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是什么,它就是未来视觉交互的O2O

2015年6月,德国AR著名企业metaio被苹果收购,随后宣布关停相关云服务。海外SDK的关停,令国内开发者在开发工具上的选择将变得更加艰难,且国外开发工具过高的使用门槛也让国内开发者头疼不已。那是否有一款针对国内开发者使用的AR开发平台呢?既符合国内开发者的使用习惯,同时兼具良好的开发效果呢?   我觉得整个来讲,看起来我们整个社会对于AR对人工智能有非常高的热情,对我们来讲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压力,只有做得好,才能对得起大家的厚爱,也对得起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公司是2012年11月在上海成立,在北京和美国是有研发中心,专门做的事情很简单AR,做AR相关的图像识别和智能交互技术产品和服务。我们的公司取名亮风台,这是我们几个创始人家乡的一座高山,海拔三千多米,很险,一个人很难爬,需要大家协作才能爬上去。创业就像登山一样,很多时候要经历很多的困难,要团队的协作,最终才可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所以我觉得亮风台能够很好的诠释我们的理念,团队、高度和视野。

什么是AR,AR就是一种连接

今天我们为什么做AR,AR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一个噱头吗?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就是说需要解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信息不对称的一个严重问题,试想一下,你去泰山旅游,不一定泰山,去亮风台旅游,你看到一座石碑,你想知道它背后的故事,或者你开车的时候天气不太好,你想有东西帮助你开辟车道,你的小孩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希望有更多的多媒体展现给他,让他更投入,这个东西背后有一点怎么快捷高效自然地把线上的丰富的内容和交互跟用户之前线下的场景无缝对接起来,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引出AR,AR背后的意义其实在我看来我觉得有三个维度,第一首先来讲这是新一代的人机交互方式。我们综观历史,PC时代是用鼠标和键盘去操纵一个虚拟的桌面,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操作一个手机上的虚拟桌面,下一个是什么呢?在我们手机之后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用视觉、语音、触觉等自然的交互去操作真实的世界。第二个,它是计算机可穿戴的智能平台,在将来的可穿戴是多种通道的共同作用,我们的语音、触觉、视觉、脑电波,其中视觉可能是重点,因为大家知道人的70%的信息,当然有人说90%来自于眼睛,视觉交互是重点,视觉交互的核心是AR。我觉得第三个维度来讲是生活方式,为什么?因为AR,它这个技术合理在工作生活和娱乐紧密相关,渗透度非常之高,那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场的投资朋友很注重这个问题,我就不再重复了,五年以后1200亿,在这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先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既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前景,道路前途光明,但是作为我们身处其中的人应该做什么,我觉得这一点跟我们团队的理念是一样的,团队、视野和高度,做这件事情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我们产业链协作才能把这个盘子做大,我们希望大家把优势互补,最终才能把这个行业推动成熟,今天我们每个人的付出才能有明天最好的回报。   我们看看在产业链里头,我们能做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可以以消费者作为一个核心我们可以看到,有硬件制造商有系统的研发,有内容提供商和内容平台的搭建者,包括我们内容生产工具共同服务给最终的用户提供各种各样AR的服务,我们的定位是什么呢?我们定位是系统的研发者,在这里提供AR交互技术的支持,将来也可以对我们的生产工具和内容搭建平台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今天的付出能够在将来换来扬眉吐气地说一声,我们是有国产AR的。   那么,我们在国内AR的产业链里面具体需要帮助用户解决哪些问题呢?

解决中国用户的本土AR平台

第一点,我相信在场来宾对这个方面深有同感,程序员开发VR需要用到第三方软件,这里需要花费1500美元,对于小公司来讲还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再一个,国外的开发平台不能直接为中国的开发者提供售后服务,语言也是一个障碍。另外很重要一点,国外的平台不能满足中国用户垂直的需求。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客户来问我们,一个商品它的各种图案完全一样,只是颜色不同,问我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因为现存的AR软件解决不了,为什么?因为这核心不在我们手里头,而是被国外的公司所垄断。虽然我们的市场巨大,我们可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在核心技术这个方面是断层的。其实我们公司并不缺乏聪明的人也不缺乏做实事的人,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相信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可以把我们民族的产业真正的推向国际,真正地壮大。

简单来说,我们有一个底层服务的平台,另外还有云服务的后台,前端支持APP,底层有SDK技术支持,将来还有更多算法会应用到操作系统里面去,而这些技术最后都会落实到手机、AR眼镜以及其他智能电器中。在这个平台之上,我们可以跟合作伙伴一起对行业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一个很好的AR生态,这是我们的目标,让大家一起来打造生态。当然,说很容易,这个事,摊子还是铺得很大的,我们为什么敢做?第一个,核心团队的力量吧。我们三位70后的大叔,我是93年到清华本科的硕士,之后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2012年回到国内就着手这件事情,也有幸成为中央和上海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我们的首席科学家,凌海滨,现在是美国天普大学终生教授。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已经耕耘了十多年,从泡沫时代开始,一直在移动设备的底层软件和设备做积累。我们还有15位的博士,40多项专利,250多篇论文,8000多次谷歌Scholor的引用,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带领团队在移动终端领域平台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团队跟百度91,三星乐视的合作,在用户需求这个方面有合作,要做对的事,不要做容易的事情。因为信仰这个东西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信仰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一点,我们希望用团队的力量做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正是团队让我觉得有力量。

声音:

地平线机器人科技CEO余凯:AR这个东西还得思考得更深一点,要嵌入场景去做。那什么场景是刚性需求,怎么做出壁垒,得想清楚了。纪源资本合伙人于立峰: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手机的时代,那么现在开始,就是去手机化的时代了。手机时代,大家都是低头族,这个交互是反人类的。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山世光:做研究的人往往会往底层走,去做底层的算法。,企业是往上走得,针对用户做工程化的应用。但中间这一块的连接没有人做,这是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乐逗游戏副总裁易伟华:解决眼前问题的同时,可以看更远一点,因为明天的问题迟早会成为今天的问题。任何时候做东西都不能脱离感性不能脱离人。京东集团研发体系总监赵刚:不久的将来手机会有两个摄象头,就像人长两个眼睛一样,能更准确算出每一个物体、每一个象素点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有了这个距离,图片就有了深度信息,拍出立体的画面。这样,很多深度视觉的问题都能解决了。亮风台CEO廖春元:你可以把AR理解为O2O,这个实景是前面那个O,虚拟出来的模块是后面那个O,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两个O关联起来,我们是中间的“2”。

文章为亮风台CEO廖春元口述,i代言整理并编辑

你可能感兴趣的:(AR是什么,它就是未来视觉交互的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