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遇到一个小学妹问我关于如何在两个职业之间选择的问题,她在面对此项决策的时候,使用了之前我介绍过的思维方法:利弊分析法。详细的列出了这两个职业的利弊优劣,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得出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她告诉了我这个困惑。
我看了她的利弊分析表格,是按照我之前介绍的方法进行的,她的做法是没有问题。但是,为什么最终的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其实这里并不是她的分析有问题,而是我之前并没有给大家介绍完整的方法,之前介绍利弊分析方法,只是介绍了这种思维,希望大家做决策的时候有意识的使用这种思维。很显然,这个小学妹是已经具备了这种意识。
但是,对于她的具体职业选择问题,就需要更深入的实操方法了。这个方法,我把它叫做因素加权法。简单说,就是通过对决策因素赋予权重,并计算不同选择项的各个因素的得分,来计算出该选项的总分,最后通过总分来判断两个选择方案孰优孰劣。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就好比假如我们要从两个人中选一个做自己的终身伴侣,你可以采取一见钟情的策略,也可以采取一种理性客观的策略,从身高、相貌、性格等因素方面进行综合打分,最后选出一个更好的对象。
这个方法来自于青年心理学者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一书。他把这个方法称之为“维度分析法”。
今天我就把这个实操方法通过案例来深入的介绍一下。一来解决这个学妹的困惑,第二,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深入的学习这个方法,帮助自己在一些人生大事上,有正确的方法,做出更好的选择。
为什么要在抉择的时候采用这样一种复杂的方法呢?采铜认为:维度分析法是一种可执行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把人们隐性的思维外显化了。[1]其实,如果没有这个工具,我们也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人生选择,但是,这种选择都是随意的、非常简单的、片面的选择。如果有了这个工具,整个选择就会大为不同。
这个方法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四步:
第一,定义问题
第二,因素穷举
第三,因素赋权
第四,计算得分
一、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就是仔细分析自己面对的问题特性,进一步去理解所面对问题的本质。比如这个学妹面临的困惑“选择财务工作还是互联网运营工作”,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其实,经过分析后会发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考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是选择过一种繁忙但是充实的大城市生活,还是一种安逸轻松的小城市生活。
是选择过一种自我拼搏奋斗的生活,还是一种按部就班容易满足的生活。
当然,要看清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需要我们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一般我们可以使用*拆解思维*,对这个问题表述中的关键词进行拆解研究。
比如,这个学妹的选择困境中的两个核心关键词是:财务和运营。针对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可以这样发问:
财务工作都有哪些岗位?
运营工作都有哪些岗位?
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子?
运营职位的从业者的日常工作情况是什么样子?
这两种岗位的升迁路径是什么?
薪资情况是什么样子?等等,问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问题看似是选择什么岗位,最终是选择什么生活的问题。这就是拆解思维发现问题本质的过程。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提不出这么多问题怎么办?
学长给你一个思维工具——黄金思维圈(what、how、why)。也即这是什么?它怎么做?为什么会是这样?
具体到这个学妹的问题中,就是要问:财务工作是什么?它是怎么进行的?运营工作是什么,它是怎么进行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因为任何工作(财务或运营)都必然包含两个因素:人和工作任务,工作就是这两者之间的交互。所以,你问的what,不仅要针对人更要针对事。比如,事情都是什么样的事情?人需要什么样的人?同样,你问how的时候,事情一般都是怎么进行的?人是怎么做事情的?
你对分析对象——财务和运营这两个关键词从what、why、how这三个维度不断的发问,并回答这些问题,就能够进一步的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分析了。
其实上面的拆解过程,已经完成了这四个步骤中的两步,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看清了这个问题的本质,而且也拆解出了一些关于如何选择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第二步的因素穷举就会更为容易一些。
二、因素穷举
因素穷举,就是分析两个选项的时候(比如财务和运营职位),需要分别考虑哪些因素,把这些因素一一列出来,进行两两比较。
比如在这个学妹的案例中,她从选择的理由和不选择的理由两个维度进行因素穷举,选了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
比如财务工作,她认为不选择(劣势)的理由如下:
自己的专业程度不够,转行困难;
现在没有初级会计证,基本找不到工作;
工作繁重,责任大;
注册会计师难考;
她认为选择(优势)的理由如下:
比较稳定;
专业性强;
可以学习更多财经类知识;
符合自己的性格;
工作机会多;
工资高(注会考下来)
她认为运营工作可选择的理由如下:
门槛相对较低,就业好;
求职时竞争压力小(可能也不小);
企业氛围活跃;
工资高;
时代趋势;
能学到一些通用的知识;
她认为不选择运营的理由:
小城市机会少;
自己的思维不活跃;
工作琐碎;
变化快,不太稳定;
为了便于讲解这个方法,我们把这些决策因素进行汇总,整理在一个表格中。如下:
到了这一步,对于选择哪个职业,基本上就有非常清晰的比较了,但是,正如那个学妹的困惑,即使比较很多遍,也仍旧无法选出到底适合哪个职业。这就涉及到下面两个步骤了。
三、因素赋权
因素赋权,就是给上述各个因素(第1列)赋予一个权重数值,以数字的形式来量化该因素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因素赋权,因为上表中因素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为因素赋予权重后,可以保证在进行加权计算得分的时候,各个因素仍旧保持各自相匹配的权重。
因素赋权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确定一个权重范围:
比如我们可以定为10分制,也可以定为5分制。本文中,我们把权重设置为5分制。
第二步,给每个因素赋权:
在进行因素赋权的时候,总体的赋权原则就是:你认为对于选择项重要的因素,给予高权重分;对于不重要的因素,或者负面的因素,赋予一个低权重分。比如你认为稳定性对你或对于工作来说很重要,那么你就给它4分或5分的权重,相反,如果你觉得它并不重要,或者你并不看重这一点的话,就给予一个较低的权重。这里我认为它并不重要,所以赋予3分的权重。
下表中,是我个人赋予各个因素的一个权重分(仅供参考)。
四、计算得分
第四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给每个选择项(比如财务和运营岗位)对应的具体因素进行分值估计,并通过加权计算,得出一个加权分,最后把所有因素的加权分相加,得出总分,比较两个岗位的加权总分,得分高的就是那个更好的选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给具体的要素估分的时候,选择一个不同于权重分的分值范围,这样避免将权重分和得分混淆,也避免在评估因素得分的时候受到权重分的影响。这里我采用的是10分制。
在这一环节中,要对不同岗位对应的同一个因素进行估分,这种估分要结合这个因素的实际进行尽可能客观的评估,比如财务岗位的稳定性,是不是真的比较稳定,这个需要结合实际经验来做出,可以咨询他人,也可以进行网络搜索了解。
另外,两个选项(财务和运营)的同一因素,要对比进行评估。比如,稳定性,对于财务岗位来说,确实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它的得分就会高一些(8分),互联网运营相对来说不稳定,得分就会低一些(6分)。
有了估分,我们就会算出两个岗位在稳定性这个因素上的得分,财务岗位的得分24分(权重分3*8=24),而运营岗位的得分是18分(3*6=18分)。
按照这样的逻辑,对两个岗位所有的要素逐个打分,并计算出加权分。最后加总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运营岗位的总分(253分)比财务岗位的总分(246)高一些。
所以,按照分数,就很容易的做出决策了。选择运营是一个相对更好选择。
要说明的是,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中,因素赋权和给不同岗位对应的同一要素估分,是基于我本人的理解计算出来的。每个人在赋权的时候,对应不同的因素的重要性看重并不相同,这就导致ta最终计算出的总分必然和别人不同。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所计算出来的分数,和列出的因素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可以学会因素加权法这样一种决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2016.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