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师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医治无效,新华社为此写下悼文《“布鞋院士”李小文:世间再无“扫地僧”》。
距今已经四年了,2014年4月,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这张照片让“布鞋院士”成为网络红人。
意外走红的照片
照片上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讲台上,手拿发言稿讲话,有趣的是老人的衣着:脚上穿着一双手工布鞋,没有穿袜子,上衣和裤子就像村里老人一样土里土气,灰白相间的头发也有些杂乱,面容削瘦,鼻下还蓄着胡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专家教授一类大知识分子,倒像是隔壁不修边幅的大爷。
但是他身怀绝技,他是我国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他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主持了多项“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其硕士论文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他和他的科研团队有力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被文革耽误的“布鞋院士”
这位穿着朴素的“布鞋院士”,其实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李小文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会计,从小家教比较严。1963年,李小文就考上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
1965年,李小文看到《光明日报》一篇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心里不服气,就写了一篇反驳文章给《光明日报》寄去,并很快,就收到他们的用稿通知。没想到后来,形势突然转变,那篇稿子不但不准发表,还被作为严重的政治事件被退回大学,成为批判他的罪证。1968年毕业,正常毕业的同学都会被分配到国防科工、电子科技部,最差也会被分配到地方单位,而李小文却被下放四川凉山下面的西昌农场。
在农场务农,他也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学习修理柴油机、拖拉机各种技能。或许是那时候国家特别紧缺大学生,然后过了一年多,他就被分配到绵阳无线电厂当技术员。
本以为在厂里当上技术员,日子会好过一些,但是李小文不太表现自己,也不被重用。一开始指派他去农村修对讲机。然后他又到了厂子的门市部,因为带的徒弟在门市部用电炉做饭,当时停电了,没拔插头。来电之后,门市部就失火,门市部也被烧了。虽然徒弟是直接负责人,但是李小文是他师傅,因此也被处分。李小文虽然贵为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但是却无处安放,没办法就让他去仪表科搞产品。
1977年恢复高考,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国高考制度中断十年,而李小文也就是这个时候考试,但是人家是准备78年考研。到底还是学霸基因,1978年还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他,就被告知参加英语统考,然后就出国。而在之前李小文压根没有在国内接触过遥感专业。
1978年李小文,作为中科院首批公派出国研究生远赴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分校留学。
中科院首批公派出国研究生(三排右二李小文)
留学美国,成就“布鞋院士”传奇
1978年,李小文来加州圣巴巴拉分校实验室留学,一行的六个中国学生。他比其他几个中国学生要年长,安静、羞涩,也很严肃,对自己的聪明才智还不自信,也有一些初次出国的不适应。他的英语发音不是很好。另外,他有一只眼睛的视力也不太好——有时阅读资料时,他需要取下眼镜,把纸张拿得更近一些看。他是个独行侠,基本总是独处。他时常在实验室待很长的时间,也经常工作到深夜。他时常因为通宵勤奋工作,早上去上课的时候睡眼惺忪。
李小文还非常注重团队合作。来到加州圣巴巴拉分校实验室,他和艾伦·斯特拉勒(李小文实验室同学,两人是亦师亦友,艾伦任波士顿大学教授)共同研究卫星数据。原来的数据系统所成的数字图像像素很低。李小文逐渐从卫星捕获的森林阴影的图像中,发现了有趣的规律。他利用森林的几何结构特征,定量刻化了太阳光在森林环境中的光辐射传输过程,从而增加了对光与森林的交互作用机理的理解。这就是著名的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曾在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里程碑系列”。
其实主要是李小文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但是李小文不擅长演讲,于是他们分工合作,李小文继续完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艾伦·斯特拉勒负责向外界传播他的理论的发言人,在各种学术会议上通过做学术报告,让人们理解它的深刻内涵。
1985年,这个模型一发布,就在美国学术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有人提出疑问,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别的理论显得更好。斯特拉勒向他们解释,小文的理论是一个简单的理论,它的美感正在于它的简单性——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将这个理论复杂化。
现在李-Strahler模型被应用在了宇宙飞船上的一些图像矫正工具上,根据这种模型,也产生了一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监测系统分析地球表面图像的产品。后来的学生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模型,增加了模型的精度和实用性。
李小文还是一个全才。李小文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过电信工程,搞的是电子。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不仅获得地理学博士学位,还获得了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李-Strahler模型不仅需要地理学背景,还需要良好的数学功底和物理功底,做复杂的三维几何的东西。
80年代,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UCSB) David Simonett为首的一批地理学家,倡导新型地理学,不仅仅需要地理学为背景,另外需要计算机和遥感为技术。在遥感与GIS加持下,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培养了大批遥感学专家。遥感技术不仅仅是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牵涉到对地表的描述。
10多年后,也正是这个在美国创立的李-Strahler模型,奠定了李小文被选为院士的学术地位。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评价李-Strahler模型:“它被誉为20世纪定量遥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李小文还对中国文化兴趣深厚,他喜欢金庸小说里的令狐冲。李小文生前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在美国时,干得最多的事就是读小说。图书馆里专门有一层楼是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小说,我当时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小说。他们的图书馆是开架式的,借多少都没限制,我每次都提着旅行袋去借书,一次借一袋。我当时最喜欢读金庸,最喜欢《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该做的事情做了,有时间就看看小说,这可能是知识分子最大的乐趣。”
01年版《笑傲江湖》
陈镜明回忆道:“1995年,我还是加拿大遥感中心的一位研究科学家。我邀请小文来做一场讲座,由于他的科学影响力,那场讲座吸引了特别多的听众。他说得语速很慢,也带一些口音,但观众们对能够听到他讲自己对遥感科学的洞见,感到很激动。讲座结束后,我为他主持了一场派对。在派对上,他谈了很多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他说,他对世界的哲学观是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他对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深厚学养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宫鹏,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回忆说:“2000年的时候,他好几篇文章引用都上百次。那个时候在中国遥感界,还没有什么人比得上他。”
“布鞋院士”时刻不忘祖国
李小文留学时代的生活是清苦的。他们那批人都是国家的公费,国家每个月给钱。那个时候每个月大概一个人400美元,当时国内教授400元人民币都拿不到。国家投了很多钱,但在美国的生活还是初级,基本上够租房子用,得自己做饭。
李小文
当时李小文也曾想过留在美国。在美国读书时,李小文还曾经把他的太太接了过来,带着他的两个女儿。他太太还在美国找了一份工作,李小文一家也渐渐在美国稳住脚跟。
但是没过多久李小文就改变了主意。原来是杨世仁(当年杨世仁送李小文到美国留学)当选所长,劝说李小文回国。不仅仅是杨老师个人感召力强,李小文他们作为国家第一批公派出国的留学生,总觉得花了老百姓很多钱,不回国问心有愧。
李小文也没忘记杨老师的滴水之恩和祖国的培养。当然可能李小文也有自己的打算,李小文在美国,他还因为英文口语的限制,在美国生活显得含蓄,与其他人交流有些障碍。而回到中国,他就不再是一个含蓄沉默的人了。他又非常聪明,他很理解思想的力量,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力量。在中国,他能够用这种力量去影响他人、说服他人,获得资源。另外中国文化也是对李小文有一种不可割舍的吸引力。李小文还曾在有个华人的编辑群落,写了好多关于他在文革时,插队,放啊,在稻田里他想什么的小文章,深受群落华人的喜爱。
1985年,李小文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86年底,李小文学成回国,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图像处理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布鞋院士”带领中国遥感水平,追赶美国
李小文在内的数位遥感专家,潜心研究十年。1995至2005年,成为是中国遥感科技的“爆发期”,中国遥感水平迅速追赶美国,在技术与设备上几乎并驾齐驱。
李小文给学生讲课
李小文主张在学术上主张有教无类,给与学生更多的自由。他经常说‘有教无类’,无论做哪一方面、什么研究,他都给你支持,都让你去做。遥感是一个交叉学科,都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他指导学生,从来不会因为,我的这些项目是做这些事情的,你们就要做这方面的事情,一二三四去做。他从来不给学生限制。你只要有好的想法,去找他讨论,他觉得不错,都会鼓励你继续做下去,而且会给你一些实质性的指导和支持。他的领导风格可能比较偏向于民主多一些,集中少一些,大家商量着来做。不像有一些地方,可能领导认为自己的思路正确,就会要求大家去做,去分割做一二三四方面的事情。”
李小文培养了众多遥感技术人才,李小文指导的99级博士肖青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肖青,现在是中科院遥感所的研究员。李小文主持的“973”、“863”等工程的不同项目,肖青一步步跟着做过来,成长为课题负责人,然后开始管理一些项目。李小文基本采取的是宏观管理的领导模式。学生做遥感实验,一些太细的东西他不会去管。有些时候宏观上,他会把握,他一直强调,做实验要心中先有模型,对整个宏观的科学体系有个初步的概念,成果会更好一些。
李小文重要项目学者本色,亲历亲为。1999年去李小文带领学生去禹城做实验(那时李小文还不是院士),他亲自测量一些东西。‘973’实验的时候,在黑河流域,对整个的实验设计、实验规划,他都是全面了解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每个时期他感兴趣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他在有些领域会开拓一下,然后有些学生能顶上来,他就是宏观指导了,不再亲力亲为。对一些新兴的领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他非常关心,关系到国计民生,李小文都是学者本色,亲历亲为。
李小文倡导无为而治,对大家的学术追求不加限制,尽量鼓励支持,不与同行争抢项目。他有时还是很有点江湖气的:谁谁谁,你负责做这一块,谁谁谁那一块;这个事你可以指挥谁谁,办公室主任可以调动,或者科技处长要听你的。他能造出营造这么一种文化来,让遥感所有些人觉得自己还挺重要的,培养更多遥感人才前赴后继。
李小文默默为后来者让路,不争名夺利。李小文做好自己本职研究之外,他自己不承担项目,不申请项目,帮所有的人申请项目。让后来的年轻人,有机会申请到更多科研资金用于遥感基础科学。
李小文追求简单。他坚持生活要简单,走到哪儿也不想穿西装打领带,走到哪儿都想穿拖鞋光脚丫子,他不愿去弄那些形式。这是他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如果执著于这个东西,那他在很多方面也会有执著。即使当了院士,去哪儿做项目委员会专家或组长,他想的都是那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李小文在中科院讲话
泰山归来不见山,他漂洋过海,翻过遥感泰山,仍然能追求简单的生活哲理更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 李小文:院士与学者 2015年,三联生活周刊 15年第5期
2、李小文:科学就是追求简单,2014年,经济观察报
- - End - -
更多精彩:
☞ 重返数学史的黄金时代,由数学推动诞生的人工智能,一部人类智慧形成的历史
☞ 唯一能让马云安枕无忧的男人-吴翰清
☞ 数学界的花木兰——苏菲﹒热尔曼
☞ 艺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
☞ 这些有笑点的故事,只有程序员才能get
☞ 博士可能是所有学生群体里被黑最猛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