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在大学里没动力,工作后却很努力?

为什么人们在大学里没动力,工作后却很努力?_第1张图片

最近看到有不少大学生发帖子在说,“感觉自己上大学期间没动力”、“自己不能理解为什么工作的人想要努力升职加薪”等。其实之所以产生这些疑问,主要是大学生们对工作后的生活不了解的缘故,而且有这种疑问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时间的增加,人们往往变得更加勤奋?为什么工作后比在大学里更有动力的原因。


1.目标任务明确

在大学里,大量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迷茫,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该转行还是继续从事本专业。人们在迷茫的时候往往最没动力,所以目标方向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而工作后,何去何从的问题基本已经尘埃落定,每天领导安排的任务也很明确具体,这时候迷茫的问题就会少很多。即便是不满意当前的工作,想要跳槽、转行,其难度也比在大学里转专业要小很多,只要找到合适的下家,基本上随时都可以离开。而不像在大学里,往往只能挨到毕业,通过找工作、考研才能实现。

为什么人们在大学里没动力,工作后却很努力?_第2张图片

2.单位的约束

在大学里,日常的管理相对宽松,留给自己的时间、自由度通常较大,这时候管住自己,让自己静下心,长期坚持认真学习,就依赖大学生有较强的自律能力。而自律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要做到自律往往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很多人目标迷茫的问题都没解决,因此又谈何自律。


而工作后,用人单位有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矿工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不管你愿不愿意,到了点都得上班,所以人们受到了“制度鞭策”,会更勤快一些。

为什么人们在大学里没动力,工作后却很努力?_第3张图片

3.情绪

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很多行动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不论是努力受挫、间歇性拖延、耐不住枯燥、精神状态不佳等,都会削弱自身动力。这一点在学校里、工作后同样存在。


在大学里,很多大学生往往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经常因为纠结、烦闷而不知所措,停下前进的脚步,在困惑中裹足不前。


而工作后,一方面由于单位管得更严,生产任务更忙碌,家里的琐事更多,人们有时候自动就忽略了情绪。一方面由于自己经历的事情更多,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更强,做选择、做取舍更加果断,所以受情绪的影响也更小一些。

为什么人们在大学里没动力,工作后却很努力?_第4张图片

4.回报

回报是最直接的动力源泉,及时正向的行动反馈,看得见摸得着的酬劳,会让人动力充沛!


在大学里,生活通常比较简单,往往是教室、操场、宿舍、实验室等几点一线,生活没有太大波澜。正向的反馈顶多是有一些不会的题搞懂了,考试分数提高了,试验有进展了等,这种激励的强度相对较弱。


而工作后,每月都能收到工资,取得一定业绩后还有奖金激励。人们拿着这些钱,可以享受美食、出门旅游、买喜欢的物品、为家里添置大件、买车、体验新鲜有趣的事物,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动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为什么人们在大学里没动力,工作后却很努力?_第5张图片

5.生活的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往往是“年少不知愁滋味”,“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没什么负担,也没什么压力。


而工作后,很多人就要开始承担家庭的重任,结婚、生子、赡养父母都需要自己努力工作赚钱。而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亲人生病、子女上学、偿还房贷等也使自己不敢懈怠。因此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升职加薪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为什么人们在大学里没动力,工作后却很努力?_第6张图片

总之,很多大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以上这些方面,也想象不到步入社会后的乐与难,所以一直处于一种“没目标、没回报、没压力、没人管”的“真空”状态,整个人长期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因此就容易缺乏努力的动力。


这里建议缺乏动力的大学生们,可以:1)树立清晰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2)加强自律,给自己制定一些“制度”,约束自己,3)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让自己经常能够得到行动的反馈,正向的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负面的则及时调整,4)未雨绸缪,让自己意识到,自己距离步入社会已经很接近了,过不了几年,自己也将经历工作后的苦与乐。

为什么人们在大学里没动力,工作后却很努力?_第7张图片

另外,管理好情绪,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遇到纠结、迷茫、烦闷,你可以:1)向前辈们请教,2)给自己解压,休息一下再接着努力,3)采用前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的方法,在想不清疑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时候,每天让自己完成6件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随着事情的发展,原先你想不清楚的事情也会逐渐变得更容易判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人们在大学里没动力,工作后却很努力?)