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妹妹的一封信(高考与人生)

亲爱的妹妹:

   想不到,与我相差七岁的你,如今也高考了。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但你姐夫说,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并不需要我(So,送你一盒杜蕾斯比给你一封信更有用?……咳咳,要被河蟹了)。

   想想也是,我在你这个年纪已经独自一人去新疆求学了,那个时候我丝毫不担忧自己,满心只有憧憬与好奇,不喜欢家人叽哩哇啦说一大堆来束缚我。然而,我现在居然开始担心你,每天想你,就像妈妈对孩子一样,我想,这就是天生的血脉相连吧。

   我其实并不喜欢“经验之谈”。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过:“老年人,虽然年纪一把,未必能把年轻的一代指导得更好,甚至他们未必够得上资格来指导;因为他们虽有不少收获,却也已大有损失……他们的经验是这样支离破碎,他们的生活是这样地惨痛的失败过,他们必须知道大错都是自己铸成的……”因此我早出生七年,却未必有什么值钱的经验能够给你,但我想把所知的一切都告诉你,把能给的都给你。

  你以前曾经问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亲爱的,高考不是人生的分水岭,任何一件事都不是。汉唐魏晋,从推举孝廉到权力世袭,这个国家的一切向来都是交给仕宦公子、门第阀阅,平民永无出头之日。若不是唐朝兴科举,绵延到现代的素质教育,也许很多人会继承祖业在田地里种番薯,不知道世上还有美妙的知识、科技、艺术和真理。从明清八股到高考囚笼,制度一直不完善,多少学生成了机器、傀儡,知识也在考试的压力下变得面目可憎,但是谁都不可否认:高考是这个社会比较公平的一次选拔了。其实,“阶级”在如今依旧客观存在,名门子弟比普通人掌握着更多的资源(经济、人脉),机会也更多,类似高考这样的“公平”,在以后的人生很难遇见了。诚然,高考是一个好机会,但它不该过分影响你,它只是冷冰冰的一个制度,写僵化的八股文也能出大师,不参加科举一样有伟人,当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大学是相对自由的时光,即使是成年后的我们,依然觉得大学里不管身体与思想,都是最自由的。四年远走他乡,父母学校不再主动管束,你将一个人面对未知的社会。老师讲课不再一条条划重点了,而是发散地传授知识,你竟不知道该听哪些;没人给你定目标了,考证、学习都要凭自觉,你也不知道该学哪些;也不会有人告诉你未来该如何……世界就那样把人“扔”在一个分岔口,四面都是路,你一定会开始迷茫。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说:“世间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不免差误时光。这些毛病都在于“摆脱不开”,这是人生悲剧的起源。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浪费时间踟躇比走错路更可惜,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希望你尽可能去尝试一切,犯了错也不要紧,毕竟你才18岁。

   不管何时,不要忘记学习。理想不死,学习不辍。——“学习”,不特指“学业”,它指一切能让你双脚站在大地上的东西,能让你感觉心灵充实、体会到快乐的东西。若是选择的专业刚好是你喜欢的,那么恭喜,请好好学。社会上总有人说:学历无用,大学四年不如直接工作两年,经验比学历重要等等……到了社会,往往所用非所学,所学全无用,你一样能够胡乱混饭吃,养家糊口。可是社会历练不管到多少岁,都不晚,但如此系统地、全面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学校能够给你。如果专业不喜欢,趁年轻去试试其他专业喽。

   人生当有一个兴趣。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看书、健身,也可以是游戏。一个人怎么利用他的空闲时间,决定了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兴趣就像一种休憩,让你在烦躁的世界里慢慢恢复生机,内心对明天依然充满希望。否则,人生除了吃喝拉撒,还有什么乐趣?在此,很想安利一下“读书”——既可以解决问题,又可以陶冶性情。人类之所以与其他动物不同,就因为有文字,有思想。人的内心不能乏善可陈,认识世界认识人性,寻求真理,可以有各种方法,读书是最朴实的,也是受益最大的。

   有机会就去恋爱一次吧。18岁还处在被父母呵护的年纪,并不知道如何“爱人”(其实很多成年人都不知道何为爱,遑论少年)。弗洛姆说:爱是一门艺术。——这个“爱”不单单指爱情。但你在高中之前,已经有过友情、亲情,我希望你读一读弗洛姆《爱的艺术》这本书,如果有幸遇到一个看上眼的人,能够放手去体验一下爱情。这本书说,唯有用爱去交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希望你能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认识对方,在爱中学会爱。真爱虽不易,但遇上渣男也不易,除非你眼瞎。所以在遇上真爱之前,好好对待自己。

   最后,徐晓在《半生为人》里说:“知世故而不事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上了大学之后,很多班干部、辅导员、甚至老师,都会让你们摆脱学生思维,学会成熟。但我希望,你不能只学会世故。张居正信奉“内抱不群,外欲浑迹”,这其实是在残酷社会生存的生存法则,其实你完全可以内抱不群,外表也不群。成熟也不一定是必要的,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未尝不可。我希望你在看见这个社会的黑暗一面之后,在你懂得这个社会一些奇怪的潜规则后,还能相信一些东西。

   最后的最后,最重要的——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

   我们家不存在女孩富养这个说法,因为本身并不富裕。我们的爸爸曾经想送我去当兵,他觉得多吃点苦有必要,也不知道这个受虐的心态是怎么来的,哈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先生称赞王国维先生的,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希望你好好体会。胡适先生说,这个社会有“半身不遂”的病,对男子极力要求发展,对女子却限制自由。建议你看看胡适的《女子问题》,里面讲了很多无形压迫女子精神的镣铐,希望不管社会如何,你都能勇敢摆脱这些镣铐。毒瘤(1):“女子不为后嗣”:有人重男轻女,一心想要儿子继承家业。希望你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做一个能撑起半边天的人。毒瘤(2):贞操问题。爱情是双方的,身体也是平等的,社会对男子的出轨、变心、嫖+娼显得太过宽容,对女子却显得苛刻。希望你能遇到一个给你尊重与平等的男人,如果遇不到,不要将就一生。毒瘤(3):女子的职务,在家庭以内:这种是最常见,也最害人的。——苦苦求学,寒窗十八载,就只是为了嫁个好人,不嫁人一切就没有意义;不管能力学历如何,有了家庭,就该在家带带孩子,洗洗碗。(其实咱爸妈有时候也这样,或许是希望女儿安稳一生╭(╯^╰)╮,但是!怎么就没有杨绛的父亲那样的魄力:“我辛辛苦苦培养十几年的女儿,却到他们钱家做不要钱的老妈子!”)

   若不能明白“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含义,我所说的对你全无意义。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忘记女子的身份。如果想拥有与男人同样的权利,同时,就必须能承担同样的义务。我以前常常不懂,为什么咱爸那么严,很多事要我一个人去做,包括以前让我学习煮饭,包括很小就让我去见识社会的人际交往。就像他说的:我不是要你给别人当煮饭婆,是希望你在艰难的时候,能自己照顾自己,不会饿死。你能明白吗?也许,以后你看到其他女孩每天享乐,而自己辛苦地寻求经济独立,你会怀疑我说的一切。但人各有志,若你以后愿意放弃自由,成为男子背后的附属,将部分权利拱手让人,只为了获得被包养被宠爱的轻松,我也尊重你。

   妹妹,以后你确实会看到一些人的人生跟开挂了一样,他们有物质条件带来的优势。只是,永远不要相信:努力没有意义,学习也没有结果,这个社会是看背景、拼爹的!——诚然,背景、钱权能让人一出生起点就不一样,虽然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寒门再难出贵子”,努力、学习并不能改变阶级、改变现状,但你要知道:如果努力、学习不是正确的道路,那其他的就更不是了。

   妹妹,明天下午我会在我的母校(当然也是你的)门口接你,希望你再看一眼母校的校训:“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以上所有的一切, 你我共勉。

   我爱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妹妹的一封信(高考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