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区分用户态和内核态?

在CPU的所有指令中,有些指令是非常危险的,如果错用,将导致系统崩溃,比如清内存、设置时钟等。

如果所有的程序都能使用这些指令,那么系统死机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所以,CPU将指令分为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对于那些危险的指令,只允许操作系统及其相关模块使用,普通应用程序只能使用那些不会造成灾难的指令。

Intel的CPU将特权等级分为4个级别:Ring0~Ring3

Linux使用Ring3级别运行用户态,Ring0作为内核态。

Linux的内核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用户进程运行时都好像有一份内核的拷贝。每当用户进程使用系统调用时,都自动地将运行模式从用户级转为内核级(成为陷入内核),此时,进程在内核的地址空间中运行。


从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有以下触发手段:

1.系统调用:用户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程序来完成工作,比如read()、fork()等。系统调用的机制其核心还是使用了操作系统为用户特别开放的一个中断来实现的。

2.中断:当外围设备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后,会想CPU发送中断信号。这时CPU会暂停执行下一条指令(用户态)转而执行与该中断信号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内核态)

3.异常:CPU在执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时,发生了某些事先不可知的异常,这时会触发由当前运行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相关程序中,也就转到了内核态,比如缺页异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