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成一部喜剧片来看的话,《小谢尔顿》明显是不合格的,首集之所以有还算不错的收视率,以至于主创团队以此为根据将原计划第一季由13集扩展至22集,在我看来,这完全得益于《生活大爆炸》首部衍生剧的的荫庇,而豆瓣评分8.2分也完全说明了这一点,这实在不是一个神剧的分数。
事实上,衍生剧作为美剧的一个梗从来就不是一个好主意,不知美国,中外影视剧基本上概莫能外,虽然可以借势而为,塑造IP周边,榨干剩余价值,但显然之前的高水准惯坏了观众的口味和调性,并对于新剧有天然的高期待以及原剧的路径依赖和惯性,也就是说,观众会既要求新剧有老剧味道,不能偏离太远,又不能是老剧的影子,要更快更高更强,这种超级不靠谱的期待很容易让衍生剧成为神剧的坟墓。
《小谢尔顿》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追剧的基本上都是《生活大爆炸》的死忠,相对于后者平均每一分钟一个梗的频率,前者的平淡和叙事方式会让死忠们特别不适应甚至可能直接弃剧,就是刚才所说的心理上的惯性排斥。
然而《小谢尔顿》的推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无奈或者说是一种尝试,《生活大爆炸》经历了十一季的洗礼已经有点疲惫,我们之所以喜欢谢尔顿,是因为他足够特别,但随着剧情的深入,谢尔顿越来越没有那么特别了,原本设定的高智商宅男喜剧为了保证持续推进,已经完全偏离了方向,不得不进入到恋爱的忧愁、结婚的烦恼,生孩子的悲欢的俗套路数中,我当然相信以美剧编剧的实力,写到谢尔顿七老八十再通过人工智能或者弦理论返老还童再活五百年也没有问题,但这样下去编剧只会越来越累,观众也会越来越痛苦,因此,让剧迷们每次看到谢耳朵奇葩言行之后总会强行脑补这货小时候到底能作(zuo)成什么样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题材。
然而这事挺难,特别是刚开始编剧显然不会未卜先知会有这样一部衍生剧,所以当时很多相对来说随意设定的情节就成了大坑,比如谢耳朵从小开始就出现的那些怪癖,十几岁就失去了父亲,有一个孪生妹妹,母亲很强势很有办法(管住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一方面,主创团队要想方设法让衍生剧的剧情和原来剧本自洽,另一方面,肾上腺素的分泌往往源于神秘的未知,现在所有的细节观众都知道了,如果能够调动大家的胃口,通过已知通往未知,同时做出新意,都成了考验编剧的巨大挑战。
当然,这并不代表《小谢尔顿》就肯定要扑街了,我只是提醒一下什么才是打开它的正确姿势。
综上所述,如果你按照喜剧片的要求以及《生活大爆炸》死忠的惯性来看,你肯定要失望了,但如果你把它当《成长的烦恼》这样的家庭情景剧以及带着疑惑走进时间机器用旁观者的视角追溯童年谢耳朵生活经历,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第一集中,谢尔顿五口之家的整体风貌已经奠定,小谢继续一贯的高智商+低情商+毒舌+神经质;小谢他妈家庭主妇,小谢保护神,非常神似阿甘他妈,可见能够养成这类母亲的关键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神童或者傻子;小谢他爸橄榄球教练,爱打小报告,事业失败者,这点真正看出基因的力量有多大;小谢他哥校橄榄球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总是为和九岁的弟弟一起上高一而耿耿于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学业失败者;小谢的孪生妹妹暂时没看出智商优势,但是毒舌一如自己的同胞哥哥,暂时来看这个角色的功用主要是搞笑制造者和情节润滑剂。
你从这个架构中就能发现处于这个家庭中那深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预期,这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反差当然是神童谢尔顿与平凡家庭以及庸碌大众之间矛盾,比如谢尔顿父亲在领结事件时对他母亲说,你不觉得一个九岁的孩子上高中本身就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吗?你要注意,连谢尔顿的父亲都并没有因为你自己孩子是神童沾沾自喜,反而觉得异常甚至带有恐惧,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也就是说,小谢尔顿要在母亲的羽翼下独自对抗他当时所面对的整个世界(其实就是学校和家庭啦)。
认真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所有的根源都在于这种反差,这个反差的扩大和弥合将是整个剧目的主要冲突所在。
但不仅仅如此。
比如说,你可能会注意到谢尔顿父亲以及哥哥的设定,你会对他俩有一个脸谱化的认识,相对于神童谢尔顿,这是两个彻头彻尾的头脑简单的失败者。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你看完第一集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个家庭有点分裂。
没错,小小的一个家庭也有两个阵营,神童及其保护者的母亲,他的哥哥与父亲,谢尔顿的孪生妹妹在这里面就是搅和事的,这并不传统意义上的旗鼓相当,父亲和哥哥以及房子之外的世界都是小谢尔顿及其母亲需要面对的,所以你才能理解他对于自己母亲的感激和眷恋,若没有这位伟大的女人,这位神童可就没有远远没有“烦恼”这么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