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战后日本经济史》有感

战后的日本经济何以仅用四十年时间就能称霸世界?日本人真那么愚蠢签订“广场协议”吗?失去的二十年是怎么回事?对我们来说经济结构调整为什么势在必行?

为了弄清这几个基本的问题,尽管曾经有查阅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但都不够系统和全面,今年一次偶然机会在书店看见野口悠纪雄先生的《战后日本经济史》,翻阅此书,两小时当场看完,还嫌不够,买下后又回家研读了一遍。日文原本是三年前出版的,中文版今年才首版,相见恨晚,很感谢那些翻译家的辛勤付出,我们才能得以学习了解优质的信息,由于时空的限制,很多信息不得不通过系统性阅读来获取。

该著作带有野口悠纪雄先生个人的半自传性质,用他的话说,“我们194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亲身经历了日本经济的潮起潮落,见证了战后日本经济涨落起伏的整个周期”。他出生于1940年的东京,在东京大学攻读应用物理专业,专修半导体研究,毕业后进入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金融财政的部门)工作,二十八岁时获得福特财团奖学金的支助,前往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读研。在一年的时间里,他跨专业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一年后,再次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两年时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不得不佩服作者学习之勤奋,才华之卓越。

著作中作者多次提到日本1940体制,该体制让日本经济成功在战后废墟上通过重工业化的路子恢复到站前水平,又借助朝鲜半岛事件而实现经济起飞,迎来“神武景气”和“岩石景气”好时期,同样也是该体制让日本经济在七十年代战胜了石油危机,迎来了金光闪闪的80年代,其汽车和半导体超过美国,经济称霸世界。那么究竟什么是1940体质呢?与其说作者在正文中多次零零散散的提及这个体制,不如说他在序章中已经很鲜明的阐述了这个制度。“1940年前后,改革派官僚改变了日本”,“为了确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他们建立起国家总动员体制,将全国所有资源都用来为战争服务。他们为此制定的经济制度,在战后几乎原封不动地被继承下来,成为战后日本的基础”。作者还解释道,这个体制的理念“是对产业实行国家统制,他们认为企业必须为公共利益做奉献,而不得追求私利,此外也不允许不劳而获的特权阶级的存在。”

“广场协议”的签订,在今天很多不明事理的人觉得日本人很愚蠢,但置身于当时的环境,日元升值或许是一个既被动又主动的选择。作者用了大篇幅阐述了日本当时企业和个人对金融及房地产产业链的投机,短时期日本的土地价格涨幅惊人,“根据1987年1月政府公布的土地标准价格,东京附近的土地价格比前一年上涨23.8%。接下来的1988年1月,土地价格上涨率高达65.3%。”到了1989年底,日本土地资产总额整整是美国的四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用当时的人话说“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只用皇居的土地就可以买下整个加拿大”。与此同时日本股票资产价格也是急剧攀升,后来日本政府试图通过加息、税收等政策来抑制资产价格的上涨,加息或又适得其反,日元升值——资产价格上涨循环,直到资产价格掉头,股价先于土地价格下跌,泡沫破灭。“广场协议”不仅仅是要求日元升值,德国马克也要求升值,但日本经济崩溃了,德国没有,究其原因还是日本当时企业及个人对资产价格的狂热投机导致。

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的根基动摇了,其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堪称失去的二十年,分析其原因,作者重点阐述了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他认为日本没有顺应世界新经济的潮流,产业经济结构没有及时有效调整所致。

此外,著作中还对证券业、人口老龄化、金融资产表外化、企业金融理财等问题都有详细的讲述,这些问题似乎是那么的熟悉,又离我们很近,真是值得思考!

2018年仲冬 城市屋檐下执笔

阅《战后日本经济史》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战后日本经济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