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自己,才能找到自己。

读懂自己,才能找到自己。_第1张图片

文|若杉

01

23岁,我在英国读书,新闻专业,跑遍了我所就读的小城——谢菲尔德市的每一个角落,采访了很多人,写了很多文章,还与全系同学,一起参观了BBC伦敦总部。那个时候以为,做一名新闻人,会是我一生的事业。

25岁,回国,就职于中国新闻社,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想着人生顺遂不过如此,读靠谱的专业,做靠谱的工作。通过三轮面试,好不容易闯进中新社的时候,怎么都没想到,我会在半年后选择辞职,并且几乎离开了新闻行业。

至于离职的理由,我说:“我喜欢的不过是文字本身,不是新闻。”很多人听不懂,也有的说我太矫情。

可是我知道,我爱的是文字本身的美感,是自然流淌的感觉。而新闻强调客观,不能修饰不能排比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与文字相处的方式,不是我想要的。

可是,弄明白这一点,我花了好久,大学四年校报工作的经历,利用所有暑假寒假在报社实习的经历,还有远赴英国学习的经历……

走过了很多路,才发现为之努力的方向,不是自己所期许的模样,这种感觉,一点都不美好。会质疑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想清楚、会怀疑这样坚持内心的想法是不是太任性,也会衡量这样离开代价会不会太过巨大。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选择了辞职,带着几分年轻的无畏,带着生命一定会成为我想要的样子的期许。辞职那天,不知天高地厚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愿余生,能够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写不同的文章。

那时,最喜欢的作者是安妮宝贝,如今改名庆山,觉得能按着自己的心意写作,实在是太幸福的事,但总觉得那样的状态太过理想,离当时的自己,太过遥远。毕竟,初入社会,任性的资本太少。

02

26岁,在猎头公司就职。既然暂时没有办法写独立、自我的文字,便选择了跳出原先的圈子,去看不同的人,顺便为梦醒积累起飞的资本。猎头公司,是一个绝好的选择。

在这里,工作近三年,开始以一个职场人的身份去看人、了解人。于我,全新的风景,全新的角度。当然,挑战也是全新的,经历过初入职场的一地鸡毛,也经历过加班到离开办公室的那一刻,有想哭的冲动。

好在,能与不同的人沟通,去了解他们的需求、知其内心所想,是我乐此不疲的事情。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萌生了学心理学的想法。

终于在28岁接近尾声的时候,下定决心,又一次辞职,开始全职学习心理学。

离职的时候,当时的领导说:“我知道你喜欢这个工作,为什么要走?”

而我当时究竟如何作答,如今已不太记得。那个时候,未来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虽然内心早已规划好了样貌,但毕竟前路漫漫,实在不知该如何与外人道之。

之后的日子,紧锣密鼓地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在中科院读完了临床心理学在职博士研修班,成为了徐凯文老师研修班的一员,在北京大学全职实习,在督导老师的陪伴下走进咨询室。就这样,竟也一点点地、慢慢走上了心理咨询之路,得以有机会也有能力,在咨询室里,与来访者面对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陪伴他们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光。

不止一次,有来访者问我:“老师,你每天听这么多负能量的东西,会不会让自己情绪受影响?”

每一次,我都特别想回答:“坐在咨询室里,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两年后,我30岁,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心理学相关的文章,再次拾笔,距离离开中新社,已是近五年的时光,内心无限忐忑。

好在朋友捧场,给予鼓励,索性不再考虑结果,一篇篇写下来。惊喜的是,不久之后,我便成为壹心理、张德芬空间等多家媒体平台的签约作者,文章也被人民日报、思想聚焦、中国青年报,麦子熟了等多家媒体转载。文字真正成为了心的流淌,不曾刻意讨好谁、满足谁,却在意外间,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更有读者留言给我,说我的文字,温暖了他们。这样自在而为,却收获良多,实在欣喜万分。

如今,我31岁,文章已更新过百篇,并且会一直继续下去。人生的第一本书,也顺利出版。

回首,蓦然发现,当年梦一般写下的那句余生誓言,竟悄悄变为现实。如今的生活,在咨询室内,见不同的人,听他们讲内心最深处的故事,咨询室外,写最想写的文字。

原来,梦想真的可以这样实现。

这便是这些年,我寻找自己的故事,算不上顺利,兜兜转转,走过弯路,更如你们一般,迷茫无措过。好在一直知道喜欢的事情,不过是“读人”和“写字”两件事,便这样披荆斩棘地一路走过来。

03

想起某天,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听了我的经历,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样不断地调整、不断地重新归零,开启新的旅程,你焦虑过吗?”

我说:”当然,曾经一个亲近的朋友,只一句‘你究竟在忙什么?’,都可以让我泪流满面,因为觉得自己走了一条与全世界都不同的路,不被理解,无限孤独。”

可是,内心太明白,既然要看更多的风景,既然那么执着地想要把内心的期许变为现实,便只能带着焦虑、孤独与勇气上路。能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哪有不付出,信手得来的道理。

生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

你得知道,那条做自己的路,因为是你为自己所设定,所以注定孤独;

你得知道,那条做自己的路,前方没有路标,没有参考标准,所以,焦虑是必然;

你得知道,既然不甘心过“被安排”的生活,就必须懂得自我管理,所以,自律是必须的装备。

……

但是,经过这一切,你会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以做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可以舍弃的又是什么?

这种求索、这份折腾,是你读懂自己最真切的方式。

而我们,只有读懂自己,才能找到自己。

这便是我写下《阅已:做自己的心理顾问》这本书最初的理由,在这本书中,结合这些年心理咨询与自我成长的经历:

我与你深入探讨孤独、焦虑、愤怒,这些我们想要了解自己、读懂自己,最不愿接受却不可躲避的情绪;

讨论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以及友情,这些在我们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可能是助力,亦可能是阻力的关系。

最后,我们审视实现自我所不可或缺的“武器”,自律与努力,最终,达成自己所定义的成功。

这份成功,也许不是金钱与名利,却让你从内心深处欣赏自己、喜欢自己,不再害怕明天睁眼去做不喜欢的工作,不再纠结工资是高是低,是否匹配你的辛劳。

因为,生活本身已足够让你欣喜,与想做的事情在一起,慢慢成为想成为的人。

那是一种笃定明天有光亮、愿意一直向着光亮前行的执着,那是一种真正拥有自己、掌控人生的自信与欢喜。

如今,只想说:还好,我找到了自己,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懂自己,才能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