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面试问题,也是作为产品经理,自己问自己的问题。
反思与复盘不是等到面试时,别人去问你才去思考,而是应该时常去反问自己,并记录下来。
回答一个问题有三个关键点:
(1)逻辑性,按总分结构,分为一二三四展开叙述。
(2)叙述每一点时必须要有实例支撑。
(3)在叙述实例时,要使用STAR原则,即situation(背景)、task(目标)、action(行动)、result(成果,尽量用数据说明)。
以下是最近自问自答的5个问题:
1.你是怎么提升自己的?
我主要会从两方面提升我自己,一方面是从实践中提升,另一方面是从理论知识中提升。
在实践中提升呢,就是我会从日常的工作中思考总结出一些方法论,然后把这些方法用到之后的工作中,可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比如我在负责埋点工作的时候,我先制定出了一套数据埋点流程规范,因为这个规范可以清晰地界定出每个人是怎样高效的配合,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大大提升了之后数据埋点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
作为一个产品,经常需要和不同部门的同事进行合作,所以当我下一次再进行外部对接的时候,我都会首先明确流程是怎么样的,每个人的职责是什么样的,这样可以避免为之后的工作埋坑。
这就是我从制定数据流程规范中得到的方法论,同时运用到了我之后的工作中。
另一方面呢,我会为构建我的理论知识体系,理论知识体系主要是分为两类信息,一类是实时性的信息,另一类就是体系性的信息。
实时性信息就是一些行业热点或者是行业趋势,作为产品经理,这个可以让我保持对行业发展的一个敏锐度,我经常看的是36氪和虎嗅。
实时性的信息,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碎片化的信息,所以我还要学习一些成体系的理论知识,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我读书比较宽泛,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感兴趣,比如最近在读的《史玉柱自述》,另一类是工作需要或者自己想要刻意培养的能力,比如为了培养自己的逻辑性思维,我会读《金字塔原理》《Asking a right question》。
2.你的需求被质疑了怎么办?
首先呢,做一个需求的时候,我会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方面是需求的价值,第二个是这个需求的可实现性。
所谓需求的价值,主要是有两方面的价值,一个是用户价值,另一个是公司价值或者叫商业价值。
用户价值就是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所覆盖的用户量以及用户的使用频次就可以评估出这个需求的用户价值。
而商业价值就是这个需求能为公司业务带来多少提升。如果一个需求有用户反馈或者是数据支撑,能够说明这个需求具有用户价值或商业价值,那么这个需求就是站得住的,值得做的。
另一方面呢,也要考虑这个需求的可实现性,所谓可实现性,就是投入产出比。也就是开发量或者是消耗的资源是否符合它所带来的收益。
比如有个功能,开发量特别的大,但是它能带来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比较小,对关键指标没有明显提升,那么这个需求就需要重新权衡了,至少优先级就可以降低了。
所以在我做需求时,我会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当我的需求被质疑时,我也会从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当然,人都是有盲点的,如果确实有某些点我没有考虑到,那这个需求也是要及时调整的。
3.你怎么评估一个需求的价值?
一个需求主要是有三方面的价值,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和公司价值。
用户价值的核心就是帮助用户解决的问题,可以从覆盖的用户量以及用户的使用频次进行衡量。
比如之前通过客服反馈发现,每个月都有一定量的用户需要开资产证明,现状是要走线下流程,盖章审批然后邮递,最终至少三周才能送达用户的手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APP中增加了电子资产证明功能。这个是产品功能缺失,也是覆盖的用户量较小频次中等的需求,用户价值是较高的。
商业价值就是对公司的核心业务带来的提升,我之前的公司是金融类的公司,那么核心的业务就是用户的投资量。对于金融类产品,发券策略和营销类的活动可以直接拉动用户投资,所以商业价值较高。
而公司价值就是公司的核心目标,也就是产品的核心目标,可以是一个具体的KPI,比如日活突破10万或者是一个关键结果,比如建立一套完善的用户激励体系。
一个需求要从这三方面的价值来进行考虑,在分析它的价值的时候,也要结合紧急程度以及重要性。
最后要对需求的价值进行量化,以公司价值为主,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为辅,一到五进行打分,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分较高的就是优先级比较高的需求。
当然,一个需求最后是否真的会进入研发阶段,也要考虑开发成本,也就是投入产出比。
所谓投入产出比就是一个需求如果做了,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如果不做,对现状会产生多大的损害,好处与损害的总和大于成本,那么这个需求的投入产出比较高。
4.你是怎么规划实施一个版本的?
规划实施一个版本,主要是有三个方面,需求收集,需求分析和项目管理。
首先是收集需求,需求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一部分是直接来自于用户,比如用户反馈,客服反馈;第二部分是内部需求,来自于市场运营的人员,他们能够直接触达用户,他们可能会对某些流程和功能点进行提出优化,第三个是来自于我们产品的自发需求,比如说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竞品调研得到的一些需求。
还有一部分需求是来源于战略层,也就是领导层他们期望的产品发展方向,我们会根据领导层提出的战略方向拆解出某些功能点,然后分步实施。
需求收取完之后,会汇总到一个需求池中,然后我们会对需求进行整体的分析,进行优先级排序,抽取部分需求进行开发。
对需求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会考虑需求的自身价值,主要从三方面:用户价值,公司价值和商业价值来进行考虑,然后我们会根据重要性以及紧急程度来进行排序。
需求分析之后就会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我们会进行两轮的评审,包括我们组内的评审以及技术评审,最终才会进入开发阶段。
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会组织每日站立会议,了解项目进度。
发版前,我们产品会进行验收,发版之后我们会再进行项目复盘,数据分析,追踪用户反馈,为下一版本的迭代做准备。
5.如何证明你适合做产品经理?
适合不适合做一件事或者适不适合从事一个职业,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看你是否热爱,二是看你是否擅长。
关于是否热爱,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要拿出实际的成果来进行证明。
我是一个擅长思考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之外,我都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断进行反思,然后复盘,最终形成文字进行输出。比如我写了大概有20余万字的书评,影评以及关于产品经理的一些复盘思考。
也正是因为热爱产品工作,所以我才能够坚持输出。而且在输出的过程中,其实需要一个人敏锐的观察力、足够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所需要的特质。
关于是否擅长,我可以拿自己之前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来进行证明。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有很大的一部分做的是数据类的工作,我负责我们公司的数据分析平台,而且作为数据分析平台的唯一出口人,包括梳理数据埋点工作、制定数据埋点规范、定义基础的数据指标、定期输出数据月报以及构建关键业务流程数据模型。
在做这些数据类的工作中,我的数据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也把这种数据分析能力运用到了产品工作中,真正做到了数据驱动。
比如之前的做过的一次APP大改版中,就是通过数据来构建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的基本属性,然后再通过页面的流量分布对页面的布局进行了优化,同时抽取了一个关键的业务流程,对转化漏斗中流失较多的环节进行了优化。最终日活和留存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优化流程的流失率也大幅下降。
(更多思考,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岳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