Users/chenlushun/tool/zookeeper-3.4.9/conf/zoo.cfg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Users/chenlushun/tool/zookeeper-3.4.9/conf/zoo.cfg
-n Starting zookeeper ...
STARTED
Zookeeper 会维护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结构,它非常类似于一个标准的文件系统,如图 1 所示:
Zookeeper 不仅可以单机提供服务,同时也支持多机组成集群来提供服务。实际上 Zookeeper 还支持另外一种伪集群的方式,也就是可以在一台物理机上运行多个 Zookeeper 实例,下面将介绍集群模式的安装和配置。
Zookeeper 的集群模式的安装和配置也不是很复杂,所要做的就是增加几个配置项。集群模式除了上面的三个配置项还要增加下面几个配置项:
initLimit=5
syncLimit=2
server.1=192.168.211.1:2888:3888
server.2=192.168.211.2:2888:3888
a. 每个子目录项如 NameService 都被称作为 znode,这个 znode 是被它所在的路径唯一标识,如 Server1 这个 znode 的标识为 /NameService/Server1
b. znode 可以有子节点目录,并且每个 znode 可以存储数据,注意 EPHEMERAL 类型的目录节点不能有子节点目录
c. znode 是有版本的,每个 znode 中存储的数据可以有多个版本,也就是一个访问路径中可以存储多份数据
d. znode 可以是临时节点,一旦创建这个 znode 的客户端与服务器失去联系,这个 znode 也将自动删除,Zookeeper 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通信采用长连接方式,每个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心跳来保持连接,这个连接状态称为 session,如果 znode 是临时节点,这个 session 失效,znode 也就删除了
e. znode 的目录名可以自动编号,如 App1 已经存在,再创建的话,将会自动命名为 App2
f. znode 可以被监控,包括这个目录节点中存储的数据的修改,子节点目录的变化等,一旦变化可以通知设置监控的客户端,这个是 Zookeeper 的核心特性,Zookeeper 的很多功能都是基于这个特性实现的,后面在典型的应用场景中会有实例介绍
如何使用
Zookeeper 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服务框架,主要用来解决分布式集群中应用系统的一致性问题,它能提供基于类似于文件系统的目录节点树方式的数据存储,但是 Zookeeper 并不是用来专门存储数据的,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维护和监控你存储的数据的状态变化。通过监控这些数据状态的变化,从而可以达到基于数据的集群管理.
通过C#代码使用zookeeper
Zookeeper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创建其Nuget ZooKeeperNet包下的Zookeeper实例,并且调用其接口方法进行的,主要的操作就是对znode的增删改操作,监听znode的变化以及处理。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ZooKeeperNet;
namespace ZookeeperDemo
{
class Watcher : IWatcher
{
public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if (@event.Type == EventType.NodeDataChanged)
{
Console.WriteLine(@event.Path);
}
}
}
}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ZooKeeperNet;
namespace ZookeeperDemo
{
class Program
{
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Zookeeper实例,第一个参数为目标服务器地址和端口,第二个参数为Session超时时间,第三个为节点变化时的回调方法 using (ZooKeeper zk = new ZooKeeper("127.0.0.1:2181", new TimeSpan(0, 0, 0, 50000), new Watcher()))
{
var stat = zk.Exists("/root",true);
////创建一个节点root,数据是mydata,不进行ACL权限控制,节点为永久性的(即客户端shutdown了也不会消失) //zk.Create("/root", "mydata".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在root下面创建一个childone znode,数据为childone,不进行ACL权限控制,节点为永久性的
zk.Create("/root/childone", "childone".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取得/root节点下的子节点名称,返回List
zk.GetChildren("/root", true);
//取得/root/childone节点下的数据,返回byte[]
zk.GetData("/root/childone", true, null);
//修改节点/root/childone下的数据,第三个参数为版本,如果是-1,那会无视被修改的数据版本,直接改掉
zk.SetData("/root/childone", "childonemodify".GetBytes(), -1);
//删除/root/childone这个节点,第二个参数为版本,-1的话直接删除,无视版本
zk.Delete("/root/childone", -1);
}
}
}
}
浅析
创建连接:
1. 获取服务主机列表
2. 设置超时时间
3. 注册客户端事件
4 .以线程安全的方式创建请求连接(启动客户端请求队列,循环队列基于socket通信、根据请求类型执行不同的请求动作)
请求流程:
构造请求头、构造request,reponse、构造响应头、构造Packet对象,packet对象准备好后,把整个对象放入一个outgoingQueue
packet被放入outgoingQueue中,等待SendThread把packet对应的内容发送给server。server处理分3步在doio方法中ReadLength ReadConnectResult ReadResponse,直到ReadResponse方法中确定packet请求结束。
响应流程:
针对心跳的ping请求的resp,针对auth请求的resp,一般接口请求的resp,如果接口请求要求了watcher,当watcher关注的内容有变化时的notification
锁相关部分API方法:
创建节点:create
demo:zk.Create(Dir, severname.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其中CreateMode分为4类Persistent、PersistentSequential、Ephemeral、EphemeralSequential
PERSISTENT 创建持久化节点,对应机器关闭连接后节点/数据不会消失
PERSISTENT_SEQUENTIAL 如果PATH是以’/’结尾则以这个PATH作为父节点,创建一个子节点,其子节点名字是一个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数值;否则创建一个名字是‘/’后面字符加上先后顺序排列的数值字符串的节点,同样创建持久节点
EPHEMERAL 创建瞬时节点,Zookeeper在感知连接机器宕机后会清除它创建的瞬时节点
EPHEMERAL_SEQUENTIAL 穿件瞬时顺序节点,和PERSISTENT_SEQUENTIAL一样,区别在于它是瞬时的
// 删除节点 delete
demo :zk.Delete(Dir, -1);
// 前一个参数代表节点名称(一般用作路径),后一个是版本号 -1表示全匹配查看节点 exists
demo : zk.Exists(Dir, new MyWatch2());
// 获取数据 getData,获取一个节点的数据,可注入watcher
demo :zk.GetData(Dir, new MyWatch2(), stat);
// 设置数据 setData
demo : zk.SetData(Dir, new byte[1], 1);
// 获取下级节点集合 GetChildren
demo :zk.GetChildren(Dir, true);
存储
znodes类似文件和目录。但它不是一个典型的文件系统,zookeeper数据保存在内存中,这意味着zookeeper可以实现高吞吐量和低延迟。
watcher
Zookeeper有两种watches,一种是data watches,另一种是child watches。其中,getData()和exists()以及create()等会添加data watches,getChildren()会添加child watches。而delete()涉及到删除数据和子节点,会同时触发data watches和child watches。
1.发布订阅模式可以看成一对多的关系:多个订阅者对象同时监听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自身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的订阅者对象,使他们能够自动的更新自己的状态。
2.发布订阅模式,可以让发布方和订阅方,独立封装,独立改变,当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的对象,而且它不知道有多少个对象需要改变时,可以使用发布订阅模式
3.发布订阅模式在分布式系统的典型应用有, 配置管理和服务发现。
配置管理:是指如果集群中机器拥有某些相同的配置,并且这些配置信息需要动态的改变,我们可以使用发布订阅模式,对配置文件做统一的管理,让这些机器各自订阅配置文件的改变,当配置文件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些机器就会得到通知,把自己的配置文件更新为最新的配置
服务发现:是指对集群中的服务上下线做统一的管理,每个工作服务器都可以作为数据的发布方,向集群注册自己的基本信息,而让模型机器作为订阅方,订阅工作服务器的基本信息,当工作服务器的基本信息发生改变时如上下线,服务器的角色和服务范围变更,监控服务器就会得到通知,并响应这些变化。
RetryPolicy接口只有一个方法(以前版本有两个方法):
public boolean allowRetry(int retryCount, long elapsedTimeMs);
在开始重试之前, allowRetry方法被调用, 其参数将指定当前重试次数, 和操作已消耗时间. 如果允许, 将继续重试, 否则抛出异常.
Curator内部实现的几种重试策略:
● ExponentialBackoffRetry:重试指定的次数, 且每一次重试之间停顿的时间逐渐增加.
● RetryNTimes:指定最大重试次数的重试策略
● RetryOneTime:仅重试一次
● RetryUntilElapsed:一直重试直到达到规定的时间
注:文章部门内容来自(http://www.cnblogs.com/shanyou/p/322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