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太穿越手记(D4)

鳌太穿越手记(D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又是一夜的狂风暴雨,几乎把帐篷吹碎,内帐和外帐都被打透,雨水顺着内帐滴进帐篷的每一个角落。早上八点,我到外面加固帐篷的风绳和地钉,看到外面的雾依然很大。我和白衣用仅剩的一点儿水煮了面条吃,准备等天气转好,原路返回搜索后队的两人。


图片发自App


        上午十点左右,老天又一次云开雾散,这次还好不是一瞬的晴天,在雾散的三个小时里,我们利用这久违的晴天迅速晾晒装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前队人员收拾装备后,拍了一些照片,随后就趁着天晴出发下撤。前队下撤前,我和白衣要求他们一撤到有手机信号的区域就赶紧报警、找救援,因为我们真不知道后队的两个人能否安全不失温的挺过昨夜的暴风雨。


图片发自App

        雾散去时我们才发现,昨晚我们的帐篷扎在了一个垭口。前队选这个地方扎营也是慌不择路了,没有看到旁边的树林,如果昨夜帐篷扎在树林里,就不会遭遇那么大的风雨了。于是我和白衣将帐篷转移到树林里,这样一来,就算在这里住上几天,也不用担心帐篷被吹飞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布置好新营地,我们准备吃点麦片,补充些能量再出发去找后队,正在烧水时,我向山顶看去,正巧看到后队两人突然从山上出现,我们呼唤着他们,内心真的十分高兴,提着一夜的心也终于放下。七哥说,昨晚他们眼看着没办法走到营地,就趁着天还没黑在一个山脊背风面扎营,衣服、睡袋也都湿透了,为了避免失温,连保温毯都用上了,总算熬过了一晚。

        我们简单商量后,一致决定吃过午饭就下撤出山,为求背包的最轻量化,我们把剩余的气罐、压缩饼干等物资留给后面可能需要的人,并压了一张纸条在物资下。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俗语有云,上山容易,下山难。但这次是例外,相比前两天的上山,下山真是轻松不少,没有大石当道,没有大风大雨,没有浓雾锁山,我们一路沿小径顺着溪流而下,路上的风景也是难得的秀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下撤全程近三十公里,出发时已是下午三点,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走一段夜路,好在我们的装备比较齐全,每个人都把头灯带上了,连夜赶路。但就算是有光亮,黑夜走在原始森林里,还觉得快些出去为妙,不敢多耽搁。


图片发自App

          沿途遇到过盘在草丛中的蝮蛇,好像里面有什么东西的废弃矿洞,脚下就是湍流的横切悬崖,但最让人崩溃的是走了将近七个小时后,体力眼看要耗竭时,必须要过的那个摇摇晃晃的简易木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我忘记了自己是如何过桥的,只记得不足十米长的木桥,我足足走了五分钟,走在桥上,感觉双脚不听使唤,双腿使劲打颤,手上的登山杖也吃不上力气,身后的背包一个劲地晃动,桥跟着晃出了共振,脚下湍急的河水似乎在急切而又耐心地召唤我。

          过河之后,路逐渐好走起来,但此时的我们,体力耗尽,鞋袜湿透,困意浓烈,几个人背着沉重的包,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一步步向山外挪步,终于在半夜十二点看到了公路。我们把背包卸在路中间,坐在包上,赤着脚,痛快且放肆地感受人类文明带给我们的踏实。


图片发自App


        走户外以来最虐的一次穿越,就这样结束了。进山前我读李白的《登太白峰》,写的真是无比豪迈,我以为我们也会一样豪迈的站在太白峰上,但并没有。我想,我们这群负重穿越鳌太的人,大概把豪迈都耗尽在了与狂风暴雨和巨石险峻相搏的征途上了。


鳌太穿越手记(D4)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生死鳌太线果然名不虚传,真的是见识到了,人在自然面前还是太过渺小,走下来也不是说自己有多强,只是运气好罢了。

        手记的最后,本想引用朴树的那首平凡的路里的歌词,但想了想,还是引用那句德川家康的话吧,“人生就像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在遥远的旅途上,不可急躁,行则不悔。”

          人生无坦途,吾辈自踏之。高山险阻,踏之,深渊万丈,踏之,荆棘野壑,踏之,前路种种,尽踏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鳌太穿越手记(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