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1日,亚马逊将迎来第三届会员日(Prime Day),中国首次参与当中,与其说是一场持续46个小时的跨时区狂欢,不如说成一场豪赌。因为狂欢背后,亚马逊将拉开一场跨境物流的接力赛,一环环接力,数百万库存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跨国界调货、精准发货、最快配送——亚马逊蓄势待发,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兼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总裁薛小林、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供应链管理及工程副总裁宋立元(Jacky) 也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兼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总裁薛小林
配送时间过长、运输费用过高一直是跨境网购物流的两大痛点。艾瑞咨询研究2016年报告显示,消费者29.9%因运费成本过高、20.1%因物流时间过长而放弃购买。
Prime Day高峰期间,数百万库存的发货是一个考验——这与大家熟悉的保税模式和保税库存的发货不同,保税的模式通常只能支持有限数量的商品。
薛小林介绍,为了应对考验,亚马逊有一套大数据的动态库存管理,可以指导发货;亚马逊覆盖全球的运营中心网络,可以实现全球库存的共享和全自动化的库存分配;亚马逊调动全球仓储物流,为Prime订单开辟全程优先处理、加速配送的绿色通道。
薛小林提到几个数字:
1、亚马逊全球有140多个运营中心,99个主要的海外运营中心会集中资源处理海外购订单直发中国。
2、全球25个机器人运营中心内,有超过8万台Kiva智能机器人为Prime会员加速订单的分拣和发货。
3、在美国境内,亚马逊打造的Prime Air专属货运机队,助力Prime包裹的中转运输,缩短境内转运时间;
4、扩增欧、日、美直飞中国的跨境航空运力,确保稳定的运力保障。
一切准备就绪,如何做到在高峰期内精准送达率保持在98%以上?薛小林说:“亚马逊全球化网络及智能供应链系统可以使这一切自动、有序、精准地进行,为的就是保障消费者既能买得到,还能准时收得到。”
具体到亚马逊智能系统,在消费者浏览页面的几个毫秒之内,它可以提出数百个交付的方案,从所有方案中,计算出一个在承诺时间内送达商品的情况下,发货方式最快、客户体验最好的方案,从而做到在高峰期内精准送达率保持在98%以上。
亚马逊智能系统基于大数据,对订单的拣货、包装、分拣、发货等每一步操作进行自动化监控和校准,这种实时校准可以确保数百万库存的精准发货,规避发错货、丢货的情况。
亚马逊保证Prime Day期间,由海外直邮中国82个城市的平均运输时间仅需5到9个工作日,甚至更快。
有了技术加持,亚马逊还升级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的运营中心处理流程,将截单时间延后半小时,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条件下,使主要城市的订单送达时间提前了一天。
以上不难看出,电商物流的能力,直接决定了电商的市场占有率,且这个能力不可轻易复制。薛小林深谙其道,表示物流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全球物流网络的布局。第二,智能供应链体系的建立。第三,对全球的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
而亚马逊能做到的是:
第一,亚马逊打造了一个到目前为止全球覆盖最广的跨境自建电商物流体系。
薛小林曾经在2014年的东盟电商峰会上,提出“线上丝绸之路网”、“线下电商物流大陆桥”、“跨境贸易直通车”的跨境电商物流理念。三年来,对亚马逊中国的消费者和卖家而言,这些已经成为了现实。
1)线上丝绸之路网:亚马逊全球14个不同语种的网站。
2)线下电商物流洲际大陆桥:亚马逊在全球自建超过140个智能化运营中心,其中有25个配置了Kiva智能机器人,连接14大国际站点,可以跨国配送到185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亚马逊拓展至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这个网络还在不断延伸。
3)跨境直通车,亚马逊中国在两年时间里,搭建起了连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跨境直邮体系,跨境全程可以追踪,跨境空运抵达中国以后,可以无缝对接亚马逊中国10多个运营中心、500多条智能运输干线,再通过各地的配送站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
第二,智能供应链。亚马逊已经实现整个供应链自动化的管理,被称为“无人驾驶”的智能供应链。它可以完成自动的采购、自动发货,以及日常库存健康的自动管理。这个系统可以自动地告诉我们,要买什么东西,从哪里买,买多少,以及库存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去,这些都是系统依据大数据运算。
“是否使用无人驾驶,是一个战略决策也是一个智能决策,因为并非适用所有情况。”薛小林强调,这就跟亚马逊库房配置Kiva机器人一样,按需分配,有些库房可以人工操作,并不代表不智能。“新技术的使用是跟当时、当地具体的操作的环境、成本等因素以及库存的性质有关的,真正智能的方式是我们选择最佳的方式,而且最合适的方式是通过优化以最佳的方案去运营。”
智能供应链的下一步,就是大数据预测发货。亚马逊基于客户浏览的情况,把商品提前放置到离客户最近的库房,实现“客未下单货已在途”。
具体怎么实现?这里面有一个智能分仓的概念。宋立元介绍,一切在于预测,预测基于大数据,根据未来的促销,从新品上线等各种方面的信息去估算和预测消费者需求;然后从预测下单到货物进到库房期间,考虑到用户的需求有可能变化,所以预测会不断刷新;随之在进货的同时和到库房,优化方案又不一样了,系统会同时触发,智能的将货物转到最需要的库房。整个过程,配送时间缩短,且无需人工干预。“我们只要把系统的东西设置好,系统会做好后面所有的优化措施,帮助我们做到最好的客户体验,同时用最低的成本。”
这也能避免高峰期爆仓的情况。“我们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做到了高峰季配送时效和平时是同样的。”薛小林总结。
以上,就是亚马逊智能物流的概念,亚马逊整个仓储物流体系经过20年演化,至今已经第八代,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亚马逊仓库,物品的存放完全可以随机上架,因为智能体系可以搞定一切。亚马逊内部曾经有过测算,如果没有智能体系,每天每一个拣货员,走过的距离有17英里(约27公里),但现在通过智能优化,拣货员所走的距离只有大概在3英里之内(5公里之内),这只是在库房之内的应用。
智能系统的优势在跨境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薛小林说,“亚马逊把整个的库房体系联网,比如在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做成一个大的库房体系,库房之间的干线运输、空中运输,无异于就是一个库房中的走廊通道,整个体系的运营是靠大数据系统来进行的。”
亚马逊所有的优化都是以数据为基础,围绕客户进行。薛小林表示,“只要市场有需求,亚马逊就会去开发,而且在合适的时间就会推出,比如Amazon Go,比如Kiva。”
第三,全球物流能力另一个体现是整合全球的资源、解决本地问题的能力。亚马逊Prime会员服务是一个佐证,亚马逊海外物流渠道是另一个佐证。
细观亚马逊中国,其核心业务是亚马逊海外购和亚马逊“全球开店”,海外购是进口,“全球开店”是出口,双向的进出口已经成为亚马逊中国跨境战略的双引擎。
对于卖家来说,出海的障碍多多,包括清关的能力、出口要降低成本、海外仓的能力,这对中小企业更是一堵厚城墙。
而亚马逊物流服务能够帮助卖家出海,内部被称作FBA,Fulfillment by Amazon,针对不同的卖家所处的业务发展阶段,亚马逊提供了多样化的特色服务。2016年这项服务为全球卖家配送的商品超过了20亿件,使用FBA服务的全球活跃卖家在2016年增加了70%以上。2017年第一季度,亚马逊海外购商店销售额是两年前同期的11倍,会员数量在几个月内增长超8倍,数以万计的中国卖家加入亚马逊“全球开店”。
为了备战Prime Day,中国卖家已经提前3到4个月开始备货,备货量甚至达到平时销量的100倍到200倍。如何科学分配这些库存?亚马逊智能系统派上用场了。
比如,一个卖家要入仓,只需要在欧洲一地入仓,其他的就交给亚马逊的系统,自动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决定在什么地方把他的选品分配到不同的运营中心,加快配送速度。这样可以实现在欧洲本地48小时配送到,欧洲境内跨国2-3天送达。卖家只需要承担本地的配送费用,跨境的分仓费用完全免费。
“亚马逊全球物流能力,已经成为亚马逊跨境电商业务持续增长的加速器。”薛小林称道,亚马逊中国的物流网络是继北美网络之后最大的一个,与欧洲差不多,亚马逊全球物流体系互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