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搜了一下,发现没有太多关于Design Thinking的讨论,特地来总结一下(多图警告!手机党慎入!!)。
我于2012年暑假参加了一个在Stanford University办的交流项目,叫
Exchange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 and Leaders (XSEL), 主办方是一个Stanford的NPO:
Volunteers in Asia (VIA)。
后来我在2013年暑假受聘于VIA,前后半年的时间组织了2013年的XSEL项目( VIA PROGRAMS
)。
而XSEL是VIA和Stanford Design School深度合作的产物,学员住在斯坦福大学的宿舍里,一大半的时间在D.School里参加Workshop,我有幸能与D.School的讲师们一同组织Workshop,另一部分时间利用所学的Design Thinking帮助当地的各种NGO做项目。
从Stanford回来后,以助教的身份帮助我自己的学校(HKUST,IELM dept.)开展一门叫Design Thinking的暑期课程,该课程是中国美术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学系于2013年开设的一门本科暑期课( IELM4320 Design Thinking
)。
同时,我们在HKUST里也以学生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着各种各样基于Design Thinking的工作坊和设计比赛。
为避免有打广告的嫌疑,就不多说这些项目了。
这篇文章主要来讲解一下Design Thinking是怎么一回事儿。
(在Stanford D.School完成Workshop之后,学员们与讲师的合照,楼主在右下角,Photot by VIA的同事 Tatsuhiro Ohtani
)
在讲Design Thinking之前,先大概介绍一下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 ( d.school: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
, 简称D.School)。
作为世界领先的设计学院之一,D.School的大名想必每一个喜欢设计的同学都应该有所耳闻。2004年的时候,Stanford的机械工程系教授
David Kelley创立了D.School,具体的介绍大家可以移步D.School网站或者维基百科。
(D.School一共两层,这是大堂,一楼主要用于办公,开会,开讲座和办展览,二楼主要用于教学,Photo by Yi Zhang
,VIA同事)
而值得注意的是,D.School相比于其他设计学院特别的地方有三点:
- 第一,它在硅谷,与硅谷各种传奇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第二,与斯坦福的商学院关系密切,D.School的同事笑称:“Stanford商院的同僚在和别家商院的人吹牛的时候都会说,你们做的事情我们都会做,而我们还有D.School,我们会Design Thinking。”
- 第三,有一套通俗易懂的理论根基作为行为准则,也就是Design Thinking。
好了,铺垫已够,进入正文:Design Thinking。
先上结论,Design Thinking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有几个特定的步骤,可以用于不同的项目和人。有个比喻,在我跟别人介绍的时候经常提起:Design Thinking就像一本菜谱,它会告诉你烧菜的步骤,烧的时间等等,但是每个人用它炒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原料和配料,而跟着这本菜谱仔细做,一般不会做得太难吃。
(谁都能用)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Design Thinking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传统的设计方法论里面演变出来的。
一般最简单的产品设计思路主要有四步:
- Need-finding
- Brainstorming
- Prototyping
- Testing
而Design Thinking强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客户需求,所以它就多了一步,并重新定义了传统步骤:
- Empathize
- Define
- Ideate
- Prototype
- Test
(Design Thinking的官方步骤图)
除了在具体步骤上的创新,Design Thinking所强调的另一点是Visual Thinking。早在1973年,Robert McKim的一本书《
Experiences in Visual Thinking》就讲了视觉化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到了80年代,90年代,Stanford的教授,美国著名的设计师,设计教育家
Rolf A. Faste (1943–2003)把Mckim的理论带到了斯坦福大学,他在Stanford办了Stanford Joint Program in Design(也是D.School的前世)并一直是Director,可惜2003年去世了,没赶上D.School建成。
后来到了1987年,当时哈佛设计院的Dean,
Peter Rowe写了一本叫《Design Thinking》的书,描述了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在做设计的时候用的设计方法论,Design Thinking这个词算是定下来了。
到了1991年的时候,
David Kelley创立了IDEO(后来也是他创立了D.School),现今全球最大的设计咨询机构之一,用Design Thinking为其核心思想,贯彻落实到了IDEO的工作当中,成功商业化。
而除了步骤的创新和加入Visual Thinking,Design Thinking第三个区别于传统设计思维的是它关注社会问题。
学习和落实Design Thinking的人在做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都要考虑做出来的东西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商业运营之间取一个平衡,这一点贯穿于整个Design Thinking,但没有被特地拿出来讲,而且也是我们很多设计师所忽略的。
举一个例子,D.School最引以为傲的产品是Embrace( Embrace
),是Stanford的同学上完一系列Design Thinking 课程和工作坊之后的一个结果。Embrace是一家NPO,设计与生产了一款专门为早产儿保暖的可加热“襁褓”。
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国家,很多早产宝宝在生下来的那几天因为没有条件在医院里得到照顾来保持体温而夭折,而早产儿夭折的案例里,有98%是这个原因。D.School的学子就这个问题开发了Embrace Warmer,帮助了好多欠发达国家的家庭(想一想多一个顺利长大的孩子就多一份生产力)。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他们网站转转:
http://
embraceglobal.org/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细说了,一会儿在结尾的地方放一些链接大家可以看看。
简而言之:Design Thinking=传统设计思维方式+视觉化思考+社会化思考。
———————————————————————————————————————————
下面结合我们在D.School做的Workshop和具体活动来解释Design Thinking的每个步骤:
第一步:Empathize(“移情”,意思是要有同情心,同理心,去当一次客户,体会客户有些什么问题,社会化的思考在此最有体现)。
要做到Empathize,就要履行三点:
首先是Observe,观察:这里讲的观察不仅仅是只观察用户行为,而是去把用户的行为作为他的生活的一部分来观察。除了要知道用户都做得了什么,都怎么去做的,还要知道为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要知道他这个行为所产生的连带效应。
然后是Engage,直译是吸引,但这里所指的意思类似Interact:与用户交谈,做调查,写问卷,甚至是要不以设计师或者是研究者的身份去跟用户“邂逅”,然后尽可能地了解到用户的真实想法。
最后是要Immerse,沉浸:意思是要去体验用户所体验的。
为了做到Empathize,我们当时和D.School还有Stanford别的一些NGO组织了一个叫Poverty Simulation,因为想要学生们体会低收入人群所要面临的问题。把学生们随即分组成为一个个“家庭”,每半个小时相当于一个月,每个月会发低保粮票,然后学生要让自己的小孩有学费上学,要找便宜的地方租,要去由老师扮演的政府部门办各种手续,然后还要去“教堂”排队拿早餐,午餐,后来有一天专门做关于低收入人群的项目的几组学生要走出学校到San Fransico去采访路边的流浪汉然后再想办法身无分文从三番回来Stanford校园。
后来基本就是每个“月”都乱七八糟,有做不完的事情,不过所幸出去了的人都能平安回来(在脖子上挂个大牌子然后请求巴士司机免费坐车...)
(找来Stanford别家NGO的义工还有我们VIA的领队充当“政府部门”,由于场地原因,这个Poverty Simulation不是在D.School里面做的,我们借用了校园里隔壁一栋楼的Seminar Room)
(同学们分组体验生活,左下角男生手里拿的是他们“家”这个月“政府”发的救济金,出去搭免费巴士的照片就不放了,因为我手上也没有,当时没跟着那几个组出去)
总的来说,Empathize就是尽一切可能地站在客户角度看问题。
第二步:Define(下定义)
在了解了客户之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写出一个
Problem Statement来阐述一个
Point of View(POV)。
POV有点类似一个企业的Mission Statement,是用一句很精简的话来告诉别人你这个团队或者项目是想要干嘛,又怎样的价值观。
要得到一个POV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说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对于这个我们想解决的问题,我们有哪些已有的假设?有什么相关联的不可控因素?我们想要的的短期目标和长远影响是什么?我们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里头各种因素的关系,我们用了实际的例子,然后要学生用自己的逻辑把这些信息重新组合,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排列方式,而每一种排列方式都能简化为一个POV:
(以上三幅图是三种不同逻辑的信息组合,都可以简化为不同的POV或者Problem Statement)
一个好的POV是有它自己独特的关注点,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同时可以激励这个团队,是整个团队的基本价值观。
这里拿Embrace作为一个范例(
http://
embraceglobal.org/who-w
e-are/mission-impact/
):
总的来说,Define就是定义出自己的立足点,让人清楚地知道你想干什么。
第三步:Ideate(“设想”,其实就是做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去想解决方案,想自己项目可能涉及到的人,然后再简化为一个具体的方法)。
这部分没什么特别好说的,跟大家理解的Brainstorming差不多,主要分为两小步:
Go for Volume+Go for Variety,说白了就是尽可能多地找到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图为学员们在D.School用便利贴和海报纸来记录想到的点子,白发老爷爷是D.School的讲师,以前是Yahoo的PM,专门带Ideate这一部分,讲师们都有自己最擅长和最喜欢带的一个模块)
总的来说,Ideate就是Say “Yes!” to all ideas.
第四步:Prototype(“原型”,用最短的时间和花销来做出解决方案)
Design Thinking提倡的Prototype除了做产品原型之外,还强调的是要在这个做原型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找到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瓶颈。
为此,D.School还自创了一个新词叫“Pretotype”,就是Prototype的Prototype。
在D.School,为了能让学生快速,廉价地做"Pretotype",有一些专门的柜子里放着各种手工原料和工具,像是剪刀,贴纸,卡纸,布料,布条,旧的易拉罐,雪糕棒等等,应有尽有:
(在向别的同学展示我们组的想法)
(利用各种材料做手工,展示给别的同学看,Photo by Tatsuhiro Ohtani
,VIA同事)
总的来说,Prototype就是做出产品原型并展示,从而反思产品。
第五步(终于要写完了...):Test(顾名思义,测试产品原型)
由于当时我们的项目多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比较难测试,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请别的组的同学来“体验”并且点评我们的解决方案。
(2013届的同学在Pre3,Photo by Tatsuhiro Ohtani
,VIA同事)
总的来说,Design Thinking所提倡的Test是通过测试产品原型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甚至是去完善早前定下来的POV。
以上是关于Design Thinking各步骤的解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D.School网站提供的Bootcamp Bootleg,基本是在教你什么是Design Thinking,同时介绍了D.School的一些方法:
http://
dschool.stanford.edu/wp
-content/uploads/2013/10/METHODCARDS-v3-slim.pdf
———————————————————————————————————————————
除了具体的五步,与一开始所说,Design Thinking的一个特点是视觉化思考,所以整个过程中,在每一个环节里我们都有一两个presentation要做,最基本的是列举关键词或句子来表达,然后是用画漫画的方式来“讲故事”,或者用表演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楼猪又现身了,这是在Present我们的方案,基本上每天要这样用白板Pre3三四次,很考验人的)
(2013届的同学在Pre3,Photo by Tatsuhiro Ohtani
,VIA同事)
以下是我们用漫画来讲故事,想别人展示用户是如何地在什么场景里来到了我们设计好的方案里:
(在D.School做这些Presentation的一大挑战就要快,基本就是十多分钟准备,十分钟画白板,然后即兴演讲)
———————————————————————————————————————————
除了具体的步骤和视觉化思考,Design Thinking所倡导的社会化思考是一种设计态度,思维,和与人沟通的方法。所以贯穿在这五步里面,我们做了大量的Improv Game(即兴游戏),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懂得如何在团队里与人合作(因为IDEO本身就是很注重团队精神的)以下列举几个有意思的:
(这里一张张的图是学生被分为两人一组,在不许任何的眼神交流或语言沟通情况下,伊人一笔去创造一幅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沟通障碍找到有意思的东西,这也算是视觉化思考的一部分)
(然后是升级版,所有人一个,一人一笔去创造一个人物,还要给它命名。这个很有意思,因为会得到完全意料不到的结果,而越到后面却越有默契,能“感应”得到大家都在往一个方向走,最后起的名字似乎就都是大家所希望的)
(这是在做头脑风暴前的小练习,画30个圆圈,然后尽可能地把每一个圆圈都赋予一个意义,变成不同的物件,这个联系在很多关于头脑风暴的工作坊里都有,Photo by Tatsuhiro Ohtani
,VIA同事)
还有好多有意思的游戏就不一一列举了。
———————————————————————————————————————————
好不容易写完了,最后来说一下我关于Design Thinking的心得体会。
长篇大论的讲了一堆,就像我开篇说的:“
Design Thinking像是一本菜谱,每个人用它来烧出不同口味的菜。”
现在确实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人号称自己懂Design Thinking,做Design Thinking,各大企业内部(在香港比较积极的属国泰航空)也自己办或者请人办,因为它通俗易懂,而且容易包装,商业化程度也不错,但落实到具体的Workshop上面就良莠不齐了,这里不多说。
其实我这里把各种活动和方法都介绍了,那按理来说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可以自己出去搞培训来抢我饭碗了,而其实Design Thinking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反而不是这些活动,或者是具体的步骤,你看人家D.School,IDEO都毫无保留地让大家学习,这正是因为它核心的东西是它的态度,思路和讲师本身,别人学不来,学来的也搞不好,具体就体现在Visual Thinking和Social Thinking上面,这也是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笔墨来介绍Design Thinking的由来。
所以鉴别是不是Design Thinking的方法就是看在传统的思路上有没有足够的Visual Thinking和主动地去考虑社会问题(还有一说是Design Thinking是Solution-based+Human-Centered,也正确,这个概念好理解,就不多解释了)。
哦,对了,上面说了除了最佳案例Embrace以外,还要列举两个例子来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New York Times的这篇文章:
http://www.
nytimes.com/interactive
/2013/12/30/technology/stanford-dschool-projects.html?_r=0
):
例子一:D.Light( d.light
):同样是NPO,设计与生产了一个廉价的太阳能灯,给很多非洲的家庭带去了光明,现在有好几个产品。好多非洲的孩子有了它能更好地晚上在家学习,受益匪浅。
(以上两个截图来自于油管儿的视频:
https://www.
youtube.com/watch?
v=jIyEgf5LM88
;
优酷版的: d.light Zayed video
)
例子二:还有一个是Miraclefeet(
http://
miraclefeet.org/
):当然也是是NPO了,设计与制造了一套廉价且舒适易用的畸形足矫正套装。
(以上两个截图来自于Vimeo的视频:
http://
vimeo.com/99183945
)
两个年轻的创始人都是D.School的学生,可以在Vimoe上找到他们的视频:
http://
vimeo.com/99183945
所以说,没有一双巧手和菩萨心是做不来Design Thinking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暑期的项目后半时间是去三番当地的NGO帮忙的原因。
现在我们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学系与中国美院合办的Design Thinking课程已经办了两年了,我们也在筹划自己的Studio Space,大家敬请期待!
以上所有的图片来自网络,照片非特别署名的来自我自己的相机。
原创文章,现在只发在知乎这里,转载必写出处,翻版必究。
(写了我一天了,花了很多时间去找以前的照片,希望对的起大家)
———————————————————————————————————————————
把Design Thinking直接说成是互联网思维的鼻祖这不完全正确,因为也确实不知道李彦宏当时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有没有参照Design Thinking。而这两种思维也有他们共通的地方,比如说要从客户角度出发,要考虑到整个大局,整个产业(社会化,互联网化)什么的。
在对用户体验的研究里,有不同的思路,但其核心的东西都大同小异。
黄海
,D school alumni
laura08、知乎用户、哎呀 等人赞同
这个学期在斯坦福设计学院上了“创造力与创新”课。因为近年design thinking的流行,相当于“Introduction to design thinking”的这门课是斯坦福最难选上的课程之一(在
https://
dschool.stanford.edu/dg
ift/
可以看到一个90分钟浓缩版的网络公开课)。Design thinking和“… 显示全部
这个学期在斯坦福设计学院上了“创造力与创新”课。因为近年design thinking的流行,相当于“Introduction to design thinking”的这门课是斯坦福最难选上的课程之一(在 https://dschool.stanford.edu/dgift/可以看到一个90分钟浓缩版的网络公开课)。
Design thinking和“设计师”职业没有直接关系,可看作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下面我会结合课上的project介绍这套方法论。这学期我们主要的design project是改善East Palo Alto当地一所教会学校East Palo Alto Phoenix Academy(下简称EPAPA)学生的教育体验。
EPAPA是一所教会学校,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绝大部分为墨西哥裔。由于周边社区收入较低,学生普遍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尽管学校的vision是“让每个学生获得大学学位”,但现状是EPAPA毕业生在大学辍学率非常高。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a3f7394cc111021727bcc3db80d175a_b.jpg"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5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a3f7394cc111021727bcc3db80d175a_r.jpg">
Design thinking的第一个特点是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把problem solving看成在信息不完全状态下不断摸索的过程。老师只告诉我们项目总体方向是“改善学生的教育体验”,却没有规定具体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前期在学校做了很多访谈,了解学生和老师各自的需求。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辍学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尽快工作赚钱,换句话说他们并不认为大学教育对自己的前途有何价值。而且大学教育价格昂贵,经济压力较大的EPAPA毕业生进一步失去完成学业的动力。基于这些信息,我们把待解决问题设定为:“帮助EPAPA学生认识到教育和职业追求之间的联系”:例如想成为机械工程师(不少学生提到想进入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工作),就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
Design project的第二个特点是发散与创造,确定好问题后头脑风暴想出越多解决方案越好。我们需要在一个周末想出100个创意去解决确定好的问题,完全不怕疯狂。Design thinking的理念是good idea comes from many ideas,与其花时间想一个好主意,倒不如先去想很多主意,再从中挑一个好的。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9d8ae92e765fd613c688291795e0bfc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9d8ae92e765fd613c688291795e0bfc_r.jpg">(头脑风暴100个点子)(头脑风暴100个点子)
Design project的第三个特点是根据反馈快速迭代。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是设计一个暑期实习计划,鼓励EPAPA学生到心仪的企业做一个简单的实习(即使是打杂也无不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提供培训和导师,旨在帮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对感兴趣的职业有第一手的认知,例如我们认为如果你亲眼看过谷歌的工程师工作,就会对成为工程师需要什么知识更加有谱。我们拿着这个方案到学校和老师、学生交流,收集他们的反馈,发现其中一个较大的问题:学生自己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弱,很难从两个月的实习期当中收获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设想中的“从实干中学习”很难实现。
那我们最终设计的方案是什么呢?在这里卖个关子,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我们小组final presentation的内容:
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glF6zGijw
Prezi:http://prezi.com/plqdajea_ccp/epapa-presetation/?utm_campaign=share&utm_medium=copy
看到这里,是否感觉设计思维看着有点眼熟?没错,设计思维实乃国内媒体热炒的“互联网思维”的老祖宗。
----------------------------------------------------------------
原文地址:http://hai928.wordpress.com/
Wang Evan
,向着太阳奔跑,一定可以预见阳光
beijing zhang、Anna、涂木 等人赞同
我也来回答一下楼主关于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以下用DT缩写)的提问。 题外话,我非常崇敬Stanford在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做出的卓业贡献( 但是我还是爱的母校UC Berkeley( Go Bears) ,我不得不承认S大是硅谷青春活力的发动机。这里有最优秀的年轻人和最有… 显示全部
我也来回答一下楼主关于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以下用DT缩写)的提问。
题外话,我非常崇敬Stanford在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做出的卓业贡献( 但是我还是爱的母校UC Berkeley( Go Bears) ,我不得不承认S大是硅谷青春活力的发动机。这里有最优秀的年轻人和最有创造力的青年。
言归正传,简单说一下背景: 我第一次认识d.school是在一次tour的参观。当时被整个学院的布局、设计风格深深吸引。因为当时我和好伙伴在创业,搭建中国青少年触手可及的优质教育的平台youthMBA(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wechat search "youthmba"里面有更多关于DT的原创文章 or 官网 YouthMBA | 少年商学院
)。我们想为我们课程实践找到一个匹配的理论基础。参观过几次d.school tour之后,我们觉得DT是最符合我们在国内 为kids 打造的《设计思维工作坊》的气质,于是我便参加了几次线下的training, 合作完成了几个小的project-- 其中一个是 redesign 餐厅的用户体验。 还参加了DT for K12 的seminar,对DT 整个过程有一定的了解,especially for K12.
谈谈DT: 在参加完整个DT后,我非常有幸拜访了David Kelley先生,他接受了少年商学院youthMBA的专访,并且阐述了他对DT的观点,我整理如下:
<img data-rawheight="639" data-rawwidth="967" src="https://pic3.zhimg.com/dbd2d129aadf278717710e9d6163cef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bd2d129aadf278717710e9d6163cef2_r.jpg">
David:“设计”这个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词。在人们的脑子里,都会认为设计是设计一种东西,例如我是一名雕塑设计师。还有很多时候人们说:“Oh,我是一个设计师”,我们会问:“你设计什么?设计衣服?设计汽车?”,所以他们说的都是设计一个东西。而不是一个方法论。但是现实中,我们都在一直都在设计,所以我们决定把名字叫做《设计思维》,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是艺术家,时尚达人,或者是一种身份象征。我们指的是观点、想法ideas.例如,如何使人们做火车的时候心情更加愉快,或者enjoytheir lunch more。所以者并不一定要是设计师。
所以创立设计思维就是要推动只是局限在对一个东西的具体设计、只是艺术家的责任转变到一种设计的思维方法。这更像是一种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method。科学的方法就像是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设计思维也是如此:是一种了解别人的想法、愿望,然后实现一种方法,帮助他们。所以设计思维并不是新的概念,这是一种方法,让你学会设计师是怎么想的。
David:“对孩子来说《设计思维》就是自信心的建立,通过“guided mastery引导性的掌握”。我们拉着孩子的手,给他们每一次的小小的成功。很快他们就会发现,他们可以成功的做一件他们想做的事。而且他们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这就是心理学得“self–efficacy自我效能”。通过很多年对孩子的研究发现:拥有自我效能的孩子,他们可以做出更好地决定,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可以很快从失败中恢复出来。他们有改变自己周围世界的激情。Itis amazing! 完全的心理的帮助。抑郁症的对立面theopposite depression,缺乏安全感的对立面insecure。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担心其他孩子的对他的看法,老师对他的看法。有‘自我效能’的孩子会很有激情的说:“我想要做这件事情”“我能做成功这件事”。
所以《设计思维》通过引导性掌握获得自我效能,最终获得创造力自信。
Design thinking àguided mastery àself-efficacy àcreativity confidence.
<img data-rawheight="3000" data-rawwidth="4000" src="https://pic2.zhimg.com/6a6adb012097a851eab7636a7def01a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a6adb012097a851eab7636a7def01a9_r.jpg">
(T-shirt 是 David Kelley 对少年商学院的祝福 Keep on innovating)
非常荣幸少年商学院可以得到David Kelley先生的授权,为DT 在中国的发展,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支持。
对于大家想了解的DT 过程, 我做了一个动画,希望用最简单有趣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整个设计思维的过程。
设计思维 Design Thinking 动画版
http://video.sina.com.cn/v/b/131835946-3969385389.html
最后: 希望大家在读到 Kelley教授和我分享的故事和我制作的DT动画视频,可以对DT有一个具体认识。Again, 微信添加youthmba 可以看到更多关于DT的文章报道, OR YouthMBA | 少年商学院
。
7
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gavinjiao
,贫儿
知乎用户、陈超烦、杨小宝 等人赞同
d.school几年前出过这么一个手册:The Design Process Mini-Guide. 其中讲到了d.school教学中所依照的基本设计步骤,即 Empathize, Define, Ideate, Prototype, and Test.手册下载网址:
https://
dschool.stanford.edu/gr
oups/designresources/wiki/36873/Design_Process_MiniGuide.html
显示全部
d.school几年前出过这么一个手册:The Design Process Mini-Guide. 其中讲到了d.school教学中所依照的基本设计步骤,即 Empathize, Define, Ideate, Prototype, and Test.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e1e2e6a8bb8055a66b1bc085a7200f8_b.jpg" data-rawwidth="2517" data-rawheight="1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1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e1e2e6a8bb8055a66b1bc085a7200f8_r.jpg">手册下载网址:
手册下载网址:
https://
dschool.stanford.edu/gr
oups/designresources/wiki/36873/Design_Process_MiniGuide.html
11
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卢心远
,喜欢设计来着
知乎用户、徐伟敏、Sophy Wang 等人赞同
自己背景是工业设计师,现在研究生在读,读设计策略。所以很多内容也都是反反复复的设计思维。通过项目、以及在公司的实习,以下两点很认同:1、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性质是一份菜谱。但是很多人会认为design thinking是一个像“建模”“草图”一样的… 显示全部
自己背景是工业设计师,现在研究生在读,读设计策略。所以很多内容也都是反反复复的设计思维。通过项目、以及在公司的实习,以下两点很认同:
1、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性质是一份菜谱。
但是很多人会认为design thinking是一个像“建模”“草图”一样的实打实的技能。其实不是的,这份菜谱能指导出来做菜的好坏程度,取决于做菜这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现在国内轰轰烈烈的办各种workshop, 开各种大会,出去忽悠人的时候说一句design thinking感觉就很高大上了。但是在被这些蒙蔽双眼之前,一定要鉴别其背后的团队是不是真的是一支态度积极、富有经验的队伍。
因为自己是研究生在读,所以也可以了解到国内在研究这个领域的学校、老师。国内的老师还是侧重于整理design thinking的所谓的“框架”。但是事实上,这套框架的基本结构其实早已经确定了。因为这套结构不是设计领域的特殊概念,而是做很多事情时的惯用的流程。说白了就是方法论里最传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演化版本。希望正在写相关的研究生论文的人,也不要迷恋于“提理论”了。
2、设计思维是不限定于设计领域的一种思维方式。
很多学设计的学生把设计思维当做是高级的学习领域,感觉学到“设计思维”这个课就高大上了,修炼就差不多到头了。但是,现在我反思而来,反倒觉得设计思维应该是设计领域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应该接触的课程。
作为设计北京的学生,或者说还是以后想继续做设计的学生,我真的觉得一定不能拿着“设计思维”的法宝就到处去忽悠,最扎实的还是要靠具体的设计表达能力,执行能力,以及诸多细节。我觉得这也是目前国内设计教育最忽视的地方。现在太注重听上去很洋气的项目、工作坊。而学生走出校门后着手做东西的能力还是很差。
我想这也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工业设计专业的人去做互联网。一方面的确是互联网的工资很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多年的设计学习经验所赋予他们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这个思维很适合互联网的语境。
另外就是,社会化的思维真的是国内目前很缺少的。现在国内大学的所谓的《可持续设计》的课程,也缺少具体的、可评估的进行社会化创新的指标或者方法。之前frog的一位设计总监曾经说过:“我们一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但是我们到底是在满足用户的本质的需求,还是在满足他们的欲望,设计师的角色应该是去服从用户,还是去服务一个群体以及社会?。”
我觉得也许是去适当的引导、培养和教育一个具有良性欲望的群体吧。
1
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Julian Lin
,微信:RabbitsCandyHouse
Livc赞同
楼上的几个回答已经很好了在这里再加一个Tim.Brown,IDEO首席执行官的TED演讲
http://www.
ted.com/talks/tim_brown
_urges_designers_to_think_big
希望有所帮助
楼上的几个回答已经很好了
在这里再加一个Tim.Brown,IDEO首席执行官的TED演讲
http://www.
ted.com/talks/tim_brown
_urges_designers_to_think_big
希望有所帮助
4
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陈远峰
,产品 创新 改变世界
尹昱、知乎用户、瑞棠糖 等人赞同
建议关注下斯坦福大学dschool官方网站,德国波茨坦大学hpi官方网站,还有sap公司关于Designthinking的相关的报道,里面有提到Designthinking的详细步骤,一般Designthinking的步骤是理解,观察,分析,决策,测试,迭代,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但… 显示全部
建议关注下斯坦福大学dschool官方网站,德国波茨坦大学hpi官方网站,还有sap公司关于Designthinking的相关的报道,里面有提到Designthinking的详细步骤,一般Designthinking的步骤是
理解,观察,分析,决策,测试,迭代,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但是在整个Designthinking流程中,你的热情,你的准备,你的投入是更重要的因素。
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
薛知之、胡姣、李行知赞同
我也继续补充一下。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现在在做design thinking的异同。
全世界有两所大学的两个教授,分别是美国和欧洲设计思维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一位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d.school)创办人David Kelley教授,一位便是波茨坦大学设计思维学院(d.school)… 显示全部
我也继续补充一下。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现在在做design thinking的异同。
全世界有两所大学的两个教授,分别是美国和欧洲设计思维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一位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d.school)创办人David Kelley教授,一位便是波茨坦大学设计思维学院(d.school)的创办人Weinberg教授。
Kelley教授也是美国著名创新设计咨询公司IDEO公司的创始人,当年曾帮乔布斯设计出苹果公司的第一款鼠标。Weinberg教授以前在德国波茨坦大学是动画方向的教授。
设计思维之前在跨国公司或创新企业很流行,现在在美国和欧洲的中小学也流行起来了。成为最近几年风靡欧美中小学的一种创造力培养方法。孩子们首先通过采访调研获得同理心,然后聚焦、头脑风暴,发现核心问题,之后动手制作原型,测试,最终呈现自己的“产品”。
我们很幸运,于2013年,少年商学院非常荣幸获得Kelley教授的认可,和书面授权,向中国青少年推广和应用设计思维创新实践教育。
少年商学院线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目前已在国内六个城市落地。2014年,少年商学院推出“在线互动直播+线下自主实践”O2O模式的项目 “趣课题”,如今已完成了四次迭代,学员遍布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反响非常热烈。
2015年的8月份,德国的weinberg教授,专程来少年商学院考察。并在公司和我们团队做了一场分享。讲了他在德国d.school倡导Design thinking与斯坦福d.school的异同。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c875acf97e3212214a0ff059f39354f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c875acf97e3212214a0ff059f39354f_r.jpg">
斯坦福大学和波茨坦大学的设计学院(d.school)虽为姊妹学院,都是HPI(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总部位于德国的世界知名企业SAP的创始人以自己名字命名)冠名的,设计思维方法整体上是相同的;但是德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毕竟是有区别的。
Weinberg教授对少年商学院说,一定要注重空间和场景(Space)的重要性,因为人是在场景里活动的,而且是一种立体式的联结关系,切勿将设计思维理解成一种线性思维的方法。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86a717b2642fd2a75c8514d5a9f1aaf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86a717b2642fd2a75c8514d5a9f1aaf_r.jpg">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e425fe35a3b9c29eb60fda0bc6185e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e425fe35a3b9c29eb60fda0bc6185e4_r.jpg">
这让少年商学院的小伙伴们很兴奋。因为我们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从他们日常接触的12个生活和学习场景,譬如超市、餐厅、书店、电影院、银行、社区和学校等入手,研发或引进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课题或项目。我们还邀请这些场景里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作为孩子们的导师,进行职业启蒙,以及对他们最后结业时的作品或产品模型,进行专业点评。
Weinberg教授对少年商学院专注于“设计思维x商业社会x动手能力”方向,和倡导孩子们“像黑客一样学习”的方法,皆表示赞赏。在离开少年商学院之前,他为我们录制了鼓励的视频,并像Kelley教授一样,签下了书面授权书。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26d811c34b80a7a3cf209454249e4bc2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26d811c34b80a7a3cf209454249e4bc2_r.jpg">
如果有专注于向中小学生传播和应用设计思维方法,欢迎与少年商学院联络。我刚看到两年前我们的合伙人evan wang也在也在上面回答了他与kelley教授交流的心得。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孩子成长做些事情,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支配而不是被动接受自己人生的潜能。 YouthMBA少年商学院官网--青少年创新实践第一平台
0
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angelia
,2014开始学说话
上面说的这些原理,内容都不错,也是design thinking的核心。Design thinking是很早就提出来的一个设计思维,目前我们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我们也在用它做项目。尝试下来效果不错。
上面说的这些原理,内容都不错,也是design thinking的核心。Design thinking是很早就提出来的一个设计思维,目前我们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我们也在用它做项目。尝试下来效果不错。
0
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张凌燕
,Design Thinking研究与传播者
想要对设计思维了解更多的朋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DT创新志”,专为传播设计思维而服务。下周会在此微信公众号直播或转播台湾『 Design 8 設計講堂 』,听原IDEO设计师现Pebbo创始人Albert讲讲他与设计的故事 显示全部
想要对设计思维了解更多的朋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DT创新志”,专为传播设计思维而服务。下周会在此微信公众号直播或转播台湾『 Design 8 設計講堂 』,听原IDEO设计师现Pebbo创始人Albert讲讲他与设计的故事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f7b7c48907cc6852f517fbd8ce4644a_b.jpg" data-rawwidth="344" data-rawheight="3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