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立群解读范仲淹《渔家傲》

我们今天分享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首边塞词,而且是宋词中第一首边塞词。范仲淹这个作家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名作《岳阳楼记》广为人知。这篇名文中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仍是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人生格言之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范仲淹还是一名著名词作者。据宋人笔记《东轩笔录》记载,范仲淹在西北边地任职时,每天都写几首词,而且每篇都以“塞下秋来风景异”作为首句。但是传到今天的,我们只能看到五首词,以“塞下秋来风景异”为首句的,只有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一篇。虽然流传到今天的词作数量不多,只有五篇,但是每一篇质量都很高。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前两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写边塞的艰苦生存环境。


“塞下”是泛指边地。虽然范仲淹驻守的是西北边地,但他用了“塞下”这个词就是指的整个边地了。这第一句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是“异”,“异”是什么?“异”就是不同。边地和内地的风景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当然,我们先说一下,“风景”在这里面指的是环境。这句话显然是说边地的环境和内地的环境相比,相差太大了。但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一句,不要忘了范仲淹是苏州人啊。他是个苏州人,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在哪儿任职呢?他在陕北的延安一带任职,那就是说他从江苏的苏州跑到陕北去任职了。所以他感到环境的差异特别大。如果我们相信宋人笔记所记的是真的,那么范仲淹为什么每天写词都以“塞下秋来风景异”作为首句,那应当是边关环境和内地环境的不同,对词人的刺激特别深。


但是词人并没有用直白的语言去回答“异”异在哪儿,异在什么地方,而是给了一个非常诗性的回答叫“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际上是“雁去衡阳”,衡阳是北方大雁南飞过冬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所以就在衡阳留下了回雁峰等名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他的名作《滕王阁序》也写下了“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佳句。


边地生存环境的艰苦,作者只写了这么一句,但这一句就把边地生活的艰苦全写出来了,大雁什么时候南归呀?秋天,特别是深秋,眼下是秋风秋景已经透露出来一片肃杀之气,群雁南归,宣告严冬将至,大雁都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程。边地的苦寒和艰苦,就可想而知了。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几句进一步写边关深秋的艰苦,马鸣声、羌管、胡笳等胡地独有的器乐声,群山中间凄厉的风声,这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边声都伴随着军中的号角声此起彼伏,这个“连角起”的“角”就是指的号角,因为古代的军号大多由牛角制成,所以称为号角。在大漠狼烟、长河落日的背景之下,千山万壑中的一座孤城,早早地紧闭了城门。


范仲淹是在宋仁宗朝的康定和庆历年间被派往抗击西夏的第一线。最初他担任的是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实际职务就是延州知州。延州就是今天陕西的延安。范仲淹在与西夏对抗的数年中间,为了抗击西夏的军事进攻,修筑了很多城堡,并且利用边地的要塞城堡,对西夏进行积极防御,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因此词中所写的孤城不是想象之词,而是战争前线的实景。当然,他所写的绝不是哪一座孤城,并不单指延州,而是指整个宋代西北边地的普遍的城堡。所以这首词的上片整个是写边地的恶劣环境。


在上片写了环境之后,下片就要写人,在边地的人主要的就是指戍边的将军和士兵。所以下片开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一位将军在边地饮酒。


浊酒相对于清酒当然是一个质量比较差的酒,但是在条件艰苦的西北边地一杯浊酒已经属于来之不易,而且从上下文的语境来看,饮酒的是一位将军,也许就是作者自己,他为什么在这样艰苦荒凉的边地饮酒呢?因为他肩负着戍边的重任。同时他心中也有郁闷,因为这一句前四字的“浊酒一杯”和后三字“家万里”紧紧相连,是家在万里之外的内地、人在万里之外的边疆。一和万,也就是一和多的对比,让人们感觉到一杯浊酒抵不住对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思念,所以让人感慨万千。因为在苦寒边的戍边的将军,他也思念万里之遥的家乡,因为将军也是人啊!


可惜的是“归无计”,所谓“归无计”就是没有办法回家团聚。因为“燕然未勒”,“燕然”指的是一座山就是燕然山,也就是今天蒙古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汉和帝时期的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追杀北匈奴的单于曾经到达过燕然山,而且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这在汉匈军事史上是一次重大胜利,窦宪的燕然山刻石记功也成为后世的一段佳话。范仲淹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没有完成君命的将军是无法还乡的,边地的苦寒、孤城的荒凉、将军思乡却无法归乡只能以酒浇愁,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夜晚,远处又突然传来悲凉的羌笛声,眼前是洒满一地的白霜,谁能在这样的夜晚入睡呢?


将军白发苍苍,征夫据守孤城,这就是范仲淹为这首词的结与所描述的情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因为将军和士兵都没有入睡,因此才能够都听到羌笛声,看到满地的白霜。范仲淹是宋仁宗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主持过庆历新政,同时还是一位有远见的军事家。他在西北边疆运用积极防御的方针,修筑城堡,训练军队,使宋军屡战屡败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善。由于长期在边疆和西夏的军队对垒,所以他对军事斗争有真实的体验。这是他创作边塞词的生活基础。


另外,这首词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突破了唐五代到宋初词以艳词为主的写作范围,对于宋词突破婉约词的范围、写作风格起了很大的作用。后世的豪放词受范仲淹的影响很大,宋词词风的演变,也受这首词的影响很大。那么这个变化在哪儿呢?这个变化实际上就是语汇,比如说这首词他用归雁、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浊酒、羌管,用这些语汇代替了浓露、花瘦、暗香、黄花、香径这些语汇,由于语汇的变化,内容风格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最后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一讲我们分享柳永的《凤栖楼·伫倚危楼风细细》。


Kk�Ѫ�~

你可能感兴趣的:(11.王立群解读范仲淹《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