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

写在前面

教育是个漫长的充满挑战的事业,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和努力,使彼此拥有自己的那个恰当的合理的角色,包括家庭和社会。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则信息:“惯子如杀子,十大惯子特征,家长必看”,视频内容的链接如下:

http://mp.weixin.qq.com/s/yPnOHy89tG4t7e5htMGxtA

为了客观我尽量不带任何感叹和语气词描述一下这个场景:

视频画面中出现了3个人物,一个老太太,一个中年妇女,另一个是这个摊上事儿的男孩。可以看到这个小男孩情绪激动,先是抬腿踹,然后一个老太太阻止他进行说教,并挡在小男孩和他母亲中间,可是这个小男孩依旧不依不饶的追打他母亲。据画面中播音员的介绍,这个小男孩是因为他妈阻止他玩儿手机游戏,才动怒打他母亲的。

然后,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对市民进行了采访和对心理专家进行了咨询,我在此简单对他们的看法和评论引述如下:

一、普通市民
市民1,男
“父母怎么说也是关心他嘛,你还打父母,这怎么行呢”
市民2,女
“这样子对自己妈妈,毕竟怀孕十个月很辛苦的,这样子辛苦的生他下来,他家人可能一直宠着他,宠坏了吧,这样子”
市民3,男
“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可以接受的,我肯定要很严厉的处罚他,从小要引导,存能到这么大了才去引导,他已经不听你的了”
市民4,女
“像现在小孩子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呢,一个是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一个是家庭教育,一个是社会影响,还有学校的教育,这个要一起抓”
市民5,男
“说挽救的话,已经是晚了,一个人的性格它可以树立,但是要改变是很困难的”
二、心理专家
“从画面上呢,可以看出几点,第一点这个孩子打父母的现象他不是第一次了,是打得很熟练的,而且你可以看到他打得时候呢,周围他妈妈他的那个亲人不是很诧异,并不是觉得很奇怪的事情,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这孩子已经对手机和游戏有一定的沉迷,那时候他的那个状态已经不是很正常的状态,,就是他任何人阻止我去玩手机,我都会把他当作敌人”

我们从上面两类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可以看出以下普遍的两类态度:

1.普通市民几乎一味的从恩情,道德,失望,还有对这个孩子的绝望这种角度或情绪出发批评这种现象。

2.心理专家从这个视频中倒是分析出了很多逻辑上合乎情理和客观的这个问题的本质因素。

然而媒体、普通市民、专家在这个视频中都没有给出解决办法。转载这条信息的公众号倒是分析了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


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倒觉得值得参考,但是操作起来确实难度很大,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我只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对教育的几点思考和看法:

1.我们对于一个还未绽放的灵魂不要过早的放弃,动不动发出这娃没救了的感慨,持这种态度的人大多存有价值观上的私心,只是因为犯错的人和他们格格不入而已。对解决这种问题和拯救一个灵魂毫无用处。

2.不要一厢情愿的用传统的孝道框架去框他的行为,因为时代有变化了,诱惑也多了,孝是因为得先让这个人有良知,而不解决这个人良知的问题,光讲孝是南辕北辙的。

3.一个孩子或人的反常行为还要考虑到他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问题,精神疾病极有可能引起这类问题的,而我们对于精神病人的态度应该是治病而不是道德教育。

4.充满情绪化和偏见的思考会让人忽略问题的本质。比如这个,明明是儿子在打母亲,标题却要叫成惯子如杀子,就是一群吃瓜群众不闲事儿大。要让孩子渐渐认识到他母亲是受法律保护的,他只要出脚和出言不逊除了不孝还要最大程度的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5.请在教育前先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不要把他或者她当成你的私人物品或某种实现你自己的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