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怎么做圣贤,王阳明先生已经告诉我们了

晨读感悟:怎么做圣贤,王阳明先生已经告诉我们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今属宁波余姚人。

接下来,我们要分析下王守仁的圣贤之路。

1、钻研各家精髓

王阳明年少聪慧,从小脑袋里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想法,痴迷于道家的长生术,曾长久的居住在道观里。为了研究朱熹的“格物致知”,竟蹲在自己院子里的竹子前“格物”,格了三天也没有格出所以然,反而险些饿晕过去。有对“存天理,灭人欲”持不同看法,可也无可辩驳,当时的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故而对朱熹的“格物致知”产生疑虑。

某天,32岁的时候在一座寺庙里,看到一个在此静坐3年的年轻和尚。

王阳明问:家中还有何人?

和尚答到:尚有一老母。

想念她么?

和尚不语。

王阳明说:去吧,回去照顾你的母亲。

由此,他离心学的大门越来越近。


2、干脆自己创业,开创心学

后来,王阳明被贬到贵州贵阳的龙场驿站,从公务员级别一下子降到招待所所长,他没有气馁,反而积极与当地土著搞好关系,静静享受这的生活。并且在这里有了“龙场悟道”,广招门徒,心学开始传播开来。

此时,他的心学理论主要为“知行合一”,既:天理在我心中,那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实践来验证我心中的天理,而不是去外界寻找天理。

他运用心学完美的平定江西南昌的土匪之乱、宁王朱宸濠的谋反。


3、终极思想:致良知

他的心学提倡:致良知、人人平等。当他赋闲在家,广西发生了起义,朱厚照一封接一封的御诏,命令王阳明前去广西,此刻的王阳明已经深患肺病,不适合舟车劳顿,但是不得不南下前去广西。

一路上凡是路过一个城市,都有民众自发组织欢送队,因为,王阳明真的太有名气了,而且,他的“致良知”真的太容易理解、传播。

到了广西,一分钱不花,平定思田,顺带解决了历史上匪患最为严重的“断藤峡”和“八寨”,稳定南部边疆。并且,制定相关行政政策,乡村自治(和今天的“香港、澳门”自治雷同)。最最重要的一点,他亲自教授人们如何“致良知”,希望百姓从闭塞的环境中走出来。

这个时候,他离死亡越来越近了。

在此刻,他系统的回顾了自己这一路来的历程,临终只有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就这一句话,我们就明白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维就是:致良知。不要做违背良知的事情,教会我们什么是善,每个善良的人都是圣人,因为他自身的善在影响其他人,带动其他人往善德方向发展。


读史可以明理、明智、明德……诸多好处,建议大家多读读史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感悟:怎么做圣贤,王阳明先生已经告诉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