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

Python 深度学习

文章目录

  • Python 深度学习
    • 挑战与常规套路
      • 图像分类:计算机视觉核心任务
        • 图像在计算机中长什么样?
        • 挑战:照射角度、光照强度、形状改变、部分遮蔽、背景混入
        • 常规套路:
    • 用 k - 近邻来进行分类
      • k - 近邻算法:
      • 数据集样例:CIFAR - 10
      • 如何计算的呢:
      • 最近邻代码
    • 超参数与交叉验证:
      • 超参数:
        • 问题
        • 测试结果:
      • 背景主导:

挑战与常规套路

图像分类:计算机视觉核心任务

图像在计算机中长什么样?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1张图片导入一张图片,如何知道他是什么?首先,要知道图像是什么样子,一张图片被表示成三维数组的形式。 例如:300 x 100 x 3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2张图片

3 表示:在图像中存在颜色通道:R、G、B,所有的颜色都是由RGB组成的,此时的3表示的就是颜色通道。

数组中的每个数值表示像素点,图片就是由这样一个一个像素点组成的(像素点的取值范围0 ~ 255)如果一个像素点的值越高,他的颜色的亮度越高。(与亮度挂钩)

挑战:照射角度、光照强度、形状改变、部分遮蔽、背景混入

正方向的角度可能比较容易识别,如果变换了一个角度进行拍摄是否还可以识别出?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3张图片

光照强度不同也可以使最终的结果发生该改变。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4张图片

在自动驾驶的技术中,如果路边有一只猫躺着,趴着…是否还能检测出来?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5张图片

这是现在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在密集人群当中的,半个脸能否检测出来呢?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6张图片

常规套路:

  1. 收集数据并给定标签
  2. 训练一个分类器
  3. 测试、评估
def train(train_images, train_labels):
    # build a model for images -> labels..
    return model

def predict(model, test_images):
    # predict test_labels using the model..
    return test_labels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7张图片

用 k - 近邻来进行分类

k - 近邻算法: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8张图片

  • 如果k = 3, 绿色圆点的最近的3个邻居是2个红色三角和1个蓝色方格,少数从属多数,基于统计的方法,判定绿色的这个待分类点为红色三角一类。
  • 如果 K = 5,绿色圆点的最近的5个邻居是2个红色三角和3个蓝色方格,少数从属多数,基于统计的方法,判定绿色的这个待分类点为蓝色方格一类。

对于未知类别属性数据集中的点

  1. 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的点与当前点的距离
  2. 按照距离依次排序
  3. 选取与当前点距离最小的K个点
  4. 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频率
  5. 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当前点预测分类

概述:

KNN算法本身简单有效,它是一种lazy - learning算法

分类器不需要使用训练集进行训练,训练时间复杂度为0

KNN.分类的计算复杂度和训练集中的文档数目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训练集中文档总数为n,那么KNN的分类时间复杂度为O(n)

数据集样例:CIFAR - 10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9张图片

数据集为什么这么小?大家可以很轻松的进行预测,复杂度较小,适合练习。

如何计算的呢:

∑ p n ∣ I p 1 − I p 2 ∣ = d 1 ( I 1 , I 2 ) \sum_{p}^n |I^p1 -I^p2 | = d1(I1, I2) pnIp1Ip2=d1(I1,I2)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10张图片

最近邻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NearestNeighbor: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train(self, X , y):
        self.Xtr = X
        self.ytr = y
        
    def predict(self, X):
        num_test = X.shape[0]
        
        Ypred = np.zeros(num_test, dtype = self.ytr.dtype)
        
    	for i in xrange(num_test):
            distances = np.sum(np.abs(self.Xtr - X[i, :]), axis = 1)
            min_index = np.argmin(distances)
            Ypred[i] = self.ytr[min_index]
        return Ypred

超参数与交叉验证:

超参数:

d 1 ( I 1 , I 2 ) = ∑ p n ∣ I p 1 − I p 2 ∣ 、 、 、 、 、 、 、 d 1 ( I 1 , I 2 ) = s q r t ( ∑ p n ∣ I p 1 − I p 2 ∣ ) 2 d1(I1, I2)=\sum_{p}^n |I^p1 -I^p2 | 、、、、、、、 d1(I1, I2)=sqrt{(\sum_{p}^n |I^p1 -I^p2 |)^2} d1(I1,I2)=pnIp1Ip2d1(I1,I2)=sqrt(pnIp1Ip2)2

L1(Manhattan)distance L2(Euclidean)distance

超参数是指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改变的。

问题

  1. 对于距离如何设定?
  2. 对于K近邻的K该如何选择?
  3. 如果有的话,其他的超参数该怎么设定?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11张图片

多次用测试数据试验,找到做好的一组参数组合?

错误的想法,测试数据只能最终用

测试结果: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12张图片

迭代地进行测试。例如

第一次进行1、2、3、4 ->5

第二次进行1、3、4、5 ->2

为什么还要再分成五份?

因为数据不一定那么纯,训练集和测试集可能会出现偏差。例如一组测试集中全部为1,出现一个不是1的数就可能导致出现较大的偏差。

背景主导: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13张图片

图像的主体所占的部分,背景所产生的影响。例如蓝天下的汽车和蓝天下的飞机。就会造成物体的识别不对。所以在算法当中不能只用K-近邻来完成。

Python 深度学习概述与计算机视觉挑战_第14张图片

(不同的变换和原图具有相同的L2距离)

(尚待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手释疑,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