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究竟是什么

户外+,究竟是什么_第1张图片

说起“户外+”,这个概念的萌芽缘于深圳登协K11教练班。K11教练班时,有不少老同学前来回炉,我们闲聊起当前教练、领队们的的生存状态,大家普遍表示“不好过”。究其原因,我想大多数情况下,是俱乐部日子也“不好过”(当然也有“日子好过”的俱乐部老板克扣劳务报酬,毕竟是少数,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俱乐部老板实在拿不出那么多成本与教练、领队们分享。

随之产生的第一个问题是:俱乐部老板又如何赚钱呢?


这个问题又让我想起许多片段:

  • 在一次领队聚餐上,不少领队都谈到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东西冲穿越低至几十元一人;
  • 我的一个朋友,在大鹏半岛做游艇船长颇有历史,今年也离开了游艇行业,我问起原因,答曰:“价格战已经使大家都没有利润了。”
  • 前段时间与几个户外圈的朋友聊起团建,一位资深教练说到CS的价格战,几年前收费每人几十元,现如今每人收费仅几元;
  • ……

户外圈子,如同中国的许多产业一样,陷入到“简单模仿”与“低价竞争”的循环中,当下,攀树、皮划艇、营地教育等新兴领域似乎创造了一些新机会,但我们也同样看到,全国大量俱乐部一窝蜂涌入,经营模式却仍然是简单的“卖线路”、“卖场地”,我们不难预测,这些领域如果缺乏创新,必将更为迅速地走向价格战,而难逃徒步穿越、游艇帆船、CS、团建等领域的厄运。

那第二个问题又来了:俱乐部们有没有办法打破这个怪圈呢?


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有个产业,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状况:新兴产业,商机无限,众人涌入,简单模仿,价格大战,血流成河……这个产业就是:互联网。犹记得,当年,所有互联网公司,要不都在做门户,要不都在做社交,要不都在做团购,每隔几个月就有一个新词,每个新词的出现都会诱发一阵全国狂潮,个个争当“风口上的猪”,而都对旧词之下漫山遍野摔死的猪选择了视而不见,总认为自己不会是那个最倒霉的。

后来,出了一个词:“互联网+”,大意是: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把这种技术应用在工作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上,实现万物互联,将创造无限的商机。

在“互联网+”后的时代,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者们不再简单模仿,而是追求在某个细分领域进行创新,从而产生了很多新概念,新产品:手机能打车——互联网+,手机能买单——互联网+,手机能当证件——互联网+,手机能叫外卖——互联网+,手机能取快递——互联网+,手机能当遥控器——互联网+,手机能导航——互联网+,手机能买票——互联网+…………现如今,最少在中国,带个手机出门,就能走遍全中国了。

遥想在1995年我刚刚上网时,互联网还只是一小群IT专业人士的“玩具”。现如今,互联网+,则使互联网成为了每个人的必需品,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不再挤在狭窄的技术空间里你死我活,而是各自寻找、开发可以“+”什么,从“+”当中获得市场,获得利润,甚至一不小心,变成了上市公司。

由此,我想到了“户外+”。


“户外+”能否解决我们前文所说的简单“卖场地、卖线路”所造成的“简单模仿”、“低价竞争”问题的呢?

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

你在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现了若干野温泉,于是你开发了一条线路,把这些温泉串起来,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线路。你给这条线起了个名字,叫“泡尽野温泉”,发起了若干活动,露营,赏景,泡温泉,野炊……

刚开始,因为只有你熟悉这条线路,所以你收入还不错。但随着来玩的人越来越多,这条线路也被越来越多人所熟悉,这当中不乏其他俱乐部的领队,他们回去后,直接把你的帖子抄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活动,以比你低20%的价格进行销售。你当然很生气,但也很无奈,因为温泉不是你家的,路线也不是你家的,你无法阻拦那些低价竞争者带人进入。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许多人都会选择“降价”,于是价格战开始了。

但这时,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户外+”。

也许,你是个瑜伽达人,或者你可以请到一个瑜伽达人做你的合作伙伴,你们一起开发了一套在野温泉进行瑜伽锻炼的课程,而你要销售的,就不再是“泡尽野温泉”这条线路,而是既区别于爬山泡潭子的户外活动,也区别于室内瑜伽的一个特色产品:山野温泉瑜伽。

在“泡尽野温泉”这个产品上,你的角色其实只是一个向导;而在“山野温泉瑜伽”这个产品上,你的角色则是“瑜伽导师”,后者显然比前者含金量更高,也更值钱。

“泡尽野温泉”需要的只是地图和向导,“山野温泉瑜伽”需要的则是课程与导师,后者也显然比前者更难以模仿。

“泡尽野温泉”所满足的需求是“猎奇”,客户来过一次,好奇心满足了,也许就不再来了。“山野温泉瑜伽”所满足的需求则是“健康”,客户体验好了,会一来再来。

“泡尽野温泉”吸引的目标客户

“野温泉”是条线路,如果只停留在线路上,经营思考只停留在“户外”上,我们必将陷入“简单模仿”和“低价竞争”的怪圈;而从“户外+”的角度看,“户外+瑜伽”则打开了新的市场,新的商机。

当然,“野温泉”这条线路,不只是可以做瑜伽,还可以做美食、摄影、微科考、自然教育等等等等,每一种叠加都会创造新的产品,新的商机,新的客户,新的利润来源。


“户外+”,究其根本,就是将户外运动与其它领域的消费行为整合起来,以户外运动的形式,满足人们在其它消费领域的需求,从而将人们兜里的钱,从其它领域吸引到俱乐部的账户里。如上文所述的例子,就是将瑜伽爱好者的钱从瑜伽场馆吸引到了户外俱乐部。

要达到这个目标,“户外+”需满足这样几个特征:

  • 以户外活动为载体,否则就不能称为“户外+”了,户外运动俱乐部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根本;
  • 以“户外+”的“+”为主体,也就是说在产品宣传时,要突出的是“+”而不是“户外运动”,才能扩大市场空间,吸引到新的客户类型;比如“山野温泉瑜伽”,如果只突出“户外”而不是“瑜伽”,就无法吸引到“瑜伽爱好者”,也就赚不到他们的钱了;
  • “户外+”需要的是整合而不是简单相加。什么是整合,什么是相加?在“山野温泉瑜伽”这个例子中,如果瑜伽课程是在山野环境或温泉环境中展开的,甚至瑜伽体式是对户外运动有帮助的,则是整合,而如果在山野温泉的环境中,瑜伽课程仍然与室内瑜伽课程没有差别,那就是简单相加了。

饱受价格战之苦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老板们,不妨想一想,自己可以“+”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户外+,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