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Chat 作者:Meathill
原文:用 Vue 改造 Bootstrap,渐进提升项目框架
关注微信公众号:「GitChat 技术杂谈」 一本正经的讲技术
【不要错过文末彩蛋】
Vue 横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前端界,俨然有当年 jQuery 之势。我认为 Vue 成功的关键在于三点:
学习曲线平缓,有点经验的前端基本上一天就能看完文档,然后就可以上手操作。
上升空间很大,组件化/路由/Vuex/Ajax,生态完整,架构强壮,用它构建中大型项目也很容易。
API 设计优雅,并且和标准很友好。
但是在我看来,很多 Vue UI 组件库反倒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过分追大求全。比如说,第一个组件多半是 Grid,CSS 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要做成组件?前端本来就是 HTML/CSS/JS 的集合,我们理应把合适的技术用在合适的地方。
当然,如果你是想把一切都塞进 JS 的“JS 至上党”,这样做也行。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要从头开始做一个新产品,很多同学正在维护一个老产品,如何把新技术应用到老产品里,让它老树开新花,也是本文的主旨。
所以接下来,我会介绍这些内容:
前端框架很多,为什么要使用 Vue?
一个基于 jQuery + Bootstrap 的后台项目。
对其进行有限的改造,让它能渐进地获得提升。
CSS 的归 CSS,JS 的归 JS。
初中级前端,希望学习 Vue 和组件式开发。
后端,用过 Bootstrap,想升级改造框架。
ES6 = ES2015
MVVM Model-View-ViewModel,一种现代化的 UI 架构体系,非常适合 HTML + CSS 这样的标记型语言,经实践证明可以大大提升开发效率。本文中大部分和 Vue 互相指代。
响应式 在 CSS 领域,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手机端和桌面端有不同的呈现;在 MVVM 框架(本文上,它指界面根据数据自动刷新显示。
Vue 实现响应式的基础是 ES5 中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它把普通的属性读写改成 getter/setter,以便注入其它操作。大部分现代化浏览器都已经支持这个方法,但一些古老的浏览器如 IE8 不支持(现在还在使用 IE8 的人你也很难指望他们会升级),如果你要使用 Vue,请确保你的项目不会跑在这些平台上。
本文使用 Bootstrap 4.0.0-alpha.6,Vue 2.4.0+。
大家好,我叫翟路佳,花名“肉山”,这个名字跟 Dota 没关系,从高中起伴随我到现在。
我热爱编程,喜欢学习,喜欢分享,从业十余年,投入的比较多,学习积累到的也比较多,对前端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我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旅游,欢迎大家相互交流。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
博客
微博
GitHub
本书采用“保持署名—非商用”创意共享4.0许可证。
只要保持原作者署名和非商用,您可以自由地阅读、分享、修改本书。
如果您对于文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在评论或 Issue 中告诉我。亦可发邮件给我:meathill[at]gmail.com。谢谢。
对前端框架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跳过这一章,并不会影响后面的理解。
这章主要解决这些问题:
为什么要切换到 Vue 上?
jQuery 真的过时了么?
除了 Vue 以外,我还有其它选择么?
我之前还做过一次视频分享 jQuery, Backbone, Vue,也是通过分析 JS 开发的历史,对比三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框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有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这句话放在 Web 技术上,其实也非常正确。
发明 HTML 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阅读文献,所以它身上有很多印刷业的影子。后来大家嫌排版没有其它工具做得漂亮,于是又发明了 CSS。结果凭借着极高的传播效率,市面上又缺少竞品,急速普及,被大家拿来干各种事情。
在那个拨号上网的洪荒年代,浏览器还非常初级,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的唯一方式就是提交表单。用户填写完成之后,交给服务器处理,如果内容合规当然好,如果不合规就麻烦了,必须打回来重填。所以很容易想象:当用户填完100+选项,按下提交按钮,等待几十秒甚至几分钟之后,反馈回来的信息却是:“您的用户名不能包含大写字母”,他会有多么崩溃多么想杀人。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网景公司的布兰登·艾克用了大约10天时间,开发出 JavaScript 的原型,从此,这门注定改变世界的语言就诞生了。
这个时候浏览器还处于非常严重的分裂状态。IE 自恃有 Windows 护身,真是想怎么搞怎么搞。另一边的网景后来的 Firefox 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但是怎么都干不过 IE。后来干脆全捐给开源社区,曲线救国,用免费开源的群众战争和微软打。
这种环境受苦的还是网页开发者。同一个页面,经常要写两套代码,然后寻找各式各样的 Hack 方法,费时费力。于是 jQuery 出现后大家觉得真是“春风十里,不如你”。
jQuery 的口号是:“Write less, do more“,为 Web 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提供统一的操作接口。你不需要担心代码跑在什么浏览器上,自有 jQuery 来适配。
封装了很多常用接口。比如增删样式,只需要 .addClass(className)
就可以,比原始方法简单很多。
用组合模式减少错误。HTML 结构多变,JS 操作 DOM 节点很容易发生错误,尤其早期切页面和写 JS 的很可能不是同一个人。用 jQuery 你至少不用担心会报错。
就这样,jQuery 凭借着出色的工程设计,俘获了大量开发者的心,是现在最普及的框架。
jQuery 治下的 DOM 操作实在太简单了,选择器 + 修改,还不用担心报错。这就好比说,邻居有个热心大哥,买了辆车,说你出门尽管找他。然后他还真的来者不拒,笑脸相迎,以至于小区里的人出门都不开车也不打车也不骑车,都坐他的车。
开始总是好的,但随着环境变化,老的优势也可能会变成问题。就像一个小区只有一辆车肯定不够一样,开发者对 DOM 操作过分依赖,会导致 JS 代码和 HTML 严重耦合,牵一发而动全身,维护成本大幅升高。
另外,经过几年发展,包括 Flash 等软件不懈探索,此时的 Web 已经不仅仅要提供能阅读的图文信息,越来越多的 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富互联网应用) 涌现出来,大家都在竭尽所能地把桌面软件搬上互联网。这对前端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ackbone 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它是一个 MVP 框架,充分利用了现代 Web 技术,包括 jQuery。它大大减少了操作 DOM 的需求,转而教大家使用模板。它以数据为视角来组织代码,告诉大家:原来 JS 还可以这么写。
使用 Backbone 编写的应用在工程性方面提升巨大,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后期增删改功能都变得相对容易。开发中大型软件也变得可行,开发者感受到技术架构带来的价值,更加主动的放眼看世界,果然还有更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MVC 是 Smalltalk 提出的编程模型,实际上,那个时期的概念跟今天相距甚远:主要输入设备是键盘,鼠标指针在屏幕上移动都需要开发者自己写,更没有“元素-点击事件”这种极其抽象的东西。所以它里面的 Model-View-Controller 不能用现在的概念去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下扩展阅读里头两篇文章。)
随着 UI 技术的发展,接下来出现的是 MVP 模型。它里面的 P(Presenter)已经是 UI 控件了,所以和 Web 技术非常接近。Backbone 就是这样架构的框架。
接下来,UI 技术进一步发展,HTML 这种标记语言如日中天,于是微软最早提出了 MVVM 的概念,并且将它应用在自家产品中。它的模式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 https://erazerbrecht.wordpress.com/2015/10/13/mvvm-entityframework/)
View 视图和 ViewModel 双向数据绑定,View 既是数据展示窗口,也是接受用户操作的输入来源。ViewModel 除了负责渲染逻辑以外,还负责全局数据管理,以及和真正的数据源 Model 进行交互。MVVM 非常吸引人,因为它在 MVP 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抽象,并且提供双向数据绑定,所以开发维护效率巨高,代码量可能只有 MVP 的 1/10,但功能一致甚至更强。
最早在 Web 中引入这套模式的是 Knockout。用英语的句式来说:它是如此之早以至于它甚至支持 IE 6 和 Firefox 3.5……于是这也让它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它必须显式的声明数据绑定,显式到语法啰哩吧嗦。
赋值时必须使用 .get(key)
.set(key, val)
这种语法,甚至 a.get('key1').get('key2').get('key3').set('key4', val)
这样。
另一个尝试来自 Angular1。它不需要这么复杂的语法,而是采用“脏查询”的方式,即当某个可能导致页面重新渲染的操作产生后,检查所有备案过的变量,如果有改变的,就重新渲染。这种做法的问题就是慢,在运算能力充足的桌面电脑上感觉不明显,但是在移动端就会很慢。桌面端也会慢,所以它只能追踪1000个变量。
但是它的开发效率的确很高,在企业级占据霸主地位,几乎已经是事实标准。
这两个框架有些生不逢时,因为浏览器整体环境的限制,它们选择了不够完善的实现方案。但是 Angular 至少证明了这个方向可行,而且效果很好,于是他们注定要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接下来便轮到我们的主角登场了。不过与它一起登场的还有另外两名选手,都是背景深厚实力不凡的大 Boss,我先介绍它们。
React 是 Facebook 研发的框架。它最大的特点是使用虚拟 DOM 作为实际 DOM 的影子,这样当它判断是否需要重新渲染时,就不用费力的与 DOM 交互,而只要从 JS 内存中取出虚拟 DOM 做 diff 即可。这样做可以大大提升检查效率,提高渲染速度。
但它本质上仍然在执行脏检查,所以实际效率不太高,或者说,有明显的天花板;只是面对越来越强的计算能力,这些损失浪费的表现越来越不明显。但是虚拟 DOM 也带来另外一个好处:如果重写它的实现机制,可以在任意场合实现任意类型的渲染,包括移动 App。于是便诞生了 React Native 这个项目,可以直接把基于 React 开发的 Web 项目转译成原生应用。
React 背靠 Facebook 这座大山,国内也有阿里支持,社区异常活跃,生态异常丰富。又能编译出原生应用,这是它最大的优势。
不过 React 也有缺点,导致我没有选择它:
要使用 React 必须使用丑陋的 JSX,我认为这是反标准的。
它的生态虽然丰富,但是官方并没有引导,没有全家桶,各种实现参差不齐。
设计上为照顾大规模企业级开发,里面有众多新概念,学习曲线非常陡峭。
夹带私货,如今 Apache 基金会已经禁止使用 React。
Angular 吸取了第一代的教训,在 Angular 2 里重写了底层逻辑,也使用虚拟 DOM 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渲染。所以 React 的优势它基本也有。之后的 v4、v5都是在 v2 基础上的改进,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Angular 的学习曲线就更陡峭了,应该说它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群众路线,而是直接奔着大而全的企业级开发框架去做的(因为 v1 就是这样做的并且取得了成功)——相对来说 React 表现的还有点扭捏。
另外 Angular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接大规模团队开发,选择 TypeScript 作为开发语言,一方面使得学习成本更高;另一方面也和标准化渐行渐远。这也是我不推荐它的原因。
与前面两个竞品不同,Vue 是个人作品,而且在 2013 年才开始开发。但我选择它推荐它并不是因为什么挑战大公司霸权的情怀,而是它的确设计得很棒。
双向绑定效率高
问世的晚,历史包袱就少。Vue 使用 ES5 新增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将对象的属性转化为 getter/setter
,这样我们习以为常的 this.a=1
赋值语句实际上就被改写成 this.set('a', 1)
,而这个操作对开发者来说是完全无感的!这样我们一方面可以正常写代码,另一方面还可以轻松的享受到双向绑定,并且是高效的没有多余动作的绑定,任何有点点洁癖或者强迫症的人都会觉得很舒服吧!
模块化减缓学习曲线
初入门时,我们只需要学习 Vue 就好。如果只想实现简单的“数据<=>视图”映射,区区几行代码就足够了,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直接拿来替换 jQuery。
之后随着项目增大,使用加深,可以慢慢的开始使用组件,使用路由,使用全局状态管理。这一系列进化都在平缓的进行。
贴近标准
与大公司喜欢夹带私货,搞自有标准不同,Vue 是标准友好的。甚至连 Vue 控件,写出来都跟普通 HTML 一样。作为个人开发者,或者小公司开发人员,我不愿意介入大公司之间的角逐,我见过妖魔横行的年代,我希望标准一统天下。
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MVVM 框架里,我最终选了 Vue 作为新的主攻框架。我也把它推荐给大家。
框架入门
这一章会简单介绍 Bootstrap 和 Vue 的入门知识,如果您已经了解,可以跳到下一章。
Bootstrap 简介
Bootstrap 是 Twitter 的两位前端工程师搞出来的前端框架。它包含了大量 UI 组件,可以覆盖到很多开发场景,大大提升开发效率。
Bootstrap 经过几轮升级,现在处于 v4-alpha.6 阶段,作为一个免费开源产品,原作者太忙,alpha 快两年了,还没 beta,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正式版。不过经过我一段时间的使用,我觉得目前这个版本基本上没啥大问题,还是推荐大家使用。
Bootstrap 4 alpha 6 文档
作为最流行的前端框架,有很多人基于它做出了很多值得学习的项目,很多都是开源免费的,也一并推荐给大家:
Bootstrap 免费主题
Bootstrap 付费模板
CoreUI 基于 Bootstrap 做的后台类模板,免费,有多种框架配置
Start Bootstrap 另一套免费模板
Bootstrap 的文档非常详细,我就不凑字数了。将来文章发布后若有问题再补充吧。
Vue 入门
Vue 的文档非常棒,尤其还有中文版,学习起来轻松愉快。
Vue 官方教程中文版
这里我也不再重复官方已有的内容了,大家自己看就好。说一下我理解中,从 jQuery 向 Vue 转换时需要注意的东西。
jQuery 里几乎没有数据抽象。你面对的就是一个虽然错综复杂,但是总能找到联系的 DOM 树,只要你有耐心,总能把它改成你想要的样子。
MVP 就抽象出数据层和视图层,但是还要我们手动更新视图;MVVM 比 MVP 的抽象更进一步,只要操作数据。所以我们必须要理解它的抽象,并且习惯它的抽象。
在这个体系里,我们应避免直接操作 DOM,因为一切都是数据的映射。举个例子,一个新闻列表,在传统开发模式中,是无数个 DOM 操作的结果;而在 Vue 里,就是通过模板把数据映射成 HTML。对后台类产品而言,这很好理解也很好实现,因为后台可以抽象成用户与数据的交互,然后还原成数据的展示和修改,继而直接对应到屏幕上的组件上。
在写 Vue 应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数据是业务数据,即要拿来跟后端数据进行交互的;哪些数据是界面数据,即用来切换页面状态,和业务无关。但是基本上,我们不需要直接操作 DOM。
组件是 Vue 最值得注意的强大特性。组件化和组件复用将大大提升我们的开发效率。
使用组件主要有两种方式:
注册全局组件。这种方式很简单,有点类似 jQuery 插件,我们只要引用组件就好,然后就可以在模板中使用特定的组件标签。比较适合已有项目,可以在不怎么改动的前提下接入应用 Vue。
使用局部组件。这种方式要复杂一些,而且也有几种不同的实现,如果同时要加载组件模板和组件样式,可能还要用 webpack + vue-loader。
因为这篇文章就是“渐进式改造项目”,所以根据项目现状选择合适的方法很有必要。
这个其实不是 jQuery 和 Vue 的差别,只是在眼下这个时间点,ES6 已经实装到绝大部分浏览器里,所以我们无论是看文档、看教程都会看到大量 ES6 的内容。至于整个前端生态,基于 Node.js 开发的各种工具也已经普及到方方面面,使用 webpack + 各种 loader 已经成了默认功课。
所以,那个用 引入 jQuery,然后就可以在页面当中任意使用 jQuery 相关技术的年代,其实已经过去了。
目标改造项目简介
这个项目,本来有机会成为一个真实的项目,但造化弄人,所以它现在只是一个虚拟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这样的:
一个后台产品,主要面向公司内部员工,提供对公司产品的维护。
后台已经工作了5年,现在仍在正常工作,不能下线。
后台不断有新需求,不太可能另起炉灶开发。
后台使用 Bootstrap + jQuery 搭建,是一个前后端分离结构,每个子页面加载完成后,会有一个组件管理器对子页面进行扫描,初始化组件,并且完成数据加载。
公司的角度,对 Vue 即不支持也不反对,只要求必须保证开发效率和工作效率。
虽然这个产品很重要,但是公司不会投入更多的人力,从头到尾都只有原先的几个人来做。
现在,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梦想,并且想在跳槽的时候有更多加分的前端开发者,我要对它进行 Vuerify 改造了!
第0步:分析
好的,啰嗦半天半天终于进入实战了。不过,在动手之前我还要多说两句。所谓谋定而后动,想清楚再动手,肯定比头脑一热上去猛干要好。
一个项目能跑5年,说明其设计大体上还是过硬的。所以一开始最好不要动其根本,先找比较独立的一块儿来弄最为合适。
我们看一眼 Bootstrap 的文档,首先 布局(Layout) 和 内容(Content) 的部分就不需要组件化了,CSS 搞得定的事情就不劳 JS 动手了。
组件(Component)里面,有很多也是纯 CSS(比如Badge) 或者可以进行纯 CSS 改造的(比如 Navs),这些我们先不管,即使改造也等将来用 CSS 改造或者直接放到大组件里。还有像 Tooltip 这样,虽然带着一点 JS,但实际上对 JS 的需求很低,我们也不用管它,只要 jQuery 一日不死,这些旧臣都能尽忠报国。
看来看去,最值得拿来入手的应该是 弹窗(Modal) 和 通知(Alert) 之类和主要业务逻辑关系不大,自身可定制性比较强(JS 比较复杂)的组件。
好的,就拿弹窗来试刀吧!
篇幅所限,我没法展示对每一个组件的重构/改造,所以本文中的几个篇章都有特定的目的,主要在于介绍一门或几个技术。希望大家举一反三,将它们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本章的目的在于领大家入门。
弹窗除了用作通知以外,在后台产品当中还经常用来对特定属性进行修改,如下图所示:
对于这样的需求,在之前的产品中我是这么做的,首先,HTML 部分就按照 Bootstrap 的标准套路来写:
<div class="modal fade" id="sales-editor">
<div class="modal-dialog" role="document">
<div class="modal-content">
<div class="modal-header">
<h5 class="modal-title">修改职位h5>
<button type="button" class="close" data-dismiss="modal" aria-label="Close">
<span aria-hidden="true">×span>
button>
div>
<div class="modal-body">
<form action="/api/sales/" data-action="/api/sales/{{id}}" method="POST" id="sales-editor-form">
<input type="hidden" name="user_id" value="">
<div class="form-group">
<label for="type">职位label>
<select class="form-control" name="type" id="type">
<option value="1">区域总监option>
<option value="2">商务经理option>
<option value="3">商务助理option>
select>
div>
form>
div>
<div class="modal-footer">
<button type="button" class="btn btn-primary" form="sales-editor-form"><i class="fa fa-check">i> 保存button>
<button type="button" class="btn btn-secondary" data-dismiss="modal"><i class="fa fa-times">i> 取消button>
div>
div>
div>
div>
表格模板是这样的(只写单行吧,其它部分意义不大):
<tr>
<td>{{name}}td>
<td><button type="button" class="btn btn-primary edit-button" data-id="{{id}}">编辑button>td>
tr>
这两部分没什么好解释的。接下来 JS 的部分就稍显啰嗦:
// 通过后端接口取出来所有商务数据
let allSales = fetchAllSales();
// 编辑按钮的点击事件,每次点击,除了打开新窗口,还要把表单里面的几个值修改一下
$('#table').on('click', '.edit-button', event => {
let id = $(this).data('id');
let sales = allSales[id];
$('#sales-editor').modal('show')
.find('[name=user_id]').val(id)
.end().find('form').attr(function () {
return $(this).data('action').replace('{{id}}', id);
})
.end().find('select').val(sales.type);
});
很明显,正如前文所写的那样,jQuery 用起来很方便,可以在 DOM 节点之间自由穿梭。但是因为它没有抽象,所以任何操作都要手工编写,会造成 JS 和 HTML 深度耦合,不仅不方便维护,新功能开发的时候也要写很多多余的代码。
接下来我们要用 Vue 实现同样地功能,应该怎么写呢?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一下 Bootstrap 里 Modal 的实现机制,很明显,它是通过修改 .modal
元素的 display
属性和增删 show
样式来实现的。那很简单,我们知道,Vue 里,可以通过 :prop="someValue"
把 vm 的值 someValue
绑定到 DOM 节点的 prop
属性上,所以控制弹窗的打开关闭就很简单:
<div class="modal fade" :class="isShow ? 'show' : ''" :style="isShow ? 'display:block' : ''" id="sales-editor" @click.self="close">
div>
<div class="modal-backdrop fade" :class="isShow ? 'show' : ''" v-show="isShow">div>
let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isShow: false
},
methods: {
show() {
this.isShow = true;
},
close() {
this.isShow = false;
}
}
});
(这里只列出重点代码,其它因为不影响大局就没有写。具体可以参考 codepen oegbvK)
这样修改了之后,我发现打开关闭已经正常工作了,但是没有动画,看起来不够炫酷。没关系,我们审查元素,发现是 .show
样式增加的过渡效果,opacity 0 <-> 1,而同时设置 display
属性会使得它缺失过渡效果。那很简单,我们可以用 watch
观察选项,侦听 isShow
的变化,在它变化后,间隔一点点时间,再触发动画。关闭的动画就要侦听 transitionend
事件了,在关闭动画完成后再隐藏这部分元素。修改后的代码是这样的:
<div class="modal fade" :class="isShowClass ? 'show' : ''" :style="isShow ? 'display:block' : ''" id="sales-editor" @click.self="close" @transitionend="hide">
div>
<div class="modal-backdrop fade" :class="isShowClass ? 'show' : ''" v-show="isShow">div>
let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isShow: false,
isShowClass: false
},
methods: {
show() {
this.isShow = true;
},
hide() {
this.isShow = false;
},
close() {
this.isShowClass = false;
}
},
watch: {
isShow(value) {
setTimeout(() => {
this.nextShow = value;
}, 50);
}
}
});
进展的还算顺利,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正常开关弹窗了。
接下来我要把表单中的其它属性填进去。对于 Vue 来说,这就太简单了,因为 MVVM 框架最擅长的就是把数据和 UI 进行双向绑定,只用非常少的代码。
<form :action="'/api/sales/' + id" method="POST" id="sales-editor-form">
<input type="hidden" name="user_id" :value="id">
<div class="form-group">
<label for="type">职位label>
<select class="form-control" name="type" id="type" v-modal="type">
<option value="1">区域总监option>
<option value="2">商务经理option>
<option value="3">商务助理option>
select>
div>
form>
三两下清洁溜溜。接下来改一下编辑按钮的响应事件:
let modal = new Vue(....); // 把 Vue 组件弄出来备好
$('#table').on('click', '.edit-button', event => {
let id = $(this).data('id');
let sales = allSales[id];
modal.id = id;
modal.type = sales.type;
modal.isShow = true;
});
代码量一下少了好多,真是舒爽!
不过还没完,因为还要把数据提交给服务器,并且适当的显示结果,所以我们继续工作。这次要侦听表单的提交事件,把它拦截下来,将数据用 Ajax 的方式提交,并且显示结果。
<form @submit.prevent="submit">
<div class="alert" :class="result-status" v-if="result !== null">{{result}}div>
// Vue Modal 组件
data: {
result: null,
message: ''
}
methods: {
submit(event) {
$.ajax(event.target.action, {
dataType: 'json',
data: {
type: this.type
}
})
.then( response => {
this.result = response.code;
this.message = response.message;
this.$emit('saved', this.id, this.type);
})
.catch( err => {
this.result = 500;
this.message = err.message;
});
}
}
// 外面的老列表代码
let allSales = fetchAllSales();
let modal = new Vue(....);
modal.on('saved', (id, type) => {
allSales[id].type = type;
});
在这段代码中,我侦听到 submit
事件,然后把用户选择的数据通过 Ajax 上传给服务器。当服务器返回时,再根据返回值,直接在窗口中显示成功或失败提示。接下来,将完成操作的消息广播出去。外界接到消息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我在侦听事件的 @submit
后面增加了 .prevent
,如果你留心的话,上一节还有用到 @click.self
,这可不是 jQuery 的事件命名空间,而是 Vue 的事件修饰符。这是一种语法糖,因为我们经常需要在事件处理函数里进行 .preventDefault()
之类的操作,Vue 干脆把它们进行封装,并以显式声明的方式提供给我们。
另外,我在 Ajax 请求当中使用了 Promise 的写法,如果你对 JS 的异步开发还不甚了解,推荐你看我的另一篇文章:JavaScript 开发全攻略
初战告捷!
在这一节中,我们对一段老的,依赖 jQuery 和 Bootstrap 的代码进行了重构,使得它现在支持 Vue,并以 Vue 的方式打开关闭以及与服务器交互。
可能会有同学问:这样做,是不是太简单了……
没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从头开发一个项目,大可以直接搬来一套 UI 框架,比如 Element.ui,然后全都按照他的标准来写。但当我们面对着一个已经上线提供服务的产品,就不得不谨慎行事,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把它逐步往我们希望的目标改造。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
这个改造只是入门,我们不会就此收手。
“MVVM 最先进 UI 架构”的优势还会保持很长时间,甚至在新的交互方式(比如语言,读心)普及之前不会被取代,我们大可以把这个改造过程拉长到3~6个月,甚至一年,而不用担心半路又要改到其它方向。
当我们学会并施行组件化开发,开发效率会大增。
本章的目的在于教授大家 Vuex 的用法,以及逐步用 Vue 接管全局。
一段时间过去,我用这种看起来很土的方式改造了一部分代码,现在我希望更进一步,正好最近几个需求都处在验收阶段,我有一些时间可以做想做的事。
那就改造用户系统吧!
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是考虑到用户登录与用户信息管理是另一个全局功能,和具体业务无关,但又在程序入口,通过对它的改造,我们有机会去触动更基础的部分,对将来彻底转向 Vue 有很大帮助。
说干就干,我翻查老代码,发现现在的处理方式,是在页面初始化的时候,向服务器发起一个请求,验证用户身份。
如果已经登录,获取用户的信息,比如名字,可以看到的导航菜单等。
如果没有登录,则跳到登录页。
这个过程其实还有点复杂,复杂就复杂在需要根据用户身份更新导航菜单。不过也正和我意,总得从外围向内核渗透么不是。
首先,修改整个 index.html,把左侧导航列表改成 Vue 模板:
<ul id="navbar-side-inner" class="nav side-nav">
<li class="nav-item">
<a href="#/dashboard"><i class="fa fa-dashboard">i><span>首页span>a>
li>
<li class="sidebar-nav-item" :class="invisible ? '' : 'hidden'" :id="'parent-' + item.link + item.subId" class="nav-item" v-for="item in sidebar">
<template v-if="item.sub">
<a href="javascript:void(0);" data-parent="#navbar-side-inner" data-toggle="collapse" class="accordion-toggle" :data-target="'#' + item.sub-id" v-if="item.sub">
<i class="fa" :class="'fa-' + item.icon" v-if="item.icon">i>
<span>{{item.title}}span>
<span class="caret" v-if="item.sub">span>
a>
<ul class="nav collapse" :id="item.subId">
<li :id="item.link" :class="invisible ? '' : 'hidden'" v-for="item in sub">
<a :href="item.link">
<i class="fa" :class="'fa-' + item.icon" v-if="item.icon">i>
<span>{{item.title}}span>
<button type="button" class="eye-edit-button" v-if="editing"><i class="fa fa-eye">i>button>
a>
li>
{{/each}}
ul>
template>
<a :href="item.link" v-else>
<i class="fa" :class="'fa-' + item.icon" v-if="item.icon">i>
<span>{{item.title}}span>
<button type="button" class="eye-edit-button" v-if="editing" v-if="editing"><i class="fa fa-eye">i>button>
a>
li>
ul>
如果你仔细看上面这段的代码,你会发现,它最多支持二级菜单,并且一二级菜单的 HTML 结构是完全一致的,这里为接下来组件一章埋下了伏笔。不过这一章我们姑且放过它。
然后把右上角的用户身份部分也改成 Vue 模板:
<li class="nav-item dropdown me">
<a href="#" class="nav-link dropdown-toggle" data-toggle="dropdown" role="button" aria-haspopup="true" aria-expanded="false">
<span class="username">{{username}}span> <span class="caret">span>
a>
<div class="dropdown-menu" role="menu">
<a href="#/my/profile/" class="dropdown-item"><i class="fa fa-user fa-fw">i> 我的账户a>li>
<a href="#/my/finance/" class="dropdown-item"><i class="fa fa-yen fa-fw">i> 财务管理a>
<a href="page/my/changepwd.html" class="popup" title="修改密码" data-confirm="保存" data-cancel="取消"><i class="fa fa-fw fa-lock">i> 修改密码a>
<a href="#/my/settings"><i class="fa fa-cog fa-fw">i> 设置a>
<div class="divider">div>
<a href="#/user/logout"><i class="fa fa-fw fa-sign-out">i> 退出a>
ul>
li>
模板告一段落。无论使用何种框架,保持对与 DOM 的解耦是很重要的。做的好的话,这个时候就能提现出效果了,此时我们直接用一个大的 Vue 实例去控制整个后台 UI,与原先的框架进行双轨制管理。
// 原先的框架
var me = new tp.model.DIYUser()
var profile = new tp.view.Me({
el: '.me',
model: me
});
var body = new tp.view.Body({
el: 'body',
model: me
});
var sidebarEditor = new tp.view.SidebarEditor({
el: '#navbar-side',
model: me
});
var ranger = new tp.component.DateRanger({
el: '.date-range'
});
var search = new tp.view.Search({
el: '.global-search'
});
// 新的框架
let app = new App({
el: 'body'
});
因为用户有关的部分都准备交给 Vue 处理,所以上面的 profile
和 sidebarEditor
都要干掉。还好里面都是处理界面逻辑的代码,干掉它们没什么大碍,最后就变成:
// 原先的框架
var body = new tp.view.Body({
el: 'body',
model: me
});
var ranger = new tp.component.DateRanger({
el: '.date-range'
});
var search = new tp.view.Search({
el: '.global-search'
});
// 新的框架
let app = new App({
el: 'body',
data: {
sidebar: null,
me: null
}
});
还记得我前面对比 React 时说过的话么?React 生态虽然丰富,但缺少官方指定库,所以质量参差不齐。Vue 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官方有几个推荐产品组成全家桶。
虽然现在的改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但放长远来看,这套系统一定会整体迁移到 Vue,并且实现组件化。所以,为了能在组件间共享状态,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就使用 Vuex。
Vuex 是一个专为 Vue.js 应用程序开发的状态管理模式。它采用集中式存储管理应用的所有组件的状态,并以相应的规则保证状态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
如果你想了解 Vuex,建议去看官方文档,非常短小精悍,不超过1个小时你就能看完。
上一章里,我为老框架建立了一个接班人,准备逐步把工作交给它。接下来,我就会用 Vuex 构建一个全局数据中心,方便将来在系统内部存取数据。这次为了扩展考虑,我使用了 Vuex 的模块概念,即把不同的数据放在不同的模块里,方便管理。另外,从现在起,我会肆无忌惮地使用新技术,使用 Vue 开发的功能会通过 Webpack 打包到 JS 里(不包含原先的内容),加载到页面中。
// index.j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x from 'vuex';
import { API } from 'config';
import user from './user/';
import mutations from './mutations';
import actions from './actions';
Vue.use(Vuex);
export default {
state: {
API: API,
_token: '',
},
mutations,
modules: {
user
}
};
// user.js
import mutations from './mutations';
export default {
state: {
id: 0,
name: '',
fullname: '',
email: '',
sidebar: null
},
mutations
}
然后回到入口 JS,在里面添加用户身份检查:
import base from './store/';
let store = new Vuex.Store(base);
let app = new Vue({
el: 'body',
store
});
let headers = new Headers();
headers.append('Accept', 'application/json');
fetch(API + 'login', {
mode: 'cors',
headers: headers,
credentials: 'include'
})
.then( response => {
return [response.status, response.json()];
})
.then( (status, json) => {
if (status === 401) {
router.push('/login');
return;
}
store.commit(UserMutations.SET_USER_INFO, json.user);
})
.catch( err => {
router.push('/error/500');
});
这里我用了 Fetch API,从服务器请求用户身份。如果服务器返回 401 错误,就说明用户没有登录,然后就通过路由跳转到登录界面;否则的话,把用户信息记入 store
完成操作。
用户登录状态也是后台产品比较关心的内容。因为后台有很严格的权限控制,不同权限的人看到的内容是不同的,甚至连菜单都是不同的。用户登录状态都保存在服务器,前端是不知道的,所以,很可能用户登录已经超时了,但是前端框架仍然傻乎乎的向后台发起请求。这个时候,后台必须能从服务器端返回的信息里看到端倪,并做出正确的处理,比如跳转到登录页。
以前用 jQuery,我们可以用全局的响应函数 .ajaxError()
来处理。如今我们正在做去 jQuery 化,所以这个工作也一样移交给 Vue 一族来处理。
Vue 生态里有个远程资源组件,叫做 Vue Resouce,可以用来取代 jQuery.ajax。于是我把它也加入项目中,并且利用它的中间件来做全局登录状态检查:
Vue.use(VueResource);
Vue.http.interceptors.push( (request, next) => {
// 所有的头
request.headers.set('Accept', 'application/json');
request.credentials = true;
next( response => {
if (response.status === 401 || (!response.ok && response.status === 0)) {
router.push({
name: 'Login',
params: {
fetch: true,
redirectTo: location.hash.substr(1)
}
});
}
});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通过 Vue-Resource 发起的请求才会被中间件过滤,所以其它由 jQuery 发起的请求仍然继续用以前的策略处理。
组件是 Vue 最重要的特性。简单来说,任何 Vue 实例都可以视作组件;一个组件可以由多个组件组合而成;所以一个应用,无论规模,都可以视作若干个组件组成的整体。
为了接下来的内容,我建议你先读完 Vue 组件的文档。
组件的目的是提高代码的复用性。举个例子,前面我们实现了 Modal 组件的 Vue 化,似乎蛮简单的,效果还不错。但是当另一个页面当中也需要这样的 Modal,麻烦就来了。完全复制一遍当然可以,但这明显不是最好的做法。
这种时候,我们就该把它做成组件。因为整个产品框架仍然处于混合运行的状态,所以单文件组件 暂时还不容易接入,我们还是选择全局组件吧。
Vue.component('my-modal', {
template: '',
props: {
isShow: {
type: Boolean,
default: false
}
},
data() {
return {
isShowClass: false,
result: null,
message: ''
}
}
methods: {
submit(event) {
// 提交
},
show() {
this.isShow = true;
},
hide() {
this.isShow = false;
},
close() {
this.isShowClass = false;
}
},
watch: {
isShow(value) {
setTimeout(() => {
this.nextShow = value;
}, 50);
}
}
})
为防止你没有仔细阅读文档,我还是把一些要点提一下。首先,注册全局组件要用 Vue.component
方法,注册出来的组件通过在 HTML 里写标签来使用,如:
<my-modal>
my-modal>
其次,组件的 data
属性必须是一个函数,然后返回一个包含要用到数据的对象。
最后,任何组件在用的时候都会变成“子组件”,所以这个时候向它传值必须通过 prop
属性。在我们的例子中,负责控制 Modal 显示/隐藏的属性是 isShow
,原先通过 modal.isShow = true;
即可将它弹出。如今我们需要把它暴露给父组件,所以放在 props
里。
接下来,我还要调整一下它的模板。既然是组件,必须考虑复用,所以内部表单肯定不能写死了。Vue 给我们提供了 Slot(插槽)作为插入外部内容的手段,所以模板可以改成这样:
<div class="modal-body">
<slot @submit.prevent="submit">slot>
div>
模板可以放在任何地方,比如统一堆在 index.html 里面,用 包裹;也可以写在组件的
template
属性里,只要能访问到,都不是问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别的地方使用这个 Modal 组件了:
<div class="随便什么容器" id="some-vue-app">
<my-modal @saved="onModalSaved">
<form action="/api/some/" method="post">
form>
my-modal>
div>
不过使用 Vue 组件的一定是其它 Vue 实例,如果要混合使用的话,也要用 Vue 实例作为中介。
单文件组件是更好的选择。它更容易被复用、被修改、被测试。
不过单文件组件更依赖对整个前端工具体系的掌握,你必须会用 Webpack,会配置各种 loader,对于一些初学者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我建议不要着急上单文件组件,干什么事都应该循序渐进,先把 Vue 用好用熟练,解决掉日常用到的问题,再找机会切换到单文件模式就好。
之前的工作当然不是白费的,Vue 的单文件组件也可以正常使用 import、export,所以之前写好的组件可以直接放进来。
比如我们的 Modal,完成之后,将来如果要誊到单文件组件中,只需要在里面引用就好:
<template>
....
template>
<script src="./my-modal.js">script>
改造路由本身其实并不困难。真正的难点在于,之前的路由,无论是基于 Backbone.Router 还是基于 Page.js,都是侦听 URL 变化,然后调用回调函数来处理。而 Vue 官方插件 Vue-Router,则是直接实例化页面组件。
这样导致我们很难渐进式的迁移功能页,必须小心翼翼的把两个路由分开,比如 /new/path/to/feature/
交给新路由,其它的交给老路由,等将来彻底迁移重构完毕再把 new
去掉。
本身路由的写法直接看官方文档就好了,大约1个小时就能读完,这里就不在赘述。
经过不懈的努力,后台项目的改造告一段落。大部分组件都被重构成基于 Vue,有些还被很好的重构成可复用的组件,用在其它项目中。如今,虽然用的还是 Bootstrap,但已经可以把 jQuery 从依赖中拿掉了。
整个系统基于 Vue 全家桶开发,使用 Webpack + Babel 管理,既时髦又高效。我们对 Vue 开发也很熟悉了,日常开发不在话下。
不过从这个时刻起,我们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谨小慎微,土啦吧唧的以“够用就行”的标准来写组件。项目重构完成之后,因为 Vue 单文件组件出色的解耦特性,引用外部组件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从提升技术的角度,我还是强烈推荐大家用一用别人的框架。
我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多,就推荐两个吧:
Element UI 由饿了么团队开发维护的组件库。
iView 一套基于 Vue.js 的高质量 UI 组件库。
推荐这两款组件库的原因除了它们本身质量不错,都是国人开发,中文文档丰富也是重要原因。
其实,动类似的脑筋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一个。比如 VueStrap 和 VueStrap 这两个项目,但是它代码写的实在太差,功能也不完备,用起来各种不爽,所以我干脆重写了一些。
Vue 比较让我欣赏的一点也是如此:实现组件库很简单,觉得别的库不合适,自己搞也很快。
甚至我认为这才是正道:大部分基础组件,可以依赖 CSS 来实现,又简单又可靠;部分复杂的功能,自己实现有针对性并且能全把握的大型组件。这也是我写作这篇文章的原因。
实录:《翟路佳:用 Vue 改造 Bootstrap实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