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双因素理论

【优胜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张雪

[打卡日期]:2019/1/1

[累计坚持]:这是我坚持学习的第87天

[学习内容]:5分钟商学院· 双因素理论

[​​学习笔记]:

概念: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把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得的”那些东西,叫做“保健因素”。而如果你给一个人一样东西,他喜出望外,说“太好了”,那这东西,就叫做“激励因素”。

赫兹伯格在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人不会因为得到“保健因素”而满意,只会因为得不到而不满;相反,没有“激励因素”没关系,但如果有了,会备受激励。

运用:如何激励我的员工

首先,你要懂得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区分哪些是“应得的”,哪些是“太好了”。

保健因素,通常包括环境、福利、公平,和工资等等。工资为什么是保健因素?因为在员工心里,那是“应得的”。

激励因素,通常是工作带来的表现机会、喜悦和成就感。

除了这些,对应工资,奖金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因为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奖金,会让员工非常喜悦。所以,工资和奖金的搭配,是最基本的双因素激励手段。

第二,多研究激励因素,研究人性。

保健因素需要被满足,但真正激励员工的,是激励因素。怎么做?关键是让员工有种“太好了”的感觉。第17课讲的“适应性偏见”心理,又可以发挥作用了。

插一句,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管理方法,都是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要对人的心理,或者说“人性”这个东西,多琢磨,多研究。

在适应性偏见中,我们讲过“意外幸福感”,就是用“偶然和不可预测的激励”,让员工觉得“太好了”。

第三、防止激励因素,变为保健因素。

因为适应性偏见的存在,激励因素用多了,就会变成保健因素。管理者要懂得用“对比幸福感”来规避。

小结:认识双因素理论

人不会因为得到“应得的”“保健因素”而满意,只会因为得不到而不满;相反,没有“激励因素”没关系,但如果有了,则会因为“太好了”,而备受激励。

基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后来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提出了著名的Kano满意度模型。他说,对用户也是同理。比如我,从未因酒店提供清洁的床单而感激,但有次我在房间桌上,看到一本翻开的金融时报,是对我的访谈,因此我意外惊喜。

[坚持习惯]:

学习

[今日感悟]:

1.管理人的本质,也就是管理人的内心

2.生活中的双因素,保健因素就是已经告知员工的,自己努力可以获得的。激励因素是相对来说比较临时,比较惊喜的。

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一定是不开心的,但是额外获得东西,是会很开心的

人在良好的状态下,效率会翻倍。

3.理论的东西学了很多,2019要开始应用,先建立思维体系,再实践思维体系。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总结】—双因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